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1页
【生物】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2页
【生物】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3页
【生物】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4页
【生物】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图为人体肌肉组织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④均为体液成分,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②中的CO2浓度最高B.O2、CO2、血红蛋白、H+都是内环境成分C.图中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④血液和③组织液【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详解】A、由于细胞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图中②(细胞内液)的CO2浓度最高,A正确;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④为血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C错误;D、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④血浆和③组织液,D错误。故选A。2.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机体能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及稳定。下列与神经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并给予适宜的刺激,就会有反射发生C.躯体的运动只受大脑皮层中神经中枢的调控D.节食减肥可能影响某些种类蛋白质合成,进而影响学习与记忆【答案】D【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完成一个反射活动的条件是:具备完整的反射弧,提供一定强度的刺激。由于低级中枢还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也不一定会出现反射活动。【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大脑、小脑、脑干等)、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B、由于低级中枢还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宜刺激,不一定会出现反射活动,B错误;C、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小脑、脊髓等的共同调控,C错误;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节食减肥可能导致氨基酸含量下降,则合成与学习、记忆形成有关的蛋白质的原料不足,进而影响学习与记忆,D正确。故选D。3.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的物质,是烟草烟雾中的活性成分,可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部分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尼古丁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使受体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为Na+提供通道B.戒烟前,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上升,食欲下降,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多C.戒烟后,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体重也随之增加D.尼古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经过体液定向运输至其所作用的部位【答案】D【分析】据图可知,尼古丁可与POMC神经元上的尼古丁受体结合,使Na+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POMC神经元产生兴奋,该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饱腹感神经元,可使机体的食欲降低。同时尼古丁可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元,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脂肪细胞产热增加。【详解】A、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尼古丁与其受体结合后,受体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形成通道,Na+进入通道,A正确;B、戒烟前,尼古丁刺激POMC神经元,与其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POMC神经元兴奋,然后将兴奋传递给饱腹感神经元,使人的食欲下降;尼古丁刺激下丘脑神经元,将兴奋传递给交感神经,进而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脂肪细胞内脂肪分解加快,产热增加,B正确;C、戒烟后,尼古丁摄入减少,POMC神经元的兴奋性程度降低,通过饱腹感神经元对食欲下降的调节作用降低,会使机体增加有机物的摄入;同时,缺少了尼古丁的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脂肪细胞产热不增加,消耗不增加,故体重会增加,C正确;D、烟雾中的尼古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D错误。故选D。4.如图1、2分别表示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神经中枢,a、b表示神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②,神经中枢③和④都表示脊髓B.神经中枢①控制手部运动的区域较大与其精细程度有关C.图2中神经a、b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其活动均不受大脑控制D.若神经b兴奋时能促进排尿,则神经b是副交感神经【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图1表示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过程,神经中枢①为大脑,②为脑干,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过程。【详解】A、②脑干有人体的呼吸中枢,神经中枢③和④都受高级中枢调控,表示脊髓,A正确;B、神经中枢①大脑皮层控制手部运动的区域较大,因为手部活动的精细程度大,B正确;C、图2中神经a、b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但大脑皮层能调控其参与的排尿反射过程,说明自主神经系统还受大脑控制,并不完全自主,C错误;D、副交感神经促进膀胱收缩从而促进排尿,故若神经b活动占优势时能促进排尿,则神经b是副交感神经,D正确。故选C。5.寒冷状态下,健康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字母表示腺体,序号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B.a产生的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C.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体内c产生的激素含量下降D.分级调节放大了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答案】C【分析】当机体感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a甲状腺,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A正确;B、a是甲状腺,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B正确;C、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降低,b、c产生的激素含量升高,甲状腺异常增大,C错误;D、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机制,有利于精细调控,D正确。故选C。6.动物受伤后总会舔舐伤口,是因为其唾液内含有一种叫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杀死细菌,预防感染并加快伤口愈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胸腺、脾脏、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C.神经生长因子杀死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D.与神经生长因子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核【答案】C【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2、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人体和外部环境的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即人体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中的物质。