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全部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全部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全部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全部教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全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角函数

第一敖时

教材:角的概念的推广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

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过程:一、提出课题:“三角函数”

回忆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一一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值

来定义的。相对于现在,我们研究的三角函数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它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各门学科技术

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角的概念的推广

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

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于''狭

隘”

2.讲解:“旋转”形成角(P4)

突出“旋转”注意:“顶点”“始边”“终边”

“始边”往往合于x轴正半轴

3.“正角”与“负角”一一这是由旋转的方向所决定的。

记法:角。或Na可以简记成a

4.由于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1°角有正负之分如:a=210。p=-150°y=-660°

20角可以任意大

实例:体操动作:旋转2周(360°X2=720°)3周(360°X3=1080°)

3°还有零角一条射线,没有旋转

三、关于“象限角”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讨论角

角的顶点合于坐标原点,角的始边合于x轴的正半轴,这样一来,

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

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例如:30°390°-330。是第I象限角300°-60°是第IV象

限角

585°1180°是第DI象限角-2000。是第n象限角

四、关于终边相同的角

1.观察:390°,-330。角,它们的终边都与30。角的终边相同

2.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0。到360。的角与女伏eZ)个周角的和

390°=30°+360°(k=1)

-330°=30°-360°(4=-1)30°=30°+0X360°

(%=0)

1470°=30°+4X3600伙=4)

-1770°=30°-5X360°(k=-5)

3.所有与a终边相同的角连同a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S={/n/?=a+036(T,keZ}

即:任何一个与角a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a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4.例一(P5略)

五、小结:1°角的概念的推广

用“旋转”定义角角的范围的扩大

2。“象限角”与“终边相同的角”

第二效时

教材:弧度制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弧度制的定义,学会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并进而建立角的

集合与实数集R一一对应关系的概念。

过程:一、回忆(复习)度量角的大小第一种单位制一角度制的定义。

二、提出课题:弧度制一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它的单位是rad读作弧度

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

角称为1弧度的角。

如图:ZAOB=lrad

ZAOC=2rad

周角二2mid

1.正角的弧度数是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

2.角a的弧度数的绝对值同=:(/为弧长,「为半径)

3.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零角,单位不同,但数量相同(都是0)

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任一非零角,单位不同,量数也不同。

三、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抓住:360°=27trad/.180°=7rrad

TT

:.1°=—raJ®0.01745raJ

180

例一把67°3(T化成弧度

端:67°30'=(67,]67°30'=—raJx67-=-mad

<1)18028

例二把-med化成度

33

解:2mad='x180°=108°

55

注意几点:1.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

行;

2.今后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

略如:3表示3radsirm表示nrad角的正弦

3.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见课本P9

表)

4.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

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

的关系。

例三用弧度制表示:1。终边在无轴上的角的集合2。终边在y轴

上的角的集合3。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解:1。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5,={p\p=k7i,keZ}

2。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2={夕1/?=跣+],kez)

3。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S3=[^\/3=^,keZ>

第三赦时

教材:弧度制(续)

目的:加深学生对弧度制的理解,逐步习惯在具体应用中运用弧度制解决具体的

问题。

过程:一、复习:弧度制的定义,它与角度制互化的方法。

口答《教学与测试》P101-102练习题1—5并注意紧扣,

巩固弧度制的概念,然后再讲P101例二

二、由公式:1al='二〉I=r-\a\比相应的公式/=2式简单

11r--------11180

弧长等孑孤所对的圆但保(的孤虚敬)的倦对俗的率彩的窗

例一(课本P1。例三)利用弧度制证明扇形面积公式其中/是扇

形弧长,R是圆的半径。

如图:圆心角为irad的扇形面积为:次

弧长为/的扇形圆心角为上rad

R

:.s=L.L成)=LR

R2冗2

比较这与扇形面积公式与=需要简单

例二《教学与测试》P101例一直径为20cm的圆中,求下列各圆心所对

的弧长⑴也(2)165°

3

4乃40万.、

斜:r=10cm(1):I=a-r=——x10

3

⑵:165°=-^-x165(rarf)=^^-rad

18012

,117ic55%,.

