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水笔书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据《史记》记载,黄帝尊为天子,设官“抚万民,度四方”;帝尧之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虞舜设官分职,“播时百谷”以解除饥馑,“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这些文献()A.论证了皇权专制合理性 B.突出了农业的邦本地位C.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 D.强调以民为本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抚万民,度四方’‘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内容体现了这些传话时期的贤明君主都关注人民,强调了以民为本的合理性,D项正确;黄帝等人不属于专制皇帝,材料中的观点与皇权专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突出农业的邦本地位,排除B项;只有虞舜提及了教化民众,不属于这些文献的共同点,排除C项。故选D项。2.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主宰者,而呼之为“天”,周王则为受天之命而王天下的“天子”。同时,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民”"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才能维护“天命”。这种思想()A.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 B.催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萌芽C.表明统治者放松约束民众 D.成为维系宗法分封的纽带〖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出现了“敬天保民”思想,这种思想是对统治者的一种约束,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A项正确;“敬天保民"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排除B项;“敬天保民”思想要求统治者自我约束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民众的约束,排除C项;血缘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纽带,排除D项。故选A项。3.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谈及某一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下列言论出自该学派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可知,该思想主张顺应事物本身的变化规律,符合道家思想,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属于法家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于儒家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4.金石学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为研究对象。北宋时期,金石学成为专门的学问,金石学家希望通过研究古器物“补经传之阙亡”。清代金石考据之风更盛,在鉴别、分类及文字考证等方面多有成就。据此可知()A.中国历代帝王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古玩器物B.古代中国具有保护和研究文物的历史传统C.古代中国比西方更早的具有文物保护意识D.清代考据之风更盛得益于西学东渐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学从北宋到清代的发展,反映了古代中国具有保护和研究文物的历史传统,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具有保护和研究文物的历史传统,没有涉及中国历代帝王重视收藏各种古玩器物,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西方文物保护的相关史实,不能得出“古代中国比西方更早的具有文物保护意识”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具有保护和研究文物的历史传统,但没体现清代考据之风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5.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稳定传统宗藩体系 B.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C.推动全国统一进程 D.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可见清政府重视基层社会的教育,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儒家礼教对于维持统治的重要性,对于政治教化活动给予极大的关心和重视,充分调动各方精英人物协助教化,努力拓宽政治教化工作的参与渠道,可见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重构社会教化、强化政治认同,D项正确;材料所述举措的主要意图并非是为了稳定传统宗藩体系,且地方基层教育与宗藩体系无关,排除A项;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为了增加政治认同,维护政治稳定,并非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排除B项;清朝已经完成全国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6.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时期的歌谣体童蒙读物中,除了对西方科技的描述外,还有如“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西方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体现了晚晴时期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D项正确;材料中“革命风潮逼远东”不符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此时期并没有革命风潮,排除A项;材料中“诸君准备新人格”体现了并没有抛弃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排除B项;立宪派的宣传品中不会出现“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7.读如表。下列项中对19世纪出国契约华工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1801—1875年出国契约华工人数估算表(部分)单位:人国家/地区1801—1850年1851—1875年共计人数年均人数共计人数年均人数美洲60000120053500021000美国180003601600006400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0000200600002400①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②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③欧洲人入侵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锐减④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下列项中对19世纪出国契约华工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中规定,允许华工出国,①正确;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需要大量劳动力,②正确;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入侵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锐减,殖民者进行“贩奴贸易”,此时华工并未出国,③与材料无关;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殖民者需要非洲市场,加之黑人的反抗,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始引进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国人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的尝试;改革开放后,强调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这说明A.