【详解】A、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脊髓不是免疫器官,A错误;B、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如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分泌,B错误;C、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体表屏障和化学防御,其中动物唾液中的这种杀菌物质就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D、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D错误。故选C。7.“撸猫”是现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行为,但部分人对猫过敏,研究发现,猫体内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F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次接受F蛋白的人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B.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过敏的几率C.过敏反应主要与细胞免疫过程有关D.已免疫的个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答案】B【分析】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详解】A、初次接受F蛋白的人一般不会发生过敏,A错误;B、猫唾液中含有过敏原蛋白质F,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入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从而会增加人过敏的几率,B正确;C、过敏反应主要与体液免疫过程有关,C错误;D、已免疫的个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B。8.元代农书《农桑辑要》中记载:“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书中记载的是一项提高棉花产量的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B.“冲天心”和“旁条心”均可以合成生长素并向植物的形态学下端运输C.棉花的生长发育状况往往取决于某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及激素之间的比例关系D.用一定浓度生长素除去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原理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答案】A【分析】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于是侧芽萌动加快生长。【详解】A、生长素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基本单位不是氨基酸,A错误;B、“冲天心”和“旁条心”均属于枝条的顶芽,均可以合成生长素并进行极性运输,向植物的形态学下端运输,B正确;C、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激素,决定植物的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是某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及激素之间的比例关系,C正确;D、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田间除草利用的是生长素浓度过高杀死双子叶植物的原理,D正确。故选A。9.为了研究生长素类调节剂对黄瓜生根的影响,用一定浓度的α-萘乙酸(NAA)处理黄瓜幼苗,两周后测定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测定项目NAA浓度(×10-4mol/L)010203040主根平均长度(cm)12.114.312.810.58.6侧根平均数目(个)668.710.57.85.2A.正式实验前可通过预实验减少实验误差B.较低浓度NAA处理插条时,将插条基部在溶液中沾蘸5sC.由表可确定促进主根生长的NAA最适浓度为1×10-3mol/LD.NAA对主根和侧根的生长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答案】D【分析】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主根的长度和侧根的数目,表中数据表明NAA对黄瓜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都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果。【详解】A、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但不能减少误差,A错误;B、将插条基部在溶液中沾蘸5s一般适用于较高浓度的NAA处理,B错误;C、由表可知,适宜主根生长的NAA浓度小于2.0×10-3mol/L,但不能具体的浓度,C错误;D、表中数据表明NAA对黄瓜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都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果,D正确。故选D。10.下图表示GA(赤霉素)、ETH(乙烯)和IAA(吲哚乙酸)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GA和IAA均可促进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B.GA可以通过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来降低IAA浓度C.由图推测,IAA两重性可能与ETH有关D.束缚态IAA可能具有平衡植物体内IAA水平的作用【答案】B【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所以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还受到环境等信息调节。【详解】A、由题图可知,GA和IAA均可促进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GA可以通过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来阻止IAA浓度的降低,B错误;C、由题图可知,IAA对ETH有促进作用,而ETH的作用是抑制生长,因此IAA两重性可能与ETH有关,C正确;D、束缚态IAA与IAA能相互转化,因此束缚态IAA具有平衡植物体内IAA水平的作用,束缚态的IAA对维持植物体内IAA的浓度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11.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注:“+”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A.某种群的特征②逐渐下降,可判断种群特征⑤属于衰退型B.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C.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乙大D.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雌雄交尾来控制特征⑥,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答案】C【分析】由图分析可知:①③能使种群密度降低,①③是死亡率和迁出率;②④能使种群密度上升,②④是出生率和迁入率,⑤通过影响①使种群数量减少,通过影响②使种群数量增多,则⑤是年龄结构,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⑥是性别比例,它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①③能使种群密度降低,①③是死亡率和迁出率;②④能使种群密度上升,②④是出生率和迁入率,⑤通过影响①使种群数量减少,通过影响②使种群数量增多,则⑤是年龄结构,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⑥是性别比例,仅凭某种群的特征②逐渐下降,无法判断种群特征⑤属于衰退型,A错误;B、常见的种群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率,但没有性别或雌雄同体的种群没有性别比例的特征,B错误;C、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种群数量还有面积或体积有关,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正确;D、⑥是性别比例,它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雌雄交尾来控制特征②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错误。故选C。12.图1是某种农业害虫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另一个种群的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注:λ表示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A.图1中t1-t2时期与图2中c-d时期种群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B.由图1可知此农业害虫迁入这个新环境后是以“J”型曲线增长C.此农业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D.