/=---x10=----(cm)

126

例三如图,已知扇形A06的周长是6cm,该扇形

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弧长为/,则有

2r+l=6r=2

/[=><扇形的面积S=2(cm)2

­=11=2

r

例四计算sin生tan1.5

4

TT

斛:・.・-=45°..sin—=sin45=——

442

1.5rad=57.30*x1.5=85.95°=85°57'

tanl.5=tan85°57'=14.12

例五将下列各角化成0到2万的角力口上2%万(女eZ)的形式

(1)二)⑵—315°

3

.19

斛:一万=一+6%

33

—315°=45°—360°=277—2万

4

例六求图中公路弯道处弧AB的长/(精确到1m)

图中长度单位为:m

TT

斛:•/60"=-

3

.../=|a|./?=1x45«3.14x15«47(/n)

三、练习:P116、7《教学与测试》P102练习6

四、作业:课本P11-12练习8、9、10

P12-13习题4.25—14

《教学与测试》P1Q27、8及思考题

第四教时

教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继而理解a角与gZkTt+WkeZ)

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的道理。

过程:一、提出课题:讲解定义:

1.设a是一个任意角,在a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x,y)

则P与原点的距离r==J'+j>o(图示见P13略)

2.比值2叫做a的正弦记作:sma=—

rr

X

比值土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rr

y

比值上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XX

比值色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

yy

比值£叫做a的正割记作:seca=—

XX

比值工叫做a的余割记作:csca=—

yy

注意突出几个问题:①角是“任意角",当p=2k兀+a(keZ)时,。与a的

同名三角函数值应该是相等的,即凡是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

等。

②实际上,如果终边在坐标轴上,上述定义同样适用。(下

面有例子说明)

③三角函数是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r>0,而x,y的正负是随象限的变化而不同,故三角函数

的符号应由象限确定(今后将专题研究)

⑤定义域:

y=sinaRy-cota

y-cosaRy=sec<z

71

y=tanaak7i+—(kGZ)y=csca

awk4(kGZ)

TT

a兀〜——(%£Z)

awk7r(kGZ)

二、例一已知a的终边经过点P(2,-3),求a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例二求下列各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1)0(2)n(3)—(4)-

22

解:⑴⑵⑶的解答见P16T7

(4)当a=—时x=0,y=r

••Sin—=1cos—=0tan—d、存cot——0

2222

sec工不存在esc—=1

22

例三《教学与测试》P103例一求函数+普的值域

cosx|tanx|

解:定义域:cosxwOAx的终边不在x轴上

XVtanx^O.\x的终边不在y轴上

・••当x是第I象限角时,x>0,y>0cosx=|cosx|tanx=|tanx|y=2

.II...................,x<0,y>0Icosx|=-cosx,tanx|=-tanx;・

y=-2

...............IIIIV...........,'x>0,y<0I'cosx|=-cosx|tanx|=tanx/.y=0

例四《教学与测试》P103例二

(1)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P(4,-3),求2sina+cosa的值

⑵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P(4a,-3a),(aM)求2sina+cosa的值

.342

斛:⑴由定义:r=5sina=——cosa=—/.2sina+cosa=——

555

342

⑵若。〉0r=5a贝ijsina=——cosa=—•\2sina+cosa=——

555

342

若。<0r=-5a则sina=—cosa=——/.2sina+cosa=—

555

三、小结:定义及有关注意内容

四、作业:课本P19练习1P20习题4.33

《教学与测试》P1044、5、6、7

第五赦时

教材:三角函数线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

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过程: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指出:“定义”从代数的角度揭示了三角函数

是一个“比值”

二、提出课题:从几何的观点来揭示三角函数的定义:

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

三、新授:

2.介绍(定义)“单位圆”一圆心在原点O,半径等于单位长度的圆

3.作图:(课本P14图4-12)

此处略

设任意角a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角a的终边也与单位圆交于P,坐标轴正半轴分别与单位圆交于A、B

两点

过P(x,y)作PMlx轴于M,过点A(1,O)作单位圆切线,与a

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T,过点B(O,1)作单位圆的切线,与a角

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S

4.简单介绍“向量”(带有“方向”的量一用正负号表示)

“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

方向可取与坐标轴方向相同,长度用绝对值表示。

例:有向线段OM,OP长度分别为MH

当OM=x时若x>0OM看作与x轴同向OM具

有正值x

若x<0OM看作与x轴反向

OM具有负值x

5.sina=—=—=y=MP、

r1

cosa=----x-OM有向线段

r1

MP,OM,AT,BS分别称作Z0

tana=上="与=4工=ATa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

xOMOA

切线,余切线>

xOMBS

cota=—=-----BS

yMP~0B

四、例一.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万30

2tan-4与

0T与tan——c°q

5

如图可知:

2兀4〃

tan——<tan——

35

214万

cot——>cot——

35

例二利用单位圆寻找适合下列条件的0。到360。的角

1°sina>-2°tana>—

30。<。<90。或210。<。<270。

例三求证:若时,则sinaysinaz

证明:分别作8,9的正弦线X的终边不在X轴上

sinoti=MRsina2=M2P2

・0<a,<a.<—

'22

AM1P1<M2P2即sina,<sina2

五、小结:单位圆,有向线段,三角函数线

六、作业:课本P15练习P20习题4.32

补充:解不等式:(xe[0,2^))

l°sinx2°tanx>-1

2

21

3°sin2x^-

2

第七赦时

教材:三角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目的:通过启发让学生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确定三角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并由此熟练地处理一些问题。

过程: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

二、提出课题然后师生共同操作:

1.第一象限:.x>0,y>0「・

sina>0,cosa>0,tana>0,cota>0,seca>0,csca>0

第二象限:.%<0,y>0/.

sina>0,cosa<0,tana<0,cota<0,seca<0,csca>0

第象限.x<0,y<0

sina<0,cosa<0,tana>0,cota>0,seca<0,csca<0

第四象限.x>0,y<0

sina<0,cosa>0,tana<0,cota<0,seca>0,csca<0

记忆法则:

sina.

为u正全正

esca

tana”.cosa」.

为正为正

cotaseca

2.由定义:sin(a+2kK)=sinacos(a+2k7t)=cosatan(a+2kn)=tana

cot(a+2k7i)=coasec(a+2k7i)=seca

csc(a+2k7i)=csca

三、例一(P18例三略)

例二(P18例四)求证角。为第三象限角的充分条件是⑴

tan5>0(2)

祉:必要性:

若e是第三象限角,则必有sin6<0,tan0>0

充分性:

若⑴⑵两式成立•.•若sin6<0贝帕角的终边

可能位于第三、第四象限,也可能位于y轴的非正半轴

若tan0〉0,则角。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一或第三象限

•.•⑴⑵都成立角的终边只能位于第三象限

...角。为第三象限角

例三(P19例五略)

四、练习:

1.若三角形的两内角a,P满足sinacosp<0,则此三角形必为.......(B)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情

况都可能

2.若是第三象限角,则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

(B)

A:sina+cosa<0B:tana-sina<0

C:cosa-cota<0D:cotacsca<0

QQ

3.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月.cos上<0,问上是第几象限角?

22

7F

韶:V(2k+l)7r<&<{2k+l)7T+-伏eZ)

.7c6.3万则岂是第二或第四象

K7T——<—<k兀〜-----(keZ)

2242

限角

又cosgvO则岂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22

・・・上必为第二象限角

2

/1、$in23

4.已知g<1,则。为第几象限角?

