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_第4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eq\b\lc\|\rc\(\a\vs4\al\co1(,,,,,,,,))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又称人口发展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阶段划分及模式类型A:原始低增长阶段B:高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自然增长率eq\a\vs4\al(低),人口规模小,且波动较大出生率较高,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持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规模增长趋缓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目前分布极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发达国家[温馨提示](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世界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和人口年龄结构失调等问题最为突出。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等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影响①加大了资源、环境和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②产生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①劳动力短缺;②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③青壮年负担过重等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有何特点?如何区别?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何差别?如何解决?以考纲为纲eq\b\lc\|\rc\(\a\vs4\al\co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以真题为范eq\b\lc\|\rc\(\a\vs4\al\co1(,,,))eq\a\vs4\al(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2014·福建高考)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如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2)题。(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到死亡率,但短期内医疗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2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并呈上升态势,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将可能出现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局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迁移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故老年人口增多不会使得人口迁移加剧;人口分布不均与老年抚养比增大无关。[答案](1)D(2)B[命题出发点]老年抚养比变化的原因、人口抚养比变化产生的影响。[命题落脚点]考查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问题。[试题评价](1)鲜活的素材,体现有用的地理:人口问题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本题的设置源于生活,素材鲜活。既给考生一种亲切感,又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这一学科特点。(2)新颖的概念,彰显巧妙的设计:对于人口问题的考查,大部分考题都是直接告知人口的具体变化,索然乏味。本题通过“人口抚养比”来进行引入,顿使本题趣味横生。(3)精准的切入,反映时代的主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第(2)题的考查,切入点正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而我国人口政策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来解决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可见本题的前瞻性之强,与时代主题的切合度之高。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eq\a\vs4\al([题点全练])1.读我国M省与全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完成(1)~(3)题。年份出生率/‰死亡率/‰M省全国M省全国1995年13.217.15.36.62000年9.414.05.56.52010年7.411.95.07.12014年6.912.16.17.2(1)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大的年份是()A.1995年 B.2000年C.2010年 D.2014年(2)目前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为()A.高—高—高 B.高—高—低C.高—低—高 D.低—低—低(3)由表可知该省()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快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D.人口出现负增长解析:(1)D(2)D(3)C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可知,2014年M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两者相差4.1‰,差值在四个年份中最大。第(2)题,根据该省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知,目前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为低—低—低。第(3)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省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由表中数据无法得知劳动力情况。经计算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1995年为7.9‰,2000年为3.9‰,2010年为2.4‰,2014年为0.8‰,逐渐下降。2.(2015·上海高考)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如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1)~(2)题。(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 B.2008年C.2010年 D.2012年(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解析:(1)B(2)B第(1)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因此B正确。第(2)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市人口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eq\a\vs4\al([知能全握])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状况速度慢,波动较大快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数量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快速增加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主要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人们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且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小;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影响利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压力减小,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弊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劳动力和兵源短缺2.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考点(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eq\a\vs4\al([典题领悟])(2016·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1.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信息1:1990~2000年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增加数量呈减少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eq\a\vs4\al(高),但逐年降低。信息2:2000~2014年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说明人口增长率较eq\a\vs4\al(低),且趋于平稳。2.抓关键点锁定选项(1)分析横纵坐标的意义:横轴表示人口变化过程,纵轴表示人口增长率的高低。(2)抓起始点、变化过程:1990年人口增长率eq\a\vs4\al(高),1990~2000年人口增长率逐年降低,2000~2014年较eq\a\vs4\al(低),且趋于平稳。[答案]Deq\a\vs4\al([备考方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1)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2)定量描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高(>2.5%)低(<1.0%)传统型高(>2.5%)低(<1.5%)高(>1.0%)现代型低(<2.0%)低(<1.5%)低(<1.0%)eq\a\vs4\al([题组冲关])1.(2018·深圳模拟)我国台湾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的传宗欲望是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如图示意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推测台湾下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A.2023年、2022年 B.2024年、2025年C.2026年、2025年 D.2024年、2022年(2)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 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解析:(1)D(2)C第(1)题,结合材料中“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属相每12年一个轮回,图中2010年为虎年,故2022年为出生低谷期,2012年为龙年,故2024年为出生高峰期。第(2)题,图中显示,2010~2014年台湾地区人口出生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死亡率波动比较小;自然增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台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已经进入现代型,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老龄化问题。2.(2018·青岛模拟)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甲—① B.乙—②C.丙—③ D.丁—④(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1)B(2)C第(1)题,读图1可知,乙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为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的过渡类型,与图2中的②阶段对应。