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1页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2页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3页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4页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4--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世纪一个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

它的基础是支持全社会的、强大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计算机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

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空前活跃的领域;

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与

思维方式;

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与地区政治、

经济、军事、科学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J

2

A

、力▲、▲

为什么网络会对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如此重

大的影响?

社会学家指出: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与劳动方式从根

本上说具有群体性、交互性、分布性与协作性;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人类这样一种本质的特征得到了

充分的体现;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大大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时间

与空间距离,更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社会群体之间的交

互与协作范围;

人们会很快地接受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工作方式;

3

、/▲—

网络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也是一门基

础性课程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

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编程的基本环

境;

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的

课程,很多课程的学习建立在学生掌握了网络知识的

基础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程的性质、作用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

是通过讲授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础知识、传

统局域网络、广域网、高速网络技术、

Internet技术及网络管短等,使学星掌握计算

机网络的基本技术,为以后的组向技未、网络

编程、网络安全、网络数据库等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时数:40(理论)+24(实验)

5

本章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掌握OSI参考模型

•掌握TCP/IP协议

•理解网络体系结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6

1.1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

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

•两种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相互促进和

相互结合,导致了网络的飞速发展。

7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1.计算机网络定义

由两台以上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连

在一起,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连接组

成的相互共享软硬件资源的集合体。

8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网络的地理位置分类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按传输介质分类

•按通信方式分类

•按网络使用的目的分类

•按服务方式分类

9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1)按网络的地理位置分类

•局域网(LAN)

广域网(WAN)

城域网(MAN)

10

局域网(LAN)

•是将较小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或终端设备

连接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特点:

•覆盖的地理区域比较小,20km以内;

传输速率高,1Mbps-10Gbps;

•误码率低;

•拓扑结构简单,常用:总线型、星型、环型;

局域网通常归属一个单一的组织管理。

11

广域网(WAN)

•是在一个广阔的地理区域内进行数据、语

音、图象信息传输的通信网。

•特点:

•覆盖的地理区域大;

•广域网连接常借用公用网络;

传输速率比较低,64Kbps-2Mbps;

•网络拓扑结构复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12

城域网(MAN)

是一种大型的LAN,覆盖范围介于局域网

和广域网之间。即,覆盖范围在一个城市

内。

13

广域网、城域网、接入网以及局域网的关系

广域网

城域网一城域网

/\、

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

III」」」

___、___、

局域网校园网企业网局域网

14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网络

环型网络

•星型网络

・树型网络

网状网络

15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3)按传输介质分类

•双绞线网

同轴电缆网

・光纤网

无线网

16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4)按通信方式分类

点对点传输网络

广播式传输网络

17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5)按网络使用的目的分类

共享资源网

数据处理网

数据传输网

___________________7

18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6)按服务方式分类

・客户机/服务器网络

•对等网

19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

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

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

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

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

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0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图一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21

A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主要特点:

是终端到计算机的连接,而不是计算机到计算机

的连接。即“终端一通信线路一计算机”系统。

主机负担太重。终端设备没有自处理的功能,多

个终端共同使用一台主计算机,主计算机既要处

理通信功能,又要处理作业,它的负担过重。

__________________7

22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多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的计

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图一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23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主要特点:

是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连接,即“计算机——计

算机”系统。

•是分布式系统,而不是集中式系统。

•从逻辑上被划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24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3)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

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主机I线岗按电隅I——F\

25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存在的弊病:各自研制的网络没有统一的

网络体系结构,难以实现互联

•造成自成体系的系统:“封闭”系统

ISO颁布的OSI参考模型:开创了一个具有

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

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26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高速网络技术一一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时期。

•网络传输介质的光纤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多媒体网络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开发和应

高速以太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帧中继、ATM(异步转移模式)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7

27

1・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3、远程传输

4、分布式处理

5、均衡负载

6、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28

A

1.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办公自动化OA

•电子数据交换EDI

远程交换、远程教育DE、电子银行EB、电子公

告板系统BBS

•校园网

•信息高速公路

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

•电子邮件、网络电话、远程医疗、电子商务

、•Internet

29

A

1-2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结点和通信链

路所组成的几何形状。

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如下几种:

