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4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1页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4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2页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4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3页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4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4页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4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5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

院614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4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

院614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4

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4

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4

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4

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

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

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

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

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

理论考研真题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

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4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B卷)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韵文学、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巴渝古代文学与文

化、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试题代码:612

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文学理论2.艺术真实3.“二为”方向

4.艺术形式5.共鸣

二、填空题:(每一空1分,其中答案出现重复的只记1分,共20分)

1.文艺学关于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

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______与功利;______与理

性、______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态。

3.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学,必须继承古代的优秀遗产,但不是“______

的继承”,而是______地继承。

4.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两种解释:其一、客体即“______”说,其二、客

体即“______”说。西方文论的“艺术模仿自然”、中国古代文论的“观物

取象”(见《周易•系辞下》)等学说,属于客体即“______”说。

5.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可以把文学作品划分为三种类型,各种类型

都有自己的特征。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______;理想型文

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和虚幻性;______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

朦胧性。

6.诗是一种语言凝练、富有节奏韵律、讲求诗意境界的文学题材,可

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种类。

7.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分成四个层

面:第一层面是______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

层面;第二个层面,即______单元,是由______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

传达的______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层面是______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鲁迅:“《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但后起的

《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

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

认真阅读上述鲁迅的文学创作谈,并以此为例,谈谈文学活动中世界各

民族文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及如何处理好借鉴外国文学的优点,

借以创作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等问题。

2.叙事学把文学的叙述内容分为三个方面:故事;结构;行动。故事

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

请以《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为

例,简要阐述构成故事的四种元素(或要素)。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历来中国对于文学的含义有两种定义:所谓广义的文化含义,即一

种注重文化意蕴的广义文学观;所谓狭义的审美含义,即一种注重审美

意蕴的狭义文学观。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出“诗赋欲

丽”、“文以气为主”;肖子显说:“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

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这些

论述,都体现出广义文学观念。

2.文学意境应该具有虚实相生的特征。南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创作动机源自亲身经历,诗中描写都是实境,故没有意境可言。

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五、论述题:(选择其中一题展开论述,共45分)

(一)题目:

提示:下面列出了三道选题,选择其中一题展开论述。

1.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以真、善、美的有机融合作为内涵。其

中“情感评价”对应着文学向“善”的审美价值追求。“情感评价”关涉着文

学创作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密切关系。

请选择你所熟悉的文学经典作品(譬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巴金的

《家》)为例,论述文学创作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密切关系

2.艺术概括是“个别”与“一般”的有机统一。认真理解以下论说,选择

你所熟悉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为例,论述这个论题。

附:别林斯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恩格斯:文

学作品中“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个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

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鲁迅:“杂取种种,合为一人”。

3.大众消费时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

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另一方面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请联

系文学活动现实情况,侧重论述文学生产如何规定文学消费。

(二)要求:

1.论述切题,中心突出;

2.举出具体而恰当的文学现象,以此为例恰当地论证;

3.内容完整,说理清晰,言之成理;

4.结构合理,行文通顺。

2014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4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试题代码:612(试题共2页)

一、指出下列语句的出处(作者、书名或篇名)(每小题2分,共16

分)

1.“《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4.“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5.“‘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

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6.“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

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

用到对象上去。”()

7.“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

的作品的。”()

8.“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

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

二、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是:______学、______学、______学、______

学、______学、______学、______学。

2.按照艾布拉姆斯的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善、美在文学创造的价值结构中,______主要与真相关,

______主要与善相关,______主要与美相关。

(试题共2页,本页为第1页)

三、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30分)

1.艺术构思2、艺术形式3、文学典型

4.文学风格5、隐含的读者6、意境

四、简要分析下列观点是否正确(10分)

所谓典型环境,就是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

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

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简析“有意味的形式”。

六、论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联系实际现象论析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2.举例论析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名校考研文学理论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4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4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4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4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的《诗学》是古希腊文论的奠基之作。

2.《理想国》的作者是________。

3.《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作者是________。

4.________的《诗式》是唐代文论的重要著作。

5.刘勰的文论巨著是《________》。

6.明代思想家________提出了“童心说”。

7.清代叶燮撰写了诗论著作《________》。

8.王国维在《________》中阐发了“意境”的理论。

9.________的《(克伦威尔)序言》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论

著。

10.________的《镜与灯一一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论述了文学的

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

二、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以意逆志

2.诗缘情而绮靡

3.神思

4.审美意象

5.移情

6.延留

7.《金枝》

8.《沧浪诗话》

三、简评(每题20分,共60分):

1.试举作品为例说明抒情修辞方式“比喻”与“象征”的特点和二者的区

别。

2.钟嵘《诗品序》日:“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

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祈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

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简要评价这段文字的理论内涵及其文学批评史价值。

3.布封《论风格》中指出:风格“仅仅是作者放在他的思想里的层次和

调度”,“风格却就是人本身”,“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

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

或内核”。

这种观点揭示了文学风格的什么特征?

四、论述(共40分):

比较分析以下三种关于文学性质的定义:

诗歌是为了达到一种审美目的,而用有效的审美形式,来表示内心或外

界现象的语言的表现。(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诗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

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

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百度百科

网)

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来裁

决,认为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

学理论》)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的《诗学》是古希腊文论的奠基之作。

【答案】亚里士多德

【解析】《诗学》是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原名为《论

诗》。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

2.《理想国》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柏拉图

【解析】《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

一。它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3.《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马克思

