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工作细则_第1页
云南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工作细则_第2页
云南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工作细则_第3页
云南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工作细则_第4页
云南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工作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基础农田划定工作实施细则本细则根据《基础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相关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意见》(云政发[]185号)等相关文件要求起草。本细则由云南省国士资源厅编制并负责解释。本细则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起草。1.总则依据《中国土地管理法》、《基础农田保护条例》、《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及《基础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相关划定基础农田实施永久保护通知》(国土资发()167号)、《相关加强和完善永久基础农田划定相关工作通知》(国土资发〔)218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相关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意见》(云政发[〕185号)等文件要求,为规范基础农田划定(补划)工作,深入落实基础农田保护任务和责任,全方面把握并衔接好基础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和结果验收等关键步骤,在《基础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细则。1.1适用范围本细则要求了基础农田划定(补划)目标、任务、技术要求、步骤、结果规范和检验验收要求等。本细则适适用于依据云南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为基础开展基础农田划定,和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实施过程中,依法同意建设占用基础农田或因依法认定其它原因造成基础农田降低补划工作。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国土地管理法》(2)《中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础农田保护条例》(4)《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5)《云南省基础农田保护条例》1.2.2相关文件(1)《中共中央相关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10月)(2)《相关印发基础农田和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相关标志牌设置要求通知》(国土资发〔〕304号)(3)《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相关划定基础农田实施永久保护通知》(国土资发()167号)(4)《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相关加强和完善永久基础农田划定相关工作通知》(国土资发〔〕218号)(5)《云南省人民政府相关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通知》(云政发(〕104号)(6)《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农业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相关划定基础农田实施永久保护工作通知》(云国土资〔〕279号)(7)《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开展划定基础农田实施永久保护工作通知》(云国土资〔〕374号)(8)《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开展永久基础农田划定试点工作通知》(云国土资耕〔)11号)(9)《云南省人民政府相关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意见》〔云政发[]185号)1.2.3规范规程和标准(1)GB/T2260-中国行政区划代码(2)TD/T1004-农用地分等规程(3)GB/T21010-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分类(4)TD/T101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5)TD/T1016-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6)TD/T101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农田调查技术规程(7)TD/T1019-基础农田数据库标准及调整试行稿(8)TD/T102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制图规范(9)TD/T102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制图规范(10)TD/T102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编制规程(11)TD/T102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编制规程(12)TD/T102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数据库标准(13)TD/T1028-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数据库标准(14)TD/T1032-基础农田划定技术规程1.3术语和定义基础农田:capitalfarmland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不得占用耕地。基础农田保护区:landusezoneforthecapitalfarmlandprotection为对基础农田实施特殊保护和管理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和依据法定程序确定特定保护区域。基础农田保护片(块):capitalfarmlandpreservationplot(patch)在基础农田保护区内划定具体基础农田地块。基础农田图斑:capitalfarmlandparcel划定为基础农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地类图斑。基础农田划定:designationofthecapitalfarmland依据土地管理法、基础农田保护条例及相关要求,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依据要求程序确定基础农田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过程。基础农田补划:supplementofthecapitalfarmland依据土地管理法、基础农田保护条例及相关要求,对依法同意建设占用基础农田或因其它原因造成基础农田降低,根据要求程序确定补充基础农田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过程。基础农田面积:areaofthecapitalfarmland划定为基础农田图斑地类面积。利用等指数:agriculturallandutilizationindex依据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和农用地利用水平,计算确定农用地质量等别指数。平均等指数:agriculturallandaverageutilizationindex农用地利用等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数。基础农田调查:以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实地查清每块基础农田位置、边界、地类、面积、目标责任人等为目标调查行为。计划预留基础农田:又叫计划多划基础农田,在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中,各地根据上一级计划下达基础农田保护指标,多划定一定百分比基础农田,用于计划期内补划不易确定具体范围建设项目占用基础农田所作预留。包含难以确定用地范围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独立建设项目(如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村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等)。同时,列明可在基础农田保护范围内安排建设项目清单。界址点:基础农田界线拐点或转角点等。界桩:界址点实地标示。在界址点中含有显著拐点或转角点、或和建设用地等非基础农田相邻处埋设基础农田保护标示。基础农田界线:界址点连线。1.4目标和任务依据《中国土地管理法》和《基础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省经济、人口、地理和基础农田保护等现实状况,依据本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应用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资料结果,综合利用农用地分等结果资料,利用统一标准、科学技术方法,将计划确定基础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查清基础农田质量等级,健全基础农田保护图、表、册,设置统一标识,落实基础农田保护责任,建立基础农田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本省基础农田划定面积不少于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目标。深入落实基础农田保护责任制,切实加强和完善本省基础农田划定(补划)工作,强化坝区耕地保护,标准上将计划基期坝区现有耕地80%划为基础农田,实施特殊保护。统计基础农田日常改变信息,对建设占用基础农田或因其它原因造成基础农田降低情况,在基础农田划定结果基础上进行补划,进行基础农田信息年度更新、统计和汇总,更新基础农田数据库,设置、更新保护标识等。1.4.1落实基础农田地块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所确定基础农田,在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资料基础上,将基础农田图斑逐一落实到以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斑为单位地块,编制基础农田划定方案,对建设占用基础农田或因其它原因造成基础农田降低要进行补划,逐片(块)登记基础农田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等信息和片(块)编号。