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教学诊断练习七年级语文(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亲爱的同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校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探究性学习活动。为找寻身边的良师益友,特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请你参与设计并完成任务吧!板块一:诉说与友之情(22分)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校设计了系列任务,帮助我们寻找良师益友,请你参与完成,与良师益友同行。1.【古诗·交友】古诗默写。今年夏天热映的《长安三万里》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体悟离乡、别友之情。见雁思亲,王湾写《次北固山下》,用(1)“______,______”抒发深深思乡之情:好友被贬,李白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2)“______,______”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抚今思昔,杜甫写《江南逢李龟年》,用(3)“______,______”表达对国事凋零、友人颠沛流离的感慨。【答案】①.乡书何处达②.归雁洛阳边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君直到夜郎西⑤.正是江南好风景⑥.落花时节又逢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雁、寄、愁、随。2.【古文·从师】运用积累知识,完成下列小题。忽一日,A与众人在三星洞前戏玩晚景。师父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师父道:“你试飞举我看。”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领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杈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师父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悟空闻得此言,kòu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师父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B罢。”(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杈()手kòu()头(2)根据选文填空。以上选段出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__。A指孙悟空的师父______,此师父传授的本领除文中的B______,另外还有______和长生之道。(3)选段中体现师父怎样的教育方法?【答案】(1)①.chā②.叩(2)①.吴承恩②.菩提祖师③.筋斗云④.七十二变(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杈手,chāshǒu,两手在胸前相交,表示恭敬。叩头,kòutóu,意思是伏身跪拜,以头叩地。为古代的最敬礼。【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结合“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可知,A是菩提祖师。孙悟空独自乘筏泛海,历南赡部洲,至西牛贺洲,终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为菩提祖师收留,赐其法名孙悟空。悟空在三星洞悟彻菩提妙理,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之术和长生之道后返回花果山【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师父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师父道:‘你试飞举我看。’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领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杈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师父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可知,循循善诱。结合“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可知,因材施教。3.【溯源·生活】学校拟举办“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评选活动,请你参与。(1)【活动一:谈论交友】下图是我县近期完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中“中学生结交朋友”的统计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表格所反映的信息,不超过20字。选择网友的标准凭感觉看重才华看重外表看重人品比例19%17%19%45%(2)【活动二:宣传应援】本次评选活动在学生中反响很好,同学们积极参与,为了让自己喜欢的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用心撰写宣传老师的文案。请阅读下面这个文案,完成题目。【甲】他敬业乐群,秉承循循善诱,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乙】自执教以来,一直以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自己的制度。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前行,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因材施教,在平凡中演绎精彩。他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3)【活动三:我炫朋友】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所不同,下面是同学们围绕“我的良师益友”展开的讨论,请补充下面对话。王明:我们是君子之交,我与这位朋友相处,看上去很平淡,我们重在道义的交往。兰兰:我与这位朋友相处,亦师亦友,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坊间流传着我们①_____的美称。许音:我认为朋友就要彼此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可以用莫逆之交来形容我们。李华:我和我的这位朋友的相知过程,有点像将相和的故事。我俩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用②_____来形容最贴切了。【答案】(1)大多数中学生在选择网友时更看重人品。(2)甲:“秉承循循善诱”后逗号改为顿号;乙:“制度”改成“职责”。(3)①.忘年之交②.刎颈之交【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图表是“中学生结交朋友”统计表,凭感觉交网友的占19%,看重才华的占17%,看重外貌的占19%,看重人品的占45%,“看重人品”所占比例最高,据此可知:大多数中学生在结交网友时更看重对方人品。【小问2详解】考查标点符合和病句判断修改。甲:“循循善诱,风趣幽默”之间是并列词语间的停顿,应该用顿号。乙:“履行”“制度”搭配不当,把“制度”改成“职责”。【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了解。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忘年,意思是忘记年月,不拘年龄。)