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

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

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

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

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

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为()。

A.1789年

B.1879年

C.1798年

D.1897年

2.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是()。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3.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之后再看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可以看见

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这种现象叫()。

A.错觉像

B.遗觉像

C.正后像

D.负后像

4.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D.信息的选择

5.斯佩里(Sperry)在割裂脑的病人身上发现()。

A.皮层是情感的主管区

B.焦虑和海马有关

C.左脑是言语优势半球

D.核糖核酸对记忆有效

6.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属于

()。

A.交往动机

B.权利动机

C.权利动机

D.外在动机

7.关于总体印象形成的模式,凯利(H.H.Kelly,1950)在实验的基

础上提出了()。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中心品质理论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控制点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罗特

B.韦纳

C.琼斯

D.戴维斯

9.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体特

征,而低估情景的作用,这种归因偏差称之为()。

A.自我服务偏差

B.基本归因错误

C.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D.社会助长

10.过度理由效应是指附加的外部理由取代了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

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的现象,这一概念衍生于()。

A.海德的平衡理论

B.纽科姆的认知均衡理论

C.凯利的归因理论

D.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11.美国心理学家海曼将个体在实际上没参加,但接受其规范的群体称

之为()。

A.参照群体

B.成员群体

C.次属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2.个体在群体中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

象称之为()。

A.去抑制

B.去权威

C.去个性化

D.榜样效应

13.认知心理学家(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研究取向是()。

A.实验取向

B.相关取向

C.临床取向

D.发展取向

14.如果某项研究所得唯一结论为“大学生在内生学习动机上有显著性

别差异”,这项研究很可能属于()。

A.真实验研究

B.准实验研究

C.因果研究

D.相关研究

15.如果操作定义和理论概念不相符,则直接说明研究缺乏()。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16.对于无关变量,优先要考虑的控制方法是()。

A.恒定法

B.排除法

C.平衡法

D.循环法

17.下列实验设计中,因果效力最强的是()。

A.非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D.所罗门三组设计

18.真分数方差和测量结果总方差之比代表了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9.针对元分析中的“出版年代效应”,应考虑的研究方法是()。

A.微观发生法

B.社会测量法

C.横断历史研究

D.扎根研究

20.在方差分析中,如果两个自变量交互作用显著,则说明()。

A.其中一个自变量可能是中介变量

B.其中一个自变量可能是调节变量

C.两个自变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D.两个自变量互为因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表象的概念及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2.简述个体在认知风格上可能存在的差异。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简述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

5.结合例子说明为变量(或概念)设计操作定义的常用方法。

6.简述观察研究中时间取样法的概念、用途和原理。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长时记忆中信息遗忘的规律和原因,论述减少遗忘的方法或策

略。

2.结合实例说明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

四、应用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案例分析

【案例】

某网站曾于2012年推出一项“中国男人调查”,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得到

了2500多万网友的关注,并有109万男性网友、56万女性网友参与了投

票。在分析“男性喜欢的女人,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的回答时发现,

超过一半(58.4%)的被试认为男性喜欢的女人类型是:善良、顾家、

孝顺、漂亮、顺从。相比而言,只有3.7%的人认为男性“喜欢工作能力

强会赚钱的女人”。(根据《中国妇女报》相关报道整理)

【问题】

请根据刻板印象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结果分析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原

因及机制,并提出构建两性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的途径和策略。

2.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背景资料】

钟才欣同学试图探讨环境温度是否影响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目前查

阅到四篇相关文献,摘要如下:

[1]Williams和Bargh(2008)的研究证明了触摸热物体(如热咖啡杯)

的被试会对陌生人产生人际温暖的知觉,也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

为,因为物理温暖增加了人际温暖。

[2]Zhong(2008)发现不仅物理温度会影响心理温度,在体验到心理冷

漠(如孤独情境的回忆)的时候,个体也会通过寻找更高的物理温度来

进行补偿(如更高温度的洗澡水、更高温度的食物),并且此过程完全

是人无意识完成的。

[3]Seppanen(2006)通过元分析考察了办公环境温度对工作绩效的影

响,发现22摄氏度时工作绩效最高,若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使得工作

效率下降。

[4]辛自强和徐啸尘(2013)对214名大学生被试的测量结果表明:处

于“温暖”(即高于舒适温度,通常人体舒适的室温范围大致在18摄氏

度-25摄氏度)房间内的被试较“略冷”(低于舒适温度)房间内的被试

而言,在假想信任博弈中愿意给予被信任者更多金钱、有更高的人际信

任水平。

【问题】

假如你是该同学,请根据上述文献和研究目的完成如下任务:

(1)问题提出:基于简要的文献综述,围绕温度和消费的关系,选取

合适角度,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简要设计一份研究方案。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为()。

A.1789年

B.1879年

C.1798年

D.1897年

【答案】B

【解析】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

验室,从此科学心理学诞生。

2.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是()。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答案】C

【解析】笛卡尔是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现代哲学之父;华生是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创始人代表人物;弗洛伊

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3.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之后再看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可以看见

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这种现象叫()。

A.错觉像

B.遗觉像

C.正后像

D.负后像

【答案】D

【解析】后像是一个视觉生理现象,其在视觉刺激停止后的形象感觉并

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形象感觉有一种残留现象。视觉后像包

括正后像和负后像两种。正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或颜色与刺激

相似的视觉后像。负后像:刺激消失后残留的亮度性质与刺激相反、颜

色性质与刺激互补的视觉后像。

4.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D.信息的选择

【答案】A

【解析】信息理论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器,而人的行为就是一个信息

处理过程,即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感觉

是信息的输入、编码过程;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是记忆过程。

5.斯佩里(Sperry)在割裂脑的病人身上发现()。

A.皮层是情感的主管区

B.焦虑和海马有关

C.左脑是言语优势半球

D.核糖核酸对记忆有效

【答案】C

【解析】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讲,他的左半球

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6.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属于

