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1页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2页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3页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4页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版)-七上历史课后培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东汉末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答案】C208础,C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项羽消灭秦军主力的战争,排除B项;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2.如图所示的是()A.春秋争霸的局面B.秦灭六国的进程C.三国鼎立的形势D.北魏都城的变迁【答案】C“”1所示的是三国鼎立形势图,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的是()A.B.C.D.【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可知,A项正确;其他三项不对,排除BCD项。故选A项。4.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解读下面的中国历史时间轴,关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AB.②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④封建国家的繁荣与开放221年到220A项正确;②隋唐时期是封建国家的繁荣与开放,③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④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首词描绘了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对古战场进行了凭吊。词作者凭吊的“古战场”是()A.官渡B.赤壁C.涿鹿D.巨鹿【答案】B208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宋代苏轼写词感慨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项正确;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涿鹿之战的作战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巨鹿之战的作战双方是秦军和项羽,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6.归类整理表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根据下表分析,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C.促进民族交融D.巩固局部统一A.加强对外交往B.推动文化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三国时期的局部统一,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比较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各国统治D“对外交往”A项;材料不能反映文化发展,排除B项;只有“蜀汉”“改善民族关系”能体现促进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7.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从宋代起有了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这说明()A.文字史料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C.史料真伪应通过考古发现证明【答案】DB.多种考证可完全还原历史事实D.考古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真相【详解】根据“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可得出文献记载存在很多疑问,通过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探究历史的真相,D项正确;AB项太绝对,排除AB项;史料真伪并不一定都要通过考古发现证明,排除C项。故选D项。8.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8年后,曹操又败给实力较弱的孙刘联军。两次战争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军心涣散B.骄傲轻敌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我们从两场战争中得到的启示主要有,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因此其失败的共同点BACACDD选B项。9①为这种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②图中A是魏国,建立者为曹操,农牧业发达③图中C是吴国,建立者孙权曾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④这一时期分裂的中国走向统一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曹操进攻江南的孙刘联军,赤壁之战爆发,最终曹操战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230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但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晋国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④正确;综上①③④正确,②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0.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因此,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D项正确;当地主阶级末落时,就不能因为一个地方地主人数多就维护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形而上学,排除B项;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这是唯心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1.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叫“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问题。(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后,为了加强记忆,用示意图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小结,请结合下图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众说纷纭】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家评价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土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2)请你来客观地评价一下曹操,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故事链接】(3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2)曹操是东汉末年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3)空城计、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等。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与黄河以北的袁绍双方200年在官渡进行决战;官渡之战后曹操想南下统一全国,结果孙刘联合抗曹,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双方展开了对峙,爆发了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刘备孙权)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失去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赤壁之战成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故答案为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曹操是东汉末年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3)三国故事家喻户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空城计、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等。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材料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为什么?(2)•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3)除了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试举出三个。【答案】(1)东汉末年;周瑜、诸葛亮。任选其中一个英雄豪杰进行论述即可。(2)赤壁之战;曹操和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一中的这首词描述的是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东汉末年;当时的英雄豪杰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列举即可,如周瑜、诸葛亮。最喜欢的英雄豪杰任选其中一个进行论述即可,如选择诸葛亮,可以结合他的事迹进行阐述。(2•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曹操和孙刘联军;这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12022·湖北襄阳·钟灵毓秀名人辈出浪漫赋祖、悲秋骚人之宋玉龙腾白水、奠基东汉之刘秀千古名相、三分天下之____田园诗祖、文坛奇葩之孟浩然A.诸葛亮B.徐庶C.皮日休D.米芾【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千古明相指的诸葛亮,正因他对刘备的辅助,才避免了刘备被曹操剿灭的危险,正因他的谋划,刘备、孙权结成联盟,并通过赤壁之战,打败曹操,才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ABC项;米芾是宋代词人,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四川内江·230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主要是指()A.魏B.蜀C.吴D.晋【答案】C229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C项正确;魏在北方,蜀领有今天四川等地方,晋266年~420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2022·浙江湖州·208“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答案】C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公元20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公元208年是3世纪初,排除A项;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的是淝水之战,排除BDC项。42021·山东济南·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答案】AB.西晋的统一D.南北朝并立【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认为曹操占有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暂时不能与之抗衡,而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可以与孙权结盟,占据荆州、四川等地,再图统一中国、复兴汉室,而最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A项正确;三国后期,刘备建立的蜀国被曹魏所灭,之后西晋取代曹魏并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晋虽然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是西晋很快灭亡,此后又出现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再之后出现南北朝的对立,排除CD项。故选A项。52021·山东滨州·可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A.电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C.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答案】D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D.诸葛亮的《出师表》【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或记录的原始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其《出师表》是反映三国当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选项D正确;电视纪AC不符合题意;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带有夸张和虚构色彩,更不是第一手史料,选项B排除。62018·山东临沂·中考真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成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在上述“有名的大战”中,“弱者”战胜强者的共同策略是什么?在图8所示“大战”中,强者是指哪一方?弱者是怎样战胜强者的?材料三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争论,诸说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根据诸说认定的湖北省各个不同地点进行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qí]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摘编自国际在线(2)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在今天的哪一省份?目前,“新赤壁大战”的焦点是围绕哪两个地点的争论?历史学界对“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争论不休的原因是什么?(3)从赤壁之战中,你能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1)先让一步,后发制人;曹军;孙刘联军通过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战胜曹军。(2)湖北省;蒲圻和嘉鱼;赤壁之战发生久远;史书记载的模糊性。(3)做任何事情,都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