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C卷)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C卷)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C卷)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C卷)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C卷)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C卷)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范围:选必二选必三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甲骨文中的“高”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筑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从这一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 B.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财产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 D.当时已经开始进行粮食储存〖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商代甲骨文中的“高”字,由土台上建造房子,土台下挖地窖的图像,可以得出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懂得储存粮食,D项正确;早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建筑房屋并过上了定居生活,A项错误;商代属于奴隶社会,社会各阶层并非共享财产,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商代“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C项错误。2.如果没有物种引进,我国大小餐馆和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以及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湘菜等都将不复存在。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A.美洲一欧洲一中国 B.美洲一西亚一中国西北C.欧洲—亚洲—中国 D.美洲一印度一中国西南〖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番茄从美洲传入欧洲,后在明朝万历年间,由传教士从欧洲引进中国,故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美洲一欧洲一中国,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3.正是出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多次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构建支撑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这表明我国()A.重视科技在农业转型中的作用 B.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C.积极提升农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D.走出一条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积极构建支撑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可以看出强调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科技对农业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科技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4.中古时期的西欧农民,主要为领主从事两类劳动,一类是田间劳动,包括耕地、播种、收割、除草、剪羊毛等,另一类大多在农闲时进行,主要内容是修房舍、围篱笆、磨面、制酒、打铁、造武器等。这从实质上说明当时()A.劳役地租盛行 B.农民生活的艰辛 C.庄园经济发达 D.生产力水平落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材料主要表明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的生产生活甚至军事装备都要依靠庄园的农民,这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所导致的,D项正确;劳役地租只是材料内容的表象,不是实质,排除A项;农民生活的艰辛是由于领主的残酷剥削导致的,这也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所致,排除B项;材料所叙述的是庄园经济生活的常态,不能得出庄园经济发达,也不是实质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5.西晋陈寿《三国志》记载:“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该发明主要用于()A.灌溉 B.纺织 C.冶炼 D.制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发明是马钧革新翻车,用于灌溉,A项正确;纺织、冶炼和制坯与材料“灌水自覆,更入更出”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6.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工业革命后,在工厂制普及的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这说明()A.社会需要是钟表普及的必要前提 B.技术创新是钟表普及的根本动因C.思想解放是钟表普及的有力推手 D.经济实力是钟表普及的唯一基础〖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工业革命后,在工厂制普及的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并结合当时欧洲经济发展特征可知,在工厂中工业生产需要准确的时间规定,所以当时钟表成为社会的普通消费品,这说明社会需要是钟表普及的必要前提,A项正确;经济发展是钟表普及的根本动因,排除B项;技术创新是钟表普及的有力推手,排除C项;“唯一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联盛广场的香满轩餐厅开业,里面有5个机器人:两个送餐,能报出各种菜名;三个小机器人在门口跳舞助兴。这反映了A人们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 B.传统就餐业必将走向衰落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拓展 D.工人的劳动就业受到威胁〖答案〗A〖解析〗机器人的使用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表现,开餐厅是为了追求利润,二者的结合体现了人们依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故A项正确;这种新式机器人餐厅刚刚兴起,对传统就餐业还未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管理制度,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对工人劳动就业的威胁,故D项错误。8.明清四大镇,即河南开封县的朱仙镇、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是当时我国的商埠重镇。朱仙镇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板年画闻名,景德镇制瓷业发达,佛山镇冶铁、铸铁业规模宏大,位于交通要冲的汉口镇以盐、糖、米、花布、药材六行最大。据此可知,“四大名镇”的特点是()A.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 B.工商业领域较发达C.生产销售专业化明显 D.城镇间互补性较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朱仙镇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板年画闻名,景德镇制瓷业发达,佛山镇冶铁、铸铁业规模宏大,位于交通要冲的汉口镇以盐、糖、米、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可知,明清四大镇,每个镇都有其专业的手工业技术科特色,说明四大镇的专业化分工明确,C项正确;经济区域化特征,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特色,而非发达繁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城镇间互补性,排除D项。故选C项。9.1857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破产企业多达4900家,损失资本达3亿美元之多。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英国,大量银行和企业经不住危机的冲击而纷纷破产。接着,危机又蔓延到德国、俄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北欧国家。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市场逐步形成 B.美国经济实力最强C.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D.欧美之间关系密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57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之所以波及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市场逐步形成,资本主义各国之间联系紧密,A项正确;此时英国是经济实力最强的,而且欧美之间关系并不密切,B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逐步形成,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10.