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全卷共6页(试题卷4页,答题卷2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书写。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重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 B.原始人群社会 C.母系氏族社会 D.父系氏族社会〖答案〗D〖解析〗根据“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结合所学可知,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开始出现,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是“帝”神的嫡系子孙,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特点,故选A;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体现了宗法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渐变的过程,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分封制开始于周朝,排除D。3.周初受封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鲁、晋、燕等,在夏商时期皆为蛮、夷、戎、狄各族所居,长期徘徊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无例外地建立起奴隶制政权。由此可见分封制A.使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 B.初创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答案〗D〖解析〗在齐、鲁、晋、燕等诸侯国统治下的蛮、夷、戎、狄各族,逐渐结束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反映出分封制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分封制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化,A项错误;分封制并非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项错误;材料与官僚政治的建立无关,C项错误。4.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亦称诸夏)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与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可见,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A.各国改革 B.民族交融 C.技术进步 D.思想繁荣〖答案〗B〖解析〗据材料“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很多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国的疆域得以扩大,同时中原人民在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的交往与争斗中,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B正确;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5.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针对这一困局,秦朝推行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焚书坑儒〖答案〗C〖解析〗根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导致的诸侯割据,相互争霸,周王室走向衰微,因此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选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属于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AB;焚书坑儒属于思想专制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D。6.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A.旨在终结宰相制度 B.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C.加速了西汉灭亡 D.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任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皇帝所掌控的决策班子,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这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D项正确;中朝的设置削弱了丞相权力,并没有废除宰相制度,明朝时期废除宰相制度,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中朝,是中央机构的调整,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加强了专制主义,巩固了汉武帝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7.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 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史书之所以重视灾异祥瑞,其实质是借谶纬满足统治者所需,历史服务于政治,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仅仅是祥瑞,还涉及灾变、符命,排除C项;谶纬并非儒家正统,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8.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国家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②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北方优势明显③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主要内容④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所以从上图可以看出的是①,根据统一于隋可知④正确。②③两项从图表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项,排除ABD。9.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一些儒者杂糅老、庄之说,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玄学的兴起A.使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B.促进了佛教的传播C.加强了儒学的哲学化倾向 D.重建儒家统治理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玄学兴起于魏晋时期,儒者运用道家语言对儒家思想进行抽象的思考、推理、论证,探求儒学的“本体论”,体现出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有所加强,C项正确;“根本改变”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佛教思想,排除B项;玄学仅是“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而非重建统治理论,排除D项。故选C项。10.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乘船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巩固了隋朝统治C.加强对地方管理 D.促进南北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材料“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乘船不绝”体现的是大运河起到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1.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来,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来,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因此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12.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省、部、寺、监只备员无职掌,而在正官之外别设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决定官员的俸禄,差遣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正官有文、武两套资序,泾渭分明,而差遣则较为复杂,有的专门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这套制度A.导致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有力提升北宋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助长了改革与创新的政治风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这一做法使官员的权力不断被分化,这种分化事权的举措,有利于防止官员权力膨胀,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管控,从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是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守内虚外”等政策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宋初职官制度导致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这一制度中很多官员有俸禄、无具体职务,所以对于官员的行政效率提高没有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北宋初期尚未形成改革风气,故D项错误。故选B项。13.“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严谨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可知,唐朝科举,除了考场上辞章的发挥,还参考应试者的声望名誉,宋朝科举则实行糊名法,一律以答卷的文采高低作为标准,考试程序更加严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有所减少”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代和唐代都重视进士科,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图为画家李唐绘于北宋末年的《晋文公复国图》(局部),描绘了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历经坎坷险阻并最终回国即位的情景。这一作品()A.反映宋人生活的艰辛 B.显示山水画的神韵意趣C.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D.反映宋代宫廷斗争激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复国”可知,画家借晋文公历经坎坷,终回国即位并带领晋国称霸的历史,寄托宋人希望收复失地、实现国家强大的愿望,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C项正确;该画作并非再现宋人生活状况,排除A项;该作品为人物画,排除B项;材料描绘了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历经坎坷险阻并最终回国即位的情景,与宫廷斗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朱元璋是明初政治的关键人物,就其对君主专制体制发展的影响而言,古代帝王中只有秦始皇、汉武帝等少数人可以月之比肩。这是因为朱元璋A.开创了封建内阁制度 B.实行大臣奏折制度C.结束了宦官专权局面 D.变革行政中枢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裁撤中书省,罢免宰相,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辖六部,使得行政中枢体制发生改变,D项正确;明成祖朱棣时期设立内阁,排除A项;奏折制度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宦官专权局面并没有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市镇市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盛泽镇乌泥泾镇合溪镇主要行业制瓷交通交通冶铁丝织棉纺织木炭A.经济结构单一 B.呈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C.遍布全国各地 D.