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选择题1.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记载出处“(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浏览西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冯自由《革命逸史》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茅海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C.反映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完全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熏陶2.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孟子》一书的诸大夫,就相当于西方的上议院,而所谓的国人,类似于西方下议院。他旨在()A.宣传传统文化,维护君主制度B.托古改制,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寻找立宪历史依据,推进变法D.主张中体西用,减少变法阻力3.维新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可以用来说明慈禧太后意图()A.以有限变法谋富强 B.还政予光绪帝全权C.借口变法实施政变 D.与维新派达成共识4.《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5.下表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相关表述,据此可知()义和团在北京前门点火焚烧洋货铺和洋药店,结果火势蔓延,烧掉了附近的商铺和民居李希圣的日记(1900年在北京刑部任职)义和团“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劳乃宣(负责剿杀义和团的官员)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晚清大臣刚毅的记载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和怒火的非理性的爆发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A.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B.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C.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D.历史叙述取决于时代的变化6.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指出:太平天国……解除了种种封建束缚,特别是在克复苏、浙地区后,执行奖励工商业,大力扶植生产的政策,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农产丝业大量增产,贸易繁荣,商业兴盛。据此,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要求C.部分突破了农民阶级局限性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变动7.洋务运动期间,盛宣怀以官的身份积极争取官方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和经营手段管理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这反映了()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B.官督商办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中体西用思想已经发生了新变化8.康有为曾言道:“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梁启超也说:“自近世严禁结社,而士气大衰,国之日孱,病源在此,故务欲破此锢习。”据此可知,他们二人都主张()A.召开国会,商讨救国方案 B.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C.引进西学,破除理学传统 D.兴建学会,宣传救亡图存9.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异月新,目前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这反映了清廷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的认同B.反侵略战争导致海军军费不足C.未能全面认识到海洋国防危机D.政治改革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成为上海士人竞相角逐的职业;甲午战后,“舍儒而商”成为沪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风尚。这反映了()A.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士人抛弃B.科举取士不合时宜C.经济变动引发价值观念变化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11.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说:“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这实际上说明()A.传统“夷夏”观有一定的突破B.林则徐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C.古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先进D.士大夫具有“天朝上国”的观念12.魏源认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这表明魏源()A.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B.对近代西方民主有所认识C.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D.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3.鸦片战争后,当时士人姚莹分析中国战败原因:“正由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偾败至此耳。”下列选项对此言论评价正确的是()A.启迪国人开阔视野B.不满士人文弱缺乏尚武精神C.具有中体西用色彩D.指出了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14.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材料表明()A.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B.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C.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D.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1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奏章,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得到洪秀全的批准。这说明()A.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太平天国面临统治危机C.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天朝田亩制度》未能实施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至清中叶,朝廷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鼓励和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对于东亚海域的庞大市场,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不是广开利源大力发展贸易,而是不计经济税收之得失,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势力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民间海上力量也就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相竞争。——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海军近代化改造和近代海军的建设正式提上议程。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到1884年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然而,在海军建设上,李鸿章等人深信“造船不如买船”,滞缓了本国造船体系的发展,海军无力自行补充。从海军部署情况分析,近代海军部署基本距制造所在地较近,而作为列强侵略重点的区域几乎游离于海防体系之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重“守”轻“攻”,火炮大口径居多,速射炮较少,使得海军装备吨位重、航速慢、灵活性差,同时甲午海战中“避战保船”的战略防守思想最终损失了制海权,消极防御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摘编自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至清中叶中国海洋政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近代海军建设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失败的原因。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作为历史事件的义和团义和团大多数是本地人,在反教和排外活动中,他们不愿冒险远离家乡。1900年初,情况尤其如此,当时义和团的行动主要是在农村地区毁教堂(通常是放火)和抢掠教民的家产。然而,从5月份开始,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义和团运动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义和团的行动由单纯的反教演变为广泛的排外。