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_第1页
2019年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_第2页
2019年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_第3页
2019年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_第4页
2019年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备考试题2019.10

1,漫步在凋零的树林

文U湛秋

(1)一个阳光如水的深秋,我在林中漫步。

(2)我为那疏朗和高远而迷惑了。盛夏所给人的那种局促感和拥挤感

顿时消散,目光犹如自由飞翔的小鸟,几乎碰不到多少屏障。

(3)身边的树或曲或直伸向天空。由于抖落了许多叶子,枝儿显得更

清晰了,在湖水般天空的反射下,勾勒出遒劲的线条。从这些线条织出

的网纹中看过去,大自然更富有奇幻而不可捉摸的风韵。

(4)我踏着沙沙响的落叶,偶尔伸出手去接一片在微风中旋转的枯黄

的或暗红的落叶,体验着身心的轻快。我仔细地辨别落叶上绻曲的脉络,

闻着那干涩的气味;而且,随着脚步的移动,谛听着落叶发出的声音。

(5)我望着树,树也望着我。我们没有语言的交流。也许,在这孤独

和静谧中,我们之间存在着宇宙神秘的信息。

(6)那么,失去春日那么多光彩灿烂、鲜艳妩媚的绿叶,他会惆怅或

悲哀吗?在飒飒的秋风中,它是否在沉湎于对往昔的回忆?

(7)我踏着沙沙响的落叶,心中犹如飘着森林上空没有被遮蔽的云,

一会儿是晴朗的白云,轻快自如,一会儿又是阴沉的乌云,秤坨般压迫。

(8)突然,我感到从沙沙响的落叶里,从裸露的枝干上,发出那有如

竖琴的柔音:

一可爱的人,你们真奇怪,干嘛为我们落叶而苦恼?

一抱歉,打扰了你、我秋天的兴致。其实我也只是一闪念。

一不,你不是为我们树而苦恼,是苦恼你自己,苦恼你们,苦恼你们的

民族。

(9)我像有隐私被揭穿那样,那声音继而像单簧管:

—你们人的生性就是害怕失去,而我们从不惧怕失去!

一有死有生才是大自然!只有凋零才有新的!害怕抖落枯叶就不会滋生

新芽!

(10)那声音突然消失,像音乐戛然而止。我的思维也突然中断,它需

要短暂的休息。

(11)当我又漫步前行,似乎身上也凋零了许多枯叶。

(12)其实,人也是自然,怎么留恋身上的枯叶也无济无事,最后会随

着肉体的消亡而消亡。而一个民族或历史,如果过多地偏爱那一度辉煌

的绿叶,枯萎了仍旧一年年地去背负。……

(13)落叶如潮,秋风如梦。此刻,我的心完全恬静了。我感到我和树

的信息已完全相通。至少,我可以如此处置自己,因失去而快乐,因凋

零而发出,魅力。四季就是辩证法而承认却又痛苦。

(14)我把我心中波涌出的诗句,写在一片凋零的黄叶上。选自刘湛秋

《忧郁的微笑》

1.阅读文章前五段,概括作者深秋林中漫步时周围环境的特点。(不超

过10个字)

2.请分别说明下面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我像有隐私被揭穿那样。

(2)似乎身上也凋落了许多枯叶。

(3)我可以如此处置自己。

3.第7段"心中""一会是晴朗的白云,轻快自如,一会儿又是阴沉的乌云,

秤坨般压迫”,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谈谈你的理解。

4.请说出本文的行文思路及特点,并结合文章的构思特点概括这篇散

文的主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高处的灿烂关瑞

①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

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

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

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亮

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

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②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

或者回望,然后开始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

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

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

③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

草帽,高扬起尖利的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

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

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

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

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

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

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④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

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

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

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

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

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

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

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

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

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

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

的阳光。

⑤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

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

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

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

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

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

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

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

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⑥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

1.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2.文章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

向日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

灿烂”的含义。

4.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

命的感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枪杆子秤杆子笔杆子烟袋杆子

马洁涛

中国的古代历史,是一个血与火的历史,是强势群体鱼肉弱势群体的历

史。

手握枪杆子的人永远是强势群体。军人,战争年代,他们驰骋疆场,若

能抓住战机,连战连捷,那么小则封侯,独守一方;大则称王,"振长

策而御宇内”。和平年代,他们趁机跻身政界,手握大权,作威作福。

手握秤杆子的人当然也是强势群体。商人,能把那秤杆子耍弄得得心应

手的人,绝对是聪明绝顶的人。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经过商场

洗礼的商人,他们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因此,他们用"有钱

能使鬼推磨”的处世法则来做钱权交易,拿自己兜里的钱来买官吏手中

的权。这样,他们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际中游刃有余,在危机四伏

的商战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手握笔杆子的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读书人,如果运气好,在莘莘