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著名的市镇多有较为突出的行业特征,这说明当时的工商业市镇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题干列举的是主要行业,并不能认为这是经济结构单一,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部分市镇,集中在江南地区,而非遍布全国,排除C项;D项通过材料无法证实,排除D项。故选B项。17.李贽热情赞美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英雄行为。尤其是强调在梁山一百零八人中,宋江尤称“忠义之烈”,对他“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转图报国”予以充分肯定。据此可知,李贽A.致力于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B.尚未冲突封建传统的束缚C.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D.渴望获得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李贽推崇宋江的“忠义”,可知李贽是很认可儒家“忠义”的价值观,因此他尚未冲突封建传统的束缚,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君主专制”,没有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也没有渴望获得超然物外的自由,排除ACD项。故选B项。18.《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历史地理的综合类图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下列对此书表述正确的是()A.作者是林则徐 B.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C.主张“中体西用” D.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海国图志》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状,介绍外国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D项正确;作者是魏源,排除A项;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是维新派,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9.《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给太平天国运动增添了新的历史色彩,使得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的是()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思想上的人性化、科学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太平天国时期对于仿制西方技术,保护专利的措施符合近代化的要求,C项正确;贵贱分上下等思想是封建等级思想的反映,排除A项;人人不受私和无处不均匀都是小农阶级平均主义思想的反映,排除BD项。故选C项。20.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B项正确;《辛丑条约》使清朝成为“洋人的朝廷”,说明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策略,排除A项;《马关条约》没有针对英国的条款,排除C项;“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是要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而不是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排除D项。故选B项。21.1917年,陈独秀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意在A.发动新文化运动 B.批判封建伦理 C.否定传统文化 D.推动文学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即进行文学革命,材料内容体现了文学革命的史实,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否定我国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批判封建伦理,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批判封建伦理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题干内容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推行文学革命的史实,没有体现否定传统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A.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外合作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解体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得出这是指1926年-1927年的北伐战争,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B项正确;第一次合作是党内合作,排除A项;C项是辛亥革命,排除C项;材料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3.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请愿,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立即停止内战!”口号。该运动的背景是A.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请愿,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立即停止内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因此题干所述运动的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37年9月,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7月7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4.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发动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三大战役”是指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发动的,不属于“三大战役”。故选A;排除BC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2分,总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公元5世纪之末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运动,举措奇特,为中外历史所罕见。他于公元493年决意迁都洛阳,翌年颁诏施行。……若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者”,免官。……(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汉化运动的举措。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答案〗(1)内容: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各国富国强兵的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与推动(2)举措: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等。这个观点是,孝文帝改革对隋唐的统一有重要意义.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解析〗【小问1详析】内容: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等信息,从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等方面进行概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各国富国强兵的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与推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析】举措:根据材料二“他于公元493年决意迁都洛阳”“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等方面进行回答。理解:根据题干“(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可知,题干观点主旨是孝文帝改革对隋唐的统一有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等方面进行说明。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呢?就英法等西欧国家而言,所谓近代化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答案〗〖答案〗示例观点: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阐述:中国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鉴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兴建新式海军,以巩固清政府统治,开始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由此开始;20世纪初,革命派掀起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基于对辛亥革命的痛苦反思,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和探索复兴中华的路径,是一个由浅入深、艰难曲折但前途光明的历程。〖解析〗〖祥解〗观点:根据材料“……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的近代化的历程是从思想到政治再到经济;而中国的近代化的历程是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由此可拟定观点为: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阐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在经济等领域开启了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政治上进行近代化探索、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进行近代化探索等方面探索进行阐述。如:中国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鉴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兴建新式海军,以巩固清政府统治,开始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由此开始;20世纪初,革命派掀起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基于对辛亥革命的痛苦反思,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总结升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和探索复兴中华的路径,是一个由浅入深、艰难曲折但前途光明的历程等方面进行总结升华。27.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摘编自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摘编自谢和耐(法国)《南宋社会生活史》材料三明清时期,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在文化领域具有“领导地位”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新现象。并分析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文化领域的表现:宋代科技发达,火药的发明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商业领域的表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密切,设榷场进行交易;商业的时间限制被打破;商业的空间限制被打破。(2)新现象:长途贸易兴盛;商帮活跃;形成多个经贸区;出现工商业市镇;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业资本大量聚集。主要因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妨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思想上:长期以来“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地主、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外交上: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使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失去了海外市场和先进技术。