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学专业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学专业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学专业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学专业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护理学专业使用)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

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教学基础课程之一,是

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

治的学科。

目的: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有

关课程和对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

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作为医学桥梁课程,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

理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之后,通过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如诊断学、病理

学、药理学以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及分配

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27学时,实验9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

配表。

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习题

'''''

理论及讨小计

课程内容

实验实训见习其他论

概论0.50.5

细菌形态结构2.535.5

细菌生理1.51.5

消毒灭菌1.534.5

细菌遗传变异1.51.5

细菌感染与免疫1.51.5

化脓性球菌1.51.5

肠道杆菌1.51.5

厌氧菌、放线菌、棒状杆菌、分支杆菌336

其他原核微生物1.51.5

真菌1.51.5

病毒总论33

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33

肝炎病毒、其他病毒33

合计27936

第1页共19页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

邱全瑛、关洪全、邹樟主编《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修订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2、参考书目:

(1)李凡,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黄敏、张佩主编《医学微生物学(案例版)》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英文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客观题闭卷考试、主观题开卷考试、实验课考核相结合的总成绩评价方式。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细菌学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

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概念、种类特点

了解

微生物研究范畴和发展简史,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种类与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微生物发展简史

4.病原微生物的概念,医学微生物研究的范畴及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讲授0.5学时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重点讲授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G,菌和G一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不同点

G菌细胞壁与脂多糖化学组成、分子结构

2.讲授细胞壁缺陷细菌(L型细菌、原生质体、圆球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讲授细胞膜、细胞浆及其内含物、核质的组成与功能

4.讲授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抗原与分型及其与致病性关系

鞭毛的化学组成、数目或存在位置与鉴定关系

菌毛的性质与致病性

芽胞的结构、形成条件,芽抱对环境的抵抗力与灭菌的关系,芽布位置与细菌鉴定意

掌握

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熟悉

细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

1.细菌形态、大小和排列。

2.细菌的结构、化学组成与主要功能。

3.细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2.5学时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一般讲述细菌理化形状、代谢特点,重点讲授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繁殖方式;专性厌氧菌

的厌氧原理。

2.细菌生长繁殖方式、生长曲线及其意义。

3.细菌分解代谢产物与细菌鉴定(生化反应)。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5.实验室讲述培养基概念、种类、制备原理和用途;细菌纯种分离培养方法、结果观察及意

义。

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繁殖方式、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熟悉

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及用途。

【教学内容】

1.细菌理化形状、代谢特点,生长繁殖条件(营养条件、环境条件)。

2.细菌生长繁殖方式。

3.细菌分解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意义。

4.细菌人工培养方法与用途。

【教学方法】

讲授1.5学时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目的要求】

1.一般讲述消毒、灭菌、防腐与无菌操作的概念

2.重点讲述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应用:热力法(湿热、干热)、辐射法(UV)、滤过法、

低温法等

化学因素对细菌(微生物)的影响:消毒防腐剂作用原理、种类及用途;影响消毒防

腐剂作用的因素

掌握

消毒、灭菌、防腐与无菌操作的概念。

了解

常用的消毒灭菌法。

【教学内容】

1.消毒、灭菌、防腐与无菌操作的概念

2.物理因素对细菌(微生物)的影响

3.化学因素对细菌(微生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L5学时

第四章噬菌体

【目的要求】

一般讲述噬菌体的概念、溶菌过程,溶源性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

熟悉噬菌体的概念、溶菌过程、与宿主关系。

【教学内容】

1.噬菌体概念、分布及主要特性。

2.噬菌体溶菌过程。

3.溶源性噬菌体与宿主关系。

4.噬菌体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细菌变异的概念和现象;质粒在变异中的作用如细菌耐药性质粒;细菌基因转移和

重组的方式及主要区别点。

掌握:细菌变异的概念和现象、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

了解: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理细菌变异的意义

【教学内容】

1.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

2.染色体和质粒在变异中的作用

3.细菌变异的机理: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

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细菌变异的意义:疾病诊断、预防,疫苗制备

流行病学调查,基因工程

【教学方法】

讲授1.5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一般讲述本章所提各名词的概念、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机体抗菌免疫的

机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感染的临床类型

掌握

以下基本概念: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细菌的致病

性、毒力、侵袭力、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带菌者。

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条件致病的条件、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熟悉

机体抗菌免疫的机理与过程、传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了解

条件致病菌主要种类与分布、医院内感染的概念与预防意义

【教学内容】

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致病条件、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医院内感染