作为历史经历的义和团曾目睹天津义和团怪异举止的管鹤描述道:“有闭目缓行者;有目不斜视、端步前行者;有数人扶持一人者;有两人掖一人且斜步如酒醉者;有持大刀乱舞、行人躲避不及者;有数人持枪刀、鱼贯而行者……纷纷扰扰,无复人状。”作为历史解读的义和团1924年,陈独秀在《向导》杂志上刊文指出:“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全世界(中国当然也在其内)都还在顽旧迷信野蛮的状态中,何能独责义和团,更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的义和团!与其憎恶当年排外的义和团之野蛮,我们宁憎恶现在媚外的军阀、官僚、奸商、大学教授、新闻记者之文明!”——以上材料均据[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整理根据材料,围绕历史研究中史料运用应坚持的原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鲜明,论据结合材料并运用合理)答案与解析1.A由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吸收西方学说,提出维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体现了时代性,但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康有为就借孔子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体现了明显的自身局限性,故选A项;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表明其已经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排除B项;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排除D项。2.C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有利于营造变法氛围,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以推进变法,故选C项;梁启超旨在为君主立宪制寻找历史依据,而非维护君主制度,排除A项;梁启超宣传的是君主立宪思想,而非民主共和,排除B项;梁启超是维新派,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D项。3.A材料中慈禧太后“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体现其意图以有限变法谋富强,故选A项;材料“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体现慈禧依然掌权,排除B项;慈禧意图主要在经济方面谋富强,排除C项;慈禧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谋富强,维新派主张政治变革,没有达成共识,排除D项。4.C根据题干可知,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运输难以与外国铁路竞争,致使沿线城市的百姓失业较多,生活衰败,增强了民众的反帝情绪,特别是助长了义和团盲目排外情绪,故选C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外国资本输出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D项。5.B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评价者的角度不同,其对义和团的评价也不同,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选B项;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与历史事实之间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排除A项;可以通过多种史料的对比来确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排除C项;“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6.B由“解除种种封建束缚”“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贸易繁荣,商业兴盛”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从政治、经济上解除了封建束缚、推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即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在明朝中后期,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农民阶级局限性问题,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动,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年开始兴起的,D项错误。7.B根据材料可知,盛宣怀借助官的身份争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以商人的经营手段管理企业,这种官商结合的做法在当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盛宣怀积极投身于洋务运动,创办的是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盛行于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盛宣怀发展企业的做法,不涉及中体西用思想,排除D项。8.D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二人都主张兴建学会启发民众,宣传救亡图存,故选D项;“召开国会”属于政治角度,与“开风气”、振“士气”等思想角度不符,排除A项;材料涉及“开风气”、振“士气”等思想角度,未提及“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目标,排除B项;“引进西学,破除理学传统”强调的是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与材料主旨“合群非开会不可”不符,排除C项。9.C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认识到海军发展的不足,但又认为渤海门户稳固,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李鸿章对海军建设及海防认识不全面,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海军、海防建设的认识,没有涉及中体西用思想,排除A项;此时没有爆发反侵略战争,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未进行政治变革,排除D项。10.C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江沪一带士人由入职涉外机构到“舍儒而商”,反映了随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士人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变化,故选C项;材料涉及的是上海和江南士人,并非全部士人,且“抛弃”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士人“舍儒而商”属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无法据此得出科举取士不合时宜的结论,排除B项;士人从商不代表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D项。11.D蒋廷黻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战胜英国侵略者,说明当时的士大夫对中西方差距没有正确的认识,实质上体现了士大夫“天朝上国”的观念,故选D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士大夫传统“夷夏”观念,没有体现其突破,排除A项;林则徐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B项;当时的士大夫对中西方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强调古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先进,排除C项。12.B通过题干中魏源对美国选举制度的评论可知,他对该制度持肯定态度,说明其对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已经有所认识,故选B项;题干仅是述及魏源对美国选举制度的一些看法,不能说明“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排除A项;魏源对近代美国选举制度持肯定态度,并不等同于他要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排除C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而题干之意主要是论述魏源对近代美国选举制度的评论,没有涉及抵抗西方的侵略,排除D项。13.A材料中姚莹认为由于中国书生目光短浅以至于在对外战争中失败,激励人们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属于开眼看世界的范畴,故选A项;“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强调中国书生不了解外国形势,没有崇尚武力的意思,排除B项;材料中姚莹没有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意思,只是激励人们多了解,无法上升到中体西用的层面,排除C项;“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不属于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14.C据材料“‘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可知太平天国并没有把“平均主义”的理想变成实践,故选C项;材料只表明洪秀全借助了西方宗教的形式,没有体现西方宗教与中国本土宗教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中的“平均主义”根植于中国的小农经济,与西方宗教无关,排除B项;“平均主义”思想容易发动群众斗争,排除D项。15.D由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