〖解析〗【小问1详析】文化领域的表现:根据材料一“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及所学可知,宋代科技发达,火药的发明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商业领域的表现:根据材料二“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及所学可知,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密切,设榷场进行交易;商业的时间限制被打破;商业的空间限制被打破。【小问2详析】新现象:根据材料三“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可知,长途贸易兴盛;商帮活跃;根据材料三“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可知,形成多个经贸区;根据材料三“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出现工商业市镇;根据材料三“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业资本大量聚集。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制度等方面分析说明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例如: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妨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思想上:长期以来“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地主、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外交上: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使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失去了海外市场和先进技术。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全卷共6页(试题卷4页,答题卷2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书写。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重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 B.原始人群社会 C.母系氏族社会 D.父系氏族社会〖答案〗D〖解析〗根据“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结合所学可知,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开始出现,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是“帝”神的嫡系子孙,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特点,故选A;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体现了宗法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渐变的过程,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分封制开始于周朝,排除D。3.周初受封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鲁、晋、燕等,在夏商时期皆为蛮、夷、戎、狄各族所居,长期徘徊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无例外地建立起奴隶制政权。由此可见分封制A.使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 B.初创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答案〗D〖解析〗在齐、鲁、晋、燕等诸侯国统治下的蛮、夷、戎、狄各族,逐渐结束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反映出分封制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分封制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化,A项错误;分封制并非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项错误;材料与官僚政治的建立无关,C项错误。4.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亦称诸夏)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与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可见,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A.各国改革 B.民族交融 C.技术进步 D.思想繁荣〖答案〗B〖解析〗据材料“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很多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国的疆域得以扩大,同时中原人民在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的交往与争斗中,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B正确;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5.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针对这一困局,秦朝推行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焚书坑儒〖答案〗C〖解析〗根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导致的诸侯割据,相互争霸,周王室走向衰微,因此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选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属于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AB;焚书坑儒属于思想专制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D。6.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A.旨在终结宰相制度 B.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C.加速了西汉灭亡 D.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任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皇帝所掌控的决策班子,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这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D项正确;中朝的设置削弱了丞相权力,并没有废除宰相制度,明朝时期废除宰相制度,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中朝,是中央机构的调整,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加强了专制主义,巩固了汉武帝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7.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 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史书之所以重视灾异祥瑞,其实质是借谶纬满足统治者所需,历史服务于政治,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仅仅是祥瑞,还涉及灾变、符命,排除C项;谶纬并非儒家正统,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8.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国家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②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北方优势明显③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主要内容④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所以从上图可以看出的是①,根据统一于隋可知④正确。②③两项从图表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项,排除ABD。9.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一些儒者杂糅老、庄之说,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玄学的兴起A.使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B.促进了佛教的传播C.加强了儒学的哲学化倾向 D.重建儒家统治理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玄学兴起于魏晋时期,儒者运用道家语言对儒家思想进行抽象的思考、推理、论证,探求儒学的“本体论”,体现出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有所加强,C项正确;“根本改变”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佛教思想,排除B项;玄学仅是“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而非重建统治理论,排除D项。故选C项。10.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乘船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巩固了隋朝统治C.加强对地方管理 D.促进南北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材料“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乘船不绝”体现的是大运河起到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1.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来,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来,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因此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12.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省、部、寺、监只备员无职掌,而在正官之外别设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决定官员的俸禄,差遣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正官有文、武两套资序,泾渭分明,而差遣则较为复杂,有的专门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这套制度A.导致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有力提升北宋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助长了改革与创新的政治风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这一做法使官员的权力不断被分化,这种分化事权的举措,有利于防止官员权力膨胀,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管控,从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是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守内虚外”等政策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宋初职官制度导致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这一制度中很多官员有俸禄、无具体职务,所以对于官员的行政效率提高没有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北宋初期尚未形成改革风气,故D项错误。故选B项。13.“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严谨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可知,唐朝科举,除了考场上辞章的发挥,还参考应试者的声望名誉,宋朝科举则实行糊名法,一律以答卷的文采高低作为标准,考试程序更加严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有所减少”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代和唐代都重视进士科,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图为画家李唐绘于北宋末年的《晋文公复国图》(局部),描绘了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历经坎坷险阻并最终回国即位的情景。