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106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106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106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106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秋期期末文化素质调研八年级语文作业注意事项:1、本作业共6页,四大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2、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水笔填写。3、作答前请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学生编号填涂完整。一、积累和运用(共27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打开课本,我们目睹北宋汴京街上行人摩肩接甲(zhǒng)的繁华景象,感受朱德对慈爱且一生劳碌的母亲的殷殷情怀,结识汉文帝口中恪尽职守的“真将军”——周亚夫,还欣赏苏州园林一幅幅自出心乙(cái)的完美图画……可以说,优秀的作品,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更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这些优秀作品,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1)根据拼音写出甲乙两处相应的汉字。甲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2)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A.yānkè B.yāngé C.yīngé D.yīnkè(3)文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句子。【答案】(1)①.踵②.裁(2)D(3)“这些优秀作品,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或“这些优秀作品,激励我们前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摩肩接踵:mójiānjiēzhǒng,意思是肩与肩相磨,脚与脚相接。形容人多拥挤不堪。自出心裁:zìchūxīncái,意思是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殷殷情怀:

yīnyīnqínghuái,情意深厚的样子恪尽职守:kèjìnzhíshǒu,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严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该句存在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可将“激励”改为“激发”;或者删去“的动力”。2.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跟着诗词去旅行吧!乘船出三峡,我们可以一览李白笔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山水长轴(《渡荆门送别》);持杖走大漠,我们可以一睹王维诗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壮阔景观。(2)何为大丈夫?大丈夫要有①“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的坚定信念,要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报国决心。【答案】①.山随平野尽②.江入大荒流③.大漠孤烟直④.长河落日圆⑤.贫贱不能移⑥.威武不能屈⑦.报君黄金台上意⑧.提携玉龙为君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尽、荒、孤、贱、屈、提携”等字词易写错。阅读《昆虫记》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片段一】A虫探察到蜗牛露出软肉时,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这时A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这是两片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A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A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恰如其分。A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A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它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这么一来,A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了。【片段二】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B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B,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B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B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可怜的小蝗虫胆怯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3.选文中的A昆虫是_____________,B昆虫是______________。4.说说A昆虫战胜蜗牛和B昆虫战胜蝗虫的方法分别是什么?【答案】3.①.萤火虫②.螳螂4.A通过两片钩状的十分锋利的细颚“扭”住蜗牛,把毒液传播到蜗牛身上,从而让它失去知觉。B用异常愤怒的态度和特别诧异的姿势等心理战术战胜蝗虫。【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文段一写的是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当蜗牛露出软肉时,萤火虫开始用它钩状的颚反复敲打蜗牛的外膜,并多次扭动,再利用带槽的弯钩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让它昏迷,然后开始享受美食。文段二写的是为螳螂和蝗虫之间的较量,利用心理战术战胜蝗虫。【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文段一中“这时A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这是两片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A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它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可知,通过两片钩状的十分锋利的细颚“扭”住蜗牛,把毒液传播到蜗牛身上,从而让它失去知觉;根据文段二可将螳螂战胜蝗虫的过程概括为:在蝗虫朝着螳螂迎面跳过去之后,螳螂首先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做出一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最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根据“异常愤怒的态度”“令谁都惊奇的姿势”“死死盯住”等描写可知,螳螂是通过愤怒的态度和震慑性的动作,让蝗虫感到恐惧而取胜,故螳螂主要是利用心理战术战胜蝗虫。综合性学习。(7分)5.复兴中学八年级一班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23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这也是年度“汉语盘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数字中国、杭州亚运会、核污染水、巴以冲突、大语言模型、神舟十七号(神十七)、村超。(2)下面是“八年级一班学生运用网络词语”调查情况图,请观察图(一)、图(二),简要概括你得出的结论。网络词语使用频率使用网络词语的原因调查情况图(一)图(二)图(一):____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_____(3)你班将于1月15号在班级开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班会,班委会准备邀请信息技术王老师来做一场关于互联网的知识讲座,你作为班级代表去邀请,该怎么和王老师说?【答案】(1)示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2)①.八年级一班学生经常使用网络词语。②.八年级一班学生使用网络词语的主要原因是“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时尚潮流”。(3)王老师,您好!八一班将于1月15号在本班教室开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班会,我代表全体同学邀请您来做一场关于互联网的知识讲座,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互联网,期待您的到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拟写标题;也可以对新闻材料的导语进行概括拟写标题;有的在概括导语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内容来整合作答。