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

语文•全解全析

12345710111214171819

CDDCDADCBCCAD

i.c

2.D

3.D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直接激发”错误。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的转变,

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发展观念,提升了生态文明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生态文学的生机与活力”可知,

应该是先“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发展观念,提升了生态文明的地位”,之后才“极大地激发了生态文学的生

机与活力”,“直接激发”分析不当。B.“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哲学思想……反映的根本主题”

错误。结合“中和、协和、平和,是中国哲学的墓本要义,也是生态文学的根本主题”分析,生态文学反

映的根本主题是中和、协和、平和等哲学的基本要义。D.“整体比重相对均衡”错误。结合“生态文学中

所占比重和产生社会影响更大的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问题的纪实作品”“生态问题报告文学分量很

重,更易引人警醒,启人深思”可知,“整体比重”并不均衡。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错误。结合文本

内容“我国古代的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后来的游记、风景散文等文学作品,堪称最早的生态文学”“而自

古便有的天人合一、天行健、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美即和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等深刻的哲学思想,更

是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理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国历来重视生态和环境,重视自然与和谐。中和、协和、

平和,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要义,也是生态文学的根本主题”分析,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哲学要义等方面

为并列关系,论述时候不是“逐层递进”的。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一直从正面反映自然环境保护、赞美绿色和

谐生态伦理”错误。结合“以生态及开发建设为主题的生态文学,其价值必然超越文学。它在推动自然环

境保护建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倡扬科学发展观、赞美绿色和谐生态伦理等方

面,对读者产生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应该是“对读者产生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正

面反映自然环境保护、赞美绿色和谐生态伦理”。故选D。

4.C

5.D

6.①特别喜欢听《我爱你,中国》这首歌。②抛弃国外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③大学毕业

时就立下“振兴中华”的宏伟志愿。④为了提升祖国的科技水平,日夜忙碌,辛勤工作。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一系列重大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概括错误,范围扩大。根据原文第11段“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

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的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知“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是

“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舍弃了家庭”错误.根据原文第6段“'如

果你不回去,咱们就散伙。'2009年年底,黄大年一改往日温和的语调,坚决地对妻子说”和第8段“妻

子知道,是时候了。于是,她卖掉了诊所”,可知选项用语过重。“经常出差”也于文无,原文第12段只

是写到“如果哪一天没亮,那一定是他出差了"。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第2段“这首歌让我感动,我们常年在国

外的人,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可知,黄大年特别喜欢听《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突出了他的爱国精神。

根据原文第4段“他,在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他,曾经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

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他,2009年放弃英国的一切,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可知

黄大年抛弃国外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突出了他的爱国精神。根据原文第7段“‘振兴中

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毕业纪念册上这样写道;'我一定会回来的!'",可知

黄大年大学毕业时就立下“振兴中华”的宏伟志愿,突出了他的爱国精神。根据原文第4段“他,没日没

夜地工作,多年来,他办公室深夜明亮的灯光被称为吉林大学地质宫'不灭的灯火'”,第12段“项目成

功的背后,是黄大年异常忙碌的身影。开展项目研究的办公室在吉林大学一座被称为‘地质宫’的老建筑

内,自从2009年黄大年来到这里,每天都会有一盏灯一直亮到凌晨两三点钟。如果哪一天没亮,那一定是

他出差了”,第14段“第二天答辩之前,他从怀里拿出一瓶速效救心丸,含进嘴里儿粒,调整一下笑容就

上台了”,可知为了提升祖国的科技水平,日夜忙碌,辛勤工作,突出了他的爱国精神。

7.A

8.①“渡船夫”本意是指在渡船上送人渡河的工作人员。②本文中指自己要参与抗战,帮助蒋介石一起赶

走日本人。③展现了阿通想要投入抗战,保家卫国,甘为人梯的精神。

9.①木兰是一位有着爱国情怀的母亲形象。②她爱护自己的孩子。面对残酷的战争,她不愿意自己的孩子

上战场,希望孩子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③她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她忍痛同意儿

子参战,并在接受这件事情后感受到了一种由衷的激动与光荣。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没有细节描写,原文是“很多上海杭州的居民四散逃