【解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

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

学和哲学的著作。

4.______的《诗式》是唐代文论的重要著作。

【答案】皎然

【解析】《诗式》是唐代皎然的理论批评专著。除第一卷总论诗歌创作

的种种问题外,其余四卷分别论用事的各种方法及其优劣高下,并分别

摘引前人诗句近五百条以为例证。

5.刘勰的文论巨著是《______》。

【答案】文心雕龙

【解析】《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是中国

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

著。

6.明代思想家______提出了“童心说”。

【答案】李贽

【解析】《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

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7.清代叶燮撰写了诗论著作《______》。

【答案】原诗

【解析】《原诗》为清代诗论家叶燮所著。被认为是继《文心雕龙》之

后,我国文艺理论史上最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一部理论专著。

8.王国维在《______》中阐发了“意境”的理论。

【答案】人间词话

【解析】“意境”是《人间词话》的核心概念,以此建立起来的诗学体系

是王国维关于古典诗歌的核心理论,它在继承传统诗词理论的基础上,

融会中西,取得了全新的突破。

9.______的《〈克伦威尔〉序言》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论著。

【答案】雨果

【解析】1827年雨果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认为是一篇浪漫主

义的宣言。他在文中提出了“美丑对照原则”,《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

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

10.______的《镜与灯一一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论述了文学的作

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

【答案】M.H.艾布拉姆斯

【解析】美国M.H.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

传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

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和实际运用的利弊。

二、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以意逆志

答: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出自《孟子·万章

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

之。”以意逆志是指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

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

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

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

方法。

2.诗缘情而绮靡

答:诗缘情而绮靡是魏晋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

的美学观点。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

缘情而绮靡”。“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

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

分。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

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3.神思

答:神思指作家在想象力活跃时或处在灵感状态下进行的创作构思。刘

勰《文心雕龙·神思》指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

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

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跨越时空的想象和活跃的灵感来自作者

的秉性才识,虚静的心境,深邃的思索和高度自由的内心状态。

4.审美意象

答:审美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一个理论观点。文艺创作过程中

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

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

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

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把审美意象可以分

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阐

释一种哲学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

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5.移情

答:移情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是指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

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

动。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

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物人合一,使对象活动

拟人化的过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

李逐水流”“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些诗句就是采用了

移情手法,其中花、鸟、柳絮、桃李、蜡烛,这些本无感情色彩

的“物”在诗人的笔下,宛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息息相通,别有一番审

美情趣。

6.延留

答: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可能的心理延续和留存状

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

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又称余味。它是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当读完

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后,其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还会萦绕脑际,其思想

感情仍会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引读者再三回想,甚至会在相当

长的时间内,或显或隐地影响着读者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

求。

7.《金枝》

答:《金枝》是英国弗雷泽所著的一部严肃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

的科学著作,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古老习俗及其有关信仰、观念的

科学巨著,由于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

书。“金枝”是从古罗马作家所叙述的神话传说中转引而来的。和其他专

著有所不同的,《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对世界各地习俗娓娓道

来,如数家珍,加上众多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评论穿行其间,全书处处闪

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读来兴味盎然。

8.《沧浪诗话》

答:《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部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它的系统

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

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册。全书系统

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

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

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又以禅喻诗,

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三、简评(每题20分,共60分):

1.试举作品为例说明抒情修辞方式“比喻”与“象征”的特点和二者的区

别。

答: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是指抒情作者在抒情写意时的用语方法。抒情

话语的修辞方式很多,比喻与象征是其中的两种。

(1)比喻的特点

比喻是借他物来表现某物的修辞方法。根据喻本与喻体的不同组合方

式,比喻又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明喻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类

关系,一般用“若”“如”“似”“像”等喻词来联系喻体与喻本。例如,“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隐喻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合关系,不用喻词。例如,“试问闲愁都几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借喻则既无喻本,

又无喻词,只有喻体。例如,“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

安石)。这里,“白雪”喻丝,“黄云”喻麦。一般地说,比喻是一物类比

另一物,但有时也会以多物类比一物,上引贺铸的词句,就是连用三个

形象来喻愁,这种比喻方法称为博喻。

(2)象征的特点

象征是以具体事物间接表现思想感情。抒情诗多以声音和画面来表现情

感,所以,象征是抒情话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从修辞学角度看,就是

说不写一个忧字,却以象征的方式表现了忧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

思》中并不直说愁苦,却借几组景语表现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情怀。但

是,抒情诗往往用某些词句来间接暗示情感性质,使情感意义较为确

定。在《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就用“断肠人在天涯”来点出情感的

具体内涵,使象征意义比较具体。这类诗,既是象征的,又近似隐喻。

而只是写景的山水诗,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象征话语。例如王维的《鹿

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

只写宁静的景,以此来象征地表现诗人空寂淡泊的心境,景语成为象征

的话语。

象征形象由于反复使用,便渐渐带上了相对稳定的象征意义。例如,中

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思乡的象征形象:“长安

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

等等。在西方抒情诗中,玫瑰常常象征爱情,也有稳定的意义。这种象

征意象的运用,可以使抒情话语更加简洁,内涵更为丰富。用比喻和象

征的手法来抒情便会造成抒情诗的含蓄风格,由此可以传达曲折微妙的

内心活动,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耐咀嚼,有余味。所以,“诗

贵含蓄”成为中外古典抒情诗的一个重要艺术准则。

(3)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①二者的本体不一样

象征往往以某一具体的事物表现一个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如概念、

思想和感情等,而且是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比喻的喻体和本体

则往往都是具体的事物。这里,对于比喻我们就不用再赘言了,单看象

征就可以。杨朔先生的散文《茶花赋》中,红艳艳的“童子面茶花”象征

的是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未来美景,就是用具体的“童子面茶花”象征了

抽象的“未来美景”。一句话,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即便本体是

具体的,也不会停止在一事一物上,而是有着深广的内涵,这一点与比

喻不同。比如,高尔基的《海燕》就是以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而且正是这一“战士”的光辉形象展现了1905年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

夕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无私无畏。

②二者出现在文本中的位置不一样

象征往往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某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一般贯穿

