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 第二单元 醇酚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1页
高中化学 专题 第二单元 醇酚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2页
高中化学 专题 第二单元 醇酚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3页
高中化学 专题 第二单元 醇酚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4页
高中化学 专题 第二单元 醇酚教案 苏教版选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醇酚第1课时醇的性质和应用(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应用,并认识醇的取代和消去反应。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醇对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课标解读1.以乙醇为例,了解醇的组成和结构。2.以乙醇为例,理解醇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教学地位乙醇及其醇类是一类重要含氧衍生物,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常涉及到,也是很多有机物合成的基础原料,掌握其性质和应用非常重要,也是高考试题涉及的常考点。(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交警手上拿的是一种酒精检测仪,可用来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驶。从化学实验角度来讲,该过程就是检验驾驶员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酒精。如果利用下列反应检验乙醇:C2H5OH+K2Cr2O7+H2SO4→CH3COOH+Cr2(SO4)3(绿色)+H2O+K2SO4(未配平),则乙醇发生了什么类型的反应?乙醇除了上述反应,还能发生什么反应,本课时将系统探讨。●教学流程设计安排学生课前阅读P66~71相关教材内容,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内容。⇒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教学地位和重要性。⇒步骤2:对【思考交流1】要强调醇催化氧化的结构要求。对【思考交流2】要强调同一个C上只能连一个—OH。⇒步骤3:对【探究1】要特别强调醇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的原理和对醇的结构要求。然后教师点拨学生完成【例1】。最后学生完成【变式训练1】,教师给出答案和点评。对【教师备课资源】可选择补加。⇓步骤6:6至7分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教师明确答案并给予适当点评或纠错。⇐步骤5:回顾本课堂所讲,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课堂小结】。⇐步骤4:对【探究2】有条件的实验室教师可作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强调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观察现象。最后讲清实验原理。在教师点拨下完成【例2】。然后学生讨论完成【变式训练2】教师给予点评和纠错。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醇的组成、结构和分类。2.理解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1.醇与酚的区别。(重点)2.乙醇的化学性质与分子化学键断裂关系。(难点)3.乙醇的分子内和分子间脱水反应。(重难点)醇类的性质和应用1.醇类与酚类的区别醇类:羟基(—OH)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酚类:羟基(—OH)连接在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上。2.乙醇的化学反应与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乙醇结构式及化学键(1)乙醇与活泼金属如Na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e键断(2)乙醇与氢卤酸如HBr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HBreq\o(→,\s\up12(△))CH3CH2—Br+H2O,d键断R—OH与HX反应方程式为R—OH+HXeq\o(→,\s\up12(△))R—X+H2O,可用于制卤代烃。(3)乙醇的脱水反应①分子内脱水(属于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eq\o(→,\s\up12(浓H2SO4),\s\do12(170℃))CH2=CH2↑+H2O,a、d键断,可用于实验室制乙烯。浓H2SO4作用为催化剂和脱水剂。②分子间脱水(属于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eq\o(→,\s\up12(浓H2SO4),\s\do12(140℃))CH3CH2OCH2CH3+H2O,d、e键断,可用于实验室制乙醚。浓H2SO4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说明:乙醇脱水反应除了用浓H2SO4作催化剂外,也可用Al2O3(400_℃左右)或P2O5等催化剂。(4)乙醇的催化氧化(Cu或Ag作催化剂)方程式为2CH3CH2OH+O2eq\o(→,\s\up12(Cu或Ag),\s\do12(△))2CH3CHO+2H2O,c、e键断,可用于制乙醛。1.所有醇均能与HX反应吗?所有醇均能与O2发生催化氧化吗?【提示】醇均与HX反应;但不一定均能发生催化氧化。醇的分类与应用1.醇的分类根据分子中的醇羟基的数目,可将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一般将二元以上的醇统称为多元醇。2.常见的醇及应用(1)甲醇:结构简式为CH3OH,俗称木精或木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剧毒。(2)乙二醇:结构简式为(CH2OHCH2OH),无色、黏稠的液体。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3)丙三醇: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2OH,俗称甘油,是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吸湿性强,有护肤作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丙三醇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化甘油的方程式CH2OHCHOHCH2OH+3HNO3→CH2ONO2CHONO2CH2ONO2+3H2O]。注意:当羟基与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相连时,容易发生异构化,如羟基与碳碳双键相连时会转化为醛或酮。同一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不稳定。2.CH2Cl2与NaOH的水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什么有机物?【提示】HCHO。醇类反应的有关反应规律【问题导思】①CH3CH2CHCH3OH能发生消去反应吗?其产物可能是什么?【提示】能发生消去反应,其产物可能为CH3CH=CHCH3和CH3CH2CH=CH2。②CCH3CH3CH3OH能发生催化氧化吗?【提示】不能发生催化氧化。1.醇的消去反应规律(1)醇分子中,连有—OH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CHCOHeq\o(→,\s\up12(浓H2SO4),\s\do12(170℃))CC+H2O(2)若醇分子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无相邻碳原子或其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OH、(CH3)3CCH2O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2.醇的催化氧化规律醇能否被氧化以及被氧化的产物的类别,取决于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具体分析如下:氢原子数eq\b\lc\|\rc\(\a\vs4\al\co1(\o(→,\s\up12(2个H))生成醛:如2R—CH2—OH→2R—CHO,\o(→,\s\up12(1个H))生成酮:如2RCHR′OH→C2ROR′,\o(→,\s\up12(没有H))不反应:如CCH3CH3H3COH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3.