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1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2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3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4页
财科院财政学考博财政学政策与理论答案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问题一:财政学基础理论 2问题二: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理论 问题三:中期财政规划 21问题四:财政与政府治理 问题五:财政的职能与作用 25问题六:财政与新农村建设 25问题七:财政对收入分配的作用 问题八:财政对经济与发展方式的作用 问题九:财政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问题十:财税制度改革 问题十一:国债与地方债务问题 问题十二:公共物品理论与公共财政 问题十三:财政预算问题 问题十四:财政的转移支付 问题十五:税收问题 问题十六:社会热点 问题一:财政学基础理论3、简答制度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2006)4、试论中国财政学理论的创新。(2004)5、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作用与调控方式。(2004)表性学派的基本思路、观点和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可能方向做出评论。(2003)8、论财政运行的法制化。(2001)9、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与计划经济下的财政的区别。(2000)理论要点:支出的相对增长)2、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木计划,由3、需求的收入弹性: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快于GDP的增长。财政支出理论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皮科克和威斯曼)是指财政支出增长分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其中外部原因是说明财政支出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呈线(二)财政的本质学说3、公共财政理论。1998年年末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确立了构建公共财政基公共财政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公共需求(公共产品的需求);第二是规避公共风险(严格意义上讲也是公共安全需求)。公共财政的本质就是民主财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的一定的资产机构、产业结构以及动资源配置根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机构,在保证经济运行新常态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机构、促改革。财政投资要坚持退出竞争性领域,(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2.收入分配职能。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起始阶段是由价格形成的要素分配,即 (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凡属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部能(2)规范工资制度。这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3)加强税收调节。第一,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收支品平衡,是指一国在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供给、(2)通过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如累进税制、失业救济金制(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如加快文教的发展、提高公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职能问题二:政府间关系理论1、简述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要点。(2015)2、简述财政分权理论的要点及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历程与前瞻。(2011)(一)、财政联邦主义:是指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以及由此我产生适与合意的(财政)自主权进行决策。由于信息和激励两方面的原因,中央政府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4.预算调剂制度,即所谓的转移支付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和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经财政联邦主义基础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不同层次政府间的职能分配、税权国家各地区货币流通的混乱状况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联制下支出的范围分配(分税制)财政联制下收入的范围分配(分税制)政联邦制理论不考虑财政联邦制下政府权力的来源和限政的目的,只关注不同级次政府职能和财政工具配置的效率,忽略了一般性联邦制的最根本目的(传统财政联邦制问题之二)。再次,传统的财政联邦制理论借用了“联邦制”之名,却容易失去联邦制之实(传统财政联邦制问题之三)。中国式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认为中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属于“市场维护型联邦主义”(Market-PreservingFederalism)。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同西方的联邦主义相比,更加注重分权化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即从制度上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形成地方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微妙平衡,也就是说,中国的财政分权达到了维护市场型联邦主义所追求的效果。实际上还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正式从制度上加快了财政联邦制的进程。有学者认为从财政学意义上讲,中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府层级和地方政府系统,目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已经具备了财政联邦主义制度安排的雏形,不过这种雏形还相当不成熟。有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并未形成所谓市场维护型联邦主义,因为中国的财政分权即使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却恶化了各级政府在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反而导致居民福利的下降。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他们发现在中国,财政竞争导致配置在卫生和教育的公共支出减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明显恶化了当地居民的福利状况。财政联邦主义原则:(1)多样性原则:它是指联邦制度应当为涉及不同州和地方政府协定的种类及差别提供一定的空间。各个社区对公共服务的偏好不同,因此不能强迫他们遵循单一的模式。(2)等价原则:即指在受益地区,公共服务提供的成本与受益要对等。各种公共服务的空问范围各不相同,要使财政契约真正有效,每项服务都必须让受益地区的居民投票通过,并由他们支付成本。(3)集中再分配原则:指财政政策的再分配职能(即累进税和转移支付)应集中在联邦一级政府,否则再分配就会变得无效,居住地的决定也会被扭曲。(4)区位中性原则:地区性财政差异常常影响关涉经济活动所在地,一定程度的关涉是财政联邦制不可避免的成本,但这种成本必须最小化。扭曲居住地收入决定的差别性税收必须避免。