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题库与答案_第1页
2023年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题库与答案_第2页
2023年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题库与答案_第3页
2023年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题库与答案_第4页
2023年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题库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孔子出生在公元前的什么时候?公元前551年

2.周朝的礼乐制度和文献典籍在以下哪个地方得到了比较好的保存?

鲁国

3.在商周时期,一些民族的经验通过文字被记录在哪里?甲骨文、铜

器铭文

4.在周朝时期,将一些人们的生活经验、习俗等进行总结形成了以下

哪些书籍?《诗经》、《周易》、《尚书》

5.《论语》既是四书之一,也是现存较早较完整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

书。V

6.东周到最后衰弱到甚至无法添置一些礼器乐器。V

7.孔子给中华民族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初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家园。V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孔子》这本书内容极其的广泛,重要由多少篇构成?20

2.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一词分别一共出现多少次?107次和

24次

3.我们可以从以下哪些书籍中看到古人对鬼神、天地等信奉的记载?

《左传》、《国语》、《楚辞》

4.在世界上,对人类而言的以下哪些属于比较重要的关系?天跟人的

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自我关系

5.孔子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的时代。V

6.在夏商朝时期,祭祀、信奉天地、信奉鬼神等现象较少出现。X

7.在时间阶段上而言,中国的文化比西方的文化更早的进入到人文

理性时代。V

8.“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这句话出自庄子。X

君子的内涵

1.君子其最主线的一个道德底线是什么?仁

2.在以下哪本书籍中记载了夫妻的相处之道?《世说新语》

3.人达成何种条件才具有了人类基本的道义?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对妻子的保护之心、对孩子的保护之心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孔子对提高自身修养而提出

来的。V

5.“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恰恰是让人开始放弃一些东

西。X

6.君子在做人、培养自己德行的时候要抓住主线,这种主线是自己安

身立命的基础。J

君子之道

1.“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是谁说的?孔子

2.“泛爱众而亲仁”是以下哪个学派提出的?()

A、佛家B、法家C、道家D、儒家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3.以下哪些君王是通过好的德行政策的推行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

尊重和爱戴?尧、周文王、舜、禹

4.从心态上讲,成为一个君子必然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V

5.从思想上讲,成为一个君子要清正刚毅。X

6.孟子曾说君子最佳的品德就是刚毅木讷。V

广义《春秋》与狭义《春秋》

1.“吾见百家春秋”中的“吾”指的是谁?墨子

2.现在流传下来的《春秋》是哪个地方的?鲁国

3.《春秋》这本书中一共记载了春秋的多少个国君的事情?12

4.在《春秋》这本书中加载中是按照如何的一个时间顺序记载的?年

时月日

5.在我国古代时期,“春”和“秋”指的是朝聘的两个重要时节。V

6.古代墨子是一个史官出身。X

7.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成为社会上所普遍推崇的东西。V

春秋三传之别

1.“行人辞令”中的“行人”指的是哪类人?外交官

2.“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这句

话出自以下哪本书?《公羊传》

3.以下哪些战役在《左传》中有具体的记载?靖之战、城濮之战、鞍

之战、长勺之战

4.《春秋》成熟的比较早,是对《左传》中一个史实的补充和说明。

X

5.行人辞令是中国政治史上和外交史上重要的资源。V

6.在春秋三传中的《左传》是从一个经学的角度来阐述的。X

如何读《春秋》

1.以下哪部典籍是强化了君权对国家的控制,因而深的武权时期天

子的爱慕?《公羊传》

2.“例莫名于《公羊》”是以下哪位古人对春秋三传的评价?胡文定

3.从史学的角度而言,对《春秋》的品读重要是先从以下哪部开始入

手?《左传》

4,郑玄在《六艺论》中对三传的评说有哪些?左师善于礼、公羊善于

谶、谷梁善于经

5.《谷梁传》属于鲁学,是纯谨细微的。V

6.古代不同的人都对春秋三传进行了评价,并产生了不同的观点。V

7.在读春秋的时候我们都是直接以读经为主。X

《尚书》中的“古文经”与“今文经”

