如何备好高三复习课课件_第1页
如何备好高三复习课课件_第2页
如何备好高三复习课课件_第3页
如何备好高三复习课课件_第4页
如何备好高三复习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备好高三复习课备方向

国家要求、高考试题、学科价值备内容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备方法

整理知识、掌握知识、解题方法如何备好高三复习课一、备方向国家要求:深化改革、选拔人才、引导教学高考试题:高考传达的信息、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科价值:人性与理性统一、为学与为人统一1.高考改革趋势(国家要求)时间文件内容2014、9《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高考内容改革,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启动2019、6《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五育并举)2020、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2020、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10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大召开坚持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批次启动时间实施时间地区第一批20142017浙江、上海3+3模式第二批20172020北京、天津、山东、海南3+3模式第三批(8省市)20182021广东、重庆、江苏、福建、湖南、河北、湖北、辽宁

3+1+2模式第四批(17省市)20192023宁、桂、陕、甘、青、新、豫、川、蒙、赣、贵、藏3+综合(全国卷·甲乙卷区)皖、晋、云、黑、吉(全国卷·新教材老高考)3+综合2.高考模式改革类别

卷种

适用省份

备注全国卷老高考甲卷(原有的全国Ⅲ卷)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语、数、外、综合(教育部出题)乙卷(原有全国Ⅰ、Ⅱ卷合并)河南、江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陕西教育部单独为5省命题安徽、山西、云南、黑龙江、吉林(新教材老高考)全国卷新高考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

语、数、外(教育部出题)政史地理化生(各省自己命题)新高考全国Ⅱ卷海南、重庆、辽宁地方卷新高考自主命题卷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各科各省自己命题3.高考试卷命制变化4.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强调精简和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改变学习方式,践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完善自己。5.2023年高考传递的信息

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五史”考查体系。推进党史考查进一步深化。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难题的理论自觉,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坚定历史自信。如文综乙卷第41题选取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不同文献,要求学生比较三方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态度和实质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反攻、力争受降权是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的巩固,对于保证战后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注重考查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典型史实,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综乙卷第30题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艺术家将现代艺术形式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文化创作成就,启发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精神内涵。坚持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我国五千年文明演进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文综新课标卷第43题呈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地域入手,思考该地域与中华文明内涵丰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试题将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相融合,启发学生争做中华文明的拥护者、传承者。5.2023年高考传递的信息

落实教考衔接要求彰显核心素养立意鲜明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新课标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意在鼓励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如文综新课标卷第24题通过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特征突出唯物史观,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全面呈现新课程标准特点。2023年新课标卷历史试题注重呈现新的学习内容,增强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程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从整体和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如新课标卷第31题、32题分别以“古代世界的帝国”“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为考查内容,是对新课标中新知识的呈现,旨在考查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认识深度。文综新课标卷第25题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创设情境,将必修的“百家争鸣”与选择性必修3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相结合,考查荀子、韩非、李斯思想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整合和知识体系的建立。严格落实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历史学科命题落实依标施考,基于不同课标的卷种既在内容范围上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注重全面性、突出主干,又在考查要求上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接,促进教、学、考的有机衔接。基于新课标命题的试卷则不再专门设计选考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均不超过课标中学业质量要求的水平4。5.2023年高考传递的信息

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考查思维品质鼓励创新意识、探究意识。高考历史学科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或从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对论证结果进行反证、探索和创新,凸显思维的个性和潜力。文综新课标卷第33题引入1808年欧洲的时事漫画《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引导学生对漫画的内容、性质和价值进行初步鉴别,培养对历史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考查推理能力、逻辑思维。历史学科通过呈现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和具有思辨特征的材料,加强对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文综甲卷第41题引入学术界近年来对《塞尔登中国地图》的研究成果,从绘制方法、图像内容、流传收藏等角度立体描述了该地图的史料价值、来龙去脉,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对推理判断、逻辑表达等能力进行了较好的考查。文综乙卷第34题围绕20世纪30年代美国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的史实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在找准题干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凸显学以致用、灵活运用。高考历史对应用性的考查,强调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对历史现象进行梳理、论证和探讨,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如新课标卷第35题围绕当今部分发达国家关于世界环境问题责任划分的热点话题设置情境,要求学生分析持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国家的真实意图。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基本规律