(5)集中稳定原则:以宏观政策为目的的财政工具的使用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6)溢出效应的纠正:辖区间的收益外溢导致无效的支出决定,这就要求上级政府加以纠正。(7)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应:政府应让每个公民都确信,无论他居住在哪个地(8)财政地位的平等性:即财政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平衡在不同的地方政府间存在(四)马斯格雷夫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马斯格雷夫依据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提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税收划1.属于中央政府的税收2.属于州或省政府的税收,马斯格雷夫认为应该是那些以居住地为依据课征的3.属于地方政府的税收。应该是税基分布均匀、税基流动性小、税负不容易转4.属于各级政府的税收。应该是收益税及收费对各级政府都是使用的,而且,5.国际间税收和支出协调对于所得税,各国根据收入来源地进行征收,而在税率上采取互惠原则,即所得来源国向国外居民所得征税的税率,应和外国向其居民从海外获得收入征税的税率相同。(五)财政分权理论(4)规范性与法律性,各级政府的关系、职能与行为是较规范的,有法律作为依(5)激励相容性,分权体制既要保证地方政府利益与中央政府利益的协调,又要保证各级政府官员、职员的个人利益与地方居民利益问题三: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理论1、试论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意义和政策思路。(2015)依据和现实意义。(2014)(一)含义及理论依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其目标是:立足于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形成有效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二)PPP现实意义1.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2.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3.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3.有利于打破行业准入限制,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4.有利于完善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政府和社会资(三)PPP的主要类型1.购买服务即项目的投资完全由政府承担,社会资本仅负责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项目设计、工程建设等,或者在政府的委托下代为管理维护设施。采用这一类模式的项目,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融资,而是为了引入私人部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由于未投入资金,私人部门在这一类模式中承担的风险较小。2.特许经营BOT则用于新建项目,其覆盖了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全生命周期,可以同(四)PPP的特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即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共享项目所带来的利润分配机制是要的利益调整,需要政府综合考虑以其他方式(如补助方式等)作为必要替代;(五)实行PPP遵循的原则1.依法合规。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保2.重诺履约。政府和社会资本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必须树立契约理3.公开透明。实行阳光化运作,依法充分披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重要信4.公众受益。加强政府监管,将政府的政策目标、社会目标和社会资本的运营5.积极稳妥。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六)我国实行PP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七)政策思路(摘自《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1.构建保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第一,明确项目实施的管理框架。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体系,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项目实施质量。进一步完善操作指南,规范项指南,推动共性问题处理方式标准化。制定分行业、分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等要求,建立完善管理细则,规范选择合作伙伴的程序和方法,维护国家利2.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施建—运营—移交(ROT)等方式,将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公共服务项目转型为政府第五,择优选择项目合作伙伴。对使用财政性资金作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共第二,多种方式保障项目用地。实行多样化土地供应,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可按划拨方式供地,划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建成的项目经依法批准可以抵押,土地使用权性质不变,待合同经营期满后,连同公共设施一并移交政府;实现抵押权后改变项目性质应该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4.组织实施问题三:中期财政规划1、简述中期财政规划的含义和意义。(2015)目前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中期预算一般为3-5年。(一)中期预算的编制原则1.统筹当期和长远。既着力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等3.实施滚动调整。中期财政规划按照三年滚动方式编制,第一年规划约束第二4.要强化约束机制。凡是涉及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部门、行业规划,都要与(二)中期财政规划的主要内容:1.现行政策及收支测算。根据基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方向,预测未来2.现行政策问题分析。根据财政收支基线和现行政策效果,分析政策存在的几3.收支政策可能出现的变化。针对现行政策中出现的问题,财政部门在与相关4.政策对收支极限的影响。结合宏观调控方向,合理设置财政支出总量控制目(三)规划编制程序1.财政部牵头编制全国中期财政规划,对中央年度预算起约束作用,对地方中2.在下一个年度财政预算编制启动前,提前编制中期财政规划草案,先征求相3.中央各部门结合有关行业领域的发展规划和部门职责,研究未来三年涉及财问题四:财政与政府治理2、简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2014)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及保障和改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体功能区建设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就需要问题五:财政的职能与作用1、试论财政在稳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及政策重点。(2013)3、论公共财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5)问题六:财政与新农村建设1、试论公共财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2007)2、论公共财政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问题七:财政对收入分配的作用1、试论财政对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2012)3、财政如何调节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24、如何认识财政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功能?