1.《周易》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伏羲

2.伏生曾为秦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奴的时候将诗书藏于哪里?墙壁

3.在伏生多少岁的时候还在齐鲁之间传播《尚书》?8。多

4.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了哪些人?欧阳高、夏侯胜、夏侯建

5.《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本政书,也是五经里面最容易读的一本

书。X

6.一本书其传承的环节越多,传抄的的环节越多,则传承下来的经书

的改变则越大。V

7.对待前代文学经文的解释的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尽量忠实于原著,

二是尽量把原著的意思进行升华和阐发,让其服务于现实。J

《尚书》的流传

1.“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出自谁之口?孔子

2.在西汉时在拆以下哪位古人的房子时曾发现过一本《尚书》?孔子

3.由鲁恭王所发现的一本《尚书》尚有以下哪些别称?《孔壁本》、

《家传本》

4.我们先进看到的《尚书》重要由哪些部分组成?《今文尚书》、《周

礼》

5.在东汉时期《古文尚书》学的人有很多,学成的人也有很多。X

6.传世两千数年的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书。V

《尚书》的中心思想

1.《尚书》中重要讨论的是哪些内容?治国的经验

2.文王之德中最重要的一个主线的特性是什么?仁

3.“平章百姓”中的“百姓”指的是什么?百官

4.整个《尚书》的礼仪中涉及以下哪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

惟一、允执厥中

5.《尚书》与《国语》相比,在所记录的内容方面更正式、更重要。

6.在周朝时期,在治理天下时采用的是通过王室来分封到各地,建诸

侯。V

周朝在灭掉商朝后,其提出一个说法指出商朝之所以灭亡在于殷不用

I0OV

《尚书》《周礼》中更多的是讲一种亲亲的关系。J

《尚书》的治国之道

1.推崇大禹学说的是以下哪一学家?墨家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有情”这句话出自哪里?左传

