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试卷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试卷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试卷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试卷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试卷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模拟试卷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而《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A.缺少经济管理职能 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C.突显政治、军事功能 D.大多选在战略要地建造2.西汉至魏晋时期,门下省内多杂用阉人,负责“执虎子(尿壶)、唾壶”等,做的事情非常不堪,民间讽刺侍从出身的人往往称之为“持虎子者”(《三国志·魏书·苏则传》),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扭曲了官场风气 B.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C.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风气 D.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3.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4.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 B.意在提倡“尊公轻私”思想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5.《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甲午)战争爆发时,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有优势。”此观点主要是依据()A.清政府得到了西方国家大力支持 B.清政府已经完成了军事近代化C.西方国家反对日本发动对华战争 D.洋务运动造成的中国强大假象6.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的册封令上写道:“光复华夏,肇始武昌……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照《约法》第廿七条特颁荣施,以昭勋烈。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结果,黎元洪坚辞不受,并请辞一切官职,愿回原籍休养。黎元洪此举的主要原因是()A.忌惮袁世凯阴险狡诈多变 B.不敢独居武昌首义之功C.深知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 D.担心《约法》不具法律效力7.1937年9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揭露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290多期。该机构的设置()A.宣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决心 B.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C.改善了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 D.奠定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基础8.“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工农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827.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1249.9亿元,增长51.1%,平均每年增长8.6%。工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270.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535.6亿元,增长98.3%,平均每年增长14.7%。这一规定()A.解决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体现了经济发展急躁冒进的政策方针C.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D.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9.在雅典,较强的演讲能力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很多时候是这样一种情况:无论演讲者说的是什么主题,也不论辩护者为谁辩护,只要其端庄优雅,言辞华丽,都能打动在座的听众而大获其益。据此可知,演讲对当时的雅典而言()A.刺激民主政治发展 B.成为少数人的工具C.扩充人文主义内涵 D.促进学术研究进步10.德意志历史上举办过数次宗教改革的百年纪念,受不同的历史处境影响,每次纪念活动的关注焦点与历史解释都有所变化。某年纪念活动关注信仰自由与政治自由的联合,反对奴役、不宽容与迷信,具有民族主义色彩。这一年应是()A.1617年 B.1717年 C.1817年 D.1917年11.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由原来的四一六级体制改为“部—工业联合公司—企业”三级管理体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反映了()A.苏联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C.“新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D.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12.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C.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D.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初攻取台湾后,康熙帝本人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收复台湾意在消弭海氛,保护闽浙沿海,而不在于对海疆的积极拓展。他认为“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只是因为“从未向化,肆行骚扰滨海居民”,故“兴师围剿”,并将台湾视为“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因此,清廷中有人主张“迁其人,弃其地”,也有人提议“弃之,专守澎湖”。但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台湾若弃而不守,势必仍作贼巢……台湾广土众民,户口数十万,岁出钱粮似乎足资一镇一县之用。”靖海侯施琅也认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若为红毛所有……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台湾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它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两江总督李宗羲认为“台湾形势雄胜。与福州、厦门相为犄角,东南俯瞰吕宋等,西南遥割越南、暹罗、缅甸、新加坡,北遏日本之路,东阻泰西之往来,实为中国第一门户,此倭人之所以垂涎也……如得干略大员假以便宜,俾之辑和民兼用西人机器,采取煤、铁、山木之利……自开制造之局,自练防海之师,为沿海各省之声援,绝东西各国之窥伺,此中国防海之要略也。”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海防的需要使得台湾的战略价值上升,台湾成为中国海防线上的重要一环。——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初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并简述其历史影响。(13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头到脚都流露出一股雍容华贵的贵族气息。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下里巴人的群众运动。……宗教改革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而是表现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领域中,表现在朴素的世俗社会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只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社会转型的真正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12分)一、选择题1.C据材料信息“自守”“强者攻,弱者守”“卫君”“守民”可知古代中国早期城市突显政治、军事功能,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城市的经济管理职能,不能用“缺少”表述,A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2.B由材料可以看出侍从出身的人虽然身份低下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由于能与皇帝近距离接触,往往掌握极大的权力,这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B项正确;材料与官场风气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时代风气,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忠君爱国思想,D项错误。3.A材料反映了官员的家庭住所与政府任职单位的分离,这是官僚制度成熟的表现,A项正确。特权观念的淡化是官僚制度逐渐成熟的原因之一,B项从属于A项,不是最佳选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僚制度,并非专制皇权,C项错误。城市功能趋于丰富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4.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王夫之对理学的批判。王夫之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但其又倡导“弱‘理欲一体’”“以义制利”即其不反对私欲,但与公义相比则应轻私利,故B项正确;王夫之批判的是理学部分主张而并未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王夫之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故C项错误;王夫之只是主张弱化“理欲一体”的主张而并未提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故D项错误。