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总复习_第1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总复习_第2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总复习_第3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总复习_第4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7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一、词语解释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当道,当权)掌事,不可不学!”蒙辞(推托)以(用)军中多务(事务)。权曰:“孤岂(难道)欲卿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但(只,只是)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谁)若(比得上)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开始)就(从事)学。及(到,等到)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商讨,讨论),大惊曰:“卿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另,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大兄何见事(知晓事情)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词义辨析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蒙乃始就学/瞬息可就B.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C.见往事耳/昨夜见军帖D.孰若孤/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A.从事/完成;B.推托/言辞;C.了解/看到;D.比得上。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蒙乃始就学/始一反焉B.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C.孰若孤/孰视之D.肃遂拜蒙母/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解析】A.开始/才;B.经过/犯错误;C.谁/同“熟”,仔细;D.于是,就。三、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四、内容写法1.下列对《孙权劝学》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鲁肃的惊叹侧面衬托了吕蒙读书的功效,表现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B.文章注重以生动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及劝勉之意,言辞激烈,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人主对部下的厚望。C.孙权善于劝导,在“劝”的方式上,孙权对部下吕蒙直接劝导,并劝学有效。D.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剪裁精当。【解析】“言辞激烈”说法错误。孙权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并无激烈言辞。2.(教材设问)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表现: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二人“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的进步。启示:①开卷有益,读书可以提高学识,有益于发展、完善自己;②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和意见并付出行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8分)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有删改)【注释】①下帷:原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闻窗外事。这里指专心读书。②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好几次把编联竹简(书籍)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患记问不若人(担心)(2)独下帷绝编(独自)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3.司马光的学习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3分)想要学有所成必须勤奋努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时,必须专心致志,刻苦努力,勤于复习,常常思考,这样才能收获佳绩。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8卖油翁北宋•欧阳修一、词语解释①陈康肃公善(擅长)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夸耀)。尝(曾经)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放下)担而立,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只是)微颔(点头)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康肃忿然(气愤的样子)曰:“尔安(怎么)敢轻(轻视)吾射!”翁曰:“以(凭、靠)我酌(舀取,这里指倒入)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放)于地,以钱覆(盖)其口,徐(慢慢地)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于是,就)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打发)之。二、词义辨析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择其善者而从之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手不释卷C.但手熟尔/问君何能尔D.尔安敢轻吾射/轻舟已过万重山【解析】A.擅长/好的;B.放下;C.同“耳”,相当于“罢了”/这样;D.轻视/轻快。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尔安敢轻吾射/安邦定国B.以我酌油知之/以刀劈狼首C.徐以杓酌油沥之/清风徐来D.康肃忿然/然后能改【解析】A.怎么/使安定;B.凭、靠/用;C.慢慢地;D.……的样子/这样。三、句子翻译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4.翁曰:“无他,但手熟尔。”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5.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中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四、内容写法1.下列对《卖油翁》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B.“睨之”“但微颔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善射不以为意,他认为精湛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练习,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C.陈尧咨经历了自矜——疑惑——忿然——折服的心理变化过程。D.本文描写手法多样,采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使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解析】从“无他,但手熟尔”可知,卖油翁认为,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他认为精湛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练习”理解有误。2.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文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怎样的形象特点?文章主要写了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陈尧咨: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形象。卖油翁: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3分)卖蒜叟袁枚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选自《子不语》,有删改)【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1.请根据对文句的理解,借助例句,写出加点词的词义。(4分)文言词语例句一例句二词义忽一日士别三日日月星宿(1)天以拳打砖墙以我酌油知之以刀劈狼首(2)用老人自缚于树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3)自己老人寂然无声康肃忿然曰不以为然(4)……的样子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B.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C.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D.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解析】画波浪线部分的句意是:(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老人才鼓起肚子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被摔出一座石桥之外。故断句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我已经是快要死的人了,能够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抱怨的!4.选文可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阅读材料,请从内容、写法、主旨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简述理由。(4分)示例一:《卖蒜叟》通过写杨二与老人武艺的较量,突出了老人的技艺更胜一筹,内容与《卖油翁》相似,杨二也是因为有一点功夫就骄傲自得,遭到老人的鄙视后,被老人的实力折服。示例二:《卖蒜叟》在写法上采用了对比,将杨二和老人进行对比,突出了老人的技艺更胜一筹,这与《卖油翁》相似。示例三:《卖蒜叟》体现的主旨和《卖油翁》相似,都说明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因为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的道理。9活板北宋•沈括一、词语解释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同“以”)后典籍皆为板本。②庆历中,有布衣(平民)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边缘),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模子)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靠近)火炀(烘烤)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另自,另外)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准备(好了)),更互(交替,轮流)用之,瞬息可就(完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生僻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烧)土,用讫(完毕)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根本)不沾污。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二、词义辨析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若止印三二本/一狼得骨止B.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前人之述备矣C.则第二板已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旋刻之/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解析】A.只/停止;B.防备/详尽;C.准备(好了)/详细;D.雕刻。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火烧令坚/令初下B.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D.若止印三二本/若屈伸呼吸【解析】A.让/命令;B.放;C.平时/不加装饰的;D.如果/你。三、句子翻译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好。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4.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一块印刷才完成,第二块铁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5.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四、内容写法1.下列对《活板》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介绍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B.文章第2段是全文的重心,介绍了刻字、制版、印刷、拆版的程序。C.本文是一篇精要的说明文,语言简洁、准确、平实,层次分明。D.活板因为“活”而具有印刷速度快的优势,无论印刷本数多少都简便快捷。【解析】“无论印刷本数多少都简便快捷”表述有误。根据“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2.(教材设问)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①“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②“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③“一板……一板……”“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④“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⑤“木格贮之”,选用是“活”的;⑥奇字“旋刻之”,做法是“活”的;⑦“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拆版是“活”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