学子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或走入仕途,或成为白领,这也能使自己

挤进强势群体之中;若运气稍次的话,或成为教师,或成为医生,这两

类人应该是处于中层地位的,虽说凭自己的能力也能养家糊口,但却常

常被"搜先生刮大夫”的世俗之语奚落得颓唐不安。另外,笔者认为,社

会上还有这样三种读书人是始终摆脱不了弱势群体的。一是读死书的

人,二是死读书的人,三是读书死的人。读死书,这里的"死"是修饰"书"

的。这类读书人,只会呆呆的读书,不辨真伪,不懂得取舍,把书中的

那些古板、僵化的思想吸收了,结果是无实际用处,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读了一辈子书,读成书呆子,是个废人。死读书,这里的"死",是形容

读书的人。这类读书人,是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

贤书”。要么就钻进象牙塔里,空搞创作;要么就是闭门苦读,与世隔

绝;结果是人情世故一点儿不懂,说话做事像个外星人,与整个社会格

格不入,可想而知,不能融入社会的人当然要属于弱势群体。读书死,

这里的"死",是补充说明"读书”的。这类读书人只会拼命的读书,却不

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教条主义者,

他们做事死板,不知道变通,或迂腐不堪,或酸味十足,结果是时时令

人生厌,处处受人排挤,最后沦落为被时代遗弃的无用之人。

手握烟袋杆子的人始终是弱势群体。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

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挥汗如雨,却收获甚微。结果"弹其地之出”,还

抵不上多如牛毛的纳苛捐杂税;"竭其庐之入”,也赶不上飞速上涨的物

价。尽管人们习惯上在“农民"前面冠以"勤劳"、"朴实"、"善良"等美称,

但勤劳的果实常常被贪官污吏搜刮得所剩无几,朴实的言行常常被奸诈

之人所愚弄,善良的心地常常被丑恶的灵魂所吞噬。"劳力者治于人”是

孟子给农民最准确的定位。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随之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但如果你留心祖国发展的

各个阶段,便会发现:不同的历史阶段,总有一种群体独领风骚。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枪杆子”的时代。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

背景,令那些好斗的行伍之人如鱼得水。他们身穿绿军装,手持黑红棍,

到处贴大字报,天天开批斗会,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一个一个的"枪

杆子”纷纷由打砸抢分子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官员。这是耻辱的灵魂,

耻辱的年代,耻辱的历史。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秤杆子”的时代。改革开放给那些头脑灵活的

人提供了契机,他们开公司,搞个体;抓货源,跑销路。乘着"让一部

分人先富起来”的春风,大干一番。于是由身无长物变成腰缠万贯,由

名不见经传变成知名富商。

二十一世纪,是"笔杆子"的时代。"知识经济”概念的出现,使人们越来

越认识到知识与能力、文凭与学力的重要性。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那么,

出身贫寒的人也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公仆;农民的子女也可通过自己

的努力而成为声名显赫的企业家。

二十一世纪,也是“烟袋杆子"的时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令农

民欢欣鼓舞;"减免农业税,建设新农村”使得如释重负的农民有了用武

之地。机械化的生产完全代替了牛耕人种的原始劳作,出外闯荡的新理

念完全代替了安土重迁的旧观念。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庄稼高

产,年年有余钱;出外闯荡,或打工,或经商,财源滚滚。于是农民也

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近些年来,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已屡见不鲜。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农村会出现很多大型机械化生产的庄园主,会

出现以生产"绿色食品”为主的农民企业家。到那时.,昔日的“烟袋杆子"

会成为社会的风流人物。

我们经常讲,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而这个大家庭是由很多群体组成的。

不同的群体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同一群体里的人又有着不同的人生

观、价值观。有人为了钱透支青春,有人为了钱出卖灵魂,有人为了钱

背信弃义。有些人有了钱,终日挥金如土,骄奢淫逸,变成了败家子;

