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六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上古史》中提到,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A.早期国家的形成 B.建筑技术的进步C.原始农业的产生 D.商业分工的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从“依靠自然”到“改造自然”的关键性进步应该是原始农业的产生,C项正确;早期国家的形成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A项;建筑技术的进步不足以使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排除B项;商业分工没有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随着大城市的出现,各种姓之间的混血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印度法律又制定了“顺婚”和“逆婚”原则。所谓“顺婚”,即高种姓之男娶低种姓之女;所谓“逆婚”,即低种姓之男娶高种姓之女。“顺婚”是允许的,而“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这表明古代印度()A.经济发展突破种姓制度 B.阶层流通完全固化C.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 D.血缘关系决定等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印度法律制定“顺婚”和“逆婚”原则,“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可知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C项正确;法律绝对禁止“逆婚”,说明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没有突破种姓制度,排除A项;“顺婚”是允许的,可见阶层流通并未完全固化,排除B项;“血缘关系决定等级”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3.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公元368——369年不列颠发生了纳税人暴动;公元372年毛里塔尼亚爆发费尔姆领导的奴隶、隶农大起义;公元4世纪末在西班牙发生农民起义。据此可知,加速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是()A.阶级矛盾激化 B.宗教斗争C.公民道德沦丧 D.蛮族入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不列颠发生了纳税人暴动;毛里塔尼亚爆发费尔姆领导的奴隶、隶农大起义;西班牙发生农民起义。”可知,在罗马帝国统治区域内,爆发多次暴动和起义,说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阶级矛盾异常激化,这也是加速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罗马帝国统治区域内阶级矛盾异常激化,没有体现宗教斗争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罗马帝国统治区域内阶级矛盾异常激化,没有体现公民道德沦丧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罗马帝国统治区域内阶级矛盾异常激化,没有体现蛮族入侵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纷纷涌入阿富汗、印度等这些东方城市,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介绍给了当地人们,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中。据此可知,亚历山大的东征()A.凿通了亚欧的商贸通道 B.旨在传播古希腊文化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导致东方文明的衰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凿通亚欧商贸通道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亚历山大的东征,排除A项;B项不符题意,亚历山大的东征主要目的是扩张帝国,文化的交流是东征过程的附带产物,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史实,亚历山大的东征虽然占领了古代埃及等东方领土,但就当时而言,东西方文明比较中还是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东方文明衰落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5.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掌握着庄园法庭的司法权,他们对庄园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在这种体制下“被缩成了一个阴影而已”。据此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A.庄园成为独立的国家 B.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君主制遭到一定限制 D.教权的威胁已不复存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庄园贵族具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制度的发展,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下,庄园只是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并没有成为独立国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建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未涉及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6.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后,将大贵族杜马(议会)的成员由原先的12人增至32人;后又挑选以阿达舍夫为首的小贵族组建重臣拉达(会议),执掌国家的大权。这些做法()A.限制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有利于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速了俄国统一的历史进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伊凡四世的举措有利于削弱国内封建大贵族的势力,增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统治,B项正确;材料限制的是封建大贵族的势力,排除A项:材料与提高政府效率无关,排除C项;伊凡四世亲政前,俄国已基本实现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7.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采取开明的宗教政策,在中央政府一定程度的委任之下,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物,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谐共存。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

)A.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沟通 B.政治统治具有灵活性的特征C.缓和了东西方的宗教矛盾 D.强大取决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物,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谐共存”,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给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体现其管理的灵活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无法得出东西方贸易沟通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国内的宗教政策,无法得出对东西方宗教的影响,排除C项;地理位置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8.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政府推行改革,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地方官的任免权均属中央。日本政府的这些举措()A.实现了日本的首次统一 B.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C.消除了武士集团的特权 D.利于推动政权的封建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7世纪中期的日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日本的改革涉及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改革是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D项正确;日本首次实现统一约在3世纪左右,排除A项;B项“照搬”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此时日本还没有形成武士阶层,排除C项。故选D项。9.在大津巴布韦卫城的遗址中,人们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珠串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这反映了当时大津巴布韦()A.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B.手工业高度发达C.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D.航海技术已经成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们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珠串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可知,津巴布韦与阿拉伯、近东、印度、中国之间有贸易往来,A项说法正确;材料的信息只能说明津巴布韦与阿拉伯、印度等地有贸易往来,不能反映津巴布韦手工业高度发达,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津巴布韦农业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津巴布韦农业发展的情况,排除C项;仅凭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出古代津巴布韦通过何种方式与印度等地发生贸易联系的,排除D项。故选A项。10.印加人通过建造梯田(如下图)来弥补山区干旱少地的自然环境,结构坚固的梯田既可阻挡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还可以防止山体滑坡等灾害。