醇的取代反应规律醇分子中,—OH或—OH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替代,如醇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脱水及与HX的取代反应。CROOH+H—O—R′eq\o(,\s\up12(浓H2SO4),\s\do12(△))CROOR′+H2OR—OH+H—O—Req\o(→,\s\up12(浓H2SO4),\s\do12(140℃))R—O—R+H2OR—OH+H—Xeq\o(→,\s\up12(△))R—X+H2O分子式为C7H16O的饱和一元醇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在下列该醇的同分异构体中A.CH3CHCH3CHOHCHCH3CH3B.CCH3CH3CH3COHCH3CH3C.CCH3CH3CH3CH2CHOHCH3D.CH3(CH2)5CH2OH(1)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两种单烯烃的是______(填入编号,下同);(2)可以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________;(3)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________;(4)能被催化氧化但产物不是醛的有________种。【解析】(1)因醇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两种单烯烃,这表明连有—OH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应连有氢原子,且以—OH所连碳为中心,分子不对称。(2)~(4)连有—OH的碳上有2个氢原子时可被氧化为醛,有1个氢原子时可被氧化为酮,不含氢原子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答案】(1)C(2)D(3)B(4)2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的判断一定注意:连有—OH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时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连有—OH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催化氧化。1.某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催化氧化又能发生取代反应。该物质可能是()A.CH3OHB.CCH3CH3CH3CH2OHC.CCH3CH3CH3CH2CH2OHD.CCH3OHCH3CH3【解析】AB项,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项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答案】C【教师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醇类化合物在香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所列的是一些天然的或合成的醇类香料:OHCH2CCH3CH3OH①②CH2CH2CCH3CH3OHOCH2CH2OH③④CH3OCH2CH2OH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①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B.②和③互为同系物,均能催化氧化生成醛C.④和⑤互为同分异构体,可用1H核磁共振谱检验D.等物质的量的上述5种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消耗钠的量相同【解析】①中醇羟基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②和③是同系物的关系,但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B错误;④和⑤不是同分异构体关系,两者可以用1H核磁谱检验,C错误。【答案】D醇与HX反应和醇的脱水反应实验探究【问题导思】①乙醇与HBr反应与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吗?【提示】不是,二者反应条件不同。②乙醇的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可控制什么条件来实现?【提示】控制反应温度。1.乙醇与HX反应的实验探究(1)反应原理:R—OH+HXeq\o(→,\s\up12(△))R—X+H2O(2)实验操作:如右图装置,在试管Ⅰ中依次加入2mL蒸馏水、4mL浓硫酸、2mL95%的乙醇和3g溴化钠粉末。在另一个试管Ⅱ中加入蒸馏水,烧杯中加自来水。加热试管Ⅰ至微沸状态几分钟,冷却。(3)实验现象:反应过程中试管Ⅱ内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在试管Ⅱ中生成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4)注意事项:①实验中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是因为98%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HBr有还原性,会发生副反应生成溴单质。②长导管、试管Ⅱ和烧杯中的水对溴乙烷起到冷凝作用,试管Ⅱ中的水还可以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5)卤代烃检验方法将油状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冷却,加入稀硝酸酸化后,滴加AgNO3溶液。如果出现淡黄色沉淀,则证明生成了溴乙烷。2.乙醇的脱水实验探究(1)反应原理:①分子内脱水:CH3CH2OHeq\o(→,\s\up12(浓H2SO4),\s\do12(170℃))CH2=CH2↑+H2O②分子间脱水:2CH3CH2OHeq\o(→,\s\up12(浓H2SO4),\s\do12(140℃))CH3CH2OCH2CH3+H2O(2)浓H2SO4与乙醇的混合先加入乙醇,然后慢慢注入浓H2SO4,并振荡混合均匀。(3)实验现象:乙醇溶液逐渐变黑;有无色的气体生成。(4)140℃170℃乙醇的脱水反应随反应条件(温度)不同,脱水的方式不同,产物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按照实际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使反应朝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并在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杂质。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证明乙烯中混有CO2、SO2并验证乙烯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是乙烯的发生装置,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检验A中所得气体含有SO2,可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____________(填代号,下同)装置;若要检验A中所得气体含有CH2=CH2,可将混合气体先通入B装置,然后通入____________装置,也可将混合气体干燥后,通入__________________装置。【解析】本题中乙烯是用乙醇和浓硫酸在170℃的温度下反应制得的,由于测定的是混合液的温度,因此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由于反应物都是液体,因此需要加入碎瓷片等固体,防止暴沸。CO2和SO2都能与NaOH、Ca(OH)2反应,SO2和CH2=CH2都能与溴水、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只有SO2能与品红溶液反应,只有CH2=CH2能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因此检验CO2前必须先检验并除去SO2,检验SO2前必须先检验并除去CH2=CH2【答案】(1)温度计水银球部分没有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暴沸)(2)CD(或F或G)G2.下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硫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由于浓硫酸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此时水浴加热,发生化学反应。过几分钟,无水硫酸铜粉末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的气体从F顶端逸出。