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1951年,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民代表会议的照片。表现了当时()A.革命动员衔接妇女生活 B.基层治理中的左倾错误C.赋予人大代表充分权力 D.土地改革加强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根据材料“1951年,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民代表会议的照片”可知,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结合照片中的信息“回汉农民团结起来彻底打倒地主阶级”,说明土地改革加强民族团结,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土改的意义,而没有体现妇女生活,排除A项;基层治理中的左倾错误,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1954年新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56年《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新年社论高频词汇应该包括()A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B农业工业计划社会主义C开放稳定体制改革D乘风破浪超英赶美辉煌胜利运动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56年《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新年社论高频词汇应该是“农业、工业、计划、社会主义”,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我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B项正确;“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这些词汇应该出现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全国科学大会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学技术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排除A项;“开放、稳定、体制、改革”这些高频词应该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C项排除;“乘风破浪、超英赶美、辉煌胜利、运动”这些高频词应该出现在大跃进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1957年,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前来“当面洽谈,看样成交”。来自香港的采购商李欢回忆:“坐着烧煤的火车赶来广州参加第一届广交会,参会人员热情高涨,我挤进人群里连领带歪了都浑然不知。”广交会的举办()A.推进了“四个现代化” B.确立了企业市场主体地位C.增进了对外友好关系 D.体现了政府职能发生转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5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广交会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前来“当面洽谈,看样成交”,可知增进了对外友好关系,C项正确;四个现代化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广交会是出口商品交易会与此无关,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前来“当面洽谈,看样成交”,而企业的地位等问题材料不体现,排除B项;政府本身就有发展经济的职能,不能说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4.南京大学在贵州开展三线建设口述史调研时指出:当年一大批工人、知识分子、民工,拖家带口、携妇将雏,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开展工业建设,所以他们才会说“贵州的今天有我的一份汗水”、“青春无悔”!据此可知,该时期()A.倡导艰苦奋斗的新风尚 B.践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开启国防工业建设历程 D.确立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三线建设。根据材料“当年一大批工人、知识分子、民工,拖家带口、携妇将雏,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开展工业建设……青春无悔”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广阔的大三线,几百万建设者开创了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工业大迁移和大开发,他们创造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材料信息正是这种精神的反映,A项正确;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实践,排除B项;新中国建立之初,国防工业即开始起步,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1995年,排除D项。故选A项。5.《外来妹》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部反映打工人生活的电视剧。主角是一群走出山村去沿海城市务工的女孩子们。主题曲中“想想长长的路,擦擦脚下的鞋,不管明天什么季节”成为那个时代的旋律。“外来妹”群体开始出现于()A.1978-1984年 B.1985-1992年C.1993-2002年 D.2003-2013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走出山村去沿海城市务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很多农民进入沿海城市务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外来妹”群体开始出现于1985-1992年,B项正确;1978年,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农村正在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外出务工的人员很少,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迎来打工潮高峰,排除C项;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东部和沿海地区企业飞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进一步增多,并不是开始出现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6.2015年,北京成功获得冬奥会的举办权。经多次商讨,2021年正式公布了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A.积极努力地传播奥运精神 B.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展示改革开放的成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彰显了奥运会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的未来的力量,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传播奥运精神”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深层内容是通过冬奥会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着人类美好未来进发,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体现了各国相互依存,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但不是主要的内容,主要的是倡导各国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排除B项;这一口号没有展示出改革开放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是一副两河流域地区的历史地图。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封建专制制度建立 B.统一是历史的趋势C.古代文明多元特征 D.城邦逐渐发展起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根据地图可得,那时的古巴比伦王国疆域已经占据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大部分区域,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可见统一是历史的趋势,B项正确;古巴比伦王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排除A项;地图只涉及了两河流域文明,不能表现出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征,排除C项;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城邦被各个击破,古巴比伦逐渐统一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8.