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3分,共48分)1.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阶级斗争 D.文化形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部落时代”主要是指原始早期国家阶段,“封建时代”是周代推行分封制的时代,“郡县时代”是中央集权体制之下的时代,因此划分的标准是政治制度,B项正确;经济水平、阶级斗争、文化形态与材料中的所强调的按政治标准划分的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下图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诸子百家》A.宗法分封制瓦解 B.兼并战争的频繁C.铁犁牛耕的应用 D.戎狄蛮夷的入侵〖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根据所学,这一书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应用,生产力提高,推动社会变革与转型,因此产生了诸多思想流派,C项正确;ABD项都与之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从经济根源的角度考虑的,因此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3.西汉以来,丞相多由功臣列侯充任,权力极大,他们能参与制定国家重要政令、辅佐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又能督察中央百官和地方郡守、王国相。为削弱丞相权力,汉武帝推行了()A.中外朝制 B.刺史制度 C.推恩令 D.尊崇儒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通过中外朝制度,使宰相的决策权转移到以皇帝为首的中朝手中,强化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刺史制度、推恩令均属于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BC项;尊崇儒术属于思想文化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4.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推动洛阳走向复兴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一统的重现 B.北魏孝文帝改革C.经济重心的南移 D.隋唐大运河开通〖答案〗B〖解析〗从题干“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士,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中可以获取到自从晋、宋以来都说洛阳成为荒士说长江以北都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昨天到了洛阳才知道穿戴豪华的土族都在中原地区,人们很讲礼仪生活富裕。6世纪初写的这本书反映了公元5世纪后半期洛阳地区在北魏统治下出现的繁华景象。因此洛阳走向繁荣的原因是因孝文帝改革中迁都洛阳,使其成为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B项正确;当时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A项;洛阳在北方,而不是南方,排除C项;隋朝在北魏之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5.唐人有诗作“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描写的是()A.社会生活的闲适 B.三省六部制的规范C.科举及第的喜悦 D.九品中正制的公平〖答案〗C〖解析〗根据“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可得出材料中的”金榜“”十年辛苦“反映的是科举制之下,学子苦读,最后金榜题目的场景,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而不是社会生活,排除A项;材料与科举有关,没有涉及到唐朝的中央官制,也不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BD项。非得说选C项。6.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南宋与金对抗中,众多将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岳家军”“张家军”“韩家军”,秦桧向宋高宗上奏称,诸军只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不可不虑。宋高宗本就厌倦兵事,遂决意与金议和。这表明南宋()A.延续崇文抑武政策 B.轻视军事力量建设C.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D.外交思想以和为贵〖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因此“岳家军”“张家军”“韩家军”等受到压制,说明的是南宋延续崇文抑武政策,A项正确;材料与轻视军事力量建设无关,排除B项;南宋时期并未出现地方割据势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治国政策,非外交思想以和为贵,排除D项。故选A项。7.余靖《武溪集》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据此可知,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A仿效汉制 B.重胡轻汉 C.因俗而治 D.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材料“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体现的是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突出的是藩汉分治的特征,C项正确;效仿汉制说法不符合题意,强调的是因俗而治,排除A项;重胡轻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8.文献记载:南宋开禧年间,常到福建市舶有三十一个国家;元代,仅与泉州保持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九十个。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全球贸易的拓展 B.商品经济的进步C.京杭运河的贯通 D.民族交融的深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南宋到元朝时期,对外贸易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加,这说明海外贸易繁荣,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B项正确;全球贸易的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京杭运河主要沟通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外贸易,非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9.清朝时期,现代中国疆域版图逐渐定型。要研究清朝管理西藏的历史。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是()A.史著《简明清史》 B.小说《鹿鼎记》C.文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D.影视《康熙大帝》〖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由那个历史的创造者、在场者、当事人他们书写或者他们留下的那个遗迹,据此可以判断出文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使一手史料,C项正确;A项是二手史料,排除;小说和影视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但是具有虚构性,不能作为一手史料使用,排除BD项。故选C项。10.柏杨认为,“中国文化发展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灿烂而平静;宋理学兴起,开始沉淀;到明代,河流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最庞大最可悲的时代”。导致明代“河流淤塞”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强化 B.商业落后 C.心学崛起 D.西学东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者利用儒学来遏制人性,形成思想文化专制,因此出现“河流淤塞成一个酱缸”的现象,A项正确;明清商业发展表现之一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落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心学也为专制服务,排除C项;西学东渐有利于社会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是某同学针对近代中国历史搭建的知识框架体系,空白框内应填()A.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B.晚清时期国家鼎盛和社会危机C.晚清时期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D.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也反映出农民起义所体现的内部危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斗争,因此主题是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侵略与反侵略,并没有涉及到政治文化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危机,而不是康乾的鼎盛时期,排除B项;中华民族的觉醒只是材料中的一方面的内容,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总督、巡抚比例表。满汉官员比例的变化缘于()年代满汉总督比例满汉巡抚比例18605:56:918615:54:1118624:62:1318633:71:1418642:80:1518651:90:15A.鸦片战争冲击 B.太平天国运动C.满汉矛盾消融 D.边疆危机严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成为晚清督抚权力变动的转折点,它打破了旧有的督抚体制使督抚的权势逐步增重,尤其是汉族总督的数量显著增加。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及信息可知满汉官员比例的变化缘于太平天国运动,B项正确;鸦片战争爆发于19世纪40年代,排除A项;当时民族矛盾仍然存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边疆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13.哲学家贺麟提出“要了解一物,须设身处地,用同情的态度去了解之”。下列史论体现该观点的是()A.洋务新政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尝试 B.托古改制体现资产阶级软弱性C.义和团运动只是农民的暴力运动 D.没有辛亥革命清末新政会成功〖答案〗A〖解析〗根据“要了解一物,须设身处地,用同情的态度去了解之”可得出材料主旨强调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经及阶级的角度考虑。洋务和新政都是当时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开展的改革运动,虽然收效甚微,但都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尝试,这符合材料的主旨,A项正确;强调托古改制体现资产阶级软弱性,则没有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不必于”同情“,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并不只是农民运动,更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因此也没有用同情的态度去了解,排除C项;没有辛亥革命,清末新政也不会成功,排除D项。排除A项。1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同学想对该段历史进行探究,其应该查阅的资料是()A. B.C. D.〖答案〗D〖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A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排除A项;B项是维新变法的内容,排除B项;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邹容的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15.时间轴能帮助我们厘清历史发展脉络。下列时间轴梳理的主题最可能是()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的诞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及著作发表来看,反映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范围过大,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诞生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左图右史”是古人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地图描述的是()A.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B.北洋时期军阀割据C.国民革命蓬勃发展 D.工农武装道路开辟〖答案〗D〖解析〗从图中的“中央”“瑞金”“闽浙赣“可得出反映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属于工农武装道路开辟的内容,D项正确;清政府于1912年已经灭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北洋军阀已经在北伐战争中基本被推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时期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