本题作答可结合导语“2023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这也是年度‘汉语盘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谁+怎么样”的方法加以概括即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仔细观察图(一)可知,对于网络词语,有62%的学生经常运用网络词语,有28%的学生偶尔使用,有10%的学生几乎不用,由此可知,有超过六成的学生经常运用网络词语,只有不到四成的学生偶尔运用或几乎不用。可得出结论:八年级(1)班学生使用网络词语的频率很高;仔细观察图(二)可知,八年级(1)班学生使用网络词语,“生动有趣”的占82%,“通俗易懂”的占75%,“输入方便”的占35%,“时尚潮流”占60%,“调节气氛”占40%,“彰显个性”占15%,由此可知,大多数人因为网络词语“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时尚潮流”,只有少数人是因为网络词语“输入便捷”“调节气氛”“彰显个性”而使用。可得出结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时尚潮流”是八年级(1)班学生使用网络词语的主要原因。据此作答即可。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解答时,注意对不同对象的称呼用语以及措辞的委婉恰当。注意称呼,自我介绍、活动缘由、时间、地点、活动名称等要表达清楚。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八(1)班的XXX,我们班打算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主题班会,想邀请您在我班为同学们作一个专题讲座,时间是1月15日下午三点,请问您能来吗?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黑夜的火车李朝德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②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廊。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火车在黑夜中呼啸着,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③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近乡情更怯,兴奋激动转眼间成为远离的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④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⑤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⑥我们当然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⑦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1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⑧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⑨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⑩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的光明在哪里呢?⑪我又看见“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昏黄灯光。⑫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⑬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6.围绕“见面”,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①__________→“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②_________7.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①②两个段落应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你认为作者将它们放在文章开头好不好?为什么?8.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⑪段中的划线句。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9.此文发表前的题目为《黑夜的火车》,后来改为《那一束光》。《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目,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答案】6.①.天黑、车快,“我”和母亲没有“见面”②.母亲手电筒的那一束光让我们“相见”7.好。倒叙,把我打完电话后悔的心情放在前面写,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也自然引出下文将要路过家乡,交代打电话的原由,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8.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努力想要看清窗外景物的样子,表现出“我”渴望看到母亲的急切心情。9.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四是那道光是对“我”内心思念母亲及思乡的抚慰,含蓄地表达了主旨。而《黑夜的火车》这个题目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示例二:我喜欢《黑夜中的火车》。因为事件的发生都是在夜晚的火车上,《黑夜的火车》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突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合第⑧段“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也表达了与母亲一闪而过不能相见的悲伤之情,黑色是一种深沉的颜色,让人感到悲伤,也达到了通感的效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①空:已知题干信息“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对应第⑤段“妈,要不火车快到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再根据第⑧段“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可以概括出:天黑、车快,“我”和母亲没有“见面”;第②空:已知题干信息“‘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对应第⑨段“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再根据第⑫段“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可以概括出:母亲手电筒的那一束光让我们“相见”。【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记叙顺序的理解。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①②两个段落应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如果分在开头,明显就是运用倒叙写法,文章开篇写“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写出了“我”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而发生的意外,让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同时也能够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让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所以这样安排好。【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作答时结合题干要求进行针对性答题,分析句子时应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本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擦拭、罩住、遮挡、搜寻”等词为动词,结合第⑩段中“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分析,写出“我”努力想要看清窗外景物的情形,结合后文中“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分析,表现出“我”渴望见到母亲的急切。【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分析。开放性试题,两个题目各有各的好处,只要能写出理由,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那一束光”表面指作者看到的那束在黑暗中照着火车的电筒光,“那一束光”的深层含义是照在作者前行路上的、给作者以温暖和光亮的母爱之光,一语双关,“那一束光”照在远行儿子的心里,母爱如故,温暖如故。