在某一句群、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中,含蓄而深沉,比喻则是打比方,

仅仅是为了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一般只局限在某一具体的句

子中。比如,茅盾的《风景谈》结尾处整个段落都是象征。此外,高尔

基的《海燕》、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更是

象征贯通全文。

③象征体与喻体的地位不一样

象征中的象征体一般都是作为重点事物来写的,如《白杨礼赞》就是重

点写白杨,《海燕》就是重点写海燕,《松树的风格》就是重点写松

树,比喻中的喻体则会明显地显示出它的“借助性”,往往是一完成使命

即消逝,不像象征中的象征体那样能给读者留下它就是“主人”的假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比喻与象征是合二为一的,既可以看作是比喻,

又可以当做是象征。比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既可以当做比

喻也可看作象征。另一方面一个比喻因为经常出现且被反复运用因此也

就变成了象征。比喻讲究创新,王尔德就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

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

才”。象征也需要创新,但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一个‘意象’可以被

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

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我国古代将

竹、梅、兰、菊称为“四君子”就是因比喻的反复运用而变成了象征,月

亮等意象也是这样。这类象征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积淀,而且是反复出现

的频率越高,越能体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所以,面对这些特殊情况

时应该特殊对待,做好具体分析。

2.钟嵘《诗品序》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

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祈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

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简要评价这段文字的理论内涵及其文学批评史价值。

答:(1)引文翻译

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

蹈歌唱上。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

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

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2)引文的理论内涵

①“吟咏性情”说

钟嵘的《诗品序》是一篇重要的诗论。钟嵘对诗歌和人的感情的关系有

深刻的认识,在《诗品序》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

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

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这就是钟嵘著名的“吟咏性情”说。

②诗歌本质观

这几句话说明诗的产生源于“气”。“气”首先是自然的物理的气,它作用

于外物使外物变化,作用于人使人形成神气,作用于文则形成文气、体

气和骨气。创作主体感于外物的变化,内心产生情感的动荡,于是形成

了诗。所以,通过这句可以看出钟嵘的诗歌本质观,即它是表达人的感

情的,是人的感情的产物。“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说明诗又可

以反作于人的感情。这句话原出自《诗大序》,但《诗大序》中还

有“正得失”一句,钟嵘删去不用,因为“正得失”中有政治教化的色彩,

可见钟嵘是特别强调诗人自身的情感世界和个性品质的。正因为钟嵘强

调了自然情性的真实可感和自然天成,所以他反对“理过其辞”的玄言

诗,反对在诗中用过多的典故。

③诗歌发生说

钟嵘认为写作动机的激发,有赖于客观事物的感召:“气之动物,物之

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跟《文心雕龙·明诗》所说:“人禀七

情,应物斯感”,以及《物色》所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

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说法同样是正确的观点。

但现实世界中有自然现象也有社会现象,所以作者继“四候之感诸诗,

之后,又阐述了社会环境对诗人的感召,突出了“群”和“怨”特别是怨的

作用.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被损害的人们的痛苦生活,是产生文学作

品的土壤。钟嵘能注意到这些事实,并主张通过诗歌来反映,根据抒情

诗歌的特征,通过个人的抒情以表达遭遇相同者的情绪,从而使读者认

识社会的面貌。钟嵘这种论点,出现在作诗偏重形式的齐、梁时代,是

有它重大的进步意义的。但是,他认为怨的抒发,可以“使穷贱易安,

幽居糜闷”,这显然并不正确。

(3)文学史批评价值

①继承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

钟嵘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感情。文艺作品都是作者主体心灵、也

就是作者感情活动的外在表现。钟嵘着重强调诗歌是体现人的性灵的,

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从这个角度说,他和后来明清“性灵说”之联系更

为密切。

②感情论的创新

钟嵘指出诗歌不仅是人们内在感情的宣泄,而且也是医治人的精神苦

闷、抚慰人的心灵创伤的良药。钟嵘的感情论既摆脱了儒家经学教条的

束缚,又没有泛情主义的弊病,这是难能可贵的。

唐宋以后,诗话词话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数量最多的著作,这与《诗

品》的开拓不无关系,虽然确切合符诗话形式的开端是欧阳修的《六一

诗话》,钟嵘《诗品》仍然是古代诗话的远祖,所以它又被称为百代诗

话之祖。它所采用的直寻式的思维方式,意象式的点评方法和具有诗性

精神的文论范畴,对于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深远

影响。

3.布封《论风格》中指出:风格“仅仅是作者放在他的思想里的层次和

调度”,“风格却就是人本身”,“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

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

或内核”。

这种观点揭示了文学风格的什么特征?

答:(1)“风格即人”的含义

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只有写得好的作品才是

能够传世的:作品里面所包含的知识之多,事实之奇,乃至发现之新

颖,都不能成为不朽的确实的保证;如果包含这些知识、事实与发现的

作品只谈论些琐屑对象,如果他们写的无风致,无天才,毫不高雅,那

么,它们就会是湮没无闻的。因为,知识、事实与发现都很容易脱离作

品而转入别人手里,它们经更巧妙的手笔一写,甚至于会比原作还要出

色些哩。这些东西都是身外物,风格却是人的本身。”“风格是当我们从

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

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核。”布封强调的是作家风格的重要性、独

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事实上,精神个性的差异是文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方

面。

(2)文学风格的特征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

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①风格具有独创性

个性鲜明、有独创性、艺术上已经成熟的作家.才能具有独树一帜的风

格.模仿重复别人的风格就等于没有风格。文学贵在独创,授有独特风

格的艺术,就不能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最终就会消亡。读者正是通过

作品的这种独创性,面对哪怕略去作者姓名的作品,也可以读出是哪个

时代哪个作家的作品。

②稳定性是作家风格的另一特征

作家个性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这是造成风格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但这不排斥某些作家由于生活状况和艺术实践的发展,风格可能变化的