图1中为有效防治此农业害虫,应在种群增长速率为t2之前及时控制【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某种农业害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为0,对应于种群数量的S形(型)增长曲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λ>1,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详解】A、图1中t1~t2时期,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且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因此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为增长型;图2中,c~d时期,λ>1,种群数量逐渐增加,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B、图1为某种农业害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为0,对应于种群数量的S型(形)增长曲线,B错误;C、此农业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即保持相对不变,C正确;D、图1中为有效防治此农业害虫,t2点对应的K/2,对应的增长速率最快,应在种群增长速率为t2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B。13.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四大家鱼的食性有差异,因此它们的生态位没有重叠C.池塘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D.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能“和平共存”,说明它们互为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分析】1、群落的空间特征:(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2、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现象;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详解】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是群落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B、由图可知,四大家鱼的食性有差异,但它们的部分生态位存在重叠,B错误;C、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故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C错误;D、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混养可以更好的利用池塘中的食物和空间,因此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能“和平共存”,D错误。故选A。1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插茱萸,可驱秋蚊灭害虫”,插茱萸传递的是行为信息B.生态系统的信息只能来自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且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寺桃花盛开慢的原因是接收到了化学信息D.莴苣等植物的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答案】D【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中的茱萸,传递的是化学信息,A错误;B、生态系统的信息不只能来自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还可来自无机环境,且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B错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山寺桃花盛开的原因是山上的温度低,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D、莴苣等植物的种子为需光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构成一个复杂网络,其中字母表示相关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表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图中D表示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C.该调节网络的实现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不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D.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过程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在组织液中然后作用于免疫系统,即过程是A代表的是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C可表示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的作用,D表示的是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因子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机体中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表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B、图中D表示甲状腺激素,因为肾上腺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D、该调节网络的实现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C错误;D、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这是免疫系统表现出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故选D。16.图1为探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探究植物的弯曲生长是否与单侧光有关,最好选用图1中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B.如果将整个装置④放在旋转器的圆心上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植物茎的生长情况是向光弯曲生长C.图2曲线上C点表示不生长,g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D.据图2分析,若图1中装置①内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背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答案】ABC【分析】分析图1可知,①和②、③和④的单一变量是单侧光;分析图2,由于生长素浓度高于g点或低于g点时,促进作用都降低,所以g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最适宜浓度;C点与横轴相交,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当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详解】A、探究植物的弯曲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内是否有单侧光照射,植物的放置方向等属于无关变量,应避免干扰实验结果,因此应选择图1中③④两个装置进行实验,A错误;B、若将图1中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因为是整个装置一起旋转,植物只有靠近窗口部位能接受单侧光照,所以其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B错误;C、分析图2,C点与横轴相交,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不是不生长,生长素浓度高于g点或低于g点时,促进作用都降低,说明g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茎生长最适生长素浓度,C错误;D、若图1装置①内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背地侧的浓度应该小于m,(促进作用小于图中2m对应浓度),D正确。故选ABC。1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乙和丙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B.若由于某种原因乙的数量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将大量增加C.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4个营养级,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但缺少分解者D.若戊摄食食物比例为乙∶丙∶丁=3∶1∶1,则戊增重1kg至少要消耗生产者225kg【答案】ABC【分析】题图分析: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生产者→甲→乙→戊、生产者→甲→乙→丁→戊、生产者→甲→丙→戊、生产者→甲→丙→丁→戊。【详解】A、由图可知,乙和丙都处于第三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A错误;B、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丁和戊对丙的捕食增多,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减少,B错误;C、生产者种群数量未知,因此该食物网包含多个生物种群,5个营养级,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包含分解者,C错误;D、若戊摄食食物比例为乙∶丙∶丁=3∶1∶1,则戊作为第五营养级获得的食物占1/5,作为第四营养级获得的食物占4/5,当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消耗生产者最少,应为:1/5×5×5×5×5+4/5×5×5×5=225,戊增重1kg至少消耗生产者225kg,D正确。故选ABC。18.