试回答:(1)B逸出的主要气体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管口点燃的气体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实验用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的简易方法制取氯化氢,并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来检验反应C2H5OH+HCleq\o(→,\s\up12(△))C2H5Cl↑+H2O中所生成的水。【答案】(1)氯化氢(2)吸收氯化氢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3)冷凝乙醇蒸气(4)C2H5Cl(5)反应产物有H2O生成,水与无色CuSO4粉末结合生成蓝色的CuSO4·5H2O晶体(6)C2H5OH+HCleq\o(→,\s\up12(△))C2H5Cl↑+H2O醇官能团:羟基(—OH)结构:R—OH分类:—OH个数→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性质:①与活泼金属反应;②与HX反应;③催化氧化;④酯化反应;⑤脱水反应1.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醇类的是()A.CH2OHB.CH3OHC.CH2OHD.CH3OH【解析】B项,—OH连接到苯环碳原子上,属于酚类。【答案】B2.(2013·延安高二质检)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B.分子里都含有6个相同的氢原子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解析】乙烷中CHHHCHHH6个氢原子等效,但乙醇中CHHHCHHOH有三种类型的氢:—CH3、—CH2—和—OH。【答案】B3.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成醛的是()A.CH3CH2CH2OHB.(CH3)3CCH2OHC.CHCH3OHCHCH3CH3D.CH2OH【解析】B项,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项,不能被氧化为醛;D项,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答案】A4.(2013·成都高二质检)CH3OH和C2H5OH的混合物与浓H2SO4共热,可能生成的有机物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醇的取代反应及消去反应。两分子甲醇可生成甲醚,两分子乙醇可生成乙醚,一分子甲醇和一分子乙醇可以生成甲乙醚。乙醇还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答案】COH5.(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解析】以香叶醇键线式为载体,理解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规律,分析判断官能团的种类及其所决定物质的特征性质和应用。A项,依据碳原子结构分析可知,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四个共价键。在键线式中剩余价键被氢原子饱和,由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得分子式为C10H18O。B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紫红色褪去。D项,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6.(2012·广东高考节选)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化合物Ⅳ(结构简式为:CH3COHHCH=CH2)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答案】CH3CHCHOHCH2eq\o(→,\s\up12(浓硫酸),\s\do12(△))CH2CHCHCH2+H2O1.下列有机物中可以看做醇类的是()OCH3CHOOHOHCH2OHCOOHCH3HOCOOHOH①②③CHCOOHOH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醇类物质的判断,看官能团是否有—OH,再看羟基的位置,羟基不是直接连在苯环上。所以符合条件的是②④。【答案】D2.下列关于丙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丙醇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赤热的铜,可生成CH3CH2CHOB.1­丙醇可与HI溶液发生取代反应C.2­丙醇在NaOH条件下消去,只能生成1种烯烃D.1­丙醇、2­丙醇、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在铜或银催化作用下,醇和O2反应欲生成醛,醇分子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两个氢原子,1­丙醇满足此条件,其氧化后能生成醛,A正确;醇可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2­丙醇不能在NaOH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C不正确;丙醚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与1­丙醇、2­丙醇分子式不同,它们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D不正确。【答案】CD3.针对下图所示乙醇分子结构,下述关于乙醇在各种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NaBr、浓硫酸共热时,①键断裂B.与金属钠反应时,①键断裂C.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时,②、④D.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①、③键断裂【解析】乙醇分子中羟基与烃基相连,两者相互影响,使其性质与烷烃不同,其性质一般都会与羟基有关。乙醇与HBr反应,—OH被—Br取代,断②键。与金属钠反应是置换出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乙醇消去反应时由羟基和与其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的氢脱去水而生成烯烃,乙醇在催化氧化时,羟基中的氢原子和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氢气而脱去。【答案】A4.麦角醇(ergosterol)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转化为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2,麦角醇的结构为:HO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分子式为C27H42OC.1H核磁共振谱证明分子中的5个甲基上的氢属等同氢D.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解析】分析该题所给信息,该有机物结构中不含有苯环结构,A错误;分子式为C27H42O,B正确;结构中的5个甲基位置不同,甲基上的氢原子不是等同氢,C错误;因为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B5.(2013·海口高二质检)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B.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C.0.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05molH2D.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解析】一个羟基只能被置换出1个氢原子,故0.1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0.05molH2可证明乙醇中只有一个羟基。【答案】C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1mol钠与1L0.1mol·L-1的乙醇的水溶液反应放出氢气最多为0.5molD.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反应,其实质是醇与卤代烃发生了取代反应【解析】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置换反应,这两种反应是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分类的,所以A、B都正确;钠既可以和乙醇反应放出H2,也可以和水反应放出H2,1mol钠与1L0.1mol·L-1的乙醇溶液反应,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1mol,生成氢气最多为0.5mol,所以C正确;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消去反应,所以D错误。【答案】D7.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能发生取代反应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D.