我喜欢“黑夜的火车”。“黑夜”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火车”自己黑夜坐火车穿过家乡,想让母亲在铁路道口,相互看一眼,结果火车一闪而过,“火车”意味着“我”与母亲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同时“黑夜”的黑与手电筒发出的光亮两相对比,更能衬托出了母爱的光芒,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二)(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蜀锦的前世今生①蜀锦,专指蜀地(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②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锦也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2010年9月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蜀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③现代蜀锦的品种有月华三闪锦、雨丝锦、方方锦……八种,均源自明清两代形成的流霞锦。“月华三闪”、“雨丝”、“方方”这些著名的蜀锦被誉为“明清三绝”。雨丝锦从传统的“月华三闪”发展而来。近代有“月华雨丝”。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方方锦的特点是缎地纬浮花,在单一的色上,以彩色经纬线配以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方格内饰以不同色彩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古朴典雅的花纹图案,如梅鹊争春、凤穿牡丹、望江楼、百花潭等。这种结构的装饰手法,是对魏晋时代的方格兽纹锦、唐代的格子红蜀江锦等著名锦样的继承和发展。④蜀锦织造技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丝织工艺,技艺传承靠口传心授,并要在长期的磨炼中,才能掌握花楼织机的使用方法。蜀江锦院的贺斌大师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唯一一位80岁以下知晓全套手工蜀锦织造技艺的大师,能将蜀锦织造技艺全套传承下来,实属不易。他与搭档曹代武大师两人,作为现代蜀锦技艺传承的领军人物,不仅持续钻研发展蜀锦织造手艺,还在教育、培养织锦传承人领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织锦大师们在数码锦对手手工蜀锦的冲击方面贡献了自己的智慧。⑤2006年5月20日,现蜀锦织造技艺在蜀江锦院和大师们的努力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叶永洲、刘晨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⑥蜀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码锦对手工蜀锦的冲击,他们在这方面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数码锦是由电脑数码印刷合成,成本低、价格低,一般在市面流通的八答晕就是数码锦。而蜀锦则是手工织造,即使是有经验的老艺人,一小时满负荷操作至多能织出二三厘米的蜀锦,成本高、价格也高。同样的图案数码锦便宜,蜀锦却贵。其实数码锦的艺术价值远远比不上真正的蜀锦。手工织造的正统蜀锦每匹长度大约都有10米,宽度是67厘米,仅每一米的市价即高达一万余元人民币。(选自《中国四大名锦之蜀锦》,有删改)10.请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列结构图。《蜀锦的前世今生》内容结构图①说明:“什么是蜀锦”②说明:(甲)________________③说明:(乙)________________④说明:蜀锦技艺传承领军大师贡献卓越⑤说明:蜀锦织造技艺成就丰硕⑥说明:蜀锦传承最大挑战本文主要采用说明顺序是(丙)__________,理由是(丁)_____________11.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而蜀锦则是手工织造,即使是有经验的老艺人,一小时满负荷操作至多能织出二三厘米的蜀锦,成本高、价格也高。12.本文用语准确。请从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一个能体现用语准确的词语或者短语进行分析。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答案】10.①.蜀锦的起源和现状②.蜀锦的品种③.说明顺序:逻辑顺序。④.本文先介绍什么是蜀锦,然后依次介绍了蜀锦的起源和现状、蜀锦的品种、蜀锦技艺传承领军大师贡献卓越、蜀锦织造技艺成就丰硕、蜀锦传承最大挑战,所以是按逻辑顺序进行介绍的,使说明更有条理性11.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答出任意2种方法即可),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蜀锦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价格昂贵的特点(或:通过与数码锦的比较,说明了蜀锦成本高昂,价格昂贵的特点)。12.示例一:“最”,在这里表程度深,说明了蜀锦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生产中历史悠久的程度和价值地位。示例二:“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从范围的角度界定,说明了蜀锦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悠久的程度和价值地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甲:根据第②段中的“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介绍了蜀锦的起源。“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锦也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2010年9月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蜀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介绍了蜀锦的现状。故可填:蜀锦的起源和现状。乙:根据第③段中的“现代蜀锦的品种有月单三闪锦、雨丝锦、方方锦,条花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缎八种,均源自明清两代形成的流霞锦”可知,本段介绍了蜀锦的品种。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根据内容结构图可知,本文依次介绍了什么是蜀锦、蜀锦的起源和现状、蜀锦的品种、蜀锦技艺传承领军大师贡献卓越、蜀锦织造技艺成就丰硕、蜀锦传承最大挑战,是按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即使是有经验的老艺人……”列举有经验的老艺人的实例,这是举例子。“出二三厘米的蜀锦”是列数字。“成本高、价格也高”是相对于数码锦而言,这是作比较。联系句中的“一小时满负荷操作至多能织出二三厘米的蜀锦,成本高、价格也高”可知,三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蜀锦制作工艺复杂,成本与价格高昂的特点。【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开放性试题。题目中要求是找“能体现用语准确的词语”进行赏析,对于这样的题,我们一般要从表示范围的词和表示程度的词找起。在这句话中“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这是表示范围的词,准确地说明了在这个范围内,蜀锦的地位很高。“最”字是表示程度的词语,两个“最”字准确地说明了蜀锦的历史悠久的程度和地位之高,没有其他的能与之相比。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11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政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④之。……故从其四欲⑤,则远者自亲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⑦者,政之宝也。(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注释】①政:政令。②佚乐:使……安乐。③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两狼之并驱如故B.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C.委而去之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得道者多助妾夫之道14.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5.《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从【甲】文中举例分析。16.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甲文中的__________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答案】13.C14.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15.