《一千零一夜》中经典人物阿里巴巴,有学者认为源自叙利亚传说,是1710年法国人加朗翻译时首次编入原作。也有学者认为原型是希腊人,出现在1888年英国人伯顿翻译的附本里。后该形象屡次被改编进戏剧、电影里。由此可知()A.文学作品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B.阿里巴巴成为民族英雄的代表C.西亚文化深刻影响中世纪的欧洲 D.文史经典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时期。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中经典人物阿里巴巴,有学者认为源自叙利亚传说,是1710年法国人加朗翻译时首次编入原作。也有学者认为原型是希腊人,出现在1888年英国人伯顿翻译的附本里。后该形象屡次被改编进戏剧、电影里。”可知,阿里巴巴额原型出现不同的解释,并且其形象屡次被改编进戏剧、电影里,说明阿里巴巴的经典故事和形象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史料研究的信息,排除A项;阿拉巴巴是一个人物形象,无法判定其是否为民族英雄,排除B项;通过对阿里巴巴的描述,无法判定西亚文化深刻影响中世纪的欧洲,排除C项。故选D项。9.古城马丘比丘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股和庙宇。石头房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采用的巨大石块来自于山下600米的采石场。由此推测,印加文化()A.存在有效的组织动员机制 B.文明程度超越其他地区C.迈入高度成熟的封建社会 D.建筑技艺高超传播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加国)。根据材料“古城马丘比丘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股和庙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国的城市建设规整,有着宫殿和庙宇,表明该国家可以有效动员组织人民建造这些建筑,印加存在有效的组织动员机制,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印加文化落后于亚欧文明,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印加城市的建造,没有涉及其已进入封建社会,而且印加文明也没有进入到封建社会,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建筑技艺传播世界,而且印加文明较封闭,没有向外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10.成书于乾隆四年(1739年)的《明史·邓子龙列传》写到:“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对上述史实解读最准确的是()A.扼制了丝银贸易的发展 B.清廷推崇汉族英雄加强统治C.导致了日本颁布锁国令 D.维护了中朝之间的朝贡贸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明史·邓子龙列传》”、“跃上朝鲜船”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应该是明代的援朝抗倭战争,清朝对明朝抗击日本的英雄邓子龙进行了正面描述,说明清廷推崇汉族英雄以加强统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援朝抗倭战争,和丝银贸易没有关系,排除A项;这场战争并没有导致日本颁布锁国令,排除C项;这场战争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并不是维护中朝之间的朝贡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11.据《金薯传习录》记载,陈振龙不顾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甘薯出吕宋(今菲律宾)的禁令,第一次将薯藤存在箱篓内被发现,第二次装在竹筒里又被查出,第三次绞在汲水绳里混过关卡,经七昼夜航行,才将薯种带回福建。此举()A.推动人口的迁移和增长 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彰显了家国情怀的内涵 D.间接推动了江南的开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陈振龙不顾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甘薯出吕宋(今菲律宾)的禁令,第一次将薯藤存在箱篓内被发现,第二次装在竹筒里又被查出,第三次绞在汲水绳里混过关卡,经七昼夜航行,才将薯种带回福建。”可知,陈振龙冒险将高产农作物甘薯偷运我国,养活了无数的中国人,彰显了家国情怀的内涵,C项正确;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有利于促进粮食的增产和人口的增加,与人口的迁移关系不大,排除A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12.1543年,维萨里在《人体机构》中写道:解剖学应该研究活的、而不是死的结构,人体的所有器官、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密切联系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活力的组织单位。由此可知当时()A.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了宗教神权的束缚C.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D.科学方法和理性化思维高度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维萨里对解剖学的独特见解及其巨著《人体机构》的问世,反映出当时的科学研究在方法和理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项正确;仅有维萨里个人的发现和著作,不足以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排除A项;据所学,16世纪欧洲的新兴阶层尚未摆脱宗教神权的束缚,排除B项;科学方法和理性化思维“高度”融合的说法太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13.1793年,联邦法院正式审理南卡罗来纳州人奇泽姆起诉佐治亚州一案,要求该州偿还其债务。但之后各州联合起来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合众国司法权不得扩展至以下案例:他州公民或外国公民根据法律针对一州发起的诉讼。”上述材料表明当时美国()A.法律能满足新生国家需求 B.人民的主权得到了保障C.各州在政治地位上不平等 D.民主进程的艰巨和曲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3年美国。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因1793年出现南卡罗来纳州人奇泽姆起诉佐治亚州一案,随后各州联合起来修改宪法,法律规定合众国司法权不得扩展至他州公民或外国公民根据法律针对一州发起的诉讼,显然这种调整是因为司法审判的对象是地方政府,由此可知,当美国地方政府遭到公民起诉时,美国政府修改宪法使得公民无法起诉政府,这体现了民主进程的艰巨和曲折,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法律能满足新生国家需求,材料主要体现美国当时修改宪法阻止公民享受正当的权利,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是在阻碍公民的享受正当的权利,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各州在政治地位上不平等,材料主要体现了当时美国民主进程的艰巨和曲折,排除C项。故选D项。14.1829—1841年间,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伊凡四世和拿破仑的作品。诗中既描写伊凡雷帝的严酷和暴虐,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盖世英雄”。由此可见,作者()A.预见拿破仑帝国覆灭不可避免 B.致力于推动俄国社会的近代化C.推动早期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提出效仿西欧国家的政治构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9—1841年(俄国)。根据材料“既描写伊凡雷帝的严酷和暴虐,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盖世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莱蒙托夫批判了沙皇的专制,赞扬了拿破仑所代表的民主自由精神,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推动俄国社会的近代化,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1815年已经覆灭,排除A项;材料中的诗人将伊凡四世和拿破仑做对比,歌颂了民主自由,不涉及工人运动,排除C项;材料赞扬了拿破仑所代表的民主自由精神,有助于思想解放,没有涉及效仿西欧国家的政治构想,排除D项。