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平校2024届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平校2024届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平校2024届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平校2024届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平校2024届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平校2024届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2.电解水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的元素组成B.玻璃管a中的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C.玻璃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该实验证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B.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C.黄铜和黄金-----------加硝酸银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加稀硫酸4.下面是小华同学化学笔记中的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一定会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化学反应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一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B.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C.10g甲、20g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30gD.若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7.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宁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单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C.单宁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23D.每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174个原子8.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B.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D.向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9.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B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先加适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硫酸,蒸发结晶C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D除去钢的中混有的少量锌粉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A.A B.B C.C D.D10.镧是稀土金属中的一员,可制合金,催化剂,制造昂贵的照相机镜头等,如图是镧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镧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 B.单质的化学式是LaC.普通镧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2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7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用化学符号填空:空气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为___,老年人缺少了常量元素___易引发骨质疏松。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填字母)ABC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

Ag的活动性顺序。(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____>(H)>____;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___;(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14.某工厂的一废纸仓库起火,经调查发现,是附近作业的电焊机电源线的接头处发生短路引起火灾。为什么电源线短路能引起火灾_________?电线短路引起火灾应该怎样救火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暖宝宝”能在12小时内持续不断地释放热量,是畏寒者的理想保健用品。小红剪开一片密封完好的“暖宝宝”内包装并倒出其中的发热料,大致观察呈黑色粉末状;用磁铁靠近该粉末,发现有部分物质被吸引。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大胆猜想)黑色粉末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一)(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振荡,部分固体溶解并伴随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1)中未溶解固体灼烧,然后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其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3)另取少量黑色粉末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取所得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其可能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在“暖宝宝”发热料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测定发热料中铁的质量分数(设计方案)下图是小组同学设计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更方便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方法)取“暖宝宝”袋内发热料wg,使之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测生成气体体积。(实验操作)①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发热料和稀硫酸分别加入到烧瓶、分液漏斗中,记录量气管初始刻度。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硫酸至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④等恢复至室温状态下,再次记录量气管液面的最后刻度。(数据处理)若当时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dg.mL-1,体积为vmL。则该“暖宝宝”发热料中铁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差分析)实验测得气体体积____________(填“合理”、“偏小”或“偏大”)。(发热原理)“暖宝宝”所发出的热量主要还是来自于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Fe+3O2+6______=4Fe(OH)3,2Fe(OH)3Fe2O3+3H2O。16.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小红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实验方法

操作过程

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方法二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稀硫酸

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2)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拓展实验)的______(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依然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所以其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选项A不正确;B、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2(OH)2CO3中可知,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5,选项B不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是H2O,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选项C正确;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是给固体物质加热的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而且要用酒精灯加热,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因此两种装置不相同,选项D不正确。故选C。2、A【解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是2:1。【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玻璃管a生成的气体较少,是氧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故B不正确;C、玻璃管b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不正确;D、实验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不能证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3、B【解析】

A、肥皂水可以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浮渣较多,则是硬水。A正确;B、硫酸铵和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均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B错误;C、黄铜中的锌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黄金不能,可以据此鉴别。C正确;D、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而木炭粉不反应,可以据此鉴别。D正确。故选B。4、A【解析】

A、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种溶质,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说法错误;B、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故B说法正确;C、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氯化铵属于铵盐,故C说法正确;D、有的化学反应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察觉不到,例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就无明显现象,故D说法正确。故选:A。5、C【解析】

A、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不一定为酸和碱,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生成盐和水,错误;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比如盐酸和硝酸银的反应,错误;C、甲为10g、乙为20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30g,正确;D、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C。6、D【解析】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故选D。7、C【解析】

A、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O46,有化学式可知,单宁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正确,不符合题意;B、单宁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52:(16×46),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单宁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16×46)=13:184,故错误;符合题意;D、每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故共含有174个原子,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8、A【解析】

A、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故开始没有沉淀生成,正确;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应不断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质量不会是从零开始,错误;D、向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时,由于锌和镁过量,因此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盐酸,又因为稀盐酸是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因此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A。9、A【解析】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在变化,则二氧化碳和水被除去,剩余固体全部为碳酸钠,达到物质提纯的目的,选项A符合题意;B、固体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剩余溶质为氯化钠和硫酸钠,蒸发结晶后为氯化钠和硫酸钠混合物,没有达到物质提纯的目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可以去除硫酸钾,但是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没有达到物质提纯的目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D、钢中含有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杂质锌和钢中的铁都参与反应,钢被腐蚀,没有达到物质提纯的目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混合物进行分离提出时,不得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选取试剂及实验方法时,确保无新物质的生成,才能达到混合物分离提出的目的。10、D【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镧属于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La,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7,表示原子序数为5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9,而核内中子数为139-57=8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7,表示原子序数为5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7,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为5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点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NCa【解析】

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所以含量较多的元素为氮元素,表示为:N;老年人缺少了常量元素钙元素易引发骨质疏松,表示为:Ca。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527:12C【解析】

(1)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4+16×2)×3=152(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4×4):(16×6)=7:12(3)将化学式变形成:N2O3,则三个选项的物质化学式中氮原子数相同,氧原子数越多,则氮元素质量分数越小,所以N2O5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C。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AlCu(或铝

铜)置换反应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其影响反应(或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或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等,合理均可)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只要用不超出所给四种试剂,就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即可给分)【解析】(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Al>(H)>Cu;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由于铝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其影响反应;(2)通过上述实验还为比较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4、短路后线路中电流增加,产生的热量使温度急剧上升,温度达到废纸的着火点,引起火灾关闭电源总闸,再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或用水浇灭、根据火势大小决定是否报警)【解析】

(1)电源线短路能引起火灾的原因是短路后线路中电流增加,产生的热量使温度急剧上升,温度达到废纸的着火点,引起火灾。(2)电线短路引起火灾应该关闭电源总闸,再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Fe、CFe+2HCl=FeCl2+H2C+O2CO2、CO2+Ca(OH)2=CaCO3+H2ONaCl+AgNO3=AgCl+NaNO3Fe、C、NaClB检查装置气密性偏小H2O【解析】

大胆猜想:用磁铁靠近该粉末,发现有部分物质被吸引,说明黑色粉末中含有铁,因此黑色粉末可能是铁和碳(Fe、C);实验一:(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振荡,部分固体溶解并伴随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2)取(1)中未溶解固体灼烧,然后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置在其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O2CO2、CO2+Ca(OH)2=CaCO3+H2O;(3)另取少量黑色粉末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取所得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黑色粉末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氯化银和硝酸钠,其可能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