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非洲与美洲一、选择题1.从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班图人开始向南迁徙,直到19世纪才停止,这一过程对非洲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班图人迁徙的过程中()A.造就了埃及文明的辉煌B.培育出了玉米等农作物C.传播了畜牧业和冶铁技术D.建立了强大的阿克苏姆王国2.公元前400年,在铁质农具对非洲大陆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人口仅有大约350万,此后千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100万。非洲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表明()A.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了生产力B.铁器使用是人口增长的前提C.非洲是世界上最早冶铁的地区D.掌握冶铁技术就能促进人口增长3.8—15世纪,在西非相继兴起了三个强大的王国。它们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这些国家兴替的先后顺序是()A.马里—加纳—桑海B.加纳—桑海—马里C.桑海—马里—加纳D.加纳—马里—桑海4.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对外贸易十分兴盛。它们通过阿拉伯商人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主要出口()A.黄金、象牙和奴隶 B.甜高粱等农作物C.茶叶、香料和珠宝 D.铁器等手工业品5.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它们的出现表明()A.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B.中非间存在贸易往来C.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D.非洲制瓷业技术发达6.加纳帝国将其权力范围向外扩展,向北控制食盐进口,向南控制黄金买卖。帝国收入的大部分都来自对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买卖的征税。材料说明加纳帝国()A.农业不发达B.黄金是主要的商品C.商业是加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自然资源丰富7.阿兹特克的国王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从中可以看出阿兹特克()A.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B.国王没有实权C.民主传统遭到完全破坏D.战争频繁8.某美洲古代城市位于湖心岛上,城市中有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该城市应是()A.摩加迪沙 B.蒂亚瓦纳科C.马丘比丘 D.特诺奇蒂特兰9.据记载,阿兹特克人定期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水患灾害 B.扩大耕地面积C.种植园艺花卉 D.发展渔业养殖10.1492年,哥伦布在他首次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中,到达了一个被他叫作“圣萨尔瓦多”的地方,今属于墨西哥地区。据此推知,哥伦布在美洲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A.阿兹特克人 B.印加人C.玛雅人 D.阿克苏姆人二、非选择题11.玛雅文明曾是地球上最灿烂、也是最神秘的文明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现今人们对玛雅的认识建立在100多年来对墨西哥东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一些博物馆和调查机构对玛雅文明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玛雅的建筑、艺术史、考古研究、古文字破译等都是热门研究领域。目前为止,借助古文字破译的成果,我们已基本能理解玛雅历史文献中80%的内容,并能用玛雅语进行朗读。玛雅古文字学者的研究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释读文字,更多的是关注玛雅文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如象征和隐喻等。——摘编自孙妙凝《玛雅文明为何“神秘”消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建筑和文字体现的玛雅文明的特点,并指出玛雅人创造的文化成就。(2)根据材料二,指出玛雅文明研究借助的主要载体,说明当代对玛雅文明研究呈现出的新趋向。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当他挖到4只用皂石雕刻的栖息在高大雕刻柱子上的大鸟时,他的观点开始改变。这样的艺术珍品,在他眼里,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这些雕刻)绝不是非洲的。——摘编自何新《希腊伪史续考》材料二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摘编自秀娥、张翅《发现与探索世界遗产悬疑》(1)根据材料一,指出本特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指出麦克维尔的考古结论。(3)根据材料三,指出津巴布韦的文明成果。古代非洲与美洲一、选择题1.从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班图人开始向南迁徙,直到19世纪才停止,这一过程对非洲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班图人迁徙的过程中()A.造就了埃及文明的辉煌B.培育出了玉米等农作物C.传播了畜牧业和冶铁技术D.建立了强大的阿克苏姆王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1世纪开始,班图人开始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迁徙。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故选C项。埃及人造就了埃及文明的辉煌,故A项错误;玉米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故B项错误;阿克苏姆王国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居民大都属于埃塞俄比亚人种,故D项错误。2.公元前400年,在铁质农具对非洲大陆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人口仅有大约350万,此后千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100万。非洲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表明()A.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了生产力B.铁器使用是人口增长的前提C.非洲是世界上最早冶铁的地区D.掌握冶铁技术就能促进人口增长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质农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使非洲人口大规模增长,故选A项;B项说法错误;非洲并非是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的地区,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3.8—15世纪,在西非相继兴起了三个强大的王国。