难。杭州人往上海的外国租界逃,以求安全,上海居民则往内地逃,逃离日渐扩展的战事地区”,文中这

一句交代很简单;“侧面反映帝国主义国家明目张胆支持日本的现状”在文中没有依据。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要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含义

要由浅入深。画线句是“阿通说:'我愿给他做个渡船夫。'”“渡船夫”本指在渡船上送入渡河的工作

人员。这里阿通使用的是比喻义,联系上文“蒋介石向全国广播抗战到底的国策。他警告全国,必须准备

重大牺牲,中途绝无妥协可能,否则其恶果更为不堪”“菰亚说:'他这个人,别人做不了的事他都做成

了。北伐战争这项空前艰巨的任务,他必须要担当起来,他已经完成了。现在他又遇到更艰难的任务,要

领导中国对抗日本。'”,可知这里的“他”指的是蒋介石,他要做的事是要对抗日本。而阿通说的“我

愿给他做个渡船夫”取得正是“渡船夫”的“帮助”之意,意思是自己要参与抗战,帮助蒋介石一起赶走

日本人。这句话展现了阿通想要投入抗战,保家卫国,甘为人梯的精神。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木兰是阿通的母亲,当听到阿通要去参军的时候,她作为母

亲是不愿意的,“又经过一个钟头,她也一句话没说。她失去了心情的平静。她突然的感觉,就犹如战争

来临时普天下的父母的感觉一样。战争已经来到门前。为什么过去她没想到呢?中国现在向她来有所索取,

索取她的儿子”,听到儿子已经决定了时,“木兰心里在挣扎交战,她眼中流出泪来。她说:'阿通,我

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说着哭起来”“木兰喊道:'我宁愿自己死,不愿看见你死。我受不了。'”,

这些描写写出她对孩子的爱,面对残酷的战争,她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战场,希望孩子能够珍惜自己的生

命。但是同时她也是一个有着爱国情怀的母亲,最后“木兰脸上流着眼泪,抬头看了看儿子,她说:'好,

去吧!我命里是要受罪,是要伤心的。’”。由此可以概括出木兰是一位有着爱国情怀的母亲形象。甚至

在文章最后,当收到儿子参军前写的信的时候,“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情绪,是一种快乐感,一种光荣感……

她的激动为从前所未有。这种激动,只有个人溶进伟大的运动中,才会感觉得到……再大的灾难,人的精

神都能克服,能超而上之,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从这段描写我们

可以看出她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她忍痛同意儿子参战,并在接受这件事情后感受

到了一种由衷的激动与光荣。

10.D

11.C

12.B

13.(1)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人。

(2)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

奴使者,趁机赠以丰厚的礼物给单于,回报他的好意。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船舰”是语句“船舰碍轮不得进”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C项。“及”应该是“等到”的意思,“俘”的宾语是“数千人”,“及”前面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

析,排除B项。句意: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陆两地一同发动,

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故选D。

II.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

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错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为单于•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鲜卑、回

纥、柔然、铁勒(高车)、突厥、吐谷浑、阻卜、女真等部族对首领皆称可汗。“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

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

军”错误。结合“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新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分析,达奚长儒进位上大将军

是在隋高祖登基之后。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长儒受任北鄙”,“长儒受任(于)北鄙”(省略句);鄙,边远的地方;遏,遏制;凡,

一共、总共;摧,挫败。

(2)得分点:嘉,赞许;“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因,趁机;答,回

报。

参考译文: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长儒小时即有节操,胆略超过常人。十五岁承袭爵位为乐安公。周太祖

把他作为亲信,因他朴实直率谦恭勤勉,授予大都督之职。他多次立下战功,代理辅国将军,多次升迁到

任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在平定西蜀的战争中,他总当先锋,攻城野战,所到之处都能攻破。

宣政元年,被授予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包围陈国将领吴明彻于吕梁,陈国派骁将刘景率劲旅七

千来增援,乌丸轨命令达奚长儒迎战援军。长儒于是取来几百车轮,系上大石头,沉到清水里去,让车轮

连着车轮,以等待刘景的授军。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陆两地一

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隋高祖受禅登基,长儒升

任上大将军,封为靳春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和他弟弟叶护以及潘那可汗,率领十几万人马,向南方进犯抢掠。朝廷