()。

A.交往动机

B.权利动机

C.成就动机

D.外在动机

【答案】B

【解析】交往动机是指交往需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有团体归属感,每个人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友谊、合作与奖赏,这种需要促使人们

结交朋友,寻找支持,参加群体活动,因而形成交往动机。权利动机力

求支配和影响他人和环境的动机。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

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超过他

人。外在动机是指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

7.关于总体印象形成的模式,凯利(H.H.Kelly,1950)在实验的基

础上提出了()。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中心品质理论

【答案】A

【解析】印象形成的模式有累加模式、平均模式。①累加模式是指我们

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求其和,

已形成对别人的看法。②平均模式:是指我们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特

征信息相加,然后再求其平均值,以此平均值为基础,形成对他人的印

象(安德森1965年提出)。③加权平均模式:是指人们将所有品质平均

起来形成印象,但他们给予那些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以更多的权数

(安德森1968年提出)。中心品质理论是指人们在形成印象时,有些特

征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称为中心特性或

中心品质(由阿希提出)。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控制点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罗特

B.韦纳

C.琼斯

D.戴维斯

【答案】A

【解析】罗特提出的控制点理论。

9.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体特

征,而低估情景的作用,这种归因偏差称之为()。

A.自我服务偏差

B.基本归因错误

C.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D.社会助长

【答案】B

【解析】①自我服务偏差是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

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倾向于归

于外部因素。②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

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③活动者-观察者

效应是指当人们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倾

向于稳定的内部的归因,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

因时,却倾向于外部的归因,即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行动者高估

情境因素的作用。④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

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10.过度理由效应是指附加的外部理由取代了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

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的现象,这一概念衍生于()。

A.海德的平衡理论

B.纽科姆的认知均衡理论

C.凯利的归因理论

D.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答案】C

【解析】①海德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代表认知主体,

O为与P发生联系的另一个人;X则为P与O发生联系的另一个任意对

象。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

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消除

只有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成功。②纽科姆的

认知均衡理论:一种关于认知过程中人际互动与认知系统的变化及态度

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假说。③凯利的归因理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

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其

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

于外部归因。④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

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

11.美国心理学家海曼将个体在实际上没参加,但接受其规范的群体称

之为()。

A.参照群体

B.成员群体

C.次属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答案】A

【解析】参照群体是指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

态度、行为上和在规范与价值观形成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海曼认为参

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参照群体包括成员群体和非成

员群体。成员群体指个人是其成员的参照群体;非成员群体指个人不是

其成员的参照群体。非成员群体又包括渴望群体、规避群体和中性群

体。个体在实际上没参加,但接受其规范的群体属于非成员群体。

12.个体在群体中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

象称之为()。

A.去抑制

B.去权威

C.去个性化

D.榜样效应

【答案】C

【解析】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

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是不会出现

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

13.认知心理学家(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研究取向是()。

A.实验取向

B.相关取向

C.临床取向

D.发展取向

【答案】A

【解析】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继承了实验心理学的传统,信息加工心理

学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包括:因素型实验方法、眼动研究方法、口语报告

分析等研究方法。

14.如果某项研究所得唯一结论为“大学生在内在学习动机上有显著性

别差异”,这项研究很可能属于()。

A.真实验研究

B.准实验研究

C.因果研究

D.相关研究

【答案】D

【解析】(1)真实验研究是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分配被试,能够充分

控制全部内在的无效变异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以获得比较准确的

实验结果的设计,内部效度较强。(2)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

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

方法,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实验结果较容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

来,即现实性(外部效度)较强。(3)因果研究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

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4)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

的相互关系,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与性别的关系,即大学生的内在学习

动机的性别差异。

15.如果操作定义和理论概念不相符,则直接说明研究缺乏()。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C

【解析】构思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和特质的程度,即

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

度如何。

16.对于无关变量,优先要考虑的控制方法是()。

A.恒定法

B.排除法

C.平衡法

D.循环法

【答案】A

【解析】恒定法是指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排除法

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但这样做研究得到的结果缺乏外部效

度。平衡法是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

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常见的抵消平衡法有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

法。因此恒定法最为简单可行。

17.下列实验设计中,因果效力最强的是()。

A.非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D.所罗门三组设计

【答案】D

【解析】选项A与B都是准实验设计,实验的控制水平较低,因此其因

果效力较低。C选项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是逼近因果关系的实验设计,

但该设计是在假设两个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来进一步断定因

果关系的方向;如果这两个变量其实没有因果关系或它们同时受第三个

变量影响,那么交叉—滞后法所确定的影响方向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

罗门实验设计是经常用到的控制实验类型之一,其主要贡献在于排除了

社会科学研究中前测的影响、前测与实验刺激活动共同导致的综合作

用、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对象与环境的变化等一切可能考虑到的非实验刺

激本身的因素,使得实验刺激活动本身的效果更真实。

18.真分数方差和测量结果总方差之比代表了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

【解析】(1)信度指的是测量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理论上说就是真分

数方差与实得分数方差的比值,即真分数的变异在实得分数的变异中所

占的比重,或者实得分数的变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真分数的变异引起

的。(2)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或正确性,理论上效度等于有效分

数方差在实得分数方差中所占比重。(3)难度就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

程度,通常用通过率来表示,即用答对或通过该题人数的百分比作为指

标。(4)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比较测

验总分高和总分低的两组被试在项目通过率上的差别。

19.针对元分析中的“出版年代效应”,应考虑的研究方法是()。

A.微观发生法

B.社会测量法

C.横断历史研究

D.扎根研究

【答案】C

【解析】横断历史研究是采用横断研究设计,对大跨度时间、时代或历

史发展有关的差异或变异进行元分析研究的方法。横断历史研究就是要

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中出生成长的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