——集中体现对“过程、解释、方法”的考查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强调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着力考查考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关注主干知识,突出重要概念、原理的深度理解、阐释和应用。注重学科思想和方法。与高校课程内容联系密切。阅读能力不足。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近年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比较突出。文科占失分总量的1/2左右。知识理解深度不够。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事物和事实认识不全面,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到位,是考生失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约占失分总量的20%。6.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答题方法和技巧有待于提升在试题形式和评卷规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答卷规范和答题技巧直接影响到得失分。高难度选择题若考生完全不会,仍有25%猜对答案的几率,如何猜对答案,就有一个方法和技巧问题;主观题由人工评阅,考生落实到卷面上的答案与评卷规则和阅卷思路、习惯越吻合,得分的机会就越大。6.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1)观念落后,目标偏离高考命题关注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高中教学注重知识掌握和技能熟练。高考命题强调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考;高中教学固守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高考命题突出知识体系和联系实际;高中教学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高考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高中教学因循守旧、面面俱到。7.教师备课存在问题(2)内容僵化,知识陈旧以本为本

拘泥于教材的详略,受制于必修与选修的框框和教科书的缺陷(模块分割、时空错位、线索杂乱、顾此失彼、支离破碎)自然就成了教学的不足。“多多益善”

多年以来高考复习一直是宁多勿少,一味实施题海战术,追求多多益善,这种“多”其实就是“少”。知识陈旧

教师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很少阅读和参考最新的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只对各种复习资料和所谓的“模拟试题”感兴趣。然而,出自中学教师之手的各种教辅资料与目前高考的要求相距甚远甚至完全背离。7.教师备课存在问题(3)方法保守,效率低下教学习惯于传统的“讲讲练练”,沉湎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灌输知识多,思维训练少;试卷训练多,总结分析少;只有考试,没有评价;只有模拟考试,没有模拟命题和模拟阅卷。

7.教师备课存在问题二、备内容必备知识:史实、结论、方法、拓展......关键能力:阅读理解、分类细化、归纳概括、比较迁

移、规范表达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

性核心价值: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

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1.内涵:

必备知识是指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必备知识=历史学科知识(构成学科体系“绕不过去的内容”)+史学专业知识(史学专业理论和史学专业技能)+解题方法

(一)必备知识2.历史学科必备知识内容课本知识:主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历史现象、

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线索等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研究方法:两重证据法、计量史学等价值知识: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解题方法:排除法、代入法、直选法等夯实基础是永恒的备考主题!

(1)课本知识

宏观层面:历史分期,发展趋势中观层面:阶段特征、历史现象微观层面:核心史实、重要概念史实:(对象)即历史事实,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

(相对保持不变,基本等同于历史真相)史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结)论

(由于立场、理论、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

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对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

(2)史学理论和方法(“三要素”)(3)价值知识(核心价值)

基本历史知识的把握,是指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描述、概括和抽象能力。“掌握程度”不等于“记忆程度”,既包括对知识的识记程度,还包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程度、挖掘程度

理解大于记忆。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不强调对知识点的识记,而是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3.必备知识的掌握(二)关键能力1.关键能力的内涵

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三大能力群。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1.理解和辨识2.概括与提炼

3.组织与运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2.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3.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1.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论证问题的能力3.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徐奉先《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2.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

了解历史看待历史研究历史三、备方法知识建构的方法概念掌握的方法知识拓展的方法试题作答的方法

高三备考复习的一个不良习惯是“全面覆盖”和“简单重复”,从而导致盲目和低效。复习时要注意整合教材,构建逻辑严密的学科体系。

1.整合教材,重构体系高考复习的基本依据是考试评价体系、课程标准。复习的功能是“温故而知新”。高效率的复习是以新带旧,即利用新知识、新问题引领旧知识的复习。“新”有三个层次:拓展知识、深化理解、提升能力。拓展知识是深化理解的铺垫;深化理解是提升能力的前提;提升能力是学习的升华。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一)知识建构的方法单元导语——可以全面理解教材的内容学习聚焦——可以体会到本课的重点知识课本导入——体会情境教学的意蕴读思考点——可以启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历史纵横——可以拓展学习的知识面课本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读教材的要求读教材的要求

首先,以单元为单位阅读“课”,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单元导言主要介绍国内国际背景和主要线索。读导言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明确该单元叙述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等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

导言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这个层次的阅读要建立两个联系,“课”与“单元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读教材的要求

其次,阅读课的“子目”。要围绕课题与子目,子目与子目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语言表述。