下诏让达奚长儒担任行军总管,率部二千人迎击他们。双方相遇于周,长兵力寡不敌众,军中士卒十分恐

惧,长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壮烈。他们被胡人所冲击,打散了,又聚集起来,一边奋战一边行进,转战了

三天,各种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就用拳头殴打胡人,以至手上的骨头都显露出来了,杀伤数以万计的敌

人,突厥人士气略降,长儒于是解围离去。长儒身受五处创伤,其中被杀穿的地方有两处。他的战士,战

死或受伤的有十分之八九。突厥人本想大肆抢掠秦州、陇右一带,遭遇长儒之后,长儒的士兵全都竭力奋

战,突厥士气大丧。次日,突厥在交战处焚烧尸体,大哭而离去。高祖皇帝说:“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

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人。如果不是长儒英勇奋发,对国家有很深的感

情,士卒又服从命令,怎能以少破众,像这样伟大?”

这年,长儒任宁州刺史,继而转任那州刺史,因母亲去世而离职。长儒生性极为孝顺,他不吃不喝达到五

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了,天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丧期满后)长儒被起用任夏州总管

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人怕他,不敢窥:探边塞。因病免职。后又任襄州总管,在职二年后,转任兰州总管。

又转任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对他说:“江陵是要害,是国家的南大门。如今交给你,我不用担

心了。”过了一年多,在官任上去世。谥号叫“威”。

14.C

15.(1)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一,第三句说梅花“有情应怅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其二,第

三和第四句说梅花等待春天的消息,春天来了“已断肠”,把梅花当作人来写。(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

对梅花在春天来临之际就要凋零的伤感。

【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

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错误。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临时梅花尚有悠远的芳香,残花和残雪交相辉映,

“远芳”指梅花芳香悠远,两个“残”字描写的是梅花凋零和雪将要融化的状态。这两句没有描写梅花开

放环境的恶劣,也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其一:第三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若遣有情应怅望”,“怅望”用在梅花上,写出梅花之“惆怅”,

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情感。梅花怅望,是因为雪已是残雪,季节已经到了春天,梅花面临凋谢零落的命运。

其二:第三和第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在冰封大地的冬日,梅

花期待春天的消息,等到春风吹绿大地,梅花将伴着残雪被远远抛在春天的后面,见到春风已到的消息,

梅花已经“断肠”,赋予了梅花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了梅花面临凋零的伤感之情。

这两首诗,诗人“以我观物”,使梅花带有“我”的主观情感。第一首,写春日梅花“应怅望”,第二首

又写其“已断肠”,加深了哀伤的程度,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在春天来临之际就要凋零的伤感。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焉”“荒”“拙”“挟”“遨”。

17.C

18.A

19.D

【分析】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注意主语的前后一致性,根据下文“并以独具地域风情的

风俗符号将其继承下来”可知,主语应是“人们”。A.“文化与情感”做主语,与下句中“将其继承下

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标志”无法衔接。B.缺主语。D.“这种认知”做主语,与下

句中“将其继承下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标志”无法衔接。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律动”,是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其

特点是有节奏,有规律。“更换”,意思是调换,替换。原文说的是节气,节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故选

“律动”。“时过境迁”,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

每月都有变化。根据原文“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内容可知,此处表达的意思正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形态发生变化,所以选用“时过境迁”。“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更新”,

指旧的去了,新的到来。前文提到“新科技、新观念的涌现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选用“式微”更合

语境。“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

新的,好的。“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此处的使用对象是“春节民俗”,选用“吐故纳新”合适。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画线句子的语病有两处,一是“寄托福祉、传递情思”搭

配不当,应改为“寄托情思,传递福祉”;二是句子缺少“成为”的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新符号”.A.偷

换主语,这句话的主干是“形式成为新符号”,而第二句主语换成了“便捷与时尚”。B.成分残缺,缺宾

语,“成为”的宾语缺失。

C.成分残缺,缺谓语“成为”。故选D。

20.人们感受到的是这个字的反义努力感受一个作家所创造的“世界”它毕竟是“整体”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密”"即‘疏远'‘隔离'”分析,前面明确汉字“密”,后面内容明显是“密”的反义,