这一作品()A.反映宋人生活的艰辛 B.显示山水画的神韵意趣C.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D.反映宋代宫廷斗争激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复国”可知,画家借晋文公历经坎坷,终回国即位并带领晋国称霸的历史,寄托宋人希望收复失地、实现国家强大的愿望,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C项正确;该画作并非再现宋人生活状况,排除A项;该作品为人物画,排除B项;材料描绘了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历经坎坷险阻并最终回国即位的情景,与宫廷斗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朱元璋是明初政治的关键人物,就其对君主专制体制发展的影响而言,古代帝王中只有秦始皇、汉武帝等少数人可以月之比肩。这是因为朱元璋A.开创了封建内阁制度 B.实行大臣奏折制度C.结束了宦官专权局面 D.变革行政中枢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裁撤中书省,罢免宰相,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辖六部,使得行政中枢体制发生改变,D项正确;明成祖朱棣时期设立内阁,排除A项;奏折制度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宦官专权局面并没有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市镇市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盛泽镇乌泥泾镇合溪镇主要行业制瓷交通交通冶铁丝织棉纺织木炭A.经济结构单一 B.呈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C.遍布全国各地 D.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著名的市镇多有较为突出的行业特征,这说明当时的工商业市镇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题干列举的是主要行业,并不能认为这是经济结构单一,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部分市镇,集中在江南地区,而非遍布全国,排除C项;D项通过材料无法证实,排除D项。故选B项。17.李贽热情赞美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英雄行为。尤其是强调在梁山一百零八人中,宋江尤称“忠义之烈”,对他“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转图报国”予以充分肯定。据此可知,李贽A.致力于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B.尚未冲突封建传统的束缚C.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D.渴望获得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李贽推崇宋江的“忠义”,可知李贽是很认可儒家“忠义”的价值观,因此他尚未冲突封建传统的束缚,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君主专制”,没有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也没有渴望获得超然物外的自由,排除ACD项。故选B项。18.《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历史地理的综合类图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下列对此书表述正确的是()A.作者是林则徐 B.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C.主张“中体西用” D.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海国图志》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状,介绍外国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D项正确;作者是魏源,排除A项;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是维新派,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9.《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给太平天国运动增添了新的历史色彩,使得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的是()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思想上的人性化、科学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太平天国时期对于仿制西方技术,保护专利的措施符合近代化的要求,C项正确;贵贱分上下等思想是封建等级思想的反映,排除A项;人人不受私和无处不均匀都是小农阶级平均主义思想的反映,排除BD项。故选C项。20.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B项正确;《辛丑条约》使清朝成为“洋人的朝廷”,说明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策略,排除A项;《马关条约》没有针对英国的条款,排除C项;“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是要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而不是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排除D项。故选B项。21.1917年,陈独秀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意在A.发动新文化运动 B.批判封建伦理 C.否定传统文化 D.推动文学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即进行文学革命,材料内容体现了文学革命的史实,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否定我国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批判封建伦理,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批判封建伦理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题干内容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推行文学革命的史实,没有体现否定传统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A.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外合作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解体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得出这是指1926年-1927年的北伐战争,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B项正确;第一次合作是党内合作,排除A项;C项是辛亥革命,排除C项;材料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3.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请愿,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立即停止内战!”口号。该运动的背景是A.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请愿,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立即停止内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因此题干所述运动的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37年9月,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7月7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4.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发动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三大战役”是指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发动的,不属于“三大战役”。故选A;排除BC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2分,总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公元5世纪之末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运动,举措奇特,为中外历史所罕见。他于公元493年决意迁都洛阳,翌年颁诏施行。……若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者”,免官。……(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汉化运动的举措。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答案〗(1)内容: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各国富国强兵的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与推动(2)举措: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等。这个观点是,孝文帝改革对隋唐的统一有重要意义.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解析〗【小问1详析】内容: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等信息,从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等方面进行概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各国富国强兵的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与推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析】举措:根据材料二“他于公元493年决意迁都洛阳”“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等方面进行回答。理解:根据题干“(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可知,题干观点主旨是孝文帝改革对隋唐的统一有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等方面进行说明。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呢?就英法等西欧国家而言,所谓近代化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答案〗〖答案〗示例观点: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阐述:中国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鉴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兴建新式海军,以巩固清政府统治,开始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由此开始;20世纪初,革命派掀起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基于对辛亥革命的痛苦反思,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和探索复兴中华的路径,是一个由浅入深、艰难曲折但前途光明的历程。〖解析〗〖祥解〗观点:根据材料“……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的近代化的历程是从思想到政治再到经济;而中国的近代化的历程是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由此可拟定观点为: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阐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在经济等领域开启了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政治上进行近代化探索、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进行近代化探索等方面探索进行阐述。如:中国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鉴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