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参考答案:A略2.“a>4”是“方程x2+ax+a=0有两个负实数根”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参考答案:A【分析】方程x2+ax+a=0有两个负实数根,则,解出即可判断出结论.【解答】解:方程x2+ax+a=0有两个负实数根,则,解得a≥4,∴“a>4”是“方程x2+ax+a=0有两个负实数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与判别式的关系、根与系数的关系、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3.已知曲线的焦点F,曲线上三点A,B,C满足,则。A.2

B.4

C.6

D.8参考答案:C4.(2016?大庆二模)复数﹣的实部与虚部的和为()A.﹣ B.1 C. D.参考答案:D【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数学模型法;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求得实部和虚部,然后作和得答案.【解答】解:由﹣=,得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分别为,1,∴数﹣的实部与虚部的和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了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5.已知M是△ABC内的一点,且·=2,∠BAC=30°,若△MBC,△MCA和△MAB的面积分别为,x,y,则的最小值是()

A.20

B.18

C.16

D.19参考答案:B略6.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参考答案:C略7.今有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6.12u1.54.047.51218.01则体现这些数据关系的最佳函数模型是 ()A.u=log2t

B.u=2t-2C. D.u=2t-2x参考答案:C8.已知,,且,则向量与夹角的大小为

A.

B.

C.

D.参考答案:C9.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A.

B.C.

D.

参考答案:D10.(09年聊城一模)已知函数上的奇函数,当x>0时,的大致图象为

)参考答案: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某单位有职工52人,现将所有职工按l、2、3、…、52随机编号,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样本,已知6号、32号、45号职工在样本中,则样本中还有一个职工的编号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19略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为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在这个定义下,给出下列命题:

①到原点的“折线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是一个正方形;

②到原点的“折线距离”等于的点的集合是一个圆;

③到两点的“折线距离”之和为的点的集合是面积为的六边形;

④到两点的“折线距离”差的绝对值为的点的集合是两条平行线.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参考答案:①③④略13.已知集合A={1,2,3,4},B={1,2},则满足条件B?C?A的集合C的个数为

.参考答案:4【考点】子集与真子集.【分析】根据B?C?A,确定满足条件的集合C的元素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1,2,3,4},若B?C?A,∴C={1,2}或{1,2,3},或{1,2,4},或{1,2,3,4},故满足条件的C有4个,故答案为:4.14.设M、N是直角梯形ABCD两腰的中点,DE⊥AB于E(如图).现将△ADE沿DE折起,使二面角A-DE-B为45°,此时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恰为点B,则M、N的连线与AE所成角的大小等于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90°1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体积为_______.参考答案:16.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______.参考答案:答案:17.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

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参考答案: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在点处的切线平行于轴.

(1)求的值;

(2)求的单调区间与极值.参考答案:(1)()

(2)由(1)知,()

则的两根为

在上;在上.

所以,的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

在处取得极大值;

在处取得极小值.19.(12分)某高级中学共有学生2000人,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表:

高一高二高三女生373xy男生377370z

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高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Ⅰ)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48名学生,问应在高三年级抽取多少人?(Ⅱ)已知求高三年级女生比男生多的概率.

参考答案:解析:(Ⅰ)-

---------------------------2分高三年级人数为-------------------------3分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48名学生,应在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为(人).

--------------------------------------6分(Ⅱ)设“高三年级女生比男生多”为事件,高三年级女生、男生数记为.由(Ⅰ)知且则基本事件空间包含的基本事件有共11个,

------------------------------9分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有共5个

--------------------------------------------------------------11分答:高三年级女生比男生多的概率为.

…………12分2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DAB为直角,AB∥CD,AD=CD=2AB,E、F分别为PC、CD的中点.(Ⅰ)试证:AB⊥平面BEF;(Ⅱ)设PA=k?AB,且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大于45°,求k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Ⅰ)欲证AB⊥平面BEF,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只需证AB与平面BEF内两相交直线垂直,而AB⊥BF.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可知AB⊥EF,满足定理所需条件;(Ⅱ)以A为原点,以AB、AD、AP为OX、OY、OZ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的长为1,求出平面CDB的法向量和平面EDB的法向量,然后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建立关系,解之即可.【解答】解:(Ⅰ)证:由已知DF∥AB且∠DAB为直角,故ABFD是矩形,从而AB⊥BF.又PA⊥底面ABCD,所以平面PAD⊥平面ABCD,因为AB⊥AD,故AB⊥平面PAD,所以AB⊥PD,在△PDC内,E、F分别是PC、CD的中点,EF∥PD,所以AB⊥EF.由此得AB⊥平面BEF.

(Ⅱ)以A为原点,以AB、AD、AP为OX、OY、OZ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的长为1,则=(﹣1,2,0),=(0,1)设平面CDB的法向量为,平面EDB的法向量为,则∴,取y=1,可得设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θ,则cosθ=|cos<m1,m2>|═化简得,则.【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等有关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应用向量知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21.如图,已知与圆相切于点,经过点的割线交圆于点,的平分线分别交于点。(1)证明:;(2)若,求的值。

参考答案:(1)∵PA是切线,AB是弦,∴∠BAP=∠C,又∵∠APD=∠CPE,∴∠BAP+∠APD=∠C+∠CPE,∵∠ADE=∠BAP+∠APD,∠AED=∠C+∠CPE,∴∠ADE=∠AED。

(2)由(1)知∠BAP=∠C,又∵∠APC=∠BPA,∴△APC∽△BPA,∴,

∵AC=AP,∴∠APC=∠C=∠BAP,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PC+∠C+∠CAP=180°,∵BC是圆O的直径,∴∠BAC=90°,∴∠APC+∠C+∠BAP=180°-90°=90°,∴∠C=∠APC=∠BAP=×90°=30°。

在Rt△ABC中,=,∴=。22.甲、乙两个学校高三年级分别有1100人,1000人,为了统计两个学校在本地区一模考试的数学科目的成绩,采用分层抽样抽取了105名学生的成绩,并作了如下频率分布表。(规定成绩在内为优秀)甲校:分组频数23101515x31乙校:分组频数12981010y3

(I)计算x,y的值,并分别估计两个学校在此次一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优秀率(精确到0.0001);

(II)由以上统计数据填写下面的2×2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0%的把握认为两个学校的数学成绩有差异,并说明理由。

甲校乙校总计优秀

非优秀

总计

附:

0.100.050.0250.0102.7063.8415.0246.635

参考答案:解:I)若该运动员希望获得该项目的第一名,应选择甲系列.……1分

理由如下:选择甲系列最高得分为100+40=140>118,可能获得第一名;而选择乙系列最高得分为90+20=110<118,不可能获得第一名.

……2分

记“该运动员完成K动作得100分”为事件A,“该运动员完成D动作得40分”为事件B,则P(A)=,P(B)=.

…………4分

记“该运动员获得第一名”为事件C,依题意得

P(C)=P(AB)+==.

该运动员获得第一名的概率为.…………6分

(II)若该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