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某某初级经济师之基础知识要点_第1页
2023年某某初级经济师之基础知识要点_第2页
2023年某某初级经济师之基础知识要点_第3页
2023年某某初级经济师之基础知识要点_第4页
2023年某某初级经济师之基础知识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1)物质资料生产

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

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要素一一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

(1)社会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

总和。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一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运动过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客观经济条件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的类型

>在人类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一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一一价值规律

>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一一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

(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

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自然经济的概念

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一一自给自足

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1)简单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等几方面区分。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

1、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

(1)市场的概念

令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令广义: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市场。

(2)市场体系的概念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市场。

2、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1)提高资源配置效果功能(2)经济联系功能(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5)社会评价功能

四、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令商品经济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等价交换实现。

B.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

令市场经济

A.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在资源配置中,市场机

制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B.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2)联系

令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的商品经济。

令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发展的商品经济。

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

J•资源的稀缺性-------►资源,遣-------►最优的效率

、资源各种可能的生产用途

2、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市场运行机制、企业、价格、竞争、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计划配额、行政命令、国家、全面计划、计划指标、行政手段、集中

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1)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

(2)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也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是经济制度的具

体表现形式。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1、商品的基本属性

令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2自然属性。

(3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令商品的价值

(1)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2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3)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令具体劳动

(1)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3)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4)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无法比较

令抽象劳动

(1)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3)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区别。

3、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1)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1、货币产生的过程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的本质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基本职能

令价值尺度一基本职能令流通手段一一基本职能

令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令支付手段一一延期支付、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令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1)概念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其基本合适的内容是: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

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

(2)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3)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和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货币流通

的公式表现为:

待售商品赊销商品到期支付相互1既肖

价格总额-价格总额+价格总额-支付总额

一定时期流通中=-------------------------------------------------

需要的货币量同一单位货币流逋速度(次数)

一、价值

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合适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合适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令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相关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1、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

(1)资本流通的总公式

令资本流通的完整形式应该为:G—W-G',G'=G+AG,(资本总公式)

△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

令资本流通中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产生了剩余价值,转化为了资本。

令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从形式上来看,资本总公式中的价值增值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流通过程中,

无论是G—肌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发生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

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的特殊性: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的价值

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令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育子女所编的生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除的费用。

此外,还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令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触动者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过程就

是工人的捌I过程。

令劳动力商品的网商品价值的磁

令劳动力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鹿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

值一特殊性。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2、资本的价值形式

(1)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资本在价值形式上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2)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3)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

3,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方法

(1)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式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①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一生产资料价值下

降一一劳动力价值下降一一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一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利润是生产成本(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矛盾

①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利润率,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

②资本的特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2)矛盾的解决: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一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3)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4)平均利润: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2)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3)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来的,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五、剩余价值的分割

1、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

剩余价值的分割,清晰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剩余价值的共同瓜分,从而进一步揭示

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2、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1)商业利润(2)利息(3)银行利润(4)资本主义地租

六、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1、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

(1)购买阶段一一货币资本(2)生产阶段一一生产资本(3)销售阶段一一商品资本2、资本周转速

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来表示。

(2)资本周转时间

①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

②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由四个部分组成: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

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正常的停工时间。

(3)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资本周转的次数。

(4)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其条件

令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①1c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②II(v+m)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③I(v+m)和I【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

令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供给=相关需求)

①基本条件:I(v+m)=11c

②派生条件: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其条件

令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①第I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消费掉的生产资料。

②第H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要大于两大部类原有劳动者和资本家有购买相关能力消费需要之

和。即:

令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①I(c+Z\c)通过第一类部内部的交换实现;

②II(v+Av+m/x)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

③I(v+Z\v+m/x)和II(c+Z\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

令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供给=相关需求)

①基本条件:I(v+Av+m/x)=11(c+Ac)

②派生条件: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

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1、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国家

不干预经济.