由此可知,印加人()A.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B.农业生产因地制宜C.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D.主要从事集体耕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加人在山区通过建造梯田来弥补不宜耕种的自然环境,B项正确;“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梯田可以阻挡水土流失,防治山体滑坡,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环境,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印加人的劳作方式是集体耕作还是个体耕作,排除D项。故选B项。11.14至15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这可用于说明()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世界市场的形成C.大工业生产的内在动力 D.价格革命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4至15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至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急需找到通往东方的海外市场,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A项正确;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材料中描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大工业生产是工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中描述的时期不符,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与材料中描述的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1519年,某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英国作家理查德·伊顿对该航海家的航行评论道:“毫无疑问,它是如此奇特和令人惊叹,这样的壮举从未有过,未来似乎也不会再次发生。”据此可知,该航海家及其船队()A.最先开通到达美洲的新航线B.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C.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D.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答案〗B〖解析〗据材料“1519年,某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及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船队自欧洲出发,绕过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最终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B项正确;1492年哥伦布带领船队跨越大西洋,发现美洲,最先开通了到达美洲的航线,排除A项;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整体向西航行,排除C项;古代丝绸之路就已经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排除D项。故选B项。13.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戴蒙德在其《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讲到,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地区居住着大约500万左右的印第安人,但其中有将近90%的人在16世纪的几十年里死去。造成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A.殖民者严重破坏美洲生态 B.殖民屠杀和病菌传播C.本土作物遭到大规模移种 D.过度移民使资源枯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地区居住着大约500万左右的印第安人,但其中有将近90%的人在16世纪的几十年里死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后,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在此期间,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殖民屠杀和病菌传播导致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没有体现殖民者严重破坏美洲生态的信息,排除A项;本土作物遭到大规模移种,与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殖民屠杀和病菌传播导致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没有提及过度移民使资源枯竭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据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

)A.三角贸易 B.美国独立 C.殖民争霸 D.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角贸易的初程、中程和归程,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三角贸易,与美国独立、殖民争霸和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5.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贵族的享乐 B.价格革命的影响C.政治分裂的阻碍 D.罗马教廷的束缚〖答案〗B〖解析〗根据“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可得出欧洲物价上涨,这是因为新航跌开辟后,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即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B项正确;贵族享乐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分裂,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受到罗马教廷的束缚,排除CD项。故选B项。16.马丁·路德认为:“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据此可知,马丁·路德()A.宣扬人应该追求来世幸福 B.主张教会高于国家C.主张建立严格的教会仪式 D.强调信仰即可得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可知,反映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信徒凭借信仰就可以与上帝直接沟通,无须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做中介,D项正确;马丁·路德并未主张人们追求来世幸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马丁·路德关于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丁·路德主张不赞成严格的教会仪式,排除C项。故选D项。17.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提出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据此可知,他是()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提出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可知,这位巨人是哥白尼,A项正确;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排除B项;达尔文的主要成就是生物进化论,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爱因斯坦提出的是相对论,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卢梭指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据此可知,卢梭()A.主张君主立宪 B.认同直接民主制度C.提倡主权在民 D.强调实行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归纳其主旨为,卢梭认为政府是人民个人意志共同体,行政权的受托人是人民的办事员,即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认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这就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C项正确;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卢梭确实主张直接民主制,但是材料不能体现出卢梭的直接民主思想,只能体现他的主权在民思想,排除B项;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19.《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弗逊认为:“我们的国家太大,以至不能由单一的政府去管理它的一切事务。公仆距离他们的选民的监视是如此遥远,以致无法管理和照看它的一切为了很好地治理公民所必需的细节。”据此可知,杰弗逊的这一观点A.协调了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 B.旨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体现了三权分立民主原则 D.否定了联邦制存在的合理性〖答案〗B〖解析〗杰弗逊认为美国国家幅员辽阔,政府远离人民的监督,导致公民无法关注到政府管理国家的细节,由此可知,杰弗逊强调不能由单一的政府去管理它的一切事务,说明杰弗逊主张加强州政府权力,这样选民能更直接的监督政府,其意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正确;杰弗逊是在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C项;杰弗逊并不是反对联邦制,只是认为应当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说道:“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极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材料中的“转折”是指法国()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受阻C.各派的政治权力均分 D.