1.4.2建立健全相关图表册落实到地块基础农田,以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为基础,编制标准分幅基础农田保护图、乡级基础农田保护图、村级基础农田保护图、县级基础农田分布图、基础农田划出划入分析图,填写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基础农田划定平衡表、基础农田现实状况记录表、基础农田划定承包经营户责任人签字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对应统计汇总表、汇总成册。标准分幅基础农田保护图、乡级基础农田保护图、村级基础农田保护图、县级基础农田分布图编制是在全要素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上,以对应图例、图示,反应基础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空间位置和编号等信息。1.4.3设置统一标识基础农田划定后,各县(市、区)按《基础农田和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相关标志牌设置要求》(国土资发[]304号)要求,在每个乡(镇)辖区内设置统一规范基础农田保护牌和标识,标示出基础农田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要求、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每个基础农田保护区应设置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围显著位置应增设标志牌。规模较大及集中连片程度较高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应设置标志牌或界桩。1.4.4落实保护责任县、乡、村层层签署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保护责任人。调查核实基础农田保护地块土地承包情况,确定基础农田地块基础责任人,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保护责任,签署或更新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基础农田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方法、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奖励和处罚等内容。1.4.5建立基础农田数据库根据《基础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及其调整试行稿,和《云南省基础农田划定数据库标准》要求,依据划定基础农田结果,将基础农田保护图、表、册等相关内容,纳入基础农田数据库管理,建立基础农田数据库。1.4.6开发基础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依据基础农田保护工作需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开发基础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基础农田数据日常管理和更新维护,满足基础农田信息化管理需要,实现省内数据库联网互通。1.5技术要求1.5.1一致性(1)在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农用地分等结果套合、叠加、转绘技术处理过程中,应以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为依据,进行坐标系、空间尺度转换和空间位置综合判定。(2)基础农田图斑边界标准上应和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斑边界相一致。存在切割图斑特殊情况时,基础农田边界应有显著地面参考物和标志物。(3)基础农田划定(补划)面积应和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斑地类面积相一致,地类和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认定地类相一致。1.5.2正确性(1)在各项结果中要认真做好结果分析和检验统计,基础农田划定(补划)各地类图斑要做好统计,各类数据含有可追溯性。(2)基础农田编号含有唯一性。(3)各类属性注记正确完整。(4)图面清楚易读,数据库结构完整。(5)数据库、图件、表册、地块一致。(6)基木农田划定调查表填写要规范统一,调查内容真实可靠。1.5.3现势性(1)基础农田划定(补划)采取各项最新基础资料。(2)经过基础农田日常改变信息实时统计和登记,结合年度更新,确保基础农田划定结果现势性,真实反应基础农田现实状况和改变。1.5.4优异性(1)在完成基础农田划定(补划)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3S"等优异技术手段实现基础农田地块边界空间位置正确定位。(2)基础农田划定(补划)采取现代化管理技术,建立完整基础农田数据库,为构建基础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基础。(3)基础农田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应采取较为成熟优异开发技术,确保系统开放、兼容、稳定等。1.6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分类体系,依据国家颁布《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分类》(GBIT21010-)标准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土地分类,采取三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三级类8个(云南省增补),进行地类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分类体系,依据县、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编制规程中“土地计划用途分类及含义”标准,采取三级分类,其中一级类3个,二级类10个,三级类25个.进行地类划分。具体分类编码名称及含义详见附录1。1.7数学基础全省各县(市、区)采取图件均大于1:10000百分比尺调查。有条件县(市、区)可依据需要采取1:5000或1:百分比尺。(1)平面坐标系:采取“1980西安坐标系”。(2)高程基准:采取“1985国家高程基准”。(3)投影调查工作底图及标准分幅结果图均采取高斯-克吕格投影。1:5000、1:10000百分比尺标准分幅图及数据按3度分带。县挂图采取和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挂图相一致百分比尺成图。(4)分幅和编号采取对应国家基础百分比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1.8基础图件时点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数据:采取云南省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标按时点统一更新调查)结果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数据:采取云南省县(市、区)、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1.9计量单位采使用方法定计量单位。其中,长度单位用米(m),保留1位小数;面积采取平方米(m2),保留2位小数;汇总数据时面积采取公顷(hm2),保留2位小数。本细则确定取位精度不包含过程数据处理精度,仅针对最终结果数据。2.准备工作2.1组织实施管理以县(市、区)行政辖区为基础农田划定(补划)基础实施单位。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下开展,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开展基础农田划定工作州市、县(市、区),要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组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基础农田划定(补划)工作中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开展基础农田调查前,应编制实施方案,并上报审批后实施。除州市政府所在地及县级市基础农田划定实施方案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外,其它各县由所在州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并报省国土资源厅立案。实施方案关键内容包含:基础情况、已经有资料情况、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步骤、组织实施、工作进度计划、质量控制、经费预算、保障方法及关键结果等。2.2培训和试点在开展基础农田划定工作前,有目标、相关键地进行培训,使基础农田划定人员熟悉国家和省相关基础农田划定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熟悉基础农田划定(补划)工作任务、基础标准及步骤,统一作业要求及标准,规范基础农田划定工作程序,掌握基础农田划定技术要领,确保基础农田划定工作质量。在培训基础上,各县(市、区)应选择一至两个有代表性乡镇,开展基础农田划定试点工作。经过试点,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全方面开展基础农田划定工作。2.3基础资料搜集搜集资料应真实、正当、有效、齐全。搜集基础资料关键包含以下方面:(1)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资料√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图件、数据库、文本及说明;√包含基础农田计划调整相关结果和审批资料。(2)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资料√云南省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标按时点统一更新调查)结果;√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3)已经有基础农田保护资料耕地保护过程中形成资料:包含现有目标责任书和实施保护情况、下达耕地保护指标情况等相关资料。√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础农田保护图,乡级基础农田保护图,县级基础农田分布图、县级基础农田调整分析图等;√表册资料:基础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础农田台账等表册;√数据库资料:已经有基础农田数据或数据库;√文字资料:基础农田保护相关文字资料。(4)农用地分等资料√农用地分等结果图件、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汇报。(5)其它土地管理相关资料√村民小组行政区划资料等√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础农田用地审批资料;√包含基础农田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土地整改计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计划)等相关资料;√高标准基础农田建设相关资料;√坝区范围结果资料√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相关结果资料;√近期内航空或航天遥感资料、水系及交通等基础地理数据资料。