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送友人》教学设计_第1页
2024年《送友人》教学设计_第2页
2024年《送友人》教学设计_第3页
2024年《送友人》教学设计_第4页
2024年《送友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送友人》教学设计《送友人》教学设计1

学习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背诵、默写全诗。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学习重点:

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和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学习难点:

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好男儿志在四方”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李白的一生,朋友遍天下。他有许多送别诗,那么他的送别诗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送别诗中的一首佳作——《送友人》。

二、诗歌朗读。

1、听读。

(1)听准字音。

(2)听准节奏。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péng)/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zī)/去,萧萧/班马/鸣。

2、多种形式朗读。

三、诗意理解。

1、重点字词。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别:告别。

孤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兹: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2、翻译诗歌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四、诗歌赏析。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切景切题。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小结: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最出彩的是最后两句,挥手告别自然洒脱,同时以离群之马的嘶鸣作为结尾,又给人

以悠然不尽的`惆怅,黯然销魂,尽在不言中。人说李白是诗仙,这一首五言律诗《送友人》充满了诗情画意,诉说离别之情,扫尽千万首送别唐诗。

五、问题探究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2、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作简要分析。

“孤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了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漂浮不定,写出了游子行踪不定;

“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关于蓬的意象解读:

意象就是带有诗人主观情意的人、景、物。在诗歌中,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又不想直接表达的时候,就会用一些景物、物品等来表达,这些景物、物品,就叫做意象。

“孤蓬”意象: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随风飘飞,且飘泊无依。在古诗文中,“孤蓬”常常象征着天涯游子。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

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蓬草来寄托心曲。李白的《送友人》一诗中,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

此地一分别,友人就要像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李白运用“蓬”的意象,着一“孤”字,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情意深挚感人。“蓬草”在古诗中还可以是诗人自叹身世。

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写了《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他在感慨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颈联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5、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故人情”?

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对友人的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六、主题概括:

这首诗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七、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诗。送别

2、诗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丽,给人以之意,表现出李白的高贵品格感而不伤达观

3、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4、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6、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浮云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简答题。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比喻。它的表达作用是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八、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这首诗。

结束语:李白的一生,风流倜傥,豪迈洒脱,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朋友遍天下,诗作传古今,我们在九年级还将会学习他的《行路难》等诗,在那里我们会再一次与他相约。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送友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了解李白诗作的豪放风格。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简单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情,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传统意象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课前几分钟读李白送别诗几首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学过李白写的诗吗?(预设:《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请大家齐读《赠汪伦》,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汪伦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的一生,朋友遍天下。他有许多送别诗,今天,我们又将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送友人》。新课教学初读感知

1、齐读《送友人》,正音,理解诗题。

2、读了这首诗,那你读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预设:孤独、伤感、失落)

问题引领,分析研讨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孤蓬万里征)

2、为什么说“孤蓬万里征”表现了诗人当时很孤独呢?(孤蓬)

3、你们知道蓬草吗?这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飘飞,古人总喜欢用“征蓬”来象征天涯游子。

4、为什么诗人在“蓬”前面用了一个“孤”字?(更加突出孤独)

5、请问是诗人孤独?(即将远征的朋友孤独,朋友还未远征,可李白就已担忧,说明他对友情非常珍视)

6、“孤蓬”是一种事物,那这首诗中还写了哪些事物?你可以找出来吗?(预设: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班马)

7、诗人是如何来描绘青山白水的?(预设: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8、“横”写出了青山什么特点?(连绵、静态美)那“绕”呢,写出了流水什么特点呢?(动态美)(你知道其他古诗句中用字用得特别好的例子吗?预设“春风又绿江南岸”我这里也有两例,出示PPT: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9、虽是别离,可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诗人又是怎样来描绘浮云落日这美景的呢?(预设: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与落日,本是两种自然景观,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有什么作用呢?(预设:比喻,天空中的浮云随风漂浮,好像友人即将远行,行踪不定。夕阳徐徐而下,不忍离去,就好像此时的诗人舍不得又友人的离去。所以这首诗诗人借浮云和落日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0、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又是怎样与友人作这最后一别的呢?(预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大家想一想:诗人当时对友人说什么了吗?(预设:说了,要珍重,后会有期!没有说,只写了马儿萧萧长鸣)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要太多的.话语,一次次洒脱的挥手告别,包含着诗人对友人最诚挚的祝福。)

11、无论是青山流水还是浮云落日,无论是孤蓬飘飞还是班马嘶鸣,这些事物在古诗里面,我们称之为“意象”。那你知道什么叫意象吗?(简单介绍“意象”“意境”的概念)

12、其实,古人特别喜欢借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两句诗不知大家听说过吗?(出示PPT: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你可以说出这两句诗中的意象吗?)

13、(出示PPT)背景链接: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左右。李白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东游。那时的李白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所谓志同道合,天涯难遇一知己,为了实现自己与朋友的理想,所以纵然有万般的不舍还是萧洒的挥别。)

14、此景此情,萧萧马鸣,浮云落日,略显惆怅与感伤,可完全不会感到灰心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