・总线形结构

•环形结构

•星形结构

•树形结构

•网状结构

____•__混__合__形__结__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2.1总线形网络结构

总线形网络是将若干个节点平等地连接到

一条高速公用总线上的网络。

00

0。0

____________J

31

1.2.1总线形网络结构

总线形结构的优点:

•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易于扩展;

•共享能力强,便于广播式传输;

局部站点故障不影响整体,可靠性较高。但总

线出现故障,则影响整个网络;

总线结构所M缆数量少,费用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7

32

1.2.1总线形网络结构

•总线形结构的缺点:

•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因为总线拓扑网络不是集中控

制,故障检测需在各个结点进行,故障检测不很容易;

•若故障在结点:将该结点从总线上去掉;

•若故障在传输媒体:整个这段总线要切断。

•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保证实时功能;

•系统范围受到限制:同轴电缆的工作长度一般在2Km以

内,在总线的干线基础上扩展长度时,需使用中继器扩

展附加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33

1・2・2环形网络结构

环形结构的网络指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均与

下一个节点连接,最后一个节点与第一个

节点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34

1.2.2环形网络结构

环形结构的优点:

•各工作站间无主从关系,结构简单;

信息流在网络中沿环单向传递,延迟固定,实时性较好;

两个结点之间仅有唯一的路径,简化了路径选择;

•电缆长度短,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拓扑

网络相似,但比星型拓扑网络耍少得多;

可使用光纤,传输速度事;。

35

1.2.2环形网络结构

•环形结构的缺点:

•可靠性若,任何线路或结点的故障,都有可能

引起全网故障;

’故障检测困难,与总线拓扑相似,因为不是集

中控制,故障检测需在网上各个结点进行,故

障的检测就不很容易;

•扩展性差;

•当负载轻时,信道利用率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1.2,3星形网络结构

任何两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

进行转发,中心节点通常是集线器。

37

1.2,3星形网络结构

•星形结构的优点:

•控制简耳:任何一个站点只与中心结点相连,

因而媒体访问控制的方法很简单,协议也简单;

・方便服务:中心结点可方便地对各个站点提供

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所以中心结点的可靠性

基本上决定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

•易实现结构化布线;

•易扩充,易升级。

____________)

38

1.2,3星形网络结构

•星形结构的缺点:

•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因为每个站点都

要和中心结点直接连接,需要耗费大量的电缆。

安装维护的工作量大;

・中心结点的负担,易形成瓶颈,一旦出现故

障,会导致全网瘫痪,因而中心结点的可靠性

和冗余度方面的要求很高;

•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少。

__________________7

39

1-2.4树形网络结构

是星形的扩展,分层结构,有根结点和各

分支结点;属集中控制;适用于分级管理

和控制系统。

集线器

集线需

集线给

集线器

40

A

1-2.4树形网络结构

•树形结构的优点:

•易于扩展:从本质上讲,这种结构可以延伸出

很多分支和子分支,这些新结点和新分支都很

容易地加入网内;

•故障隔离较容易,可靠性高:如果某一分支的

结点或线路发生故障,很容易将故障分支和整

个系统隔离开来。

__________________7

41

1-2.4树形网络结构

•树形结构的缺点:

・各环节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

全网则不能正常工作,与星型相似;

•结构比星型复杂,数据在传输中要经过多条链

路,时延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7

42

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

信子网两部分

43

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

提供访问网络和

r资源子网Y请求资源的用户终端I

I处理数据的能力

I通信子网接口设备和软件J

L结点交换机(交换)"提供网络通信功能,

1通信子网Y»完成主机之间的数据

〔高速通信线路(传输)-

传输、交换控制和变

换等通信任务

44

1.3.1网络软件

为了协调系统资源,系统需要通过软件工

具对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调度和分

配。

•网络协议和协议软件

网络通信软件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管理及网络应用软件

45

1.3.2网络硬件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基础。

•线路控制器LC

•通信控制器CC

•通信处理机CP

•前端处理机FEP

•集中器&多路选择器

・主机

____•__终__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1.4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4.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1.4.2OSI参考模型