符合通式CnH2nO3【解析】由二甘醇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其含有醇羟基,联系醇的性质它应该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又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它应该能溶于水和乙醇,也很明显看出它不符合CnH2nO3的通式。【答案】B8.(2013·绵阳高二质检)质量为ag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为红色,而且质量仍为ag的是()A.盐酸B.氢氧化钠C.硝酸D.乙醇【解析】铜在空气中灼烧2Cu+O2eq\o(=,\s\up12(燃烧))2CuOCuO与盐酸、硝酸反应生成CuCl2、Cu(NO3)2导致铜丝质量变小,与NaOH不反应,与乙醇:CH3CH2OH+CuOeq\o(=,\s\up12(△))CH3CHO+Cu+H2O,铜丝质量又变为ag。【答案】D9.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分子式为C4H10O且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只能是醇,去掉—OH,剩余部分为—C4H9(丁基),丁基有4种结构。【答案】B10.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的羟基数之比为()A.3∶2∶1B.2∶6∶3C.3∶1∶2D.2∶1∶3【解析】假设都生成3molH2,即需要6molH原子,由量的关系2—OH~H2,生成3molH2需6mol羟基,而要提供6mol羟基时,需一元醇6mol,需二元醇3mol,需三元醇2mol。【答案】D11.(2013·东营高二质检)(1)下图是维生素A的分子结构CH3H3CCH3CH3OHCH3①维生素A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1mol维生素A最多能与________mol溴水反应。③试指出维生素A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任写两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系统命名:(CH3)2C(OH)CH2CH3【解析】(1)该物质中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羟基,其中5个双键需要5mol溴水中的溴,由碳碳双键和羟基的性质很容易写出相关化学反应。(2)中该物质有4种等效氢原子,消去后产物如下:(CH3)2C=CH—CH3CH2=C(CH3)—CH2—CH3。【答案】(1)①羟基碳碳双键②5③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任选两种(2)2­甲基­2­丁醇4CCH3CH3CHCH3或CCH2CH3CH2CH312.松油醇是一种调味香精。它是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由松节油分馏产品A(下式中的“18O”是为区分两个羟基而人为加上去的)经下列反应制得(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α­松油醇的分子式为________。(2)α­松油醇所属的有机物类别是________。a.醇b.酚c.饱和一元醇(3)α­松油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a.加成b.水解c.氧化(4)写出RCOOH和α­松油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结构简式:β­松油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γ­松油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是根据有机物的结构来推断物质的组成、种类、性质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1)根据α­松油醇的结构简式容易写出其分子式,但要注意—OH中的氧原子是18O。(2)α­松油醇的结构中含有环己烯的结构单元,所以属于醇类。(3)α­松油醇的结构中含有C=C键和醇羟基,所以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4)注意酯化反应的历程一般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α­松油醇分子中的18O原子应该在酯中。(5)只要清楚消去反应的历程是在相邻的两个C原子上分别脱去—OH和H,不难得到两种醇的结构简式。【答案】(1)C10Heq\o\al(18,18)O(2)a(3)ac(4)RCOOH+CH18OCH3CH3CH3eq\o(,\s\up12(浓硫酸),\s\do12(△))CRO18OCCH3CH3CH3+H2O(5)HOH3CCCH3CH2HOH3CCCH3CH313.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并收集乙醛。甲乙(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写字母)。a.氯化钠溶液b.苯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然后,再通过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解析】实验时,因为发生反应2Cu(红)+O2eq\o(=,\s\up12(△))2CuO(黑)、CH3CH2OH+CuO(黑)eq\o(→,\s\up12(△))CH3CHO+Cu(红)+H2O,两反应交替进行,所以红色和黑色交替出现。(2)甲水浴的作用是加热,便于乙醇的挥发,为了得到稳定的乙醇气流;乙水浴的作用是冷却,便于乙醛的收集。(3)经过反应后冷却,a中收集到的物质有易挥发的原料乙醇,生成的乙醛及水。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原空气中不参加反应的N2,还有没反应完的少量O2,但O2是少量的,所以只填N2。(4)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能使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可能含有乙酸,这是由于CH3CHO进一步被氧化而生成的,利用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用碳酸氢钠除去乙酸,然后通过蒸馏的方法将乙醇和乙醛与CH3COONa分离开。【答案】(1)2Cu+O2eq\o(=,\s\up12(△))2CuOCH3CH2OH+CuOeq\o(→,\s\up12(△))CH3CHO+Cu+H2O放热(2)加热冷却(3)乙醛、乙醇、水氮气(4)乙酸c蒸馏14.在下图中各步反应的最终产物D是一种饱和一元醇,其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23倍,请回答:(1)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2)反应类型:⑤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3)反应条件: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4)化学反应方程式: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M(D)=46,可确定D为C2H5OH,进而确定A为CH2eq\o(=,\s\up12(CH2,B为CH3CH2Cl,C为CH3CHO。,【答案】1CH2=CH2CH3CH2Cl,2水解取代反应氧化反应,3NaOH的醇溶液、加热浓H2SO4、170℃,4CH3CH2Cl+NaOHH2O),\s\do12(△))CH3CH2OH+NaCl2CH3CH2OH+O2eq\o(→,\s\up12(催化剂),\s\do12(△))2CH3CHO+2H2O第2课时酚的性质和应用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认识酚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酚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关注酚的安全使用问题。3.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课标解读1.了解酚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应用。2.理解酚的主要性质和—OH与苯环的相互影响。●教学地位苯酚及其酚类是讲完醇后的又一种羟基化合物,但二者的性质和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故学习酚也是必要的,在高考试题中年年均有涉及。(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型质毒物,对一切生命个体都有毒杀作用:能使蛋白质凝固,所以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其水溶液很易通过皮肤引起全身中毒;其蒸气由呼吸道吸入,对神经系统损害很大。长期吸入低浓度酚蒸气或饮用酚污染了的水可引起慢性积累性中毒;吸入高浓度酚蒸气或大量酚液溅到皮肤上可引起急性中毒。