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二模古诗文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南京二模古诗文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南京二模古诗文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南京二模古诗文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南京二模古诗文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南京二模古诗文1/31细看文本,重视积累(统计、背诵),和课内知识相勾连1、宿卫:皇帝警卫人员(禁军)

务求姑息:只求息事宁人

务:①致力,专力从事如: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②追求、寻求③务必,一定如:凡兵务精不务多

姑息:迁就、纵容

简阅:考查

骄蹇:高傲不恭,不顺从2/31奈何浚民之膏泽

浚:①疏通如:可浚之以限其奔突(第2小节)②治理

③攫取、榨取

膏泽:也叫“膏血”,比喻百姓用血汗创造财富众何所劝:用什么来激励士众。劝,勉励、激励乃命大简诸军:简,选拔诣阙:赴京都之意。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太祖皇帝赵匡胤,当初是周世宗柴荣部属。殿前诸班:最亲近禁军3/31尤①<名>罪过;过失。如:以儆效尤②<动>埋怨;怨。如: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③<形>优异;突出。

④<副>尤其;更。如: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

2、寇:侵犯

藩篱:屏障3、审:明白如: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报仁安书》4/314、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枢密院:五代至元最高军事机构。承旨:官名,属枢密院,五代时置枢密院承旨,副承旨。权:代理点检:查验,检验曲:波折,婉转,引申为多方面,详尽5/315、敕:帝王诏书、命令如: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

听:准许如: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自余:其余6/31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8分)(1)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译: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不能供养一名士兵,为何(怎么能)榨取百姓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东西呢!(4分。定语后置1分;问句句式1分;“浚”1分;语句通顺1分。)评分细则:第一分句,语意基本通顺时,定语后置是关键得分点,1分。第二分句,问句句式1分。“浚”不译或译成“疏浚”均不得分;译成“搜刮、剥削、竭尽、耗尽、用尽、索取、收缴”可得1分。整句语意通顺1分。7/31经典错误及原因分析:1、看不出特殊句式(定语后置)2、缺乏语境意识,缺乏实词积累。“奈何”一词不能准确翻译,如译成“怎奈怎样”在百名农夫中也培养不出一个优等士兵;怎么好意思接收浚地百姓恩泽。或者“浚”翻译成了“疏通”。3、用词不妥,如把“养”翻译成了“赡养”“喂养”“滋养”等8/31和课内相勾连:一、定语后置几个类型1、中心词+(之)+定+者求人可使报秦者;石之铿然有声者;马之千里者2、中心词+而+定+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3、“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中心词+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二、奈何1、怎么办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2、怎么,怎么能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9/31(2)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译:假如(诸位)进言而我听不进,确实错在我;假如(我)征求意见而(诸位)不进言,过失将由谁负担呢?(4分,每句1分)评分细则:第一分句,省略不作得分点,“不入”译为“听不进”或“不被采纳”得1分。第二分句,“确实错(罪过)在我”或“错(罪过)确实在我”得1分。第三分句,“不言”前省略必须补出,“诸位”或“你们(你)”得1分,“他们(他)”不得分。第四分句,“咎”必须译为“罪过、罪责、过失、过失”,译为“责任”不得分;“过失将由谁负担”或“谁来负担过失”均得分。10/31经典错误及原因分析(得分情况2.47分)1、句意整体不了解,不联络语境推敲,胡乱翻译。如:假如言语上不听从,等真错了再给予,假如有求却不说,处罚谁来执行。2、省略地方该补出没补3、关键词“咎”不会,或词性判断错误11/31针对性教学提议:1、继续强化虚实词积累、记忆。2、强调语境意识。3、重视文言句式,尤其是倒装和省略。4、要求学生译后回头看,防止语法错误及错别字。12/319.文中周世宗哪些举措表达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以概括。(4分)答案:选练精兵以御敌卫国;派兵保边安民;下诏求问得失;知人善任;毁铜器、佛像,铸钱以济民。(4分,每点1分,答出任4点即可)评分细则:第一点,必须突出“选”、“选练”。第二点,“浚河”、“筑城”、“留兵”有其一即可。第三点,侧重于“征求意见”,“察纳雅言”可得1分。第五点,突出“毁佛像铸钱”。13/31文言内容概括(得分情况:2.55分)试题评析:要求采点概括,命题平和,问题设置明确,概括有能力要求。经典错误:1、整改军营、辞去老弱之人,招募天下勇士,分批选拔,所以兵强马壮。2、希望听取群臣进谏,方便于考查,非常诚恳。原因分析:1、大量罗列文本内容,不能抓住关键、统领性信息2、语言不精练,不能抓住关键词组织答案,概括能力微弱14/31针对性教学提议:1、继续扎实文言基础,考场上阅读,要理清什么人,什么事2、加强审题训练3、强调以中心词统领、组织答案4、语言要简练,概括要简明。15/31满庭芳