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强烈影响 B.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发展C.外交方针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D.政治环境影响教育方针制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始引进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国人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的尝试;改革开放后,强调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随着时代的不同在不断的变化,说明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了教育方针的制定,D项正确;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强烈影响,说法不全面,排除A项;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说法不全面,无法概括全部材料信息,排除B项;外交方针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说法不全面,无法概括全部材料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历史学家吴于廑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一文中指出,从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世界诸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打开地区间闭塞、扩大彼此物质和精神文明交往,乃至促使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方面,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下列项中,不属于“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的是()A.印欧人的迁徙 B.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C亚历山大远征 D.蒙古西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世界诸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打开地区间闭塞、扩大彼此物质和精神文明交往,乃至促使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方面,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印欧人的迁徙农业革命使人类开始告别石器时代野蛮的部落文化,迈入文明社会,欧亚大陆和北非先后出现诸古代文明,排除A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大量的游牧民族从中亚地区向欧洲移动,导致欧洲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化,同的民族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导致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增加,排除B项;蒙古三次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由此可见,蒙古西征确实对中国史有极深远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0.古希腊某哲学家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之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进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下列主张属于这位哲学家的是()A.“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B.“人是万物的尺度”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之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进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C项正确;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是泰勒斯的思想,排除A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排除B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修昔底德是忠诚于雅典的雅典人。他在其著作中记载,当米洛斯小岛拒绝承认雅典的权威时,雅典军队便很快征服了该岛,并屠杀了所有处于兵役年龄的男性,将女性和孩子卖为奴隶。修昔底德的记载表明当时()A.雅典文明存在霸权面相 B.希腊城邦已转向帝国形态C.法律未能约束权力滥用 D.士兵的公民身份观念强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当米洛斯小岛拒绝承认雅典权威时,雅典军队便很快征服了该岛,并屠杀了所有处于兵役年龄的男性,将女性和孩子卖为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米洛斯小岛拒绝承认雅典的权威,雅典军队在征服该岛后,对该岛进行屠杀和奴役,希腊文明具有民主特色,也具有扩张色彩,材料现象说明雅典文明存在霸权面相,A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希腊城邦已经转向帝国形态,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法律约束权力的相关表述,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雅典士兵公民身份观念强烈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表为《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摘要。这些规定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条款内容第192条如果宫廷侍者或宫廷侍女的孩子对他的养父、养母说:“你不是我父亲,你不是我母亲。”那么应割掉他的舌头第195条如果儿子打了他的父亲,应割掉他的手第226条如果理发师未经奴隶主人许可而剃去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记,则应砍掉此理发师的手A.注重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B.保障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C.利用同态复仇打击侵权 D.立法思想中蕴含着契约精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不孝罪和损害奴隶主私有财产的罪罚等同,这体现了对家庭伦理关系和财产关系的重视,这些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保障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同态复仇存在于早期奴隶制法律中,指受害者受到其他人伤害时,对于施害者施以同样的伤害,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材料未涉及同态复仇,排除C项;材料是对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定,不能体现契约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学者认为,中古时期西欧封建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中古西欧文学体裁的多样化正展示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诉求。下列文学作品能够用以佐证该观点的是()A.《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B.《吉尔伽美什》和《天方夜谭》C.《哈姆雷特》和《伊戈尔远征记》 D.