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下面的答题栏里.1.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2.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B.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C.建造巴黎圣母院D.建造麦加清真寺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4.《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中国5.《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6.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7.小红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四幅图片,其中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代文明成就是下面图片中的()A.

金字塔B.

阿拉伯数字C.

汉谟拉比法典D.

甲骨文8.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A.B.C.D.9.古印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商人属于()A.首陀罗B.吠舍C.刹帝利D.婆罗门10.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11.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A.穆罕默德诞生B.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C.伊斯兰教形成D.阿拉伯半岛实现了统一1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B.城市自治机构C.中央集权国家D.政教合一国家13.下列宗教,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4.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孕育这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因素是()A.大河文明B.海洋文明C.高山文明D.石器文明15.伯利克里时代被称为“希腊内部的极盛时期”,主要表现为()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种姓制度正式确立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民主政治达到高峰16.男性公民格瓦达和妹妹玛利亚住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一小村庄,他们最有可能的经历是()A.格瓦达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B.玛利亚参与公民大会期问,格瓦达独自处理农活C.格瓦达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D.两人一起参与国家议事17.分析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18.“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应该是指()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雅典D.古代罗马19.下列与其他三项文明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古埃及文明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希腊文明20.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与迦太基作战的是()A.古巴比伦王国B.古希腊城邦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共和国21.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爆发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这次大起义沉重打击了()A.罗马共和国B.雅典城邦C.古块及王国D.罗马帝国2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23.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究其影响,反映在()A.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B.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较小C.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D.所有的城市发动争取自治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24.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25.在马拉松平原上,雅典人获胜后,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刚一进城就高呼“雅典得救了!”说完倒地而死.这个故事出现在下列哪一战争中?()A.希波战争B.布匿战争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D.罗马帝国的扩张26.古代东西方交流,既有暴力冲撞,也有和平往来.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返回后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书《马可•波罗游记》.下列对该书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书籍B.丰富了当时人们的地理知识C.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有重大影响D.不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27.以下哪些历史事件促进了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丝绸之路的开辟

④玄奖西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28.一位盲诗人笔下的英雄史诗,生动地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这部不朽之作是()A.《荷马史诗》B.《神曲》C.《天方夜谭》D.《俄底浦斯王》29.阿里巴巴是中国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及他的故事出自()A.《天方夜谭》B.《荷马史诗》C.《俄底浦斯王》D.《哈姆雷特》30.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A.希腊帕特农神庙B.

巴黎圣母院C.洛阳白马寺D.

麦加大清真寺二、列举题(12分)31.请列出四大文明古国(除古代中国)名称及主要成就.三、材料分析题(28分)32.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_________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_________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_________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_________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_________.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惟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自华师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下面的答题栏里.01.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考点】氏族社会.【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社会的发展演变.【解答】促使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原因是农业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故选D.【点评】学生还要知道,距今约一万年前农业出现以后,男人天生的体力优势在劳动中显现出来,因此男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超过女人,原始社会开始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2.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B.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C.建造巴黎圣母院D.建造麦加清真寺【考点】金字塔和埃及文明.【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埃及文明代表--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解答】题干材料中说:“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设问考查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古埃及文明代表--金字塔.

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考点】金字塔和埃及文明.【分析】本题考查了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找出对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理解最准确的选项.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灵活理解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

4.《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中国【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分析】由题干中“两河流域”“文明国度”可知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古巴比伦的相关知识.【解答】分析题目,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根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孕育的文明是古巴比伦文明,B古尼罗河流域孕育出古埃及文明,C古印度河流域孕育出古印度文明,D黄河,长江孕育出中国文明.

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古巴比伦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本题另外的考察角度还有古印度,古埃及和古中国文明的孕育形成的因素,这些也是学生必须识记的内容.

5.《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解答】依据课本《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内容:“《汉拉谟比法典》限制高利贷利率和保护商业贸易;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法典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对自由民及奴隶的法律地位作了具体规定.”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这项规定突出地说明该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准确理解能力.

6.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内容.【解答】苏美尔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这些都是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

7.小红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四幅图片,其中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代文明成就是下面图片中的()A.

金字塔B.

阿拉伯数字C.

汉谟拉比法典D.

甲骨文【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故选C.【点评】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8.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A.B.C.D.【考点】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分析】本题考查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示意图.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对应图片为D.

故选D.【点评】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也有部分题目在题干表述中有相关提示信息.

9.古印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商人属于()A.首陀罗B.吠舍C.刹帝利D.婆罗门【考点】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分工.【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商人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中的身份.古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分工.

10.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考点】日本的大化改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准确识记.【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打击贵族,挽救危机,中大兄皇子依靠在中国隋朝、唐朝留学回国的高向玄理等人,除掉苏我氏,拥立孝德天皇,改年号为“大化”,西乡隆盛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人物,排除②.

故选A.【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11.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A.穆罕默德诞生B.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C.伊斯兰教形成D.阿拉伯半岛实现了统一【考点】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国家建立的知识,属识记题.【解答】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默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故选B.【点评】在阿拉伯历史上重要时间还有570年、610年、632年、8世纪初,同学们应注意掌握.

1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B.城市自治机构C.中央集权国家D.政教合一国家【考点】日本的大化改新.【分析】本题考查点为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以日本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B、D三项内容显然与中国隋唐封建制度不相符.通过大化改新的内容亦能直接解答,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内容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故选C.【点评】注意大化改新内容的识记.