143TCP/IP协议模型

1.4.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7

47

1.4.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式结构。将一

个计算机网络分为若干层次,处在高层次

的系统利用较低层次的系统提供的接口和

功能,而不需了解低层实现改功能所采用

的算法和协议,较低层次也仅使用从高层

传送过来的参数,体现了层次间的无关性。

_________J

48

1.4.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1.层次结构

为减少协议设计和实现的复杂程度,通常将网

络协议按照层次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形成分层结

构;

分层便于抽象,易于交流理解,有助于标准化,

便于分工并行协作开发;

每层完成一组特定的、独立的、明确的功能集

合;

•每层只与上下层有接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1.4.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划分层次的必要性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

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

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

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O

O

/由大化小>

J由小化无

50

1.4.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层数多少要适当

若层数太少,则层间功能的划分会不明确,

多种功能混杂在一层中,造成每一层的协

议太复杂。

若层数太多,则体系结构过于复杂,各层

组装时的任务要变得困难。

•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

尽可能少。

51

1.4.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2.协议

网络中互连的计算机要进行数据交换,必

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即为进行网络

中数据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

定——网络协议。

___________________7

52

1.4.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协议的三要素:

•语法:指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格式、数据编码等。

•语义:指控制信息的内容,需要做出的动作及

响应。

・时序:事件先后顺序和速度匹配。

___________________7

53

1・4・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

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

行了精确的定义;

IBM公司SNA,Digital公司DNA,ARPANET参考

模型ARM都采用层次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54

1.4.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4.有关标准化组织

•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ITU:国际电信联盟

•EIA:电子工业协会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55

1.4.2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连OSI参

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目的——方便计算机系统的互连。

凡遵守OSI标准的系统可以互连,彼此能开放式地

进行通信。

•OSI参考模型共有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

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书P14

图1-9。

_________J

56

A

1.4.2OSI参考模型

LOSI的服务原语

服务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要进行交互,交互的信息称

为服务原语。

•如:

请求:表示某实体希望开始调用服务做事。

指示:表示某实体被通知有事件发生。

响应:表示某实体对事件做出响应。

•确认:表示对发回响应的确认。

•服务原语由原语名字、原语类型和原语参数组

____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1.4.2OSI参考模型

2.OSI模型各层功能简介

(1)物理层

/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

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

供数据传输服务;

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58

A

1.4.2OSI参考模型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

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接口电缆接口电缆

DTE/DCE接口DTE/DCE接口

59

1.4.2OSI参考模型

2.OSI模型各层功能简介

(1)物理层

・机械特性

•电气特性

・功能特性

规程特性

_________J

60

机械特性

规定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几何尺寸、引线

数目和排列方式、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OOOOO

OOOO

■如规定:25芯接头、34芯、9芯;固定螺丝中

心之间的距离;引脚分上下排列等。

61

电气特性

DTE与DCE之间有多条信号线,除地线外,

每条信号线都有其发送器和接收器。电气

特性规定了这些信号的连接方式、发送器

和接收器的电气参数。如:阻抗、电压范

围等。

62

功能特性

对接口连线的功能给出确切的定义。

63

规程特性

使用接口线实现数据传输的操作过程,即

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解释时,

DTE/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序列。

64

1.4.2OSI参考模型

2.OSI模型各层功能简介

(2)数据链路层

,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

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

,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

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65

1.4.2OSI参考模型

2.OSI模型各层功能简介

(3)网络层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

择最适当的路径;

,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

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66

1.4.2OSI参考模型

2.OSI模型各层功能简介

⑷传输层

向用户提供可靠端到端(end-to-end)服务;

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

关键传输问题;

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

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67

A

1.4.2OSI参考模型

2.OSI模型各层功能简介

(5)会话层

,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

确保点-点传输不中断;

