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隋唐盛衰及制度上的重要建树课件-高三艺术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6课时隋唐盛衰及制度上的重要建树课件-高三艺术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6课时隋唐盛衰及制度上的重要建树课件-高三艺术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6课时隋唐盛衰及制度上的重要建树课件-高三艺术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6课时隋唐盛衰及制度上的重要建树课件-高三艺术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魏晋隋唐时期的中国(220年---960年)第6讲: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

1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中外历史纲要上);2、认识隋唐时期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1)时空定位2581隋朝建立589统一全国618隋朝灭亡唐朝建立隋907朱温废唐唐755-763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唐朝后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吴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五代十国宋960宋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唐朝前期时空定位3阶段特征4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创新,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唐末的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经济农业、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文化领先世界,兼收并蓄,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知识点一、隋唐的盛衰(一)隋朝的兴亡(581—618年)1、建立及灭亡:581年2月,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建都长安,改年号为开皇。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隋朝的建设:(1)制度建设: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选官: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

(2)经济建设: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关东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江南经济开发);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大运河开通的影响: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滥用民力、激化阶级矛盾。3.民族关系:(1)中央: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和鸿胪寺。(2)地方: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在边疆推行郡县制,往往任用少数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加强与琉球的联系。

61.(2021·山东高考·3)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安史之乱隋朝建立隋统一中国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开元盛世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十国唐朝灭亡五代知识点一、隋唐的盛衰(二)唐朝的盛衰1.唐朝中期以前的治世局面

皇帝措施后果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贞观之治武则天打击关陇士族、重视庶族地主;改革科举持续发展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开元盛世治世特征: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繁荣,民族交融,对外交往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央地矛盾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黄巢起义吐蕃入侵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唐朝灭亡政治腐败、边疆危机、军事失当(藩镇节度使节度使权力过大,外重内轻)2.唐朝后期的衰亡中央内部矛盾8藩镇概念: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割据势力,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称作藩镇。安史之乱影响:①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②破坏了北方经济;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③中央集权大大削弱,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藩镇割据)④少数民族政权趁机侵扰,边疆频频告急。92.(2018·新课标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贡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表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①东南型藩镇:中央直接控制,能够提供较为丰富的财政支持,利于唐朝延续国祚;②藩镇之间互相抗衡,难以完全推翻中央政权。103.(2023·全国乙卷·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11秦汉:三公九卿制(武帝以前)西汉:中外朝制(武帝以后)知识点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西汉公卿稍以失职矣。及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尚书典事。文帝受禅,改秘书为中书,有监有令,而亦不废尚书,然是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来,不专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朝,大体皆循此制。

——马端临《文献通考》

(一)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确立发展:隋文帝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

2、三省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

3、三省六部制作用: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在一定程度可以制约皇权;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二)地方制度

1、隋朝:州县两级制2、唐朝:(1)道州县三级制

(2)藩镇割据: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在边境设置“藩镇”,长官为“节度使”,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自募军队)、民政(任免官吏)、财政(控制税收),部分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知识点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3(2022·广东·高考真题.3)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2022·浙江·高考真题)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知识点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二)选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14商周时期战国—秦朝汉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年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才能门第考试能力依据标准151.原因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①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失去存在基础;②庶族地主的政治诉求(庶族地主势力加强,要求分享政治权利);①中央政府的统治需要(削弱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二)选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2。特点:①选官方式: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择优录取的选拔性)②选官标准:才学;③选官原则:制度化、公平公开;(公平竞争的平等性)④选官范围:士人自由投考,扩大人才选拔范围

(面向社会的开放性)知识点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二)选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3.影响:(1)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2)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3)加强了中央集权。(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5)对西方现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有重要影响。(6)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个性和才能的发挥,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官员考核: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

监察制度: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者不定期巡回监察。17(2021·江苏·高考真题)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18时间制度方式标准趋势先秦世官制世袭血缘标准:科学公平方式:公开公正权力:集中中央范围:不断扩大,推动阶层流动秦军功爵制中央任免军功汉察举制地方推荐、中央考核德才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评定授官家世门第隋唐至明清科举制自由报名、分科考试才学小结: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三)赋税制度的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19历代赋税制度沿革时期赋税制度春秋“初税亩”(鲁国)、“相地而衰征”(齐国)汉朝实行按编户征收赋役的制度。魏晋南北朝租调制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唐朝中后期两税法知识点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赋税制度的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0知识点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赋税制度的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1知识点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唐初:租庸调制前提:均田制的推行。内容:租:田租,即土地税,缴纳谷物;调为户税,即人头税,缴纳绢和布;庸是服役期间纳绢或布代役,不再限制年龄,也是人头税。(租税形式由劳役地租发展实物地租)影响:①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②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唐后期:两税法(1)背景: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紧张。(2)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4)评价: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扩大征税对象,保证财政收入;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人口流动;改变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没能抑制土地兼并。

①“量出以制入”:由中央政府预先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②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③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④分夏秋两次收取;后来逐渐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知识点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赋税制度的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唐后期:两税法(3)内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财产为主过渡;②赋税品种: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③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⑤人身控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灭东突厥灭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册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君王与吐蕃和亲(7世纪)、会盟(9世纪)(一)唐朝的民族交融(一)、主要措施:羁縻制度,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等;(二)、特点:政策开明、平等往来、措施灵活、方式多样(三)、影响:①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相处,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传播先进生产力,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③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知识点三

隋唐的民族交融、经济与文化羁縻府州:唐朝对民族地方进行间接统治的形式,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254.(2023.湖北高考.3)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二)隋唐的中外交流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海陆丝绸之路通达亚欧非。(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领域多元,包括:①政治交往;②技术交往;③商贸交往;④文化交往。(三)经济发展27知识点三

隋唐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经济与文化(四)文化1.思想隋朝“三教合归儒”唐朝三教并行复兴儒学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隋唐时期,佛教完成本土化)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从维护封建统治(目的)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主张),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正统地位发展特点:

①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②思想活跃、多元共生;

③三教互相吸收融合。知识点三

隋唐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经济与文化2.文化成就建筑印刷术火药天文医学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代表人物: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雕塑“佛门三大石窟”乐舞

隋唐时期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文学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