示例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句,意在说明防御者占有极为有利的条件,结果他们仍“委而去之”,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示例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气势,从反面进行道理论证,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16.①.人和②.从其四欲③.施行仁政(“得道”)【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比/像;B.内城/城墙;C.都解释为“离开、离去”;D.仁政/行为准则;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句中的“寡(少)、畔(同‘叛’)、顺(顺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排比句。要理解排比及作用(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提高表达效果)。然后结合甲文中的句子分析。甲文有两处排比,分别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任选一处分析即可。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运用排比,气势磅礴,有力地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使说理更具说服力。或“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运用排比,气势磅礴,有力地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具说服力。【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1)从甲文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其所强调的“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2)从乙文中的“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可知,“从其四欲”就可以赢得民心。(3)甲文开篇即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点睛】参考译文:(甲)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比如有一座城)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敌人)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这是因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比如另外一座城)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的)武器不是不锐利,盔甲并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充足;守城的士兵们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势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界线,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地势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只靠锐利的兵器。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越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越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连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凭着天下人都顺从的条件去攻打连亲属都会背叛的君主。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就必定胜利。(乙)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 ……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二)(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7.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出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B.本词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在想象中塑造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C.“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像大鹏一样施展才能。D.李清照的词以婉约为主,这首词却以雄奇的想象、雄健的笔力营造了豪放美。18.简要赏析“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字的表达效果。【答案】17.B18.“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感慨自己空有诗情诗才,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包含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B.“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描写了作者的梦境,是作者的想象,故不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而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在想象中塑造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此项分析有误;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炼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分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谩”是“空”的意思,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四、写作。(50分)任选一题作文。(50分)19.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是他求学路上的那束光;对于朱德来说,母亲是他成长路上的那束光;对于李朝德来说,母亲是他经过家乡路口时的那束光……在每个人的人生的历程中,总有一个人是我们的那束光。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谁又是你的那束光呢?请以“你是我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写人的作文。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更不能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答案】例文:你是我的那束光 我呱呱坠地那年,你二十五岁,风华正茂。妈妈说那时的你,就像个毛头小子,经常将我环在你的臂弯,然后伴着我咯咯的笑将我拋上了天。我还梳着碎碎的童花头那年,你二十九岁,不显衰老。那时候我们会鼻尖对着鼻尖,额头抵着额头,然后让我把小手竖在头上当牛角。你像早晨暖暖的太阳,温暖着我的童年生活。 我可以自己背着书包过马路那年,你三十二岁,健壮依然。你要离开故乡去厦门。你理理妈妈在风中的乱发,又摸摸我的小脑袋。表情平添了严肃:“妞妞,在家一定要乖乖的,不能再胡闹。”我盯着你看了许久,终于勾住你的手指头,微微哽咽地说:“我们拉钩。”再后来,我就将这段光影剪下来,泡在每一杯你爱喝的茶里,然后在阳光艳艳的时光里咽下去。 我可以自己扎着乱乱的马尾学吉他的时候,你三十五岁,韶华不再。我一点一点地察觉到你的嗓音里流出的沧桑。或许,你只有在梦里才能穿梭回故乡,梦里没有那里的人情世故,没有你要拼命为我们赚取的未来,有的只是单纯的阳光。我对着电话拨着吉他,将歌儿唱给你听:“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独自莫凭……”爸爸,你是我的太阳,离我很远,又很近。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你更多的是在外,品味孤独。 我现在坐在考场上安安静静地想你的时候,你四十岁,终于归家,双鬓添了新愁。当老妈数落我的时候,你竟仍然会习惯性地将我护在你的身后。我将脚轻而浅地移回自己房屋,终于忍不住将头抵在墙上泪流满面。老爸你是否知道,看着你矮矮的个头护在我的面前,我是何等地幸福?又是何等地心酸? 十几年的光阴从我发丝中穿过,唯一不变的只是你这暖而热的光。老爸,你是我生活中的一束光,有你真好!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会用你的爱,在奔涌的人群中找到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题目为:你是我的那束光。根据材料“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是他求学路上的那束光;对于朱德来说,母亲是他成长路上的那束光;对于李朝德来说,母亲是他经过家乡路口时的那束光……在每个人的人生的历程中,总有一个人是我们的那束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