有些人有了钱,不忘回报社会,接济穷人,变成了慈善家。有些人有了

权,欲壑难填,银铛入狱;有些人有了权,为民做主,流芳百世。在这

里,我要大声地呼吁:人类在保护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千万不

要忘记净化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要弘扬奉献精神,唾弃贪欲之人;要

宣扬仁义之德,铲除邪恶之徒。力争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一片生存的净土。

1.文中所说的“枪杆子""秤杆子""笔杆子""烟袋杆子”分别指哪些人?这

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请概括文中所讲的"三种读书人”的特点。(要求:每种读书人用四个四

字短语概括)

答:(1)读死书的人:

(2)死读书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3)读书死的___人:

3.请结合文章,理解"中国的古代历史,是强势群体鱼肉弱势群体的历

史”这句话的含义。

答:

4.细读最后一段,谈一谈你作为强势群体或弱势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

(注意;此题为探究题)

答:

4,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

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

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

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

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

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

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

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

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

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

白?〃他问得十分仔细,兼职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

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

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

《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

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

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

〃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

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哀曲……可谓随

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

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

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

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

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

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稿,

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

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

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

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

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种

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

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

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

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

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

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

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

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

但是,他又能根据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

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

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

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

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

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

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3.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至『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

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

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赛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

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精神的殿堂(冯骥才)

①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入口,刻意使用古

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

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历史精神。大

维•德安在楣饰上制作的古典主义的浮雕,象征着祖国、历史和自由。

上边还有一句话:"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

②这句话显示这座建筑的内涵。神圣又崇高,超过了巴黎任何建筑。

③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就在这里,与另一位法国的文豪左拉同在一室,

一左一右分列两边。每人的雪白大理石的石棺上面,都放着一片很大的

美丽的铜棕相I。我注意到,展示着他们生平的"说明牌”上,文字不多,

表述的内容却有其独特的角度。比如对于雨果,特别强调由于反对拿破

仑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遭到迫害,因而到英国与比利时逃亡19年。

1870年回国后,他还拒绝拿破仑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

为受到法国军方陷害的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鸣冤,因而被判徒刑那

个重大的挫折。显然,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这些伟人的累累硕果,而

是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④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为这里"居民"的作家是卢梭和伏尔泰。将

卢梭和伏尔泰安葬此处,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两位作

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

思想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这里的卢梭的生平说明上写道,法兰西的

"自由、平等、博爱”就是由他奠定的。

⑤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

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

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的

艺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

的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因此我还明白,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

总统时,为什么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来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

⑥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的遗骨被移到此处安葬。显然,

这样做的原由,不仅由于他们为人类科学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更是一种

用毕生对磨难的承受来体现的崇高的科学精神。

⑦读着这里每一位伟人的生平,便会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世俗的幸运

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烧烧着自身肉体的烈火中去寻真金般

的真理。他们本身就是这种真理的化身。当我感受到,他们的遗体就在

面前时,我被深深打动着。真正打动人的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

许多石棺上都堆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这些花是来自世界各地

的人天天献上的,它们总是新鲜的,有的是一小支红玫瑰,有的是一大

束盛开的百合花。

⑧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

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

看作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虽

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则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

了。一位叫做安东尼•德•圣・爱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诗人也安葬

在这里。除去写诗,他还是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开辟往非洲航

邮的功臣。1943年他到英国参加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在

地中海的一次空战中不幸牺牲,尸骨落入大海,无处寻觅。但人们把他

机上的螺旋桨找到了,放在这里,作为纪念。他生前不是伟人,死后却

得到伟人般的待遇。因为,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

神。

⑨对于巴黎,我是个外国人,但我认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埃菲尔铁

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只有来

到先贤祠,我们才会真正触摸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

以及它内在的美。

⑩我还想,先贤祠的"祠"字一定是中国人翻译出来的。祠乃中国人祭拜

祖先的地方,人入祠堂,为的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崇拜、纪念、

感谢,还有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的精神。这一切意义,都与法国人这个

"先贤祠”的本意极其契合。这译者真是十分的高明。想到这里,转而自

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1.作者把先贤祠称作"精神的殿堂”是因为安葬在这里的先贤们集中体现

了法兰西民族的思想和精神,请分条列举,本文具体列举了先贤们身上

具有哪些精神?

2.请结合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如何理解句中的"伟人"与"名人"?