刎颈之交: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板块二:走近身边良师(25分)在“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中,两位老师当选“学生心中的良师”,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一起走进良师的工作日常。[一](11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鲁迅①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②“人都到那里去了?”③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④“读书!”⑤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⑥“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⑧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侧面表现了先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表明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不感兴趣。B.在课堂上同窗用纸糊的盔甲做游戏,“我”则画画,说明先生教学水平不高。C.作者直接引用“我们”朗读的原文,说明所读内容的陈腐与枯燥,侧面表现旧时教育的局限性。D.“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虽然看起来严厉,但比较宽容、慈爱。5.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6.写三味书屋时,作者为什么还要特意描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7.选文最后,鲁迅对自己上课画的绣像本来津津乐道却戛然而止,结尾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有什么用意?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4.B5.这一句话使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微笑”“将头仰起”“摇着”“拗过去”等对寿先生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寿先生在朗诵时沉醉其中、专心投入的特点,突出表现了寿镜吾先生对学问的痴迷与热爱以及他的博学。6.与三味书屋形成对照,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枯燥。7.表达了我于那段生活的思念、失去心爱物品的惋惜和时光逝去的伤感之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能力。B.依据“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可知,这说明儿童时间的快乐和自由之情。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依据“他总是微笑起来”可知,是神态描写,依据“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可知,这是动作描写,写出寿先生读书的聚精会神的情景,从中表现出他对读书的痴迷的态度,侧面烘托出他具有博学的特点。【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衬托写法及其作用的能力。依据文章对百草园部分的理解和①段“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⑧段“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可知,这部分内容与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相比,反衬出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枯燥。【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用意:依据⑧段“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可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中的“这东西”指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的课堂上趁老师读书入神时画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作者把儿时的这些画像收集起来,整理了一大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画像的珍爱。依据““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可知,现在失去了,心中有很是痛惜;依据“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可知,这些画像都是自己在课堂上一笔一画画出来的,见证了作者童年时在三味书屋的快乐生活,从而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作者画这些画像时,正是童年。失去这些画像时,已经成年。这些画像见证了时光在作者身上的流逝。如今失去了,心中有时光逝去的伤感。[二](14分)夜色里的老师崔向珍①我们村子很小,师资非常紧缺,于是就和相距一公里路的邻村一起联合办学。我们读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了邻村的小学读书。从那时开始,我们有了晚自习。②那时候的乡村都没有通电,点灯用的煤油都是凭票供应。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我和哥哥的煤油灯是自己动手做的。把空墨水瓶反复地刷洗干净,捡两个铁皮的酒瓶盖,用钉子砸出圆形的孔,把旧棉花搓成的灯芯穿过去,墨水瓶里倒上煤油,盖好酒瓶盖,就是一盏煤油灯了。小小的煤油灯点亮时,闪闪的灯火在绿色的玻璃瓶里非常好看,爱幻想的我总觉得自己守着的是天上落下的一颗小星星。③每天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十六盏小小的煤油灯被点亮,老师走进教室后总是很开心地笑,他说自己仿佛走进一片璀璨的星空。晚自习后,老师不放心我们这几个外村的小女生走漆黑的夜路,他总是把我们送过了我们村头的那片小树林才放心。那时的老师刚刚二十岁出头,还没有成家,每天快乐得像个孩子。如果是晴朗的夜晚,我们会顺着土路,一起蹚着流水般的月光飞快地走着。老师有时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有时和我们一起大声歌唱。④碰上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老师就会从家里找来几个白菜疙瘩绑在木棍上,把中间的软芯挖空,再塞上烂棉花套子,把煤油灯里的煤油倒进去后点燃照明。每次走过小树林,举着火把的老师就会停下来,目送我们走进灯火点点的村庄。直到我们小小的身影都看不见了,他才转身回去。离开老师往村子里走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回头看看越来越远的老师,他高大挺拔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漆黑的夜色里,手中高高举着的火把像是努力挤出乌云缝隙的一束阳光,是那么温暖那么明亮。⑤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晚,东北风刮得越来越猛。大片的雪花如撕碎的棉絮般突然而至,纷纷扬扬。老师果断决定提前下课,趁着大雪刚刚开始飘落赶紧送我们回家。我们踏上归途的时候,天地间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明亮的雪光虽然把黑夜照得透亮,纷乱的雪花却让我们无法看清楚脚下的路。走着走着摔倒一个又一个。老师怎么拽也顾不过来,没办法了,他就让我们牵着手走,自己则在后边紧跟着照顾我们。