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近代七八十年的民主共和的曲折历程,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持续了大半个世纪的民主共和的曲折道路,最后确立的是法国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A项;法国持续的民主共和的道路最终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在法国共和政体之下各派不是平均分配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21.日本明治维新中能够体现“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一思想的举措是()A.富国强兵 B.殖产兴业 C.四民平等 D.文明开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根据材料“大凡国之强弱……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知,强调的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为此,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业,B项正确;“富国强兵”属于军事方面的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四民平等”指的是明治维新改革重新建立身分制的政策,实际上是创立皇族、华族、士族、平民等新的身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文明开化是指在明治时代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以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2.如表反映了1800~1870年间英国煤产量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80018201830185018601870产量(万吨)1100017402400494080001100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珍妮纺纱机的推广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内燃机的广泛运用〖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0~1870年的英国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全面开展时期。1769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工厂生产中机器动力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以煤炭为燃料,煤炭成为重要能源,表格中1800年至1870年煤炭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A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棉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与材料中的煤产量无关,排除B项;C、D两项均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段“1800~1870年”,排除。故选A项。23.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A.推动了英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B.一定程度改变了女性的生活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 D.使得传统家庭模式日益稳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贡献以及其在社会关系网中扮演的新角色,说明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的生活,使得其走出家庭,进入社会,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妇女生活的变化,不是阶级结构变化,排除A项;女性生活的变化,不能得出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工业革命提高了女性的家庭地位,冲击着传统家庭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24.有学者在评价圣西门时说:“尽管他坚持对现存政治秩序作总体性的乌托邦批判,但是另一个方面,他在构建其乌托邦时又试图在现存政治体制的卵翼下寻求乌托邦实现的可能。”由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圣西门()A.为社会主义运动设计了美好蓝图B.思想上具有批判和保守并存的特点C.为无产阶级实现解放指明了方向D.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对现存政治秩序作总体性乌托邦批判”“试图在现存政治体制的卵翼下寻求乌托邦实现的可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西门虽然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又不愿推翻现存制度,而是通过改良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体现了圣西门的思想既有批判性,又有保守性,B项正确。圣西门思想的空想性注定其无法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蓝图,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实现解放指明了方向,排除C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只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能完全概括该学者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25.《***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材料意在强调()A.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作用C.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工人阶级与封建制度的决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1848年的《***宣言》。根据材料“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马克思在《***宣言》中认为无产阶级必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正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26.列宁指出,“公社以这种方式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这种专政,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行前所未有的控制的国家是一种最适合于建立社会主义而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据此可知,列宁强调巴黎公社()A.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 B.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C.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 D.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可知,列宁认为巴黎公社使工人阶级掌控了国家政权,实现了对国家前所未有的控制,这正是无产阶级专政本质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阶级斗争,与国家管理成本和民族国家并同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D两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巴黎公社尚未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排除B项。故选C项。27.在抢夺殖民地的过程中,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签订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如下框内容所示。这一条款的制定()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领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既得权力,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A.解决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冲突B.结束了列强在非洲的贸易争端C.利于缓和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矛盾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进程〖答案〗C〖解析〗主要重点考查西方列强殖民地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1884年,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激烈,签订的条约保护了贸易与过境运输,有利于缓和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矛盾,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西方列强处理殖民地争端的措施,没有体现殖民者与非洲国家的矛盾,且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贸易争端问题,主要是殖民地问题,且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西方列强处理殖民地争端的措施,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8.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A.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B.瓦解了殖民地封建的剥削关系C.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 D.