(2005)一、收入分配的定义与分类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就是对个人如何获得用于现在和将来消费的资源的一种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一)在初次分配环节营造公平有序的环境,促进劳动要素增收。初次分配按照市场规律,根据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对财富创造的贡献1.财税着力营造平等的机会,让各收入群体都平等拥有获得各类生产要素或提2.搭建良好的平台,扩大收入来源,让各要素拥有获得财富的广阔空间。促进3.调整要素的分配,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壮大,提高劳动要素在财富分配中的比(二)在再分配环节发挥“抽肥补瘦”作用,为低收入者托底。1.增强税收“抽肥”功能。完善直接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扩大直接税占税收(三)在第三次分配环节发挥引导作用,助推慈善事业发展。运用税制设计和税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的指标,介于0~1之间。今年我国基尼系数逐渐增加,2005年为0.47,2010年超过0.54,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二)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动者报酬占80%以上。但劳动者报酬和居民财产净收入慢于国民总收入增长,其1.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高增长伴随低就业。近年中国经济增长2.资本超分配导致劳动要素分配不足,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在劳动力市场3.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和不畅通。以股市和债券市场为主要形式的直接投资(三)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存在着向政府倾斜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1994年开始推行税改和1998年开始全面推进养老、医疗和教育体制等多项改革的结果。长期以来的低工资状况也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阻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增长。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两者高度正相关。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消费率连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四)城乡、地区、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宏观经济管理及市场机制不健全,是居民收入分配差1.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制约了居民收入合理分配。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点2.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第三产业比重低以及“人口红利”现象,人力资3.市场机制存在缺陷。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能力不足,垄断行业利润过高,劳动(二)现行工资制度不尽合理。(三)税收调节收入机制不完善,致使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1.以公平为主导的税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当前个税调节力度小,在初次分配2.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未能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收入公平功能发挥不足。个税扣除额偏低,个税缴纳涵盖了大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加重了中低收入阶3.个税征管不力。大部分高收入者应缴纳的个税难以足额征收,中低收入者成4.个税征收设置不尽科学。未考虑家庭综合负担情况,进行合并申报机制。5.税收政策存在差异。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按区域和经济性不同,实施税收优惠(四)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对低收入群体救助有待提高。1.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有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2.社会保障标准偏低。目前的建立的社会保障机制总的来说的“广覆盖,低水3.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目前主要靠财政增加投入和参保职工持续缴费(五)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转移制度尚待规范。(六)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国慈善捐赠水平较低。1.贫困人口多,救助需求量大,但慈善公益事业所或捐赠数额偏少,难以满足3.慈善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慈善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机构隶属政(一)中央层面的政策建议(税收)1.1.完善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体系在初次分配环节。一是适当降低流转税比重,提高至直接税比重。流转税比重过高,降低一般商品的流转税可以减轻转嫁给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二是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更多的高档消费品,如高级皮毛、高档家电、对消费行为,即对包船、包机旅行等高档行为征税,对目前一些已成为一般生活用品的消费品如普通化妆品等应从消费税目中剔除。三推进“营改增”,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以带动就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再分配环节。一是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逐步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调低源于工资、薪金等劳动收入的税率,调高股息、红利、财产转让、租赁、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偶然所得等非劳动性收入的税率。加大对高收入阶层的监控,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账户及纳税信用记录。二是推行社会保障税费改革。强化社保资金筹措及使用的规范性,提高社保资金的统筹级次。三是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税率。四是逐步建立完善财产税制。加快完善房产税制度和在全国范围内征收步伐,加快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减少因财富代际转第一,明确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职责分工。根据公共产品公益性涉及范围,中央财政负责公益性、覆盖全国范围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各级地方政府负责辖区内公共产品的供给;(二)地方层面的政策(支出)(二)强化初次分配调节作用1.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首先,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其次,调整经济机构扩大2.加大涉农补贴力度。提高农业补贴标准,调整农资综合直补水平,支持农产(三)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3.权利确保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健全投入机制,改善办学4.