酚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它有哪些性质?希望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你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教学流程设计安排学生课前阅读P71~76相关教材内容,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的内容。⇒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教学地位和重要性。⇒步骤2:对【思考交流1】强调酸性H2CO3>OH>HCOeq\o\al(-,3)。对【思考交流2】强调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性质的改变。⇒步骤3:对【探究1】强调不同烃基对—OH性质的活性的不同影响。然后点拨讲解【例1】,最后学生完成【变式训练1】,教师点评。对【教师备课资源】选择讲解。⇓步骤6:6至7分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教师明确答案并给予适当点评或纠错。⇐步骤5:回顾本课堂所讲,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课堂小结】。⇐步骤4:对【探究2】强调几种苯酚的分离提纯方法,点拨完成【例2】并指出【易错警钟】。然后学生讨论完成【变式训练2】教师点评。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通过苯酚的结构与性质,理解酚的结构与性质。2.了解苯酚的应用。3.理解基团间的相互影响。1.苯酚的弱酸性,与Br2、FeCl3的反应及其应用。(重点)2.苯酚的提纯、检验。(难点)3.基团间的相互影响。(难点)酚的性质与应用1.苯酚的结构苯酚的分子式是C6H6O,结构简式为—OH或C6H5OH。2.苯酚的物理性质纯净的苯酚为无色晶体;熔点为40.9℃,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苯酚与水形成的浊液静置后分层,上层是溶有苯酚的水层,下层是溶有水的苯酚层;当温度高于65__℃时,则能与水互溶。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它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3.酚的化学性质(以苯酚为例)(1)苯酚的弱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弱)①苯酚的电离方程式为:OHO-+H+。②向苯酚的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现象浊液变澄清,其方程式为OH+NaOH→ONa+H2O,向所得溶液中通入CO2或者加入稀盐酸,其现象为澄清溶液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ONa+CO2+H2O→OH+NaHCO3或ONa+HCl→OH+NaCl。(2)苯酚的取代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3Br2→BrBrOHBr↓+3HBr,其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说明在羟基的影响下,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很活泼,易被取代。常用于苯酚的定性、定量检验。(3)苯酚的显色反应苯酚溶液遇三氯化铁溶液呈现紫色,并且其他的酚类化合物也有类似的性质,称为显色反应,这个反应速率大,灵敏度高,常被用于酚类化合物的检验。(4)苯酚氧化反应①在空气中会慢慢被氧化呈红色。②可以燃烧C6H6O+7O2eq\o(→,\s\up12(点燃))6CO2+3H2O。4.含酚废水的处理(1)酚类化合物的毒性:在石油、煤、化工、制药、油漆工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以苯酚、甲酚污染为主,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含酚废水可回收利用和降解处理。(2)一般处理方法:①废水中加苯,萃取分液。②废水中加活性炭吸附酚类。1.向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少量CO2,能否生成Na2CO3?为什么?【提示】不能生成Na2CO3。由于苯酚的酸性介于H2CO3和HCOeq\o\al(-,3)之间,故向苯酚钠中通入CO2时,无论量的多少均只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基团间的相互影响1.NaOH溶液加入少量乙醇,pH基本不变加入少量苯酚,pH变小2.苯与溴水不反应,但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羟基对苯环上氢原子取代反应的影响。2.如何说明苯酚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提示】在羟基的影响下,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变活泼,易被取代;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得羟基上的氢原子易电离。

醇与酚的结构和性质比较【问题导思】①用什么试剂可鉴别乙醇与苯酚?【提示】①NaOH的酚酞试液;②浓溴水;③FeCl3溶液。②酚与NaOH能反应,那么醇与NaOH溶液反应吗?【提示】醇与NaOH溶液不反应。类别脂肪醇芳香醇苯酚实例CH3CH2OHCH2OHOH官能团醇羟基—OH醇羟基—OH酚羟基—OH结构特点—OH与链烃基相连—OH与苯环侧链碳原子相连—OH与苯环直接相连主要化学性质(1)与钠反应;(2)取代反应;(3)脱水反应;(4)氧化反应;(5)酯化反应(1)弱酸性;(2)取代反应;(3)显色反应;(4)加成反应;(5)与钠反应;(6)氧化反应特性灼热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醛或酮)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基团间的相互影响:脂肪醇、芳香醇、酚的官能团都是羟基(—OH),但羟基所连接的基团不同,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使得性质不同。相类似的如苯与苯酚,由于酚羟基对苯环上氢原子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易被取代,如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而苯酚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比苯的取代反应容易进行。(2012·浙江高考改编)AC15H16O2eq\o(→,\s\up12(足量溴水))CC15H12O2Br4化合物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甲基,其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两种。(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a.化合物A分子中含有联苯()结构单元b.化合物A可以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2)写出化合物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A分子中含有酚羟基。A分子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两种,则A分子苯环上有两种不同的H原子。A分子中有两个相同的—CH3,且分子式为C15H16O2,与足量溴水反应生成C(C15H12O2Br4),对比A和C的分子组成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结合A分子中含酚羟基,A与溴水可能发生苯环上酚羟基的邻、对位取代反应,综上所述,推知A的结构简式为HOCCH3CH3OH,C为CCH3CH3HOBrBrBrOHBr。【答案】(1)ab(2)HOCCH3CH3OH+2NaOH→NaOCCH3CH3ONa+2H2O(3)HOCCH3CH3OH+4Br2→CCH3CH3HOBrBrBrOHBr+4HBr1.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B.在空气中OH易被氧化,而CH2OH不易被氧化C.苯酚与溴水作用可得三溴苯酚,而苯与纯溴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得到一溴代物D.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解析】苯酚中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eq\f(导致,)eq\b\lc\|\rc\|(\a\vs4\al\co1(—酚羟基具有,一定的酸性——,—苯酚易,被氧化→,—苯环上氢原,子易被取代——))A、B、C三项正确,D项中官能团不同性质亦不同【答案】D【教师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苯酚性质中的几个注意点1.