《列那狐的故事》和《罗兰之歌》〖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罗兰之歌》《列那狐的故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欧洲中世纪人民的生活及追求,生动的再现了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与智慧,D项正确;《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印度在列国纷争时代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的作品,《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排除B项;《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14.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两个关于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如下表11640年,弗吉尼亚三名契约劳工移民一起逃离种植园被捕,其中的两名欧洲白人被判延长劳役,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2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以契约到期为由拒绝继续服务。但因未能出示契约原件,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据表可知A.当地司法背离普通法传统 B.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C.黑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 D.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1640年,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可知,北美早期的法律实践记录显示,17世纪的北美,黑人奴隶被最后宣判后,基本都被判为终身为奴,终身为种植园奴隶主劳作,说明17世纪的北美对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法律实践的记录,无法判定当地司法是否背离普通法传统,甚至是否是普通法传统也无法判定,排除A项;材料提供的是两个法律实践,但根据实践无法判定是否是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还需更多史料进行佐证,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信息讲的是黑人奴隶被判终身为奴,与是否人权意识觉醒无关,另外,在北美奴隶制下,黑人奴隶根本没有人权可言,排除C项。故选D项。15.1820年,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在致沙皇的信中说:“已失去平衡的各国政府感到恐惧,受到威胁,并且因社会中产阶层的呼声而陷入混乱之中,他们处于国王和臣民之间,打碎了君主的权杖并盗用了人民的呼声。”梅特涅担忧的是()A.拿破仑帝国卷土重来 B.革命与改革继续发展C.欧洲均势局面遭破坏 D.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拿破仑帝国覆灭不久,建立的维也纳体系是维护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国际体系,梅特涅对拿破仑战争后人民要求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呼声表达了恐惧,担忧革命与改革继续发展,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卷土重来时序距离较远,排除A项;C项属于这一时期国际关系,与材料内容有偏差,排除C项;D项中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6.18世纪,英国出现的会员图书馆开启了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先声。公共图书馆向所有居民开放,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1850年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后,公共图书馆迅速发展,到1900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60所。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民众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 B.城市化带动社区功能的完善C.国家教育体系走向制度化 D.产业革命推动社会教育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50年到1900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图书馆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也称为产业革命,图书馆又是社会教育的途径之一,D项正确;根据材料“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可知,公共图书馆向所有居民开放,经费来源于地方税收,不需民众消费,排除A项;社区功能完善,提供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公共图书馆不属于国家教育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大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启蒙思想】材料一明清之际,启蒙思想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这是一个对空谈心性的灾明理学末流进行批判、新旧思想观念激烈冲突的所谓“天崩地解”的时代,是在最广泛意义上开始探索新世界、设计人类社会新计划的所谓“天工开物”的时代。此时的启蒙思想家以各自的表现方式,比较全面地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禁锢人性的陈规与说教。这一时期,有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私产”“夫私者,人之心也”“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的主张,有的说“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必使治天下之举皆出于学校”,有的讲“法有可采,何论中西”,“寓通几(即哲学)于质测(即科学)”,倡导求实学风,对宋明以来“蹈虚空谈”的学风是一个否定。——摘编自张华荣《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简论》材料二中国近代启蒙是在民族救亡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由于知识分子的优患意识、危机意识的存在,外来思想输入中国后常常被赋予中国式的解释以达到政治目标,不可避免带有中国特点。即不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前者可划分为戊戌启蒙、辛亥启蒙和五四启蒙,后者可概括为传播现代理念、建构现代国家和塑造现代国民三个方面。从戊戌启蒙到五四启蒙都有近代欧洲启蒙的批判精神。然而,近代启蒙的遗产不是理性的实现,而是“工具理性”的实现,个人自由、解放服从于国家独立、富强,民族解放高于政治民主。清末民初,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规范、制度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现代社会的规范、制度还没有真正确立,这是一个"两头都不靠岸"的时代,启蒙者忽视了启蒙思想内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但是启蒙的批判精神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推动力量。——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进步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启蒙思想的共同作用。〖答案〗(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发展自由生产,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提出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重视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倡导教育自由和学校教育,反对封建等级和科举制度;提倡中西文明交流,反对思想桎梏。(2)共同作用: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启蒙思想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有限。