2.4表册资料准备准备开展基础农田划定工作包含到表册资料及保护标志以下:(1)基础农田划定指界通知书(附录3):(2)基础农田划定指界授权委托书(附录5);(3)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附录6)(4)基础农田划定承包经营户责任人签字表(附录7);(5)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附录8);(6)基础农田保护标志:界桩(附录26)和保护标志牌(附录27),以上资料(1)至(5)项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要求。3.基础农田划定3.1划定基础标准基础农田划定应遵照“依法依规、规范划定;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基础标准,具体要求为:(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计划(-),以已经有基础农田保护结果为基础,综合利用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和农用地分等结果,开展基础农田划定工作。(2)优先保留原有基础农田中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划定后基础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平均质量等级,基础农田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升。(3)确保划定后基础农田面积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基础农田保护面积。(4)新划定基础农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应该是耕地(或经认定可调整地类)。3.2基础农田划定技术方法采取外业调查和内业处理相结合,自乡到县、市及省级自下而上结果汇总形式,实现基础农田划定结果乡、县、市、省、部五级报备。依据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农田保护结果,以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资料为基础,结合实地勘察,对现有基础农田保护结果进行分析核实和认定。综合确定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和基础农田图斑进行编号和统计;提取基础农田保护片(块)所对应地类图斑现实状况信息;依据农用地分等结果,获取基础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据规范要求录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和基础农田图斑属性;建立基础农田数据库,健全基础农田保护图、表、册;设置统一标识牌;编制基础农田划定结果。3.3基础农田划定步骤基础农田划定工作分为工作准备、方案编制和论证、组织实施、验收和报备四个阶段,步骤具体见图1。3.4资料搜集同本细则2.3.3.5工作底图制作3.5.1编制工作底图调查工作底图标准上使用大于1:10000百分比尺全要素土地利用现实状况线划图。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基础农田,以行政村为单位,相连图斑确定为一个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对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进行编号并进行标注,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应参考实地有显著标示作用线状地物、自然地貌、人工地物界线、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将上述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套合在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图、或遥感和航摄正射影像上,进行图层叠加,编制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分布图,作为此次开展基础农田划定外业调查工作底图。有条件地方可选择大百分比尺正射影像图编制外业调查工作底图。3.5.2基础农田编号依据《基础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相关要求,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基础农田按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和基础农田图斑进行编号。其中: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编号:“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组成;基础农田图斑编号:“16位保护片(块)编号+4位基础农田图斑号”组成;基础农田界桩编号:“12位行政村代码”十“4位保护片(块)号”+“3位次序号”,共19位组成。12位行政村代码编码规则必需和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编码一致。3.5.2.1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编号基础农田保护片(块)不许可跨两个以上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内4位数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号不得反复。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编号结构以下:(1)行政代码:由6位数组成,第1位和第2位表示省级代码,云南省编号为“53";第3位和第4位代表州市级编号,如昆明市用“01”表示;第5位和第6位代表县(市、区)代码,如“25”表示宜良县。行政代码由中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查取。(2)乡级行政区代码:第7位至第9位代表乡(镇、小区、单位)代码,其中第7位为乡(镇、小区、单位)标识码,“0"表示小区,“1"表示镇,"2,3”表示乡,"4,5”表示政企合一单位;第8位和第9位为乡(镇、小区、单位)次序编号。(3)村级代码,第10位至第12位代表村民委员会。第10位为标示码,"1”表示城镇,“2”表示农村;第11位和第12位为村次序号。(4)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号:第13位至第16位代表片(块)号,为村民委员会内基础农田保护片(块)次序号,如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编号0001,组成以下:3.5.2.2基础农田图斑编号基础农田图斑编号是在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编号后面增加四位数图斑号。一个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内4位数基础农田图斑号不得反复。基础农田图斑编号结构以下:3.5.2.3基础农田界桩编号基础农田界桩编号是在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编号后面增加三位数界桩号.基础农田界桩编号结构以下:(1)基础农田界桩编号标准上应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顺时针方向统一编号;(2)界桩编号在一个行政村内不得出现重号.同一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内不得出现重号。3.6外业调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外业调查关键包含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边界调查和权属调查等,包含到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四至、地类、面积、质量等级和片(块)编号等核查认定。3.6.1调查前准备准备调查工作底图,向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责任人发送调查通知书,约定责任人到现场指认边界和接收调查。调查人员准备好调查工作底图、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基础农田划定承包经营户责任人签字表、必需仪器工具等。需要搜集责任人证实材料以下:(1)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包含到行政村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实文件和法人身份证复印件;(2)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包含到村民小组任职文件和组长个人身份证复印件;(3)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包含到承包经营农户身份证复印件;(4)承包经营农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复印件;3.6.2保护片(块)边界调查和现场核实(1)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边界调查边界调查时要在双方基础农田土地权利人和调查人员共同参与下现场指认,在现场确定边界。1)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边界认定必需由基础农田土地权利人(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和调查人员几方共同参与并现场指界。2)基础农田权利人中行政村作为基础农田保护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作为责任人,村民小组和承包经营农户作为共同责任人。3)行政村法定代表人应出具法人证实书,若不能亲自指界时,可授权委托村民小组长或其它知道界线之人代理指界,并出具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实,同时搜集村民小组长和承包经营农户户主相关证实材料。4)承包经营农户还应出具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以备查验。5)经双方基础农田土地权利人(或是授权委托代理人)和调查人员共同认定边界,由指界人签字盖章或按手印。承包经营户在基础农田划定承包经营户责任人签字表上签字盖章或按手印。(2)基础农田保护片(块)权属确定村小组界线以农村集体土地全部权调查所确定界线为准进行转绘权属界线。若农村集体土地全部权调查时未到村民小组,必需在基础农田土地权利人(行政村或村民小组)双方法定代表人和调查人员共同参与下现场指认权属界线,由调查人员现场填写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内各村组权属界线、界址走向描述、界址编号等,并由指界人在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中签字盖章或按手印。权属界线要做好和农村集体土地全部权确权登记发证结果衔接。3.6.3填写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在符合政策法规和双方共同认定情况下,由调查人员填写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中相关内容,在工作底图上现场标绘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范围,其它无法现场填写如基础农田保护图、面积、记事和相关意见等由调查人员后期深入完善;双方土地权利人(行政村和村民小组责任人)在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中签字盖章或按丢印;承包经营户在基础农田划定承包经营户责任人签字表上签字盖章或按手印。