个体或群体在某些共同心理变量,这也正体现了社会环境和现实对个体

的影响,横断历史研究所关心的是通过元分析发现了出版年代效应或出

生组效应以后,再寻找这种变异背后的社会变迁因素所起的作用。

20.在方差分析中,如果两个自变量交互作用显著,则说明()。

A.其中一个自变量可能是中介变量

B.其中一个自变量可能是调节变量

C.两个自变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D.两个自变量互为因果

【答案】B

【解析】在方差分析多因素试验中,一个因素的作用(一个因素对因变

量的作用)要受到另一个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某一因素在另一因素的不

同水平上所产生的效应不同。调节作用是指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受到

第三个变量M的影响,M即为调节变量。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表象的概念及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答:(1)表象的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

关于事物的形象。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①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

识。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看,它接近于知觉;从概括性

来看,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

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另外,表象的形成还有利于

对事物进行概括。

②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在解决数的运算问题、解决几何问题,以及利

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都依赖表象的支持。

2.简述个体在认知风格上可能存在的差异。

答: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个

体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认知加工方式有许多种,主

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1)场独立和场依存性:威特金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

这种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

上。

①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

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

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②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

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

虑对方的感受。

(2)冲动和沉思:卡根等人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冲动与沉

思。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

①冲动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

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他们使用

的信息加工策略多为整体性策略。当学习任务要求作整体性解释时,成

绩较好。

②沉思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总是

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他们看重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

度。这种人在加工信息时多采用细节性策略,在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

时,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好。

(3)同时性和继时性: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将认知风格区分

为同时性与继时性两种。他们认为,左脑占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的

加工风格;而右脑占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风格。

①继时性的认知风格:其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

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

显的前后顺序,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言语操作和记忆都

属于继时性加工。一般来说,女性擅长于继时性加工。

②同时性的认知风格: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

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

的。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①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

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

②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

除恐惧和焦虑等。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

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

④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

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她)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

有创造性。

⑤认知需要,人具有对周围认识、理解的需要,有探索新知的需要。

⑥审美需要,人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需要和追求。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2)马斯洛认为:

①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

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

量。

②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③要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但他并没有把两者绝对对立

起来,他认识到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

足就可以了。

4.简述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

答:社会比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大众心理现象。第一个系统地提出社会

比较理论的是费斯廷格。

其理论基本观点是:

①人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要了解自己的地位如何,自己的能力如何,

自己的水平如何。而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才能

真正认识到自己和他人;

②只有“在社会的脉络中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对

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

③社会比较能够使人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找出自己和别人之间存在

的差距,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

5.结合例子说明为变量(或概念)设计操作定义的常用方法。

答:(1)操作定义:是指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

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

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

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2)设计操作定义的常用方法:

①条件描述法: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

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

出规定,观察产生的结果。这种方法常用于给自变量下操作性定义。

②指标描述法: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

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作出规定。通常这些指标能作量化

处理,常用于给因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如,“青少年”可以界定为“年龄

在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

③行为描述法: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

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通常这种操作性定

义用于给因变量下定义,解释客体的行为。如,“旁观”可以界定为“注

视别人的活动达2-3分钟以上,自己未参与”。

6.简述观察研究中时间取样法的概念、用途和原理。

答:(1)定义:时间取样观察法是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

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

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编码记录表上。

(2)用途:在时间取样法的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只需记录在每个时间

间隔内某个行为出现了与否。适用于社会行为及其发展研究中,尤其是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

(3)原理:在一段时间里,观察特定行为出现的次数,首先确定观察

的目标行为和操作性定义;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再次选择记录

的方式;最后选择记录的方式和设计记录表表格。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长时记忆中信息遗忘的规律和原因,论述减少遗忘的方法或策

略。

答:(1)长时记忆中信息遗忘的规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

发生在学习之后,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2)遗忘的原因:对遗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

述四种:

①衰退说: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

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在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情况下,未经注意或重述

的学习材料,可能由于痕迹衰退而遗忘。

②干扰说: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

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发生任

何变化。

③压抑说: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例如,考试时。由于情绪过

分紧张,致使一些学过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

④提取失败:有的研究者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

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

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3)减少遗忘的方法策略:

①时间:随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在学习一小时内遗忘的

速度很快。减少遗忘的方法是及时复习。

②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

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

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减少遗忘

的方法是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一般不要贪多求

快。

③学习的程度: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

准,称为低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

过度学习。实验证明,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

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减少遗忘的方法是在学习中提倡有

一定限度的过度学习。

④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

忆效果有重要影响。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

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

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

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是系列位置效应。减少遗忘的方

法是在学习篇幅较大的内容时要加强对中间部分内容的学习,调整学习

顺序。

⑤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

有一定的影响。减少遗忘的方法是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对知识的需要

等。

2.结合实例说明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

答:社会知觉偏差是指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偏

差,这些偏差是知觉过程的特性,人们可以注意到它,并把它们的影响

降低,但人们无法避免它的存在。这些偏差包括: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①首因效应是指由于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

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比如,面试时

的第一印象很有可能就决定了能否面试成功。

②近因效应:相对于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远不那么普遍和明显。近因效

应的产生,是因为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

供;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淡忘。比如:一个在陌生人面前

很文静,但是在熟人面前很豪迈的人,人们对他文静的第一印象会随着

交往而逐渐淡忘。

(2)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

印象会影响对他/她的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

致的方式去估价其所有的特点。比如:你会因为某个人长得好看,而认

为她也是一个心地善良、成绩优秀的人。而负晕轮效应,与晕轮效应相

对,又称扫帚星效应,主要指评价者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

某一特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低。比如:你觉得某个人长得贼眉鼠眼

的,当东西丢失时,你很有可能会怀疑这个人。

(3)预言自动实现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通常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莫顿将这种现象解释为,对一种情景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

