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_第1页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_第2页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_第3页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_第4页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研究报告研究单位: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课题负责人:石希峰课题组成员:汪继清田纯亚邱保成红华骆祚武执笔人:汪继清《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研究报告容摘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是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以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中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为此市职教研究室与多所中职学校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如下共识: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遵守着如下规律:(1)必须树立“技能为王”办学指导思想,着力培养教师成就感和使命感,为培养技能型人才营造良好氛围;(2)必须选择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3)着力建设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设备和实习基地,大力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4)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5)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途径;(6)技能大赛制度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加速器和重要平台。关于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课题组有如下共识:1、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美好前景的指引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原动力;2、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是成长为技能型人才的必要前提;3、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刻苦学习与反复训练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唯一途径;4、积极推进技能大赛制度化建设,技能大赛制度平台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容结构图: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研究假设和核心概念。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二)理论基础三、研究程序(一)研究设计;(二)研究对象;(三)研究方法;(四)技术路线四、分析和讨论(一)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二)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解析(三)市职教研究室开展省级课题“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四)市三峡中专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五)长阳县职教中心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五、研究发现或结论六、存在问题与其对策建议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自2004年珠三角、长三角爆发“用工荒”、“技工荒”以来,技能型人才短缺现象成为制约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正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历史需要,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研究和探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就是要通过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水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研究和探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对于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指导本市中职学校的办学实践,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1、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国正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都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将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员的需求将日益强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都迫切需要提升劳动者队伍的技能素质。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服务技能的人员。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相关领域的技能人员。但是,经过近几年来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据国家人社部颁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近1900万人和32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9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440万人)。2、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是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指出,“体系建设是今后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涵主要是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和多元立交三个方面,适应需求即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实现科学定位、科学分工和科学布局。有机衔接即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合理结构,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1]。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通过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制度,形成全面、灵活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结构,加快培养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性作用。3、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是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状,虽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但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结构性就业矛盾十分突出。“有人找事做”和“有事找人做”的现象同时并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找事做的人能力不足,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主要体现在岗位能力的不足上。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技能型人才,才能增强找事做的能力。因此,培养一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不仅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变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扩大就业与促进再就业的需要。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研究,探索和掌握人才培养的规律,就能将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办学实践,指导本市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办学思路,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稳定率,并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了更好的探索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我们于2011年申报了省2011-2012年职业教育科研课题,并获得省职教研究中心立项为重点课题开展研究。(二)研究假设和核心概念1、研究假设职业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的技能,中等职业教育的绝大多数专业在职业理论教育方面弱于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它们均属于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育畴,从大的方面来讲,研究和探索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就是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劳动者的规律和学生如何掌握劳动技能的规律。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人才工程,制约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认知、培养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设施设备条件、师资队伍等,都是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因素。2、核心概念(1)技能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完成一定动作或智力活动的方式或技巧。技能总是与某项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紧密联系,以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反复训练来达成,其熟练程度则取决于练习和使用的程度。一项工作的技能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此可见,知识是技能人才成长的理论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岗位操作中的具体实践应用,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过程中的提升。根据技能的复杂程度,我们可以将技能分为简单技能与复杂技能、单项技能与复合技能;根据心理学的分类,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指操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它是显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语言信息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它是隐性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更多的是指动手操作能力,也即动作技能。(2)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相对于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分类而言的。一个社会人的职业能力总是由知识和技能组成的,人们依据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不同的倾向性,把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分为学术(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类别,其工作人员则相应的称为某型人才。学术(工程)型人才是指那些从事学术理论研究、工程技术规划、设计决策等工作的人员。技术型人才则是指将学术(工程)型人才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物质形态或对社会有关方面产生具体作用的人员,它居于学术型与技能型两者之间。技能型人才主要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的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并能解决部分技术和工艺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优秀的中专毕业生以与取得技工、技师与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3)技能型人才之培养规律研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是本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主要是指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中,存在哪些可循的规律,以资同行借鉴或教育主管部门总结推广,或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提高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水平和质量。