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硫酸用于除铁锈C.干冰用作制冷剂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火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C.煤矿的矿井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D.厨房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油烟机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 D.氧气验满4.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5.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6.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B.t2℃时,10g水中加10g甲,充分搅拌可得20g甲溶液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用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8.对于化学反应:C+CO2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和二氧化碳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9.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分子质量变大 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体积变小 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H4+、Na+、NO3-、CO32-B.NO3-、Cu2+、SO42-、OH-C.Mg2+、K+、SO42-、Cl-D.Ca2+、Na+、HCO3-、Cl-1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4103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64x8A.乙一定是化合物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的乙和丁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甲的2倍12.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质量相等B.铝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C.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D.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13.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m1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1=1/9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8m3/11+8m4/9+4m5/7≥m2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盐酸、浓硫酸都易挥发B.CH4、CO都能作燃料C.CaO、NaOH溶液都能做干燥剂D.CO2、CO都是有毒气体15.现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滴加氢氧化钠液质量为a﹣cg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0℃时水结成冰___汽油可以燃烧___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___酒精易挥发___煤气燃烧___鸡蛋发臭___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___铁的密度是7.86g•cm﹣3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如图是某品牌味精的包装说明。(假设味精中不含其它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相对分子质量为169)是由_____元素组成的。小明研究某品牌味精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后,想测定此味精中氯化钠的含量。①称取该味精样品10.0g,并溶于蒸馏水②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③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④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5.74gNaCl+AgNO3=AgCl↓+NaNO3,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氯化钠的性质。①试通过计算确定此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与其包装上的标注的含量是否相符。_____。②通过计算确定此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保留到整数)_____。18.(8分)图5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常见的气体。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常堵住导管口,打开玻璃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再打开活塞观察现象,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制取O2:锥形瓶内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制取CO2:若Y是Na2CO3粉末,欲控制反应速度得到较平稳的气流,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收集CO2时可采用排饱和NaHCO3溶液法。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开始收集,表示集气瓶内气体已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制取H2:现取足量的粗锌加入到25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0.1g氢气,则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填编号)。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详解】A选项氧气用于炼钢,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B选项硫酸用于除铁锈,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选项干冰用做制冷剂,不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选项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选择C。2、C【解析】

A.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切不可用水浇灭,以免发生危险,故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故错误;

C.煤矿的矿井内弥漫着可燃性的瓦斯气体,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故正确;

D.煤气具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煤气泄漏时不能开油烟机,故错误。

故选:C。3、A【解析】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正确;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与试管口紧挨,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C、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错误;D、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错误。故选A。4、A【解析】

A、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由于水分子没有变,所以水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B、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C、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水的物理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比如状态,密度等都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D、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因此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因为温度的不同而导致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5、B【解析】

A、由图示信息可知,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正确;B、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而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而是导致温室效应,错误;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正确。故选B。6、C【解析】A、C、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故选项错误;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而CO2和NaOH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但两者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都含有H+,故选项正确;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C。7、C【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具体说明温度;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10g水中只能溶解4g甲物质;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指明三种溶液是否饱和,如果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否者不一定;故答案选择C8、D【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C+CO22CO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D。9、B【解析】物质由固态→液体→气态,分子间隔在变大,但分子的大小不变。本题中由于受热,因此内能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剧10、C【解析】pH=3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A、CO32-能与H+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错误;B、OH-能与H+结合产生水,Cu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不能共存,错误;C、四种离子相互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正确;D、HCO3-和H+能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C。点睛: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离子不能共存。11、D【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丙的质量x=4g+10g+3g+4g−6g−4g−8g=3g,由图可知,反应中物质甲、丁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物质丙的质量不变。【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物质甲、丁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物质丙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乙作为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B、物质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C、反应中的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0g−6g)(8g−4g)=3:2,选项正确;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的丁和乙的质量比为2:3,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由于不知丁、乙的化学计量数,所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是甲的2倍,选项错误,故选D。12、D【解析】

将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说明硫酸全部参加反应,溶液的溶质由硫酸变为硫酸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生成硫酸镁和硫酸铝的质量比为120∶114,所以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选D。【点睛】常见金属:锌、铁、镁、铝,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与足量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铝、镁、铁、锌。13、D【解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3O2点燃2CO2+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100%=8m3/11,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100%=8m4/9,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100%=4m5/7,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正确。故选D。14、B【解析】

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错误;

B、CH4、CO都具有可燃性,能作燃料,正确;

C、NaOH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错误;

D、二氧化碳不是有毒的气体,错误;

故选:B。15、C【解析】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则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产生沉淀。【详解】A、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反应为:,故正确;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发生的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氯化氢变成了氯化钠,溶质质量增大,故正确;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镁两种,不是三种,故错误;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盐酸反应完了,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故溶液呈中性,故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A;D;A;C;B;B;D;C.【解析】(1)冰是固态的水,故0℃时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A;(2)汽油可以燃烧需要在汽油燃烧的变化中来体现,故是化学性质,选D;(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是胆矾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A;(4)酒精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体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故选C;(5)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故选B;(6)鸡蛋发臭是变化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B;(7)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选D;(8)铁的密度是铁的物理性质,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5种不相符此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是2g【解析】

解:(1)由谷氨酸钠的化学式为C5H8NO4Na可知,是由5种元素组成的。(2)①设氯化钠的质量为x解得:x=2.34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3.4%>20%,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与其包装上的标注的含量不相符。②此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4g××100%+(10g﹣2.34g)×≈2g。故答为:(1)5种;(2)①不相符;②此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是2g。【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物质质量比,利用化学方程式可由反应中物质质量计算出其它物质的质量。18、水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控制稀盐酸的滴加速度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气泡不再进入集气瓶中,从瓶口外冒出19.6%【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