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YDT 2-93_第1页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YDT 2-93_第2页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YDT 2-93_第3页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YDT 2-93_第4页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YDT 2-9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StandardforDesignofTelecommunicationsfacilities

incivicresidentialdistrictandofficebuildingsYD/T2008-931.总则1.0.1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与通信发展的需要,搞好电话通信设施及管线配套建设,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住宅区的地下通信配线和管道设计,新建高层、中高层、标准较高的多层住宅搂以及新建办公楼的电话暗配线设计。对于城市改、扩建的住宅搂、办公楼,住宅区的配套民用建筑,有条件的村镇住宅,以及采取电话通信补建措施的建筑,均可参照执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城镇,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标准。1.0.3城市住宅区和建筑物通信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城市规划中,与住宅区和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1.0.4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城市住宅区和建筑物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用户要求,进行电话通信设施和管线的设计。工程设计时必须保证通信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5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1.0.6城市住宅区和建筑物的通信设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市内电话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等标准的有关规定。2.一般规定2.0.l建设城市住宅楼、办公楼时,必须遵照规划和相关的规定,按本标准的要求在楼外预埋地下通信配线管道,敷设配线电缆,并在楼内预留电话交接间和暗管、暗配线系统。2.0.2建筑物内的电话线应一次分线到位,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确定其数量,宜符合下列规定:2.0.2.1住宅楼每户可设1对电话线,或按用户要求设置。2.0.2.2办公楼和业务楼每15~20m2的房间可设1~2对电话线,或按用户要求设置。2.0.2.3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应根据具体用途确定电话线对的数量。2.0.2.4每250户住宅宜预留一部公用电话线。2.0.3建筑物内电话通信管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0.3.l建筑物内电话通信设施宜采用暗配线敷设方式。2.0.3.2暗配线管网和配线电缆应满足终期电话线对的需要,并备有维修余量。2.0.3.3暗配线管网和电话线应设计到每一住户的室内。2.0.4配线电缆设计应采用固定交接区配线方式。2.0.5电缆交接间或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0.5.1每600~1000户宜设置电缆交接间一处。2.0.5.2电缆交接间或箱应设在线路网中心靠近电话局一侧。2.0.5.3电缆交接间属于配套公共建筑,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并应符合第3.2.6条的工艺要求。2.0.5.4危旧房改造或分散建造的住宅楼,可采用室外交接箱,视具体环境条件选用落地或架空安装方式。2.0.6当建筑物内设置用户交换机时,电缆交接间应与总配线架结合设置。配线管网和电话配线系统,应根据内部电话交换网路的特点进行设计。2.0.7城市住宅区电话通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0.7.1城市住宅区规模不大时,电话通信宜按市话网的交接区进行设计。每600~1000户可设一个固定交接区。