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契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征服活动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即“殖民地失去整个旧世界”;西方的征服活动又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使殖民地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长期依附于西方宗主国,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使东西方的发展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即“未产生一个新世界”,A项正确;瓦解了封建剥削关系并不适用于所有被西方征服的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排除C项;殖民活动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的现代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29.1823年,美国在“门罗宣言”中提出,美国要尽量避免与欧洲国家的冲突,同时也要避免卷入欧洲国家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坚决实行“不干涉原则”,并力求建立“美洲体系”,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说明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A.实现了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控制 B.具有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双重性C.阻断了美洲和世界的经济交流 D.意在支持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门罗宣言”旨在将拉美从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中挣脱出来,以便于自己对拉美的干预和控制,并建立相对独立的“拉美体系”,这既体现了该宣言的孤立主义,又反映了其扩张主义,B项正确;该宣言加速了美国对拉美的干预和控制,并未实现对拉美的直接控制,排除A项;该宣言旨在实现美国对拉美的控制而非阻断拉美与世界的交流及帮助拉美实现民族独立,排除C、D两项。故选B项。3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家;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些革命和斗争的发生A.致使亚洲国家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 B.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历史进步C.体现了亚洲国家全民族抗争的特点 D.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主要国家民族民主革命此起彼伏,这些革命和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历史进步,B项正确;这一时期亚洲人民的反抗并未获得民族独立,排除A项;辛亥革命并未体现出全民族抗争的特点,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抗张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并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世纪教会对人们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2)改变:主张无神论,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作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解析〗【小问1详析】背景:根据材料“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据材料“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可知,中世纪教会对人们的压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特点:根据材料“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可知,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小问2详析】改变: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可知,主张无神论,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作用:根据材料“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可知,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根据材料“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可知,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是工业革命开始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并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近一百年间,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一大批的自由劳动力与大量资本。此外,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同时,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等自然科学成果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摘编自王铭王薇《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成果能源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1882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1884英国帕森斯多级式汽轮机交通1885德国本茨和戴姆勒汽车1894美国福特制造美国第一辆汽车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石化1859美国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1867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电信1837美国摩尔斯有线电报1876美国贝尔电话机1894~1896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答案〗(1)条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国内政局稳定;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原料、市场、劳动力和原始资本;工厂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能和人才;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2)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以近代科学理论为指导;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开始于重工业,以电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各国进程不同,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据材料“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得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国内政局稳定;据材料“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一大批的自由劳动力与大量资本”,得出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原料、市场、劳动力和原始资本;据材料“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得出工厂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能和人才;据材料“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等自然科学成果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得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据材料“发电机……汽车”,得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从近代科学理论角度分析,得出以近代科学理论为指导;据材料“德国……美国……意大利”,得出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从工业类型和成就分析,得出开始于重工业,以电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从进程上看,各国进程不同,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六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上古史》中提到,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A.早期国家的形成 B.建筑技术的进步C.原始农业的产生 D.商业分工的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从“依靠自然”到“改造自然”的关键性进步应该是原始农业的产生,C项正确;早期国家的形成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A项;建筑技术的进步不足以使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排除B项;商业分工没有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随着大城市的出现,各种姓之间的混血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印度法律又制定了“顺婚”和“逆婚”原则。所谓“顺婚”,即高种姓之男娶低种姓之女;所谓“逆婚”,即低种姓之男娶高种姓之女。“顺婚”是允许的,而“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这表明古代印度()A.经济发展突破种姓制度 B.阶层流通完全固化C.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 D.血缘关系决定等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印度法律制定“顺婚”和“逆婚”原则,“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可知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C项正确;法律绝对禁止“逆婚”,说明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没有突破种姓制度,排除A项;“顺婚”是允许的,可见阶层流通并未完全固化,排除B项;“血缘关系决定等级”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3.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公元368——369年不列颠发生了纳税人暴动;公元372年毛里塔尼亚爆发费尔姆领导的奴隶、隶农大起义;公元4世纪末在西班牙发生农民起义。据此可知,加速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是()A.