管理数据交换。

68

A

1.4.2OSI参考模型

2.OSI模型各层功能简介

(6)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

示方式;

/数据格式变换;

/数据加密与解密;

/数据压缩与恢复。

__________7

69

1.4.2OSI参考模型

2.OSI模型各层功能简介

(7)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

/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对方的可用性,

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

,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

制机制。

70

A

1.4.2OSI参考模型交换单

元名称

应用协议APDU

表示协议PPDU

会话协议SPDU

传输协议

TPDU

分组

比特

通信子网协议主机B

物窥官主筑勒山嚣山欣

数据链路层主机-路由器协议通信子网边界

网络层主机-路由器协议

71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逆送进程)③收进省)

应用层应用协议一AH数据---------►应用层1

垢K层表示协议TPH数据---------►表不层

会话层会话协议一SH---------►会话层

传输层传轴协议•TH---------►传输层

网络层网络协议一NH数据---------►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V---D------H-数据DT---------►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bits----------物理层

土际数据传输路杼

72

两种国际标准

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并没有得到市

场的认可。

非国际标准TCP/IP现在获得了最广

泛的应用。

TCP/IP常被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73

A

1.4.3TCP/IP协议模型

1.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

在TCP/IP协议研究时,并没有提出参考模型;

1974年Kahn定义了最早的TCP/IP参考模型;

80年代Leiner、Clark等人对TCP/IP参考模型进

一步的研究;

TCP/IP协议一共出现了6个版本,后3个版本是

版本4、版本5与版本6;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版本4,一般被称为IPv4;

IPv6被称为下一代的IP协议。

74

1.4.3TCP/IP协议模型

2.TCP/IP参考模型层次及其功能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传输层(transportlayer)

互连层(internetlayer)

主机■网络层(host-to-networklayer)

_________J

75

主机-网络层

TCP/IP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

数据报;

允许主机连入网络时使用多种现成的与流行的协议,例

如局域网的Ethernet、令牌网、分组交换网的X.25、帧

中继、ATM协议等;

当一种物理网被用作传送IP数据包的通道时,就可以认

为是这一层的内容;

充分体现出TCP/IP协议的兼容性与适应性,它也为

TCP/IP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________76>

互连层

•相当OSI参考模型网络层无连接网络服务;

处理互连的路由选择、流控与拥塞问题;

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提供“尽力而为”

服务的网络层协议。

____________)

77

传输层

主要功能是在互连网中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

体间建立用于会话的端-端连接;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_________J

78

应用层

网络终端协议Telnet

•文件传输协议F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域名系统DNS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_________J

79

1.4.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比较

OSI的体系结构TCP/IP的体系结构

Z7/

7

应用层/应用层

6表不层(各种应用层协议如

/TELNET,FTP,

5会话层

/SMTP等)/

4运输层

/运输层(TCP或UDP)/

3

网络层/互连层/

2数据链路层

/主机一网络层

1物理层

/

80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层次数量与内容选择不是很好,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

层几乎是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

OSI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

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困难;

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多个层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

效率;

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

忽略了;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很低。

___________________7

81

对TCP/IP参考模型的评价

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一个好

的软件工程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参考

模型不适合于其它非TCP/IP协议族;

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

的一层;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

但是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___________________7

82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TCP/IP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

输层、互连层、主机一网络层

•最下面的主机一网络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OSI和

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

的体系结构。

83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7

5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

4运输层・运输层(transportlayer)

/

3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layer)

/

•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

•物理层(physicallayer)

1物理层

84

85

86

87

88

89

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

计算机1计算机2

/________/

APAP

__1_2

55

Z

44

33

2电信号(或光信号)在物理媒体中传播

从发送端物理层传送到接收端物理层

1

II_____/

匚七^二>物理传输媒体=>~~EF

90

91

92

93

94

A

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

计算机1计算机2

Z_______/

AP1AP2

___7

应用层剥去首部,取出应用程序数据

5

z上交给应用进程

44

z

33

/

22

z

11

2-

95

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

计算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