〖解析〗(1)主张:依据材料“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禁锢人性的陈规与说教”,得出反对君主专制;依据材料“自由私产”,得出主张发展自由生产,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依据材料“夫私者,人之心也”,得出提出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依据材料“倡导求实学风,对宋明以来……”,得出重视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依据材料“必使治天下之举皆出于学校”,得出倡导教育自由和学校教育,反对封建等级和科举制度;依据材料“法有可采,何论中西”,得出提倡中西文明交流,反对思想桎梏。(2)共同作用:从思想解放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依据材料“但是启蒙的批判精神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推动力量”,得出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依据材料“启蒙者忽视了启蒙思想内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得出启蒙思想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有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通过强制和招引,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史称“五胡内迁”。“五胡内迁”加速了各族社会的文明开化,不但各“胡”族大量吸收了汉族的农业文明,而且以自己的草原文明影响着汉人,从而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自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罕见的“北人”南下的现象。当时,一度存在多个相互故对的歧权,每个政权的内部又存在多个故时势力,“胜者为王败者寇”,大批被流放贬逐的“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摘编自李春光《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三)》材料二从公元2世纪中叶起,罗马皇帝为了获得兵源税款,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目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主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他们建立的各王国,尽管大小不等,但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恰恰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摘编自张淑清《日耳量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目耳曼人迁徙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胡内迁”和日耳曼人迁徙共同的积极影响。〖答案〗(1)表现:五胡内迁;“北人”南迁;“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原因: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八王之乱;灾荒连年;政权争斗,相互倾扎。(2)特点:既有和平迁徙又有武力征服;名副其实的民族大迁徙。影响:产生了民族融合;推动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材料一“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史称‘五胡内迁’”得出五胡内迁;根据材料一“‘五胡内迁’加速了各族社会的文明开化”得出“北人”南迁;根据材料一“一度存在多个相互故对的歧权,每个政权的内部又存在多个故时势力,‘胜者为王败者寇’,大批被流放贬逐的‘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得出“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原因:根据材料一“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通过强制和招引,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得出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灾荒连年;根据材料一“一度存在多个相互故对的歧权,每个政权的内部又存在多个故时势力,‘胜者为王败者寇’,大批被流放贬逐的‘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得出政权争斗,相互倾扎。【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二“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目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得出既有和平迁徙又有武力征服;根据材料二“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主国定居于此”得出名副其实的民族大迁徙。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可从产生了民族融合;推动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茶这个字在中国不同方言中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它读作chá,但在沿海省份所使用的闽南语中。这个字读作1e。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cha”系列发音,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开来的,像波斯语中的“chay”乌尔都语中的“chay”,阿拉伯语中的“shay”,俄语中的“chay”,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斯瓦西里语中的“chai”。一类是“te”的发音,是被荷兰贸易商带到欧洲的,像荷兰语中的thee,英语中的tea,法语中的“thé”,德语中的“Tee”,西班牙语中的“té”,南非荷兰语中的“tee”。下图为茶读音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以茶读音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路线为主题,提炼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点:茶的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论述:中国古代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文化往来。图中的茶叶从中国长安等地出发,经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汉语中“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沿海和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世界范围内的商贸联系和文化交流大大加强。17世纪的荷兰是欧洲和亚洲之间主要的茶商,从中国福建等沿海省份进口茶叶,于是茶的闽南语中“te”的发音伴随西欧商人和殖民者的脚步传南非、西非和西欧地区。源于中国的茶的两个不同读音,随着不同时代茶贸易发展路线的不同,而向世界不同地方传播,形成了茶的两个主要发音系统,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需要以茶读音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路线为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要明确、史实要准确,论证的逻辑要清晰。下面的示例仅供参考。提炼论点:根据材料中的“一类是‘cha’系列发音,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开来的”、“一类是‘te’的发音,是被荷兰贸易商带到欧洲的”等信息可以得出,茶的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