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和培训工程,受培养目标、培养培训师资和设备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探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规律,首先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的影响程度也是各不一样的。一般的,人才培养工作必然涉与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课程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教师队伍、培养的途径、教育教学管理与其运行机制等等。其次,探寻规律必须立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予以总结和推广。(4)技能型人才之成长规律研究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也是本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主要指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从普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开始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认识自己的专业,建立和形成职业的观念,养成职业意识,努力学习其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最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过程。探寻这一规律,需要从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寻求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因是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是学生对成长为技能型人才的强烈意愿,是学生对技能型人才美好就业前景的强烈期待;外因是良好的办学条件,包括优良的实验实训条件和过硬的师资队伍。哲学告诉我们,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通过因而发挥作用。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出现的招工难、技工荒问题影响到经济发展问题的加深,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社会的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制度。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为了推进职业学校加强技能培训教学与训练,引导学校把教学质量评价转变到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上来,在全社会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氛围和崭新局面,省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财政厅于2009年发出《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通知》,并于当年举办了五大类10个赛项的全省性竞赛。全省技能大赛制度的建立,不仅推动了我市职业学校涵提升,而且直接推动了我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的制度建立,掀起了全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的高潮。如何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将技能大赛化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中职教育新的课题。(二)理论基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的既定方针和重大战略决策,大力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中等职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类型,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是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青少年,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必须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1、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技能按其容不同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本课题研究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主要是指动作技能的培养。根据动作技能在形成过程中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和自动化过程,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为粗略的掌握阶段、改进提高阶段和动作巩固阶段等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遵循这一普遍规律,循序渐进,不可随意违背之。根据动作技能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简单技能和复杂技能。简单技能是指技能动作简单、技术含量较低的技能,它往往只需要简单的重复训练即可形成,因此也可称为单项技能。复杂技能是指技能动作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往往是多项单项技能复合而成,必然要经历从知识到技能的交替重复训练,螺旋式上升才能最终形成。2、中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作为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国家对中职学校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一系列管理规,以实现国家意志,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作自然必须遵守。这些容包括:(1)明确的培养目标。国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中职学校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是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有人才规格定位的教育。(2)科学的课程体系。表现在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开设和教材使用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从而构建起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培养人才的工作更科学更有效。(3)规的教育管理。中职教育是国家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予以严格管理的教育,督促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以实现国家意志的贯彻实施。3、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中职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任务的要求高低,教学容的难易,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要遵循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些规律表现在中职学生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在技能学习训练的容和方法上的选择性。中职的学生年龄介于15——18岁之间,按照心理学的年龄分段,他们介于少年期与青年初期之间。比如刚进校门的低年级学生,其抽象思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到毕业时期时,抽象思维将会逐渐地居于主导的地位。二是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在技能学习和训练中,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对待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应当增加学习和训练的容和难度,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达到熟能生巧进而创新的目标。对于接受能力比较慢,一时还不能完全掌握技术要领的,也不能挖苦讽刺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三)文献综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够在生产、服务一线和管理岗位工作的,掌握一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本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随着最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专家学者们加强了对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国家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借鉴,主要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以加拿大为代表的CBE能力本位培养模式。为此,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实践探索,成为广大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有关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文章比比皆是,总结出来的模式名目繁多。但是总体来说,研究技能型人才的理论文章极少,使用百度搜索工具,以“技能型人才”为关键词搜索的学术论文只有寥寥几篇而已。三、研究程序(一)研究设计以理论研究揭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涵、特征,以实践研究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总结人才培养工作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二)研究对象1、技能型人才涵与其基本特征2、技能型人才培养基本途径和基本规律3、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即研究近几年来市职业学校、市职教研究室承担的省、市级职教科研课题研究报告与其实验案例资料,国务院、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布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文件,以与来自于网络的论著、文献,从中总结和提炼研究结论的方法。个案研究法:即通过选择一所职业学校的某一个专业,或某一专业之中的某一(工种)技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技能的构成和训练规律,以达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目的。实验法:即将制定的实施计划、方案予以实施,在实践中检验、总结,从中探寻规律的方法。经验总结法:即认真分析和总结市中职学校办学实践,从中归纳整理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四)技术路线市职教研究室牵头,市三峡中专、长阳县职教中心参加,遴选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课题组。以市职教研究室总体负责理论研究,提出课题研究的总框架,负责本市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总结与分析,两所学校分别选择一个专业的1~2个工种,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分析和实践,总结其训练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本课题研究成果。四、分析和讨论(一)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技能型人才因其主要工作岗位为面向生产企业和服务管理等基层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工作岗位一线性。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岗位主要是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的第一线,因此它总是与特定的一线岗位相联系的,离开了具体的一线工作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比如电工中级工、中餐宴会摆台高级工等,必然是与电工、餐厅服务等具体工作的一线岗位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技能型人才也从事管理性工作,但它的工作重心依然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工作。2、专业技能操作性。技能型人才必须是与具体的工作岗位相联系的,具有实际的、专业性的动手能力的人员,也就是俗话说的既要能说,还要能做,不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比如电工岗位,既要明白电路的原理,更要能够连接线路,安装各种用电器并使其正常工作。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仪器、设备的生产精度和工艺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所以,新时代的设备操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相应的心智技能。