3.中国的很多观念事实上是在《尚书》时期就已经形成,事实上是一

个商朝的经验的总结。错

4.《尚书》中曾提出对于政策以及一些措施一定要通过几番好好的

讨论才干拟定。V

诗到《诗经》

1.《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基本上是由谁创作的?贵族

2.孔子闻“召月”是在哪里听到的?齐国

3.“颂”的生成具有哪些方式?初期的颂是慢慢积累的、后期的颂

是通过加工和改编的

4.在古代时期,“诗"和"歌”指的就是同一个问题。X

5.“徒歌”指的是唱歌时没有伴奏,即清唱。J

6.《诗经》在初期的传播时是音乐和歌词结合起来一起传播的。V

《诗经》的编订

1.“述而不作”是哪家学派的原则?儒家

2.以下哪些人是事鬼谷子?苏秦、张仪、庞涓、孙膑

3.到了汉朝《诗经》形成了哪几种流派?齐鲁韩毛

4.我们现在用的诗经基本上都是韩诗。X

5.王洛宾收集了大量的新疆民歌,例如《大阪城的姑娘》等。V

6.《尚书》有两种指向一种指的是大雅小雅,一种指的是现今的《诗

经》。X

风、雅、颂

1.“比其音律”中的“比”是什么意思?附加、加上

2.《送元二使安西》是谁写的?王维

3.以下哪些作品是以个人的名义进行创作的?《考盘》、《及时隐

逸》、《及时享乐》

4.在《诗经》中曾这样对孔子评价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X

5.对于《风雅颂》的解释一种是从其功能上的解释,一种是从其性质

上进行解释。J

6.在《毛诗序》中写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

也”。V

赋、比、兴

1.研究《诗经》的人分为两派,一派把诗当成“经”,则另一派把诗

当成什么?诗

2.“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句话出自哪里?《诗经》

3.“朝廷之音,宗庙之音”分别属于以下哪种?雅、颂

4.以郑樵为代表的对风雅颂的评价是从其功能上进行的。X

5.“赋”中的描写解释的是外在的样貌和特性。X

6.“比德”指的是用自然界一种美好的东西直接来比方。J

孟子生平与孟子理论

1.以下哪位学者把孔子的学说更加学理化、系统化和具体化?孟子

2.逍遥游出自以下哪本书中?《庄子》

3.以下哪些篇章属于《孟子》中的篇章?《梁惠王》上下、《公孙

丑》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

4.《孟子》是最早列入到儒家经典中的书籍,也是最受争议的一本

书。X

5.南宋时期,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

为四书。V

6.作为一个人,其最本质的属性不是社会属性,而是自然属性。X

孟子对儒学思想的发展

1.把孔子的仁发展到义的是以下哪位学者?孟子

2.人的道德人的善良都是人心境的产物成为了思孟学派的一个主

张。V

3.“法”是一种感情的外发,是一种感情的流露。X

4.诸子学说的建构是来自于社会,关注于社会,目的是服务于社会。

从内圣到外王

1.“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出自哪以下哪部书籍?《孟子》

2.儒家学说的基本起点是什么?内圣外王

3.在“礼”中的“四非”涉及以下哪些?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

礼勿听、非礼勿动

4.在儒家学说中的“仁义”中,“仁”重要讲的是人的内心,而“义”

则重要讲的是人的外在。V

5.儒家思想是从行为上来改变一个人。X

6.“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V

《孟子》的内在规定

1.“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书籍?

《孟子》

2.在孟子的学说中,民主重要建立在哪些原则基础之上的?人人平

等、君臣对等、民贵君轻

3.“民主”这一思想在初期的儒家思想中有一些萌芽的趋势。V

4.在我国古代时期,孟子是反对“陪臣执国命”,而孔子则是支持这

一主张。X

5.孟子这种仁政的思想在《尚书》中称为王道。X

天命与人性

1.“天命之谓性”出自以下哪本书?《中庸》

2.对于“天命”这一说法中,哪位学者认为有天但反对有命?墨子

3.古代时期对天的见解有哪些?主宰之天、道德之天

4.“天可以主宰万物”这一观点在以下的哪些书籍中也有所体现?