这里的"伟人”是指:

这里的“名人"是指

3.对文中的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这句话应该怎样

理解?

4.对先贤祠的叙写完成以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上最后一段?

5.雨果称巴尔扎克是"哲学家""思想家",说他的作品指出了"整个现代文

明的走向”。这样一位作家应不应该进入先贤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文,完成

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多远

一于丹《庄子>心得》自序

在《百家讲坛》录完《〈论语》心得》的那一天,制片人万卫老师问

我下一个选题讲什么,我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庄子》

2006年有首歌唱得很红,歌名叫做《隐形的翅膀》。庄子这个名字

藏在我心中很多很多年,踹趾如蝶,每每在我滞重胶着的时候,透进天

心一线亮光,给我摆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但是用了很

长很长的时光也没有想得明白:我们的心究竟可以遨游到多远?

庄子自称写了一卷“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并且放言:

"以为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以我在床头放了好几年陈鼓应先生的

《〈庄子》今注今译》,却一直不敢以为读懂一二。天地大道,法乎自然,

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我情愿用一

生的体温去焙热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他去"独与天地精神

往来”。

读大三那一年,中文系浩浩荡荡去游泰山,对中国文人而言,秦

皇汉武曾经封天禅地的五岳之尊就是一个成人仪式的圣殿,可以凌绝

顶、小天下,见沧海、现我心。我们一群半大孩子,从凌晨三点就意气

蓬勃,赶着去看泰山日出.自中路而上,两边的石刻碑文像一卷徐徐展

开的大书,古圣先贤端庄肃穆,一重又一重的激励怦仟荡开我们青涩年

纪上正在长成的襟怀,因为相信"登山必自",所以我们没有人用拐杖助

力,一步步用青春躯体丈量过这条千古砺志之路,真真切切体会到"士

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况味。一路晨光熹微,从墨黑的天色里透

出月白、水蓝,直到嫣红姓紫,烧出满天云蒸霞蔚……此一刻,我们刚

好迎着山巅长风,感受了“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

这条迎着生命朝阳的朝圣之路,让我忽然顿悟:这就是儒家的践行之道,

千里之行,积于陛步,直至天下担当。

下得山来,第二天休整,我心中却隐隐悬着一个不甘的愿望,想

去看看传说中的后山。于是一个人偷跑出去,自清晨开始从后山小路独

自攀援。80年代中期的这条路并没有修得太好,常常断路,需要四肢并

用,一路上除了泰山挑夫,罕见游人.然而那是怎样一番山川奢华的气

象啊一遍山葱茏,蓊蓊郁郁,山花肆意烂漫,怒放得不计成本,整座仲

夏时节的泰山,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我心中反响出“天地

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第一

次开悟: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

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

行;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遨

游。如果以《三五历纪》中盘古的寓言忖度,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当为

"神于天,圣于地”,天地人三才共生共长。那么,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

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儒家教我

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那一年,我十九岁,庄子成为我心中隐形的翅膀。

流光一闪二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生命的成长一如庄子的

另一句话:“外化内不化。”对外在世界越来越多宽容感恩,融合于规则,

而内心的执守日益打磨得坚毅无悔,不再怀疑是否真的可以用一生把梦

想刻画成真。

所以,当《百家讲坛》选择了我的时候,我愿意把心中这双翅膀

放飞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

在电视的讲坛上,论的不是南华真经,读的不是哲学典籍,能用

来"讲’的只是一己心得,但愿千心万心,有感有悟,性情所至,以庄子

之名给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让生命境界摆脱“有用"事功,化为鲸

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

《庄子》选在春节开播,在中国人最在乎的这个大年里,人们自

觉不自觉的总会停下脚步,有意无意地做一番盘点。那么,就让我们用

自己的生命激活经典,用经典的力量还我们生命一副本来模样,可以天

真,可以飞扬。

此刻,我乘坐的航班从香港飞回北京,一座光影斑斓的城市在机

翼下舒展开它的辉煌。再一次想起少年时储藏于心的那句话:"乘物以

游心。”我如同反刍一般咀嚼了二十多年,仍然感到力不从心……"虽不

能及,心向往之"。

列御寇御风而行,犹有待也,我们的一己人生,要酝酿多少智慧

和勇敢,才可以终至于“彼且恶乎待哉”的骄傲境界?穿越千古尘埃,用

庄子的名义问自己一个问题:今生今世,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到多

远……

1、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本文第五、六段为什么要写自己从前后两条路登泰山的经历?

