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练习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练习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练习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练习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2年6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修订的《体育法》,规定体育课不被占、在校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等条款,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表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 B.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的是全体公民的意志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的法治建设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的法治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B.在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C.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全体党员D.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我国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3.“法”繁体字写作“渡”,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字形由“氵(水)”“廌”“去”三部分组成,“水”代表执法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去”是去除坏人的意思。下面关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③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④法律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这说明(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人人参与抗疫阻击战彰显全民民主优越性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④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有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保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以下关于宪法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呢?——多种所有制经济②我国宪法是谁的意志的体现呢?——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③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④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制度呢?——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国家保护英雄烈士,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该法律规定体现了(

)A.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B.德治与法治的统一C.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D.民主与集中的统一7.实践充分证明,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

)A.改革开放 B.依法治国 C.从严治党 D.创新发展8.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水和天平”“神兽和女神”都反映了人类希望通过法律去追求和实现公平、正义。在阶级社会里,法的本质是(

)A.人类社会的产物 B.公平、正义C.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 D.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9.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宪法和宪法实施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为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向深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编制立法规划计划,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立法形式,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动宪法全面实施。由此可见(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最高立法权②国家立法机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③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④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依法治国1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水和天平”“神兽和女神”都反映了人类希望通过法律去追求和实现公平、正义。在阶级社会里,法的本质是(

)A.人类社会的产物 B.人民的意愿C.所有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D.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1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结合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律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的政治职能比社会职能重要④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法是与阶级和国家同时出现的②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生的③法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④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4.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关于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法反映的是国家每个公民的利益诉求②有法的国家就是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③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④法能够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出台有助于促进文化系统和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的复合交融和共同发展,构建黄河流域的大保护和大治理格局。这表明(

)A.政府依法行政促进了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人大执行机关行使国家决定权C.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公民意志的共同体现D.国家用法律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16.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制定成文法开始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②西汉时期法律开始“儒家化”,强调礼法结合③完备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标志④中华法系作为最古老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在阶级社会,法在本质上维护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A.统治阶级 B.被统治阶级 C.全体国民 D.人民群众18.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

)①人口状况

②生产方式

③地理环境

④生产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解答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恩格斯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这些论述对于理解法的本质、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具有什么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全国的生态文明。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片面或错误地认为,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污染承载空间大,发展好坏全靠“大自然”和“老天爷”,甚至把农村视为城市污染转移的“接收站”和“天然垃圾场”,“污染下乡”还没有彻底遏制,农村“大树进城”、“生态搬家”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村留下了很多“生态创伤”,无疑加剧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难度和“乡愁”。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任其蔓延。建设“美丽乡村”,政府必须不断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深入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在农村和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个个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应如何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愁”。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回应广大民众的诉求,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得到普及,民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也得到加强。中国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到2023年1月7日,先后制定了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事实证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合理性。22.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持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做到了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和依法监督。首次对“两高”工作开展专题询问、首次听取国务院报告国有资产“家底”、首次听取国家监委专项工作报告。近年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中若干个“首次”令人印象深刻。十三五时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对30部法律和有关决定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不仅把成熟的经验做法固定化,还创新引入第三方评估、暗访等方式方法,使得监督工作实效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31个报告,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2次专题询问,开展7项专题调研,作出1项决议。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监督工作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意义。参考答案:1.C【详解】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一府两院一委”是人大的执行机关,A表述错误。B: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而不是全体公民的意志,B表述错误。C: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修订的《体育法》,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C符合题意。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2.C【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D: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社会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C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A【详解】①③: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①③正确。②: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不是春秋战国时期,②说法错误。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才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D【详解】①: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①错误。②:民主具有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全民民主的国家,②错误。③④:在我国党领导一切,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民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其中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5.C【详解】①: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是生产资料公有制,①错误。②: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②符合题意。③: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③错误。④: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B【详解】B:《英雄烈士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统一,既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又要依法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B符合题意。ACD:该法律规定不体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民主与集中的统一,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A【详解】A: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A正确。B: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不符合题意。C: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C不符合题意。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8.D【详解】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这不是阶级社会中法的本质体现,A不符合题意。B:“水和天平”“神兽和女神”都反映了人类希望通过法律去追求和实现公平、正义,但公平、正义不是阶级社会中法的本质,B排除。C: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不是阶级社会中法的本质,C排除。D:在阶级社会中,法体现的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D正确。故本题选D。9.C【详解】①: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权,其常委会不具有“最高”立法权,①错误。②③:根据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宪法和宪法实施发表的讲话和文章可以得出国家立法机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编制立法规划计划,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②③符合题意。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而不是中国共产党,④错误。故本题选C。10.B【详解】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B符合题意,ACD:党的领导是我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都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1.D【详解】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物是法律的产生,不是阶级社会中法的本质体现,A错误。B: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不是阶级社会中法的本质体现,B错误。C:所有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不是阶级社会中法的本质体现,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C错误。D:在阶级社会中,法体现的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D正确。故本题选D。12.D【详解】①:法律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①错误。②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认为,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②④正确。③:法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同时具有社会和政治两种职能,两种职能缺一不可,③错误。故本题选D。13.D【详解】①: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①说法错误。②: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生的,②说法正确。③: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③说法错误。④: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4.D【详解】①: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诉求,而不是每个公民的利益诉求,①错误。②: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一般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等,因此有法的国家并不等于就是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②错误。③④: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能够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5.D【详解】A:材料主体是人大常委会,未涉及政府这个主体,A不符合题意。B:政府才是人大的执行机关,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在行使立法权,不是决定权,B说法错误。C: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而不是公民意志,C说法错误。D: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为构建黄河流域的大保护和大治理格局提供了法律依据,表明国家用法律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6.B【详解】①:中国制定成文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在夏朝,故①错误。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法律开始“儒家化”,强调礼法结合,故②正确。③: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标志,故③正确。④:中华法系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文明。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故④错误。故本题选B。17.A【详解】A:在阶级社会,法在本质上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故A正确。BCD:在阶级社会,法在本质上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被统治阶级、全体国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BCD错误。故本题选A。18.A【详解】①②③: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人口状况、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地理环境,①②③正确。④:生产力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该选项与②相比不合适,排除④。故本题选A。19.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第一、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第二、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第三、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法的论述考点考查:法的本质、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可以转化为:这些论述是如何体现法的本质、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结合材料分析总结即可。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可联系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关键词②: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可联系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关键词③: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可联系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影响;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0.①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地方党委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好农村生态建设滞后的问题。②政府要积极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职能,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投入,为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愁”提供资金保障。③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治理。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愁”,需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人参与,共建文明祥和社区。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深入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在法治框架下建设“美丽乡村”。【分析】背景素材: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考点考查:党的领导、国家职能、基层民主自治、依法治国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分析应如何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愁”。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执政理念→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关键词②:政府必须不断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投入→可联系政府要积极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职能,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投入。关键词③:在农村和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个个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可联系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治理。关键词④:深入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可联系坚持依法治国,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是抗击疫情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疫情的变化形势进行动态部署,全面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党高度重视疫情防控、高度重视人民生命安全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彰显,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④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总体方案》是根据实际依法制定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析】背景材料: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考查知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依法治国等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