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化常识分类梳理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化常识分类梳理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化常识分类梳理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化常识分类梳理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化常识分类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化常识分类梳理一、称谓(一)年龄称谓称谓年龄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齿龀、始龀指儿童换牙时,七八岁左右。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续表称谓年龄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表示已经成人。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花甲、耳顺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期颐一百岁。(二)敬谦称谓1.敬辞类敬辞释意及示例令用于对方的亲属。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顾、惠存、惠赠垂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赐教、赐复高用于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贤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尊用于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尊上、尊亲(对方父母)、尊公、尊府、尊君(对方父亲)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送、奉还、奉劝、奉陪2.谦辞类谦辞释意及示例家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弟、舍妹、舍侄小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弟、小女、小儿、小店愚用于自称。愚兄、愚见拙用于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拙作、拙著、拙见敝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敝姓鄙用于自称。鄙人、鄙见猥犹言辱承。猥自枉屈。特定人物对象帝王自称。孤、寡、朕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晚学、不才、不肖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其他寒舍、见教、见谅、见教、斧正(三)代称称谓指代出处婵娟月亮“千里共婵娟”布衣平民百姓“臣本布衣”汗青史册“留取丹心照汗青”黄发、垂髫老人、小孩“黄发垂髫”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谈笑有鸿儒”案牍指官府文书“无案牍之劳形”蛾眉女子“苦将侬强派作蛾眉”庙堂朝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烽火战事“烽火连三月”骚人文人“迁客骚人”三秦关中地区“城阙辅三秦”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代指蜀州“风烟望五津”鸿雁书信“归雁洛阳边”鸿鹄大雁和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丝竹音乐“无丝竹之乱耳”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牺牲玉帛”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牺牲玉帛”子规杜鹃(布谷鸟)“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杨花落尽子规啼”长河指黄河“长河落日圆”叟老年男子“河曲智叟亡以应”伛偻老人“伛偻提携”提携儿童“伛偻提携”南冠俘虏“今日又南冠”青鸟信使“青鸟殷勤为探看”二、中国传统节日节日别称习俗传说故事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春、元日、新正贴春联、挂年画、拜年、吃饺子、吃年糕“年”的故事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元夕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北方)、吃汤圆(南方)、放天灯——寒食节(清明前一二日)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烟火、吃寒食重耳、介子推的故事清明节(农历三月上半月)踏青节扫墓、祭祖、放风筝、踏青——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龙舟节、五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佩香囊屈原的故事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乞巧、拜织女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团圆节、秋夕、八月节赏月、祭月、吃月饼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节、重九节、九九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诗、插茱萸、喝菊花酒——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腊日祭、腊八祭喝腊八粥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日子除夕(农历腊月最后一晚)大年夜、除夜守岁、吃年夜饭驱赶“夕”兽的故事春社一般是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土地神),祈求丰收——三、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春季2月:立春、雨水3月:惊蛰、春分4月:清明、谷雨夏季5月:立夏、小满6月:芒种、夏至7月:小暑、大暑秋季8月:立秋、处暑9月:白露、秋分10月:寒露、霜降冬季11月:立冬、小雪12月:大雪、冬至1月:小寒、大寒四、古代科举制度总述: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实行,唐朝时达到鼎盛,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消亡。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以明清为例:考试类型院试(童生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考试地点县/府/州京城和各省贡院(省城)礼部皇宫主考官地方学政中央特派官员钦差大臣皇帝(委命大臣)参考条件童生秀才(监生)举人贡士通过后身份秀才(进学)举人贡士进士第一名称号案首解元会元一甲前三名: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传胪考试时间三年两次三年一次乡试次年三月会试同年四月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jiè)元,第二名称亚元。《范进中举》(九上)五、古代官职常识1.免:免除官职。2.黜:废黜、贬退。3.谪:降职远调。如《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4.去:去职,被调离。如《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5.罢:罢免、停职。6.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和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升迁、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迁官,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说的就是王昌龄被降级。7.授:封给官职。8.拜:授予官职。9.陟:提拔、晋升。如《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如《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11.逐:贬官。如《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12.举:选拔、任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六、古代计量单位1.长度单位:(1)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如《愚公移山》中“高万仞”。(2)寻、里,古代一种表示长度的单位。古代以十寸为一尺,八尺为一寻,十尺为一丈,一百八十丈为一里。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2.容量单位:(1)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如《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2)豆,容量单位。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如《鱼我所欲也》中“一箪食,一豆羹”。(3)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容器,也被当作一种计量单位。如《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面积单位: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方七百里”。4.计时单位:漏,指古代人们计算时间时用的器具。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漏断人初静”。七、古代地理知识1.地区名常识:(1)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2)吴: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3)楚山:荆山。在湖北省西部。(4)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湖南、湖北)一带。(5)三秦:古代指关中地区。(6)河北、河南:古代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2.地理常识:阴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山南水北谓之阳。衡阳、江阴、华阴、汉阳、洛阳都符合这一原则。《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岸。八、古代礼仪1.揖:拱手行礼。2.拜:表示敬意的礼节,行礼祝贺。3.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4.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表示对人的尊重。5.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6.打拱:一种礼节。两手抱拳,上下略微摆动。7.作揖: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8.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9.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10.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11.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席站立,表示敬意。九、对联文化对联亦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按内容分为以下几种:类别含义及示例节令联为节日创作的对联。如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喜庆联(贺联)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如寿联: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吊唁联(挽联)对亡人的吊唁、缅怀对联。如: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遗爱千秋,含笑九泉。名胜联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如:泗水文章昭明,杏坛礼乐冠华夷(孔庙杏坛);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趵突泉)。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②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及词性须对称,如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等;③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④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下联平仄要相反。“平”指拼音的一、二声,“仄”指拼音的三、四声;⑤节奏相合: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⑥语意相关:要在内容、语意上讲究“联”(即上下联的意思要有一定的关联)。注: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门左),下联居左(门右),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十、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春秋)→大篆(战国)→小篆(秦朝)→隶书(汉朝)→草书、楷书、行书注: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2.汉字造字法——六书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前人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并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中国书法:即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载体,书写在纸、帛、碑石等上的汉字书写艺术。古代书法名家:书圣——东晋·王羲之,作品《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草圣——唐·张旭,作品《肚痛帖》。楷书四大家——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