3、职业性(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性,主要是指的以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为职业,作为其谋生存的手段,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某项技能,但他并不以此为谋生的途径,仅仅是一种爱好或者其工作的一部分,那么并不能称之为技能型人才。4、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一个人仅仅具有某项技能而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人,我们只能称其为工匠,不能称之为人才。技能型人才除了具有专业的技能外,必须具备一个社会人和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如健全的人格、遵纪守法的公民素养、积极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等。(二)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解析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史,我们认为,一部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就是技能教育的发展史,就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与当代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学徒制发展到了校企合作培养的新模式。1、学徒制培养模式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口传手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它是古代职业教育的遗产。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在正式的职业学校产生以前,这种以师傅带徒弟、“做中学”的学徒制逐渐成为知识、技术、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工业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机械化生产体系使得学徒制逐渐走向崩溃,新生的产业工人教育形式——职业学校教育,取代了从前的学徒制。但是职业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使得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越来越不受产业界的欢迎。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同时也促使了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使人们深刻感受到与经济、生产相联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威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徒制在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人们的重新认识与复。在终身学习、能力本位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又赋予学徒制更多的涵和意义,称为“现代学徒制”,即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认可,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职业学校培养模式学校主导培养模式是指由学校主导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的模式,包括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培训过程,另一方在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时处于辅助或次要地位。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认为经历了传统学校模式、前校后厂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初级模式。(1)传统学校模式。是指我国职业教育从发展的初始阶段采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完全由学校完成,只需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即可。我国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以与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职业高中教育,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模式,这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雏形。。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选用教材,直至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实验室和实训场所、设备,都完全由学校一方建设和组织实施,没有外界的参与。学校只需要执行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就行了。(2)前校后厂模式。这种模式是1980年代与其后随着职业高中的兴起而出现的办学模式。由于职业高中的先天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办学条件简陋,缺乏兴办职业教育所需的大量资金,于是借助教育部门兴办的校办企业享受国家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渠道,通过兴办校办工厂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既部分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困难的问题,又部分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困难问题。(3)校企初级合作模式=1\*GB3①订单培养模式。即通过学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在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即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找到了工作,毕业即就业,从而实现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2\*GB3②“企业配合培养”模式。这是以学校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的培养任务,企业在合作中只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并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协助学校完成部分技能训练任务,企业始终处于辅助地位。目前,相当部分的职业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属于这种形式。=3\*GB3③校企初级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仅是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还参与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等工作,与学校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是并没达到深层次的合作程度,学校达到了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的目的,企业达到了稳定招工,降低用人成本的目的。3、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模式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组织顶岗实习,共建工艺技术服务平台(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达到共同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模式。(三)市职教研究室开展省级课题“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回顾我国几十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说至今仍然走的是以学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真正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尚未形成。在探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市多所职业学校进行了多年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也通过省级立项课题开展研究与探索。《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市职教研究室承担的省“十一五”职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该课题由市职教研究室联合兴山县职教中心和宜都市职教中心共同研究。我们认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对培养技能型人才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研究成果自然适用于本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如下研究成果对本课题有重要借鉴意义:1、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传统中职课程体系越来越偏离人才培养的方向,已经不适应当今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企业行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现行课程进行解构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教学容的职业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其课程体系构建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①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设置课程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容的微调,而是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彻底打破按照学科边界、知识的相关性设置课程的传统习惯,转为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设置课程,使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更好地对接起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性质。必要时,可设置少量的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容的课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多样性。在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上,有必要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把工作实践作为课程体系展开的起点,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②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容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职业教育课程不必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是要紧紧围绕着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容。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课程容要朝实用方向化转变,让学生多学一些和他们将来的职业活动相关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要在具体的活动层面去理解职业能力,它是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种职业活动需要的因素的综合。