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1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1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1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1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2.表现人物著作内容及地位林则徐译著《四洲志》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供对外交涉时参考魏源编著《海国图志》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畬撰著《瀛寰志略》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联想——选择性必修3·P70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新思想(1)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对日本等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2)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史论拓展|“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摘编自《复兴之路》二、太平天国运动1.前提: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冯云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2.过程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转折1856年,领导集团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重建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防御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3.纲领名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意义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4.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5.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史论拓展|《天朝田亩制度》并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纲领将《天朝田亩制度》说成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是现代历史学家们的论断,并不是洪秀全规定的。洪秀全实施的则是承认封建地主所有制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太平天国的革命实践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中最革命的内容——按人口均田,太平天国的主要革命目标之一推翻清朝,《天朝田亩制度》也只字不提。——崔之清《太平天国革命纲领试析》图解历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三、洋务运动1.兴起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目的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自强”“求富”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2.内容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筹划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创办近代教育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3.评价(1)积极方面: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2)局限性:洋务新政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3)教训:洋务派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必然失败。|史论拓展|洋务运动的意义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摘编自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四、义和团运动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口号“扶清灭洋”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评价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图解历史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基础性概念】1.圣库制度:即太平天国的公库制度。规定:凡参加起义之人均应折卖家产交公,即缴圣库;全体人员衣食均由圣库开支,任何人不得私藏财物。2.洋务经济的特点: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器生产,民用企业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和近代性;以垄断面目出现,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3.“扶清灭洋”:该口号是甲午中日海战失败后,在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代背景下,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发动反对外来势力,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保家卫国,具有爱国进步性,但也有其盲目性、笼统排外的局限性。【关键处提问】1.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既有其革命性,又有其空想性。“空想性”的表现是什么?[提示]“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平均主义思想,表明太平天国仍然固守小农经济,体现了纲领的空想性。2.1861年,曾国藩在奏折中说:购成之后……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据此说明洋务新政的目的。[提示]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王朝统治。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提示]洋务运动采取机器大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道路;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从科技、思想、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主题近代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维度1】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典例1](2024·广东茂名模拟)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等领导人以耶稣立教,贬孔子、斥菩萨,把中国人一切旧的信仰统统划入“邪魔妖鬼”,推行一些与本土迥异的风俗。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反封建意识在逐渐淡化 B.文化信仰脱离中国国情C.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权威 D.信奉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解析:选择B项:根据材料中“贬孔子、斥菩萨,把中国人一切旧的信仰统统划入‘邪魔妖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并推行与本土迥异的风俗,这说明太平天国在文化信仰上脱离中国国情。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太平天国反对传统的风俗习惯,不是反封建的意识淡化。排除C项:当时中国儒家文化仍然是主流。排除D项:太平天国建立的仍是封建政体,不属于西方民主政治。【重点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政局的影响(1)改变了清政府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对比,导致外重内轻、督抚掌权局面的出现,中央凝聚力被削弱。(2)导致满汉官员的权力比重发生了变化,汉族地主官僚崛起。(3)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开始革新,并开展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维度2】对义和团运动评价的争鸣[典例2](2024·江苏南通模拟)当列强用铁路、电线等现代文明成果充当侵略中国的工具时,苦难中的民众只能从最熟悉的民俗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寻求组织力量与精神支撑,不可避免地掺入“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带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因素。这场运动()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企图 B.具有反帝反封建色彩C.引起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D.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解析:选择A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这场运动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排除B、C两项:义和团宗旨是“扶清灭洋”,没有反封建,也没有引起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不是因为列强的经济侵略。【重点理解】唯物史观——评价义和团运动(1)积极性: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2)局限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盲目排外的缺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只能更加落后。主题晚清的自救与变革——洋务运动【维度】洋务运动举措的特点及评价[典例3](2023·海南选考,6)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解析:A项材料主旨在于强调轮船招商局能够盈利的原因是官方的大力扶持,其与外商实力的比较并非本题主旨×B项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在创办初期能年年盈利的原因主要是借助了政府这一外力,而非缘于自身的努力。