2.细菌致病性和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概念与构成

3.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及其意义

4.病原菌致病作用与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以及侵入部位的关系

5.宿主抗菌免疫屏障的组成与机理

6.单核一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结果

7.机体正常体液与组织中抗菌物质的种类作用对象

8.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区别

9.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感染的类型及其环境对其影响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1.5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标本采集原则和一般程序

掌握

人工免疫的概念、类型及其免疫效果的比较

了解

标本采集原则;细菌学诊断一般程序和方法

【教学内容】

1、标本采集原则

2、细菌学诊断的一般程序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3、感染的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八章球菌

【目的要求】

1.重点讲述葡萄球菌属主要生物学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在所致疾病中的作用

与生物学特性联系讲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提示SP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用途

带菌者、耐药菌株与菌群失调症

某些血浆凝固酶阴性菌株也可引起致病的问题。

2.重点讲述链球菌属抗原构造、各种分类方法和依据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作用机理、微生物鉴别、血清学试验

提示其他族链球菌所致感染。

3.讲述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形态、培养特性、抗原分型和抵抗力,主要致

病物质和所致疾病,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

掌握

病原性球菌主要生物学性状;

熟悉

病原性球菌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了解

病原性球菌主要鉴别要点。

【教学内容】

1、病原性球菌的概述和分类

2、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属和奈瑟氏菌属等主要的生物学形状

3,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等的致病物质、所

致疾病及机理、微生物学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L5学时

第九章肠杆菌科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抗原构造和生化反应与分型(群)、病原学检查的关系

引起人致病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名称、主要抗原构造和生化反

应与分型(群)的关系,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微生物学鉴别要

点和防治原则。

掌握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

熟悉

肠道杆菌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以及微生物学鉴别要点。

了解

肠道杆菌抗原构造及生化反应的分型及其分型与鉴别诊断的关系,主要肠道杆菌属的种类

名称、分型(群)

【教学内容】

1.肠道杆菌的概述、共同特点,抗原构造和抵抗力。

2.埃希氏菌属主要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条件致病的条件和所致疾病;致病性大肠杆

菌的血清型、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大肠菌群数在细菌卫生学检查中的意义。

3.志贺氏菌属分型、有鉴别意义的生化反应、耐药性变异,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致病物质与

所致疾病,微生物学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

4.沙门氏菌属概述、抗原构造与分型,有鉴别意义的生化反应;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致病物

质与所致疾病,微生物学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肥达氏反应结果判读与分析。

5.其它肠道杆菌名称、致病特点和所致疾病。

【教学方法】

讲授1.5学时

第十章弧菌属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弧菌属的抗原构造与分型

霍乱弧菌的古典型和ElTor生物型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其他方面的异同点,致病

物质、致病机理,传染源、传播途径,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掌握

霍乱瓠菌的致病物质、致病机理、传染源、传播途径、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了解

副溶血弧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弧菌属的分型

【教学内容】

1.霍乱弧菌的古典型和ElTor生物型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致病物质与所

致疾病,微生物学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

2.溶血弧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厌氧芽泡梭菌属(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尤其是破伤风梭菌)的生

物学特性与鉴别要点,致病物质与致病机理、所致疾病及其特异性防治。

无芽泡厌氧菌的种类、致病条件和感染特点。

掌握

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其特异性防治

了解

其他厌氧芽抱梭菌属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厌氧菌概述、种类与分布、感染特点及培养

2.厌氧芽抱梭菌属的生物学特性与鉴别要点、致病物质、所致疾病、特异性防治

3.无芽泡厌氧菌的种类、致病条件和感染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1学时

第十二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目的要求】

1.重点讲述放线菌属感染后病灶的典型特点

2.一般讲述放线菌的种类、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掌握

放线菌属感染的典型特点、主要致病菌

了解

放线菌的种类、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教学内容】

放线菌的种类、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教学方法】

讲授0.5

第十三章棒状杆菌属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白喉杆菌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与鉴别诊断的关系

白喉外毒素致病机理,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掌握

白喉杆菌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与鉴别诊断的关系

熟悉

白喉外毒素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了解

锡克氏试验原理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

1.概述、白喉杆菌与类白喉杆菌的主要区别

2.白喉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白喉毒素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3.锡克氏试验原理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0.5

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结核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与抗酸染色、超敏反应的关系

结核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和特异性防治

0T试验结果判读及意义

抗酸染色法结果判读

掌握

结核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与抗酸染色、超敏反应的关系

熟悉

结核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和特异性防治

了解

0T试验结果判读及意义;抗酸染色法结果判读

【教学内容】

1.分枝杆菌属概述与分类

2.结核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和特异性防治

3.OT试脸结果判读及意义,抗酸染色法结果判读

【教学方法】

讲授1学时

第十五章动物源性细菌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动物源性细菌的概念

布鲁氏杆菌的培养特性抗原分型、致病机理

鼠疫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炭疽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掌握