酸性苯酚钠与碳酸反应只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不能生成碳酸钠:OH+Na2CO3→ONa+NaHCO3;苯酚钠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ONa+H2OOH+NaOH。相同浓度下酸性强弱:CH3COOH>H2CO3>C6H5OH。2.与浓溴水的反应(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浓溴水要过量。若C6H5OH过量,生成的三溴苯酚沉淀会溶于C6H5OH溶液中。(2)C6H5OH与Br2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一般不用于分离提纯。(3)分子内原子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羟基的影响下,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变活泼,易被取代;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得羟基上的氢原子易电离。3.苯酚与FeCl3溶液作用能显示紫色(1)利用这一反应也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2)实验室里检验苯酚的存在,最佳化学试剂是浓溴水或FeCl3溶液,不能用酸碱指示剂。苯酚的分离与提纯【问题导思】①如何分离苯酚和水形成的浊液?【提示】分液。②如何分离苯酚钠溶液和乙醇?【提示】蒸馏。1.有机溶剂中混有苯酚含苯酚的苯溶液eq\f(加入NaOH溶液,分液)有机层(苯)水层(苯酚钠)eq\f(通入足量,CO2后,分液,)苯酚NaHCO3溶液2.废水中含有苯酚含苯酚的工业废水eq\f(加入苯振荡后,分液)含苯酚的苯溶液eq\o(→,\s\up12(同方法1),\s\do12())回收苯酚水层3.乙醇中混有苯酚含苯酚的乙醇溶液eq\f(加入NaOH溶液,蒸馏)乙醇含苯酚钠的水溶液eq\f(通入足,量CO2,分液,)苯酚NaHCO3溶液某化工厂的废液经测定得知主要含有乙醇,其中还溶有苯酚(熔点:40.9℃)、乙酸和少量二氯甲烷。现欲从废液中回收它们,根据各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该工厂设计了以下回收的实验方案。废液eq\o(→,\s\up12(试剂A),\s\do12())eq\b\lc\{\rc\(\a\vs4\al\co1(乙醇,苯酚钠,二氯甲烷,乙酸钠))eq\o(→,\s\up12(操作D),\s\do12())eq\b\lc\{\rc\(\a\vs4\al\co1(回收物①40℃,回收物②78℃))Geq\o(→,\s\up12(试剂B),\s\do12())eq\o(→,\s\up12(操作E),\s\do12())eq\b\lc\{\rc\(\a\vs4\al\co1(苯酚,乙酸钠溶液\o(→,\s\up12(试剂C),\s\do12())\o(→,\s\up12(操作F),\s\do12())乙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试剂A、B、C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写出操作D的名称:________;(3)写出回收物①②和G的组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解析】试剂A使苯酚、乙酸变成对应的苯酚钠和乙酸钠,所以A可能为NaOH或Na2CO3(不能是NaHCO3,不与苯酚反应);回收物(40℃、78℃),所以操作D为分馏,G为苯酚钠和乙酸钠,通过加试剂B和操作E得苯酚和乙酸钠溶液,可知B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而与乙酸钠不反应,可知B为CO2,操作E为分液,乙酸钠到乙酸,说明加入了酸性比乙酸强的物质稀硫酸(不能是盐酸,因为易挥发),操作F为蒸馏。【答案】(1)Na2CO3(或NaOH)CO2稀硫酸(2)分馏(3)二氯甲烷乙醇苯酚钠、乙酸钠有机物的分离方法常采用蒸馏和分液的方法,两种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可用蒸馏法,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可用分液法。2.要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以下操作中: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加入足量钠⑤通入过量CO2⑥加入足量NaOH溶液⑦加入乙酸和浓H2SO4的混合液后加热⑧加入浓溴水,合理的操作顺序是()A.④⑤③B.⑦①C.⑧②⑤③D.⑥①⑤③【解析】合理操作可用下述流程表示:第一步加NaOH是因为C6H5OH能与NaOH反应生成C6H5ONa,而CH3CH2OH不能,从而将苯酚转化为盐。第二步蒸馏时,CH3CH2OH沸点低,首先蒸出。第三步通入过量CO2将C6H5ONa转化成C6H5OH。第四步分液,得到苯酚。【答案】D苯酚官能团:酚羟基—OH结构简式:C6H5OH物理性质:常温溶解度小,高于65℃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②弱酸性(<H2CO3);③取代反应(Br2);④显色反应(FeCl3)1.下列物质中与苯酚互为同系物的是()A.CH2OHB.OHOHC.CH3OHD.CH2CH2OH【解析】A项,不是酚;B项,含有2个—OH;D项,不是酚。【答案】C2.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苯酚晶体放入少量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冷却至50℃形成悬浊液B.苯酚可以和Br2水发生取代反应C.苯酚易溶于NaOH溶液中D.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强,比醋酸弱【解析】苯酚的酸性比H2CO3、醋酸都弱。【答案】D3.(2013·江浦高二质检)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C.浑浊的苯酚加热后变澄清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解析】加入浓溴水后生成白色沉淀只能说明浓溴水与苯酚反应,浑浊的苯酚加热后变澄清说明加热增大了苯酚的溶解度。与NaOH反应也并不仅仅是弱酸的性质。B中发生如下反应:ONa+CO2+H2O→OH+NaHCO3,强酸制弱酸原理。【答案】B4.漆酚HOHOC15H27(其中—C15H27是链烃基)是我国特产生漆的主要成分。漆酚不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D.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解析】酚的酸性比H2CO3弱,与Na2CO3反应不能放出CO2。【答案】C5.欲分离苯和苯酚,一般可向其混合物中加入稍过量的浓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该混合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溶液将出现________现象,然后分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上层液体是________。从分液漏斗放出下层液体,加入适量盐酸,再将其分成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了苯酚的性质,以及应用于与苯的分离。【答案】OH+OH-→O-+H2O分层苯溶液呈紫色OH+3Br2→BrBrOHBr↓+3HBr1.(2013·郑州高二质检)下列有机物属于酚类的是()A.CH2OHB.OCH3C.OHD.COOH【解析】考查酚的定义,由酚的定义知应选C。【答案】C2.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净的苯酚是粉红色的晶体,65℃以上时能与水互溶B.苯酚比苯易于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C.苯酚常用于医院环境的消毒D.苯酚有毒,有腐蚀性,不慎与皮肤接触,应用酒精洗涤【解析】纯净的苯酚为无色晶体,氧化后变为粉红色。【答案】A3.已知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只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而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可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性:苯酚<氢氧化铝<碳酸B.结合氢离子的能力:HCOeq\o\al(-,3)<O-<COeq\o\al(2-,3)<AlOeq\o\al(-,2)C.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碱性强弱:偏铝酸钠>碳酸钠>苯酚钠>碳酸氢钠D.相同条件下,溶液的pH:碳酸氢钠>苯酚钠>碳酸钠>偏铝酸钠【解析】根据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只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可知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氢根;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可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说明酸性:碳酸氢根>氢氧化铝;结合盐类水解的知识可知,C正确。