二、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1)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己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2、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垄断资本(2)垄断组织(3)垄断利润(4)金融寡头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主要形式

(1)产生:令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令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主要形式①国有企业一一“国有化”、直接投资②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即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③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即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

各种干预和调节措施。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令社会生产力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令政治统治形式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

(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进行的调整和变化。

令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更高程度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2)只有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才能最终解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

(1)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1)没收官僚资本;(2)改造民族资本;(3)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1、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定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

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两层含义

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令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令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令必须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令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果优先、

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1)社会分工(2)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的经济体制。

(2)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

①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市场实现,市场机制起基础作用;

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

(3)特殊性

①所有制结构一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②分配制度一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宏观调控一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间接手段。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涵义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1)现代企业制度;(2)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3)间接手段、宏观调控体系;(4)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5)

社会保障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1)统一性(2)开放性(3)竞争性(4)规范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1)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是商品流通的载体。由消费品市场和

生产资料市场组成。

(2)要素市场:人们把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无形商品称作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房地产、

相关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交易的市场为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相关技

术市场、信息市场。

3、社会主义市场规则和秩序

(1)市场规则:令市场进入规则令市场交易规则令市场竞争规则

(2)市场秩序:令市场进入秩序令市场交易秩序令市场竞争秩序

4、社会主义市场的中介组织

(1)定义:介于国家和市场经营主体及消费者之间的非行政性社会经济组织和机构的通称。

(2)分类

①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沟通的市场中介一一经纪人、信息咨询;

②对市场运行提供公证和进行监督的市场中介一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

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资产和资信评级机构等。

(3)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管控:一般包括立法管控、行政管控、行业管控和自律管控四个方面。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

(D定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2)企业具有两重性质: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

(1)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①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②集体所有制企业③私营企业④混合所有

制企业⑤外商投资企业⑥个体工商户

(2)按企业的组织形式①公司制企业②个人独资企业③合伙企业④个体工商户

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其合适的内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出资人的所有权清晰;二是企业法人财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控科学

4、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实行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标志。

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

1、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1)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2)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方式方法

(1)产业结构的涵义: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是国民

经济的一个基本方面。

(2)产业的分类

令两大部类分类法一一生产资料生产、消费资料生产

令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令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一一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技术密集型产业。2、影

响产业结构的因素:(1)消费结构(2)资源结构(3)投资结构(4)科学相关技术(5)劳动力素质和

数量(6)产业间的关联方式

3、产业结构的优化

(1)定义: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间建立起最佳的结构和最优的比例关系。

(2)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

①短期目标:实现产业结构的运行均衡②长期目标: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

(3)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途径

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宏观

调控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调整。②选准主导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强化基础产业。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令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成员中进行的。

令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

收入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

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税金或利润、企业基

金、工资。

<社会主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税金、合作

事业基金、企业基金、工资。

令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由于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承包农民或承包小组创造的国民

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税金、公积金、公益金、个人收入。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令国民收入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通过再分配形

成的收入,称为派生收入。

令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之所以必须进行再次分配,有下列原因:

①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③设立社会保障基金④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令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有四条主要的途径:

①国家财政收支一一筹集资金、供应资金②银行信贷一一存贷款活动本身、差别利率

③劳务费用的支付④价格体系

2、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1)构成

①积累基金:>扩大生产基金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A社会后备基金②消费基金:A社会

消费基金(国家管控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个人消费基金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基本原则一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3、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本次项目,开展多种类的社会保险;

②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

③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法制化;

④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控;

⑤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

(2)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令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

令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令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

令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却是其中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经济增长是实现

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

2、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1)涵义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

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2)分类

①粗放型增长

②集约型增长

(3)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合适的内容和途径

令经济体制改革;

令科技进步;

令产业结构;

令能源开发与保护;

令综合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3、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1)经济发展战略

令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

令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

(2)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的依据

①物质生产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

②本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

③可行性

(3)经济发展目标

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

4、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相关问题的决定》提

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

(2)“五个统筹”的任务目标

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统筹区域发展;

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①“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合适的内容;

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④“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式方法。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2)对国有资产管控和营运的职能;

(3)国家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3)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4)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二、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

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一一基本目标。(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3)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4)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5)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

(1)直接调控(2)间接调控(3)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

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

3、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1)计划手段一一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2)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

(3)法律调控手段:(4)行政调控手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综合采用各种调控手段。

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

1、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

(2)手段①国家预算②税收③国债④财政补贴⑤转移支付

(3)类型——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相关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

①平衡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②盈余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政策③赤字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

2、货币政策

(1)涵义

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数量、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及稳定币值的一种经济