2.0.7.2城市住宅区规模较大时,应结合城市电信发展规划,按邮电部门的相关规定设置电话局所。2.0.7.3配线电缆应按终期需要确定,主干电缆宜分期敷设。2.0.7.4城市住宅区内的配线电缆,应采用地下通信管道敷设方式。在地理环境难以敷设地下通信管道时,也可采用直埋、地槽、墙壁、架空等敷设方式。2.0.7.5地下通信配线管道应按终期容量设计,并应有l~3个备用管孔。2.0.8危旧房改造或分散建造的住宅楼和其他建筑物,电话通信的设置除执行第2.0.7条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2.0.8.l电话用户较少时,可与附近原有建筑物合并考虑设置交接区或配线区;电话用户较多时,应单独设置固定交接区。2.0.8.2配线电缆宜采用与该地区原有电缆相一致的敷设方式。3.城市住宅区内电话通信配线管线设计3.1地下通信配线管道设计3.1.l城市住宅区内地下通信配线管道规划应与城市主干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的规划相适应,必须与道路,给排水管、热力管、煤气管、电力电缆等市政设施同步建设。3.1.2城市住宅区内地下通信配线管道应与城市主干通信管道和各建筑物通信引入管道或引上管相衔接。其位置应选在建筑物和电话用户多的一侧。3.1.3通信管道的管孔数应按终期电缆条数及备用孔数确定。建筑物的通信引入管道,每处管孔数不宜少于2孔。3.1.4通信管道管材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3.1.4.1一般采用混凝土管,宜以6孔(孔径90mm)管块为基数进行组合。也可采用62mm等小孔径管块。3.1.4.2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双波纹塑料管或普通硬质塑料管:(1)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与渗漏的排水系统相邻近;(2)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3)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4)施工期限要求急迫或尽快回填土的地段。3.1.4.3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1)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有悬空跨度;(2)需采用顶管施工方法穿越道路或铁路路基时;(3)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重;(4)地基特别松软或有可能遭到强烈震动;(5)有强电危险或干扰影响需要防护;(6)建筑物的通信引入管道或引上管。(7)在腐蚀比较严重的地段采用钢管时,须作好钢管的防腐处理。3.1.5通信管道管孔的孔径,应符合下列规定:3.1.5.1城市住宅区内通信管道的孔径,宜选用90mm和62mm两种,以混合使用为佳。3.1.5.2管孔内径与电缆外径的关系不应小于公式3.1.5的规定:D≥1.25d式中:D——管孔的内径单位:mm;d——电缆的外径单位:mm。3.1.6管道的埋深,宜为0.8~1.2m。在穿越人行道、车行道、电车轨道或铁道时,最小埋深不得小于表3.1.6的规定。3.1.7地下通信配线管道与其他各种管线与建筑物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1.7的规定。3.1.8先行建设的建筑物应预埋引入管道,预埋长度应伸出外墙2m。预埋管应由建筑物向人孔方向倾斜,坡度不得小于4.0‰,埋深应符合第3.1.6条的规定。3.1.9地下通信管道进入建筑物处应采取防水措施。3.1.10人(手)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注:①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通信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②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电信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侧各加长2m;③与煤气管交越处两米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电信管道应作包封2m;④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3.1.10.1人(手)孔位置应选择在管道分歧点、引上电缆汇接点和建筑物引入点等处。在交叉路口、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或主要建筑物附近宜设置人(手)孔。3.l.10.2两人(手)孔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50m。