3、"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到多远”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写的好

处是什么?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春天的速度

徐迅

①昨夜下了一场小雨,难怪夜里耳畔总"沙沙”地觉得有人说话。早晨起

来一看,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贪婪地跑到外面呼

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

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

②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心里还

疑心它是否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来;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

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它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

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节拍,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欣喜,是昨夜黄花今日出阁的嫁娘。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

是人的心情。

③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骨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

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

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

均匀而敏捷的速度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

的。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

"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

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禧蕾,

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鲜花的怒放,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

蓬勃的生命气象。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

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④鸟也是那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整个一冬天,除了几只饥饿的

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

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

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⑤春水泛滥,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

知怎么就贮存了那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

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

场宴会。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后来

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

它自己也被这种速度吓坏了。

⑥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娇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

的是小麦的生长,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

收获的也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生活给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

假相,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

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但那凶猛的春水却一下

子就冲垮了我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倏然远去。这就是我们不愿,

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

⑦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其实

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一春天的速度。

1.文中写春天的速度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加以回答。

2.请解释"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

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一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这篇文章写景形象而生动,请你选择感触最深的一处从修辞角度加

以赏析。

4."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理趣?本文作者为

什么说"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一春天的速度"?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庄周的燕子

格致

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

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

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以免受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

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②庄周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

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

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

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几个轮廓,

细节就顾不上了。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

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③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

破。人类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

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

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

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④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

又不能离它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

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

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

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

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⑤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

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

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一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

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

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

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

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

来,落到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

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

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

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

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

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

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

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

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遁着人类情绪的

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⑥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

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

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

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

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

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

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⑦是有人将燕子比作剪刀的,这是就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

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

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

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1.本文主要写的是燕子,题目却是“庄周的燕子",联系全文,从行文和

主旨角度分析其原因。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中"大智慧”的具体内容。

3.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空

白”这句话的含意?

4.根据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文中加点的"伎俩""狡诈"表达的情味和效果。

(2)怎样理解"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这句话的内涵?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怀念有信的日子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忙忙碌碌,表达感情的方式随着电讯事业的发

展日趋丰富多彩,对着话筒、敲着键盘、发电子邮件、发电子贺卡,将

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现代人热衷于这些方式的情感传递中,是否少了一点韵味?少了一种深

沉?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写信的人,写信的历史也颇为悠久。早在读小学时,

就给从小一起长大后随父母到成都读书的伙伴写信,方块字和拼音并

用,还是妈妈帮着写的信封。中学时代,同学天各一方,开心也罢,失

落也罢,都倾诉于一张张飘着茉莉花香的薄笺飞来往去。朋友们的信,

我全部保留。因为它是我和朋友们一起成长的历史。由于信件实在太多,

读旧信的时候也不方便。我便将朋友们的信,一本一本地装订好。虽然

几次搬迁,却不忍弃之。放得越久的信,当再读时,那种滋味也微妙也

冲淡,仿佛吃完橄榄后,回味快要化掉时的感觉,可总也化不掉。

读师范时.,收到家书是最令人开心的事情。在信中,当然有父母对女儿

的切切嘱托,却也不乏对人生社会的或激烈或温和的讨论。父母从我这

里呼吸到了属于青春季节的空气,有如春风扑面;我从父母那里得到了

对生活的观察入微的认识和思考,使我能直面人生。我很感谢我的父母

能给我一份充实的精神生活礼物,有了它我就感到振奋。读家书就像读

一本精彩的散文集,总能无限次地引起你会心地微笑。

传说韩愈读信前,总是先用玫瑰香露洗手,这既是对朋友的尊敬,也是

一种雅癖。我不如他那么雅,也不肯落俗。收到朋友的来信,我总是匆

匆地浏览第一遍,再找一个僻静之处细细咀嚼。一封好信带给我的快乐

何止一天两天!看着那些温馨的话语,感觉就像有一股细细的暖流慢慢

潜入自己的心窝。都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在那些内容深深浅浅、字

迹正正草草的纸上,友人的音容笑貌如出其间,举守投足如出其里。白

纸黑字犹如重重叠叠的青山绿水,是我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信读完了,先放在一个比较顺手的地方,总想有机会再读,直到把它放