基础农田划定承包经营户责任人签字表是对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统计汇总,以行政村为单位,包含:村民小组、基础农田责任面积、所在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质量等级、责任起始时间等,并加盖村民委员会公章,保护责任面积汇总数应等于该行政村基础农田面积汇总数。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要经过基础农田现实状况记录表(附录15)记载,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分四部分(表格、保护片(块)草图、界桩结果、调查记事和意见),汇总经过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记载,具体填写要求以下:(1)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为单位,包含下列内容:所在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行政村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络电话、村民小组名称、组长姓名、身份证号、片(块)坐落、质量等级、边界走向描述、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草图、成图百分比尺、界址点结果表、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审核意见等。(2)调查表应在现场统计填写,必需做到图表和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正确无误,字迹清楚整齐。(3)填写各项内容不得涂改,只能划改,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出两次,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印章。(4)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应每块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填写一份,项目栏内容不够填写时,可加页续填。(5)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边界走向描述应先描述起始点位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描述,描述时应尽可能具体正确,最终一定要闭合至起点位置。(6)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草图是描述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位置、界线和责任人之间关系实地统计,是基木农田划定不可缺乏原始资料,所以必需做到实地描绘,并和实地确保一致。(7)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栏由直接进行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作业员填写,审核意见栏由主持调查工作责任人填写。3.7数据采集提取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地类图斑作为基础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土地利用现实状况信息,确保计划确定基础农田图、数、实地一致;依规范要求录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和基础农田图斑属性,包含基础农田保护片(块)所对应地类图斑现实状况信息、土地权属调查、现场统计等:汇总统计划定基础农田空间位置、地类、面积等。3.7.1核实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现实状况信息1)依据数据库建设相关要求,对数据格式、数学基础等进行检验,对不一致进行转换。2)将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数据库中计划基础农田保护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地类图斑层套合。具体套合要求以下:①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数据库中基础农田保护数据套合已经有基础农田保护结果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农田上图结果数据中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层后,属于划出基础农田,将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划定界线删除②属于保留基础农田,直接使用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界线。③属于划入基础农田,当士地利用总体计划数据库中基础农田界线和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界线重合时,直接提取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界线。3)根据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属性结构表要求录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属性。4)对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图层数据进行拓扑处理,对不满足拓扑要求进行修改完善。3.7.2提取基础农田图斑现实状况信息由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层和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地类图斑层叠加提取取得。1)当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界线和地类图斑界线重合时,直接提取地类图斑数据作为基础农田图斑数据。当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界线分割地类图斑时,提取并计算分割后落在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界线范围内地类图斑中相关数据(扣除零星地物、线状地物、田坎等面积),作为基础农田图斑属性数据。2)根据基础农田图斑属性结构表要求,添加基础农田图斑属性数据。提取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地类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实状况信息。3)对基础农田图斑数据进行拓扑处理,对不满足拓扑要求进行修改。3.7.3基础农田地类和面积认定基础农田划定和基础农田补划面积应和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斑地类面积相一致,地类和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认定地类相一致。所以,基础农田现实状况记录表和基础农田现实状况汇总表中地类面积根据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认定地类进行汇总已经验收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土地利用数据库中还未变更为耕地基础农田地块可认定为基础农田保护面积,在基础农田划定方案中对具体项目名称和同意文号、项目规模及增加耕地面积、纳入基础农田划定范围面积等情况进行说明。3.7.4划出划入基础农田情况核实综合分析和实地核实保留基础农田和划出、划入基础农田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情况等信息,并在图上标识基础农田划出、划入地块。对划入地块关键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同时,核实实地已被占用、毁坏位置、范围和面积,并进行统计汇总。3.8质量评价以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为基础,利用已经有农用地分等结果,逐一落实基础农田图斑对应质量等级信息,作对应统计。在划定过程中,应综合评价划定基础农田质量等级信息,新划定基础农田各图斑平均等指数应大于划出基础农田各图斑平均等指数,确保划入基础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低于划出基础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平均等指数计算公式:K1=i=1nK式中:K1-划出基础农田平均等指数:K2-划入基础农田耕地平均等指数;Ki-第i个划出基础农田图斑利用等指数;Si-第i个划出基础农田图斑面积:Kj-第j个划入基础农田图斑利用等指数:Sj-第j个划入基础农田图斑面积。依据平均等指数,根据农用地分等确定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划出、划入基础农田平均质量等级.3.9检验分析和核实划定情况综合分析拟划定基础农田位置分布、面积、地类组成、质量等级信息等;分析基础农田划定面积是否达成上级下达指标要求,面积相差数量、相差原因等;和基础农田划出和划入原因、面积、质量等级改变情况、地类组成改变情况等。3.10划定方案编制和论证3.10.1划定方案关键内容县(市、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上级要求和当地域实际情况,在上述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基础农田划定方案。基础农田划定方案关键包含:拟划定基础农田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等);包含划定相关图件;划定前、后基础农田汇总表等。相关附件包含:划定地块实地勘验汇报;教授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图件、数据库、文本及说明;包含基础农田计划调整审批资料和相关结果;其它必需附件等。3.10.2划定方案编制要求基础农田划定方案编制关键是依据基础农田调查划定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对基础农田保护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基础农田保护程度,估计改变趋势,提出保护提议,编制形成全辖区基础农田划定方案。基础农田划定方案通常包含:a)序言:基础农田划定目标、任务、依据、划定范围、指导思想及标准等b)划定背景: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土地利用基础情况,耕地和基础农田保护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编制及相关工作情况,基础农田保护和划定工作面临形势;c)基础农田划定情况:拟划定基础农田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和基础农田划出和划入原因、面积、质量等级改变情况、地类组成改变情况、坡耕地百分比改变情况;权利人和责任人情况、签署责任书情况等;d)基础农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情况:基础农田划定结果和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分析,包含基础农田数量、位置分布、质量、地类组成等。