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 (四)_第1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 (四)_第2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 (四)_第3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 (四)_第4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 (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

①〈动〉退:后退。(2)〈动〉打退:击退。(又)〈动使动〉使・・・・・•后退。③〈动〉推

却;推辞;拒绝。④〈动〉去:去掉。®〈动〉回头。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初闻涕泪满衣裳C.却看妻子愁何在D.便至襄阳

向洛阳

【答案】(1)回头

(2)D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却看妻子愁

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

欣喜若狂。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涕:古义是指眼泪。今义是鼻涕。妻

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下:经过。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

古今异义词。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

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

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

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

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

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解析】【分析】(1)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

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

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惜"字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

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

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这些

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

缺。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

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⑴"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

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

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⑵"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

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读懂诗歌,注意

诗歌内容的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炼字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要在内容

和情感上进行分析理解。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望

(明)高启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秋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强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略,指迅速运送粮草。②郭汾阳:即郭子

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高诗中一词点明题目中的"望”字,李诗中的"天狼"原为星宿名,此处喻指。

(2)两首诗都借秋望所见之景抒情,但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1)敌人(侵略者)

(2)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

乡(孤独、悲伤)之情。李诗中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凄清肃杀的塞上风光,抒发了诗人渴

望有如郭子仪这样安边卫国的良将再现,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解析】【分析】(1)"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强箭射天狼":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

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

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2)高诗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秋"中,诗人没有明说"秋"是什么,但诗人

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总是秋"三字

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李诗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

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

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

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

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

故答案为:⑴敌人(侵略者);

⑵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

(孤独、悲伤)之情。李诗中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凄清肃杀的塞上风光,抒发了诗人渴望

有如郭子仪这样安边卫国的良将再现,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

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

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

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己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全诗写柳,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所写之景、所抒之情。

【答案】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舞

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后两句中,作者看见了"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

境的凄凉,也写出了所处凄凉环境下柳条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

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解析】【分析】对比手法:①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

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

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

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

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

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

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

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

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②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

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

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

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

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故答案为: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

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后两句中,作者看见了"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

环境的凄凉,也写出了所处凄凉环境下柳条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

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

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

(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1)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

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

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2)本题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

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

豪迈情怀。

故答案为:⑴C;

⑵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点评】⑴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要能写出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