故选B项。15.1858年被称为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这折射出当时()A.政府迫切推动工业革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内燃机的应用污染严重 D.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材料表明1858年的泰晤士河臭气冲天,这反映了政府积极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泰晤士河臭气冲天,不体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排除B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材料的时间是1858年不符,排除C项;1858年的英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6.19世纪初,英国许多工厂主会雇用黑人在纺织业、煤矿业、运输业等行业中做工。但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许多行业雇佣黑人的数量明显减少。据此可知()A.黑奴贸易在工业革命之前被禁止 B.英国社会对人权问题愈加关注C.技术发展要求更高素质的劳动者 D.英国劳动力主要来自三角贸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许多行业雇佣黑人的数量明显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更多有技术能力的工人,而黑人整体技术能力不高,因此雇佣黑人的数量明显减少,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工业革命后,黑奴贸易逐渐被禁止,排除A项;工厂主不雇佣黑人是因为其技术能力不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与人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劳动力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17.圣马丁曾说:“争取了25年的自由,非但自由毫无踪影,而且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压迫、个人安全无保障、财产遭受损失、腐化堕落和内战成了祖国作出如此重大牺牲之后所得的结局。”这些状况表明拉美地区()A.西方列强殖民统治残暴 B.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艰巨C.新兴国家之间矛盾尖锐 D.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前期拉丁美洲。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出现政治不自由、腐化堕落、内战等问题,据此可知,拉美地区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艰巨,B项正确;据材料“争取了25年的自由”可知,当时拉丁美洲很多国家已经实现独立,“西方列强殖民统治残暴”主要是在拉美还未独立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兴国家之间矛盾尖锐的信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独立后的拉美地区出现政治不自由、腐化堕落、内战等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出“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的认识,材料主要描述了独立后的拉美地区面临的一些列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表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份额的情况。这种状况()国家葡萄牙英国比利时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占比7%48%1%9%7%3%25%A.揭示了列强的兴衰更替 B.开启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序幕C.推动柏林会议达成协议 D.推动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份额的情况”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后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损害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两大军事集逐渐形成,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对比的信息,无法判定兴衰更替,排除A项;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排除B项;柏林会议在1884年召开,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同时柏林会议讨论的是对非洲的瓜分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9.1920年,根据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要采用***名称的号召,印尼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易名为印尼***。随后,印尼***领导了1926—1927年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该起义()A.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B.巩固了***的领导地位C.改变了亚洲觉醒的性质和方向 D.配合了苏俄国内战争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民族解放斗争。据材料“印尼***领导了1926—1927年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尼***领导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荷兰的殖民统治,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A项正确;该起义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了,并没有巩固***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此起义并没有改变亚洲觉醒的性质和方向,排除C项;该起义并没有配合苏俄国内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20.1942年拍摄的美国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令人荡气回肠一幕:酒吧里群众高唱《马赛曲》与德国军官的纳粹歌曲抗衡,最终淹没了法西斯的歌声。该片公映后取得巨大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十大佳片之一等殊荣。该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A.如实记录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的溃败 B.反映盟国军民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C.实现了政治动员与艺术内涵的巧妙结合 D.大大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二战时期的美国。据材料“酒吧里群众高唱《马赛曲》与德国军官的纳粹歌曲抗衡,最终淹没了法西斯的歌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电影艺术对国家进行政治动员,积极宣传反法西斯,C项正确;电影涉及的是法国与德国的对抗,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通过电影进行政治宣传,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一种鼓舞,排除B项;电影大大加速的胜利进程,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50-1780年不列颠的奴隶贸易年份西非(价格;英镑)牙买加(价格:英镑)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1651-16752.6823.1214.681676-17003.6822.0412.851701-172010.2824.988.461761-178016.0831.251.58(注:当时1英镑代表7.32238克纯金,约合现在人民币3000元)——摘编自张卫良《英国社会的商业化进程》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股东实行有限责任制。简而言之,持股者无须将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公司,只需以出资的形式来向公司贡献力量,是一种避免了将个人私生活一并牺牲的体制。