阶级矛盾激化 B.宗教斗争C.公民道德沦丧 D.蛮族入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不列颠发生了纳税人暴动;毛里塔尼亚爆发费尔姆领导的奴隶、隶农大起义;西班牙发生农民起义。”可知,在罗马帝国统治区域内,爆发多次暴动和起义,说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阶级矛盾异常激化,这也是加速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罗马帝国统治区域内阶级矛盾异常激化,没有体现宗教斗争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罗马帝国统治区域内阶级矛盾异常激化,没有体现公民道德沦丧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罗马帝国统治区域内阶级矛盾异常激化,没有体现蛮族入侵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纷纷涌入阿富汗、印度等这些东方城市,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介绍给了当地人们,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中。据此可知,亚历山大的东征()A.凿通了亚欧的商贸通道 B.旨在传播古希腊文化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导致东方文明的衰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凿通亚欧商贸通道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亚历山大的东征,排除A项;B项不符题意,亚历山大的东征主要目的是扩张帝国,文化的交流是东征过程的附带产物,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史实,亚历山大的东征虽然占领了古代埃及等东方领土,但就当时而言,东西方文明比较中还是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东方文明衰落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5.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掌握着庄园法庭的司法权,他们对庄园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在这种体制下“被缩成了一个阴影而已”。据此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A.庄园成为独立的国家 B.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君主制遭到一定限制 D.教权的威胁已不复存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庄园贵族具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制度的发展,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下,庄园只是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并没有成为独立国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建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未涉及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6.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后,将大贵族杜马(议会)的成员由原先的12人增至32人;后又挑选以阿达舍夫为首的小贵族组建重臣拉达(会议),执掌国家的大权。这些做法()A.限制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有利于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速了俄国统一的历史进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伊凡四世的举措有利于削弱国内封建大贵族的势力,增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统治,B项正确;材料限制的是封建大贵族的势力,排除A项:材料与提高政府效率无关,排除C项;伊凡四世亲政前,俄国已基本实现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7.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采取开明的宗教政策,在中央政府一定程度的委任之下,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物,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谐共存。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

)A.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沟通 B.政治统治具有灵活性的特征C.缓和了东西方的宗教矛盾 D.强大取决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物,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谐共存”,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给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体现其管理的灵活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无法得出东西方贸易沟通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国内的宗教政策,无法得出对东西方宗教的影响,排除C项;地理位置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8.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政府推行改革,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地方官的任免权均属中央。日本政府的这些举措()A.实现了日本的首次统一 B.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C.消除了武士集团的特权 D.利于推动政权的封建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7世纪中期的日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日本的改革涉及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改革是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D项正确;日本首次实现统一约在3世纪左右,排除A项;B项“照搬”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此时日本还没有形成武士阶层,排除C项。故选D项。9.在大津巴布韦卫城的遗址中,人们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珠串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这反映了当时大津巴布韦()A.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B.手工业高度发达C.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D.航海技术已经成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们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珠串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可知,津巴布韦与阿拉伯、近东、印度、中国之间有贸易往来,A项说法正确;材料的信息只能说明津巴布韦与阿拉伯、印度等地有贸易往来,不能反映津巴布韦手工业高度发达,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津巴布韦农业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津巴布韦农业发展的情况,排除C项;仅凭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出古代津巴布韦通过何种方式与印度等地发生贸易联系的,排除D项。故选A项。10.印加人通过建造梯田(如下图)来弥补山区干旱少地的自然环境,结构坚固的梯田既可阻挡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还可以防止山体滑坡等灾害。由此可知,印加人()A.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B.农业生产因地制宜C.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D.主要从事集体耕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加人在山区通过建造梯田来弥补不宜耕种的自然环境,B项正确;“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梯田可以阻挡水土流失,防治山体滑坡,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环境,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印加人的劳作方式是集体耕作还是个体耕作,排除D项。故选B项。11.14至15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这可用于说明()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世界市场的形成C.大工业生产的内在动力 D.价格革命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4至15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至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急需找到通往东方的海外市场,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A项正确;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材料中描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大工业生产是工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中描述的时期不符,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与材料中描述的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1519年,某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英国作家理查德·伊顿对该航海家的航行评论道:“毫无疑问,它是如此奇特和令人惊叹,这样的壮举从未有过,未来似乎也不会再次发生。”据此可知,该航海家及其船队()A.最先开通到达美洲的新航线B.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C.