《尚书》、《大雅》、《小雅》

5.人可以成为人类的主线就是儒家学派所说的“能群”。J

6.按照法家学派的观点来理解性则指的就是善念。X

《中庸》里的儒家思想

1.以下哪位学者认为善念就是人的本性的善?孟子

2.“慎独”是哪个思想学派提出来的?儒家学派

3.以下哪些历史上的君王是有为或有道之君?李世民、宋仁宗、唐

太宗

4.从儒家观点来看,有道和无道都是道的体现。X

5.“欲望”是人之所认为人的生理需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

称为“人的自然属性”。V

6.儒家的道是站在天地人的角度来看人,道家的道是站在人的角度

来看人。X

《中庸》的内在含义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下也”这句话出自以

下哪部书?《论语》

2.“教”一方面讲的是自我的教育,另一方面讲的是国家层面的教

化。V

3.在儒家思想中“自省”指的是用一种标准进行反省,而不是以道德

的形式。X

4.动态平衡指的是在两者或多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点,在同样的

一个距离。V

《中庸》的修炼之道

1.懒惰而行之不属于《中庸》中为人做事的三个方

2.属于《中庸》的规定的是笃行、明辨、博学

3.修养过程是指“诚明”,讲教过程是指“明诚”。V

4.慎独自省规定人要有戒备之心,也要有警惕之心。V

5.五十而知天命,所以听天由命是对的对待天命的态度。X

《周易》的基本概况

1.《周易》形成时间最长。

2.《尚书》是从《尧典》开始记录

3.《周易》的“易”的意思有三个:变易、不易、简易

4.群经之首当属《周易》。V

5.《周易》中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乾、坤、震、艮、坎、离、兑、

巳巳/

共。V

《周易》的内容蕴涵

1.“地”在《周易》中指的是地区

2.读《周易》要抱着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视角。

3.《周易》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兼容并包的胸怀的作用。

4.《周易》总结了周文王那个时代很多人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涉

及对宇宙的结识。V

5.《周易》就是本占卜之书。V

《周易》值得借鉴之处

1.中国哲学强调量变,是由于道被当做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层面。

2.读《周易》时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精神。

3.《周易》讲的德行就是对人的一种勉励

4.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成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V

《周易》与人生修养

1.读《周易》具有培养协理三才()的境界的作用。

A、超凡

B、大气

C、包容

D、广博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2.秩序意识是《周易》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

3.人在《周易》中起了关键作用。

4.乾卦和坤卦讲的是人和神。X

5.《周易》里只有两个卦讲天和地。V

《大学》的基本概况

1.“新”在“新民”中的意思是革新。

2.四书的第一篇是《大学》,其因素是由于《大学》准确概括了儒家

的宗旨。

3.“明德”指的是,像日月同样的德行,给人以光明和温暖。

4.“小艺”是指大家所熟悉的六书。V

5.大艺并不是说个人的修养,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X

《大学》的核心内容

1.可以担当治国利民的大任才是儒家所说的“君子”。

2.贤良的人相惜就是“英雄相惜”的意思。

3.“新民”的意思是?改变自己

4.“静”在“定而后能静”中指的是安心做事。V

5.“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的意思。V

《大学》的核心思想

1.“静而后能安”的“安”指的是安定,心安理得。

2.“虑”在“安而后能虑”中指的是思虑周祥。

3.格物指的就是明理。V

4.八个发展环节可以使一个人成长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V

5.讨论中国人性的一个本源是“正心”。V

《大学》的具体规定

1.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

向。

2.“治国”就是管理一个小诸侯,并把他治理好。

3.“正心”指的是,每个人要对的地面对自己的心性。

4.五达道在《中庸》里边讲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V

5.《大学》里讲端正是原则,忠正是方向。X

领导力的内在规定

1.老子曾说过: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2.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是《新君主论》中的重要内容。