论述角度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文化往来。根据图中的“茶叶从中国长安等地出发,经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可知,汉语中“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论述角度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沿海和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世界范围内的商贸联系和文化交流大大加强。17世纪的荷兰是欧洲和亚洲之间主要的茶商,从中国福建等沿海省份进口茶叶,于是茶的闽南语中“te”的发音伴随西欧商人和殖民者的脚步传南非、西非和西欧地区。小结:源于中国的茶的两个不同读音,随着不同时代茶贸易发展路线的不同,而向世界不同地方传播,形成了茶的两个主要发音系统,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20.简帛文献是我国的古老文献之一,是我国文字和书写条件成熟下的产物,张家山汉简的内容涉及西汉早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父母告子不孝,皆弃市。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勿听而弃告者市。卿以下,五月户出赋十六钱,十月户出刍(税的一种)一石,足其县用,余以入顷刍律入钱。受赇(贿赂)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赃为盗。吏各循行其部中,有疾病色者收食,寒者段(假)衣,传诣其县。—摘自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惠帝)四年春三月,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三月诏: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文帝诏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刑法志》: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货殖传》: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即二十万,而更繇租赋出其中,衣食美好矣。—摘编自《汉书》(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相同历史信息?(2)概括指出这两则材料在研究西汉前期社会的史料价值。〖答案〗(1)维护孝道(孝治天下)重视社会救助、惩处官吏的受贿行为、政府征收租赋。(2)张家山出土的汉简是实物史料,《汉书》是官修正史属于文献史料,二者皆是研究西汉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汉简和《汉书》都直接记载了西汉早期的社会状况,据此记载内容,可了解西汉早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汉简与《汉书》二者相互印证,更能准确全面了解西汉早期的社会状况。〖解析〗(1)根据“父母告子不孝,皆弃市。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勿听而弃告者市”、“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等信息可知相同点在于维护孝道。根据“吏各循行其部中,有疾病色者收食,寒者段(假)衣,传诣其县”、“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文帝诏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可知重视社会救助;根据“受赇(贿赂)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赃为盗”、“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得出惩处官吏的受贿行为;根据“五月户出赋十六钱,十月户出刍(税的一种)一石,足其县用,余以入顷刍律入钱”、“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即二十万,而更繇租赋出其中,衣食美好矣”得出政府征收租赋。(2)综合所学内容可知,张家山出土的汉简是实物史料,《汉书》是官修正史属于文献史料,二者皆是研究西汉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其中汉简和《汉书》都直接记载了西汉早期的社会状况,据此记载内容,可了解西汉早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汉简与《汉书》二者相互印证,更能准确全面了解西汉早期的社会状况。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水笔书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据《史记》记载,黄帝尊为天子,设官“抚万民,度四方”;帝尧之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虞舜设官分职,“播时百谷”以解除饥馑,“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这些文献()A.论证了皇权专制合理性 B.突出了农业的邦本地位C.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 D.强调以民为本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抚万民,度四方’‘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内容体现了这些传话时期的贤明君主都关注人民,强调了以民为本的合理性,D项正确;黄帝等人不属于专制皇帝,材料中的观点与皇权专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突出农业的邦本地位,排除B项;只有虞舜提及了教化民众,不属于这些文献的共同点,排除C项。故选D项。2.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主宰者,而呼之为“天”,周王则为受天之命而王天下的“天子”。同时,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民”"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才能维护“天命”。这种思想()A.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 B.催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萌芽C.表明统治者放松约束民众 D.成为维系宗法分封的纽带〖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出现了“敬天保民”思想,这种思想是对统治者的一种约束,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A项正确;“敬天保民"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排除B项;“敬天保民”思想要求统治者自我约束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民众的约束,排除C项;血缘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纽带,排除D项。故选A项。3.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谈及某一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下列言论出自该学派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可知,该思想主张顺应事物本身的变化规律,符合道家思想,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属于法家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于儒家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4.金石学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为研究对象。北宋时期,金石学成为专门的学问,金石学家希望通过研究古器物“补经传之阙亡”。清代金石考据之风更盛,在鉴别、分类及文字考证等方面多有成就。据此可知()A.中国历代帝王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古玩器物B.古代中国具有保护和研究文物的历史传统C.古代中国比西方更早的具有文物保护意识D.清代考据之风更盛得益于西学东渐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学从北宋到清代的发展,反映了古代中国具有保护和研究文物的历史传统,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具有保护和研究文物的历史传统,没有涉及中国历代帝王重视收藏各种古玩器物,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西方文物保护的相关史实,不能得出“古代中国比西方更早的具有文物保护意识”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具有保护和研究文物的历史传统,但没体现清代考据之风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5.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稳定传统宗藩体系 B.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C.推动全国统一进程 D.