好不容易走过了风雪肆虐的小树林时,脚下的积雪已经很深了,我们催促老师快点回家,可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冰冷的风雪里,目送我们慢慢走远。我回过头去看他的时候,漫天飞雪的朦胧视线里,只见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和白茫茫的天地融为了一体。⑥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结束后,老师和我们走在那条走了无数次的小路上,那晚月光皎洁。老师不说话,我们也不说话。走过村头那片小树林时,老师慢慢停下来,我们也停下来。老师对着我们挥挥手,示意我们快点回家。我们跑了几步又停了下来,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老师也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⑦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依旧站在原地。当老师突然喊出“立正!向后转!齐步走!”时,我们已经泣不成声。(有删改)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文章两次写到“高大挺拔的身影”,不仅是对老师身影特点的描写,更是指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的。C.结尾“我们已经泣不成声”,是因为老师命令我们离开让我们感觉到他的无情,D.本文语言质朴含蓄,生动贴切,富有感染力。9.结合选文,梳理老师和“我们”相处片段。晴朗的夜晚A.______B.______老师举着火把,目送“我们”走进灯火点点的村庄。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晚C.______D.______老师一路沉默着送“我们”回家,最后喊出口令让“我们”回去。10.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每天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十六盏小小的煤油灯被点亮,老师走进教室后总是很开心地笑,他说自己仿佛走进一片璀璨的星空。11.我们之所以对过去的人和事念念不忘,是因为它曾经触动我们的心。读了文章之后,文中哪一处最能打动你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答案】8.C9.①.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和“我们”一起歌唱。②.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③.老师冒着寒风大雪护送“我们”回家。④.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夜晚。10.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点燃煤油灯的教室比喻成一片璀璨的星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教室的温馨、明亮、美好,表达了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11.示例一:最打动我的是第③段中,老师送“我们”回家,给“我们”讲故事和“我们”一起唱歌的情节。老师的开朗热情、师生之间其乐融融的关系,给我们展现了的一幅美好画面,令人难忘。示例二:最能打动我的是第④段中“他高大挺拔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漆黑的夜色里,手中高高举着的火把像是努力挤出乌云缝隙的一束阳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老师把学生送到村子旁的小树林边,手中高高举着火把目送学生,久久不离开。火把微弱的光照亮不了多远,但却永远照耀在学生心上,这样负责任的老师深深打动了我。

【解析】【分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C.以“我们已经泣不成声”结尾,此时无声胜有声,有言尽意深的效果,深刻表达了毕业时“我们”对老师的不舍与敬爱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题干中“让我们感觉到他的无情”说法错误;故选C。

【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节的梳理概括。第一空,联系第③段中“那时的老师刚刚二十岁出头,还没有成家,每天快乐得像个孩子。如果是晴朗的夜晚,我们会顺着土路,一起蹚着月光飞快地走着。老师有时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有时和我们一起大声歌唱”的内容可概括为:老师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和“我们”一起大声歌唱;第二空,联系第④段中“碰上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老师就会从家里找来几个白菜疙瘩绑在木棍上,把中间的软芯挖空,再塞上烂棉花套子,把煤油灯里的煤油倒进去后点燃照明。每次走过小树林,举着火把的老师就会停下来,目送我们走进灯火点点的村庄”的内容可概括为: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第三空,联系第⑤段中“老师果断决定提前下课,趁着大雪刚刚开始飘落赶紧送我们回家。我们踏上归途的时候,天地间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明亮的雪光虽然把黑夜照得透亮,纷乱的雪花却让我们无法看清楚脚下的路。走着走着摔倒一个,走着走着又摔倒一个。老师怎么拽也顾不过来,没办法了,他就让我们牵着手走,自己则在后边紧跟着照顾我们。好不容易走过了风雪肆虐的小树林时,脚下的积雪已经很深了,我们催促老师快点回家,可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冰冷的风雪里,目送我们慢慢走远”的内容可概括为:老师提前下课,冒着寒风大雪护送“我们”回家;第四空,联系第⑥段中“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结束后,老师和我们走在那条走了无数次的小路上,那晚月光皎洁。老师不说话,我们也不说话。走过村头那片小树林时,老师慢慢停下来,我们也停下来。老师对着我们挥挥手,示意我们快点回家。我们跑了几步又停了下来,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老师也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第⑦段中“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依旧站在原地。当老师突然喊出‘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的内容可概括为: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夜晚。【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从“教室里十六盏小小的煤油灯被点亮”“仿佛一片璀璨的星空”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煤油灯点亮的教室比作一片璀璨的星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夜晚教室的明亮、美好宁静的气氛,“老师走进教室后总是很开心地笑”写出了老师的愉悦心情,表现了他夜晚给孩子们上课的快乐,这是源于他对学生浓浓的爱。【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文章可知,多年来,学生们每个夜晚都在老师的护送下平安回家,回家的路上承载着师生的喜怒哀乐。毕业前的最后一晚,老师依旧照例送行,然而这条路却显得那么漫长,师生不舍情谊无以言表,最终老师只能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学生赶快回家,匆匆结束了送行。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令自己感动的细节进行分析表述即可。