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反映了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C.中国发展已威胁到美国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可知特朗普政府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这意味着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故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11.1801—1850年,英国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积极应对城市化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01-1850年”、“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知工业革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住房紧张,政府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D项正确;政府对经济大力干预是在经济大危机之后,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阶级对立”是否加剧,排除B项;材料无建设“福利国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古人在建造城市以及城市建筑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往往将城市的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城市在建造过程中的深层次影响因素是()A.政权建设 B.自然环境 C.防御需求 D.文化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城市在建造过程中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将城市的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目的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城市建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说明古代城市建造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即文化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市的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反映了“天人合一”,不是受政权建设的影响,排除A项;题目问的是古代城市建造“将城市的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原因,不是自然环境,排除B项;古代城市在建造要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不是由于防御需求,排除C项。故选D项。13.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病”的急剧恶化 B.城市发展受近代工业化影响C.列强侵略推动城市化发展 D.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城市的变化部分,受到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影响很深,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弊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的推动,并不是列强侵略,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并不能得出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4.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皇帝内经》D.《本草纲目》〖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材料关键词“中医治疗”可知,A正确,因为它被称为中医临床学的奠基之作,故本题选A。B属于农学著作,C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D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15.下图所示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或被提及。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预防重大传染病 B.和睦亲子关系C.提高幼儿的智力 D.宣传卫生知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现代史(中国)。据图示,可以看出医生在给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以便更好地预防重大传染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并不是和睦亲子关系,排除B项;疫苗接种主要是为了预防疾病,并不是提高智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预防疾病,并不是宣传卫生知识,排除D项。故选A项。16.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中国()A.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D.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力量,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当下民族团结与凝聚的深远影响,D项正确。据所学,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材料与包容性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指的是中华文化起源早,内涵深,材料讲的是传统文化对当下的影响,排除B项;据所学,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最优秀的文化”表述不当,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灭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土著居民方面也起了关键作用。这些民族包括太平洋诸岛居民、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地理范围大,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交流;交流内容丰富,动植物、人种等多个方面;影响更加深远,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2)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传染疾病的交流导致美洲等地土著居民的大量死亡;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得出地理范围大,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交流;根据“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得出交流内容丰富,动植物、人种等多个方面;根据“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得出影响更加深远,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2)影响:根据“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得出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根据“植物、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分析得出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根据“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得出传染疾病的交流导致美洲等地土著居民的大量死亡;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哥伦布交换”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南宋灭亡以后,杭州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元代初期,杭州城市还是延续了南宋时的繁华景象,为了能够使江南的粮食到达元大都,政府也致力于南北大运河的疏凿。……至元末,张士诚在原有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泼了从塘栖的五林港到江涨桥段的运河。……运河是南北客货往来的重要交通动脉,沿运河新形成的码头和市镇各有特色,在这些市镇中首推湖州市和北新关市,各方的商贾都聚集到这里,规模不断扩大。——据徐勤、宣建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关系》材料二中国铁路建设大事记(部分)时期事件中国近代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在中国修建了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吴淞铁路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京张铁路1876年~1911年中国国有铁路仅约20%,外国直接修建经营约占41%,外国通过贷款控制约占39%中国现代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51万公里,路网框架基本形成2006年,青藏铁路二期开通2017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推入运营2018年,铁路营业里程13.1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1万公里,世界第一——据崔罡、崔啸晨《中国铁路史研究综述及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京杭大运河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对古代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的意义。