政策。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2)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一一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①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调节社会总相关需求和社会总供给;

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③通过对利率的调节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进而调节消费与储蓄的比重;

④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⑤通过干预汇率,利用外贸等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4)货币政策工具

①存款准备金率②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5)类型

①均衡性货币政策②扩张性货币政策③紧缩性货币政策

3、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

整个综合协调体制要求:

(1)目标统一(2)政策协调(3)功能互补(4)适时适度

第二部分财政

第九章财政职能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财政的基本涵义

(1)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就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分配活动。

(2)财政的特殊性

①家计财政——自然经济

②公共财政——市场经济

③计划财政(生产建设财政)一一计划经济

2、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1)市场失灵领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市场失灵”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等。

(2)公共财政的定义、核心和本质

①定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体从社会上取得收入、并将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

进行的收支活动。

②核心: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③本质:由公众参与决策、参与管控、参与监督。

3、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弥补市场失效(2)提供公平服务(3)非营利性(4)法治性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一一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

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令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财政直接投资等;

令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令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文教科卫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等。

第十章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分类

1、财政支出的意义

(1)财政支出是一个过程;(2)财政支出是以货币来度量的;3财政支出就本质而言,是政府行为的成

本。

2、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合适的内容

(1)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

我国政府支出的功能分类包括17大“类”、170多个“款”级科目、800多个“项”级科目。17大类

分别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相关技术、文化教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

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

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

(2)按政府支出经济分类

我国政府支出的经济分类包括12个“类”级科目,90多个“款”级科目。12大类分别是:工资福利

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

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

目前我国政府支出预算分为一般支出预算、基金支出预算和债务支出预算。

(3)按财政支出最终结果分类

令补偿性支出令积累性支出令消费性支出

(4)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分类令购买性支出令转移性支出

(5)按财政支出发生的时间分类

令经常性支出/特点——当期/补偿方式为税收

令资本性支出/特点一一长期/补偿方式:税收、国债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因素一一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效益、公民拥有的财富

2、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政府工作效果、政府活动范围

3、经济体制制度因素4、社会因素

三、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与特点

(1)购买性支出的涵义

令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令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两部分。

令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转移性支出的涵义

令直接表现为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令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特点:

令购买性支出具有有偿性,转移性支出具有无偿性:

令购买性支出具有等价性,转移性支出具有非等价性。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比较

(1)两种支出对生产与就业影响的方式不同

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间接影响

(2)两种支出对政府支出效益约束的强度不同

购买性支出: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较弱的效益约束

(3)两种支出体现了财政的不同职能

购买性支出: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收入分配职能

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一、财政收入形式与分类

1、财政收入的意义

令是一个筹集收入的过程;令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结果;令表现为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

2、财政收入的形式

(1)我国财政收入由一般性财政收入和特殊财政收入构成。

(2)一般性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税收、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令税收:政治权力;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最主要的收入形式。

令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所有权;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

令政府收费:规费、使用费。

令专项收入:有专项用途;教育费附加、排污费收入。

令其他收入:罚没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外事服务收入等。

(3)特殊收入:专用基金收入、政府债务收入

3、财政收入的分类

(1)按财政收入来源和性质分类

令税收收入令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令非税收入令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令债务收入令转移性收入

(2)按经济部门分类

令分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收入。令农业是财政收入的基础。

令工业部门的各项税收和国有资产收益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按取得收入依据分类

令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强制性、稳定性和社会性)一一各种税、费令国有资产收入

(4)按取得收入稳定程度分类令经常性收入令临时性收入

(5)按价值构成分类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社会产品价值中的M部分,但也有一部分财政收入来自C和V,

(6)按管控权限分类

令中央财政收入令地方财政收入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三、政府债务收入

1、政府债务收入的涵义与特征

(1)涵义

①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

的财政收入。

②包括国家公债和地方公债,我国的公债一般指中央政府的债务即国家公债。

(2)特征

①有偿性

②自愿性

③灵活性

2、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

©积极影响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政府投资资金:

(3)调节经济。

©消极影响:如果发行公债超过一定限度

(1)不考虑政府偿还相关能力,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公债取得收入弥补财政赤字,会成

为财政的沉重负担;

