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1页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2页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3页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4页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训练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和“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围绕着“美好的品质”选编的四篇课文涉及古今中外的人物故事。《司马光》处在本单元的第一篇,是一篇小古文。本课出自《宋史司马光传》。围绕“司马光砸瓮"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瓮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在众儿童和司马光的行为对比中,也体现了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冷静的品质。

本文虽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但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13首古诗,在学习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也积累了不少俗语、谚语和古诗。对于文言文这种言简义丰的语言形式并不十分陌生。再者,本篇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击”就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有助于消除其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同时,借助文中的注释、插图理解文言文,也是以往理解古诗的方法的再运用。

基于此,学习本文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借助教材助学系统,以读,说两大任务,引导学生读正确文言文,读懂故事意思,借助注释,插图等支架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从而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字形比较等方法正确书写“司、庭"等7个生字。(重点)

2.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好文言文。熟读成诵,背诵课文。(重点)

3.通过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感受人物品质的美好。(难点)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短小精炼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聊,初识文言文之趣味

1.初识人物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指导写“司”。

3.书空跟写,读好课题。

4.了解人物,知其著作。

5.勾联旧知,复习复姓。

6.基于起点,学生以前听过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7.文白对比,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板书:文言文、简洁、短小

小结:这就是文言文,而文言指的就是古人写文章时所用的语言。

二、读,习得文言文之读法

1.书的课后题,你觉得学习文言文有什么方法?(读、说)

2.出示任务一:

自读3遍以上,争取每个字音读正确。

3.指名逐句朗读,相机指导读音和停顿。

预设:

(1)群儿戏于庭

①我用这条线“/"来帮你,你会读得更好,这条线表示什么意思知道吗?(停顿)

②指导朗读。

(2)一儿登瓮

①根据这第一句的经验,你觉得(停顿)应该画在哪里?

②指导朗读。

③提炼读法。从这两句的停顿,你有什么发现?人称后面要停顿。

(3)足跌没水中。

①停在哪里?(生:足跌后面)真厉害!

②为啥这句话“没”,不读“mei”,而读“mo”。

(生:因为被水淹没了。)

③还读出了句子的意思。三句话连起来读。

(4)众皆弃去

①哪个表示人的?(众)所以这个停顿应该停在(众的后面)。

②几句话连起来读。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师范读,让学生判读停顿。

②学生跟读,明晰停顿。

③自读,齐读。

(6)水迸,儿得活

①指名读。

②说出人物,再知停顿规律。

③读全文。

5.不同字体,师生合作读。

6.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7.齐读。

三、说,理解文言文之意思

过渡:第一任务读,咱们完成的非常出色。接下来咱们完成第二个任务讲。(出示)

1.你再看看这课文,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讲好这个故事。

板贴: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生活经验

2.出示任务,四人小组轮流说。如果谁有困难,小组的同学可以帮帮他。

3.圈出人物,感受称呼的多样化

(1)可我读了好多遍,都找不到课文中出现司马光这个人。谁能帮我?

(2)出示:光。追问:你怎么知道?

(3)运用借助注释。

(4)像古人一样叫同桌。

(5)圈出文中表示人物的词。

4.梳理人物对应的事件(或怎么样)。

(1)同桌互相交流。

(2)小组合作朗读。

5.讲好这个故事。

预设:

(1)“群儿戏于庭"

①理解“戏”、“庭"的意思。

②仿说古文,习得言语。

戏于园——在园中嬉戏。戏于林——在树林中嬉戏。习于室——在教室里学习。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理解“登"的意思。

②借助辅助线,书写指导“登”。

③学生书写,同桌评价。

④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瓮"。

(3)“众皆弃去”

①理解“众”,“皆”“去"。

②组词法理解“弃”。

③补充理解,出示:众皆弃()而去。(没水儿,登瓮儿)

(4)“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圈出三个动词。

②请学生上台表演三个动作。

③指导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读好句子。

(5)“水迸,儿得活”。

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6.比较人称,理解人物关系

①理解“儿"与“一儿”同指一人。

②比较“群儿"与“众”。

他们都表示人多,但在这篇文章中,他们的人数会一样吗?如果咱们用数学算式,众会等于群儿减谁和谁?

7.同桌互讲故事。同桌如果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8.指名讲故事。

四、悟,感受文言文之魅力

1.借助邮票再现故事内容,梳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2.借助邮票背诵课文。

3.呈现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故事内容。

启发思考:为什么这个故事受这么多人喜欢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