情形。这种变化了的风格同样也有相对的稳定性,正像作家的创作个性

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形成的一样.作家的风格也是经过较长时问艰苦的创

作实践凝聚而成的。当个作家一旦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创性的风格,就

会长期地贯穿于他的作品。即便有风格上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内在

的血脉联系。

③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这是由作家创作的个性和才能,描写对象的不同品格,读者的不同需求

决定的。不仅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同一作家在不同情势下也会创造出

不同风格的作品,当然这不同之中仍有其主导方面。从文学创作的实践

来看,作家的风格还具有多样化的特性。因为就接受角度来说,只有不

同的文学风格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就创作角度说,在同一时期,

正是各个作家的风格迥异,才推动了其时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

四、论述(共40分):

比较分析以下三种关于文学性质的定义:

诗歌是为了达到一种审美目的,而用有效的审美形式,来表示内心或外

界现象的语言的表现。(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诗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

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

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百度百科

网)

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来裁

决,认为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

学理论》)

答:(1)第一种关于文学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①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定义

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

具有特殊的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

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

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

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

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

们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

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

透的情形,这种情形表明,任何审美表现过程并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

生活状况的最终支配。

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

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

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

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

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

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

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

的相互渗透状况。

(2)第二种关于文学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文学反映论

①文学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

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马克

思、恩格斯都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清

楚地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不同,就在于“始终站

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

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②列宁、毛泽东关于文学反映论的论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被运用于对文学活动性

质的解说,首先是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列宁在著名的论文《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如果我

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

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在这段话中,艺术和艺术家应当反映生活

(革命的生活)的观点被鲜明地提出来。谈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时候,列宁

又说:“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是

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和‘善于经营的农夫’迟钝胆小的反映。”在列宁的论述

中不但强调文艺反映生活,同时也肯定文艺的反映不是刻板的,文艺也

反作用于生活。

文学反映论的观点在毛泽东那里,得到了更直接和更鲜明的表述。毛泽

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

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

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

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在充分肯定文艺是社会

生活的反映后,同时也强调这种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因此他又

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

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马

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这是

有根据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基石。

(3)第三种关于文学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文学文化论

文学是文化的象征,这种观念采用社会文化视角。女性主义批评、新历

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社会政治批评等,都属于这种观念下的

不同流派。这种观念的基本点是把文学理解为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事

物,文学是文化的象征,文学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纠正了那种

不注重文学的社会历史维度所谓“内部研究”的偏差。目前这种观念在国

内外都逐渐成为“显学”。文化诗学是可能的。它的优势也是明显的。但

是,这种观念也不是没有弱点,即它较难切入文学固有的审美特质,也

有脱离文学作品的实际而单纯关注社会文化问题的可能。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一、写出下列中西论著(文章)的作者:(每个1分,共20分)

1.《致玛·哈克奈斯》

2.《判断力批判》

3.《拉奥孔》

4.《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

5.《悲剧的诞生》

6.《传统与个人才能》

7.《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8.《作为手法的艺术》

9.《真理与方法》

10.《狱中札记》

11.《东方主义》

12.《宋书·谢灵运传论》

13.《文镜秘府论》

14.《与元九书》

15.《戏为六绝句》

16.《原诗》

17.《复鲁絮非书》

18.《诗言志辨》

19.《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20.《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二、解释下列名词:(每题6分,共30分)

1.陌生化

2.三一律

3.期待视野

4.即兴

5.知人论世

三、分析下列引文所体现的文学观点:(每题20分,共60分)

1.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填,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

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

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

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2.歌德《歌德谈话录》:“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

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

料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

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

3.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我们是否真的可以试图将富于想象

力的作家与‘光天化曰之下的梦幻者’相比较,将作家的作品与白曰梦相

比较?……这些作家的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特点不能不打动我们:每一部

作品都有一个作为兴趣中心的主角,作家试图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赢

得我们对这主龟的同情,他似乎还把这主角置于一个特殊的神的保护之

下……通过这种启示性的特性或不会受伤害的性质,我们立即可以认

出‘自我陛下’,他是每一场白曰梦和每一篇故事的主角。”

四、论述题:(40分)

参照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的文学活动

四要素模式,分析文学活动四种理论视野各自的理论依据,请简述之,

并指明它们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写出下列中西论著(文章)的作者:(每个1分,共20分)

1.《致玛·哈克奈斯》

【答案】恩格斯

【解析】《致玛·哈克奈斯》是恩格斯写给哈克奈斯女士的一封书信。

主要文学观点是关于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论述。

2.《判断力批判》

【答案】康德

【解析】《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代表作,是康德

著名的“三大批判”(另二部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中最后一部。在前两部《批判》中,康德分别探讨了理性认识和道德意

志的先天法则,认为世界分为现象界与物自体两个领域。前者受自然必

然律支配,属理解力的认识范围;后者属道德意志范围,行使的是自由

的道德律令。世界的真善美对应于人类的知意情,完成一个严密的思想

体系。

3.《拉奥孔》

【答案】莱辛

【解析】《拉奥孔》是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的著作,副题

是《论诗与画的界限》。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

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

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

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

4.《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答案】席勒

【解析】《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是德国文艺理论家席勒的代表

作。“素朴的诗”即模仿自然的诗,此时诗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原始和谐

的朴素关系;感伤的诗是表达理想的诗,此时诗人失掉了自然,所以在

作品中千方百计地寻求自然,对自然的态度就像成人失去了童年一样是

依恋的感伤的。席勒认为两种诗的对立起源于人与自然(现实)的关

系,素朴的诗起源于诗人同自然(现实)的和谐一致。而感伤的诗则起

源于诗人同自然(现实)的对立。

5.《悲剧的诞生》

【答案】尼采

【解析】《悲剧的诞生》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

和哲学著作。贯穿于本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日神和酒神。日神阿波罗是

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酒神则象征欲望的放

纵,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尼采以日神和酒神象征说明

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及人生的意义。

6.《传统与个人才能》

【答案】艾略特

【解析】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在《传统与个

人才能》一文中,他提出一个作家不能脱离传统创作,但能像催化剂那

样使传统起变化,这就是作家个人才能之所在。文学批评的功能就是要

把读者所未能见到的事实,摆到读者面前,提高他欣赏和感受的能力。

7.《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答案】巴赫金

【解析】《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是巴赫金的主要代表作,理论含

量十分丰富,复调小说、狂欢化诗学、超语言学等的提出,提供了一种

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模式。

8.《作为手法的艺术》

【答案】什克洛夫斯基

【解析】《作为手法的艺术》是什克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什克洛夫斯基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理论家。他提出了“陌生化”这一概念。他指