以化工专业黄磷车间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例说明如下: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知识与技能主干课程原料破碎岗位能胜任原料破碎岗位的各项工作,取得破碎岗位操作证,岗位电工与行车工应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岗位班长应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懂得破碎机、分筛机的工作原理与日常维护,并能正确操作;懂得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与预防电工基础、化工机械、化工设备、破碎岗位操作规程(含设备的正确操作维护方法)与安全技术干燥岗位能胜任原料干燥岗位的各项工作,取得该岗位上岗操作证,电工应具备特种作业资格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懂得干燥机的工作原理与日常维护,并能正确操作;懂得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与预防电工基础、化工机械、化工设备、干燥岗位操作规程(含粉尘防护干燥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与化工安全技术计量岗位能胜任计量岗位的各项工作,取得计量岗位操作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懂得称重显示仪工作原理与日常维护,并能正确操作;懂得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与预防电工基础、化工机械、化工设备、原矿计量岗位操作规程与安全要点、安全用电常识、化工安全技术配电岗位具备配电岗位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配电岗位操作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熟知配电岗位的操作规程并能正确操作;懂得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与预防电工基础、化工机械、化工设备、配电岗位操作规程、安全用电常识、化工安全技术护炉岗位具备护炉岗位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护炉岗位操作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熟知护炉岗位的操作规程并能独立操作;懂得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护炉岗位操作规程、化工安全技术炉前岗位具备炉前岗位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炉前职业与岗位操作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熟知炉前工安全操作规程并能独立操作;懂得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与预防炉前工岗位操作规程、化工安全技术吊装岗位具备吊装岗位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取得吊装作业与岗位操作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懂得行车的工作原理与日常维护,并能正确操作;懂得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与预防行车安全操作规程、化工安全技术化验岗位具备化验岗位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岗位操作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熟悉化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并能正确操作;懂得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与预防化验岗位操作规程(含粉碎机、抽滤机、干燥箱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与安全用电化工安全技术精制岗位具备黄磷精制岗位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岗位操作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熟悉黄磷精制岗位的操作规程;懂得黄磷精制岗位常见安全事故的紧急救护技术黄磷精制岗位操作规程与安全要点、安全用电、化工环保、化工安全技术污处岗位能胜任黄磷污处岗位的各项工作,取得岗位作业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熟知黄磷污处岗位的各项操作规程;懂得黄磷污处岗位常见安全事故的紧急救护技术黄磷污处岗位操作规程与安全要点、化工环保、化工安全技术包装岗位能胜任黄磷包装岗位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取得岗位操作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熟悉黄磷包装岗位的操作规程;懂得黄磷包装岗位常见安全事故的紧急救护技术黄磷包装岗位操作规程与安全要点、安全用电、化工环保、化工安全技术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职业能力形成既和相关知识的量有关,也和这些知识的组织方式密切相关。有知识无能力现象的形成,正是由于不能按照特定任务的要求组织知识。这就要求在课程容的组织中,打破以往仅仅关注“知识点”的观念,引入结构观念。合理的结构应当来源于工作过程,在课程容上,以岗位(群)需求和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技术实践知识为焦点,以技术理论知识为背景,以拓展知识为延伸,将课程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和模块进行,如下图: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范围1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范围n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范围2项目分解课程……以数控专业《数控车削强化训练》为例,说明项目分解如下:《数控车削强化训练》项目与零件结构要素序号项目名称典型零件结构要素备注1数控车削阶梯轴类零件外圆柱面、倒角、倒圆2数控车削曲面轴类零件外圆锥面、球面、中心孔3数控车削轴套类零件外圆柱面、圆锥面、螺纹4数控车削配合件外圆柱面、圆锥面、曲面、螺纹配合5数控加工锻件和铸件6数控车削成型面零件外圆柱面、球面7数控车削螺纹件螺纹8数控车削盘类零件外圆柱面、圆锥面、曲面9数控车削非圆二次曲面外圆柱面、抛物线、椭圆面10数控车削宏程序加工在处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整合时,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设置合适的项目,使项目之间的理论知识背景按照一定的方式递进;项目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比较困难。对较大的项目可以分解成模块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是学生在学习时时常有成就感;不要期望一个项目或者模块能解决该项目或模块所涉与能力培养方面的全部问题,每个项目应该有侧重点。④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要打破单纯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传统做法,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以数控专业《数控车削强化训练》项目教学为例对此予以说明:在数控车削强化训练项目教学中,教师分析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具有递进性和连贯性的“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具体的加工零件,都含有一些编程和加工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项目带动教学,由浅入深地把知识和技能渗透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项目一数控车削阶梯轴类零件:项目任务相关知识技能与知识项目一数控车削阶梯轴类零件任务一数控加工工艺实践知识编制工艺填写产品工艺卡片工件装夹1、夹具的分类;2、工件六点定位原则与不完全定位;3、三爪自定心卡盘选用车刀1、车刀类型;2、车刀刀头组成与刀具的标注角度;3、导杆截面形状和规格选用数控车床1、数控车床的类型;2、卧式数控车床的组成与技术规格理论知识切削基础知识1、切削运动;2、切削用量的三要素机械加工工艺基础1、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概念;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3、工艺卡片拓展知识工时定额任务二数控编程实践知识编制程序1、确定工件坐标系;2、确定编程方案;3、计算编程尺寸;4、编制程序理论知识数控车床坐标系统1、坐标轴令名;2、参考点与机床坐标系系统;3、工件坐标系编程基础1、编程格式与程序结构三要素;2、G、M、S、F、T功能;3、小数点编程编程指令G00/G01/G70/G71/G72等拓展知识F与FX、FZ的关系任务三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实践知识机床简介1、机床外观与标牌;2、机床操作面板启动关闭机床1、注意事项;2、启动关闭机床手动操作1、手动返回参考系;2、点动进给;3、增量进给程序编辑1、输入新程序;2、程序编辑对刀与设定1、外圆车刀安装;2、刀位点;3、单刀对刀自动操作1、自动运行方式介绍;2、程序调试;3、空运行;4、试切;5、测量改进量具游标卡尺拓展知识其他量具举例:数控车削强化训练项目之子程序在此项目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方法。本项目训练的侧重点是编制“子程序”,并利用所编程序加工出合格零件。项目教学按照项目确定、项目分析、计划制订、项目实施以与项目评价的过程进行。第一步:项目确定。利用已知毛坯(直径45mm,长度为100mm的45#钢件),加工图示零件。第二步:项目分析。师生共同分析该零件的结构特点、加工要求和完成加工任务可能的工作过程。教师提出优化程序的设想,引导学生在机床说明书和其他参考书中查找有关“子程序”的资料,进而确定采用“子程序”完成该零件加工任务。第三步:制订计划。师生共同探究完成项目的途径和方法,确定项目的工作流程和组织形式:分小组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师生共同探讨子程序的编写方法;学生独立编写含有子程序的零件加工程序,并用仿真软件校验程序;分小组交流程序的编写技巧,修正程序;在数控车床上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师生共同检验零件的加工质量。第四步:项目实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并提供明确的活动记录,包括加工路线、加工参数、程序单、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的零件以与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第五步:项目评价。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对零件的加工质量进行评价,对项目完成过程中,工艺合理性、程序优化、机床操作水平、独立处理问题以与合作交流能力等综合评价。从上面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项目教学形成过程性教学体系,对传统的学科性教学体系是一种突破和改革,实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组织教学,在师生共同活动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2、“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模式实践取得的基本成效(1)转变了人才培养观念,拓展了办学空间。通过“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办学思想得到更大程度的转变,“办学是教育的事,用人是企业的事”的观念被颠覆,职业教育只有走与企业联合之路,走满足社会急需之路才有出路。职业教育也不仅仅只是“理论学习+生产实习”这种有别于基础教育的教育形式,而且具有了经济功能。“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使已经走出校门的往届生和社会青年获得重新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那些曾经因为经济困难失学的少年重新走进课堂,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效益,又可以减轻职业学校招生难的压力。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得以获得企业的经费资助,而且赢得了企业的理解与支持,实现了校企双赢,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2)促进了骨干专业建设,增强了办学实力。通过“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办学实践,大大促进了学校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和实用教材的建设,极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实践锻造了一支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适应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兴山县职教中心2007年派出5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2008年又派出10多名专业老师参加省级培训,兴发集团派出技术骨干到校授课;宜都市职教中心聘请企业技术工人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抓住机遇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业教师的87%。(3)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的触角延展到了企业,使学校教育与产业界更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培养模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是单纯的学校教育所无法达到的。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强化了技能训练,而且冶了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树立起团结合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纪律习惯,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宜都市职教中心通过加强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引得宜化集团、三八八厂、三峡动力集团等国有、私营企业纷纷来校预定毕业生,实现了人才培养由用方市场向供方市场的转变,实现了高质量带动高就业,高就业拉动好招生的“出口畅,入口旺”的大好局面。3、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建议(1)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制度的相对缺失制约了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的广度。②企业缺乏参与半工半读的积极性。造成企业不合作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参与半工半读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企业对半工半读的需求动力不强;企业参与半工半读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利润。③半工半读的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影响学校的积极性。