从长远来看,过于依赖政府外力的支持不利于轮船招商局的自身成长,其要想真正确立长期的竞争性优势,应该在改善自身经营理念、更新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努力√C项轮船招商局作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其主要目的是为军用工业的创办提供资金,“专意谋取贴补”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未体现轮船招商局对航运业的垄断,且如果该局享有垄断特权,则不利于同业发展×[典例4](2024·福建厦门模拟)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其外交事务多为北洋大臣所掌。一位英国外交官评价,“总理衙门,只不过是李鸿章大学士在天津的衙门的一个分支机关”。这表明()A.清廷固守“天朝上国”的理念 B.总理衙门位卑权重C.北洋大臣与中央分庭抗礼 D.晚清外交转型曲折解析:总理衙门是清政府根据时局变化设立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外交机构,说明清政府在逐渐改变“天朝上国”的理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总理衙门权力大小问题,实际上,总理衙门后来改名为外务部并位居六部之首,其并不“位卑”,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北洋大臣与中央分庭抗礼,排除C项。【重点理解】1.历史解释——洋务运动的特点(1)目的上,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2)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3)结局上,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4)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2.家国情怀——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主题宋明至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维度】宋明至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异同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特征等。解题时需要根据设问主体涉及的不同要素进行概括。具体解题步骤如下:要素回答思路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过程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否曲折等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典例5](2023·湖北选考,16)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据《宋史》《明史》等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解析:第(1)问,解题思路如下表所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共同特点“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考试内容以理论为主,以武艺为辅“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武举相对不受国家重视“宋代武学‘设教授……合格者始许入学’”“明代武学……作为主要教材”设武学为武举培养人才第(2)问,第一小问解题思路如下表所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所学变化“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由重视理论到重视武艺“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清政府先后创办……新式学堂”由专设武学到由官学、新式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课程主要教授……工程技术”教授内容由武艺、兵法、儒家思想到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第二小问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等角度作答。答案:(1)共同特点:考试内容以理论为主,以武艺为辅;武举相对不受国家重视;设武学为武举培养人才。(2)变化:由重视理论到重视武艺;由专设武学到由官学、新式学堂培养军事人才;教授内容由武艺、兵法、儒家思想到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原因:鸦片战争之后,清朝面临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的开展。【重点理解】历史解释——福州船政学堂清末最早的海军学校。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立,初设前、后两堂。前学堂专习造船,聘法国人为教习,学法语,故又名法文学堂或法国学堂;基本课程除法文外,主要有算术、物理、化学、代数、画法几何和解析几何及机械学等。后学堂专习管轮驾驶,聘英人为教习,学英语,故又名英国学堂。基本课程除英文外,主要有算术、天文、地理、管轮、驾驶等,主要培养管轮与驾驶人才。两堂生徒毕业后,授以水师官职或派充监工、船主等,或选送英、法留学。1913年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1.(2023·湖北选考,7)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解析:由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可知,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提出平分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因此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由于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清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地诋毁,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视洪秀全为“英雄”“豪杰”,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故选C项;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洪秀全有着不同评价,并非对人物多面性的描述,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同时期从不同立场对洪秀全的描述,着眼点在于不同立场而非不同时期,排除D项。答案:C2.(2023·全国新课标卷,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解析:据材料“地方议会性质……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可知,谘议局有地方议会性质,体现了民主性,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说明士绅阶层的民主意识增强,故选D项;据材料“爆发抢米风潮……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可知,体现了地方士绅阶层对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提出了异议,统治权威受到了质疑,清末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可知,谘议局所提出的请求并不能直接生效,还需经过清廷的决定,因此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请求朝廷……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可知,他们的诉求并未立即被采纳,因此,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答案:D3.(2023·辽宁选考,6)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清廷提出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时,浙江巡抚等人持不同意见,最后此事搁置,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官员对世界大势了解不清,没有认识到建造新式兵船的重要性,说明因循守旧的思想阻碍了革新,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中央与地方在是否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方面的分歧,并不能反映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排除B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指在不触动封建专制与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这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关于造船的意见分歧,并非强调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排除D项。答案:A4.(2022·山东等级考,5)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哉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翻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近代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可以看出学者张斯桂对《万国公法》持肯定态度,这反映了以学者张斯桂为代表的部分中国人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故选D项;材料“中华为……大列国也”反映当时部分中国人仍认同传统宗藩体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可知,学者张斯桂仍有“天朝上国”观念,不会力主融入国际社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采用西方近代外交制度的信息,排除C项。答案:D1.(2024·湖北模拟)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说:“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制其死命。”两江总督裕谦也奏称:“该夷大炮不能登山施放,夷刀不能远刺,夷人腰硬腿直,一击即倒。”这()A.详细描述了英国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B.反映了鸦片战争时期的观念分歧C.暴露中国官员对世界形势的全然无知D.对研究抵抗派的思想有史料价值解析:根据材料,林则徐和裕谦对英军的错误认识,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对于研究抵抗派的思想来说,则是很有价值的原始史料,故选D项;林则徐对英军的认识是肤浅和荒诞的,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观念分歧,排除B项;中国官员对世界形势并非全然无知,排除C项。答案:D2.(2024·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1880年末,刘铭传奉诏入京,力请修建铁路:“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李鸿章本同此心,倾力赞助。这显示()A.兴办铁路已成为朝廷共识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铁路C.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