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时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1864年,普鲁士扣押了在中国渤海湾的丹麦船只,造成“战船纠纷”事件。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奕䜣尝试运用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准则,向普鲁士施加压力,丹麦船只得以释放,解决了棘手的外交难题。由此看出(

)A.清政府成功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B.中国近代外交中国家主权意识增强C.渤海湾已正式成为普鲁士的租借地 D.中国出现的严重边疆危机得到解决2.下列关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说法有误的是(

)A.该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B.该体系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C.该体系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进行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D.体系是在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之间战争结束后建立的3.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如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

)A.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B.助推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C.摧毁封建教会的信仰基础 D.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4.1941年8月,美英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这一宣言(

)A.明确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 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C.反映美英间既合作又对抗 D.意在帮助各民族选择发展道路5.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同时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义和教规,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在位期间,再次重申了这一法令。伊丽莎白一世的举措(

)A.建立了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 B.消除了教皇国对英国民众的影响C.进一步强化了世俗王权的权威 D.确立了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6.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说明(

)A.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B.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C.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D.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别成立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个国际组织在宗旨等方面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在形成重要决议的方式上,前者采取“全体一致”原则,后者采取“大国一致”原则。深入认识此差异可以看出(

)A.欧洲大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B.历史教训推进国际组织改革C.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一致原则能够保证世界和平8.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据此推知,万民法(

)A.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 B.根源于罗马帝国统治基础扩大C.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 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9.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最卓越的代表汉斯•摩根索对国际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认为:为了改变国际法中的强权状况而使国际法的执行功能富有客观性、集中性色彩,人们采取了“保证条约”和“集体安全”两项尝试,其结果失败惨重。这表明国际法(

)A.有待补充完善 B.维护强权政治C.能够制止战争 D.已被破坏殆尽10.有学者指出,民族国家是建立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基础之上的主权国家。以下是该学者提出的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形式与典型国家,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民族国家的形成形式典型国家A“资产阶级推翻王朝国家,建立为全体民族成员所认可的新的国家形态”法国B“使用外交或武力手段把原本分散但又具有共同文化的居民进行统一”德国C“伴随封建帝国的灭亡,组成帝国的民族各自独立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中国D“广大亚非拉殖民地开展民族解放斗争,建立民族国家”印度A.A B.B C.C D.D11.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该法案宜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英国此举(

)A.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B.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压抑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限制了国王的专制权力12.1815年,反法联盟召开维也纳会议,确立了重划拿破仑战败后欧洲的政治地图的相关原则。其中的势力均衡原则就是“确保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以如拿破仑般主宰欧洲"。该做法A.凸显了大国的霸权主义行为 B.打上了绥靖妥协政策的烙印C.刺激了法国民族意识的高涨 D.有利于欧洲政局的稳定和平13.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正确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的国际新秩序。这说明国际法学家们A.主张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看到了危机对国际秩序的积极影响C.成功找到经济危机经常爆发的根源 D.呼吁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14.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亲政后,立即宣布僧侣会议必须听命于国王,各大臣非经国王同意不得发布任何政令。1664年,国王委派官员到各省整治地方官吏,训诫他们效命中央政府。翌年,路易十四取消各地的终审法庭,并宣布巴黎高等法院和地方高等法院不得再就国王的敕令进行讨论和表决,必须先行登记。这些举措(

)A.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揭露了教会的黑暗腐朽15.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其原因是A.在联合国中,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毫无发言权B.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国际公约C.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完全操纵了安理会D.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国家严重对立16.据统计,5个国家参与了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8个国家参加了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14个国家参加了1885年柏林非洲会议。国际联盟成员国从42个增加到63个,1928年《非战公约》联合了63个国家,联合国最初有51个成员国,到2023年已有193个成员国。这反映出(

)A.国际组织的数量激增 B.雅尔塔体系仍具有生命力C.全球化发展不可逆转 D.各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尊重17.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议会,出席人员共400多名,其中有大主教、主教、教士、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骑士和城镇市民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贵族、教士、平民)。此后,议会就以1295年这次议会为榜样经常召开,1295年的英国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模范议会”反映了(

)A.近代宪政在曲折中发展 B.近代主权国家的形成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 D.等级君主制的合法性18.下图是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关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一章的目录节选,其中的第三节①应是(

)第二章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局第一节“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17世纪初的欧洲局势34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的对垒41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45第二节战争的四个阶段第三节①A.《万国公法》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C.《国际联盟盟约》 D.《战争与和平法》19.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

)A.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B.各个民族可以在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由决定分立还是联合C.以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和异族压迫为主要历史背景D.每个民族都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决定自己的政府的权力20.1970年,联合国大会在《国际法原则宣言》中强调,“一个民族自由决定建立自主独立国家,与某一独立国家自由结合或合并,或采取任何其他政治地位,均属该民族实施自决权之方式”,但“每一国均不得采取目的在局部或全部破坏另一国国内统一及领土完整之任何行动”。这一宣言(