企业是以追求市场效益与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学校在实施半工半读模式过程中,存在诸多难以保障质量的因素,一是有许多客观因素引起教学质量和产品质量不稳定,二是一些主观因素,如合作企业在与学校签订协议后,不履行协议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在半工半读实施中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有利则合作顺利,不利时则不履行承诺。(2)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一是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二是应研究出台激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持续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三是要尽快研究制订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教学方案,使工学结合有章可循。四是职业院校必须在合同的基础上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四)市三峡中专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市三峡中专作为本课题的参研单位,选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进行能力结构分析,制定技能型人才实施性专业教学方案,突出专业课教学与技能实训。在研究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围的基础上,该校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确定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土木水利工程通用技能与能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能力、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能力等八想综合能力。为此安排了制图综合练习、建筑材料试验实训等16项实习实训,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课时比达到0.42:0.58,在专业课教学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达到0.51:0.49,大大强化了专业课教学与技能训练。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1、基本素质与能力1.1德育与思想品德素质1.1.1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分析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德育、公益劳动和其他各课1.1.2刻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1.1.3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1.1.4实事、团结协作的精神1.1.5“献身、负责、”的水利行业精神1.2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1.2.1语言表达能力语文1.2.2一般通知、报告、计划、总结和技术文件的撰写能力1.2.3语言、文字的欣赏能力1.3数学运算能力1.3.1代数运算能力数学1.3.2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基础知识1.3.3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1.3.4导数与积分的简单应用1.4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1.4.1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度素质体育与健康1.4.2常见球类运动技能1.4.3田径运动技能1.4.4体操运动基本技能2、英语应用能力2.1英语基本能力2.1.1英语基本词汇应用能力基础英语英语翻译训练2.1.2英语专业词汇初步应用能力2.1.3英语基本语法应用能力2.2英语初步应用能力(选择)2.2.1普通英语资料阅读理解能力2.2.2日常话题初步交际能力2.2.3模拟套写简单应用文能力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3、计算机应用能力3.1计算机基本知识应用技能3.1.1计算机种类、性能与特点计算机绘图等相关后续理论课和实践课3.1.2计算机基本组成与各部分功能3.1.3常用与简单的计算机语言基础知识3.2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3.2.1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2.2常用汉字输入法与操作技能3.2.3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初步使用能力3.2.4Excel基础知识与操作3.2.5网络基础知识4、土木水利工程通用技能与能力4.1工程识图与制图技能4.1.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国家标准水利工程制图制图综合练习计算机绘图练习4.1.2正投影基本理论4.1.3标高投影基本理论4.1.4手工绘图的基本技能4.1.5识读、绘制水利工程图的基本能力4.1.6房屋建筑图的基础知识4.1.7机械图的基础知识4.1.8CAD基础知识与初步绘图能力4.2工程测量技能4.2.1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水利工程测量测量实习4.2.2测量学基本原理4.2.3小面积大比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能力4.2.4测量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技能(渠道与河道测量、中小型工程施工放样、变形观测等)4.3建筑材料基础知识、试验与检验技能4.3.1常用建筑材料种类、性能与用途的基础知识建筑材料建材试验实训4.3.2水工砼和砂浆的配合比设计、试验与质量检验技能4.3.3正确选用常用建筑材料的能力4.4土力学的基础知识与土工试验技能(选择)4.4.1土力学基础知识,常规试验基本技能土力学基础土工试验实训4.4.2通过试验测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确定地基承载的能力4.4.3提出地基处理方法的初步能力4.4.4确定土的抗剪强度的能力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5、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5.1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与初步应用5.1.1物体受力分析与画受力图的初步能力工程力学基础5.1.2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能力5.1.3匀质等截面直杆基本变形的应力、应变知识与力分析能力5.1.4运用强度、刚度、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截面设计和校核的知识(选择)5.1.5材料机械性能的基础知识5.1.6材料力学常规试验的操作技能5.1.7对结构进行几何组成分析的初步能力5.1.8选择结构计算简图的初步能力(选择)5.2水力学基础知识与初步应用能力5.2.1水流静止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水力学基础水力学综合练习5.2.2水力荷载分析与初步计算5.2.3水头损失的初步分析与计算5.2.4管、渠、孔、堰过水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5.2.5泄水建筑物水流衔接消能的初步分析5.3建筑结构的基础知识与初步应用能力(选择)5.3.1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建筑结构基础5.3.2砼结构基本构件基础知识5.3.3简单砼结构的初步设计能力5.3.4预应力砼基础知识5.3.5砌体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5.3.6钢结构连接,钢结构基本构件(拉、压、弯)设计的基础知识5.4专业基础知识5.4.1水资源、水利事业和水利建设发展概况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认识实习5.4.2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程序5.4.3水利枢纽的组成与类型5.4.4水电站的基础知识5.4.5水泵站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5、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5.5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选择)5.5.1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工程地质基础、认识实习5.5.2岩石与一般地质构造的初步识别能力5.5.3工程地质条件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5.5.4依据地质报告提出地质处理意见的初步能力5.6安全用电知识和能力5.6电工与电气设备工种施工实习实训5.65.6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能力6.1一般性水工建筑物的构造原理与设计基础知识6.1.1中小型重力坝构造原理与设计基础知识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物综合练习6.1.2中小型水闸构造原理6.1.3中小型拱坝构造原理6.1.4中小型土石坝构造原理与设计基础知识6.1.5中小型水库溢洪道设计基础知识6.1.6水工隧洞构造原理6.1.7渠道与渠系建筑物基础知识6.1.8中小型水利枢纽的布置与方案选择的基础知识6.2水利工程基本工种施工方法6.2.1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工种施工实习实训6.2.2模板工程施工方法6.2.3钢筋工程施工方法6.2.4土方工程施工方法6.2.5砌筑工程施工方法6.2.6爆破工程施工方法6.2.7钻探与灌浆工程施工方法6.2.8吊装工程施工方法6.3中小型水工建筑物施工技术(选择)6.3.1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方法与方案制订的初步能力6.3.2土石坝施工方法选择与施工方案制订的初步能力6.3.3水工隧洞施工方法选择与施工方案制订的初步能力6.3.4水闸施工方法选择与施工方案制订的初步能力6.3.5砼坝施工方法选择与施工方案制订的初步能力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7、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7.1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选择)7.1.1选择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的初步能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工程造价、施工组织综合练习、工程造价编制实训7.1.2编制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与作业计划的初步能力7.1.3布置水利工程施工场地的初步能力7.1.4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7.1.5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初步能力7.1.6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初步能力7.1.7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的基础知识7.2水利水电工程造价(选择)7.2.1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编制7.2.2水利水电工程竣工结算初步能力7.2.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招投标基础知识与初步应用能力8、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能力8.1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管理的能力(选择)8.1.1水库调度运行的基础知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8.1.2水利水电工程用水管理能力8.1.3水利水电工程检查与缺陷识别初步能力8.1.4水利水电工程常见问题的初步处理能力8.1.5防汛与抢险的基础知识8.2水利水电工程经营管理的能力(选择)8.2.1水利水电工程经营的基础知识水利水电工程经营管理8.2.2水利水电工程经营组织的基础知识8.2.3水利水电工程经营效益分析的能力2、选择本专业“工程测量”和“建筑材料检测”两个核心技能为研究样本,在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中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该校结合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和师资、设备条件,将“工程测量”技能分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全站仪的应用、施工放样测量等5个单项技能,将建筑材料检测技能分为水泥性能检测、建设用砂性能检测、建设用卵石和碎石性能检测、粉煤灰性能检测、钢筋性能检测、混凝土和砂浆抗压强度检测等6个单项技能,从设施设备、师资要求、考核项目与要求、能力训练途径和方法、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训练时间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技能训练方案。在实施方案中,该校将建筑材料检测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融入到教学容中,使教学工作从一开始就与本专业的岗位要求相一致,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要求的时间。市三峡中专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工程测量技能培训方案技能名称设施设备师资要求能力训练途径和方法考核项目与要求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训练时间一、水准测量1、基本原理知识DS3水准仪