出文艺的美感特征首先是惊奇陌生的新鲜感。他认为文艺作品的美感只

产生于语言、叙述方式、情节构造等形式上的独特性,与内容无关。艺

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延长人们审美感知的过

程。

9.《真理与方法》

【答案】伽达默尔

【解析】《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代表作,也是解释学

哲学的经典著作。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源于主体体验的表现艺术,艺术作

品就是体验的表现。艺术作品与游戏相似,“对于观者来说并在观者中

才存在”;艺术作品是不断开放的、永远待完成的创造物,因而艺术具

有时间特性,艺术作品的意义随着时间而演变;艺术作品还具有扩充性

和随机性,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对艺术的再造和重

组。

10.《狱中札记》

【答案】葛兰西

【解析】《狱中札记》是意大利思想家、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的葛兰西的代表作。葛兰西在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失败之后,虽身陷囹

圄,仍矢志革命,痛定思痛,积极总结失败教训,以规划新的斗争策略

和方向,《狱中札记》即是他十四载铁窗生涯的泣血之作。

11.《东方主义》

【答案】萨义德

【解析】萨义德是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和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因

《东方主义》,(又名《东方学》)一书而誉满天下。他认为西方人眼

中的东方是一种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

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东方成为了欧洲物质文明和文化的内在组成部

分,是欧洲自我得以建立的它者。对于欧洲而言,东方是一种被人为创

造出来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蕴含着漫长历史积累下来的物质层面的内

容。

12.《宋书·谢灵运传论》

【答案】沈约

【解析】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宋书·谢灵运传论》

在理论上如文学史论、声律论、风格论等方面的建树颇丰。它与整个齐

梁诗风的呼应关系紧密。这篇文章的写作不仅是出于一般的理论阐述的

需要,而且是带着明确的指导文学实践的目的而撰写的,它对永明文坛

的发展方向和沈约本人的创作道路都发生过实质性的影响。可以说是永

明文学革新的纲领性文献。

13.《文镜秘府论》

【答案】遍照金刚(空海)

【解析】《文镜秘府论》,又称《文笔眼心抄》,日本高僧遍照金刚

(空海)编撰,是一部中国诗文论著作。《文镜秘府论》收录王昌龄、

皎然、沈约等人的诗文理论,分天地东南西北六卷。《文镜秘府论》在

中国失传已久,清末由日本传回中国。中国六朝至唐的许多失佚的文献

依此书得以保存。卢盛江著有《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这也是日本汉

诗学的第一部著作。

14.《与元九书》

【答案】白居易

【解析】《与元九书》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一封书信。它也是白居易现

实主义诗论的体现,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歌必须缘事而发”的核心思想以及“诗歌是现实的反映”的文学观

点,在这封书信中均有体现。

15.《戏为六绝句》

【答案】杜甫

【解析】《戏为六绝句》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这组诗包括

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

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

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6.《原诗》

【答案】叶燮

【解析】清代诗论家叶燮的《原诗》被认为是继《文心雕龙》之后,我

国文艺理论史上最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一部理论专著。在书中,叶燮将

以往诗话单纯从“诗教”“诗法”角度研究诗歌的模式提升到审美的层次,

因而它既是一部诗学论著,又是一部美学论著。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

分别论述叶燮对诗歌创作主体、诗歌创作客体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看法、

以流变为中心的诗歌批评论、《原诗》的历史贡献四个大问题。

17.《复鲁絜非书》

【答案】姚鼐

【解析】《复鲁絜非书》是清代姚鼐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专门论述了文

学风格的阳刚和阴柔之美,强调了二者的结合。也说明了风格与个性的

关系,是作者关于散文理论的重要文章。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深入浅出

地说明理论问题,是此文的一大特色。

18.《诗言志辨》

【答案】朱自清

【解析】《诗言志辨》是朱自清的诗论专著。他梳理了上至春秋战国时

的“诗言志”说,下至汉代的“诗教”说,从“比兴”到“正变”,贯穿四条诗

论发展的历史。着重从理据角度阐明了“诗言志”的中国诗学传统。他在

书中引用大量诗篇及诗论原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清隽,论证

缜密,公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

19.《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答案】鲁迅

【解析】左翼作家联盟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领导成员有鲁

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周扬等。由于受到当时党内“左”倾路线的

影响,“左联”的一些领导人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

对此,鲁迅曾进行过原则性的批评。他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这个讲

话,是当时左翼文艺运动有重要意义的文件。

20.《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答案】邓小平

【解析】这是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

讲话,也可看作是党中央新的文艺政策与文艺路线的调整标志。在文革

中,有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遭到错误批判。1979年以后,文革的余毒逐渐

清除,党中央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经济建设上去,改变了过去以阶级斗

争为主的工作方针。邓小平的这篇祝词,是要告诉当时的文艺工作者,

新的时期已经到来,新的文艺政策已经取代了旧的文艺政策,希望他们

能够发挥自己的艺术思维,创造出真正的作品。

二、解释下列名词:(每题6分,共30分)