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首先,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不断完善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建立社6.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7.实施科学扶贫。重点促进贫困地区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加强对民间慈善组织的规范、管理。问题八:财政对经济与发展方式的作用措施。(2011)2、试论财政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2010)3、试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2007)4、试析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和正确掌握这一政策的走向。(2002)5、试析目前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异同。(2009)6、论由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2005)7、试结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对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路、启动实际、政策目标的组合和这一政策的前景作出分析与理论考察。(2003)8、试析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和正确掌握这一政策的走向。(2002)问题九:财政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1、试论以财税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2014)2、试论财政支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及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2013)(一)生态保护的理论依据1.生态环境价值论2.可持续发展理论3.公共产品理论(二)我国现行保护生态的财税政策约占GDP的1.5%左右,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且环保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在2001-2007年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同时,环保投资并没有同步跟上。国际经验治理环境污染投资占GDP的比例在1%~1.5%时,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3%时,环境质量会有所改善。在结构方面,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主要包括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三方面,三方面增长均非常快,直接好处的环项目、技术的补贴和扶持。财政转移支付是我国实施生态补偿的最主要途径,是2.税收政策围较窄。二是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三是耕地占用税3.收费政策情况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该办法对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和噪声超(三)现行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1.财政支出方面的问题。我国分税制改革没有考虑生态事权的因素,致使生态2.税收政策方面的问题3.收费政策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征收的费主要有排污费和(四)完善生态保护财税政策思路与对策2.构建财政支持生态保护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5.加强生态保护的其他政策保障。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制定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管理办4.增强公众神态保护意识。1、试论在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思路和要领。(2014)4、如何在深化财政改革中建立和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2008)6、结合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试述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2004)7、试论当前应如何通过财政改革积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2002)一、财政改革历程3.包干制。包干制主要经历1980年“分灶吃饭”与1985年的“分级包干”财定额补助。第三,中央与地方对收入的各项分成比例或补助定额确定后,原则上五年不变,地方在划定的收支范围内可以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自求平衡。二、分税制改革及其意义(1)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个子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2)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3)在认可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分省确定税收返还税额。以1993年为基期,按照当年地方实际收入以及税制改革和中央地方收入划(6)采取配套改革措施。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分别建立中央和地方两(1)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改革后的流转税制度,形成了以增值(2)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取消传统按所有制形式设置所得税的做法。(3)简并个人所得税。将过去的个人收入调节税,适用于外籍人员的个人所得(4)开征农业特产税。将烟叶、牲畜产品列入农业特产税的征收范围,解决了(5)其他税收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主要是开征土地增值税、改革资源税、改革3.分税制的改革完善(1)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完善。负担机制(中央与地方共享);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2009起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简化为一般性转(2)税制的调整完善改为25%)、多次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成功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调整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开启房产税改革、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积极推进其他地方税改革。(3)预算管理制度的调整完善。四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正式实施。五是预算公开工作加快推进。2011年以后各地普遍4.分税制的历史成就。(2)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一,促进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3)调整优化财政支出机构,有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倾斜,逐步矫正政府职能的“缺位”,社会性省以下财政管理方式创新,积极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三、目前财政体制改革的国内外形势(一)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1.国际政治领域竞争博弈更加复杂。各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相互标志,政2.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我国加快推进参与全球化3.