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可见清政府重视基层社会的教育,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儒家礼教对于维持统治的重要性,对于政治教化活动给予极大的关心和重视,充分调动各方精英人物协助教化,努力拓宽政治教化工作的参与渠道,可见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重构社会教化、强化政治认同,D项正确;材料所述举措的主要意图并非是为了稳定传统宗藩体系,且地方基层教育与宗藩体系无关,排除A项;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为了增加政治认同,维护政治稳定,并非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排除B项;清朝已经完成全国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6.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时期的歌谣体童蒙读物中,除了对西方科技的描述外,还有如“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西方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体现了晚晴时期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D项正确;材料中“革命风潮逼远东”不符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此时期并没有革命风潮,排除A项;材料中“诸君准备新人格”体现了并没有抛弃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排除B项;立宪派的宣传品中不会出现“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7.读如表。下列项中对19世纪出国契约华工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1801—1875年出国契约华工人数估算表(部分)单位:人国家/地区1801—1850年1851—1875年共计人数年均人数共计人数年均人数美洲60000120053500021000美国180003601600006400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0000200600002400①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②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③欧洲人入侵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锐减④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下列项中对19世纪出国契约华工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中规定,允许华工出国,①正确;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需要大量劳动力,②正确;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入侵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锐减,殖民者进行“贩奴贸易”,此时华工并未出国,③与材料无关;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殖民者需要非洲市场,加之黑人的反抗,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始引进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国人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的尝试;改革开放后,强调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这说明A.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强烈影响 B.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发展C.外交方针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D.政治环境影响教育方针制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始引进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国人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的尝试;改革开放后,强调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随着时代的不同在不断的变化,说明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了教育方针的制定,D项正确;中国教育深受苏联强烈影响,说法不全面,排除A项;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说法不全面,无法概括全部材料信息,排除B项;外交方针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说法不全面,无法概括全部材料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历史学家吴于廑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一文中指出,从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世界诸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打开地区间闭塞、扩大彼此物质和精神文明交往,乃至促使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方面,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下列项中,不属于“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的是()A.印欧人的迁徙 B.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C亚历山大远征 D.蒙古西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世界诸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打开地区间闭塞、扩大彼此物质和精神文明交往,乃至促使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方面,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印欧人的迁徙农业革命使人类开始告别石器时代野蛮的部落文化,迈入文明社会,欧亚大陆和北非先后出现诸古代文明,排除A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大量的游牧民族从中亚地区向欧洲移动,导致欧洲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化,同的民族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导致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增加,排除B项;蒙古三次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由此可见,蒙古西征确实对中国史有极深远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0.古希腊某哲学家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之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进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下列主张属于这位哲学家的是()A.“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B.“人是万物的尺度”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之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进而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C项正确;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是泰勒斯的思想,排除A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排除B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修昔底德是忠诚于雅典的雅典人。