1.陌生化

答: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文

学理论概念。他指出文艺的美感特征首先是惊奇陌生的新鲜感,只有新

奇的才是美的。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艺作品的美感只产生于语言、叙述

方式、情节构造等形式上的独特性,与内容无关。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

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延长人们审美感知的过程。艺术的技巧就是

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

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2.三一律

答:三一律是西方经典的戏剧结构理论。它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

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

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

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

维持着舞台充实。”并以此作为不能违背的结构法规。把三一律作为一

种戏剧结构的方式,有助于使剧本的结构集中、严谨,运用这种结构方

式也造就了不少成功的剧作。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法规,对戏剧创作也

造成了严重的束缚。

3.期待视野

答: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

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

础,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

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简单说,“期待视野”就是接

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

认识理解。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

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

宽“期待视野”。

4.即兴

答: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

字操作的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这即是指一种灵感来临

时若有报思、若有所悟的那种状态。这种状态和柏拉图所说的“迷狂”状

态有所相似。即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诱发的媒介,

外物或者书本或者别人的言语等等。如我国古代即兴而成的望月思乡诗

很多,月亮就是即兴的媒介。二是即兴看似很偶然,其中又有必然性,

看似天赐,更多的是人工。因为灵感的来临看是一刹那之间的事情,但

是之前必须有大量的积累与沉淀才有可能出现,等到时机来临,受外在

媒介的刺激,才会有所感想,有所领悟,此时才有灵感出现,才有即兴

的佳作。

5.知人论世

答:知人论世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著名概念。出自《孟子》:“颂

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读一个

人的文章必须了解作者的个人情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孟子认为,文

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

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

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

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

循。

三、分析下列引文所体现的文学观点:(每题20分,共60分)

1.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填,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

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

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

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答:(1)引文翻译

有了演奏各种乐曲的实践经验的人,才懂得音乐;观看过多数刀剑的

人,才懂得武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就是必须广泛地观察。看

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

心,在或爱可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

了。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

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

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四是看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第五是看作品用典

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章节。这些观察的方法如能实行,那么作品的

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

(2)引文所体现的文学观点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认为文学批评和鉴赏的关键在于知音,而知音

难寻。为此刘勰提出一要博观,二要六观以解决知音难题。这是引文的

主要内容。

①博观

刘勰认为掌握全面评论作品的方法,是必须进行广泛的观察。因为看过

大山的人就更了解小山,研究过沧海的人就更懂得小沟。这样,只要排

除掉个人的偏见,就可以对作品作出公平而准确的评价了。所以,加强

批评者的修养,提高其鉴赏能力,这是做好文学批评的根本条件。一个

文学批评者,在见多识广,提高鉴别能力之后,可能会开阔其视野,突

破其原来的狭小天地,因而减少或改变一些偏见。但自古以来真正做

到“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评论家,确也是“千载其一乎”。在阶级社会

中,绝对公平的评论家是没有的,即使是刘勰自己的评论,也往往

对“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有明显的偏爱。

②六观

a.六观的具体含义

一观位体,也就是看作者对文学(文章)体裁的选用,体裁是作品内容

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情有密切的关系。二观置辞,即分析作品语言的含

义和特点。能否通过把握语言符号来还原为感性的形象,并在头脑中重

现出来。三观通变,即运用比较的方法,看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对前人的

继承和革新,是否能做到推陈继新。四观奇正,看作品的结构和风格是

否多样统一。要求平中见奇,奇归于平。五观事义,即看作品题材的选

择,看作品中描绘的人、事、景、物,是否生动、典型,是否符合作品

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传达思想感情等的需要。六观宫商,

即看语言的音乐性,即语言的节奏旋律是否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符

合。

b.“六观”作为文学批评的六条准则

这“六观”通常被理解为刘勰进行文学批评的六条标准,这是有待重新考

虑的。第一,从它的前言后语看,并非批评标准。“将阅文情,先标六

观”,明明是讲“披文以入情”的具体方法,是说要考察作品的内容,先

提出这六个方面,以便从这六个方面具体着手,以入其情。最后又明明

说“斯术既形”,“术”并非标准,而是方法,亦即“披文入情”或“沿波讨

源”的方法。用此方法,则作品的优劣可见,而不是用此标准,“则优劣

见矣”。第二,“六观”本身并非标准。所谓“标准”,必须有某种程度的

规定性,刘勰这“六观”,只是说从体裁的安排、辞句的运用、继承与革

新、表达的奇正、典故的运用、音节的处理等六个方面入手,进而研究

这六个方面所表达的内容。“六观”本身并没有作何要求与规定,也就说

不上是什么标准了。第三,“六观”基本上都是表现形式方面的问题,当

做标准来看,显然与他一贯文质并重特别是“述志为本”的主张不符。

从“将阅文情,先标六观”的原意来看,正和刘勰的基本思想一致。他在

《序志》中批评魏晋以来的文学批评“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

源”。“六观”的提出,正是“沿波讨源”、“振叶寻根”的具体办法。

总之,读别人的文章,首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了解清楚别人的真实

想法,不要从一开始就带着有色眼镜去“鉴赏”“评价”或“批评”,这是

《文心雕龙·知音》的基本态度之一。真正弄懂了别人的文章所表述的

思想,才称之为文章的“知音”。六观,还只是一般的考察文学作品优劣

的几个方面,要真正有精到深刻的识别能力,善于一针见血的考察文学

作品优劣的要害所在,关键是要能够“见异”。唯有善于发现“异采”,方

才算得上真正的“知音”。

2.歌德《歌德谈话录》:“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

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

料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

世间的材料服从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

答:(1)引文的含义

歌德的上述话语,指出了艺术家与自然的双重关系,即:在自然面前,

艺术家既是主动的又是被动的,既是它的主人,又是它的奴隶。关于这

种双重关系,歌德的理论依据是:“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

世间的材料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

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

务。”