第(2)题,丙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10‰左右,人口再生产属于现代型,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医疗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考点(三)人口问题[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eq\a\vs4\al([贯通知识])1.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规模大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eq\a\vs4\al([典题领悟])(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2)题。(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题号(1)(2)题干解读老年人口分布体现的意义中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原因知识迁移人口结构人口问题信息获取信息1:横轴表示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值越大,说明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越eq\a\vs4\al(高)。信息2:纵轴表示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值越大,说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越eq\a\vs4\al(高)综合分析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eq\a\vs4\al(高);贵州、广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eq\a\vs4\al(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农村、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均不到4%,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黑龙江、吉林、辽宁老龄化现象城镇比农村明显结合我国国情可知,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答案](1)A(2)Beq\a\vs4\al([题组冲关])1.2008~2014年,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下表示意河南省2008~2014年高考报考人数。据此回答(1)~(3)题。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高考报考人数/万人98.895.995.2485.580.575.872.4(1)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大量迁出 B.适龄学生数量减少C.出国留学人数增加 D.男女比例不平衡(2)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减少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劳动力素质下降 B.男女比例失衡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D.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3)不能有效应对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措施是()A.全面放开二孩 B.延迟退休C.提高人口素质 D.平衡性别比例解析:(1)B(2)D(3)D第(1)题,河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导致适龄学生数量减少,所以高考报考人数减少;河南省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出国留学人数即使有所增加,影响也较小;性别比对高考报考人数影响不大。选B。第(2)题,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减少,说明未来几年河南省劳动力将减少,而劳动力减少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选D。第(3)题,高考报考人数减少说明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减少。全面放开二孩、延迟退休、提高人口素质都可以缓解劳动力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平衡性别比例与缓解劳动力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关系不大。选D。2.(2018·日照一模)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如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据此完成(1)~(3)题。(1)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A.1990~2030年 B.1985~2050年C.1990~2015年 D.2000~2020年(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C.20世纪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D.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是老龄化所致(3)下列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1)A(2)C(3)D第(1)题,本题可以从纵坐标50%处画一横线,可以看出抚养比低于50%对应的时间大约是1990~2030年,A正确。第(2)题,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但不是成正比,A错误;就业比与经济增长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会影响未来的就业,增加就业压力,B错误;20世纪60年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C正确;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D错误。第(3)题,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人口的比例,可采取的有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是不现实的,故选D项。3.(2018·湖南十三校模拟)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2015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国家日本美国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平均年龄中位数44.937.234.817(1)四个国家中()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解析:(1)A(2)B第(1)题,四个国家中,日本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老龄人口比重大,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由于人口总数量比中国少,所以老龄人口数量比中国少;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7.2岁,但人口平均年龄不一定为37.2岁;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小,但人口总量少,不是男性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第(2)题,一般来说,年龄中位数会随时间而增加,它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年龄中位数的变化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由于表格中只显示了一年的年龄中位数,无法体现美国、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1.聚焦“人口红利”“人口负债”“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关注我国的人口问题。利用“抚养比”“就业比”等图文资料,考查考生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是本部分应关注的命题形式。2.关注中国国情,关注人口发展,是本部分的热点命题范围。常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切入点,考查人口政策改革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热点押题]1.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数比例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数比例的现象。读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含预测)图,回答(1)~(2)题。(1)图中显示()A.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不大B.202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改善C.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一直比城市快D.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先慢后快(2)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造成农村生育率低B.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城乡生育率差异明显C.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农村死亡率降低D.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解析:(1)D(2)D第(1)题,由图中曲线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很大;2020年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推测2038年后,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农村;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先慢后快。第(2)题,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2.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如图为某城市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我国家庭结构的优化B.缓解我国老龄化严重的问题C.调节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D.强劲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2)影响该城市选择30~4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选择20~3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政策 B.生育能力C.经济水平 D.文化水平解析:(1)B(2)C第(1)题,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庭结构的优化,尤其是缓解失庭之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但这些都不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由于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若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第(2)题,多数人在30~40岁时,第一个小孩年龄已经较大,且经过多年发展,家庭经济收入也基本稳定,所以生育二孩的意愿较高;而在20~30岁时,工作刚起步,且刚组建家庭或生育了第一个小孩,生育二孩会使家庭经济、工作压力增大,因此生育二孩意愿较低。[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1.人口红利拐点人口红利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人口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或者财富增加。