e)计划基础农田落实情况:基础农田划定结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计划(-)修编结果对比分析。包含基础农田数量、位置分布、质量、地类组成等。f)基础农田保护指标落实情况:上级下达基础农田保护指标和此次基础农田划定面积对比分析,包含是否达成上级下达指标,面积相差数量、相差原因等。g)坝区基础农田划定倩况分析:县域范围内坝区情况、坝区现有耕地及划定为基础农田保护相关情况。h)基础农田划定潜力分析:包含基础农田划定现实状况分析、基础农田保护后备潜力分析等。i)经验、问题和提议:基础农田划定工作中取得经验教训,划定工作中碰到或存在问题、提议等。j)附件:关键包含相关文件、补充要求、关键会议纪要、检验验收意见、结果立案复核意见、结果确定函和取得图、表、册结果等.3.10.3基础农田划定说明基础农田划定方案说明应包含以下关键内容:a)基础农田划定方案编制过程,组织领导建立、时间安排及经费起源、技术路线选择;b)土地利用总体计划(2'010-)相关耕地和基础农田保护计划指标、计划目标情况说明、坝区耕地划为基础农田相关情况等;c)相关基础农田划定方案关键内容说明:包含基础农田划定外业调查、基础农田数据库内业处理和数据质检入库、面积量算和汇总统计、基础农田划定是否调整及调整情况、基础农田划定结果统合分析说明、基础农田划定图件编制、基础农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设置基础农田保护标示情况;d)相关基础农田划定结果实施保障方法;e)相关基础农田划定协调、论证和修改完善情况等;f)其它认为需要说明内容。3.10.4划定方案论证对于基础农田划定方案,应从组织、经济、技术、公众接收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进行县级相关部门和教授论证,做好和相关方面协调。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定。3.11结果验收和报备3.11.1结果验收基础农田划定结果验收采取内业审核和实地抽查相结合方法。依据最新土地利用调查结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对划定地块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基础农田划定验收根据县级自验、州级初检、省级验收,自下而上程序进行。县级对划定结果进行全方面自验后向市级提出验收申请.市级组织对基础农田划定工作各项内容进行试验,根据每个县(市、区)不低于新划入基础农田总面积50%百分比进行实地抽查核实;检验符合要求,市级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根据不低于新划入基础农田总面积15%百分比进行实地抽查核查。3.11.2结果报备基础农田划定结果经验收合格后,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层立案。报备内容:基础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汇报等纸质资料;数据库等电子信息。3.12组织和实施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经审批经过基础农田划定方案,依据划定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开展划定工作,将基础农田落实到地块,落实保护责任,立即设置统一规范基础农田保护标志,编制、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础农田相关结果资料,填写基础农田划定平衡表(格式见附录10)。3.12.1签署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基础农田划定必需要落实基础农田保护责任。将划定后基础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行政村、组和承包经营农户,签署或更新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填写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附录11),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基础农田保护责任,将基础农田保护责任层层落实。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应该包含下列内容:基础农田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方法、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奖励和处罚等。具体签署要求以下:(1)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签署应在基础农田划定调查表完成情况下,由土地权利人本人进行签署,并签字盖章或按手印;(2)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全省统一要求;(3)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采取层层签署措施,采取自下而上方法签署,首先是由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村签署,其次由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签署,州市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签署,省级人民政府和州市级人民政府签署。(4)将划定后基础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或村民小组,签署或更新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填写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见附件8)。(5)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应该包含下例内容:基木农田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方法、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奖励和处罚等。(6)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是对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统计汇总,以行政村为单位,包含:村民小组、基础农田责任面积、所在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质量等级、责任起始时间等,并加盖委会公章,保护责任面积汇总数应等于该行政村基础农田面积汇总数。(7)基础农田保护责任书中以所在行政区坐落行政代码为准进行填写,如为外县(乡镇)飞地时,应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定坐落单位填写。3.12.2设置基础农田保护标志基础农田划定后,各县(市、区)要按《基础农田和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相关标志牌设置要求》(国土资发【]304号)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在每个乡(镇)辖区内设置统一规范基础农田保护牌和标识,标示出基础农田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要求、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保护牌、标识具体样式规格按《基础农田标识使用手册》要求实施。3.12.2.1基础农田保护标志牌(1)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标志牌设置监督工作,而且要求所设置标志牌应全省统一;(2)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标识和标志牌设置和维护;(3)基础农田保护标志保护牌能够按片(块)相对集中区域(可参考基础农田保护分布图)进行设置,绘制对应基础农田保护位置及片(块)分布图;(4)每个基础农田保护区应设置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围显著位置应增设标志牌。规模较大及集中连片程度较高基础农田保护片〔块)也应设置标志牌或界桩(见附录26):(5)交通沿线等较为显著实出位置,基础农田保护标志保护牌宜按要求规格和样式进行埋设:交通不便、不易通达或偏远不便区域,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基础农田保护标志牌埋设。(6)基础农田发生变动地块,应立即设置或更新标志牌.3.12.2.2埋设基础农田保护界桩设置基础农田保护界桩,有效界定基础农田区块范围,区分基础农田保护区和非基础农田保护区,尤其是建设用地域域,起到分界和等示作用。在基础农田图斑和基础农田保护片(块)数据基础上,结合实地情况在基础农田保护区域和建设留用地分界线上、建设用地拐点处等设置基础农田保护界桩。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界桩埋设,标准上界桩之间实地距离坝区内不超出500米;山区不超出300米。在实际埋设中,各地可依据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边界走向实际情况,合适放宽。总体要求,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界桩设置以在1:10000图上看得清为准。3.13划定工作要求3.13.1继续保留基础农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基础农田,结合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对已经有基础农田保护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经核实确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农田布局要求现实状况基础农田,继续保留划定为基础农田。3.13.2不得保留基础农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基础农田,结合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对已经有基础农田保护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现实状况基础农田中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农田布局要求且不可调整或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农用地,不得保留划定为基础农田。3.13.3严禁划定为基础农田耕地新划定基础农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应该为耕地。