进一个比较保密、取起来也不方便的地方,信就成了旧信一那是暂时不

打算再读的,可总也留着机会读。倘若有那么一个风雪之夜,泡一杯热

茶,手捂着微烫的茶杯,这种悠闲读旧信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或者有

一个懒觉睡足了的星期天的上午,屋子里有几滩淡淡的阳光,被阳光照

着的物品在阴影的伴随下,突出地宁静。人在此刻容易寂寞,寂寞的时

候,读旧信也最好。因为没有急于知道的内容,没有新鲜的事情,一切

恬淡从容,浸在文字中,使人回想起一些欢乐或忧伤的片段。人在一味

地向前走的时候,也不免有时会停下来,坐在椅子上,想想过去的朋友,

读读朋友的旧信,休闲一下自己的身心。

参加工作后,朋友的信件渐渐稀疏,而后越来越少了。元旦、春节偶尔

收到几张明信片,上面有寥寥的几句话,甚至有的除了称呼和落名外,

什么也没有,因为上面已印好了祝福的话。更多的只有电话联系、QQ联

系。我渐渐感到失落,因为再也没有盼信、拆信、读信的那种愉悦了。

在电话和网络交流中,这种美丽也不复存在了。彼此都是匆匆忙忙、言

简意赅,没有转承起伏,没有排比递进,更没有含蓄委婉,峰回路转,

只求把事情说清楚。

虽然一纸书信并不能承载多少感情,可那却是一段可视的、能够保存的

爱的文献。无论过去了多少年,只要你翻它,仍能找到有你也有他的爱

之路,情之湾,仍能找到那一路上留下的笑声和泪水。美好的日子便会

在生命里定格。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一个跟不上时尚的人。

在这纷扰的尘世中,在人们忙于奔波时,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收到朋友温

情款款的来信,那份喜悦的心情一定无法形容。

现在的我偶尔和朋友打打电话、聊聊天保持着纯纯的友情,但我还是很

怀念有信的日子。

1、第2段写现代人热衷的感情传递方式,"是否少了一点韵味?少了一

种深沉?”文中赋予了"韵味"和"深沉"哪些具体内容?

2、第5段为什么说书信"是我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3、作者为什么"希望有一天能收到朋友温情款款的来信”?请用文中的话

概括作答。

4、依据原文,回答问题。

(1)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草原上的日出

【英】多丽丝•莱辛

在清晨的灌木丛中,一个小男孩遇到了如下情景:

他跑得更近了,然后又静静地站住,一种莫名的新的恐惧使他停下了脚

步。他四周的草儿生机勃勃,正在窃窃私语。他狂乱地四下张望,接着

低头看去。地上黑压压的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它们对他视而不见,急

匆匆地向挣扎着的什么东西奔去,好像亮闪闪的黑水在草中流淌着。

之后,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惊惧攫住了他,只见一只野兽倒在地上并停

止了尖叫。此时此刻,他只听见一只鸟儿在鸣唱,以及行色匆匆的蚂蚁

的沙沙声。

他抬头冲那只不住扭动、时而抽搐的黑色东西望去。它比刚才安静了。

从那团微微扭动的东西尚能模糊看出是只小鹿。

他突然想到他可以开枪射击,让它结束痛苦;于是,他举起枪。然而,

他又缓缓地放下了枪。那只鹿再不可能有什么感觉了,它的挣扎是神经

的机械反射。但使他放下枪的并不仅仅是这个,而是一种在脑海里逐渐

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拒感:如果我没来,它也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

干涉呢?类似这样的事情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

西在极度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

止。我无能为力。他很高兴那只鹿已经失去知觉不再感到痛苦了,因此

他不必下决心去杀死它。此时,他脚下的蚂蚁们嘴里衔着粉红色的肉片

正浩浩荡荡地返回。他的鼻子闻到了新鲜鹿肉的酸味。他极力控制着空

胃徒劳地抽搐,然后提醒自己:这些蚂蚁也需要吃东西!

那东西已经小了。现在,它看上去已经难以辨别。他不晓得时间已经过

去了多久,随后看见那个黑影渐渐变小,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

光中闪闪发亮。是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来了,它照耀在岩石上。唉,整

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

他跨步前行,信步踩碎了几只蚂蚁,直至他站到那具骨架前。它已经被

剔净了肉。除了白骨上粉红色的碎肉块,仿佛它已经在那里躺了好多年。

骨头四周,蚂蚁嘴里衔着肉,渐渐稀少。

那个男孩朝它们一又大又黑又丑的蚂蚁们望去。其中有几只站住,正用

闪亮的小眼睛盯住他看。"滚!〃他冷酷地对那些蚂蚁说,"我不喜欢你们!