的行为,使错误观念变成了现实。比如:罗森塔尔在学年初始,告诉小

学教师根据可靠的哈佛曲折习得测验,在他们的班级里有一些孩子将在

本学年学习成绩有优异的、惊人的表现。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个测

验,而有接近1/3的学生是被随机指定的。学年结束的时候,测验了孩

子们的智商。虽然对那些“有爆发力”的孩子的指定和任何正规的测验都

无关,但这些孩子的智商分数在这一学年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

(4)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误差:

认知启发是指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

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

信息的现象。比如:人们普遍认为林黛玉就是伤春悲秋、楚楚动人的形

象,很少有人觉得她还有其刚毅、进步的一面。人们总是尽可能少地动

用认知资源。人们常采用三种启发:表征性启发、可用性启发、调整性

启发或称锚定启发。

(5)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们常常有对自己的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

度,而开脱自己的不良行为的倾向,这称为自我服务偏差。比如:考试

取得好成绩了,会认为是自己有能力或者自己不懈努力的结果;一旦没

考好,会为自己开脱,找出大量客观原因。

四、应用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案例分析

【案例】

某网站曾于2012年推出一项“中国男人调查”,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得到

了2500多万网友的关注,并有109万男性网友、56万女性网友参与了投

票。在分析“男性喜欢的女人,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的回答时发现,

超过一半(58.4%)的被试认为男性喜欢的女人类型是:善良、顾家、

孝顺、漂亮、顺从。相比而言,只有3.7%的人认为男性“喜欢工作能力

强会赚钱的女人”。(根据《中国妇女报》相关报道整理)

【问题】

请根据刻板印象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结果分析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原

因及机制,并提出构建两性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的途径和策略。

答:(1)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

①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男、女两性“应当”具有特定行为和特征的相

对稳固的信念。如认为女子就应当贤惠忍让,男子应该阳刚进取。

②社会分工:性别刻板印象源于性别角色的分化。男女两性在体力和其

他生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社会分工,也出现了男女两性的责

任分化。男子具有强健的体魄,担任狩猎、战斗任务;女子要担任妊

娠、哺育、照料子女、料理家务等任务。

③跨文化研究:性别角色差异的跨文化研究发现,性别角色受社会文化

制约。人类学家米德发现,男性化或女性化并非是性别本身固有的,而

是社会文化有规律的产物。每个人为了适应文化环境要求,都需要改变

自己。她发现,阿佩什部落中的男子和女子都表现出类似西方社会中的

女性特征。曼杜古摩部落中的男子和女子则都表现出好侵犯别人,凶

猛,冷酷无情,好与人竞争,好斗,容易觉察自己被侮辱并随时准备给

予报复。在赞布里部落中,女子掌权,捕鱼,讲究效率;而男子从事艺

术活动和非物质生活所必需的活动。

④生物学:伊格利从生物学与社会化的互动过程来看待性别角色的分化

问题,认为生物学的基础造成男女体力上的性别分化。在成年期,男女

两性从体力分化开始,使男性倾向于获得社会权利和物质权利,女性被

期望有养育能力。每一种角色都学习相应的技巧与信念,并力图表现出

该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生物学和社会化对性别角色分化都具有重要的作

用。

(2)构建两性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的途径和策略:

①社会:性别歧视属于社会性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

方面面,是男女性共同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行动,需要男性的

参与和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性别歧视的问题。

②途径:强调把性别问题纳入到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主流中

去,贯穿与国家立法、政策、发展项目中去,通过改变社会政策、制

度、法律、文化和社会环境,消除性别歧视,构建两性平等、

③认知:政府应大力发挥职能,宣传男女平等,强调女性同男性一样拥

有相应的权利、义务、责任、机会、资源、待遇和评价标准,可以在不

受性别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选择生活、工作。

④女性:女性自身能力、素质、体力等方面的提高与加强,为实现男女

平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成为可能。

2.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背景资料】

钟才欣同学试图探讨环境温度是否影响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目前查

阅到四篇相关文献,摘要如下:

[1]Williams和Bargh(2008)的研究证明了触摸热物体(如热咖啡杯)

的被试会对陌生人产生人际温暖的知觉,也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

为,因为物理温暖增加了人际温暖。

[2]Zhong(2008)发现不仅物理温度会影响心理温度,在体验到心理冷

漠(如孤独情境的回忆)的时候,个体也会通过寻找更高的物理温度来

进行补偿(如更高温度的洗澡水、更高温度的食物),并且此过程完全

是人无意识完成的。

[3]Seppanen(2006)通过元分析考察了办公环境温度对工作绩效的影

响,发现22摄氏度时工作绩效最高,若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使得工作

效率下降。

[4]辛自强和徐啸尘(2013)对214名大学生被试的测量结果表明:处

于“温暖”(即高于舒适温度,通常人体舒适的室温范围大致在18摄氏

度-25摄氏度)房间内的被试较“略冷”(低于舒适温度)房间内的被试

而言,在假想信任博弈中愿意给予被信任者更多金钱、有更高的人际信

任水平。

【问题】

假如你是该同学,请根据上述文献和研究目的完成如下任务:

(1)问题提出:基于简要的文献综述,围绕温度和消费的关系,选取

合适角度,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简要设计一份研究方案。

答:(1)问题提出:处于“温暖”(即高于舒适温度,通常人体舒适的

室温范围大致在18摄氏度-25摄氏度)环境的消费者是否比处于“略

冷”(低于舒适温度)环境中的消费者付出更多金钱进行消费。

(2)研究设计:①研究目的:探究温度对于消费的影响

②研究假设:处于“温暖”(即高于舒适温度,通常人体舒适的室温范围

大致在18摄氏度-25摄氏度)环境的消费者比处于“略冷”(低于舒适温

度)环境中的消费者付出更多金钱进行消费。

③自变量:被试所处的环境(30摄氏度与13摄氏度)

