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4届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4届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4届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4届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4届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4届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图示为大豆种子萌发一直到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B点开始的B.AB段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始终大于呼吸作用D.BC段大豆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2、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常吃的西瓜,从结构层次上看是个体B.番茄的果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C.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D.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3、下列对蜘蛛织网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的本能 B.由遗传物质控制C.属于先天性行为 D.通过学习获得的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A.夏季人出汗B.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C.植物落叶了D.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5、在原始大气中,促使原始大气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最大能源应该是()A.有机物的燃烧B.岩浆C.雷击闪电、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等D.陨石碰撞6、在研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米勒的实验可以说明()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B.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C.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在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原始生命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枯叶蝶酷似枯叶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蚯蚓可改良土壤 D.大树底下好乘凉8、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①草履虫②细菌③小麦④酵母菌⑤衣藻⑥蚯蚓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⑥9、下列关于生物圈、生物与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有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表层B.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草,有毒物质最多的是鹰C.生态系统包括了一切动植物和无机环境部分,其中理论上不可缺少的是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是土壤中温度过低的原因10、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C.排尿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的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11、婴儿在医院刚一出生,医院就给予接种乙肝疫苗,从而提高其对乙肝的抵抗力。这是因为疫苗接种于婴儿体内后,可以使婴儿体内产生相应的()A.抗体B.抗原C.病原体D.特殊的糖12、患有遗传性佝偻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后代若为女孩,则100%为佝偻病,后代若为男孩,则100%正常,请判断此遗传病是属于()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B.常用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C.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D.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1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壁D.单细胞生物能够完成呼吸和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等生命活动14、为了检验不同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研究人员将该细菌接种于两个已消毒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上各贴上3张浸有不同抗生素(编号为①、②、③)的无菌滤纸片。加盖后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结果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有菌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最佳的抗生素是①B.培养皿甲所处的温度太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冻死C.与酵母菌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若频繁使用抗生素,会激发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抗药性15、呆小症、糖尿病、侏儒症分别是由于人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下列各项中,与上述疾病相对应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C.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16、如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一定小肠B.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Ⅱ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C.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管,则Y一定是尿素D.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17、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植物先放在黑暗处放置24小时,其作用是()A.让叶片的淀粉运走耗尽B.让叶片中积累更多的水分C.使叶片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D.使根吸收更多的无机盐18、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由①②③④组成B.大豆种子的⑤是一片,而玉米种子的是两片C.把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变蓝的部分是玉米种子的胚乳D.生活中用的面粉和豆油都来自种子中的子叶19、如图为人体生长曲线图,其中代表神经系统发育、生殖系统发育和身体总发育的曲线分别是()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Ⅰ、Ⅲ、Ⅱ D.Ⅲ、Ⅱ、Ⅰ20、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A.草→食草昆虫→青蛙 B.青蛙→蛇→猫头鹰C.阳光→草→食草昆虫 D.草←食草昆虫←青蛙21、阴雨连绵的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长霉。为了解霉菌的生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设计了以下探究。

组别ABC处理干燥环境潮湿环境潮湿环境方法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进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将湿润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进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进袋口,放在①的环境中实验结果不发霉发霉不发霉分析回答: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_,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应该是:_。为了探究温度对篝菌生活的影响,设计了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代表的条件是______。如果B与C作对照实验,探究温暖环境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组是___。22、请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2019年初,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分析了美国航天局“特拉”号卫星和“阿卡”号卫星的观测据后发现,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的国家排名如下表。排名12345678国家植被覆盖面积(百万KM2)俄罗斯16.04美国8.91加拿大8.47巴西8.31澳大利亚7.50中国7.19欧盟4.22印度2.94国土绿化比例(%)印度69.0中国65.6欧盟51.4加拿大41.6俄罗斯38.0美国33.3墨西哥28.4巴西25.6资料二:研究人员测观到地球绿化面积增加后,最初以为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促进了植物生长。但在比较了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收获区域和可用耕地面积,得到下图结果.自2000年以来,中国和印度的粮食产量增加了3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化肥使用和地表水或地下水灌溉促进了多次种植,收获面积增加。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这将的人口大国,需要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因而更强调在有限耕地面积上实现人类对土地最大化的利用,即集约化农业相对发达。资料三:2000年以来,中国绿化覆盖率从29.8%增长至71.2%。在中国,人为管理的森林的面积增速比自然生长的森林面积增速要大29%。中国的绿化面积42%来自森林、32%来自农田;但印度82%来自农田,森林仅占4.4%。2000至2017年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中国和印度在陆地植被面积只占全球总量的9%的情况下,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约1/3,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绿化增量的1/4,令人赞叹。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和持续发展之路,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上述三段资料讨论的话题是_______。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可知,项目研究人员待别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原因是:①____②两国均是人口众多,对上地农产品产出需求量大。资料二中提到,研究人员对全球绿化面积增加原因的最初推断是“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促进了植物生长”。但比较中国和印度得到的数据并不支持研究人员最初的推断,理由是:_____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限理念。资料三可知,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增加绿化面积的主要措施是____。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是维持_____平衡。