3.1.10.3人(手)孔位置应与其他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3.1.10.4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上或偏于道路的一侧。3.1.10.5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门口,也不应设置在规划的屯放器材或其他货物堆场。更不得设置在低洼积水地段。3.1.10.6管道穿越电气化铁道或电车轨道,在其两侧适当位置宜设置人(手)孔。3.1.11人(手)孔的类型和规格,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按管道的终期容量,分歧状况和偏转角度等因素确定:3.1.11.1终期管群容量不大于1个标准6孔管块的管道、暗式渠道、距离较长或拐弯较多的引上管道,以及放置落地式交接箱的地方,宜用手孔。3.1.11.2终期管群容量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6孔管块时宜用人孔。3.2电话通信配线电缆设计3.2.1电缆布放在管孔的位置,前后应保持一致。管孔的使用顺序宜先下后上,先两侧后中间。3.2.2一个管孔宜布放一条电缆。管孔内穿放数根塑料子管后,每一子管可布放一条电缆。3.2.3管道内的通信电缆,应采用全塑电缆,不得采用铠装电缆。全塑电缆必须采用铝塑综合护套结构,并应符合环境工作温度要求。3.2.4在管孔内不得有电缆接头。3.2.5城市住宅区的交接设备应安装在电缆交接间内,宜采用架式或墙挂式设备;室外宜采用交接箱,视具体条件采用落地或架空的安装方式。3.2.6电缆交接间的工艺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6.1配置照明灯和22OV市电插座。3.2.6.2引人保护地线。3.2.6.3通风良好。3.2.6.4有保安措施。3.2.6.5室内净高不小于2.4m,设置宽度为1m的外开门。3.2.7交接箱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3.2.7.1安装在人行道边的绿化带内、院落的围墙角、背风处、不易受外界损伤、比较安全隐蔽的地方。3.2.7.2缩短引入交接箱的电缆长度,且便于施工和维护。3.2.7.3避开高温、高压、腐蚀严重、易燃易爆、低洼等严重影响交接箱安全的地方。3.2.8交接箱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3.2.8.l接续元件宜为卡接式或旋转卡接式等定型产品。3.2.8.2箱内列号自左至右,线序自上而下,应有明显标记。3.2.8.3有跳线穿线环。3.2.8.4有电缆固定装置和便于上线的底板。3.2.8.5能防雨,且通风良好。3.3电话通信配线设计3.3.l城市住宅区内电话通信配线应按终期电话容量采用交接配线方式,高电话局距离较近的地区可采用直接配线方式。3.3.2交接设备容量应根据本期工程配线区的范围、进入交接设备的终期(20年左右)电缆总容量和一定的备用量确定。结合交接设备的标称容量系列确定。交接设备的总容量应为用户配线总数的2倍以上。关于接续元件宜按配线电缆一次到位,主干电缆一次建设满足5年,分期到位的原则确定安装数量。3.3.3交接区和配线区的范围和容量,应符合下列要求:3.3.3.l交接区的界限应整齐,宜选择明显的界限,如铁路、道路、绿化地带等。3.3.3.2交接区的划分,应结合交接箱和电缆的标称容量确定,并便于今后调整扩充线路。3.3.3.3配线区的划分,高层住宅楼宜以独立建筑物为一个配线区,其他建筑物宜以100对为基本单元划分配线区,并应考虑用户密度,便于供应线。3.3.3.4装有用户电话交换机的单位,宜单独成为配线区(或交换区),利用其内部配线架作为配线设备(或交接设备)。3.3.4配线电缆线路的容量,应根据终期用户数及适当的备用量确定。3.3.5配线电缆的线径应采用0.4mm。3.3.6全塑电缆的外护套接续宜采用热可缩套管;电缆芯线接续应采用接线模块或接线子。不得使用扭绞接续。4.建筑物内电话通信管线设计4.l电话通信暗配管设计4.1.1暗配线管网(简称暗配管)应由电缆竖井、电缆暗管、电缆线槽、室内嵌式通信电缆分线箱(组线箱)、用户电话引入线暗管、过路箱(盒)和电话出线盒等组成。4.1.2暗配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4.1.2.1按建筑物的体型和规模确定一处或多处进线。4.1.2.2暗配线管网应与配线电缆网和用户电话引入线网协调设计,并应与建筑设计协调,有利于布管,也易于组网。4.1.2.3多层建筑物宜采用暗管敷设方式;高层建筑物宜采用电缆竖井与暗管敷设相结合的方式。4.1.2.4每一建筑单元(或门)宜设置独立的暗配线管网。4.l.2.5一根电缆管应穿放一根电缆,不得穿放用户电话引入线等。4.1.2.6分线箱至用户的暗管不宜穿越非本户的其他房间,如必须穿越时,暗管不得在其房内开口。4.1.2.7每户设置一根电话线引入暗管,户内各室之间宜设置电话线联络暗管,便于调节话机安装位置。