图: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结构图——摘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期间不列颠奴隶贸易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例,描述“康潇达”的经营方式。并简析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意义。〖答案〗(1)趋势:西非和牙买加的奴隶价格都在逐年上升;但每个奴隶平均利润逐年下降,特别是1761年后急剧缩小。影响因素:为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竞争激烈;价格革命(物价上涨);工业革命开始(生产技术的革新);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任意四点)(2)方式: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股东实行有限责任制;航海家和资本家依照契约进行海上贸易合作;航海家负责经营,资本家出资但不经营;资本家只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与风险。意义: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了欧洲传统封建经济关系,靠经营中世纪庄园的封建贵族地位逐渐降低。〖解析〗(1)本题第一小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不列颠。第一小问演变的趋势,根据材料一1650—1780年西非和牙买加奴隶贸易的价格,可以看出西非和牙买加的奴隶价格都在逐年上升;根据材料“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栏,可知每个奴隶平均利润逐年下降,特别是1761年后急剧缩小。本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不列颠。根据材料“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栏,每个奴隶平均利润逐年下降,特别是1761年后急剧缩小,可以得出竞争激烈;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为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影响了此期间不列颠奴隶贸易的演变;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技术的革新),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所以西非和牙买加的奴隶价格逐年上升;新航路开辟引起欧洲“价格革命”,物价上涨,这影响了此期间奴隶贸易价格的变化,同时也受到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自由、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也是影响这时期奴隶贸易价格的重要因素。(2)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荷兰。第一小问经营方式,根据材料“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股东实行有限责任制”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股东实行有限责任制;根据图片材料“康潇达即契约”可知,航海家和资本家依照契约进行海上贸易合作;根据材料“只需以出资的形式来向公司贡献力量,是一种避免了将个人私生活一并牺牲的体制”可知,航海家负责经营,资本家出资但不经营,资本家只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与风险。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二小问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对外扩张的重要方式,该公司的发展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引起的“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势力,打击了欧洲传统封建经济关系,靠经营中世纪庄园的封建贵族地位逐渐降低。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休谟(1711—1776)指出了现代政治的一大特征:现代政治秩序与公众意见紧密勾连。在《宗教的自然史》中,休谟指出残酷的神权压迫、血腥的党派斗争,是宗教带给现代政治的重大灾难。而宗教之所以有如此恶劣的影响,休谟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宗教的两种腐败形式”,即迷信和狂热,它们迎合人们的腐败激情,鼓动人们的邪恶行为。休谟始终保留人民反抗暴政的权利。休谟的政治立场既非保守亦非激进,但更多的学者往往只抓住休谟自然主义的不同要素进行研究,进而存在分歧。——摘编自栾俊《怀疑的启蒙:休谟的信念理论及其政治意蕴》材料二卢梭(1712—1778)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他的思想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但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休谟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其各自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休谟和卢梭的政治立场,并分析立场不同的原因。〖答案〗(1)休谟:主张:重视公众舆论、批判宗教迷信和狂热、反抗暴政、强调法治。(任意三点)影响:帮助英国民众摆脱教会束缚;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卢梭:主张:崇尚自由平等、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任意三点)影响: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法国大革命爆发;鼓舞了其他国家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2)立场:休谟:既非保守亦非激进;卢梭:最激进。原因:英国已经在1688年完成光荣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评价历史人物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西欧。休谟:主张:根据材料“现代政治秩序与公众意见紧密勾连”可得出重视公众舆论;根据材料“‘宗教的两种腐败形式’,即迷信和狂热”可得出批判宗教迷信和狂热;根据材料“保留人民反抗暴政的权利”可得出反抗暴政;结合所学可得出强调法治。影响:根据材料“休谟指出残酷的神权压迫、血腥的党派斗争,是宗教带给现代政治的重大灾难”可分析出帮助英国民众摆脱教会的束缚;根据材料“保留人民反抗暴政的权利”,结合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发展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卢梭:主张:根据材料“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可分析出崇尚自由平等;结合所学,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影响:结合所学,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根据材料“他的思想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可分析出鼓舞了其他国家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的西欧。立场:休谟:根据材料“休谟的政治立场既非保守亦非激进”可分析出既非保守亦非激进;卢梭:根据材料“卢梭(1712—1778)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可分析出最激进。原因:结合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发展所学知识,可分析出英国已经在1688年完成光荣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结合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可分析出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据材料“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可分析出评价历史人物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9年1月,中国代表团到达巴黎后,得知仅获两个席位,代表团内部忙于为排名次而争吵,互相推诿。最后对山东问题早有研究的顾维钧挺身而出:“我们应该赴会表明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立场……如果放弃这个权利,代表团还有何颜面回去见国人。”28日,他一上台就作了一段有力陈述:“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犹如西方的耶路撇冷,中国不能失去山东犹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此言一出,立即迎来欧美各国代表经久不息的掌声。