〖答案〗(1)背景:元代实现统一;政府重视;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原有运河的基础。影响: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沿岸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壮大;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2)特点:起步晚;发展慢;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半殖民地性明显(或对外依赖性强)。意义:改善发展了我国交通条件;推动了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国际形象,成为国之重器的代表;反映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1)背景:从材料“自南宋灭亡以后,杭州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元代初期,杭州城市还是延续了南宋时的繁华景象”看出元代统一对交通发展的促进;“为了能够使江南的粮食到达元大都,政府也致力于南北大运河的疏凿”可以看出政府重视、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张士诚在原有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浚”可以看出原有运河的基础。影响:从材料出处以及“南北客货”“沿运河形成码头市镇”“商贾”等看出运河的发展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沿岸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壮大。(2)特点:从中外修铁路、经营权所属、起点时间、速度可以看出中国近代铁路修建的特点:起步晚,发展慢,半殖民地性明显(或对外依赖性强)。意义:从交通本身和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科技修筑铁路并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标杆地位两个方向作答。19.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材料二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流·和衷共济》材料三在对技艺的推敲、对规律的总结、对民生的眷念中,中华民族展现出非凡的创新精神与创造伟力。四大发明,耕作蚕织,制瓷铸铁,建筑园林,茶叶医药,天文地理……各项科学技术成就,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尽精微以求新知、致广大以惠亿民的探索精神。——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汇·格物维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2)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工艺学相关知识的著作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答案〗(1)儒家:孟子的“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影响: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2)具体表现:玄奘去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新罗等国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唐都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日本、新罗两国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定居。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3)医药学:《本草纲目》;工艺学:《天工开物》。特征: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科技知识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孟子的“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的思想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2)表现:根据材料“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去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新罗等国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唐都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日本、新罗两国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定居等。影响:根据材料“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世界文明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3)著作:根据材料“在对技艺的推敲、对规律的总结、对民生的眷念中,中华民族展现出非凡的创新精神与创造伟力。”可知,明清时期,在医药学方面的著作是《本草纲目》,在工艺学方面的著作是《天工开物》。新特征:根据材料“四大发明,耕作蚕织,制瓷铸铁,建筑园林,茶叶医药,天文地理……各项科学技术成就,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尽精微以求新知、致广大以惠亿民的探索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而且西方科技知识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历史资料15—17世纪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非洲,小麦、水稻、甘蔗等物种由欧洲传入美洲1839年英国工厂工人总数为419560人,其中女工为242296人1919年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航客运航线开通2017年中国“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为1682亿元,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网购销售额为33.4亿美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

论题: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变迁推动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阐释: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具规模,推动玉米、小麦等作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等发生很大改变,中美等国的大型网络购物活动,促进了全球化市场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非洲”“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航客运航线开通”和所学知识可拟定论点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变迁推动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关于阐释可从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市场对于促进物种交流、改变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及全球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C卷)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范围:选必二选必三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甲骨文中的“高”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筑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从这一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 B.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财产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 D.当时已经开始进行粮食储存〖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商代甲骨文中的“高”字,由土台上建造房子,土台下挖地窖的图像,可以得出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懂得储存粮食,D项正确;早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建筑房屋并过上了定居生活,A项错误;商代属于奴隶社会,社会各阶层并非共享财产,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商代“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C项错误。2.如果没有物种引进,我国大小餐馆和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以及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湘菜等都将不复存在。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A.美洲一欧洲一中国 B.美洲一西亚一中国西北C.欧洲—亚洲—中国 D.