下列类型耕地,严禁新划定为基础农田:1)地形坡度大于25度、田面坡度大于15度且未采取水土保护方法耕地、易受自然灾难损毁耕地;2)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难严重损毁且不能恢复耕种耕地;3)受重金属污染或其它有毒物质污染耕地,或治理后仍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耕地;4)未纳入基础农田整备区零星分散、规模过小、不易耕作、质量较差低等级耕地;5)计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其它农用地等。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基础农田,结合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对己有基础农田保护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在划定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应该提出基础农田调整提议,并依据法定程序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说明: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耕地面积小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农田保护指标要求县(市、区),因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除外)由耕地变为可调整园地、林地、养殖水面等,且耕作层未被破坏,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同意可作为基础农田给予保护。3.14计划预留基础农田管理应用3.14.1计划预留基础农田基础概念计划预留基础农田定义见本细则1.3。《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修编相关问题通知》(云国土资规〔〕283号)要求单列计划预留基础农由建设项目清单。3.14.2计划预留基础农田适用条件(1)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中,在上级下达基础农田保护指标基础上已经多划定了一定数量基础农田,并在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文本中对多划基础农田内容进行了叙述、列具了建设项目清单。(2)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设定交通廊道内,或是己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关键建设项目清单里建设项目。(3)在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时不易确定具体范围建设项目或是难以定位独立建设项目。(4)交通水利、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村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企业搬迁等公益性项目。3.14.3计划预留基础农田管理应用(1)依据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确定计划预留基础农田范围,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上建立计划预留基础农田统计台账,台账是计划预留基础农田家底。(2)依据《国土资源部相关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实施管理通知》(国土资发(〕2号)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转发(国土资源部相关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实施管理通知)通知》(云国土资〔〕195号)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范要求,依据计划预留基础农田情况,结合建设项目标使用条件,编制计划预留基础农田使用方案。对计划预留基础农田基础情况、建设项目标选址和用地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拟占用多划基础农田数量及布局、耕地补充方案、耕地和基础农田保护方法等,保障计划预留基础农田科学合理使用。(3)在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实施期间,建设项目占用多划基础农田,在确保本区域基础农田保护面积满足上级下达基础农田保护指标前提下,根据法定程序或相关要求,充足听取城建、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和提议基础上,对编制计划预留基础农田使用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和批复,并下发建设项目拟占用多划基础农田用地批复文件。计划预留基础农田使用方案上报立案时,必需一并上报计划预留基础农田统计台账,并加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公章。包含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调整,要在计划预留基础农田统计台账上立即更新,立即上报更新数据库。(4)同意使用多划基础农田建设项目,在要求时限内没有经过同意延期使用、没有进行建设或没有达成建设用地要求,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能够依法收回同意占用基础农田,并重新归入计划预留基础农田统计台账内。4.基础农田补划4.1补划基础标准基础农田补划应遵照占用和补划“数量相等、质量相当”标准。具体要求为:(1)经依法同意建设占用基础农田,补划面积应不低于建设占用面积,质量等级不低于占用土地质量等级。(2)违法占用或因多种原因造成损毁基础农田应该依法复垦,复垦后不能作为基础农田,补划面积应不低于降低部分基础农田面积,质量等级不低于降低部分基础农田,(3)因其它原因造成基础农田降低,本行政区域内现实状况基础农田面积己低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基础农田面积指标,应该根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指标补划对应面积,补划质量等级不低于降低部分基础农田.(4)补划基础农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应该是耕地。4.2补划技术方法以基础农田划定结果为基础,叠加依法审批或认定占用(降低)基础农田和拟补划基础农田范围,确定占用(降低)基础农田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根据补划基础农田要求,依据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及农用地分等结果,综合选择补划为基础农田耕地地块:依规范要求录入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和基础农田图斑属性,建立、更新基础农田数据库;落实保护责任,设置、更新保护标志:编制基础农田补划结果。建设占用基础农田同意文件或违法用地认定文件,和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同意文件采取数据格式、数学基础和基础农田划定结果不一致时,应进行对应转换、纠正。4.3基础农田补划步骤基础农田补划工作分为补划方案编制和论证、占用(降低)和补划基础核实确定、结果编制、验收和报备多个阶段,步骤具体见下图2。4.4补划方法在遵照基础农田补划基础标准前提下,基础农田补充划入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就近将土地利用总体计划(-)中计划用途为通常耕地,且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数据库中土地利用现实状况为耕地地块补划为基础农田,立即实地划定面积补足至和计划保护指标相一致.二是可使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农田预留指标进行充抵,同时在计划预留基础农田指标台账上扣减对应数量,即预留指标面积应和实地划定面积减去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农田保护任务差值相一致。以上两种方法也可视情况混合使用,所涉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修改(基础农田补充划入)方案应逐层上报计划原审批机关同意。在计划修改方案同意前,基础农田补充划入后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数据库应以县为单位先行经过省国土资源厅核定。4.5补划方案编制和论证4.5.1补划方案编制(1)基础农田补划方案:补划方案文本关键包含;拟占用〔或已占用、已降低)、拟补划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等);包含占用(降低)和补划相关图件;占用(降低)和补划基础农田汇总表等。(2)相关附件:占用(降低)地块实地勘验汇报;教授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包含基础农田占用(降低)、补划审批(认定)材料和相关结果资料;其它必需附件等。跨市、县补划基础农田,应提供划出、划入双方签署相关协议和其它相关附件等。4.5.2补划方案论证同本细则3.10.4。4.6占用(降低)基础农田核实确定4.6.1依法同意建设占用基础农田根据确定基础农田补划方案,依据已经有基础农田划定结果和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实地勘察,核实占用基础农田地块。依法同意占用基础农田后,应依据同意文件复核确定占用基础农田地块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4.6.2依法认定其它原因降低基础农田(1)依法认定其它原因降低基础农田因依法同意或认定生态退耕、灾毁等其它原因造成基础农田面积降低需补划时,依据依法认定文件确定范围,结合基础农田数据库和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实地勘察,核实占用(降低)基础农田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2)非法占用基础农田应依据立案查处相关文件复核确定占用基础农田地块信息。4.7补划耕地地块确实定(1)依据核实确定占用(降低)基础农田数量、质量等级,根据数量不降低、质量不降低要求,依据最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实地勘察,综合确定补划耕地地块。(2)补划耕地各图斑平均等指数应大于占用(降低)基础农田各图斑平均等指数。K1=i=1nKK1-占用基础农田平均等指数;K2-补划为基础农田耕地平均等指数;Ki-第i个占用基础农田图斑等指数;Si-第i个占用基础农田图斑面积;Kj-第j个补划基础农田图斑等指数;Sj-第j个补划基础农田图斑面积。(3)依据平均等指数,根据农用地分等确定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占用、补划基础农田平均质量等级。4.8结果编制根据基础农田补划技术要求,落实补划耕地保护责任,立即设置、更新基础农田保护标志,更新基础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础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础农田占用(降低)补划台账(附录12)、基础农田占用(降低)补划一览表(附录13)、年度基础农田占用(降低)汇总表(附录14)。4.9补划结果验收和上报4.9.1补划结果验收要求根据要求权限和程序,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组织验收。