13.下列宗教,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考点】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的内容.【解答】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默罕默德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默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故选D.【点评】对于伊斯兰教还要掌握其创立,教义、经典等内容.

14.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孕育这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因素是()A.大河文明B.海洋文明C.高山文明D.石器文明【考点】阐述见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关内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河流,它们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古代中国发源于长江、黄河,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

故选A.【点评】注意准确概括孕育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因素.

15.伯利克里时代被称为“希腊内部的极盛时期”,主要表现为()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种姓制度正式确立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民主政治达到高峰【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地位.【解答】伯利克里时代被称为“希腊内部的极盛时期”,主要表现为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在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地位.

16.男性公民格瓦达和妹妹玛利亚住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一小村庄,他们最有可能的经历是()A.格瓦达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B.玛利亚参与公民大会期问,格瓦达独自处理农活C.格瓦达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D.两人一起参与国家议事【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了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解答】题干材料给出“男性公民格瓦达和妹妹玛利亚住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一小村庄”设问考查他们最有可能的经历.当时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

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17.分析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表现.【解答】题干材料是一幅包括自由民、外邦人和奴隶的古代雅典居民结构比例图,设问考查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说法正确的选项.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据此可知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成年男性公民).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表现.

18.“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应该是指()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雅典D.古代罗马【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解答】题干材料给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设问考查这个地区.古代雅典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一笔富贵的政治遗产.

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雅典民主政治.

19.下列与其他三项文明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古埃及文明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希腊文明【考点】史实辨析题;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佛教和古印度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世界古代文明产生的区域.【解答】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都是产生于大河流域的文明,而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是海洋文明.

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古代文明的特点.

20.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与迦太基作战的是()A.古巴比伦王国B.古希腊城邦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共和国【考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布匿战争.【解答】布匿战争指的是公元前3-2世纪,为争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奴隶,罗马共和国和商业强国迦太基之间的战争.

故选D.【点评】迦太基是西亚腓尼基人的后裔,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因此罗马对迦太基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21.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爆发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这次大起义沉重打击了()A.罗马共和国B.雅典城邦C.古块及王国D.罗马帝国【考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73年”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解答】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大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2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考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的地位.【解答】在西欧封建时代,罗马天主教会坚持“地球中心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支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这种现象说明了罗马天主教会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选项对ACD的干扰性不大,学生容易选择.

23.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究其影响,反映在()A.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B.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较小C.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D.所有的城市发动争取自治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考点】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解答】B是西欧城市兴起的表现,不是影响;C促进了佛教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D所有的城市发动争取自治斗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CD.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选A.【点评】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花朵”.

24.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考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拜占廷帝国.“圣索菲亚大教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的结晶.

故选D.【点评】拜占廷帝国绵延1000多年,曾盛极一时,但最终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中,教训深刻.

25.在马拉松平原上,雅典人获胜后,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刚一进城就高呼“雅典得救了!”说完倒地而死.这个故事出现在下列哪一战争中?()A.希波战争B.布匿战争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D.罗马帝国的扩张【考点】希波战争.【分析】本题考查了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解答】题干材料中这个在马拉松平原上,雅典人获胜后,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刚一进城就高呼“雅典得救了!”说完倒地而死的故事出现在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的重要战役.

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熟记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

26.古代东西方交流,既有暴力冲撞,也有和平往来.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返回后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书《马可•波罗游记》.下列对该书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书籍B.丰富了当时人们的地理知识C.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有重大影响D.不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考点】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找出《马可•波罗游记》影响表述不正确的选项.记述了马可•波罗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它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综合分析《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27.以下哪些历史事件促进了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丝绸之路的开辟

④玄奖西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考点】史实辨析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分析】本题考查文明交流的相关史实.【解答】古代文明交往主要通过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两种途径进行.①是通过战争用暴力的行为传播文明,②③④都是通过和平交流传播文明的.都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因而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A.【点评】熟记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典型例子.

28.一位盲诗人笔下的英雄史诗,生动地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这部不朽之作是()A.《荷马史诗》B.《神曲》C.《天方夜谭》D.《俄底浦斯王》【考点】古代的文学与戏剧.【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荷马史诗》.【解答】A.《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前8世纪,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B.《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但丁的作品,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

D.《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家索福克利斯的代表作.

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属基础题.

29.阿里巴巴是中国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及他的故事出自()A.《天方夜谭》B.《荷马史诗》C.《俄底浦斯王》D.《哈姆雷特》【考点】古代的文学与戏剧.【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天方夜谭》的掌握,属识记题.【解答】A.《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B.《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

C.《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家索福克利斯的代表作.

D.《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

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天方夜谭》中经典的故事.

30.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A.希腊帕特农神庙B.

巴黎圣母院C.洛阳白马寺D.

麦加大清真寺【考点】世界三大宗教.【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解答】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基督教堂;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教徒礼拜的地方;三者均于三大宗教有关,排除BCD.希腊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文明成就,与三大宗教无关.

故选A.【点评】能够区分图中四座建筑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列举题(12分)31.请列出四大文明古国(除古代中国)名称及主要成就.【考点】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佛教和古印度文明.【分析】本题考查了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及成果.【解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子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故答案为:古代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等;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及成果.

三、材料分析题(28分)32.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