3.领导干部要具有的素养是知识、能力、修养。

4.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

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V

识人之术与自我提高

1.法家所说的“因性说”的“因”是顺着的意思。

2.管理的问题叫做“气度”。

3.中国文化中的两个用人策略:一是用人之长、二是用人之短。

4.思绪是由格局决定的。V

5.儒家学说的“化性说”的意思不是指法律约束。V

儒学与领导力

1.“疏告知远”是指通透而周全。

2.与孔子的“仁”、孟子的“义”不同的是,荀子讲究的是礼。

3.《孝经》把人提成五等人,天子是第一等最高的。V

4.儒家学说是关于守天下的学说。J

5.关于解决人际关系的法则,儒家有:仁、义、礼、法。V

儒学的具体规定

1.放权指的是“无为”,而“无不为”强调要抓住要害。

2.“易良”在“广博易良”中的意思是可以把道理讲清楚。

3.“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V

4.一方面“敬”是敬人,另一方面“敬”是敬事。V

5.道家学说讲“人往低处走”。V

道家、佛学与领导力

1.道家的思绪是“谦退是保身之法”。

2.“涵容”就是要去包容别人。

3.山、卜、命、相、医是道教的五门学问。

4.法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结合而成了中国的管理之法。J

5.道学讲“寡色欲以养肾气”。J

法家、兵家与领导力

1.“仁智信勇严”出自《孙子兵法》。

2.权威指的是法家的“势”。

3.兵家对将领的基本规定是:“仁、智、信、勇、严”。

4.属于法家的治国策略的是任法于贤、司法于官、明法于国。

5.法家的用人术:“实能、专任、易制”。J

礼的含义

1.在唐代之前,《礼》指的是()。

A、《礼记》

B、《周礼》

C、《礼仪》

D、《仪礼》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2.在中国文化中,《礼》起的是宪章的作用。

3.《礼》是综合天道人情形成的。

4.在唐之后,《礼》才称为《礼记》。V

5.《仪礼》、《周礼》和《礼记》合称为三礼。V

礼的来源

1.《礼》的起源是禁乱。

2.对先祖的怀念是《礼》。

3.《礼》的教化功能有:成为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V

4.与法不同,礼是一种社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V

礼的建构

1.在初期的时候关于“礼乐关系”的表述上是2种。

2.“礼别异”、“乐协议”是一个政治化概念,强调的是一个现实的

政治功能。

3.《仪礼》的功能和《周礼》的特点是“礼”的一个概念。

4.人与人可以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不是“礼别异”的含义。X

5.社会中建立人际关系的两种方式分别是礼、乐。V

礼的精神

1.三省六部制是跟《周礼》借鉴的。

2.对礼的规范进行概括而成礼制。

3.礼的秩序是对初期官员的一种管制。

4.礼是从动机上去进行约束。V

5.前代周朝的影子在《周礼》这本书中有所展现。V

老子学说的特点

1.王官之学的下行是诸子之说形成的来源之一,读书的普及是另一

来源。

2.“德莫若让”是指忍让是最佳的德行。

3.经学的学说在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起着主导作用。

4.“动”在“动莫若敬”中指的是一举一动。

5.九流十家出自班固的《汉书•艺文志》。V

“道”的内涵

1.彼此心里知道,不用计较于语言了是“得意忘言”的含义。

2.古代的史官重要是为王室服务的。

3.《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

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

4.宇宙的主线规律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的含义。

5.《老子》是尹喜请老子在函谷关写就的。V

“道”与“德”

1.德经相对于道经来说更多地体现在不同属性。

2.规定性的特质就是老子所说的“德”的含义。

3.“自然”一词在“道法自然”中指的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4.“五德始终”是指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每种物都有自身的德。J

5.与道教的不同的是,道家尊重自然,不去改变自然界。V

退守是大智慧

1.在古代中国,黑格尔辩论法被称为朴素辩证法。

2.退守并非一味地退让,而是一种策略。

3.老子所说的慈,是指天地有仁心,对老百姓有恩惠,而老百姓体会

不到。V

4.仿佛什么事都不做,但却把什么事都做了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

含义。V

5.退守大智慧能让人心情逍遥,心性快乐。V

从老子到庄子

1.天性和人性在《庄子》学说中被认为是冲突的。

2.《庄子》不是在说理,而是用大量物象、形象、故事、神话等作为

说理的凭据。

3.神人、智人和真人是庄子对人的三种分类。

4.庄子提倡的一种很自然的思想是“游于逍遥”。V

5.《庄子》重要是围绕“道法自然”来展开的。V

《庄子》的内涵

1.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

的自己,回到你的本性。

2.“心斋”是在讲回到你的本性。

3.“通”在“同于大通”中的含义就是对这个社会彻底地明白了。

4.与子学关注个体不同的是,经学关注的是人的群体。V

5.“心斋”是心性逍遥的前提。V

《庄子》的心性逍遥

1.道生万物是齐物论的理论推导。

2.关于对天下的治理,庄子认为一方面要顺应天下,然后才干治。

3.“顺应天下”在庄子学说中,一方面是指顺应民心,另一方面是指

顺应传统。

4.顺物自然是说人完全按照外在的特点来生存,而不要去强求。J

5.万物有灵说认为,世上的万物都是像人同样,有他的灵气存在,有

他的神灵存在。V

墨家主张与儒家的争辩

1.好学而博是庄子对墨子的评价。

2.尚贤、非命、明鬼、尚同等属于墨家的思想。

3.接受并追随墨家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