它们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这些国家兴替的先后顺序是()A.马里—加纳—桑海B.加纳—桑海—马里C.桑海—马里—加纳D.加纳—马里—桑海答案:D4.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对外贸易十分兴盛。它们通过阿拉伯商人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主要出口()A.黄金、象牙和奴隶 B.甜高粱等农作物C.茶叶、香料和珠宝 D.铁器等手工业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它们对外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故选A项。5.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它们的出现表明()A.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B.中非间存在贸易往来C.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D.非洲制瓷业技术发达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在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说明中非之间存在贸易往来,故选B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青花瓷器不一定是郑和船队的物品,故A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遗址中出土的是中国的瓷器而不是非洲的瓷器,故D项错误。6.加纳帝国将其权力范围向外扩展,向北控制食盐进口,向南控制黄金买卖。帝国收入的大部分都来自对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买卖的征税。材料说明加纳帝国()A.农业不发达B.黄金是主要的商品C.商业是加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帝国收入的大部分都来自对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买卖的征税”,可知商业是加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加纳农业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加纳商业十分重要,B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加纳自然资源是否丰富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7.阿兹特克的国王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从中可以看出阿兹特克()A.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B.国王没有实权C.民主传统遭到完全破坏D.战争频繁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包括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阿兹特克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社会的民主色彩,另一方面阿兹特克已经出现了阶级不平等,由此可以看出阿兹特克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明确说明国王有强大的军队,是最高军事酋长,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无法看出战争是否频繁,故D项错误。8.某美洲古代城市位于湖心岛上,城市中有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该城市应是()A.摩加迪沙 B.蒂亚瓦纳科C.马丘比丘 D.特诺奇蒂特兰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故选D项。9.据记载,阿兹特克人定期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水患灾害 B.扩大耕地面积C.种植园艺花卉 D.发展渔业养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多次获取收成,故选B项。10.1492年,哥伦布在他首次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中,到达了一个被他叫作“圣萨尔瓦多”的地方,今属于墨西哥地区。据此推知,哥伦布在美洲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A.阿兹特克人 B.印加人C.玛雅人 D.阿克苏姆人答案:A解析: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因此“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阿兹特克人,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玛雅文明曾是地球上最灿烂、也是最神秘的文明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现今人们对玛雅的认识建立在100多年来对墨西哥东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一些博物馆和调查机构对玛雅文明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玛雅的建筑、艺术史、考古研究、古文字破译等都是热门研究领域。目前为止,借助古文字破译的成果,我们已基本能理解玛雅历史文献中80%的内容,并能用玛雅语进行朗读。玛雅古文字学者的研究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释读文字,更多的是关注玛雅文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如象征和隐喻等。——摘编自孙妙凝《玛雅文明为何“神秘”消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建筑和文字体现的玛雅文明的特点,并指出玛雅人创造的文化成就。(2)根据材料二,指出玛雅文明研究借助的主要载体,说明当代对玛雅文明研究呈现出的新趋向。参考答案:(1)建筑: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文字:方块图形。文化成就: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20进制等。(2)载体:玛雅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文字记录。新趋向:研究领域的扩大化;文字研究的深入化。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当他挖到4只用皂石雕刻的栖息在高大雕刻柱子上的大鸟时,他的观点开始改变。这样的艺术珍品,在他眼里,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这些雕刻)绝不是非洲的。——摘编自何新《希腊伪史续考》材料二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