日本代表牧野见此情景,气急败坏地指责“中国是末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会议最终还是保留了日本在山东的诸多特权。——摘编自王大同《顾维钧与中国外交》材料二1945年3月6日,在与蒋介石会面时顾维钧表示:中国代表团的组成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包括持有不同政治主张的代表,以便向世界说明中国代表团是真正全国性的。美国罗斯福总统3月15日起草电报发给蒋介石,内称:“余愿使阁下知悉,如阁下之代表团容纳***或其他政治结合或政党在内……在会议中必能产生良好印象。”罗斯福电文中还特别提到:“美国两大政党之代表,在美国政府代表团内均有其地位。”——宋庆阳《顾维钧力助中共代表董必武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意义,并简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并简析董必武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的原因。〖答案〗(1)意义: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获得了战胜国地位;增进了中国对西方国家(文明)的了解;展示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坚贞勇敢、诚实守信的正面形象。(任意两点)原因:中国国力薄弱,国内军阀割据混战;代表团内部不团结;帝国主义强权政治操控会议。(2)作用:中国开辟东方主战场,抗击了日军主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了英军;实际参与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任意三点)原因:###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顾维钧的支持和帮助;罗斯福力图按照美国的价值观重建国际秩序,推行霸权主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第一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根据所学中国在一战中没有出兵,但出了十几万劳工,可知意义是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获得了战胜国地位;中国的参战使得中国对西方国家更加的了解了;中国派出的劳工,吃苦耐劳等可知意义是展示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坚贞勇敢、诚实守信的正面形象。本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从综合国力的角度分析中国国力薄弱,国内军阀割据混战;根据材料“得知仅获两个席位,代表团内部忙于为排名次而争吵,互相推诿”可知原因是代表团内部不团结;根据所学巴黎和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操控会议。【小问2详析】本题第一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开辟东方主战场,抗击了日军主力;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中国远征军还出过作战,解救了英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很多会议中国都有参加可知作用是实际参与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本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董必武作为中共的代表,而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根据所学还有顾维钧的支持和帮助;根据材料“余愿使阁下知悉,如阁下之代表团容纳***或其他政治结合或政党在内……在会议中必能产生良好印象”可知原因是罗斯福力图按照美国的价值观重建国际秩序,推行霸权主义。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1951年,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民代表会议的照片。表现了当时()A.革命动员衔接妇女生活 B.基层治理中的左倾错误C.赋予人大代表充分权力 D.土地改革加强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根据材料“1951年,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民代表会议的照片”可知,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结合照片中的信息“回汉农民团结起来彻底打倒地主阶级”,说明土地改革加强民族团结,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土改的意义,而没有体现妇女生活,排除A项;基层治理中的左倾错误,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1954年新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56年《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新年社论高频词汇应该包括()A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B农业工业计划社会主义C开放稳定体制改革D乘风破浪超英赶美辉煌胜利运动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56年《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新年社论高频词汇应该是“农业、工业、计划、社会主义”,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我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B项正确;“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这些词汇应该出现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全国科学大会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学技术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排除A项;“开放、稳定、体制、改革”这些高频词应该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C项排除;“乘风破浪、超英赶美、辉煌胜利、运动”这些高频词应该出现在大跃进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1957年,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前来“当面洽谈,看样成交”。来自香港的采购商李欢回忆:“坐着烧煤的火车赶来广州参加第一届广交会,参会人员热情高涨,我挤进人群里连领带歪了都浑然不知。”广交会的举办()A.推进了“四个现代化” B.确立了企业市场主体地位C.增进了对外友好关系 D.体现了政府职能发生转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5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广交会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前来“当面洽谈,看样成交”,可知增进了对外友好关系,C项正确;四个现代化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广交会是出口商品交易会与此无关,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前来“当面洽谈,看样成交”,而企业的地位等问题材料不体现,排除B项;政府本身就有发展经济的职能,不能说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4.南京大学在贵州开展三线建设口述史调研时指出:当年一大批工人、知识分子、民工,拖家带口、携妇将雏,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开展工业建设,所以他们才会说“贵州的今天有我的一份汗水”、“青春无悔”!据此可知,该时期()A.倡导艰苦奋斗的新风尚 B.践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开启国防工业建设历程 D.确立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三线建设。根据材料“当年一大批工人、知识分子、民工,拖家带口、携妇将雏,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开展工业建设……青春无悔”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广阔的大三线,几百万建设者开创了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工业大迁移和大开发,他们创造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材料信息正是这种精神的反映,A项正确;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实践,排除B项;新中国建立之初,国防工业即开始起步,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1995年,排除D项。