苏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16/31考场上要惜字如金,正文前小序也要细读,挖掘出其中隐含信息。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1、由十七到四十九,三十多年过去了,苏轼和少时挚友多年后有了一次重逢。仲达和苏轼之间,杂糅了乡情、亲情、友情。当初“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则是“识尽愁滋味”。老友相逢,都会有各自生涯无限感叹。2、苏轼平生受到几次严重政治迫害,最严重一次就是45岁那年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17/31(上阕)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字斟句酌:①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江海,四方各地。烟浪,喻人生波折。词之开篇即高旷奇绝,不可一世,虽言自己流离际遇,而毫无气弱言卑之感。②惊怪:刻画出故友对今天之我沧桑容颜意外和唏嘘,实为另一角度自述。③青衫: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白居易《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官员。④疏狂:豪放,不受拘束。⑤异趣:趋向不一样,这里指自己和世人不一样。18/31⑥君何事,奔走尘凡:你为何,为世俗之事忙碌奔走?⑦流年:如水般流逝光阴、年华。⑧穷途:指处于困境人⑨坐守:安坐⑩船尾冻相衔:冰凉船小结:全词叙述一直在谈笑自若平台上由“我”主宰,收发自如。也暗示了作者对自己遭遇淡然,对仕途升沉轻蔑。19/31(下阕)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字斟句酌:⑾巉巉:形容山势峭拔险峻。(结合上阕一问“君何事,奔走尘凡”,跟老友无话不说,也暗写官场险恶)⑿笑挽纤纤:游山情景(手挽着手)⒀莫上孤峰尽处:莫上,不要爬上。既是诗人对自己告诫,也是对友人殷殷寄语。⒁萦望眼,云海相搀:远眺之下,满眼都是云雾回绕。(结合“莫上”告诫,这里应是暗喻,官场迷雾让人看不清,前途不定。或者,云雾回绕,远望故乡而不见)⒂归梦绕松杉:借故人之问,引思乡之情。“归梦”有些人在宦途,身不由己无奈之情,只能在梦中绕故乡松衫;“松衫”则把抽象思乡之情具象化了。20/3110.上阕写出了苏轼怎样人生境况?(3分)

参考答案:多年漂泊,年华老去,仕途失意。(3分,每点1分)补充细则:第一点,侧重“漂泊”。第二点,“年老”、“憔悴”均可。第三点,“仕途失意”、“人生困窘”均可。

21/31一、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难度不大概括题,考生得分较高。本题只要扣住关键词“人生境况”,回到上阙即可逐层筛选出“漂流江海”“憔悴老”“穷途、冻”等词,稍加工即可理出答案“多年漂泊;年华老去;仕途失意(人生困窘)”。

22/31二、经典错误:不了解文意,不分点把情感,人生态度误当做“人生境况”23/31分点?概括?错别字24/31还有胡乱下词,如:人老珠黄、年老色衰、穷途末路,报国无门,生活贫困……25/31三、教学提议。1.加强审题训练,要圈化并了解关键词内涵(另,要注意审分值!不少学生将3分小题答成6分大题,费时间,费精力);2.继续加强读懂诗歌训练,补充必要常见诗人、词人资料,识记常见词语、意象内涵;3.加强答题规范训练,让学生分点作答,为阅卷老师着想,也为自己分数着想。26/3111.请赏析词中“巉巉”表示效果。(5分)参考答案:实写南山高大突起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精神;暗示出从舟中到山中游踪改变,与上阙结句情境组成逆转,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5分,每点1分)评分细则:叠词,1分。“高大、突起、高峻、险峻”1分。强调诗人“傲岸不屈、高傲、孤傲”形象1分。“暗示游踪(地点)改变或情境改变”1分。“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或引出下文写景抒情”1分。27/31一、试题分析:即使在形式上,属于“炼字”考查形式,但因为其特殊位置(词过片),本身有着过渡作用,所以在“表示效果”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另外,因为“巉巉”字形上复杂,而使众多考生忘记了《蜀道难》中“巉”出现和意义,故在了解上产生偏差,直接影响了做题。所以此题难度较大,均分1.8分。二、经典错误:“巉巉”是拟音词,形容水流声音。“巉巉”形容南山重岩叠嶂特点,表示诗人豁达乐观情感。“巉巉”使用了借景抒情、叠词、双关、象征、对比等手法28/31三、针对性教学提议:1、细读、读懂。2、加强对诗歌题型(常见提问方式)及答题思绪指导。3、防止乱箭齐发现象,术语堆砌在考场上要不得。29/3112.下阕词人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参考答案:对命运豁达乐观,与老友相知相得,对故乡牵挂眷念。(3分,每点1分)补充细则:第一点,侧重“豁达”。第二点,“相逢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