【答案】BC4.苯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液溴反应,而苯酚与溴水反应不用加热也不需催化剂,原因是()A.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但苯环上氢原子活泼性不变B.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使羟基上氢原子变活泼C.羟基影响了苯环,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更活泼D.苯环影响羟基,使羟基变活泼【答案】C5.α、β、γ和δ四种生育三烯酚是构成维生素E的主要物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生育三烯酚αβγδR1CH3CH3HHR2CH3HCH3HA.α和δ两种生育三烯酚互为同系物,β和γ两种生育三烯酚互为同分异构体B.四种生育三烯酚均能使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C.四种生育三烯酚的结构中均不存在手性碳原子D.1molα­生育三烯酚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3molBr2【解析】α和δ两种生育三烯酚结构相似,相差两个CH2,β和γ两种生育三烯酚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四种生育三烯酚均存在酚羟基;1molα­生育三烯酚中含有3mol碳碳双键。【答案】C6.(2013·常德高二质检)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HOOHOOOROHOHA.可以和溴水反应B.可用有机溶剂萃取C.分子中有三个苯环D.1mol维生素P可以和4molNaOH反应【解析】该物质有酚羟基,苯环的邻对位有氢原子,可以和溴水反应,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因为该物质也是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C项中说法错误,中间的环不是苯环;D项正确,因为有4个酚羟基。【答案】C7.(2013·天门高二质检)可用于鉴别苯酚钠、氯化钠、偏铝酸钠溶液的试剂是()A.酚酞溶液B.烧碱溶液C.盐酸D.金属钠【解析】苯酚钠、偏铝酸钠水解呈碱性,遇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无法区别。烧碱溶液与三者不反应,无现象。盐酸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导致溶液变浑浊,与NaCl不反应,与偏铝酸钠反应先生成Al(OH)3沉淀,后Al(OH)3再与HCl反应生成AlCl3,沉淀又消失。金属钠与三者反应现象相同。【答案】C8.苯中可能混有少量的苯酚,下列实验能证明苯中是否混有少量苯酚的是()①取样品,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褪色则有苯酚,不褪色则无苯酚②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样品是否减少③取样品,加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苯酚,没有白色沉淀则无苯酚④取样品,滴加少量的FeCl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显紫色,若显紫色则有苯酚,若不显紫色则无苯酚A.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解析】苯酚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①正确;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三溴苯酚,但三溴苯酚仍是有机物,易溶于苯,所以不会出现沉淀,③错误。【答案】C9.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C.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D.相等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2多【解析】A项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是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的酸性增强;B项是由于苯环对甲基的影响所致;C项是由于乙烯和乙烷中所含的官能团不同所致,不是因为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D项是由于甘油分子和乙醇分子中所含的羟基数目不同所致,不是因为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答案】AB10.塑料奶瓶中存在双酚A(如图),欧盟认为含双酚A奶瓶会诱发性早熟,从20XX年3月2日起,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关于双酚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HOCH2CHH2CCCH3CH3CH2CHCH2OH双酚AA.双酚A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在一个平面上B.双酚A分子式为C21H24O2C.双酚A不能发生聚合反应D.1mol双酚A最多可与4mol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解析】分子内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错误;从双酚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21H24O2,B正确;双酚A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聚合反应,C错误;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可以发生取代反应,1mol双酚A最多可与2mol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答案】B11.A、B、C三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若滴入FeCl3溶液,只有C呈紫色。若投入金属钠,只有B没有变化。(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2)C的另外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解析】本题是一道根据性质推断结构的题目,根据C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判断,C应属酚类;A不和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能和金属钠反应,且分子中只含一个氧原子,应属醇类,同理可分析得出B中不含有羟基,结合三种物质的分子式,可推得三种物质的结构简式:A为CH2OH,B为OCH3,若C为OHCH3,则C的同分异构体为OHCH3和CH3OH。【答案】(1)CH2OHOCH3OHCH3(间位、对位也可)(2)CH3OHCH3OH(或其他合理答案)12.草药莪术根茎中含有一种色素,它的结构简式为CH2(COCH=CHOH)2,请回答跟1mol该物质起反应的溴(溴水)________mol,起反应的H2________mol,起反应的NaOH________mol。【解析】1mol苯环可与3molH2加成,1mol“C=C”可与1molH2加成,1molCO可与1molH2加成,故1mol“COCH=CHOH”总共可以与5molH2加成,1mol有机物含有2mol“COCH=CHOH”结构,因此能与10molH2加成。同理1mol“C=C”可与1molBr2加成,1mol“OH”可与2molBr2取代,故1mol有机物最多与6molBr2发生反应。1mol“OH”可与1molNaOH反应,故1mol有机物能与2molNaOH反应。【答案】610213.(2013·韶关高二质检)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如下图所示:(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___进行(填写仪器名称)。(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________;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________。(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________。通过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操作,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5)上述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________。