1、sin2s

—<1,sin20>0

[2,

TT

2k^<20<2kK+7t(keZ)k7t<0<k7r+—

2

••.0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五、小结:符号法则,诱导公式

六、作业:课本P19练习4,5,6

P20-21习题4.36-10

第八数时

教材: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目的:要求学生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并能正

确运用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运算。

过程:

一、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l.sin2900+COS29002.sin2300+cos230°3.tan450-cot245°

.n.3兀

sinsin

/5K5兀

4.」5.——6.tan---cot—

n3兀66

cos—cos—

34

二、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上述题目的结果(并像公式“方向”引导)

sina

引导猜想:sin2a+cos2a=1-----=tanatana-cota=1

cosa

2.理论证明:(采用定义)

X.221

1°vx2+y2=r2且sina=上cosa=—/.sina+cosa=1

rr

TTsinayxyry

20当aw攵兀+—(女£Z)时,-----=-4--=—x—=—=tana

2cosarrrxx

3°当aw攵兀旦aw攵兀+三时,tana-cota=—•—=1

2xy

3.推广:这种关系称为平方关系。类似的平方关系还有:sec2a-tan2a=1

esc2a-cot2a=1

型、=tana这种关系称为商数关系。类似的商数关系还有:

cosa

cosa

------=cota

sina

tana.cota=l这种关系称为倒数关系。类似的倒数关系还有:

esca•sina=1seca-cosa=1

4.点题:三种关系,八个公式,称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5.注意:

1。“同角”的概念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

.a

sin一

a

如:sin23a+cos23a=12tan—

a2

cos

2

2。上述关系(公式)都必须在定义域允许的范围内成立。

3。据此,由一个角的任一三角函数值可求出这个角的其余各三角函数

值,且因为利用“平方关系”公式,最终需求平方根,会出现两解,

因此应尽可能少用(实际上,至多只要用一次)。

三、例题:

例一、(课本P25例…)略

注:已知角的象限,利用平方关系,也只可能是一解。

例二、(课本P25例二)略

注:根据已知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分象限讨论。

例三、(课本P25例三)略

实际上:sec2a=tan2a+1即cos2a=-------r—

1+tan~a

当a为第一、四象限角

当a为第二、三象限角

而sina=tanacosa

当a为第一、四象限角

当a为第二、三象限角

四、小结:三种关系,八个公式

五、作业:P27练习1—4

P27-28习题4.41—4

第九教时

教材: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一—求值

目的:要求学生能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一些三角函数(式)的值,并

从中了解一些三角运算的基本技巧。

过程:

二、复习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练习:已知cosa=mw0,机w±1),求a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解:若a在第一、二象限,则

11

seca=—sina=J1一m2esca=./,「

m7i-m2

Jl-m?m

tana=-------cota=1--

若a在第三、四象限,则

21

seca=—sina=-71-mesca=-

mJl一〃?2

yjl-m2m

tana=--------cota=——/

六、例一、(见P25例四)化简:71-sin24400

解:原式=Jl—sin2(3600+8(T)=Jl——1?80°=Jcos280°=cos8(T

例二、已知sina=2cosa,求,也。—4、°sa及国不a+2sinacosa的值。

5sina+2cosa

解:vsina=2cosa/.tana=2

•_s__i_n_a_-_4__c_o_s_a____t_a_n_a__-_4___-__2___1

5sina+2cosa5tana+2126

22

.2八•sina+2sinacosatana+2tana4+26

sina+2sinacosa=------------------=--------------=-----=—

sina+cosatana+l4+15

强调(指出)技巧:1。分子、分母是正余弦的一次(或二次)齐次式

2°“化1法”

一V3、

例三、已知sina+cosa=——,求tana+cota及sina-cosa的值。

3

m1

解:将sina+cosa=——两边平方,得:sinacosa=——

33

1

z.tana+cota==-3

sinacosa

25

(sina-cosa)2=1-2sinacosa=1+1§

^V15

/.sina-cosa=±------

3

25

例四、已知tana4-cota二一,

12

求tana-cota,tan2a-cot2a,tan3a+cot3a,sina+cosa

解:由题设:tan2a+cot2a=^^--2,

144

257175

tarr2a-cot~2a=(tana+cota)(tana-cota)=—x(±一)=±---

1212144

tan3a+cot3a=(tana+cota)(tan2a+cot2a-tanacota)