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全球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和创新发展强劲势头,也要4.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加速推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在全球(二)国内发展进入新常态1.经济增长正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告诉增2.经济结构需求实现再平衡。我国当前第一产业基础不强、第二产业核心竞争新兴产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我国产能利用率低于国际通常水平约10个百分3.经济增长需要形成新动力。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三)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1.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将导致财政收入较低常态化,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系数将回归1左右,财政收入增长将与GDP现价增速大体同3.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债务率迅速上升,债务资金来源更为隐蔽,举债行为失(一)预算管理制度不规范、不透明1.预算决算公开程度不够。对公开重视程度不够,预算公开的力度不够,内容2.预算支出碎片化。与财政收支增幅和国内生产总值挂钩的重点支出项目量多3.预算的约束性不强。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之间缺少制衡、多处存在4.预算控制方式不合理。当前预算重点是收支平衡,预算控制偏重收入,容易现征收过头税(费)、压缩支出等现象,给经济运行“雪上加霜”;经济上行时,5.预算体系不够统一完整。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及相互关系不清晰,相互之间7.地方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债务增长缺乏约束,地方性债务举债主体多,政8.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产业导向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已出台的区域优惠政策约50项,几乎囊括所有省;不少地方在税权没有下放的情况下,变相减免,(二)税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1.税制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税种布局缺乏协调性,调节缺位与重复并存;对2.税制不能完全适应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对货物和服务分别征收增值税和3.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较弱。个税实行分类征收,难以充分体现量能负担的4.税收法制化程度不高。税收立法层次较低,征管水平有待提高。(三)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1.政府间收入划分不尽科学合理。中央财政收入比重总体不高,不利于宏观调2.中央和地方部分事权与支出责任错位。政府间事权划分缺乏有效法律约束,(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市场经济有效运转提供服务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奠定了这只“有形的手”,一方面,有助于推进要素自由流动,为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五)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六、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一)完善立法(二)明确事权(三)改革税制(四)稳定税负(五)透明预算(六)提高效率七、财税体制改革原则(一)坚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刀切”,让地方有施展空间,更好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切实保护地方利益,调动(三)坚持兼顾效率和公平(四)坚持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五)坚持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相结合(六)坚持协同推进财税与其他改革筹推进其他改革,又要使财税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2.完善政府预算体系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5.加强预算执行管理6.规范地方债务管理7.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二)完善税收制度、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2.完善消费税制度。进一步发挥消费税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和部分高档消费品的调节作用。消费税的立法权、税种开征停征权、品目税率(幅度)调整权、3.加快资源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加快推进除4.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加快环境保护税立法,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6.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合并部分税目,完善税前扣7.全面修订税收征管法。加快构建面向自然人的税收管理服务体系和第三方涉1.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总体稳定,中央收入占50%左右,遵循公平、便利、效率等原则,考虑税种属性和功能,将2.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充分考虑公共事项的受益范围、信息问题十一:国债与地方债务问题2、试论现阶段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请提出你的基本对策思路。(2013)地方债的预算管理。(2012)4、试论我国的公共债务制度建设与风险管理(包括地方隐形债的风险防范)。5、试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2010)6、结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分析论述我国国债负担和合理控制国债规模问题。7、论公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000)理论简介:(一)国债及其衡量指标与分类支出,国债的产生源于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发展。2.国债的负担主体:第一,认购人的负担。国债是认购人收入使用权的让渡,但对认购人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国债发行需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第二,政府负担。政府举债的负担首先是利息,其次是还本,要考虑实际偿还能力;第三,纳税人负担。还债的收入最终来源于税收。第四,代际负担。国债不仅是当前的社会负担,更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3.国债的衡量指标绝对指标:(1)历年积累债务的总规模;(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3)当年到期需要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严格控制未偿还的国债余额是控制国债规模失控的重要手段。相对指标:●从个别应债主体来看发行额占应债主义的收入水平,其中居民储蓄扣除消费支出和其他投资;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存度表示政府偿还能力一是建立偿债基金,即通过预算设置“偿债基金”;二是通过预算列支,将每年的国债偿还数额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如“债务还本”)列入当年支出预算;三是举借新债,政府通过发行新债券,为到期债务筹措偿还资金。5.国债的管理制度:是指中央财政历年的预算差额,即赤字和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计额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特别国债的积累额。