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这一层次的阅读要实现“两个理清”,即理清“子目”与“课”标题的关系,“子目”与“子目”间的关系。读教材的要求

再次,角度化阅读——段落及之间关系(讲述了什么)

最后,聚焦式阅读——金句和关键字词。明确、再现构成考点知识的语句及相应的时间、地点、人名、专用术语或概念。此外,要注意教材辅助系统,如小字、图表、注释、课后作业等。它们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都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启发思维。2.优化教学内容

①精简教材内容高中教材涵盖的知识点每科都有数百个之多,而高考试题实际涉及的教材知识点通常只有几十个,教材中大部分知识高考是不涉及的。这就需要通过对最近5年高考试题考查知识与能力的事实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确定真实的高考要点是什么。指导学生复习时,根据对命题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大力精简和压缩教材内容,梳理出主干知识,对重要概念、原理应适度加深和拓宽,使学生理解、把握到位。

(一)知识建构的方法高考·高频考点中国古代史考点:政治: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优势(经济、政治、文化关系)、

贵族制、官僚制、士族制、科举制经济:井田制、小农经济、土地制度、手工业、商业、重农抑商、货币、

人身自由权、经济重心南移、

区域联系文化:礼乐制、儒家、理学、商业下新的价值取向社会:四民社会、科举制与人才流动、社会习俗高考·高频考点中国近代史考点:晚清1840--1912:1、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三者的关系;近代经济结构变化、中国民族工业与阶级关系变化、中体西用;2、中国边疆新危机、宗藩关系瓦解、外交近代化3、维新运动、清末新政、中央集权式微民国时期(1912---1949)1、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变迁(经济、政治、文化、习俗)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中国式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理论)4、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土地政策、三三制政权、文化生活)5、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党的城市工作、党的外交政策高考·高频考点中国现代史考点:中国式现代化1.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国防建设、教育科技、外交、贸易、生活习俗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生活价值观念世界史考点:1.古代希腊民主、人文哲学、希腊化时代、罗马法、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城市自治运动、法律与道德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俄国工业化、第三世界、美国冷战

必考点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与早期政治制度2.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希腊、罗马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治制度近代世界4.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

发展常考点古代中国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近代中国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5.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世界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现代世界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世界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

人运动3.近代科学技术现代世界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5.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现代中国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8.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9.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教事业

冷考点现代世界1.现代科学技术2.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2.优化教学内容

②更新课本知识高考命题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命题专家所关注的主要是与高校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和学术前沿的问题,高中教材对高考命题没有多少约束力。因此,我们不能把教科书当成金科玉律,高中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托。要善于抓住学科的主干知识,适当整合教材,更新过时的观点和结论,使学科知识更准确,体系更完整。(一)知识建构的方法2.优化教学内容

③落实能力培养根据高考体现出的能力考查要求和分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的学习、梳理和运用,有效落实能力培养。

学科能力一般包括阅读能力、识记能力、概括能力(分类——比较——归纳)、表达能力。(一)知识建构的方法3.改进复习方法①采取“导学练评、自主合作”复习模式导:根据高考要求和学生个人水平及高考目标,确定复习内容、顺序和进度,合理分配复习任务,提出个性化复习建议。学:学生根据每周的复习任务自主复习,力求独立完成,学不会的请教已会的学生;学生可通过自测或互相检测,验证学习效果;学习进度快的,可提前学习下周内容。练:周末由教师提供统一的检测卷(分A、B试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周复习内容进行限时训练。评:阅卷后及时讲评。原则上由学生讲评典型试题,严格按“讲评课基本流程”操作。(一)知识建构的方法试卷讲评课基本流程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复习过程最为重要的课型,是对通过考试发现的学习缺陷与失误进行分析评价和矫正改进的主要环节。教师要把学习评价的主动权还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角色,是演员;教师是辅助者角色,是导演。基于这一理念,提出讲评课的基本流程如下:3.改进复习方法②注重真题运用由于中学教师编制试题或筛选试题的水平与高考命题水平差距甚远,以致平时教学的训练和模拟考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事与愿违。而高考命题在一个题眼上“扎堆儿”出题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充分利用近年高考试题进行训练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权威的专家建议,选择一二十个典型试题就能让学生应付高考。当然,如能编制出高考试题的仿真题更好。(一)知识建构的方法3.改进复习方法③强化专项训练习题训练必须具有针对性,重在思维方法即思路的训练,能够有效解决某一问题或某类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与高考目标存在的明显差距。针对学生与高考目标差距进行专项限时训练,才可能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如综合题的解题思路训练,失分较多的某类选择题的训练,等等。(一)知识建构的方法