他在其著作中记载,当米洛斯小岛拒绝承认雅典的权威时,雅典军队便很快征服了该岛,并屠杀了所有处于兵役年龄的男性,将女性和孩子卖为奴隶。修昔底德的记载表明当时()A.雅典文明存在霸权面相 B.希腊城邦已转向帝国形态C.法律未能约束权力滥用 D.士兵的公民身份观念强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当米洛斯小岛拒绝承认雅典权威时,雅典军队便很快征服了该岛,并屠杀了所有处于兵役年龄的男性,将女性和孩子卖为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米洛斯小岛拒绝承认雅典的权威,雅典军队在征服该岛后,对该岛进行屠杀和奴役,希腊文明具有民主特色,也具有扩张色彩,材料现象说明雅典文明存在霸权面相,A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希腊城邦已经转向帝国形态,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法律约束权力的相关表述,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雅典士兵公民身份观念强烈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表为《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摘要。这些规定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条款内容第192条如果宫廷侍者或宫廷侍女的孩子对他的养父、养母说:“你不是我父亲,你不是我母亲。”那么应割掉他的舌头第195条如果儿子打了他的父亲,应割掉他的手第226条如果理发师未经奴隶主人许可而剃去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记,则应砍掉此理发师的手A.注重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B.保障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C.利用同态复仇打击侵权 D.立法思想中蕴含着契约精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不孝罪和损害奴隶主私有财产的罪罚等同,这体现了对家庭伦理关系和财产关系的重视,这些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保障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同态复仇存在于早期奴隶制法律中,指受害者受到其他人伤害时,对于施害者施以同样的伤害,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材料未涉及同态复仇,排除C项;材料是对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定,不能体现契约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学者认为,中古时期西欧封建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中古西欧文学体裁的多样化正展示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诉求。下列文学作品能够用以佐证该观点的是()A.《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B.《吉尔伽美什》和《天方夜谭》C.《哈姆雷特》和《伊戈尔远征记》 D.《列那狐的故事》和《罗兰之歌》〖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罗兰之歌》《列那狐的故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欧洲中世纪人民的生活及追求,生动的再现了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与智慧,D项正确;《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印度在列国纷争时代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的作品,《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排除B项;《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14.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两个关于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如下表11640年,弗吉尼亚三名契约劳工移民一起逃离种植园被捕,其中的两名欧洲白人被判延长劳役,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2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以契约到期为由拒绝继续服务。但因未能出示契约原件,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据表可知A.当地司法背离普通法传统 B.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C.黑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 D.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1640年,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可知,北美早期的法律实践记录显示,17世纪的北美,黑人奴隶被最后宣判后,基本都被判为终身为奴,终身为种植园奴隶主劳作,说明17世纪的北美对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法律实践的记录,无法判定当地司法是否背离普通法传统,甚至是否是普通法传统也无法判定,排除A项;材料提供的是两个法律实践,但根据实践无法判定是否是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还需更多史料进行佐证,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信息讲的是黑人奴隶被判终身为奴,与是否人权意识觉醒无关,另外,在北美奴隶制下,黑人奴隶根本没有人权可言,排除C项。故选D项。15.1820年,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在致沙皇的信中说:“已失去平衡的各国政府感到恐惧,受到威胁,并且因社会中产阶层的呼声而陷入混乱之中,他们处于国王和臣民之间,打碎了君主的权杖并盗用了人民的呼声。”梅特涅担忧的是()A.拿破仑帝国卷土重来 B.革命与改革继续发展C.欧洲均势局面遭破坏 D.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拿破仑帝国覆灭不久,建立的维也纳体系是维护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国际体系,梅特涅对拿破仑战争后人民要求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呼声表达了恐惧,担忧革命与改革继续发展,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卷土重来时序距离较远,排除A项;C项属于这一时期国际关系,与材料内容有偏差,排除C项;D项中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6.18世纪,英国出现的会员图书馆开启了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先声。公共图书馆向所有居民开放,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1850年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后,公共图书馆迅速发展,到1900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60所。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民众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 B.城市化带动社区功能的完善C.国家教育体系走向制度化 D.产业革命推动社会教育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50年到1900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图书馆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也称为产业革命,图书馆又是社会教育的途径之一,D项正确;根据材料“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可知,公共图书馆向所有居民开放,经费来源于地方税收,不需民众消费,排除A项;社区功能完善,提供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公共图书馆不属于国家教育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大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启蒙思想】材料一明清之际,启蒙思想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这是一个对空谈心性的灾明理学末流进行批判、新旧思想观念激烈冲突的所谓“天崩地解”的时代,是在最广泛意义上开始探索新世界、设计人类社会新计划的所谓“天工开物”的时代。