人口红利拐点指一个社会人口结构中,劳动人口增长率低于非劳动人口(特别是退休人口)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解读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针对我国人口现状做出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首先,放开二孩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充足的年轻劳动力。其次,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受经济因素和人们的再生意愿的影响。因此,在调整生育政策的同时,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家庭政策必须跟上,从而促进人口、社会的长期均衡发展。常考图表专攻eq\b\lc\|\rc\(\a\vs4\al\co1(,,,,,))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在高考中,对于人口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载体呈现。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类型。[常见图示]图1曲线图图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图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图4人口金字塔图[判读技巧]一、曲线图的判读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二、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三、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图: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Ⅰ处的虚线。(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6‰、16‰、29‰)。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1)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2)特殊变化。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应用体验][典例](2015·福建高考)如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答案](1)D(2)Beq\a\vs4\al([对点训练])1.潜在支持比是15~64岁人口与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值。如图为中国、印度、美国和日本四国人口潜在支持比变化图(含预测)。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代表中国的曲线是()A.① B.②C.③ D.④(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潜在支持比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B.①国劳动力成本比②国低C.目前③国养老负担最重D.目前④国人口出生率最低解析:(1)B(2)C第(1)题,潜在支持比是15~64岁人口与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较严重,潜在支持比较低。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③④代表发达国家,①②代表发展中国家;对比中国和印度,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老龄化程度在2010年后逐渐加重,所以中国的潜在支持比比印度低,因此图中代表中国的曲线是②。选B。第(2)题,潜在支持比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比值越小,说明养老负担越重;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国为印度,②国为中国,①国劳动力成本比②国低;目前(2017年),④国潜在支持比最低,人口老龄化最严重,人口出生率最低,养老负担也最重。选C。2.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 D.乙—丙—甲—丁(2)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状况,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1)B(2)A第(1)题,读图可知,甲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乙、丙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考虑乙、丙出生率的差异,正确排序为丁—丙—乙—甲。第(2)题,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甲。3.(2018·青岛一模)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如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1)~(3)题。(1)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A.战争 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政策(2)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是()A.控制人口增长 B.人口迁移C.提升国民素质 D.奖励生育(3)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A.具有成本优势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析:(1)D(2)C(3)A第(1)题,由材料判断甲、乙分别为中国和印度,中国目前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第(2)题,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国民素质偏低,因此可通过提升国民素质进行缓解。第(3)题,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2018·威海模拟)图1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预测图。据此完成1~2题。1.图2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1预测符合的是()A.①曲线 B.②曲线C.③曲线 D.④曲线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A.2010~2020年 B.2020~2030年C.2030~2040年 D.2040~2050年解析:1.A2.B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增长情况,即可得出B项正确。读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①②③④四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① B.②C.③ D.④4.③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目前最可能是()A.原始型 B.传统型C.过渡型 D.现代型解析:3.D4.D第3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第4题,③地区自1950年以后人口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人口增速缓慢,因此目前最可能为“三低”的现代型。(2018·泉州一模)如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读图完成5~7题。5.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6.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 B.放开二孩C.出生率持续较低 D.城市化水平提高7.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析:5.A6.C7.B第5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同时2010年东西向曲线较2000年东西向曲线波动更大,说明东西差异扩大了。故A正确。第6题,图示东北老龄化系数2010年较2000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合选项可判断C正确,即出生率下降所致。第7题,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有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故B正确。(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二调)如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回答8~9题。8.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A.出生率较高 B.死亡率较低C.迁入率较高 D.迁出率较低9.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解析:8.C9.B第8题,根据图例,结合图中曲线形态判断,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迁入率较高,C对。1964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A错。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B错。迁出率较低不是人口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错。第9题,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且人口总数增加,故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增加,A错。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对。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但人口总数增加,0~14岁人口数量是不断增加的,C错。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2018·河北定州中学模拟)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表示,将拿出延迟退休方案,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读我国某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图中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完成10~11题。10.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B.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速增多C.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D.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11.推出延迟退休方案的现实背景是()A.延迟社保支付,增加就业B.减轻社会养老负担C.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D.青壮年劳动力减少,老年人从业意愿强烈解析:10.A11.B第10题,据图分析可知,拐点甲是国家的人口政策调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拐点乙是计划生育中的只生一胎政策,具有强制性,所以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A对。由于生育观念的变化,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增多,但不会增长太快,B错。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仍是增长状态,只是增速减慢,C错。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阶段是③,D错。第11题,推出延迟退休方案的现实背景是减轻社会养老负担,B对。该方案的推出不能增加就业,A错。男女性别比与老年人从业意愿对该方案的推出影响不大,C、D错。二、非选择题12.(2018·贵阳期末测试)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据统计,2014年日本人口减少了约27万人,出生人口约100万人,同比下降2.8%,而死亡人数则升至127万人。如图为日本本土示意图。(1)北海道面积占日本总面积的1/5,而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试分析北海道人口密度极低的原因。(2)指出目前日本人口增长状况对日本人口再生产的影响。