4.9.2补划结果上报基础农田补划结果以年度为单位,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层上报。上报结果包含当年占用补划后基础农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资料审核和监督。4.10补划工作要求(1)依法依规,符合相关技术要求。(2)应根据国家和云南省对基础农田划出和划入相关要求,编制基础农田补划方案;补划基础农田应和基础农田划定相关要求相一致,严禁将不符合基础农田标准图斑划为基础农田。(3)依据补划技术方法和要求,在基础农田划定结果基础上,立即更新基础农田相关结果。5.基础农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为确保本省基础农田划定(补划)结果信息化管理和共享服务,在县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和县(市、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数据库基础上,依据划定基础农田结果,构建基础农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将基础农田保护图、表、册等相关内容纳入到数据库管理。借助于国土资源主干网和金土工程及“一张图”工程支持,实现云南省基础农田保护结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确保基础农田结果充足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土地资源宏观计划和管理决议,提供快速、正确、翔实基础数据,满足云南省对县级基础农田保护数据管理和应用迫切需求。5.1数据库建设标准基础农田数据库建设包含到基础国土信息数据源、数据库系统、GIS平台系统、网络服务系统、行政法规等内容,结构复杂,工作量大,并含有一定技术难度。在建设过程中要一直坚持“突出关键,面向应用、技术领先,做出特色”方针,关键遵守以下标准:(1)优异性和实用性标准要充足考虑中国外发展趋势和技术现实状况,确保数据库建设优异性。要面向应用、高起点、高质量,建设水平达成优异水平.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要严格根据系统工程程序设计、开发和实施,严格质量管理。经过充足需求分析、调研和设计开发,确保基础农田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含有较高使用价值。(2)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标准关键目标之一在于消除上、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壁垒,最大程度实现基础农田保护信息和软、硬件资源共享,基础实现四统一(统一机构、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统一数据框架),促进基础农田保护信息高效利用。确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规范化交换,充足有效利用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智力和计算机资源,预防反复建设、反复开发和投资。为此,要加强统筹计划和统一信息及其交换和管理标准、规范,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同时因为系统复杂性,要实现上、下级间基础农田数据库管理系统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该采取分步实施标准。(3)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依法管理标准信息共享、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是信息化建设和成熟度关键标志,是政务管理信息化基础,假如没有丰富信息资源和有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数字信息化建设可能性和现实性便受到极大限制。基础农田保护信息内容复杂,包含内容众多,应用服务面十分广泛,所以必需建立科学合理数据共享机制和数据更新、交换休系才能适应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经过数据共享制度制订,能够使基础农田信息得到正当和有效管理,为数据共享发明条件。图3基础农田建库技术步骤图5.2数据库建设技术步骤在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基础上,依据县(市、区)、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农田布局情况,结合实地调查,划定基础农田占用、补划界线和数据库中地类图斑层套合,确定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界线,形成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层。由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层和数据库中地类图斑层叠加,取得基础农田保护图斑层。综合农用地分等结果,分析评价划定基础农田质量情况;经过汇总统计,对比分析是否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农田保护指标要求.若没有达成基础农田保护指标要求,按相关规范及步骤,按上面方法补划对应基础农田。最终,形成基础农田数据库,并编制基础农田划定相关结果。技术步骤以下:(1)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和嫩据库中地维图斑空间位置、形状一致,在数据库中直接提取地第图斑界线作为基础农田保护片(勿界练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和数据库中她类图斑空间位置、形状夔本一致,只是因为纠正、数据转换等技术处理造成界线位移,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对应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础衣田保护片(块)界线。(2)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和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空间位置基础一致,但有全部分地类图斑界线不一致,以划定时界线作为基础农田保护片(块)界线。(3)对基础农田保护片(块)和保护图斑等数据进行拓扑处理,对不满足拓扑要求进行修改,达成数据建库质量检验要求。5.3建设步骤基础农田数据库建设是一个针对外业调查结果采集、处理、修改完善和检验入库作业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符合标准结果数据库。基础农田数据库建设包含县级基础农田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州市、省级基础农田数据库集成整合州市、省级基础农田数据库是经过对县级基础农田数据库集成、整合而成,县级基础农田数据库建设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图3):第一阶段为建库准备:关键包含建库方案制订、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等;第二阶段为数据采集和处理:关键包含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础农田保护信息、栅格等各要素采集、编辑、处理和检验等。第三阶段为数据质检入库:关键包含矢量数据、属性数据、栅格数据和各元数据等数据质量检验和入库,关键包含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空间定位正确度、属性数据淮确性、图面整饰规范性检验等;第四阶段为结果汇交:关键包含数据结果、文字结果、图件结果和表格结果汇交。5.4数据库质量检验5.4.1质量检验内容和方法基础农田划定结果数据质量检验内容、检验代码、检验对象和检验方法详见表1。检验代码采取4位数字码进行编码,其中第1位数字码表示检验分类,第2位数字码表示检验项目,第3,4位数字码表示检验内容。表1基础农田划定数据质量检验内容表植查分类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检验代码检验对象检验方法备注数据完整性检验目录及文件规范性是否符合目录组织对电子结果数据内容要求,是否存在丢漏。1101全部电子数据自动是否符合目录组织对目录结构和文件命名要求。1102自动数据格式正确性是否符合汇交要求要求文件格式1201自动数据有效性数据文件能否正常打开。1301自动元数据是否符合《国土资源信息关键元数据标准》(TD/T1016-)要求。1401元数据自动空间数据基础检验图层完整性必选图层是否齐备,是否满足《云南省基础农田划定数据库标准》(简称《标准》,下同)要求。2101自动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是否采取1980西安坐标系2201全部图层自动高程系统是否采取1985国家高程基准2202自动投影方法是否采取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分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203自动行政区范围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范围是否和此次基础农田划定所依据行政区范围一致。2301行政区层自动空间属性数据标准符合性检验图层名称规范性图层名称是否符合t标准》要求3101全部图层自动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图层属性字段数量和属性字段名称、类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3201自动图层属性字段长度、小数位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3202自动代码一致性字段值是代码字段取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3301包含字段取值是代码图层自动每个图层要素代码字段取值是否唯一并符合哎标准》要求。3302全部图层自动数值范围符合性字段取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值域范围。3401全部图层自动编号唯一性编号字段取值是否唯一3501包含编号字段图层自动字段必填性必填字段是否不为空。3601全部图层自动空间图形数据检验点层内拓扑关系层内要素是否重合。拓扑参考容差为实地0.0001m,下同。4101全部点图层自动线层内拓扑关系层内要素是否重合或自重合、相交或自相交。4201全部线图层自动面层内拓扑关系层内要素是否自相交。4301全部面图层自动层内要素是否重登、是否闭合。4302自动线面拓扑关系行政区界线层要素是否和行政区面层要素边界重合。4401行政区层、行政区界线层自动除境界和行政区以外图层要素是否超出行政区范围(飞地除外)。4402除境界和行政区以外图层自动数据拼接各县域内数据是否按要求作了拼接,图形要素不重不漏。4501全部图层自动碎片检验面层是否存在小于图上4平方毫米碎片多边形。4601全部面图层自动碎线检验线层是否存在小于图上0.02mm碎线。4701全部线图层自动表格数据检验表格完整性必选表格是否齐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5101全部必选表格自动表格数据结构一致性表格字段数量和字段名称、类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5201全部表格自动表格字段长度、小数位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5202全部表格自动表格数据代码一致性字段值是代码字段取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5301包含字段取值是代码表格自动表格数值范围符合性字段取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值域范围。