)A.促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有利于新兴力量的崛起C.加速了两大阵营的瓦解 D.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兴起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十年战争在其开始之初,仅限于德意志境内,皇帝和支持他的天主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两大集团之间作战。不久,丹麦、尼德兰、瑞典、法国、西班牙等国相继加入战争,英国、俄国、教皇和波兰等则因支持不同的集团而纷纷介入,三十年战争遂演变为国际战争。1648年,交战双方经过会议协商,共同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这场战争。和约规定,德意志的350个邦“在教会事务和政治方面均得自主行使领土主权”,和约还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材料二: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列强在维也纳召开全欧国际会议。这是自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以来,第二次通过全欧国际会议来安排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1648年,和会上没有英国、波兰、俄国和土耳其的代表,而这一次和会仅仅排除土耳其在外。会议所有重要事务主要由俄、英、奥、普、法五国协调决定。会议的主要结果是: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恢复君主制,法国的疆界恢复到1790年的状况,俄国获得波兰的大部分和芬兰,普鲁士也扩大了领土,建立了由奥地利主持的德意志邦联,英国获得一些海外殖民地。——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也纳会议召开的背景。(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相比,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特征。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英交往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据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送给乾隆帝的中文礼单记载,马戛尔尼携带的礼品共十九件,包括枪械、软带、望远镜、时钟、晴雨表、奇巧椅子、马车等礼物,其中,还包含两箱图册。下表是图册的内容以及乾隆帝的回礼:乾隆帝的回礼及与英使团礼品的对应关系马戛尔尼使团的礼品对应点乾隆帝的回礼《英吉利贵族图像》名人肖像《历代帝王像》一匣《船舶及各种图画》军事行动战图一匣(内含《伊犁回部图》《金川图》《台湾图》)《海米尔登氏藏爱褚利亚及希腊罗马古物图》《海米尔登氏康比扶来格拉火山图》科学艺术画花卉册页一册(内容不详)《中国建筑及服饰器物图》《詹伯斯氏建筑工程图》《詹伯斯氏奇幽园图》《英吉利戏院图》《英吉利建筑师维特鲁维阿氏建筑图》《亚丹氏建筑图》《湖山风景图》《巴克氏城市风景图》建成环境《水法图》—改编自徐斌《马戛尔尼使团礼品中的图册》材料二

“国书”,即具有平行地位的两国往来文书。清朝的国书最早出现在入关前的后金时期,广泛应用于后金与朝鲜、察哈尔蒙古的交往中。当清廷逐步建立宗藩体系后,在对外交往中不再使用国书,代之以表文、敕谕、奏书、咨文等朝贡文书。这些文书反映着相应的名分关系,成为宗藩体系的重要表征。鸦片战争后,美使顾盛被授予信任状出使中国。此份信任状指出派遣顾盛为驻中国特命全权公使,并希望中国皇帝对他予以信任。之后,在中国官员上奏道光帝的奏折中,顾盛递交的信任状没有被翻译为宗藩体系下的“表文”,而是被翻译为“国书”。此前的藩属国表文通常表示出由下往上敬奉文书的性质,而美国国书的起首体现出私人性与对等性。中国历朝都非常重视历法,清廷会向朝鲜等国颁赐历书,即“颁正朔”,然后朝鲜、琉球等国在文书中就会使用中国历法。但是对于美国的这份汉译本国书,最后却保留了西元纪年。从汉译本国书的语句看,其中大量使用“大清大皇帝陛下”“皇都”“中华”一类的崇敬字词,同时以“孤”“敝域”作为美国总统与国家的谦称。在内容上,这份国书既有对中国的大力赞美,也有对自己国情的介绍;既表示出友好与对等之意,又通过这些词语体现出谦卑秩序。此外,美国总统的人名从颇具美好意义的“泰禄”改为“戴喇”,删去“忝友好”三字,还在“皇帝”前特加一“大”字。道光帝要求耆英撰拟了一份符合“天朝体制”的诏书,作为对美国国书的回书。但是清廷下发的这份回书与传统“诏书”的内容、格式大不相同。它既没有对美国的“伯理玺天德”“合众国”进行抬格,在涉及本朝的“大皇帝”“朕”“钦差”等字词时也都没有抬格,可以说没有执行抬头制度,从而使这份文书在格式上消弭了尊卑之分。从同治七年的蒲安臣使团开始,清政府首次对外发出了遣使国书。光绪二年(1876年)派遣郭嵩焘、刘锡鸿为正副使常驻英国,他们携带了清朝的第一份驻使国书。此后,遣使和驻使携带国书成为惯例。—摘编自郭黎鹏《晚清国书与中西国家间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英双方所选图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书在清朝的变化发展。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现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国际体系主要内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了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的先例。维也纳体系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等封建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进行严惩;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并限制海军军备;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等等。雅尔塔体系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欧洲被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建立联合国;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从以上四个阶段中任选两个连续的阶段,阐释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2.B3.A4.A5.C6.A7.C8.B9.A10.C11.B12.D13.D14.C15.B16.C17.C18.B19.C20.B21.(1)结束欧洲混战的局面,形成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确立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开创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剧了欧洲和教会的分裂;推动了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家法的形成。(2)拿破仑帝国覆灭;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英国的崛起。(3)涵盖国家更多,更具世界性;大国协调;强权政治色彩明显;欧洲均势。22.(1)英:为了增进彼此了解;展现英国军事实力;展示英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展示英国城市建设水平。中:作为英方图册的对等回礼;展示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就。(2)国书在清朝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人关前的后金时期,与朝鲜、察哈尔蒙古是对等的外交关系,国书作为具有平行地位的两国往来文书,用于和朝鲜、察哈尔蒙古的交往中。当清朝建立起宗藩关系后,与周边国家不再是平等关系,而是周边国家的宗主国,在对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