(2)引文所体现的文学观点

在歌德看来,好的艺术作品中都应该是表现一种自然与艺术的高度统

一,他强调“艺术模仿自然”的传统观点,而另一方面有认为一个好的艺

术作品不应该只是对客观事物的完美模仿,更重要的是通过模仿显示出

事物的本质,即“在作品中不是只有一些轻浮的肤浅动人的东西,而是

能与自然的相比美,在精神上是一种有机体的东西,赋予他的作品以一

种内容和形式,使它显得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

①现实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基础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客观现实就是文学创作无穷无尽的来源。歌德

一方面支持那些紧密依靠现实的作品作家,如他一直推崇莎士比亚,他

认为莎士比亚的伟大正在于“莎士比亚就是自然”。与此同时他自己的创

作实践也十分提倡这种依靠自然的倾向。他认为诗歌就是一种由现实引

发的出来的诗。这种诗歌根植于客观世界,是对强调文艺创作主观性的

有力反驳。

②超越自然是艺术之所以是艺术的根本条件

艺术品虽然是对自然的模仿,但是艺术在诞生的过程中也必将带有艺术

家的感觉、思维、热情等,因此艺术不是也不可能只是对自然的简单模

仿,而应该是“有感情,有思想,由人创造的自然”。艺术是超自然的。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的第二个自然。虽然不可能如第一个自然那样具

有广度和深度上的自然真实,但是第二个自然有自己的深度和广度,是

艺术家将现实生活中个别的具体形象集中起来,从中提取意义重大有典

型性的引人入胜的东西,甚至给它注入更高的价值,成为艺术家的精神

产物。艺术是超自然的看法已经让人们看到了现实主义的曙光,对后世

影响深远。

(3)泰戈尔、王国维对艺术家与自然的双重关系的论述

关于这种双重关系的论述,古今中外都有提到。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

《飞鸟集》中有这样的论述:“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所以他是自然的

奴隶,也是自然的主人。”可以说,这位诗人与歌德的理论观点是一致

的,二者都看到了艺术家与自然的这种看似相背的双重关系。

我国也有理论家给出相似的论述。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

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

与花鸟共忧乐。”可见,王国维注意到了大自然与艺术家的双重关系。

诗人要对外物保持双重关系,王国维认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

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

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即是说,诗人对于宇宙和

人生,要观察、体会、了解、领悟,便要到生活中去。人人都能观察,

但是,常人之眼与诗人之眼不相同,常人之眼有时看不到,或看到了说

不出来,没有提炼的能力。诗人之眼则不同,他能静观与反照,能突破

自身狭隘的眼光,能出乎其外,站得更高,他能排斥私欲、功利等障

碍,能将客体的本性体察、领悟出来,这就是诗人天才的“内美”。具有

这种崇高的人格和素质,才能出,故能观。同时,待物化的艺术境界,

即在审美主体蕴藏形成的第二自然、第二人生和第二之我需要用艺术形

式、手法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在于审美主体驾驭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的

能力,这种能力有高有低,这便决定作者在“出乎其外”时能否高致。因

为作者心中的意象是观物、观情的辩证统一,达到最高的境界,有时稍

纵即逝,是须臾之物,需用不朽的文字表达出来。所以作者既要超以象

外,轻视外物,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要重视外物,情景相融为一体,能

与花鸟共忧乐。

可见,无论是大文豪歌德、大诗人泰戈尔,还是美学大师王国维,都对

艺术家与大自然的双重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

解,这就有力地说明了艺术家与大自然的这种双重性关系看似矛盾,其

实内含的艺术真谛趋于统一。

3.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我们是否真的可以试图将富于想象

力的作家与‘光天化曰之下的梦幻者’相比较,将作家的作品与白日梦相

比较?……这些作家的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特点不能不打动我们:每一部

作品都有一个作为兴趣中心的主角,作家试图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赢

得我们对这主角的同情,他似乎还把这主角置于一个特殊的神的保护之

下……通过这种启示性的特性或不会受伤害的性质,我们立即可以认

出‘自我陛下’,他是每一场白日梦和每一篇故事的主角。”

答: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把人格的内在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