6.政府债务的分类:(1)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时间,是可(2)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负债,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3)显性债务:被法律或者合同所认可的政府债务;(4)隐形债务:即反映公众和利益集团压力的政府道义的义务。(二)国债的经济效应与李嘉图等价定理1.李嘉图等价定理(税收和借债等价):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居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1)其核心假设是理性预期,这就要求现在父母能运用预期模型来测算和调整(2)其假设人们总会遗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但有些父母不会因发债而不(3)政府债务没有违约风险,政府发债而不增税为这些人提供了成本更低的资(4)其隐含着个人具有完全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实际上,未来的税收和收入(5)其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但实际上,大多数税并不是一次性总(1)资产效应: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的(2)需求效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国债融资增加政府支出,并通过支出(3)供给效应:(1)弥补财政赤字: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指上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3)调节经济运行。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三)我国国债、地方债现状(三)我国国债、地方债现状1.我国债务风险总体可控(1)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12底数据)一是总体债务率39.43%*,小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负债率标准参考值;二是外国政府外债占GDP的比率为0.91%,远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20%;三是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为113.41%*,处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分别按照2007年以来各年度由财政资金实际偿还最高比例19.13%、14.64%这算。(2)从资产负债情况看,我国政府性债务形成了大量与债务对应的优质资产作应的资产和收入作为偿债保障(3)从经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平稳为2.我国地方债务问题(1)地方债务的来源渠道:第五,由投融资公司等中间机构或直接向商业银行贷款,而由政府直接或(2)地方债务风险的特点:第三,层次性。是指地(市)县乡政府中越往下政府的债务风险就越高;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公共产品和政府对法律所规定的政府支出责任的(四)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是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与地方债务管理的问1.地方政府事权的膨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中央与地方分税的不合理。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各级地方政府和下级政(2)转移支付难以发挥均等化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地方收入的差3.合理融资渠道缺乏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助就只能以分散在各部门或机构的各种借款和为其他单位或项目提供担保的方(五)地方债务改革的内容《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相关内容:一、解决怎么借1.明确举债主体。经国务院批准,省级政府可以适度举借债务,市县政府确需第一,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一般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第二,对于有一定收益性的事业发展为举借的专项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专第三,积极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调动社会资源,3.控制举债规模(限额管理)。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大或人大常4.严格举债程序。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二、解决怎么用1.限定债务用途。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2.纳入预算管理。把地方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将一般债务收支三、解决怎么还1.划清偿债责任。强化地方政府举债的自我约束,明确要硬化预算约束,防范2.建立风险预警。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参照同行债3.完善应急处置。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和责四、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1.降低政府利息负担。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允许地方2.妥善偿还存量债务。对项目本身运营收入不足以还本付息的债务,通过依法3.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筹集各类资金,优先保障项目续建和收尾,对使用问题十二:公共物品理论与公共财政6、如何以促进民生为基点改进公共财政支出8、论公共财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005)9、何为公共产品?何为公共生产?试论两者关系及在中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过10、公共选择学说的基本思路与要点事什么?对于中国财经改革与制度安排有无借鉴意义,为什么?如果有借鉴意义,请具体论述。(2003)问题十三:财政预算问题1、简述我国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011)2、简述建立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2010)3、简述绩效预算及其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意义。(2009)4、简答政府采购定义与政策功能。(2006)一、预算的定义与管理原则(一)预算的定义:也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按以清楚的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二)政府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3.设区的市、自治州;5.乡,民族乡,镇(三)预算的管理原则:1.公开性。预算反应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在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4.统一性。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设5.年度性。国家必须按照法定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一)我国预算体系完善进程:2.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从20083.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明确要求从2010年起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明确从2011年1月1预算。主要包括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税收收入85.