故选A项。5.《外来妹》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部反映打工人生活的电视剧。主角是一群走出山村去沿海城市务工的女孩子们。主题曲中“想想长长的路,擦擦脚下的鞋,不管明天什么季节”成为那个时代的旋律。“外来妹”群体开始出现于()A.1978-1984年 B.1985-1992年C.1993-2002年 D.2003-2013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走出山村去沿海城市务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很多农民进入沿海城市务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外来妹”群体开始出现于1985-1992年,B项正确;1978年,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农村正在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外出务工的人员很少,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迎来打工潮高峰,排除C项;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东部和沿海地区企业飞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进一步增多,并不是开始出现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6.2015年,北京成功获得冬奥会的举办权。经多次商讨,2021年正式公布了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A.积极努力地传播奥运精神 B.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展示改革开放的成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彰显了奥运会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的未来的力量,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传播奥运精神”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深层内容是通过冬奥会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着人类美好未来进发,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体现了各国相互依存,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但不是主要的内容,主要的是倡导各国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排除B项;这一口号没有展示出改革开放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是一副两河流域地区的历史地图。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封建专制制度建立 B.统一是历史的趋势C.古代文明多元特征 D.城邦逐渐发展起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根据地图可得,那时的古巴比伦王国疆域已经占据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大部分区域,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可见统一是历史的趋势,B项正确;古巴比伦王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排除A项;地图只涉及了两河流域文明,不能表现出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征,排除C项;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城邦被各个击破,古巴比伦逐渐统一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8.《一千零一夜》中经典人物阿里巴巴,有学者认为源自叙利亚传说,是1710年法国人加朗翻译时首次编入原作。也有学者认为原型是希腊人,出现在1888年英国人伯顿翻译的附本里。后该形象屡次被改编进戏剧、电影里。由此可知()A.文学作品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B.阿里巴巴成为民族英雄的代表C.西亚文化深刻影响中世纪的欧洲 D.文史经典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时期。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中经典人物阿里巴巴,有学者认为源自叙利亚传说,是1710年法国人加朗翻译时首次编入原作。也有学者认为原型是希腊人,出现在1888年英国人伯顿翻译的附本里。后该形象屡次被改编进戏剧、电影里。”可知,阿里巴巴额原型出现不同的解释,并且其形象屡次被改编进戏剧、电影里,说明阿里巴巴的经典故事和形象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史料研究的信息,排除A项;阿拉巴巴是一个人物形象,无法判定其是否为民族英雄,排除B项;通过对阿里巴巴的描述,无法判定西亚文化深刻影响中世纪的欧洲,排除C项。故选D项。9.古城马丘比丘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股和庙宇。石头房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采用的巨大石块来自于山下600米的采石场。由此推测,印加文化()A.存在有效的组织动员机制 B.文明程度超越其他地区C.迈入高度成熟的封建社会 D.建筑技艺高超传播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加国)。根据材料“古城马丘比丘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股和庙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国的城市建设规整,有着宫殿和庙宇,表明该国家可以有效动员组织人民建造这些建筑,印加存在有效的组织动员机制,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印加文化落后于亚欧文明,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印加城市的建造,没有涉及其已进入封建社会,而且印加文明也没有进入到封建社会,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建筑技艺传播世界,而且印加文明较封闭,没有向外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10.成书于乾隆四年(1739年)的《明史·邓子龙列传》写到:“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对上述史实解读最准确的是()A.扼制了丝银贸易的发展 B.清廷推崇汉族英雄加强统治C.导致了日本颁布锁国令 D.维护了中朝之间的朝贡贸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明史·邓子龙列传》”、“跃上朝鲜船”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应该是明代的援朝抗倭战争,清朝对明朝抗击日本的英雄邓子龙进行了正面描述,说明清廷推崇汉族英雄以加强统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援朝抗倭战争,和丝银贸易没有关系,排除A项;这场战争并没有导致日本颁布锁国令,排除C项;这场战争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并不是维护中朝之间的朝贡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11.据《金薯传习录》记载,陈振龙不顾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甘薯出吕宋(今菲律宾)的禁令,第一次将薯藤存在箱篓内被发现,第二次装在竹筒里又被查出,第三次绞在汲水绳里混过关卡,经七昼夜航行,才将薯种带回福建。此举()A.推动人口的迁移和增长 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彰显了家国情怀的内涵 D.间接推动了江南的开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陈振龙不顾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甘薯出吕宋(今菲律宾)的禁令,第一次将薯藤存在箱篓内被发现,第二次装在竹筒里又被查出,第三次绞在汲水绳里混过关卡,经七昼夜航行,才将薯种带回福建。”