(3)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只有8.5%的农民年龄在39岁以下。分析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并说明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北海道人口密度极低的原因应主要围绕自然因素(纬度与气候)与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回答。第(2)题,目前日本人口呈现负增长,从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口总量减少。第(3)题,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可从出生率低、老年人口增加、人口迁移等方面分析。日本农民老龄化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主要从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新技术推广难度大等方面分析。答案:(1)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低。(2)目前日本人口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会导致日本人口进一步老龄化,人口总数减少。(3)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出生率降低,年轻人口比重小;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居民的寿命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青年农民进入城市。不利影响:农业劳动力不足,土地闲置;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等。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之间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材料二2011年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国家巴西德国尼日利亚中国韩国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28.944.315.235.237.928.4(1)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人口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请提出应对措施。(2)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人口问题是什么?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中位数向上移动,说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应完善社会养老制度,还可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第(2)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应为非洲的尼日利亚,处于传统型,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就业、教育压力大。答案:(1)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体系;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适度增加出生人口。(2)尼日利亚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问题:就业、教育压力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大。第二讲人口迁移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自然条件经常迁移流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3)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2.人口流动(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①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②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②促进了经济发展。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哪些影响?以考纲为纲eq\b\lc\|\rc\(\a\vs4\al\co1(,,,))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以真题为范eq\b\lc\|\rc\(\a\vs4\al\co1(,,,))eq\a\vs4\al(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2)题。(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A项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B、C、D项错误。第(2)题,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①④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因此②③说法正确。故选C项。[答案](1)A(2)C[命题出发点]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人口迁往周边中心城市的原因。[命题落脚点]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试题评价](1)典型的情景,显示着时代发展的趋势:上海位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人口流动性强。选取上海市作为考查人口迁移的命题背景,极为典型。而且把材料的核心信息定格在2015年人口流入的数量和方向的变化上,隐含着上海产业升级与人口迁移的关联性,表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人口迁移变化趋势。(2)朴实的设问,折射出问题探究的深邃:第(1)题分析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第(2)题分析流向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从命题角度看,两个问题没有什么新意,属于朴实无华的一类,但是有两点值得回味:一是两个设问紧密相连,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正确回答第(1)题是解答第(2)题的基础。二是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上海市人口策略的制定,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体现出流动人口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人口流向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为主,产业结构有待完善。(3)广度的拓展,体现了关注社会的要求:本题折射的两个问题及其解决措施:①当前流动人口数量大,但整体质量不高,简单的数量增加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大对流动人口专业技能的培训已迫在眉睫。②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入,城市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已成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主要途径。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eq\a\vs4\al([贯通知识])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推力(排斥力)拉力(吸引力)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政治因素政局动荡、战争优惠的移民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eq\a\vs4\al([典题领悟])(2015·福建高考·节选)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材料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学审题析题]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eq\a\vs4\al([题组冲关])1.(2016·上海高考)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据此回答(1)~(2)题。(1)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2)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1)A(2)B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2000年: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50%,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全国平均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第(2)题,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东部地区县内人口流动比例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经济差异变大。2.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如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1)~(2)题。(1)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市)(2)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解析:(1)D(2)D第(1)题,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周边省(区、市),只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不全面,A、B、C错,D正确。第(2)题,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不同。安徽距离沿海发达地区近,人口迁往沿海发达地区数量多,到武汉的人口少,D对。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eq\a\vs4\al([贯通知识])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方法技巧]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eq\a\vs4\al([典题领悟])(2013·全国卷Ⅱ·节选)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题干解读关键词:迁移人口比重、以青壮年为主知识迁移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信息获取文字信息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图中信息信息1:北京、上海、天津等沿海发达省份以人口迁入为主。信息2:安徽、江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综合分析①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沪、京、津地区,提高了其城市化水平,延缓了老龄化进程;②大量青壮年迁出皖、赣、黔地区,加快了其老龄化进程,对城市化水平影响不大[答案]Beq\a\vs4\al([题组冲关])1.(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1)D(2)C第(1)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故选项D正确。第(2)题,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A错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项B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选项C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选项D错误。2.(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析:(1)C(2)A第(1)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误;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误。