4.1.3暗管管材和管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4.1.3.l敷设电缆的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曲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4.1.3.2敷设用户电话引入线的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穿放绞合电话线的管子截面利用率应为20~25%,穿放多对电话线的管子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4.1.4暗配线管网主要配线器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4.1.4.1室内嵌式通信电缆分线箱的规格应按电缆条数、容量和有无接头等确定,其箱体尺寸还应根据墙体的材料、厚度等因素选择,宜符合表4.1.4的规定。4.1.4.2过路盒和电话出线盒的内部尺寸不宜小于75×75×60(50、40)(长×宽×深,单位:mm)。出线盒内宜采用嵌装电话机插座。4.1.4.3安装在电缆竖井内的分线设备,宜采用室内电缆分线盒。4.1.5电缆竖井宜单独设置,其宽度不宜小于600mm,深度宜为300~400mm。电缆竖井的外壁在每层楼都应装设阻燃防火操作门,门的高度不低于1850mm,宽度与电缆竖井相当。电缆竖井的内壁应设电缆铁架,其上下间隔宜为500~1000mm,每层楼的楼面洞口应按消防规范设防火隔板。电缆竖井也可与其他弱电缆线综合考虑设置。4.1.6电缆竖井、室内嵌式通信电缆分线箱、过路箱(盒),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公共部位,便于安装和维修。其操作门(口)的形式、色彩宜与周围环境协调。4.1.7暗管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4.1.7.1暗管直线敷设超过30m时,电缆暗管中间应加装过路箱,用户电话引入线暗管中间应加装过路盒。4.1.7.2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两次时,应加装过路箱(盒)。4.1.7.3暗管的弯曲部位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管路夹角不得小于9004.1.7.4电缆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用户电话引入线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4.1.7.5在易受电磁干扰影响的场合,暗管应采用钢管并接地。4.1.7.6暗管必须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作伸缩或沉降处理。4.1.8暗配管部件的安装高度宜符合下列要求:4.1.8.l室内嵌式通信电缆分线箱和过路箱的安装高度,宜为底边离地500~1000mm。4.1.8.2电话出线盒和过路盒的安装高度,宜为底边离地200~300mm。如采用地板式电话出线盒时,其盒面应与地面平齐,宜设置在人行通道以外的隐蔽处。4.1.9暗管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1.9的规定。4.2电话通信暗配线设计4.2.1建筑物内暗配线宜采用直接配线方式,规模较大时也可采用交接配线方式。4.2.2建筑物内暗配线电缆应采用铝塑综合护套结构的全塑电缆。4.2.3分线设备的接续元件宜为卡接式或旋转卡接式等定型产品。4.2.4用户电话引入线宜采用0.5mm或0.6mm。线径的多对电话线。4.2.5在改扩建工程中暗管敷设确有困难时.楼内配线电缆和用户电话线可利用明线槽、吊顶、地板、桂镜线、踢脚板等在其内部布设。附录A名词解释1、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通信设施:指城市规划小区范围内及建筑物内的通信管线设施。2、地下通信管道:地下通信电缆的一种吸设管道。由管道、人(手)孔、建筑物引入管道和引上管等组成。3、交接配线:主干电缆与配线电缆之间介入电话交接箱,用以提高主干电缆芯线使用率的配线方式。4、直接配线:自电话局至用户直接用电缆进行配线的方式,一般在离电话局较近的地区使用。5、电缆交接间:设置电缆交接设备的技术性房间。6、室内嵌式通信电缆分线箱:建筑物内用于电缆分线的暗设箱体。(俗称壁龛式组线箱)。7、过路箱:电缆暗管敷设的直线段超过30m,两次弯曲段超过15m时,为施工和维护提供方便的暗设箱体。过路箱的箱体尺寸按邻近的分线箱规格选取。8、过路盒:用户电话引入线暗管敷设的直线段超过30m,两次弯曲段超过15m,为施工和维护提供方便的暗设盒体。过路盒的尺寸与电话出线盒相同。9、交接设备:用于连接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的设备。电缆交接间内应采用配线设备,室外应采用交接箱。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StandardforDesignofTelecommunicationsfacilities