水准尺

尺垫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1、掌握水准测量原理

2、掌握高差法水准测量方法

3、了解仪器高法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采用仿真、案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4学时2、水准仪的操作与读数DS3水准仪

水准尺

记录板有较高的测量仪器操作水平。校教师指导下,学生操作仪器。1、了解水准仪的构造

2、掌握水准仪使用步骤问题:1、实训设备数量不足;

2、实训中设备安全与组织纪律问题;

3、实训任务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问题;

解决方案:

1、争取有关支持保证每3名学生一台仪器;

2、制定专门实训教师奖惩管理制度与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3、编写明确、易操作的实训任务书。4学时3、水准仪的检验DS3水准仪

水准尺

记录板有较高的测量仪器操作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校仪器使用操作。掌握水准仪的检验方法、标准同上4学时4、闭合水准测量DS3水准仪

水准尺

尺垫

记录板有一定数量并具较强工程测量技能水平的专业教师。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利用校地形,完成一条线路的闭合水准测量。1、掌握一般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方法

2、掌握闭合水准测量的业计算在以上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一名指导教师,2名教师分工合作,一名偏重安全管理,一名偏重技能教学。10学时二、角度测量1、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DJ6经纬仪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1、水平角测量原理

2、竖直角测量原理

3、经纬仪的安置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采用仿真、案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4学时2、测回法测量水平角DJ6经纬仪

遮阳伞

木桩

铁钉

斧头

记录板有较高的测量仪器操作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实训。1、能快速准确地读取水平方向值

2、掌握测回法测量水平角要领

3、掌握测量水平角的成果计算方法问题:1、实训设备数量不足;

2、实训中设备安全与组织纪律问题;

3、实训任务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问题;

解决方案:

1、争取有关支持保证每3名学生一台仪器;

2、制定专门实训教师奖惩管理制度与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3、编写明确、易操作的实训任务书。4学时二、角度测量3、全圆法测量水平角DJ6经纬仪遮阳伞

木桩铁钉

斧头

记录板有较高的测量仪器操作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实训。1、掌握测全圆法测量水平角要领

2、掌握测量水平角的成果计算方法同上6学时4、测量竖直角DJ6经纬仪遮阳伞、木桩铁钉斧头、记录板有较高的测量仪器操作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实训。1、掌握测量竖直角的操作技能

2、掌握测量竖直角的成果计算方法同上4学时三、距离丈量1、钢尺量距经纬仪

钢尺

测钎

锤球

弹簧秤

温度计有较高的测量仪器操作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实训。1、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2、掌握直线定线工作要点