可知,陈振龙冒险将高产农作物甘薯偷运我国,养活了无数的中国人,彰显了家国情怀的内涵,C项正确;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有利于促进粮食的增产和人口的增加,与人口的迁移关系不大,排除A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12.1543年,维萨里在《人体机构》中写道:解剖学应该研究活的、而不是死的结构,人体的所有器官、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密切联系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活力的组织单位。由此可知当时()A.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了宗教神权的束缚C.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D.科学方法和理性化思维高度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维萨里对解剖学的独特见解及其巨著《人体机构》的问世,反映出当时的科学研究在方法和理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项正确;仅有维萨里个人的发现和著作,不足以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排除A项;据所学,16世纪欧洲的新兴阶层尚未摆脱宗教神权的束缚,排除B项;科学方法和理性化思维“高度”融合的说法太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13.1793年,联邦法院正式审理南卡罗来纳州人奇泽姆起诉佐治亚州一案,要求该州偿还其债务。但之后各州联合起来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合众国司法权不得扩展至以下案例:他州公民或外国公民根据法律针对一州发起的诉讼。”上述材料表明当时美国()A.法律能满足新生国家需求 B.人民的主权得到了保障C.各州在政治地位上不平等 D.民主进程的艰巨和曲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3年美国。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因1793年出现南卡罗来纳州人奇泽姆起诉佐治亚州一案,随后各州联合起来修改宪法,法律规定合众国司法权不得扩展至他州公民或外国公民根据法律针对一州发起的诉讼,显然这种调整是因为司法审判的对象是地方政府,由此可知,当美国地方政府遭到公民起诉时,美国政府修改宪法使得公民无法起诉政府,这体现了民主进程的艰巨和曲折,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法律能满足新生国家需求,材料主要体现美国当时修改宪法阻止公民享受正当的权利,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是在阻碍公民的享受正当的权利,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各州在政治地位上不平等,材料主要体现了当时美国民主进程的艰巨和曲折,排除C项。故选D项。14.1829—1841年间,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伊凡四世和拿破仑的作品。诗中既描写伊凡雷帝的严酷和暴虐,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盖世英雄”。由此可见,作者()A.预见拿破仑帝国覆灭不可避免 B.致力于推动俄国社会的近代化C.推动早期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提出效仿西欧国家的政治构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9—1841年(俄国)。根据材料“既描写伊凡雷帝的严酷和暴虐,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盖世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莱蒙托夫批判了沙皇的专制,赞扬了拿破仑所代表的民主自由精神,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推动俄国社会的近代化,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1815年已经覆灭,排除A项;材料中的诗人将伊凡四世和拿破仑做对比,歌颂了民主自由,不涉及工人运动,排除C项;材料赞扬了拿破仑所代表的民主自由精神,有助于思想解放,没有涉及效仿西欧国家的政治构想,排除D项。故选B项。15.1858年被称为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这折射出当时()A.政府迫切推动工业革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内燃机的应用污染严重 D.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材料表明1858年的泰晤士河臭气冲天,这反映了政府积极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泰晤士河臭气冲天,不体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排除B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材料的时间是1858年不符,排除C项;1858年的英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6.19世纪初,英国许多工厂主会雇用黑人在纺织业、煤矿业、运输业等行业中做工。但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许多行业雇佣黑人的数量明显减少。据此可知()A.黑奴贸易在工业革命之前被禁止 B.英国社会对人权问题愈加关注C.技术发展要求更高素质的劳动者 D.英国劳动力主要来自三角贸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许多行业雇佣黑人的数量明显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更多有技术能力的工人,而黑人整体技术能力不高,因此雇佣黑人的数量明显减少,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工业革命后,黑奴贸易逐渐被禁止,排除A项;工厂主不雇佣黑人是因为其技术能力不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与人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劳动力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17.圣马丁曾说:“争取了25年的自由,非但自由毫无踪影,而且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压迫、个人安全无保障、财产遭受损失、腐化堕落和内战成了祖国作出如此重大牺牲之后所得的结局。”这些状况表明拉美地区()A.西方列强殖民统治残暴 B.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艰巨C.新兴国家之间矛盾尖锐 D.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前期拉丁美洲。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出现政治不自由、腐化堕落、内战等问题,据此可知,拉美地区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艰巨,B项正确;据材料“争取了25年的自由”可知,当时拉丁美洲很多国家已经实现独立,“西方列强殖民统治残暴”主要是在拉美还未独立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兴国家之间矛盾尖锐的信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独立后的拉美地区出现政治不自由、腐化堕落、内战等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出“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的认识,材料主要描述了独立后的拉美地区面临的一些列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表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份额的情况。这种状况()国家葡萄牙英国比利时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占比7%48%1%9%7%3%25%A.揭示了列强的兴衰更替 B.开启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序幕C.推动柏林会议达成协议 D.推动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份额的情况”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后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损害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两大军事集逐渐形成,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对比的信息,无法判定兴衰更替,排除A项;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排除B项;柏林会议在1884年召开,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同时柏林会议讨论的是对非洲的瓜分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9.1920年,根据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要采用***名称的号召,印尼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易名为印尼***。