此时的启蒙思想家以各自的表现方式,比较全面地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禁锢人性的陈规与说教。这一时期,有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私产”“夫私者,人之心也”“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的主张,有的说“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必使治天下之举皆出于学校”,有的讲“法有可采,何论中西”,“寓通几(即哲学)于质测(即科学)”,倡导求实学风,对宋明以来“蹈虚空谈”的学风是一个否定。——摘编自张华荣《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简论》材料二中国近代启蒙是在民族救亡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由于知识分子的优患意识、危机意识的存在,外来思想输入中国后常常被赋予中国式的解释以达到政治目标,不可避免带有中国特点。即不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前者可划分为戊戌启蒙、辛亥启蒙和五四启蒙,后者可概括为传播现代理念、建构现代国家和塑造现代国民三个方面。从戊戌启蒙到五四启蒙都有近代欧洲启蒙的批判精神。然而,近代启蒙的遗产不是理性的实现,而是“工具理性”的实现,个人自由、解放服从于国家独立、富强,民族解放高于政治民主。清末民初,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规范、制度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现代社会的规范、制度还没有真正确立,这是一个"两头都不靠岸"的时代,启蒙者忽视了启蒙思想内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但是启蒙的批判精神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推动力量。——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进步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启蒙思想的共同作用。〖答案〗(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发展自由生产,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提出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重视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倡导教育自由和学校教育,反对封建等级和科举制度;提倡中西文明交流,反对思想桎梏。(2)共同作用: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启蒙思想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有限。〖解析〗(1)主张:依据材料“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禁锢人性的陈规与说教”,得出反对君主专制;依据材料“自由私产”,得出主张发展自由生产,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依据材料“夫私者,人之心也”,得出提出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依据材料“倡导求实学风,对宋明以来……”,得出重视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依据材料“必使治天下之举皆出于学校”,得出倡导教育自由和学校教育,反对封建等级和科举制度;依据材料“法有可采,何论中西”,得出提倡中西文明交流,反对思想桎梏。(2)共同作用:从思想解放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依据材料“但是启蒙的批判精神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推动力量”,得出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依据材料“启蒙者忽视了启蒙思想内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得出启蒙思想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有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通过强制和招引,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史称“五胡内迁”。“五胡内迁”加速了各族社会的文明开化,不但各“胡”族大量吸收了汉族的农业文明,而且以自己的草原文明影响着汉人,从而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自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罕见的“北人”南下的现象。当时,一度存在多个相互故对的歧权,每个政权的内部又存在多个故时势力,“胜者为王败者寇”,大批被流放贬逐的“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摘编自李春光《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三)》材料二从公元2世纪中叶起,罗马皇帝为了获得兵源税款,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目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主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他们建立的各王国,尽管大小不等,但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恰恰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摘编自张淑清《日耳量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目耳曼人迁徙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胡内迁”和日耳曼人迁徙共同的积极影响。〖答案〗(1)表现:五胡内迁;“北人”南迁;“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原因: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八王之乱;灾荒连年;政权争斗,相互倾扎。(2)特点:既有和平迁徙又有武力征服;名副其实的民族大迁徙。影响:产生了民族融合;推动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材料一“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史称‘五胡内迁’”得出五胡内迁;根据材料一“‘五胡内迁’加速了各族社会的文明开化”得出“北人”南迁;根据材料一“一度存在多个相互故对的歧权,每个政权的内部又存在多个故时势力,‘胜者为王败者寇’,大批被流放贬逐的‘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得出“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原因:根据材料一“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通过强制和招引,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得出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灾荒连年;根据材料一“一度存在多个相互故对的歧权,每个政权的内部又存在多个故时势力,‘胜者为王败者寇’,大批被流放贬逐的‘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得出政权争斗,相互倾扎。【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二“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目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得出既有和平迁徙又有武力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