此处可以是说人们感受到这个字的反义。

第二处,结合“阅读一部小说”“这个世界可能是明亮的,也可能是阴暗的,甚至让人悲伤”分析,前面

讲阅读小说,后面讲阅读小说感受到的世界特点,语境主要讲阅读一部小说可以让人感受到作家创造的世

界。

第三处,结合“优势”“只有建立在‘整体'基础上的共情和思考”分析,此处主要讲阅读一部小说和社

交媒体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后面讲“整体”,此处优势为显示“整体”性。

21.我国与世界不同创新类型国家可在优势领域开展合作或梯度创新合作,不断掌握能够引领全球解决问题

的科技实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材料一共三段材料第一段材料主要讲虽然面临挑战和打压,中外科技合作机会还是再加大,我国可以和

不同创新类型国家在优势领域开展强强合作或梯度创新合作。

第二段材料主要讲掌握能够引领全球解决问题的科技实力,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段材料主要讲科技自立自强,底层逻辑是繁荣科学。

根据以上分析,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

22.【答案】范文:

以“不变”之智慧,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2020年疫情的发生,使人们彼此隔离,高考延期、疫汛交织,每一件事都刺激着国民紧绷的心。在讨

论变与不变的课题中,有人认为应该“以变应变”,而我认为,面对变局,我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

学习“不变”的智慧。

坚守使命,不变的是初心。“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语出《荀子?儒效》,其内涵是指尽管

形式上变化多端,但事物的本质或目的是不变的,要求我们办事的时候处变不惊,在没有变化时未雨绸缪,

提前做好准备,将事物的变化加以充分考虑,解决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正所谓“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

外哪一个先来”,面对“变”时,最重要是不离其“宗”,不然我们容易陷入对未知的恐慌,进而自乱阵

脚。

疫情的缓和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党牢记使命,以人为本,无论是

连夜封城还是紧急调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国家把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了首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方

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离不开亿万同胞的齐心协力。无论是四川、雅安地震抑或是新冠疫情,我们始

终坚守使命,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不变的是责任。当下,国际形势复杂,某些国家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公然干涉我国内政。

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技术、资源、人才的抢夺异常激烈,不可否认,这是个极速“变”的世界。

5G的出现加速了消息的流通,密切了彼此的联系,如今“车马慢”的想法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正如俗话

所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将赢得比赛”。

尽管时代快速变迁,但是,“不变”才是制胜的法宝。中国人讲求平衡,推崇“求稳”。某学者制作

了一个“冲击一应对”模型,外部的冲击是剧烈的、多样的,但如何扎稳根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中

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责任不变。

当然,这里的“不变”并非指故步自封、自我抛弃,而是指我们应对巨变社会的一份内在的强大力量。

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根本,离开了“宗”,树就不能屹立于风沙之中;中华民族亦然,唯有坚守“不变”,

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2020年注定不平凡,如果我们只关注“变”,只学会“以变应变”,那么我们

将缺乏改革的的内生动力。万变不离其宗,在“不变”的智慧中,我们青年应不断成长,努力学习知识技

能,锻炼体魄,以“不变”之智慧,积极地应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篇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审材料

所给材料一共两层。第一层,命题者引入话题讨论,“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

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两种观点相反,具有较强的哲学意味。

第二层,命题者窄化写作情境: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同时引用他人对2020年的评论,借此呼应话题。

(二)审任务

题目的任务部分设置非常具体明确,“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是考生必须回答

的问题,这里限定考生的身份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所写内容应是对于应对新冠疫情后国际国内诸多领

域深刻变化的认识和看法。总之,考生在审题时需要注意命题人设置的各种限制。

本题目设置的情境贴合现实生活,所选话题涉及当下热点以及诸多领域,容易引发考生思考,命题深度和

宽度都需把握好。考生可选择“以变应变”的观点,以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有所贡献为目的,锐“变”一一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应变能力,勇于改革创新……。也可

选择“以不变应万变”的观点,以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所贡献为目的,坚

守“不变”一一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还可综合立意,辩证地论述“变”有“不变”的关系。

此外,题目明确了文体要求,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正确格式。

【立意】

参考立意:

1.以“不变”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初心。

3.在历史大转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