我和超我。他们有各自的行动原则和作用。本我是存储本能的地方,是

各种本能的驱动之源,它奉行快乐原则,趋乐避苦,趋利避害。超我是

人的良心与社会律令,他的作用是阻止本能的直接发泄,努力使本能释

放在理想的对象上。自我居于二者中间起调节、平衡作用,它奉行现实

原则,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本我。相应的他把人的心理分为

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弗氏认为,人的最初的行动动力本自于人的本

能,即本我的诉求。本能在人的潜意识中骚动不安,寻找着发泄的突破

口。本我如果得不到发泄,人就会感到极度压抑,到一定程度精神会出

现分裂等问题,而让其完全释放必然会给外界及其自身带来伤害。同

时,现实中有很多因素构成其阻力压抑本能的突破,人的本能中一大部

分受到强大的社会压力又被否定,通过不了前意识的“闸门”,从而只能

停留在潜意识层。而本能之所以为本能,就是由于其由天性中产生,就

是由于它的不可消灭性,它必须得到满足才能平衡,而直接实现其满足

又阻力重重,所以它只有通过其他方式“突围”,转移到其他途径寻求发

泄(或者说美其名曰升华)。

弗氏认为,为了使本能得到释放,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艺术、宗教、

酒精等,通过这些途径得到象征性或代替性满足。弗氏在《精神分析引

论》中明确指出:“我们相信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曾经竭力试图

放弃原始冲动的满足,将文化创造起来,而文化之所以不断改造,也由

历代加入社会生活的各个人,继续地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本能的满

足,而其所利用的本能冲动,尤其是性本能,舍弃了性的目标,而转向

他种更重要的社会的目标。”在《作家与白日梦》中,他认为,艺术家

采取转移和升华本能的途径,通过性欲的升华,创造出了艺术作品,游

戏和艺术创作两种行为都是在创造另一个自我的想象世界:“他在空中

建筑城堡,创造成出叫白日梦的东西来。一篇创造性的作品就像一场白

日梦一样,是童年时代所做过的游戏的继续和替代物。”可以看出,弗

洛伊德从心理学角度对人性中的本能力量进行挖掘,指出人的本能有渴

望得到满足的强烈欲求,与叔本华对人生从哲学上的悲剧定义角度虽异

本质相同,弗氏同时还指出本能得以满足的形式即本能升华理论,与尼

采的日神精神相互辉映,也许正是受日神精神启发所得出的。正如弗氏

在其自传中所说:“显然地,想象的王国实在是一个避难所,这个避难

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得不放弃某种本能的需求而痛苦的从享乐主

义转到现实主义这一过程是建立起来的,所以艺术家就如同一个患有精

神病的人一样,从一个他所不满足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他自己想象

所造成的世界中去,但艺术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自己

如何寻找那条回去的道路,而再度把握现实。他的创作,即艺术作品,

正如梦一样,是下意识愿望得到一种假象的满足。”当然人的本能欲求

不只是弗氏所强调的力比多一种,正如同海洋深处有无数股暗流,而不

只一股,在默默地积蓄力量,企图突破海平面。荣格在继承弗氏的理论

时已给予批判。

四、论述题:(40分)

参照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的文学活动

四要素模式,分析文学活动四种理论视野各自的理论依据,请简述之,

并指明它们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答:(1)文学活动四要素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

素模式,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活动。这一

理论的提出,突破性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观念中只研究作家与作品关系

的桎梏。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在文学活动整体中具有各自不

同的作用。这具体表现在: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

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

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

是文学接受的主体,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作品是作者的创

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2)文学活动四种理论视野各自的理论依据及其合理性与片面性

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索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构

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构成

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

分别是世界视角、作者视角、作品视角、读者视角。从上述每一个要素

视角出发,都会看到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果只从任何一个视角看

文学,也都会暴露片面性。

①世界

世界即现实世界、社会生活。文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文学中的客观材料

与主观情思来源于社会生话,生括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从古希腊

的“模仿说”,到近代别、车、杜的“再现论”,再到我国解放后的“反映

论”都大体表达了这样的认识,都强调文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其理论

依据是:文学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没有反映对象,就设有反映;文艺

起源于时自然的模仿;文学作品中确实包古着现实世界的影子。这也是

其合理性之所在。不过,如果只看到文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看不到二

者的区别,看不到文学同时也是一种作者的主观表现,就具有片面牲。

②作者

文学是作者创作的。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并

试图唤起读者的相应感受,因此,文学也是一种作者的表现活动。从中

国古老的“诗言志”“诗缘情”到两方“心灵表现论”,都为文学是作者心灵

与情感的表现。其理论根据是:文学是作家“情动”与要表达情感的产

物,文学中也确实包含着作者主观的思想情感与理想。当然,作品中的

情感同生活中原初的情感在强度与指向上都有区别,它趋于高尚。不

过,倘若只把文学看作作者情感的表现,看不到文学与生活的联系,看

不到作品有其自足性,也是有片面性。

③作品

作品是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即反映生活也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也

好,最终都要表现为文学作品。不过.作品并不原本地再现生活和表现

作者生活中的情感,即它是按美的规律改造了生活与情思,这是其短

处,也是其长处。它可以超越事物的本来形态.创造出更具普遍性的审

美世界,包含更深广的意蕴。这说明文学作品确实有其审美的独立自主

性。但如果过分强调了这一点,而割断了文学作品与生活、与作者的联

系,也是片面的。20世纪俄国的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就是这样,一味

强调作品本身的形式价值,提出了“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

只在于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与作者,其所说的作品又不指内容与形式

的统一体,而仅指作品形式的隐喻、语境、反讽等语言学因素,从而表

现出片面性。

④读者

文学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文本的价值才能实现.而读者的阅读,既是

对作品、人情世态与作家思想感情的了解与“复原”,又是一种“再创

造”,即根据自已的生活经验与文化修养对作品的意义进行具体化的理

解,其结果必然与作品原意既有重台,也有所不同。20世纪60年代兴起

的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强调文学欣赏与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

的、创造性活动,认为作品是由作家与读者共同创造的,这一说法有其

积极意义。但他们过于夸大文学接受中的再创造,宣布文本一经写

出.“作家就死了”,作品任由读者去理解,有否认作品“原意”的意向,

暴露出片面性。

(3)文学活动四要素的意义

尽管任何理论多少都考虑到了所有这四个要素,然而,几乎所有的理论

都只明显地倾向于一个要素。即批评家往往只是根据其中的一个要素,

就生发出他用来界定、划分和剖析艺术作品的主要范畴,生发出借以评

判作品价值的主要标准。因此,运用这个分析图式可以把阐释艺术品本

质和价值的种种尝试大体上划分为四类。其中有三类主要是用作品与另

一要素的关系来解释作品,第四类则把作品视为一个自足体孤立起来加

以研究,认为其意义与价值的确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然而,把握住

一种批评理论的主要倾向,这还只是恰当的分析作品的开始。这四个坐

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各自所处的理论而产生不同的含义,另外,

其余几个要素根据其所处的不同理论,根据主要由这些理论所构成的外

在或内在的“世界观”的不同,在意义和功能上也随之产生变化。因此,

在运用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其中之一进行分析作品时,一定要兼顾到其他

三个要素,以免有失偏颇。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文学理论考研真题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6分,共30分)

1.“文笔”说

2.性灵说

3.解构主义

4.文体期待

5.大众文学

二、分析下列引文的文学观点和文论史价值:(每题20分,共80分)

1.曹丕《典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自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

体。”

2.《文心雕龙·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