5401全部表格自动表格字段必填性必填字段是否不为空。5501全部表格自动图数一致性检验规模符合性县域内图上摹本农田大于计划控制指标确定基础农田面积6101市级计划数据中土地利用关键调控指标表、基础农田数据表,农田图斑图层人机相互地类符合性划定基础农田是否包含除耕地、可调整地类以外但未标示合理说明其它地类6201基础农田图斑层,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地类图斑层人机相互基础农田划定结果一致性文本和表格中关键指标是否一致。容差1公顷。6301基础农田划定文本和表格人机相互栅格格式和矢量格式图件内容是否一致。6302各矢量图层、栅格图数据人机相互5.4.2质量评价基础农田划定数据质量检验发觉错误根据检验内容划分Ⅰ级错误、Ⅱ级错误、Ⅲ级错误三类。错误等级和检验内容对应关系详见表2。采取百分制评价基础农田划定数据质量水平,80分(含加分)以上为合格。采取错误扣分法计算数据质量得分。一样检验内容可能检验发觉多个错误,全部计入错误个数统计。每个Ⅲ级错误扣0.1分,每个Ⅱ级错误扣1分,出现1个Ⅰ级错误即视为数据不合格。表2基础农田划定数据质量检验错误分级表错误等级检验内容检验代码Ⅰ级错误目录及文件规范性11011102数据格式正确性1201数据有效性1301图层完整性2101数学基础220122022203行政区范围2301图层名称规范性3101空间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1)3201面层内拓扑关系(1)4301数据拼接4501表格完整性5101表格数据结构一致性(1)5201规模符合性6101地类特合性6201Ⅱ级错误元数据1401空间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2)3202代码一致性33013302数值范围符合性3401编号唯一性3501字段必填性3601点层内拓扑关系4101线层内拓扑关系4201面层内拓扑关系(2)4302表格数据代码一致性(2)5202表格数据代码一致性5301表格数值范围符合性5401表格字段必坟性5501基础农田划定结果间一致性83016302Ⅲ级错误线面拓扑关系44014402碎片多边形4601碎线检验47015.5数据库管理系统5.5.1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和要求为县、乡级基础农田数据库更新、维护、应用和上报等工作提供系统支持,保持基础农田数据库现势性,实现省一市一县一乡四级基础农田数据库互联互通和同时更新,满足本省基础农田数据长久有效数据上报和快速更新机制,实现对全省各县基础农田数据进行全方面立案和管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基础农田数据需求,同时实现基础农田数据信息资源应用、公布,使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得到立即、专业和丰富信息资源服务和支撑,为政府领导提供辅助决议工具。从整体上分析,管理系统关键应满足以下要求:(1)海量空间数据快速组织管理系统不仅应支持多元化数据能力,还应支持海量数据快速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等服务,尤其要支持TB级空间数据快速浏览和查询。系统应能够含有快速响应各用户端数据服务请求,尤其是在多用户大数据量并发情况下能够快速提供数据服务能力。(2)快速、稳定数据入库、更新和维护机制入库数据必需确保其经过省级质量检验和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核查,经过统一数据库质量检验软件检验,没有数据错误,确保入库数据无逻辑错误。系统必需满足各级数据库之间互联互通和同时更新。并能同时实现矢量图形、栅格图像和和之关联属性数据管理,且含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和更新等功效。根据基础农田划定要求,实现各地基础农田数据快速入库,并确保数据质量统一。系统应提供完善更新数据入库步骤,支持海量数据下增量更新管理。(3)数据查询统计分析能力系统应根据云南省基础农田划要求,输出符合规程规范要求各类汇总表格和图件;系统应含有数据分析功效,对基础农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和年度基础农田占用(降低)情况进行分析,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决议支持;系统能够为相关用户提供到全省每一块基础农田位置、属性、更新等信息快速浏览和查询服务;系统应支持各类统计图表、专题图件制作和生成。(4)全方位数据安全保障和快速数据分发和服务系统应提供完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含有强大海量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针对系统服务不一样部门,应有严格用户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能够在合理范围内使用。系统定位为省、州市、县、乡级涉密系统,为了确保数据安全,也应支持数据离线分发模式。系统建设必需在能确保安全保密基础上进行。经过设计合理身份认证、权限、角色等系统来实现对数据安全使用。同时经过物理或软件手段确保数据不被非法入侵和盗用或破坏。(5)多形式多尺度动态结果展现模式在实现基础农田结果应用分析同时,系统还应支持不一样尺度结果浏览模式,支持不一样尺度浏览时要素自动筛选加载:支持矢量、栅格数据空间叠加显示;实现数据产品加工制作等.经过多个结果展现模式,满足省、州市、县三级基础农田保护结果数据浏览需求。(6)系统开放性和安全保密管理开放性是指系统应含有易扩充性,易移植性,易维护等。规范性是指系统数据标准、数据编码体系,计算机步骤,技术参数,技术计算,均严格遵照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依据地方特点,制订出适合本省基础农田保护数据标准及规范,充足实现信息系统规范化和标准化。因为基础农田保护数据信息内容丰富、数据格式多样、数据起源复杂、数据时效性强,所以在建库和提供给用时全部必需注意数据及系统规范性和开放性。对于网络平台和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和应用系统开发,必需严格遵照系统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开发结果和运行系统应含有完备技术文档,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需建立和完善严格管理制度和规章,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和不停扩大,其中部分包含广泛关键数据管理和维护制度需经过制订对应规章制度给予确定。5.5.2系统关键功效数据管理系统功效分为两大部分,即系统基础功效和系统特定功效。系统基础功效包含数据采集、管理、存放、处理、传输、更新、数据备份、用户权限管理等,关键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基础农田基础数据服务。系统特定功效包含数据分析、数据转换(和国家行业标准之间转换)、决议支持和公共酮务功效等,主努为国士资源部门提供决议支持服务。系统关键要求有以下功效模块:(1)系统必需含有基础农田上图及调整补划等数据处理功效:(2)系统必需含有数据分层管理功效,(3)系统必颇提供多个查询一功效(正确查询、旗糊查询及条件查询等功效);(4)系统必需含有VCT数据转换功效;(5)系统必需含有各级数据统计上报和接收功效;(6)系统必需含有国家要求报表及专题图件输出功效。6.数据汇总和表册编制数据汇总是基础农田划定工作结果关键组成部分,基础农田图斑作为最小统计汇总单元。数据统计汇总过程中,应用公式计算每个图斑椭球面积〔见附录2),图斑椭球面积经过多种扣除,得到图斑地类面积;再经过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逐层面积汇总,得到县级行政辖区内各乡镇基础农田总面积;然后逐层向上级汇总。6.1面积量算面积量算是在管理系统支持下,以基础农田数据库为依据,将高斯平面坐标换算为对应椭球大地坐标,应用公式计算对应基础农田保护要素椭球面积。关键包含控制面积和基础农田图斑地类面积量算两大部分,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7-)等相关要求和结果,在各级行政辖区界线、权属界线、控制面积己确定基础上进行。6.1.1图斑面积计算依据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划定行政界线进行基础农田划定工作,根据接边图幅国界及省级行政辖区界线、图幅内双方(或三方)控制面积,及行政辖区控制面积进行面积控制和量算汇总。(1)基础农田调查面积计算,采取椭球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图斑地类面积。(2)基础农田图斑地类面积为基础农田图斑面积减去实测线状地物按扣除百分比扣除后线状地物面积、按系数扣除田坎和其它对应扣除面积。(3)对于因基础农田保护片块范围裁剪造成图斑切割,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各项系统参数设置后,计算图斑地类面积方法和要求,重新计算。(4)没有包含图斑切割基础农田图斑地类面积,应和云南省最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中图斑地类面积一致;包含图斑切割基础农田图斑地类面积,图斑切割部分图斑地类面积之和应和土地利用现实状况调查结果中图斑地类面积一致‘(如一个图斑被切割为三部分,则重新计算后这三部分图斑地类面积应和切割前图斑地类面积一致)。6.1.2基础要求基础农田数据库进行结果汇总统计上报之前,应对数据库结果进行检验,数据满足以下要求:(1)数据库图形面积计算要求数据库中图形面积计算应严格参考《图幅理论面积和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国土调查办发【】32号)要求进行,经过控制修正图斑面积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质量检验软件中相关椭球面积检验规则要求。(2)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要求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应严格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要求,进行图幅面积控制和分幅累加计算,并制作《图幅理论面积和控制面积接合图表》。(3)数据必需进行分幅接边基础农田数据库中,必需进行分幅接边处理。(4)检验数据正确性包含对数据属性信息、图层信息和矢量信息检验。(5)基础农田数据库中不许可存在面积为负值基础农田地类图斑当线状地物穿过地类图斑后造成图斑面积过小或出现负值,能够将线状扣除百分比设置为1,扣除图斑编号填写相邻图斑中面积较大进行扣除,或进行图斑合并。6.2面积汇总统计6.2.1基础标准在面积汇总统计时必需遵照以下标准:(1)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标准以县级基础农田划定调查数据为基础,按附件各汇总表格相关要求,汇总基础农田保护数据;数据汇总要在确保调查数据正确性、真实性前提下进行面积量算和汇总统计。(2)以辖区面积控制和图幅理论面积控制标准各级调查单位就统一提供调查界线作为基础农田调查范围界线控制,以提供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各行政辖区控制面积,作为基础农田划定面积统计汇总依据,统计汇总数据应等式于提供各级辖区控制面积。经面积平差后,图幅内各行政辖区面积之和、各类图斑面积之和必需等于图幅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