不管怎么样,都不喜欢。滚吧!”说完,他想像着那些蚂蚁转身离去的情

景。

他在那些骨头边弯下腰,触摸头颅上的孔穴:那是眼睛所在的地方,他

想到了鹿那水汪汪的黑眼睛,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

那天早上,也许一小时前这只小生灵还骄傲又自由地走在灌木丛中,感

受着皮肤上的凉意,就像他自己感受到的那样,感到兴奋。它自豪地踩

着大地,轻轻地甩动着漂亮的白尾巴,嗅着清晨寒冷的空气。它像国王

和统治者们那样行走,自由漫步在这片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而生长,

闪亮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

但是,接着一发生了什么事呢?谁会想到这样一只箭步如飞的动物会被

一群蚂蚁困住呢?

注:多丽丝•莱辛(1919-),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主要小

说有《金色笔记》、《黑暗前的夏天》和《第五个孩子》等,2007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题材丰富,涵盖了种族矛盾、两性关系、

美苏冷战、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问题。

1."小男孩”在清晨的灌木丛中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这一情景给小

男孩在心理和情感上带来了哪些变化?原因又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①"情景":

(12字内);

②“变化,,及“原因”:

2.下列两句话中对"蚂蚁”的描写有何不同?请分析其作用。

①地上黑压压的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它们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

挣扎着的什么东西奔去,好像亮闪闪的黑水在草中流淌着。

②那个男孩朝它们一又大又黑又丑的蚂蚁们望去。

3.作者以"草原上的日出”为题有什么寓意?联系全文,从内容和手法上

谈谈你的理解。

4.人们常说,艺术不仅要反映现实,还要看到人们的心灵状态。请根

据这一论述对多丽丝•莱辛小说《草原上的日出》的创作价值进行点评。

字数不少于80字。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泥土的声音

樵夫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填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

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

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

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

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

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

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

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

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

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

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

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

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

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

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

填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

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

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

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嗡着泪

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

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

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

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

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

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

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填,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

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

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

细腻中夹杂着的哗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

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

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

填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泅开

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1.文章第一段说:"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请问泥土的声音有什么特

点?泥土声音的实质是什么?

2.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在表达上生动独特而有意蕴,请具体常析。

3.研读原文,请说说我们怎么做才能听到泥土的声音?

4.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

绿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读完

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或体会。

12,小丑

屠格涅夫

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他长时间都过着快乐的生活;但渐渐地有一些传言到了他的耳朵,

说他到处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震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止住那些讨厌的流言呢?

一个突然的想法,终于让他愚蠢的脑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

拖延,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行。

他在街上碰到一个熟人一接着那个熟人夸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

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就不行了……你还

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你会这样……你是个落后的人啦。”

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刻同意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到,"你怎么不害羞啊,这本书一点意思

也没有;大家老早就不看这本书了。你还不知道这个?你是个落后的人

啦!”

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一也同意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某君是个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真

正是个高尚的人!”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到,"某君明明是个下流的东西!他抢夺所

有亲戚的东西。谁还不知道这个呢?你是个落后的人啦!”

第三个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

友来往。总之,人们无论在小丑面前赞美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地

驳斥。

只是在这个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

"你至今还相信权威吗?”

"好个坏心肠的家伙!一个毒辣的人!”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论小丑,"不

过他的脑袋瓜多么的不简单!”

"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

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他那儿去主持一个评论栏目。

于是小丑开始批判一切事和一切人,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

高气扬的神态。

现在,他一一个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一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权威

了。而年轻人正在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的说,不应该崇拜……

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崇拜吧一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

在胆小的人中间,小丑是能好好的生活的。

1.小丑用了哪些方法制止了人们的流言?作者借小丑这个形象讽刺了一

些怎样的人?

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独到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作者写道"在胆小的人中间,小丑是能好好的生活的”,这

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病人

⑴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

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

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

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

质。

⑵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

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⑶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

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

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

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

等下一趟。

⑸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

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

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掘。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

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

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

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

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

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

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⑺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

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

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

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

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⑻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

"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

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

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