参考答案1、C【解析】

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会减少,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会增多,所以图中曲线应该是先降低后升高。【详解】A、据图可知,AB段植物的种子没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从B点开始长出幼叶,在光照下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故A正确;B、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所以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即图中AB段,由于AB段没有叶,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B段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故B正确;C、BC段大豆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并不是光合作用始终大于呼吸作用,如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错误;D、大豆长成幼苗后,在BC段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故D正确。【点睛】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即可解答。2、D【解析】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详解】A.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植物体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所以人们常吃的西瓜是果实,从结构层次上看是器官,故A错误。B.番茄的果皮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故B错误。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没有系统,所以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区别,并不是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故C错误。D.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植物的器官种类,植物的组织类型。3、D【解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蜘蛛结网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所以D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4、B【解析】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夏季炎热,人出汗了,是人体排出产生的废物,即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A不符合题意;B.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是一种化学反应,不是生物的特征,B符合题意;C.秋季植物落叶了是植物对环境温度刺激的一种反应,即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不符合题意;D.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说明含羞草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了反应,即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5、C【解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详解】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

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所以在原始大气中,促使原始大气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最大能源应该是雷击闪电、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等。【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原始地球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6、C【解析】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7、A【解析】枯叶蝶的外形像枯叶,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正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在大堤中挖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动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错误;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8、C【解析】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详解】①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符合题意;

②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符合题意;

③小麦是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顾名思义是指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其中各种细胞各有不同的、专门的功能,在许多细胞的密切配合下,生物体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

④酵母体是单细胞真菌,符合题意;

⑤衣藻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生物,符合题意;

⑥蚯蚓是多细胞生物,不符合题意。【点睛】单细胞生物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9、B【解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3)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详解】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表层,故A错误。B.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因此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草;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B正确。C.生态系统包括了一切生物和无机环境部分,其中理论上不可缺少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错误。D.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雨后,土壤中充满水,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氧气不足,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到地面上来呼吸,故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10、B【解析】

(1)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A正确;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指端肥大症,B错误;排尿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人体的排尿同时受大脑皮层和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排尿反射是由反射弧来完成的,当膀胱内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使膀胱内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到位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冲动上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躯体运动中枢将冲动下传到排尿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尿道括约肌,括约肌舒张,尿液就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C正确;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点。11、A【解析】试题分析:A、给婴儿注射乙肝疫苗,疫苗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A正确;B、疫苗进入人体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因此属于抗原,B不正确;C、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C不正确;D、抗体是一种特殊蛋白质,D不正确。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抗体和抗原。12、D【解析】试题分析:该病性别差异大,且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则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故选:D.考点:性别和性别决定。13、C【解析】

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详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正确;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无细胞结构,B正确;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C错误,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因此单细胞生物能够完成呼吸和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等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点睛】正确地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4、C【解析】

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有的有荚膜、鞭毛,有的可以形成芽孢;真菌少数为单细胞个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详解】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菌落生长,①处阴影部分最多,说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最差,A错误;葡萄球菌属于细菌,在环境恶劣时能够形成芽孢而不是冻死,B错误;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细胞核,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滥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因为细菌中存在着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异,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会逐渐增强,但本实验不能说明此问题,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题意,灵活的答题。15、A【解析】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作用。当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当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考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16、A【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物质Y依次经过器官Ⅰ、Ⅱ、Ⅲ时含量逐渐减少,据此解答.【详解】A、脂肪的消化是在小肠里进行的,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里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导致小肠内脂肪含量下降。因此,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A正确;B、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Ⅰ为肺动脉,Ⅱ为肺泡外毛细血管,Ⅲ为肺静脉。B错误;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C错误;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但是含量不是逐渐减少而是直线下降,D错误。【点睛】解答该题时要注意正确识图,理解曲线的含义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17、A【解析】试题分析:解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暗处理的作用.实验要点: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有机物﹣﹣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漂洗、观察颜色→分析现象.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部分遮光、光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作对照实验.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故选:A.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18、C【解析】

图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⑥胚乳,结合题意答题。【详解】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由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组成,A错误;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只有2片子叶,而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具有1片子叶,B错误;把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变蓝的部分是玉米种子的胚乳,C正确;生活中用的面粉来自种子中的胚乳,豆油来自种子的子叶,D错误。【点睛】明确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19、C【解析】试题分析:脑的快速发育是在儿童七八岁时,脑的质量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此后的发育主要是调节功能增强。所以图中代表神经系统发育曲线的是I;而在青年期,即10岁到20岁之间,性器官迅速发育,这个时期是性器官发育的主要时期,到20岁左右基本发育成熟,所以图中代表生殖器官发育曲线的是III;图中代表整个身体生长速度的曲线是II。其特点是具有两次生长高峰,第一个高峰期是婴儿期,出生的第一年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第二个高峰期是10到20岁,即青春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显著的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20、A【解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详解】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A正确;

青蛙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

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错误;

箭头反了,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21、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水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