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名称、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微生物学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布鲁氏杆菌、鼠疫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2.炭疽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十六章其他细菌

【目的要求】

了解

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诊断与防治

【教学内容】

1.百日咳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2.空肠弯曲菌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3.军团菌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4.铜绿假单胞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5.鲁氏杆菌、鼠疫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6.炭疽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十七章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1)支原体主要生物学特性、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特异性诊断与防治

(2)立克次氏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的传播

媒介与途径、致病特点、诊断与防治。外斐反应

(3)衣原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沙眼衣原体、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人肺炎衣原

体的传播媒介与途径、致病特点、特异性诊断与防治

(4)螺旋体概述、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与染色、传播媒介与途径、致病

特点、特异性诊断与防治

掌握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主要所致疾病

熟悉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诊断与防治

了解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教学内容】

1.支原体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致病性支原体所致疾病与防治

2.立克次氏体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染源与传播媒介、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3.衣原体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4.螺旋体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染源与传播媒介、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

【教学方法】

讲授1.5学时

第十八章真菌学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

真菌一般生物学特性

熟悉

真菌的致病机理和类型

了解

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真菌分类学地位,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致病机理和类型,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教学方法】

讲授0.5学时

第十九章常见病原性及与中药有关的真菌

【目的要求】

掌握

病原性真菌的主要种类名称及所致疾病

熟悉

病原性真菌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了解

真菌与中药的相关性

【教学内容】

病原性(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真菌的主要种类名称,致病机理和类型,微生

物学检查和防治,真菌与中药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1学时

第二十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病毒的概念;病毒的形态、大小与测量单位、病毒体,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结

构及其对称性;病毒增殖的过程;变异性及其意义;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亚病毒的

概念。

掌握

病毒的概念、形态与结构特点、增殖过程

熟悉

病毒干扰现象与变异

了解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及亚病毒

【教学内容】

1.病毒的概述与概念、与人类的关系、医学病毒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2.病毒的形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及其对称性

3.病毒的增殖、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病毒的变异性、分类原则

4.亚病毒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1学时

第二十一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病毒传播方式概念

病毒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慢性感染、迟发感染)的机理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干扰素概念、种类和抗病毒作用机理

机体抗病毒免疫特点与机理(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病理)

掌握

病毒传播的方式与途径、感染类型与特点

熟悉

抗病毒免疫特点与机理

【教学内容】

1.病毒传播方式与途径

2.病毒感染的类型、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

3.干扰素概念、种类和抗病毒作用机理

4.机体抗病毒免疫特点与机理

【教学方法】

讲授1学时

第二十二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

病毒感染一般预防措施

熟悉

病毒感染的治疗

了解

病毒感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

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快速诊断

2.病毒感染的治疗(中、西法)

3.病毒感染的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教学方法】

讲授1学时

第二十三章呼吸道病毒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呼吸道病毒主要种类与名称

流感病毒的结构、分型、抗原性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麻疹病毒、SARS病毒的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

掌握

流感病毒的结构、分型、抗原性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熟悉

流感病毒的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

了解

SARS病毒与麻疹病毒的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呼吸道病毒主要种类与名称

2.流感病毒的结构、分型、抗原性变异与流行的关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特

异性防治原则

3.麻疹病毒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

4.SARS病毒的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

【教学方法】

讲授1.5学时

第二十四章肠道病毒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防治

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与新型肠道病毒的主要特点

掌握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防治

了解

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与新型肠道病毒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防治

2.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与新型肠道病毒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1学时

第二十五章急性胃肠炎病毒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清轮状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媒介、传播途径,致病特点、诊断和防治

掌握

轮状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特点、特异性诊断和防治

了解

其他胃肠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

【教学内容】

1.轮状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特点、特异性诊断和防治

2.其他胃肠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0.5学时

第二十六章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重点讲述:甲型肝炎病毒一一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特点、特异性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一一形态与结构、抗原性、抵抗力,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机理、抗

原-抗体在临床诊断的意义

其他肝炎病毒一一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特点、诊断和防治

掌握

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防治

熟悉

其他肝炎病毒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特点、特异性诊断和防治

【教学内容】

1.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特点、特异性诊断和防治

2.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特点、特异性诊断和防治

3.其他肝炎病毒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特点、特异性诊断和防治

【教学方法】

讲授1.5学时

第二十七章黄病毒

【目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