%,非税收入14.5%(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有偿转让国有资源(资产)使用权而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政府通过向社会征集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性基金中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主要用于人员和机构运转支出的资金2.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使用。对同一领域的支出,国有资本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逐步提高到30%;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继续推进取消地方或部门越权设立的政府性基金项目,6.逐步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的以定支项目。对一般公共预算中的以收定支项目三、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一)建立预算透明的意义1.有利于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制政府。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立公开的预算制度,有利于让政府接受社会监督,控制政府权力边界,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促进政府部门更加自觉地依法理财、依规决策,有利于2.有利于优化国家治理、促进科学决策,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目的是3.有利于增强公众监督、防范财政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为公众更好的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通畅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4.有利于把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激励方向告知社会,合理引导经济社会护体的预期和行为。让公众全面了解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和施政决策情况是重塑公众政治生活、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预算公开让公众(二)预算透明的总体要求1.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2.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三)预决算透明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府预决算公开。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及时公开经本级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报2.部门预决算公开。各部门公开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预决算,“三公”4.基层民生支出公开。基层政府另外公开本部门分配的专项支出情况,重点是5.地方政府债务公开。包括政府债务余额变动、债务举借及还本付息、债务资6.预算绩效信息公开。逐步把绩效目标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内容,随同部7.财税政策和规章制度公开。积极公开已经除开的财政和税收发展战略、方针四、跨年度预算制度(一)建立扩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二)年度预算改革式《预算法》修订了大量的条款,但基本都是“管理性修订(一)对权利分配和制衡界定不清我国的预算制度运行中实质性预算权利在立法和行政间配置及财政部门与要3月完成,新预算法规定了在预算年度开始到审批完成之前哪些支出可以由行味着支出的大部分类级科目以及所有更为具体的预算安排都可以由行政部门自2.失衡导致了财政部门与职能支出部门之间权利失衡。财政部门与职能支出部(二)预算与政策实践的脱节(三)预算的全面、公开、透明度仍有待加强(四)法规之前的冲突和缺位现象依然存在(五)部分财政规则依然缺失如欧盟的赤字比例(年度赤字不超过GDP的3%)等和黄金法则(政府债务只能用于投资)等,我国新预算法在税收、赤字、支出和贷款方面,财政规则依然(六)预算的预见性低确划分了中央、地方(州、邦、县)的权责关系,因而地方在预算法的制定、预算编制、审批和管理方便都有自己独立的权利,中央(或联邦)不加干预,各级负责各自的预算,中央(或联邦)预算中均不包括地方预算。(即按在一定资源下所应取得的成绩的预算方法)、零基预算(即一切从零开始重新评估的预算方法)。这些国家都采取公开预算的形式,把有多少财力告诉各年,这个中期计划也是要通过过会(或议会)批准的,每年在中期计划基础上进3.严格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的顺利实施。4.预算法结构具有完整性。基本原则;第二,确立主要治理角色的权利与责任;第三,界定预算程序(准备——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评估——审计)的运作;第四,规定报5.设立科学的税收收入预警系统6.政府的收支活动统一,预算内与预算外统一。七、深化预算改革的建议(一)完善预算制度体系之后是TSA基础上的“两个直达”(公款缴纳直达TSA和支付从TSA直商);最后,中期支出框架,其对于促进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纪律至关重要。其他一些辅助性的财政防火墙机制,至少应覆盖财政审计和事前财政规则(如赤字(二)清晰界定预算法中的技术化关键词(三)健全财政管理体制1.加强全国人大的预算权利。现行预算法中对人大预算权利的具体规定可以概2.提高政府权力的内部制衡。我国的预算管理机构更应该建立一种独立于3.理顺预算管理职责的分工。在编制方面,明确各部门的部门预算编制职责,(四)强化预警性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五)加强评价工作的统筹协调,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提高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同时,要实现管理手段信息化,(六)建立权责统一的绩效预算激励与约束机制(七)提高预算透明度,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八)培育绩效文化理念,加强人员培训八、政府采购制度八、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二)政府采购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物共有6中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第一,公开招标:是一种无限竞争的招标,由采购机构公开发布招标通告,所有符合条件的供货商都可以参加竞标,具有透明度高、公平高效和广泛竞争的优点,一般占政府采购总额的30~40%;第二,邀请招标:是一种限制性招标方式,因为采购货物和服务的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货商处采购,或因采取公开采购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的第五,询价采购方式:是指采购人向有关供货商(多家)发出询价单,在报价的(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中间环节,财政部门则可以掌握资金的最终流向,杜绝在预算执行中克扣、(三)国库管理制度的目标:(四)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先缴入财政部门为执收单6.全面核算反映政府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编报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五)健全国库管理制度的措施1.加快财政国库管理的法制化进程。研究制定《国债管理条例》,对国债发行财政专户建立目录,逐个进行审核,除经财政部审三是规范实施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操作。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在稳步开展3个月、6个月、9个月定期存款基础上,结合财政改革需要,研究更短期限6.推进国债发行市场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债续发行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