示例:最能打动我的是第⑤段中大雪之夜老师送我们回家后仍在风雪中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和白茫茫的天地融为了一体的画面。老师不顾严寒依旧久久地站在那里,是因为牵挂学生的安危,一直在目送学生。这样真诚地关爱学生、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师,是令人动容的。板块三:探寻交友之道(13分)在“学生心中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中,同学们对“学生心中的益友”评选颇有争议,就“交友之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阅读以下两篇文章,积极参与讨论。【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①,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宜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②之,不可荏苒③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④自家处矣。(选自《朱子家训》)【注】①亵狎:轻佻玩忽②矫革:矫正、革除。③荏苒:时间渐进,推移。④拔:挽救。1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翻译句子。【学习·解释加点字】加点字方法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______(2)传不习乎查阅字典法: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传授;传播:传导;表达:______(3)博学而笃志成语推测法:笃信好学______(4)尤当审择课内迁移法: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迁移·翻译句子】句子翻译(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______13.请用“/”符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1处)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14.结合两文内容,说说我们初中生在“交友之道”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迪?【答案】12.①.愠:生气,发怒。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③.笃:坚守。④.择:选择。⑤.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⑥.凡是那些淳朴宽厚、忠诚诚信、能批评指正我的过失的人,是有益的朋友。13.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14.①要分辨我们所交的朋友是益友还是损友;②要亲近益友,远离损友;③要选取他人的优点进行学习。(答对两点即可)【解析】【12题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发怒。②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③句意为:博闻广学又坚持自己的志向。笃信好学,意思是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笃:坚守。④句意为:尤其应谨慎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择:选择。(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②大凡:凡是;敦厚忠信、攻:批评;过:过错、过失;……者:……的人;……也:判断句式。【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于”通常用作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地点。在这里,“请于先生”是一个介词短语,表示“向先生请教”。这个短语在语法上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应该与后面的句子分开。故划分为: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知,选择他人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人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由【乙】“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可知,交朋友尤其应谨慎选择,要分辨益友还是损友。由【乙】“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可知,朱熹提醒我们一定要近益友,远离损友,否则,“虽有贤师长”,也没有办法可以补救自己了。据此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一说学习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子夏说:“博闻广学又坚持自己的志向,仔细的求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交朋友尤其应谨慎选择,虽然都是同学,也不可以没有亲近或疏远分别。这都应该请示老师,听老师的指导。大抵为人敦厚忠诚信实,能改正自己缺失的,就是有益的朋友。而那些善于逢迎,轻浮、骄慢、随便,引诱人做坏事的,就是有害的朋友。按照这些原则去推求,自然可把握五、七分,再去请示老师,加以辨别,就绝没有错了。只怕志趣低下平庸,不能克制自己去遵循善道,那么有益的朋友不知不觉中会日渐疏远,有害的朋友不知不觉中会日渐亲近,这都必须痛下决心检讨改正,千万不可蹉跎光阴,浸染恶习,日渐趋向小人的境地,到那种地步之时,即使有贤良的师长,也没有办法可以补救自己的处境了。板块四:记录相伴之路(40分)在本次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丰富。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悟,自拟题目完成作文。15.写作。“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遇到什么样的人。”良师为你指点迷津,益友让你受益匪浅。一个好的老师,会在学生得意时给予劝诫、失意时送上鼓励,以免学生走上弯路。而真正有情有义的朋友,会在我们成功时真心祝福,更会在我们失意时为我们撑伞挡雨。请以“我的良师益友”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的个人相关信息,如必要,请用××代替:(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500字。【答案】例文:我的良师益友朋友是你我生命长河里不时招手的雪浪花,而良师益友是你我人生道路中的导航灯,它永远是陪在你身边,不离不弃的忠实听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生道路上指路灯数不胜数,不然怎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叹呢?父母、同学、书、大自然,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他们都将是你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良师益友一:父母。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导师。从我们呱呱坠地时,是父母领我们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人与人交往中,父母教我们理解;在胸中怒火中烧时,父母教我们忍让;在受到委屈时,父母教我们宽容。父母还是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