(2)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3)可能会产生财政“挤出效应”;

(4)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3、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1)国债依存度:国债发行规模/当年财政支出

(2)国债负担率: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当年GDP

(3)国债偿债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当年财政收入

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和特征

1、税收的基本涵义

(1)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

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内涵

①征收主体、客体: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②征收目的: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③征收依据: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国家权力,而是不是财产权利;

④征收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项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

⑤征收结果: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二、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

1、税制要素

(1)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合适的内容。

令纳税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可以是合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判断依据是税负是否转嫁。

◊课税对象

①课税对象,亦称征收对象,是税法规定的课税的目的物,是课税的依据或根据。

②课税对象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界限。

③按照课税对象的不同,我国的课税对象可以划分为:流转额、所得额、财产额、其他

令税率

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令纳税环节

令纳税期限

令加成和减免

①附加和加成:都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②减免税: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③起征点和免征额:实质上都属于免税的特殊形式。

④出口退税

现行规定: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对消费税出口货物免税。

令违章处理

(2)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零税率和负税率的基本涵义。

统一比例税率

(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或固定税率,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1I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幅度比例税率

、用百分比表示的税率\{全额累进税

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

税率<J边际税率〔累退税率-

[平均税率

(名义税率

3v

实际税率

-(零税率-

负税率

2、税收分类

按课税对象、按计税依据、按税收管控权限、按税负能否转嫁、按征税机关分类的方式方法和主要合

适的内容。

(1)按课税对象分类

①流转税类一一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②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③财产税类一一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2)按计税依据分类

①从价税

>以价格或价值为计税依据的税种。

>多采用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

②从量税

>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容积、体积或件数为计税依据的税种。

>多采用定额税率。

>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

(3)按税收的管控权限分类

①中央税

②地方税

③中央地方共享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①直接税:纳税人即负税人

②间接税: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5)按征税机关分类

①工商税收

②关税

三、流转税类

1、流转税的主要特点

(1)流转税类是我国的主体税种。

(2)我国现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3)特点

①课征普遍。

②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

③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商品课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计算简单,便于征收管控。

2、增值税

(1)概念

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者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

(2)类型(按照允许扣税的范围)

①消费型增值税(国家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一一体现鼓励投

资政策的增值税;

②收入型增值税一一完全的增值税;

③生产型增值税一一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征税,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增值税。

(3)征税范围

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或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4)纳税人

A凡是从事商品生产和销售、提供应税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都是纳税人。

A为了严格增值税的征收管控,将我国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5)税率和征收率

A我国增值税采取了基本税率再加一档低税率的模式。

A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适用范围是粮食、食用植物油、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图书、

报纸、杂志等。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统一的3%的征收率。

(6)计税方式方法

>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采取扣税法,其应纳税款为销项税额扣除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①销项税额=销售额X适用税率

②进项税额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一般以当期购货发票中注明的允

许扣除的增值税为准。

>对小规模的纳税人不实行扣税法,应纳税额=销售额义征收率。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税率。

3、消费税

(1)概念

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是调节特定消费品生产的较高收入,平均税率一般较

rWio

(2)征税范围

采取列举征税的办法,即只对列入征税目录的消费品征税,不列入的不征税。

(3)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4)税目一一产品列举税目

我国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有14类: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

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5)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6)计税方式方法

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其中,对卷烟和白酒实

行复合计税办法。

四、所得税类

1、所得税的主要特点

(1)税负相对比较公平;(2)所得课税属于单环节征收,不存在重复征税相关问题;(3)所得课税税

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

2、企业所得税

(1)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

(2)税率

①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虬

②注意适用20%税率的特殊情况: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

■虽然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一不征税收入一免税收入一各项扣除一允许弥补的以

前年度亏损

(4)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X适用税率-减免和抵免税额

3、个人所得税

(1)纳税人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情况。

(2)课税对象

共有11项,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

所得等。

(3)税率

有两种税率,即根据所得类别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4)计税方式方法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时,第一步先扣除税法允许该类所得减除的费用,计算出应纳税所

得额;第二步用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相应的税率,求得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要根据所得类别不同来分别计算。

①工资、薪金所得

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③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④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

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⑤财产转让所得

⑥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五、财产税类

1、财产税的优点和缺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