3.改进复习方法④注重考试评价,落实矫正改进

“有考试无评价”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的重大缺失之一。学习的评价一直是教学的薄弱环节。

考试评价具有导向、反馈、强化、训练、排序、奖惩、试误、矫正、改进等多种功能,其中矫正与改进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一)知识建构的方法概念掌握(史实概念和史论概念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

历史(史实)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全面认识的概括性反映。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该历史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时、地、人,事;

该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性质);

该历史事物的特征(背景、意义、影响)。

(二)概念掌握的方法时间精准内容清晰总结准确农村、城市改革时间;十四大时间……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市场经济……性质、农村改革特点、城市改革特点。重点明确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2.全面理解核心概念内容

(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如《经济体制改革》如小农经济的概念地位:中国古代农业主要经营方式(长期存在)特征:规模小、分工简单、相对封闭。特点: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积极性。条件:政策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形式:自耕农、租佃关系、租种国家土地。影响: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特点、民族心理。发展:理解重农抑商与小农瓦解的趋势。概念不清、不明、不准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

第一、小农经济下的小农并非都是自耕农,小农有多种形式,包括自耕农,还包括租种地主、寺院、国家土地的佃农等。

第二、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只是众多经营方式的一种,不是唯一。除了小农之外,中国古代还存在庄园经济等。

第三、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并非一个概念。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是一种封闭性经济形态。小农经济强调的是经营方式,属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不一定都属于小农经济。澄清三个误区启蒙运动的细节补充1.多角度认识历史如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文明史角度看: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冲突(政治、经济、思想)从全球史角度看: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从现代化角度看: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经济逐渐产生。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从社会史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西餐、服饰等)

(三)知识拓展的方法

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最早开始走向工业文明的地方。

现代化角度全球史角度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文明史角度

多元角度解读辛亥革命现代化角度文明史角度整体史角度社会史角度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2.多角度理解历史概念辨析中外联系启蒙运动知识点的扩展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血缘纽带(里)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权利的分配权利的继承

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王

宗法制——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权力的认同3.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天下归一(2023年全国甲卷)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图3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4.避免对原理、概念绝对化理解

(三)知识拓展的方法(2023年广东)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4.避免对原理、概念绝对化理解

(三)知识拓展的方法

考了些什么?涉及到教材的哪些知识点?(统计、比较、分析)试题是如何设问的?(选材、立意、情景)答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思路、方法、程序)

1.如何“解析”高考试题怎么解答的?怎么样考的?怎么赋分的?如何组织答案要点的?(准确、规范、条理)

(四)研究解题方法

2.阅读与审题技巧加强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训练。建议阅读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系列丛书(中信出版社),重点关注《快速阅读》。

3.选择题答题技巧注意总结归纳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不同表述风格和习惯;对难度较大的题目,通常可根据选项和题干的逻辑关系作出推断。化繁为简,是快速判断选择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四)研究解题方法选择题的解法审时空,明范围。(何时、何地、纵向、横向)审标点,明层次。(逗号、分号、双引号、省略号、句号)

审语气,明态度。(赞成、反对;褒扬、贬抑)审限词,明逻辑。(转折、假设、因果、递进、条件)审选项,明结果。(史实正确、概念准确、互相矛盾、程度合适、

与题相关、重复题干、是否最佳)审价值,明情怀。

选择题要注意正确答案都是往往都是正面的,无法抉择时,尽量选正面的、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如中央集权、国家管理、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流、人类命运共同同体、近代化、五育并举、创新意识、责任担当等基本正确。

审时空,明范围(2023年全国乙)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审标点,明层次

1949年10月,联邦德国不惜付出承认萨尔区国际化的代价,加入了旨在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1月,联邦德国政府又同美、英、法三国占领军事长官签署协议,取得同外国发展领事关系和参加国际组织的权力。联邦德国的外交成功主要得益于A.英美法无条件支持

B.冷战前沿国家的角色

C.主动牺牲局部利益D.对抗民主德国的需要审语气,明态度(2023新课标)35.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

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

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

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审限词,明逻辑(2023年全国甲)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