25337八251934825

=——x(z--------1)=——x------=--------

12144121441728

127

sina+cosa=±Vi+2sinacosa=±J1+2x——=±—

255

竺.-.sinacosa^)

(•.*tana+cota=---------------

sinacosa1225

例五、已知sina+cosa=-(0<0<71),求tan。及sin30-cos3。的值。

5

12

解:10由sinacosa=------,0<0<TI,得:cos0<0/.0G(—,K)

252

.497

由(sina-cosa)~=—,得:sin0-cos0=—

5

・n4

sin0+cos0=—smO=E4

联立:=>tan0=——

c°se=-33

sin0-cos0=—鸿

55

2°sin30-cos3e=(-)3?\3_-122L5

例六、已知sina=-——cosa=—,a是第四象限角,求

m+5722+5

tana的值。

々力・・•221・/4—2/72—321

解:・sina+cosa=I・・(--------/2+(z-------)=I

团+5m+5

化简,整理得:m(m-8)=0m,=0,m2=8

43

当〃?=0时;sina=-,cosa=(与a是第四象限角不合)

125_12

当m=8时,sina=-----,cosa二=—,二.tana=

1313

七、小结:几个技巧

八、作业:《课课练》P12例题推荐1、2、3

P13课时练习6、7、8,9、10

P14例题推荐1

《精编》P3514

第十教时

教材: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3)——证明《教学与测试》第50课

目的: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函数恒等式的证明。

过程:

三、复习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例:(练习、《教学与测试》P25例一)

已知sina-cosa=--,求sinacosa的值。

4

25259

解:(sina-cosa)^=—即:l-2sinacosa=—/.sinacosa=-----

161632

九、提出课题: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或化简)

例一、(见P25例四)化简:71-sin2440°

解:原式=71-sin2(3600+80°)=71-sin280°=Vcos2800=cos80°

例二、已知a是第三象限角,化简巨近—叵近(《教学与测试》

V1-sinav1+sina

例二)

(l+sina)(l+sina)(1-sina)(l-sina)

(1+sina)(l-sina)(l+sina)(l-sina)

1(1+sina)21(1-sina)2_1+sina1-sina

V1-sin2aV1-sin2aIcosaIIcosaI

•・,a是第三象限角,二cosav0

...原式=1±型£一匕期3=—2tana(注意象限、符号)

-cosa-cosa

—生、十cosa1+sina/、m一八仁,/司「、

例二、求证:------二-------(课本P26例5)

1-sinacosa

左功_cosa(l+sina)_cosa(l+sina)_cosa(l+sina)

证一:

(l-sina)(l+sina)1-sinacosa

1+sina+5

=------=右边等式成立(利用平方关

cosa

系)

证二:

v(1-sina)(l+sina)=1-sin2a=cos2a且1-sinawO,cosa*0

cosa1+sina

•一(利用比例关系)

1-sinacosa

证三

cosa1+sina_cos2a-(1-sina)(l+sina)_cos2a-(1-sin2a)

1-sinacosa(1-sina)cosa(1-sina)cosa

cos2a-cos2acosa_1+sina

(作差)

(1-sina)cosa1-sinacosa

例三、已知方程2x?-(V3+l)x+机=0的两根分别是sin0,cos0,

求闻。+££1的值。(《教学与测试》例三)

1-cot01-tan0

宿〃isfsin2®cos20sin20-cos20.八

解:MA=--------------+---------------=------------------=sin0+cos0A

sin0-cos0cos0-sin0sin0-cos0

・•・由韦达定理知:原式=中(化弦法)

例四、已知

aseca-ctana=d,bseca+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