3、熟悉尺长方程式的应用,掌握正确使用、保护钢尺

4、灵活运用边定线边丈量的程序同上4学时2、普通视距测量DJ6经纬仪

水准尺

遮阳伞

5m小钢卷尺1、有一定数量并具较强工程测量技能水平的专业教师;2、有一定本专业的其它技能水平;3、有一定的工程施工经验。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结合前面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采用校企合作的办法,到建设工地完成一个较小工程项目的地形图测量任务;取得由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中级测量工等级证书。1、熟悉经纬仪(水准仪)和水准尺等工具的使用和安全保管工作

2、熟悉普通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3、掌握普通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问题:1、实训设备数量不足;

2、实训中设备安全与学生人身问题;

3、实训任务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问题。解决方案:

1、争取有关支持保证每3名学生一台仪器;

2、制定专门实训教师奖惩管理制度与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3、编写明确、易操作并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实训任务书;4、利用项目资金,对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训积极性。2到3周四、全站仪的应用1、全站仪的认识全站仪

单棱镜

对中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1、了解全站仪各部件的结构和几何关系。2、掌握全站仪的安置和基本操作。3、掌握全站仪的检验方法、标准。4、熟悉全站仪的安全保管工作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采用仿真、案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8学时2、全站仪基本测量实训全站仪

单棱镜

对中杆

温度计

5m小钢卷尺1、有一定数量并具较强工程测量技能水平的专业教师;2、有一定本专业的其它技能水平;3、有一定的工程施工经验。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先在校完成校园地形图的测量,然后在合作企业的支持下,配合设计单位,完成一个实际工程的勘察测量任务,并保证设计深度和质量要求1、掌握全站仪角度测量的基本操作技能

2、掌握全站仪距离测量的基本操作技能

3、掌握全站仪坐标测量的基本操作技能问题:除在校实训中易出现的问题外,学生实训中的人身安全问题更为突出。解决方案:1、安排2-3名教师(其中1名是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分组带队,安全、任务责任落实;2、先完成校实训任务,培养学生纪律意识、工程意识,在此基础上,学习项目任务书,自己编写实训任务书;3、利用项目资金,建立风险与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工程任务,不少于4周。五、施工放样测量1、定方向水平距离测设经纬仪

水准仪

温度计

弹簧称

30m钢尺

木桩花杆有较高的测量仪器操作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实训。1、掌握水平距离测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掌握水平角测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问题:1、实训设备数量不足;

2、实训中设备安全与组织纪律问题;

3、实训任务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问题;

解决方案:

1、争取有关支持保证每3名学生一台仪器;

2、制定专门实训教师奖惩管理制度与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3、编写明确、易操作的实训任务书。8学时2、测设已知高程和已知坡度水准仪皮尺标杆木桩水准尺

铅笔

橡皮擦有较高的测量仪器操作水平和技能竞赛组织水平。课堂授课(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实训,最后以技能竞赛方式,检测学生技能掌握情况。1、掌握测设已知高程的方法

2、掌握测设已知坡度的方法问题:1、实训设备数量不足;

2、实训中设备安全与组织纪律问题;

3、实训任务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问题;

解决方案:

1、争取有关支持保证每3名学生一台仪器;

2、制定教学成果技能教师奖惩制度与学生竞赛成绩奖励、毕业制度;