美洲一印度一中国西南〖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番茄从美洲传入欧洲,后在明朝万历年间,由传教士从欧洲引进中国,故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美洲一欧洲一中国,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3.正是出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多次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构建支撑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这表明我国()A.重视科技在农业转型中的作用 B.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C.积极提升农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D.走出一条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积极构建支撑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可以看出强调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科技对农业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科技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4.中古时期的西欧农民,主要为领主从事两类劳动,一类是田间劳动,包括耕地、播种、收割、除草、剪羊毛等,另一类大多在农闲时进行,主要内容是修房舍、围篱笆、磨面、制酒、打铁、造武器等。这从实质上说明当时()A.劳役地租盛行 B.农民生活的艰辛 C.庄园经济发达 D.生产力水平落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材料主要表明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的生产生活甚至军事装备都要依靠庄园的农民,这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所导致的,D项正确;劳役地租只是材料内容的表象,不是实质,排除A项;农民生活的艰辛是由于领主的残酷剥削导致的,这也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所致,排除B项;材料所叙述的是庄园经济生活的常态,不能得出庄园经济发达,也不是实质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5.西晋陈寿《三国志》记载:“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该发明主要用于()A.灌溉 B.纺织 C.冶炼 D.制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发明是马钧革新翻车,用于灌溉,A项正确;纺织、冶炼和制坯与材料“灌水自覆,更入更出”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6.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工业革命后,在工厂制普及的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这说明()A.社会需要是钟表普及的必要前提 B.技术创新是钟表普及的根本动因C.思想解放是钟表普及的有力推手 D.经济实力是钟表普及的唯一基础〖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工业革命后,在工厂制普及的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并结合当时欧洲经济发展特征可知,在工厂中工业生产需要准确的时间规定,所以当时钟表成为社会的普通消费品,这说明社会需要是钟表普及的必要前提,A项正确;经济发展是钟表普及的根本动因,排除B项;技术创新是钟表普及的有力推手,排除C项;“唯一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联盛广场的香满轩餐厅开业,里面有5个机器人:两个送餐,能报出各种菜名;三个小机器人在门口跳舞助兴。这反映了A人们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 B.传统就餐业必将走向衰落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拓展 D.工人的劳动就业受到威胁〖答案〗A〖解析〗机器人的使用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表现,开餐厅是为了追求利润,二者的结合体现了人们依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故A项正确;这种新式机器人餐厅刚刚兴起,对传统就餐业还未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管理制度,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对工人劳动就业的威胁,故D项错误。8.明清四大镇,即河南开封县的朱仙镇、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是当时我国的商埠重镇。朱仙镇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板年画闻名,景德镇制瓷业发达,佛山镇冶铁、铸铁业规模宏大,位于交通要冲的汉口镇以盐、糖、米、花布、药材六行最大。据此可知,“四大名镇”的特点是()A.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 B.工商业领域较发达C.生产销售专业化明显 D.城镇间互补性较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朱仙镇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板年画闻名,景德镇制瓷业发达,佛山镇冶铁、铸铁业规模宏大,位于交通要冲的汉口镇以盐、糖、米、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可知,明清四大镇,每个镇都有其专业的手工业技术科特色,说明四大镇的专业化分工明确,C项正确;经济区域化特征,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特色,而非发达繁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城镇间互补性,排除D项。故选C项。9.1857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破产企业多达4900家,损失资本达3亿美元之多。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英国,大量银行和企业经不住危机的冲击而纷纷破产。接着,危机又蔓延到德国、俄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北欧国家。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市场逐步形成 B.美国经济实力最强C.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D.欧美之间关系密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57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之所以波及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市场逐步形成,资本主义各国之间联系紧密,A项正确;此时英国是经济实力最强的,而且欧美之间关系并不密切,B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逐步形成,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10.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反映了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C.中国发展已威胁到美国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可知特朗普政府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这意味着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故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11.1801—1850年,英国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积极应对城市化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01-1850年”、“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知工业革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住房紧张,政府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D项正确;政府对经济大力干预是在经济大危机之后,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阶级对立”是否加剧,排除B项;材料无建设“福利国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古人在建造城市以及城市建筑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往往将城市的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城市在建造过程中的深层次影响因素是()A.政权建设 B.自然环境 C.防御需求 D.文化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城市在建造过程中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将城市的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目的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城市建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说明古代城市建造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即文化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市的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反映了“天人合一”,不是受政权建设的影响,排除A项;题目问的是古代城市建造“将城市的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原因,不是自然环境,排除B项;古代城市在建造要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不是由于防御需求,排除C项。