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D.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答案〗B〖解析〗据材料“1519年,某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及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船队自欧洲出发,绕过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最终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B项正确;1492年哥伦布带领船队跨越大西洋,发现美洲,最先开通了到达美洲的航线,排除A项;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整体向西航行,排除C项;古代丝绸之路就已经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排除D项。故选B项。13.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戴蒙德在其《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讲到,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地区居住着大约500万左右的印第安人,但其中有将近90%的人在16世纪的几十年里死去。造成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A.殖民者严重破坏美洲生态 B.殖民屠杀和病菌传播C.本土作物遭到大规模移种 D.过度移民使资源枯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地区居住着大约500万左右的印第安人,但其中有将近90%的人在16世纪的几十年里死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后,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在此期间,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殖民屠杀和病菌传播导致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没有体现殖民者严重破坏美洲生态的信息,排除A项;本土作物遭到大规模移种,与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殖民屠杀和病菌传播导致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没有提及过度移民使资源枯竭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据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

)A.三角贸易 B.美国独立 C.殖民争霸 D.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角贸易的初程、中程和归程,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三角贸易,与美国独立、殖民争霸和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5.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贵族的享乐 B.价格革命的影响C.政治分裂的阻碍 D.罗马教廷的束缚〖答案〗B〖解析〗根据“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可得出欧洲物价上涨,这是因为新航跌开辟后,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即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B项正确;贵族享乐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分裂,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受到罗马教廷的束缚,排除CD项。故选B项。16.马丁·路德认为:“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据此可知,马丁·路德()A.宣扬人应该追求来世幸福 B.主张教会高于国家C.主张建立严格的教会仪式 D.强调信仰即可得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可知,反映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信徒凭借信仰就可以与上帝直接沟通,无须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做中介,D项正确;马丁·路德并未主张人们追求来世幸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马丁·路德关于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丁·路德主张不赞成严格的教会仪式,排除C项。故选D项。17.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提出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据此可知,他是()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提出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可知,这位巨人是哥白尼,A项正确;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排除B项;达尔文的主要成就是生物进化论,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爱因斯坦提出的是相对论,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卢梭指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据此可知,卢梭()A.主张君主立宪 B.认同直接民主制度C.提倡主权在民 D.强调实行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归纳其主旨为,卢梭认为政府是人民个人意志共同体,行政权的受托人是人民的办事员,即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认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这就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C项正确;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卢梭确实主张直接民主制,但是材料不能体现出卢梭的直接民主思想,只能体现他的主权在民思想,排除B项;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19.《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弗逊认为:“我们的国家太大,以至不能由单一的政府去管理它的一切事务。公仆距离他们的选民的监视是如此遥远,以致无法管理和照看它的一切为了很好地治理公民所必需的细节。”据此可知,杰弗逊的这一观点A.协调了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 B.旨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体现了三权分立民主原则 D.否定了联邦制存在的合理性〖答案〗B〖解析〗杰弗逊认为美国国家幅员辽阔,政府远离人民的监督,导致公民无法关注到政府管理国家的细节,由此可知,杰弗逊强调不能由单一的政府去管理它的一切事务,说明杰弗逊主张加强州政府权力,这样选民能更直接的监督政府,其意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正确;杰弗逊是在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C项;杰弗逊并不是反对联邦制,只是认为应当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说道:“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极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材料中的“转折”是指法国()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受阻C.各派的政治权力均分 D.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近代七八十年的民主共和的曲折历程,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持续了大半个世纪的民主共和的曲折道路,最后确立的是法国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A项;法国持续的民主共和的道路最终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在法国共和政体之下各派不是平均分配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21.日本明治维新中能够体现“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一思想的举措是()A.富国强兵 B.殖产兴业 C.四民平等 D.文明开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根据材料“大凡国之强弱……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知,强调的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为此,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业,B项正确;“富国强兵”属于军事方面的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四民平等”指的是明治维新改革重新建立身分制的政策,实际上是创立皇族、华族、士族、平民等新的身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文明开化是指在明治时代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以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2.如表反映了1800~1870年间英国煤产量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80018201830185018601870产量(万吨)1100017402400494080001100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珍妮纺纱机的推广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内燃机的广泛运用〖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0~1870年的英国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全面开展时期。