3、组织技能竞赛。8学时市三峡中专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建筑材料检测技能培训方案技能名称应具备知识与能力设施设备师资要求能力训练途径与方法考核项目与要求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一、水泥性能检测1、学习并掌握《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对水泥的技术要求。2、学习《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1345-200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GB/T8074-2008)、《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等,掌握水泥常规检测技术指标(强度、安定性、细度、凝结时间等)的检测。天平、抗压试验机、抗折试验机、负压筛析仪、恒温恒湿养护箱、振实台等。取得工程与相关类初级与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具有工程与相关类专业学习和工作经历,包括中专毕业且从事质量检测试验工作5年以上,大专毕业且从事质量检测试验工作3年以上,本科毕业且从事质量检测试验工作1年以上;获得中国水利协会颁发的混凝土工程类检测员证。1、课堂讲解任课教师在《建筑材料》课堂上讲解与该检测有关的概念、操作规程与检测结果处理方法。2、校实训室训练①任课教师演示操作;②学生分组训练;③整理数据,完成试验报告;④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情况与试验报告,对试验进行讲评。3、校外实训基地(科信检测公司)训练按工程上的要求完成检测工作:①熟悉工程检测程序;②整理原始记录;③出具检测报告。4、参观工地试验室组织学生至协作单位的工地试验室参观,以此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奉献专业的精神。1、试验方法:按操作规程完成试验;2、原始记录填写:按工程检测档案管理要求填写原始记录;3、数据整理与试验报告编写:按试验操作规程要求整理数据,并按工程检测报告的编写样式完成检测报告的编写。1、加载速度控制不好按GB/T17671要求执行2、原始记录填写不规信息填写要完整,如有错误,则需杠改3、对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4、试件成型时操作不规按GB/T17671要求执行二、建设用砂性能检测1、学习并掌握《水工混凝土施工规》(SDJ207-1982)、《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SL53-1994)等标准中对砂子的质量技术要求。2、学习《建设用砂》(GB/T14684-201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并掌握砂的常规技术指标(细度模数、含泥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有机质等)的检测方法。天平、烘箱、振筛机等。1、原始记录填写不规信息填写要完整,如有错误,则需杠改2、对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3、操作不规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三、建设用卵石、碎石性能检测1、学习并掌握《水工混凝土施工规》(SDJ207-1982)、《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SL53-1994)等标准中对石子的质量技术要求。2、学习《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4-201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并掌握石子的常规技术指标(颗粒级配、超逊径颗粒含量、压碎指标、含水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等)的检测方法。天平、烘箱、振筛机等。1、原始记录填写不规信息填写完整、错误只能杠改2、对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3、操作不规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技能名称应具备知识与能力设施设备师资要求能力训练途径与方法考核项目与要求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四、粉煤灰性能检测1、学习并掌握《水工混凝土施工规》(SDJ207-1982)、《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SL53-1994)等标准中对粉煤灰的质量技术要求。2、学习《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掌握粉煤灰的常规技术指标(细度、需要水量比、烧失量、安定性等)的检测方法。分析天平、烘箱、高温炉、负压筛析仪等。取得工程与相关类初级与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具有工程与相关类专业学习和工作经历,包括中专毕业且从事质量检测试验工作5年以上,大专毕业且从事质量检测试验工作3年以上,本科毕业且从事质量检测试验工作1年以上;获得中国水利协会颁发的检测员证。1、课堂讲解任课教师在《建筑材料》课堂上讲解与该检测有关的概念、操作规程与检测结果处理方法。2、校实训室训练①任课教师演示操作;②学生分组训练;③整理数据,完成试验报告;④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情况与试验报告,对试验进行讲评。3、校外实训基地(科信检测公司)训练按工程上的要求完成检测工作:①熟悉工程检测程序;②整理原始记录;③出具检测报告。4、参观工地试验室组织学生至协作单位的工地试验室参观,以此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奉献专业的精神。1、试验方法:按操作规程完成试验;2、原始记录填写:按工程检测档案管理要求填写原始记录;3、数据整理与试验报告编写:按试验操作规程要求整理数据,并按工程检测报告的编写样式完成检测报告的编写。1、原始记录填写不规信息填写完整、错误只能杠改2、对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3、操作不规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五、钢筋性能检测1、学习并掌握《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等标准中对钢筋的技术要求。2、学习《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8-2002)、《金属材料室温弯曲试验》(GB/T232-2010),掌握钢筋的常规技术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直径等)的检测方法。游标卡尺、钢尺、万能试验机等。1、原始记录填写不规信息填写完整、错误只能杠改2、对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3、操作不规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六、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检测1、掌握强度等级的概念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计算。2、掌握《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的相关容。钢尺、压力试验机。1、加载速度控制不好按SL352-2006要求执行2、原始记录填写不规信息填写完整、错误只能杠改3、对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按SL352-2006要求执行3、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一是聘请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他们聘请友邦水电工程建设咨询总经理黄海方为学校“楚天技能名师”,聘请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兼职教师,在校课堂采用讲座、讨论、案例教学等方式,介绍水电工程情况,激发工作热情,分析工程质量、人身安全事故与施工过程技术错误等,达到增强专业认识,做好专业准备的目的。二是在合作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具有水库大坝、水电站、渠道建设管理的技能。通过到黄柏河流域管理局、玄庙观水库、西北口水库、尚家河水库实习见习,使学生熟悉水电工程管理环境,进一步消除理想与现实心理落差,使学生参加工作即能进入岗位角色。利用基地多种类型水利水电工程设施设备,将校课堂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与工程实际对照,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根据本专业就业特点,与企业合作培养应用广泛、市场需要的重点技能。该校根据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毕业生熟练掌握一至两种技能,并能很快在建设实际中应用,为此选择在市政建设、路桥工程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都有广泛应用的工程测量技能、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技能、工程资料与档案整理技能等三种技能为重点予以培养。具体的实践包括:1、与晟泰水电实业XX公司合作,以工程测量、工程资料整理技能为重点,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初级技能人才。该校利用晟泰水电实业公司业务较多的优势,承担某一实际的测量工程项目,从完成项目建设入手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测量技能。同时,学校与公司签定定单培养协议,合作培养定向就业。该公司还冠名赞助学校举办了技能竞赛。2、与当阳水电勘察合作,培养学生应用地形图测量成果技能。2011年底,该校3名老师带领本专业2010级35名学生,从分包了当阳草埠湖农场1万亩农田的测量工程任务,要求工期为三周,用计算机绘出地形图,放出示坡线,确定控制点。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不仅要求有一定仪器操作技能,而且要会应用测量成果。面对大围的测量地域,师生们选用GPS(全球定位仪)进行测量,不仅加快了工作进度,而且使学生又掌握了一种新仪器操作技能。3、与科信水电工程质量检测XX公司合作,培养学生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技能。学校与公司签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基地的协议:按照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本专业所有班级的材料特性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等在基地完成;每班在课程学习中,集中一周的实训由基地提供条件;每班分组分批充任检测员,完成实际的检测任务,在公司专职检测员的指导下完成检测报告,部分优秀学生能在老师、专职检测员的指导下,能对施工单位送来的材料样品提出合理的使用建议。(五)长阳县职教中心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长阳县职教中心选择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客房服务、餐厅服务两项技能,进行了技能结构分析,制定了详细的训练方案。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真实性与针对性,把“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达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做”中生成职业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践证明,作为职业教育核心教学环节的实习实训,只有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才能真正把教学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在岗位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技能一:客房服务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客房服务员,是在饭店、宾馆、旅游客船等场所清洁和整理客房,并提供宾客迎送、住宿等服务的人员。中级客房服务员培养目标为:掌握客房服务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各岗位上的工作计划制定,日常接待服务规、贵宾房的清洁接待、特殊情况处理、客房用品管理与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