故选D项。13.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病”的急剧恶化 B.城市发展受近代工业化影响C.列强侵略推动城市化发展 D.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城市的变化部分,受到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影响很深,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弊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的推动,并不是列强侵略,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并不能得出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4.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皇帝内经》D.《本草纲目》〖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材料关键词“中医治疗”可知,A正确,因为它被称为中医临床学的奠基之作,故本题选A。B属于农学著作,C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D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15.下图所示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或被提及。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预防重大传染病 B.和睦亲子关系C.提高幼儿的智力 D.宣传卫生知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现代史(中国)。据图示,可以看出医生在给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以便更好地预防重大传染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并不是和睦亲子关系,排除B项;疫苗接种主要是为了预防疾病,并不是提高智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预防疾病,并不是宣传卫生知识,排除D项。故选A项。16.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中国()A.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D.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力量,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当下民族团结与凝聚的深远影响,D项正确。据所学,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材料与包容性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指的是中华文化起源早,内涵深,材料讲的是传统文化对当下的影响,排除B项;据所学,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最优秀的文化”表述不当,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灭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土著居民方面也起了关键作用。这些民族包括太平洋诸岛居民、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地理范围大,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交流;交流内容丰富,动植物、人种等多个方面;影响更加深远,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2)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传染疾病的交流导致美洲等地土著居民的大量死亡;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得出地理范围大,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交流;根据“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得出交流内容丰富,动植物、人种等多个方面;根据“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得出影响更加深远,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2)影响:根据“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得出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根据“植物、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分析得出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根据“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得出传染疾病的交流导致美洲等地土著居民的大量死亡;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哥伦布交换”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南宋灭亡以后,杭州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元代初期,杭州城市还是延续了南宋时的繁华景象,为了能够使江南的粮食到达元大都,政府也致力于南北大运河的疏凿。……至元末,张士诚在原有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泼了从塘栖的五林港到江涨桥段的运河。……运河是南北客货往来的重要交通动脉,沿运河新形成的码头和市镇各有特色,在这些市镇中首推湖州市和北新关市,各方的商贾都聚集到这里,规模不断扩大。——据徐勤、宣建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关系》材料二中国铁路建设大事记(部分)时期事件中国近代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在中国修建了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吴淞铁路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京张铁路1876年~1911年中国国有铁路仅约20%,外国直接修建经营约占41%,外国通过贷款控制约占39%中国现代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51万公里,路网框架基本形成2006年,青藏铁路二期开通2017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推入运营2018年,铁路营业里程13.1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1万公里,世界第一——据崔罡、崔啸晨《中国铁路史研究综述及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京杭大运河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对古代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的意义。〖答案〗(1)背景:元代实现统一;政府重视;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原有运河的基础。影响: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沿岸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壮大;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2)特点:起步晚;发展慢;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半殖民地性明显(或对外依赖性强)。意义:改善发展了我国交通条件;推动了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国际形象,成为国之重器的代表;反映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1)背景:从材料“自南宋灭亡以后,杭州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元代初期,杭州城市还是延续了南宋时的繁华景象”看出元代统一对交通发展的促进;“为了能够使江南的粮食到达元大都,政府也致力于南北大运河的疏凿”可以看出政府重视、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张士诚在原有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浚”可以看出原有运河的基础。影响:从材料出处以及“南北客货”“沿运河形成码头市镇”“商贾”等看出运河的发展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沿岸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壮大。(2)特点:从中外修铁路、经营权所属、起点时间、速度可以看出中国近代铁路修建的特点:起步晚,发展慢,半殖民地性明显(或对外依赖性强)。意义:从交通本身和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科技修筑铁路并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标杆地位两个方向作答。19.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材料二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