④因变量:消费的金钱数

⑤控制变量: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状况;消费方式;实

验中除温度外的其他环境因素等

⑥实验设计:选取60名大学生被试,每月零花钱1500元,男女各30人。

征得校园超市的同意,将超市温度分别调成30摄氏度、13摄氏度。采用

被试内设计,60名大学生被试既在30摄氏度条件下进行现金消费,又在

13摄氏度条件下进行消费。两次消费间隔不超过一个星期。实验主试充

当收银员,在被试结算的过程中,记录每个人所消费的金额。

⑦结果预期:处于“温暖”(即高于舒适温度,通常人体舒适的室温范围

大致在18摄氏度-25摄氏度)环境的消费者比处于“略冷”(低于舒适温

度)环境中的消费者付出更多金钱进行消费。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80分)

1.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马斯洛

C.罗杰斯

D.弗洛伊德

2.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

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视觉隐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3.当患者发音器官正常,但是说话困难,出现类似“蹦单词”式的语

言,其病变可能发生在()。

A.布洛卡区

B.潘菲尔德区

C.威尔尼克区

D.角回

4.当获悉自己的球队获得冠军时,队员们欣喜若狂,此时的情绪状态

是()。

A.激动

B.喜悦

C.激情

D.心境

5.张晓明同学在阅读科幻小说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海中形成了外星

文明栩栩如生的形象,这属于()。

A.幻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无意想象

6.罗克奇(M.Rokeach)将个体的价值观分为两类,即()。

A.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B.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

C.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

D.世俗价值观和神圣价值观

7.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被称为态度的()。

A.强度

B.向中度

C.深度

D.外显度

8.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会出现比单独完成时

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社会学习

B.社会助长

C.社会比较

D.社会惰化

9.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外表有吸引力的人,他/她的其他特质也会因

此得到更好的评价,这种现象被称为()。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定势效应

10.“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基础上”,

这种观点属于()。

A.决定论

B.还原论

C.行为主义

D.实证主义

11.智力因素学说、人格特质理论的建立,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侧重于

()。

A.实验取向

B.临床取向

C.相关趋向

D.发展趋向

12.一个理论作出的预测越精细、越具体,则这个理论()。

A.越没有科学价值

B.被证伪的风险就越高

C.越不容易被检验

D.越容易被观测到的事实支持

13.一项实验考察了物质强化和精神强化两种强化方式对儿童学习动机

的影响,该实验()。

A.有2个自变量

B.有3个研究变量

C.自变量有2个水平

D.自变量有2个因素

14.目前发表的心理学研究大多只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人类心理规律,

这样不利于保证研究的()。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15.在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另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相反,

这说明()。

A.存在无次序性交互作用

B.一个因素有中介效应

C.存在次序性交互作用

D.一个因素有主效应

16.座谈会属于()。

A.结构访谈

B.问卷访谈

C.个体访谈

D.集体访谈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视觉适应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基本表现。

2.简述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3.简述想象的功能。

4.简述凯利(H.H.Kelley)的三维归因理论。

5.简述构思效度的含义及如何确保构思效度。

6.简要介绍访谈中“追问”的类型以及每一类追问的目的。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并据此分析自己的人格特质。

2.结合实际论述助人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助人行为的有效策

略。

四、应用题(每小题35,共70分)

1.案例分析

【案例材料】

日本“尿布大王”多川博在创业之初,他创办的是一家生产销售雨衣、游

泳帽、防雨斗篷、卫生带、尿布等日用橡胶制品的综合性企业。但是由

于公司泛泛经营,没有特色,销售很不稳定,曾一度面临倒闭的困境。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多川博从一份人口普查表中发现,日本每年出生约

250万婴儿,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500万条,于是,他

决定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实行尿布专业化生产,尿布生产出来了,而

且是采用新科技、新材料,质量上乘,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宣传产品

的优点,希望引起市场的轰动。但是在试卖之初,基本上无人问津,生

意十分冷清,几乎到了无法继续经营的地步。多川博万分焦急,经过苦

思冥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自己的员工假扮成客户,排成

长队来购买自己的尿布。一时间,公司店面门庭若市,几排长长的队伍

引起了行人的好奇:“这里在卖什么?”“什么商品这么畅销,吸引这么

多人?”如此,也就营造了一种尿布旺销的热闹氛围,于是吸引了越来

越多的顾客争相购买,随着产品不断销售,人们逐步认可了这种尿布,

后来,多川博公司生产的尿布还出口他国,在世界各地也都畅销开来。

(根据当当网相关资料整理)

【问题】

(1)多川博的销售策略利用了消费者的哪种心理现象?关于这种心理

现象,社会心理学研究已获得了哪些规律性的认识?(15分)

(2)请从商家视角分析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消费者的这些心理规律制

定营销策略。(10分)

(3)请从消费者视角分析如何有限避免商家制定的这类营销策略可能

给自己带来的损失。(10分)

2.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背景资料】

以往研究只是在探讨财富获取、金钱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少有人探

讨金钱的花费方式如何影响幸福感。

研究(Aknin,L.,&Sandstrom,G.:Spendingmoneyonstrongsocialtiesto

greaterhappinessthanspendingonweaksocialties,PlosOne,2011年,6

卷,120-125页)表明,花钱给自己有强社会关系的人(朋友和家人)