第(2)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3.(2018·泰安检测)如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解析:(1)C(2)A第(1)题,江西省净迁移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移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正确。第(2)题,由图中可知,北京、天津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净迁入率很大,说明外来人口很多,加剧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人地矛盾,导致交通、住宅等压力增大,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降低了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正确、D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无关,故B错误;广东、浙江迁入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影响不大,故C错误。[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1.聚焦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如“走西口”“闯关东”“燕南飞”及“民工流”等,考查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尤其关注近期“民工倒流”和“用工荒”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空巢老人”“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等是人口流动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关注、关心、关爱这一部分弱势群体是我国实现人口协调发展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一般会从具体社会现象为命题背景,考查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及其相应解决措施。[热点押题]1.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5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预计到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读图回答(1)~(2)题。(1)关于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呈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规模大,以“90后”为主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C.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2)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条件是()A.城市教育水平较高 B.城市教育费用较高C.城市生活条件较好 D.户籍地居住条件较差解析:(1)C(2)B第(1)题,由图可知,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33岁,可推断流动人口不以“90后”为主,所以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流动人口6~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62.5%,说明以家庭化流动为主,故季节性返乡规模小,所以B、D选项错误;图中显示,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跨省流入人口东部地区所占比例为90.5%,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第(2)题,城市教育水平较高、生活条件较好,有利于人口流动;户籍地较差的居住条件会增加子女随迁的概率;但城市教育费用较高,会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2.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3)题。(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原因 B.家庭原因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 B.0.7亿C.1.0亿 D.1.3亿(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解析:(1)C(2)B(3)D第(1)题,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而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最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故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15.5亿×19%-14亿×16%≈0.7亿)。第(3)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但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家庭负担不会持续加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可能会下降;有利于扩大内需。[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1.用工荒用工荒,也称为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主要发生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既包括农民工的一些权利没有很好的得到保障,一些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落实,也包括现代农业的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导致的大量民工回流等。2.空巢家庭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我国的家庭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2018·宿迁模拟)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如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完成1~2题。1.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C.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下降2.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A.经济矿产开发 B.环境生态保护C.政策国土开发 D.军事加强国防解析:1.B2.C第1题,读图可知,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A错。总人口减少,就业人口上升,说明就业率提高,B对。总人口减少,说明迁出率上升,C错。总人口减少,不表示人口容量下降,D错。第2题,根据材料,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刺激人口迁入。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C对。(2018·江西新余二模)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3~4题。3.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① B.②C.③ D.④4.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解析:3.C4.B第3题,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之和,图示③时期二者之和最大。第4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经济收入和就业。图示③~④时期,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一般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入率下降,可能是该城市进行产业升级,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2018·湖南湘中名校联考)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5~6题。5.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A.外出务工时间过长B.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降低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6.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C.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D.促进第一产业发展解析:5.D6.B第5题,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外出务工收益甚微,即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故回流至农村的乡镇企业。所以D正确。第6题,由于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减少,我国“民工荒”状况将进一步加剧,短期之内会使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侧面则会加速企业的升级转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2018·湖北新联考模拟)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7~9题。7.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8.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9.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解析:7.B8.A9.C第7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丁地的人口净迁移率在0附近,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错误。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第8题,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A正确。第9题,乙表示广东省。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5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正确。据统计,截至2017年2月5日,全国铁路春运累计发送旅客达2.08亿人次。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完成10~11题。10.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A.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B.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C.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D.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农村之间11.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A.经济因素、政治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D.政治因素、环境因素解析:10.B11.C第10题,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区经济、科技发达,有大量人口前来务工、求学,主要为人口的迁入区;春运期间客流方向复杂,不一定是在城市之间或者在农村之间。第11题,北京等地务工流的形成主要与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有关,学生流的形成主要与科教发达、高等院校众多有关,而与政治、环境因素无直接关系。二、非选择题12.(2018·扬州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