1769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工厂生产中机器动力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以煤炭为燃料,煤炭成为重要能源,表格中1800年至1870年煤炭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A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棉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与材料中的煤产量无关,排除B项;C、D两项均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段“1800~1870年”,排除。故选A项。23.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A.推动了英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B.一定程度改变了女性的生活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 D.使得传统家庭模式日益稳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贡献以及其在社会关系网中扮演的新角色,说明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的生活,使得其走出家庭,进入社会,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妇女生活的变化,不是阶级结构变化,排除A项;女性生活的变化,不能得出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工业革命提高了女性的家庭地位,冲击着传统家庭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24.有学者在评价圣西门时说:“尽管他坚持对现存政治秩序作总体性的乌托邦批判,但是另一个方面,他在构建其乌托邦时又试图在现存政治体制的卵翼下寻求乌托邦实现的可能。”由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圣西门()A.为社会主义运动设计了美好蓝图B.思想上具有批判和保守并存的特点C.为无产阶级实现解放指明了方向D.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对现存政治秩序作总体性乌托邦批判”“试图在现存政治体制的卵翼下寻求乌托邦实现的可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西门虽然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又不愿推翻现存制度,而是通过改良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体现了圣西门的思想既有批判性,又有保守性,B项正确。圣西门思想的空想性注定其无法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蓝图,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实现解放指明了方向,排除C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只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能完全概括该学者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25.《***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材料意在强调()A.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作用C.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工人阶级与封建制度的决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1848年的《***宣言》。根据材料“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马克思在《***宣言》中认为无产阶级必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正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26.列宁指出,“公社以这种方式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这种专政,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行前所未有的控制的国家是一种最适合于建立社会主义而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据此可知,列宁强调巴黎公社()A.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 B.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C.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 D.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可知,列宁认为巴黎公社使工人阶级掌控了国家政权,实现了对国家前所未有的控制,这正是无产阶级专政本质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阶级斗争,与国家管理成本和民族国家并同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D两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巴黎公社尚未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排除B项。故选C项。27.在抢夺殖民地的过程中,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签订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如下框内容所示。这一条款的制定()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领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既得权力,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A.解决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冲突B.结束了列强在非洲的贸易争端C.利于缓和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矛盾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进程〖答案〗C〖解析〗主要重点考查西方列强殖民地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1884年,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激烈,签订的条约保护了贸易与过境运输,有利于缓和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矛盾,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西方列强处理殖民地争端的措施,没有体现殖民者与非洲国家的矛盾,且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贸易争端问题,主要是殖民地问题,且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西方列强处理殖民地争端的措施,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8.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A.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B.瓦解了殖民地封建的剥削关系C.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 D.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契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征服活动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即“殖民地失去整个旧世界”;西方的征服活动又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使殖民地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长期依附于西方宗主国,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使东西方的发展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即“未产生一个新世界”,A项正确;瓦解了封建剥削关系并不适用于所有被西方征服的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排除C项;殖民活动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的现代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29.1823年,美国在“门罗宣言”中提出,美国要尽量避免与欧洲国家的冲突,同时也要避免卷入欧洲国家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坚决实行“不干涉原则”,并力求建立“美洲体系”,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说明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A.实现了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控制 B.具有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双重性C.阻断了美洲和世界的经济交流 D.意在支持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门罗宣言”旨在将拉美从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中挣脱出来,以便于自己对拉美的干预和控制,并建立相对独立的“拉美体系”,这既体现了该宣言的孤立主义,又反映了其扩张主义,B项正确;该宣言加速了美国对拉美的干预和控制,并未实现对拉美的直接控制,排除A项;该宣言旨在实现美国对拉美的控制而非阻断拉美与世界的交流及帮助拉美实现民族独立,排除C、D两项。故选B项。3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家;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些革命和斗争的发生A.致使亚洲国家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 B.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历史进步C.体现了亚洲国家全民族抗争的特点 D.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主要国家民族民主革命此起彼伏,这些革命和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历史进步,B项正确;这一时期亚洲人民的反抗并未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