或是花钱给与自己有弱社会关系的人(接触率和亲密度较低者),消费

者体验到的幸福感可能不同。

加拿大的年轻学者Dunn等人(ElizabethW.Dunn,LaraAknin&Michael

I.Norton,2008)独辟蹊径,探讨了花钱给自己与花钱给别人对自己幸福

感的不同影响。他们在著名的《科学》杂志(319卷,1687-1688页)发

表了题为“spendingmoneyonotherspromoteshappiness”的文章,其研究1

的大样本调查表明,个人消费(包括生活开发.给自己买礼物)与幸福

感不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β=0.02),但亲社会消费(包括给别人买

礼物,捐赠)与幸福感有显著相关(β=0.11,p<0.01)。研究2的实验

2

表明,消费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1,41=4.39,p<0.01,η=0.10):花钱

给别人对幸福感的提高远高于花钱给自己对幸福感的提高。

Dunn等人的研究没有解释亲社会消费产生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有人

(Aaker,J.,&Akustu,S.,2009)推测,这可能与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有关

(见“Theroleofidentityingiving”)一文,发表在Journalofconsumer

psychology,第19卷,第2期,267-270页)。

虽然Dunn等人的研究很轰动,但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因为其研究成

果与人们的直觉相矛盾。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愿意花钱给别人(如

捐赠)。

【问题】

请根据上述文献和你的理解,完成如下任务:

(1)问题提出:按照论文发表的规范(APA格式),基于上述背景资

料,简要撰写论文的“问题提出”部分(参看文献附在其后,书写格式要

规范)。这部分要围绕消费方式和幸福感的关系,选取合适角度,提出

具体的研究问题或设计。(15分)

(2)研究设计:针对所提问题,简要设计一份研究方案。(20分)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80分)

1.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马斯洛

C.罗杰斯

D.弗洛伊德

【答案】A

【解析】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

人物,罗杰斯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人物。

2.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

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视觉隐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答案】D

【解析】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

叫闪光融合。高速转动的电风扇,我们看不清每扇叶子的形状,都是由

于闪光融合的结果。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

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

蔽。视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分为暗

适应和明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

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

3.当患者发音器官正常,但是说话困难,出现类似“蹦单词”式的语

言,其病变可能发生在()。

A.布洛卡区

B.潘菲尔德区

C.威尔尼克区

D.角回

【答案】A

【解析】布洛卡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引发运动性失语症,这种病人说话不

流利,话语中常常遗漏功能词,因而形成“电报式”语言,出现类似“蹦

单词”式的语言。

4.当获悉自己的球队获得冠军时,队员们欣喜若狂,此时的情绪状态

是()。

A.激动

B.喜悦

C.激情

D.心境

【答案】C

【解析】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

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激

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

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

后的绝望等都是激情状态。

5.张晓明同学在阅读科幻小说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海中形成了外星

文明栩栩如生的形象,这属于()。

A.幻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无意想象

【答案】B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

的新形象的过程。张晓明同学根据小说文字的描述,形成外星文明的形

象属于再造想象。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各种

神话、童话中的形象都属于幻想。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

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是一种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6.罗克奇(M.Rokeach)将个体的价值观分为两类,即()。

A.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B.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

C.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

D.世俗价值观和神圣价值观

【答案】B

【解析】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维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

极性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是以个体的行为方式为工具,如有礼貌、诚

实、有责任感、有自我控制能力等,进而获取“社会的认可”。终极性价

值观是个体以一种行为方式谋求许多终极目的,如社会认可、友谊、宗

教信仰以及家庭安康等。实际上,工具性价值观是终极性价值观的手

段。

7.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被称为态度的()。

A.强度

B.向中度

C.深度

D.外显度

【答案】C

【解析】深度是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强度是指一

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向中度是指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

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外显度是指态度主体在一

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

8.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会出现比单独完成时

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社会学习

B.社会助长

C.社会比较

D.社会惰化

【答案】D

【解析】社会学习也被称为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

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学习。社会助长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

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

为效率的提高。社会比较就是将自身状态与他人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

确自我评价的过程。社会惰化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

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9.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外表有吸引力的人,他/她的其他特质也会因

此得到更好的评价,这种现象被称为()。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定势效应

【答案】A

【解析】晕轮效应又叫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

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她的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

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其所有的特点。所以对于外表有吸引力的

人,他/她的其他特质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评价。

10.“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基础上”,

这种观点属于()。

A.决定论

B.还原论

C.行为主义

D.实证主义

【答案】D

【解析】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

它强调任何概念和理论都必须以可观察的事实为依据,能为经验所证

实,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分离。主体的知识应绝对反映客观事

物的特点,不掺杂个人的态度和情感、信念和价值等主观因素。

11.智力因素学说、人格特质理论的建立,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侧重于

()。

A.实验取向

B.临床取向

C.相关取向

D.发展取向

【答案】C

【解析】相关取向能够探索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智力因素说和人

格特质理论理论都是用多个变量来共同描述智力和人格,研究各个变量

与智力和人格的相关。

12.一个理论做出的预测越精细、越具体,则这个理论()。

A.越没有科学价值

B.被证伪的风险就越高

C.越不容易被检验

D.越容易被观测到的事实支持

【答案】B

【解析】一个理论做出的预测越精细、越具体,则这个理论被证伪的风

险就越大,这个理论越容易检验。

13.一项实验考察了物质强化和精神强化两种强化方式对儿童学习动机

的影响,该实验()。

A.有2个自变量

B.有3个研究变量

C.自变量有2个水平

D.自变量有2个因素

【答案】C

【解析】本实验中,强化方式是自变量,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因变量,物

质强化和精神强化是自变量的两个水平。

14.目前发表的心理学研究大多只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人类心理规律,

这样不利于保证研究的()。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B

【解析】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

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用大学生

样本来代替整个人类样本其缺乏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其外部效度受到

影响。

15.在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另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相反,

这说明()。

A.存在无次序性交互作用

B.一个因素有中介效应

C.存在次序性交互作用

D.一个因素有主效应

【答案】C

【解析】交互作用的效应是指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

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

因变量的结果。而在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另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