随后,印尼***领导了1926—1927年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该起义()A.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B.巩固了***的领导地位C.改变了亚洲觉醒的性质和方向 D.配合了苏俄国内战争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民族解放斗争。据材料“印尼***领导了1926—1927年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尼***领导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荷兰的殖民统治,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A项正确;该起义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了,并没有巩固***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此起义并没有改变亚洲觉醒的性质和方向,排除C项;该起义并没有配合苏俄国内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20.1942年拍摄的美国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令人荡气回肠一幕:酒吧里群众高唱《马赛曲》与德国军官的纳粹歌曲抗衡,最终淹没了法西斯的歌声。该片公映后取得巨大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十大佳片之一等殊荣。该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A.如实记录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的溃败 B.反映盟国军民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C.实现了政治动员与艺术内涵的巧妙结合 D.大大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二战时期的美国。据材料“酒吧里群众高唱《马赛曲》与德国军官的纳粹歌曲抗衡,最终淹没了法西斯的歌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电影艺术对国家进行政治动员,积极宣传反法西斯,C项正确;电影涉及的是法国与德国的对抗,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通过电影进行政治宣传,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一种鼓舞,排除B项;电影大大加速的胜利进程,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50-1780年不列颠的奴隶贸易年份西非(价格;英镑)牙买加(价格:英镑)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1651-16752.6823.1214.681676-17003.6822.0412.851701-172010.2824.988.461761-178016.0831.251.58(注:当时1英镑代表7.32238克纯金,约合现在人民币3000元)——摘编自张卫良《英国社会的商业化进程》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股东实行有限责任制。简而言之,持股者无须将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公司,只需以出资的形式来向公司贡献力量,是一种避免了将个人私生活一并牺牲的体制。图: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结构图——摘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期间不列颠奴隶贸易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例,描述“康潇达”的经营方式。并简析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意义。〖答案〗(1)趋势:西非和牙买加的奴隶价格都在逐年上升;但每个奴隶平均利润逐年下降,特别是1761年后急剧缩小。影响因素:为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竞争激烈;价格革命(物价上涨);工业革命开始(生产技术的革新);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任意四点)(2)方式: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股东实行有限责任制;航海家和资本家依照契约进行海上贸易合作;航海家负责经营,资本家出资但不经营;资本家只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与风险。意义: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了欧洲传统封建经济关系,靠经营中世纪庄园的封建贵族地位逐渐降低。〖解析〗(1)本题第一小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不列颠。第一小问演变的趋势,根据材料一1650—1780年西非和牙买加奴隶贸易的价格,可以看出西非和牙买加的奴隶价格都在逐年上升;根据材料“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栏,可知每个奴隶平均利润逐年下降,特别是1761年后急剧缩小。本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不列颠。根据材料“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栏,每个奴隶平均利润逐年下降,特别是1761年后急剧缩小,可以得出竞争激烈;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为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影响了此期间不列颠奴隶贸易的演变;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技术的革新),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所以西非和牙买加的奴隶价格逐年上升;新航路开辟引起欧洲“价格革命”,物价上涨,这影响了此期间奴隶贸易价格的变化,同时也受到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自由、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也是影响这时期奴隶贸易价格的重要因素。(2)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荷兰。第一小问经营方式,根据材料“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股东实行有限责任制”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股东实行有限责任制;根据图片材料“康潇达即契约”可知,航海家和资本家依照契约进行海上贸易合作;根据材料“只需以出资的形式来向公司贡献力量,是一种避免了将个人私生活一并牺牲的体制”可知,航海家负责经营,资本家出资但不经营,资本家只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与风险。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二小问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对外扩张的重要方式,该公司的发展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引起的“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势力,打击了欧洲传统封建经济关系,靠经营中世纪庄园的封建贵族地位逐渐降低。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休谟(1711—1776)指出了现代政治的一大特征:现代政治秩序与公众意见紧密勾连。在《宗教的自然史》中,休谟指出残酷的神权压迫、血腥的党派斗争,是宗教带给现代政治的重大灾难。而宗教之所以有如此恶劣的影响,休谟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宗教的两种腐败形式”,即迷信和狂热,它们迎合人们的腐败激情,鼓动人们的邪恶行为。休谟始终保留人民反抗暴政的权利。休谟的政治立场既非保守亦非激进,但更多的学者往往只抓住休谟自然主义的不同要素进行研究,进而存在分歧。——摘编自栾俊《怀疑的启蒙:休谟的信念理论及其政治意蕴》材料二卢梭(1712—1778)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他的思想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