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1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2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3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4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动荡时期的社会变化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商鞅变法中体现“国家形态”转折措施是(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C.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结合课本所学,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治理地方的制度,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并立,兼并战争不断。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政治方面对地方治理,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国君的权利,使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A项正确;由题干中“分封制项直接行政管理”涉及到是对地方的管理,没有涉及改革户籍制度,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研究发现,与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不同,战国宰相一类高级官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由此可知,该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民族交融B.政治开明C.思想解放D.社会变革【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出于变法图强的需要,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国诸侯加强了对DAB项;思想解放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表。对此战果的形成起着极大推动作用的是()秦军战绩次数58次3次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4次D.戊戌变法A.商鞅变法B.吴起变法C.孝文帝改革【答案】A【详解】分析图表信息,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军全胜58次”,在所参与的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比例很高,说明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项正确;吴起变法是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的变法运动,与秦国无关,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的汉化运动,与秦国军队战斗力提高无关,排除C项;戊戌变法运动是晚清时期以维新派人士为代表的学习西方文化的运动,与秦国军队战斗力提高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242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中央集权加强B.诸侯征战不休C.社会相对稳定D.王室日益衰微【答案】D【详解】材料“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说明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DA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排除C项。故选D项。5.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中的“天府”指的是(A.中原地区)B.太湖流域C.江浙地区D.成都平原【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下谓之‘天府’也””“天府”D排除AB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不是江浙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6.“素民之见战,如恶狼之见肉也。”上述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故“素民之见战,如恶狼之见肉也。”,C项正确;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使私有的土地合法化,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排除B项;建立限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7.战国时期,“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重点阐述了()A.商鞅变法的措施C.秦国强大的影响【答案】DB.商鞅变法的性质D.秦国强大的原因“……”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这段史料重点阐述了秦国强大的原因。D项正确;商鞅变法的措施,AB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8.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商鞅变法中能体现勇于“向顽障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措施是()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C.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答案】AB.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D.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详解】“”权属于“”A“向顽障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排除BCD项。故选A项。9.河北兴隆副将沟遗址出土了大量战国晚期时燕国铸造铁农具的铁范,其中镰范上铸有“右廪”(地方官府1.5千米处的古洞沟发现冶铁遗址1处,并在遗址附近发现了2处采矿井。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晚期(A.铁制农具开始出现C.小农经济开始产生【答案】B)B.生产技术水平提高D.粮食产量显著提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河北兴隆副将沟遗址出土了大量战国晚期时燕国铸造铁农具的铁范”“在距铁范出土处约1.5千米处的古洞沟发现冶铁遗址1处,并在遗址附近发现了2处采矿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济开始产生,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排除ACD项。故选B项。10“夷狄”传统的中原诸侯国并称“战国七雄”,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这一转变表明()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建立C.华夏认同观念渐趋强化【答案】CB.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已形成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已形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原本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的秦、楚等国,到战国时并列为中原诸侯,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说明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这一转变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渐趋强化,C项正确;秦统一六国后,统一多民族国家才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1.看图识史春秋战国之际,各国纷纷兴建水利工程。魏国西门豹治理漳水,使大片土地成为良田。秦国建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些水利工程的兴修折射出这一时期各国重视农业、提升国力、争胜求存的时代特征。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分布图(1)看一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分别是哪些诸侯国主持修建的?(2)想一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何注重兴修水利工程?【答案】(1)楚国修建芍坡;魏国修建引漳十二渠;秦国修建都江堰;秦国修建郑国渠。(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注重修建水利工程是为了发展小农经济,富国强兵,为各诸侯国所进行的兼并战争增强经济实力,以取得战争胜利。【详解】(1)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片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分布图可知,战国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有楚国修建芍坡;魏国修建引漳十二渠;秦国修建都江堰;秦国修建郑国渠。(2)战国时期,诸侯国在政治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是为了发展农业,富国强兵,为为各诸侯国所进行的兼并战争提供物质基础。2.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据该材料概括其主要措施。(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并作简要说明(4)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有人说他死了变法也就失败了,你同意吗?并说明你的理由1)历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2)历史事件:商鞅变法(3)联系:因果联系;说明: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是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材料二诸侯国的变法。(4)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表态:不同意。理由:①判断改革是否成功,标准是看续,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基础。1“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铁器牛耕。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2)根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根据“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奖励耕战。(3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材料二诸侯国的变法。(4)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我不同意商鞅死了变法也就失败了的看法。因为判断改革是否成功,标准是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顺应了社会潮流,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变法继续,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其实是成功了。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12022·山东济南·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A.长城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答案】B【详解】根据示意图中的信息:“内江、外江、宝瓶口、飞沙堰”可知,这是都江堰的构成部分,都江堰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此项工程是一项大型综合水利工程,规模大,综合效益高,历史悠久,同BACD三项与“瓶口、飞沙堰”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22022·辽宁沈阳·()A.冶铁业B.青铜业C.纺织业D.煮盐业【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中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涌现,说明当时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得出当时冶铁业十分发达,A项正确;铁制农具的大规模涌现不能反映出青铜业或纺织业或煮盐业的发达,排除BCD项。故选A项。32022·湖南株洲·“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属于当时哪一诸侯国的势力范围()A.齐国B.楚国C.韩国D.秦国【答案】B“”南、湖北等广大的南方地区,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42022·广东·252种动植物,)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答案】CB.内容通俗易懂D.韵律典雅优美“不仅提到252”可C排除ABD项。故选C项。52022·海南·中考真题)“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A.背景B.目的C.内容D.影响【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可知,商鞅变法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诸侯归附,表明商鞅变法的影响,D项正确;商鞅变法的背景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排除A项;商鞅BCD项。62015·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1)东:齐国(2分)南:楚国(2分)(24分)(3)秦国(2分)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2分)(42分)(1)诀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所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诸侯国是齐国,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南的诸侯国是楚国。(2)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