incivicresidentialdistrictandofficebuildings条文说明YD/T2008-931.总则1.0.11992年7月13日邮电部和建设部以邮部联[1992]488号文件联合发布“关于在城市建设中进一步搞好通信设施及管线配套建设的联合通知”,本设计标准是根据通知的精神进行编制的。2.一般规定2.0.2建筑物配置电话线对的数量,应根据其功能特点确定。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城市,程控电话和光缆数字传输设备在公众电话网中占据绝对多数,有的城市已达百分之百,下一步计划是逐步实施ISDN,使通信服务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不仅电话将进入千家万户,伴随着科技发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数据终端不仅为办公自动化开创了新的局面,逐步进入家庭也势在必行。因此,本标准推荐住宅楼每个住户终期电话线按l~2对线确定,办公或业务楼每个15~20m2的房间终期电话线可按用户需要设置,不宜少于2对线。美国AT&.T公司预测市场需求,推出办公自动化的系列产品,同时,提供配合2B+D和30B+D所需的8芯或4芯电缆和相应的插接设备,为楼内暗配线的实施提供方便条件。当然,这一标准在国内属于较高的标准,因此,规定的用语是最低等级,不属非此不可,在条件许可时,应按规定执行。2.0.3“暗配线管网和电话应设计到每一住户室内”,这是指暗敷的用户电话线管子应到达每一住户室内的电话出线盒,并穿放好电话用户线。用户申请安装电话,只需在交接箱、室内嵌式通信电缆分线箱等处进行跳线即可。“多居室的住宅应设计到每个室内”是指每户设置一根电话线引入暗管,户内各室之间设置联络暗管,每个房间都有出线盒,可以引出电话线,安装电话机。2.0.5关于电缆交接间或箱应设在线路网中心的问题,当用户分布较均匀时,线路网中心一地位于交接区靠电话局方向约1/4处。2.0.7本条规定城市住宅区规模较大时,应结合电信发展规划设置电话局所。局所面积应按有期电话容量进行估算。一般电话局的终期容量应为30000门左右,每门电话0.15m2,则30000门的电话局需要建筑面积约为4500m2。在上述特定的条件下,计算是比较准确的。如果电话局所的容量很大或很小,在确定建局面积时应作适当调整,大容量局所的面积可适当减小,小容量局所则应适当加大。地下通信管道应按终期容量设计,并考虑到新技术发展预留孔和必要的维护备用孔,故规定应有l~3个备用管孔。3.城市规划区内电话通信管线设计3.1.4关于通信管道的管材,本标准推荐混凝土管、硬塑料管和钢管三种,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目前,获得大量广泛采用的是混凝土管。其原因在于:(1)混凝土管的成本较低。据统计,各种管材的相对价格比较约如表3.1.4所示:(2)原材料来源比较方便,只需要水泥和砂子,准备好简单的模具,一定的制作场地和浸泡半成品的水池(脱碱和养护用),就能自行制作。但是,混凝土管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譬如:①管子本身带碱性,对电缆铅皮有腐蚀作用,当脱碱工序不完善时,尤为严重。如果采用全塑电缆,则不会产生影响,这也是目前大量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②管子本身渗漏,接头多且不易包封密实,管道漏水现象严重,这不仅给维护工作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电缆使用寿命。③管块较短,管体较重,接续工序麻烦,一般要有良好的混凝土基础,劳动量大,施工时限长。④无工厂正式供应,用量不多时,自行制作成本高。硬塑料管虽然价格较高,但在特定的场合有其可取之处,与混凝土管比较,具有如下的优点:(l)接续方便,可在沟外接成所需长度放入沟内,不必像混凝土管那样精细地逐段接续。因此,能大大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据估计,施工工作量可节省一半左右。(2)塑料管有一定的柔性,稍加弯曲,易于避开其他地下障碍物。(3)管子本身不漏水,接头少且具有良好的水密性能。(4)施工程序简单,接管速度快,有利于施工进度,配合主体工程。(5)塑料管对地绝缘较高,和混凝土管相比较,有较高的防蚀性能。(6)管壁光滑,摩擦力小,拖放电缆省力,且可延长管温段长,或增加电缆布放长度,减少电缆接头,有利于提高电缆的整体质量指标,节省接续材料。(7)塑料管埋设在土壤中,不易产生老化现象。钢管由于价格太高,只限于特定的场合使用,混凝土管和硬塑料管都不能适应的情况下才考虑采用钢管。3.1.5关于通信管道管孔的孔径,本标准椎荐90mm和62mm两种。设计时可选用90mm孔径的6孔管块和62mm孔径的12孔管块,按各地段的实际需要组合管群。90mm的管孔可用于布放大对数主干电缆或加3个子管后布放光缆,62mm的管孔可用于布放较小对数的配线电缆。3.1.6关于管道的埋深,应使管道强度能承受路面荷载和土壤荷载经土壤分布所加的压力。混凝土管道一般要铺设混凝土基础,以防止土壤不均匀下沉时造成管道错口的现象。硬塑料管和钢管也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垫砂、铺枕木、筑混凝土墩或铺设混凝土基础等技术措施。管道离地面的最小间距应符合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