响方向相反,这是无次序性的交互作用。

16.座谈会属于()。

A.结构访谈

B.问卷访谈

C.个体访谈

D.集体访谈

【答案】D

【解析】根据访谈对象的人数,访谈法分为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集体

访谈是指一名或者多名访谈者同时对一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方法。个

体访谈是指在每次访谈中,访谈者对一个人进行访谈。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视觉适应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基本表现。

答:(1)视觉适应是指在视觉范围内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

感受性的变化,可以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2)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

过程。例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

内走到室外,都是发生暗适应过程。

(3)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

过程。当我们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时,开始觉得光线耀眼,但很快

就恢复了正常状态,这就是明适应过程。

2.简述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答:(1)耶克斯-道德森定律是指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

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

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

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

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

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

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

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

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

3.简述想象的功能。

答: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

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

的方向。科学家的发明、工程师的设计、作家的人物塑造,所有这些活

动都离不开人的想象。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

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如宇宙间的星球,古典小说中人物的形象,这些

是人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通过想象可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

(3)想象具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的满足时,

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例如,幼儿想当一名汽车司机,

但由于他们的能力所限而不能实现,于是他们就在游戏中,把排列起来

的小板凳想象成小汽车,手握方向盘开起了小汽车。

(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

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4.简述凯利(H.H.Kelley)的三维归因理论。

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人们在归因时会像科学家一样在所有信息中去寻求规律,即寻求决定一

种效应是否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人们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

的信息来进行归因,三个维度分别是:(1)刺激客体,(2)行为主体

(个人),(3)背景(情境或条件),这三个维度组成了一个协变的

立体构架。因此,凯利的理论也被称为三维归因理论。

进行归因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区别性,即行为主

体的反应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只对这一刺激客体作这样的反应,还

是对所有此类客体都作同样的反应;(2)一致性,即对同一对象,不

同的主体是否作相同反应;(3)一贯性,即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所

作的反应是否一致。

当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都很高时,我们一般归因于刺激客体;当区

别性和一致性很低,一贯性很高时,我们倾向于归因行为主体;当一贯

性和一致性很低,区别性很高时,我们会归因于情景或者条件。

5.简述构思效度的含义及如何确保构思效度。

答:(1)构思效度,又称构念效度、结构效度,是测验能说明心理学

上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2)构思或结构是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到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念或

特质,如智力、焦虑、外向、动机等等,它们通常用某种操作来定义,

并用测验来测量。

(3)要确保一个测验的构思效度,首先要对这一结构做出理论上的构

思和解释。包括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及解释其内部心理机制和与其他构念

的关系等,旨在将这一构念与可测量的经验事实建立联系。这类似于给

某一特质下操作性定义,通过这一联系,人们就可以用经验事实对这一

构念的理论解释做出验证。最后是通过测量和实验设计收集资料,对理

论构念进行检验。

6.简要介绍访谈中“追问”的类型以及每一类追问的目的。

答:在实际访谈过程中,访谈对象的回答常常会遇到下述情况:有的残

缺不全;有的含糊不清;有的过于笼统;有的答非所问等等。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追问。追问的主要功能是引导访谈对象更

全面、更精确地回答问题,还可以使访谈对象的回答结构化,保证所要

探讨的问题都已经问及,减少无关信息。

“追问”可以分为以下6种类型:

(1)详尽式追问,其目的是为了让其提供更多的信息而进行的追问;

(2)说明性追问,为了让访谈对象更详细地解释某些东西而进行的追

问;

(3)系统追问,为了了解某些信息的来源而进行的追问;

(4)假设追问,为了弄清访谈对象的各种可能态度和观点而进行的追

问;

(5)情感反应性追问,为了获得对方对某一情况的情感反应而进行的

追问;

(6)正面追问,为了澄清访谈者不真实的回答而直接指出其不真实的

回答,这种追问常常只有交谈双方关系十分融洽时才能使用。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并据此分析自己的人格特质。

答: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

(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

的、相同的特质。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

同特质。

(2)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

用又可分为三种:

①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

方面的行为。如多愁善感可以说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②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

5~10个。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

都属于她的中心特质。

③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

会表现出来。这些次要的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如

一个人在外面很粗鲁,而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很顺从。这里的“顺从”就是

他的次要特质。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我们东方人身上普遍拥有谦虚,集体主

义倾向的共同特质。作为个人来讲,我的首要特质就是责任心强,对于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严肃认真对待,每件事情不做则已,作则尽全力做

到最好,处理的井井有条。中心特质就是善良、乐观、利他、敏感、包

容随和、谨慎、竞争意识等,正是这些构成了独特的我。次要特质就是

任性、倔强,对外人表现的善解人意,唯独在妈妈面前任性撒娇,不讲

道理,特别叛逆。

2.结合实际论述助人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助人行为的有效策

略。

答:(1)助人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①求助者本人的特点:

a.性别。研究表明女性的确比男子更容易得到帮助。

b.是否受他人喜爱。人们经常会帮助自己喜欢的人,而人们对他人的

喜欢与否一开始便会受到像外貌与相似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许多情况

下,长相漂亮的人更可能获得他人的帮助。而来自同一国家,具有某些

相似的态度等都能促进助人行为的产生。

c.是否值得他人帮助。比如在路上人们大多会去帮助一个因生病而晕

倒的人,而不太会去帮助一个躺在地上的醉汉。

②助人者的特点:

a.助人者的人格特点。比如对社会赞许需求高的人,有爱心,有道德

感的人,更可能给慈善机构捐款。

b.助人者的心情。不少证据显示,当一个人心情很好时,较乐于帮助

他人。

c.助人者的内疚感。内疚感是指当人们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

时所唤起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为了降低这种情绪,人们常常会选择去帮

助他人。

d.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个人困扰促使一个人设法去降低自己不舒

服的感觉,人们既可以通过帮助他人达到这一目的,也可以通过逃避或

忽略苦难事件而达到此目的,而同情性关怀只能通过帮助处于困境中的

他人而降低。

③情境因素:

a.他人的存在。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其他

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延迟时间越长。这种旁

观者效应可能与责任扩散,情景的不明确性,评价恐惧等因素有关。

b.环境条件因素。人们较有可能在晴朗的天气里帮助他人,而较少在

寒冷和刮风的天气里帮助别人。在噪声条件下人们帮助困境中陌生人的

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噪声降低了人们对环境中全部事件的反应性。

c.时间压力因素。研究显示人们经常是因为太忙而无法帮助他人。

(2)促进助人行为的有效策略:

①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只有我们意识到我们有助人的责任时,我们才

有可能付诸行动。直接的人际相互作用可以明显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

②示范作用。根据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现场的示范作用和媒体人物的示

范作用,通过观察他人的助人行为而获得助人行为。

③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主要从移情能力的培养和动机提升两方面去培

养,有效的移情是对他人产生同情心的基础,而同情心又是对困境中他

人实施助人行为的重要条件。而如果能将助人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

机,则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出助人行为并使自己获得满足于快乐。

④助人技能的学习。研究证明通过行为实践来培养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

效的方法,可以成功提高人们以后助人的可能性。

⑤价值取向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为

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它是个体社会化活动产生的重要动力,

研究表明价值取向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或接近显著的关系,因

此改变个人的现有价值观可增进助人行为。

四、应用题(每小题35,共70分)

1.案例分析

【案例材料】

日本“尿布大王”多川博在创业之初,他创办的是一家生产销售雨衣、游

泳帽、防雨斗篷、卫生带、尿布等日用橡胶制品的综合性企业。但是由

于公司泛泛经营,没有特色,销售很不稳定,曾一度面临倒闭的困境。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多川博从一份人口普查表中发现,日本每年出生约

250万婴儿,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500万条,于是,他

决定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实行尿布专业化生产,尿布生产出来了,而

且是采用新科技、新材料,质量上乘,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宣传产品

的优点,希望引起市场的轰动。但是在试卖之初,基本上无人问津,生

意十分冷清,几乎到了无法继续经营的地步。多川博万分焦急,经过苦

思冥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自己的员工假扮成客户,排成

长队来购买自己的尿布。一时间,公司店面门庭若市,几排长长的队伍

引起了行人的好奇:“这里在卖什么?”“什么商品这么畅销,吸引这么

多人?”如此,也就营造了一种尿布旺销的热闹氛围,于是吸引了越来

越多的顾客争相购买,随着产品不断销售,人们逐步认可了这种尿布,

后来,多川博公司生产的尿布还出口他国,在世界各地也都畅销开来。

(根据当当网相关资料整理)

【问题】

(1)多川博的销售策略利用了消费者的哪种心理现象?关于这种心理

现象,社会心理学研究已获得了哪些规律性的认识?(15分)

(2)请从商家视角分析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消费者的这些心理规律制

定营销策略。(10分)

(3)请从消费者视角分析如何有限避免商家制定的这类营销策略可能

给自己带来的损失。(10分)

答:(1)多川博的销售策略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影响

从众的因素可以被分成两大类: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①情境因素:

a.团体的规模,在Asch的系列实验中,他通过改变同谋的数量发现随

着人数的增加,从众也越常发生;

b.团体的凝聚力,在一般情况下,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的压力越

大,人们的从众行为越可能发生;

c.团体的社会支持,在Asch的研究中,如果有一名实验者的同谋选择

了正确的答案(不是故意选择错误的答案),被试从众的可能性会大大

下降,即社会支持通过降低规范性社会影响而减少了人们的从众行为。

②个人因素:

a.自我,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做事情往往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太会去

从众,而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人往往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为自己的行为

标准,所以从众的可能性更大;

b.个体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许多研究证明,有时候人们不从众是

为了保持自身独特的自我同一性;

c.个人的控制愿望,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愿望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从众行

为的反应。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个体的社会地位、预先的承诺和性别等都会对从众

行为产生影响。在一个群体中,社会地位越低的人从众的可能性越大;

对组织或他人的承诺越大,从众的可能性越高。

(2)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可以制定如下的营销策略:

①增加群体的规模,让更多的员工假装客户来排队,从而营造出一种非

常畅销的假象。因为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

增加而上升的。

②选择有吸引力的,人气高的明星或社会权威人士做代言,最好选择已

经有孩子的父母,其社会形象良好,社会呼吁力强,更能激起消费者的

从众行为。因为信息发出者的信誉越高,消费者对信息的相信和接受程

度越高,做出购买行为的倾向就越大。

③广泛宣传自己的产品,商品本身的质量优良,内容真实可信,表达形

式完美,也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增加心理开放程度,

减少抵触情绪,激发消费者的需要和购买动机,达到促销的目的。

④重点推广宣传尿布的安全性特点,所用材料的质地、成分,对婴儿肌

肤有何影响等,消费者对新产品有好奇心理,作为婴儿用品,父母最关

心的就是安全问题,所以商家可以抓住父母的此种心理特点大力宣传。

(3)消费者可以运用以下方法避免商家的营销策略:

①不要盲目从众,购买商品时不要盲目跟风,屈从于群体压力,这种群

体的压力可以在人们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人们通过理性抉择选

择从众行为,也可以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人不自觉

地跟随多数人的行动。

②理智消费,不要冲动,不能因为商品本身的包装忽略其内在的质量。

③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白你所有接受到的关于商品的信息,都是商家

有意为之,要善于辨别这些新的真伪和可信度。

2.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背景资料】

以往研究只是在探讨财富获取、金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