【解析】本题的前半部分主要涉及废水中苯酚的处理方法。注意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苯酚的存在形式的变化:苯酚、水的混合物和其他杂质→苯酚和苯的混合物→苯酚钠的水溶液→苯酚和水的混合物→苯酚从最初的苯酚和水的混合物到最后将苯酚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有一个苯酚的富集过程,巧妙地利用了苯酚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的性质。首先在设备Ⅰ中用苯将水溶液中浓度较低的苯酚萃取出来,在设备Ⅱ中将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而实现苯酚与苯的分离,最后在设备Ⅲ中再将苯酚钠转变为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小的苯酚,并将其分离出来。进入设备Ⅳ的应是苯酚钠与CO2反应后的产物NaHCO3,在设备Ⅳ中发生反应:CaO+H2O=Ca(OH)2,NaHCO3+Ca(OH)2=CaCO3↓+NaOH+H2O。经过滤后,生成的NaOH可循环使用,CaCO3在设备Ⅴ中经煅烧又可转化为CaO和CO2,进而重新加入反应的循环过程中。【答案】(1)萃取、分液分液漏斗(2)苯酚钠碳酸氢钠(3)ONa+CO2+H2O→OH+NaHCO3(4)CaCO3过滤(5)NaOH、CO214.丁子香酚(2013·湖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联考)丁子香酚结构简式如右图。对甲基苯甲酸乙酯(F)是丁子香酚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用于合成药物的中间体。某校兴趣小组提出可以利用中学所学的简单有机物进行合成,A的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其方案如下:(1)写出丁子香酚的分子式________,它含有的官能团有(写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化学反应类型:①________;②________。(3)下列物质不能与丁子香酚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a.NaOH溶液b.NaHCO3溶液c.Br2的四氯化碳溶液d.乙醇(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是CH2=CH2,B是CH3CH2OH,E是CH3COOH。(3)含有酚羟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4)是酯化反应,应写“”,注明“浓H2SO4、△”等条件。【答案】(1)C10H12O2碳碳双键、(酚)羟基、醚键(2)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3)bd(4)CH3COOH+C2H5OHeq\o(,\s\up12(H2SO4浓),\s\do12(△))CH3COOC2H5+H2O阶段归纳提升课(教师用书独具)一、卤代烃和醇的主要性质和转化1.卤代烃和醇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应具备CHCX和CHCOH2.醇催化氧化的结构应具备CHHOH→CHOCHOH→CO3.醇钠与H2O反应生成醇RONa+H2O→ROH+NaOH已知:RX+Mgeq\o(→,\s\up12(乙醚),\s\do12())RMgX(RX为卤代烃,X为卤族原子),生成的卤代烃基镁与具有羰基结构的化合物(醛、酮等)发生反应,再水解就能合成各种指定结构的醇:CO+RMgX→CROMgXeq\o(→,\s\up12(H2O),\s\do12())CROH现以2­丁烯和必要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3,4­二甲基­3­己醇,进而合成一种分子式为C10H16O4的具有六元环的物质J,合成线路如下:(G的1H核磁共振谱有三组峰)请按要求填空:(1)3,4­二甲基­3­己醇是________(填代号),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2)C→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3)写出I→J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包括A)________种。(5)M为D的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所有M的结构简式________。【解析】A为CH3CHBrCH2CH3,B为CH3CHOHCH2CH3,D为CH3COCH2CH3;C为CH3CH2CCH3HMgBr,D与C反应时碳氧双键断裂,为加成反应,F为CH3CH2CCH3OHCHCH3CH2—CH3,其名称为3,4­二甲基­3­己醇。F→G为消去反应,其产物有2种,由G分子中不同环境氢原子有三种,故G为CH3CH2CCH3CCH3CH2CH3,I为CH3CH2CCH3OHCCH3OHCH2—CH3,由J的分子式知该二元酸分子中含碳原子数为2,即为乙二酸。(4)A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CH3CH2Br、CCH3BrCH3CH3、CH3CH2CH2CH2Br,共3种。(5)M分子中含—CHO,则其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2—CH2—CHO、CH3CHCH3CHO。【答案】(1)FCH3CH2CHCH3CCH3OMgBrCH2—CH3(2)加成反应消去反应(3)CH3CH2COHCH3COHCH3CH2—CH3+COOHCOOHeq\o(,\s\up12(浓硫酸),\s\do12(△))CCH3CH2CH3OCCH3CH2CH3OCOCOO+2H2O(4)3(5)CH3CHCH3CHO、CH3—CH2—CH2—CHO二、卤代烃、醇和酚的同分异构体书写1.卤代烃eq\b\lc\{\rc\(\a\vs4\al\co1(碳链异构,位置异构))2.醇eq\b\lc\{\rc\(\a\vs4\al\co1(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异类异构与醚或酚可能异构))3.酚eq\b\lc\{\rc\(\a\vs4\al\co1(侧链异构,位置异构,异类异构与醚、醇可能异构))物质HOCOOCH3的同分异构体很多,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①芳香族化合物②含有羧基和羟基③分子中无甲基【解析】可将—OH移动位置;将—COOCH3改为—COOH和—CH2—进行组合连接。那么同分异构体中符合题中条件的有:HOCH2COOH(邻、间、对3种)、HOCH2COOH(邻、间、对3种)、COHHCOOH,共7种。【答案】7三、苯酚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的表现1.苯基对—OH的影响:苯酚中的—OH表现弱酸性,能电离。2.—OH对苯环的氢原子取代反应的影响:苯环的邻、对位氢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取代物。如与浓Br2水反应生成BrBrOHBr。说明:苯酚的其他性质还有易被氧化变成粉红色,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雌二醇和睾丸素均属类固醇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均含有相同的“三室一厅”的核心构架。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OHeq\o(HO,\s\do4(雌二醇))OHOeq\o(,\s\do4(睾丸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均能与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B.均能发生脱水的消去反应C.均可使溴水褪色D.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解析】两种分子中都存在醇羟基,都可与卤代氢发生取代反应,A选项正确;同时醇羟基所在碳原子的邻碳上都有氢原子,都能消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烯,B选项正确;睾丸素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可使溴水褪色,而雌二醇分子中有酚的结构,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选项正确;酚羟基有酸性,醇羟基无酸性,不与NaOH反应,D错误。【答案】D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解析】①发生氧化反应C=C键断裂,生成羧基,产物中含有—COOH和—Br;②发生水解;—Br被—OH取代,产物中含有—OH和CC;③发生消去反应,产物中只含有CC键;④发生加成反应,产物中只含有—Br。【答案】B2.(2013·江苏扬州高二测试)有机物A与NaOH的醇溶液混合加热,得产物C和溶液D。C与乙烯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反应生成CHCH3CH2CH2CH2的高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