5.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西方人大部分认为中日之间爆发战争时,中国有优势,这与甲午战争前中国洋务运动在经济和军事上的近代化发展有关,造成中国强大的假象,故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西方国家持观望态度,并未大力支持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建新式军队与海军舰队,开始军事近代化,并未完成军事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6.C亲王乃帝制的产物,黎元洪坚辞不受是基于民主共和的大趋势,反对袁世凯称帝,C项正确,B、D两项错误。袁世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就是为了称帝,不存在“多变”,A项错误。7.C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通过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向世界各国传播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加深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同情,而且帮助国家争取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支援了国内人民的抗日战争,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B项该机构的设置是为宣传中国战场的重要性及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意志,国际地位不一定会提高,错误。D项错误,宣传并不代表胜利。【新知生成】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设于1937年9月,专掌国际宣传,其主要工作有二:一是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二是管控在华外国记者的报道内容,剔除其中不利于中国抗战的因素。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是战时中国官方专门的对外宣传机构。抗战期间,国际宣传处藉宣传助益抗战,贡献巨大,不仅向世界各国传播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加深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同情,而且帮助国家争取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有力地支援了国内人民的抗日战争,这是值得肯定的。8.D“一五”计划的指标规定高,特别是工业指标高,工业化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高指标的制定,反映了国家希望尽快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故答案为D项。工业化是“一五”计划的核心,这一时期不存在工农业失衡问题,故排除A项;急躁冒进是“二五”计划时期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相反。9.B据材料“无论演讲者说的是什么主题,也不论辩护者为谁辩护,只要其端庄优雅,言辞华丽,都能打动在座的听众而大获其益”可知,这种过分注重形式、语言技巧,而忽略政治内容的雄辩术不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排除A项;在当时的雅典,能做到“端庄优雅,言辞华丽”的,多为人数不多的奴隶主贵族,故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联,排除。10.C从材料“关注信仰自由与政治自由的联合,反对奴役、不宽容与迷信,具有民族主义色彩”中可以分析出,此次活动利于促进德国统一,故C项正确;A、B、D三项排除。11.D1970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但它变革的只是管理体制,并未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注意运用价值规律,但并未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故B项错误;“新经济体制”改革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因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最终陷于停滞,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故D项正确。12.D据材料“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联系所学贝多芬生活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可知贝多芬的音乐体现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倡导民主、自由的理性精神,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B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强调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是贝多芬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信念,故排除B项;批判现实主义主要是揭露现实的黑暗,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可知,清初以康熙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收复台湾也是旨在保护大陆,将台湾作为祖国大陆的屏障。具有一定的海洋安全意识,但对于海洋战略、海洋主权意识十分缺乏。看重台湾的土地、人口、赋税之用,以台湾为抗击侵略者的前沿。第二小问,要结合古代中国的具体史实分析。古代中国统治主体在大陆,以农业立国,因此统治集团也将统治重心置于大陆,注重农耕,海洋意识较为缺乏。清初,统治集团以外族入关,边疆地区也很不稳定为由,将重心放在大陆。然而,随着明清海盗、倭寇频繁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统治者也开始认识到台湾对于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作用。第(2)问,据材料可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台湾的战略意义、地缘政治意义也在逐渐为统治者所认识到,其门户作用受到重视,台湾的经济价值也在显现,清政府对台湾进行工业开发,其政治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些变化促进了对台湾的开发,使得祖国大陆与台湾政治、经济交往更加密切,推动了台湾的迅速发展;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对抵抗外国侵略者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历来官民对台湾的保卫行动,对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重要意义。答案:(1)认识:不太重视,未认识到台湾未来的战略价值;只注重台湾的陆地面积与人口赋税,未认识到台湾的商业和战略价值;认为台湾是国家的战略负担;关注大陆内部,缺乏海洋意识(或传统海防观念);仅将台湾视作祖国大陆安全的屏障;认识到台湾对于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作用。(任意3点,每点2分,共6分)背景:统治政策侧重于维护中央集权;防御海盗的需要;外部势力的侵扰;清初统治基础尚未巩固。专注于内陆稳定。古代中国以农立国(或重农政策,或小农经济占主导),统治基础主要在大陆;农耕意识浓厚,海洋意识相对缺失;缺乏国家主权观念。(任意3点,每点2分,共6分)(2)认识变化:西方国家的海上威胁和侵略,使清政府重视台湾的海防价值和战略位置;“天朝上国”观念受冲击,逐渐以国际战略眼光认识台湾的地缘政治意义(东南门户的价值);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政府开始关注台湾的经济价值;近代工业化进程逐渐深入,清政府开始重识台湾的内部治理与近代工业的发展;随着国际意识、海洋意识增强,清朝统治阶层逐渐认识到台湾是国家的战略资产(优势)。(任意3点,每点3分;分析1分,变化2分,共9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但仍必须遵循分析1分,变化2分给分)影响:促进台湾的开发:密切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增强了统治者的海洋意识;有利于拓展统治者国际视野;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主权意识);有利于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任意2点,每点2分,共4分)14.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确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论题;然后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全方位论证自己的论题,基本史实不少于三个;最后回扣一下自己的主题即可。基本要求是主题鲜明,论据正确,论证合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答案:论题分(0,2,4分)能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论题。这里的思想解放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解放运动,如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国的“百家争鸣”“西学东渐”“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社会转型就是社会形态、社会体制、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变迁,如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等。(一)以下3种情况,论题分计4分。①能具体体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的论题,如:启蒙思想与法国大革命。②能阐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之间逻辑关系的论题,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③整体上阐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论题,如:思想解放的深度影响社会转型的程度。(二)以下3种情况,论题分计2分。①论题只体现“思想解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