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某种昆虫的密度,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目测估计法用于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相对数量,需要按照多度等级来记录数量C.设计制作生态缸时,需将生态缸放置于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以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D.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要处理,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答案】ACD【分析】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有充足的太阳能。当然,生态缸一定要封闭,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详解】A、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某种昆虫的密度,采用的方法是黑光灯诱捕法,A错误;B、目测估计法用于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相对数量,需要按照多度等级来记录数量,如非常多、多、较多等,B正确;C、生态缸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且缸口要密封,不能和外界相通,C错误;D、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实验组的土壤要处理,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错误。故选ACD。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9.“渐冻症”又称运动神经元病(MND),因为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从而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称渐冻人。下图甲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某种结构,a、b、c表示突触的相关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过程;光线进入人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乙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释放谷氨酸的结构是神经元的______末梢(填“轴突”或“树突”),释放的方式为______,谷氨酸在b处扩散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能量,兴奋在c处的信号转变是______。(2)据图甲判断,谷氨酸是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______。(3)据图甲分析,NMDA的作用可能有______。(4)图乙感受器受到光刺激前后,感受器所在细胞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椭圆虚线中共有______个突触。(5)图乙中的高级中枢位于______。图中视觉的产生过程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射。【答案】(1)①.轴突②.胞吐③.不消耗④.化学信号→电信号(2)①.兴奋②.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或钠离子通道打开)(3)识别谷氨酸,转运钠离子(4)①.由正变负②.2(5)①.大脑皮层②.不是【分析】1、分析图甲,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2、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运输到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1)图甲中,谷氨酸是由突触前膜释放,所以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释放的方式为胞吐,谷氨酸在b突触间隙处扩散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兴奋在c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由化学信号→电信号。(2)图甲中,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所以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3)谷氨酸与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可见NMDA的作用可能有识别谷氨酸,转运Na+。(4)图乙感受器受到光刺激,感受器兴奋,刺激前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刺激后变为负电位。据图可知,椭圆虚线中共有2个突触。(5)图乙中的高级中枢位于位于大脑皮层,图中视觉的产生过程不是反射,因为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0.不少糖尿病患者有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研究发现,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夜间短暂低血糖后引起的血糖反跳性增高,称为“苏木杰反应”;另一种为夜间血糖平稳,清晨出现一段时间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为______。当血糖含量较低时,机体的_____血糖调节中枢兴奋,通过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血糖浓度升高。(2)糖尿病患者由于_____细胞功能减退,血糖调节能力降低。当饥饿过度或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时,容易矫枉过正,使______过多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出现“苏木杰反应”。因此,为避免出现该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3)为探究“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人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测定体内相关激素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①图中结果显示,______节律性分泌异常可能与黎明现象有关。②研究发现,生长激素会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影响胰岛素作用敏感性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填序号)。A.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B.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C.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D.组织细胞信号转导异常E.胰岛素分泌障碍(4)为区分“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临床上可将晨尿中酮体(脂肪分解代谢的产物)的含量作为诊断依据之一,其原因是若发生苏木杰现象,______。【答案】(1)①.3.9-6.1(或6.0)mmol/L②.下丘脑③.交感神经(2)①.胰岛B②.肝糖原③.睡前适量加餐(避免过度饥饿);合理控制降糖药物的使用量(3)①.生长激素②.BCD(4)则在出现低血糖时,会由脂肪参与代谢供能,造成尿中酮体增加【分析】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而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1)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为3.9-6.1(或6.0)mmol/L。当血糖含量较低时,机体的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血糖浓度升高。(2)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血糖调节能力降低,从而使血糖升高。当饥饿过度或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时,容易矫枉过正,使肝糖原过多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出现“苏木杰反应”。因此,为避免出现该反应,可在睡前适量加餐(避免过度饥饿)或合理控制降糖药物的使用量,防止肝糖原过快的分解使血糖升高。(3)①分析图可知,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在不同时间段内胰岛素和褪黑素含量几乎没有差异,而生长激素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说明生长激素节律性分泌异常可能与黎明现象有关。②影响胰岛素作用敏感性的因素会使胰岛素不能很好的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如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不能形成胰岛素受体;以及组织细胞信号转导异常,都会使胰岛素不能与受体很好的识别并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故选BCD。(4)若发生苏木杰现象,则在出现低血糖时,会由脂肪参与代谢供能,造成尿中酮体增加,因此可将尿液中酮体(脂肪分解代谢的产物)的含量作为诊断依据之一,以区分糖尿病患者的清晨空腹高血糖为上述哪种情况。21.2023年我国多地出现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群,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RNA包膜病毒。下图是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型流感病毒被Ⅰ摄取处理后,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Ⅴ______(填细胞名称)结合,这是激活Ⅴ细胞的第二信号;激活Ⅴ细胞的第一信号是______。图中g与病毒的结合,可以抑制______。(2)Ⅲ______(填细胞名称)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______免疫。图中Ⅰ~Ⅶ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填序号)。(3)a和b是该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a、b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当a、b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进行疫苗接种以达到_____的作用。(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b蛋白抗体对甲型流感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b蛋白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甲型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①实验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甲型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b蛋白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量F.细胞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损伤程度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b蛋白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填“D63”或“D21”),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特异性结合。【答案】(1)①.B细胞(或B淋巴细胞)②.病毒和B细胞接触③.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细胞③.Ⅶ(3)免疫预防(4)①.A、C、E②.D63③.甲型流感病毒【分析】题图分析:Ⅰ为抗原呈递细胞(或APC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Ⅲ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d、e、f为细胞因子和g为抗体。(1)体液免疫中,病毒侵入机体后,会被Ⅰ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即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毒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图中g为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毒结合,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抑制病毒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接触、裂解被该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因此Ⅲ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细胞免疫。图中Ⅰ为抗原呈递细胞(或APC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Ⅲ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3)流感病毒的抗原(a和b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当a、b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进行接种疫苗以达到免疫预防的作用。(4)①依据实验目的“观察b蛋白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自变量为是否含有b蛋白抗体,因变量为病毒的增殖量,推知本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通过检测经不同抗体处理的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来确定b蛋白抗体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即A、C、E。22.图甲是草原中的黑线姬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黑线姬鼠的数量变化曲线。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α的角度将会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2)某农田面积约3hm2,研究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2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15只,发现其中有5只不带有标记,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______只/hm2,若捕获的部分带标记的个体已经死亡,则所得数据与实际结果的关系为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基本无差异”)。(3)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是______。(4)为了绘制得到图乙,可采取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总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视野中计数范围内的酵母菌有三分之一被台盼蓝染色,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个。(5)一个血球计数板中有__个计数室,本实验相关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有____。A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使用无菌水稀释后重新取样计数B.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以避免计数室产生气泡C.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对计数室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D.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围绕K值上下波动(6)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W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若将起始细胞数量加倍,其他条件不变,该种群数量为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答案】(1)①.通过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数量)②.变大(2)①.10②.基本无差异(3)生物防治(4)①.抽样检测②.8×109(5)①.2②.BCD(6).W/2【分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绘图分析。(1)图甲中曲线Ⅰ表示的是理想状态下的“J”形曲线,曲线Ⅱ表示的是自然状态下(空间、食物有限,存在天敌等)的“S”形曲线,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数量);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黑线姬鼠的数量变化曲线。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α的角度将会变大,蛇由于不适应当地环境,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较多数量的死亡。(2)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第一次标记总数)×n(第二次捕捉总数)/m(第二次捕捉标记数),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20×15÷10÷3=10只/hm2,若捕获的部分带标记的个体已经死亡,则所得数据与实际结果的关系为基本无差异,不影响其计算。(3)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故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4)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每个中方格有16个小方格,所以有25个中方格,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0.1×10-3)×103=6×109,而视野中计数范围内的酵母菌有三分之一被台盼蓝染色(死菌),故活的酵母菌数量为6×109×2/3=4×109,b对应2/K,故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8×109。(5)一个血球计数板中有2个计数室。A、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使用无菌水稀释后重新取样计数,计算时乘上稀释倍数进行计算,A正确;B、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先盖盖玻片后滴加培养液,以避免计数室产生气泡,B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