汉朝多使之入居塞内,唐朝则仍留之于塞

外,而设立都护府或都督府去管理他。所

以唐朝所征服的异族虽多,未曾引起像五

胡内迁一般的杂居内地的异族之患。然环

伺塞外的异族既多,当其种类昌炽,而中

国政治力量减退时,就不免有被其侵入的

危险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前期处理边疆各族关系的措施。简要评价唐代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华民族形成虽然很早,但自我意识十分淡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逐渐形成的。1902年,梁启超率先提出“中华民族”概念。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五族共和”“五族平等”得到广泛传播。到五四运动前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自决”思潮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和使用“中华民族”概念。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观念得到全国各民族的人民普遍认同,并成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之共同称谓。——摘编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自我意识基本内涵。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措施: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评价:唐朝的民族政策呈现出政策开明、因地制宜、措施灵活的特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内涵:民族独立;中华民族认同;民族平等;背景: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西方民族自决思潮的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析〗【小问1详析】措施:根据所学,唐初,突厥控制漠北和西域,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可得出是军事征服(或:战争);根据“设立都护府”得出设立军政机构;根据所学可得出,唐太宗时期,册封东北渤海国(粟末靺鞨族)首领渤海郡王,西北回纥首领怀仁可汗,西南南诏首领云南王。因此是册封;根据所学,唐太宗在位时期,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因此可得出是和亲会盟;根据所可得出还有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评价:唐朝的民族政策呈现出政策开明、因地制宜、措施灵活的特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小问2详析】内涵:根据“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逐渐形成的”得出民族独立;根据“中华民族”得出中华民族认同;根据“五族共和”“五族平等”可得出民族平等;背景: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西方民族自决思潮的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商品经济虽比前代有了更大进步,但并未能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史料一: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明神宗实录》史料二:常熟地主谭晓,低价购买大片空闲低洼沼泽地,雇贫苦乡民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果木蔬莱,捕捉鸟虫,运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史料三: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它地方出售的。——《利玛窦日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未能对传统经济结构形成根本冲击的原因。材料二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张海鸥: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表现。说明其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答案〗(1)进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作物种植,农业经营多元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2)表现:注册公司数量增加;注册资本总额显著增长;以轻工业为主。影响:进一步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使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及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解析〗【小问1详析】进步:根据材料中的雇佣关系来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从材料中的经济作物及农业经营来看,经济作物种植,农业经营多元化;从材料中的货物运输来看,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商业未转型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推行,导致商业发展缺乏社会环境。【小问2详析】表现:从材料中的注册公司数量来看,注册公司数量增加;从材料中的注册资本总额来看,注册资本总额显著增长;从材料中的行业类别来看,以轻工业为主。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主要有进一步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使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及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波]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上述是某位学者对历史解释的分类。选择表格中任意一类解释方法,对“辛亥革命”予以解释。(要求:持论有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选择因果性解释。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因果性解释,需要突出辛亥革命的原因及影响,如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3分,共48分)1.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阶级斗争 D.文化形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部落时代”主要是指原始早期国家阶段,“封建时代”是周代推行分封制的时代,“郡县时代”是中央集权体制之下的时代,因此划分的标准是政治制度,B项正确;经济水平、阶级斗争、文化形态与材料中的所强调的按政治标准划分的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下图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诸子百家》A.宗法分封制瓦解 B.兼并战争的频繁C.铁犁牛耕的应用 D.戎狄蛮夷的入侵〖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根据所学,这一书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应用,生产力提高,推动社会变革与转型,因此产生了诸多思想流派,C项正确;ABD项都与之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从经济根源的角度考虑的,因此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3.西汉以来,丞相多由功臣列侯充任,权力极大,他们能参与制定国家重要政令、辅佐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又能督察中央百官和地方郡守、王国相。为削弱丞相权力,汉武帝推行了()A.中外朝制 B.刺史制度 C.推恩令 D.尊崇儒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通过中外朝制度,使宰相的决策权转移到以皇帝为首的中朝手中,强化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刺史制度、推恩令均属于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BC项;尊崇儒术属于思想文化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4.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推动洛阳走向复兴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一统的重现 B.北魏孝文帝改革C.经济重心的南移 D.隋唐大运河开通〖答案〗B〖解析〗从题干“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士,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中可以获取到自从晋、宋以来都说洛阳成为荒士说长江以北都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昨天到了洛阳才知道穿戴豪华的土族都在中原地区,人们很讲礼仪生活富裕。6世纪初写的这本书反映了公元5世纪后半期洛阳地区在北魏统治下出现的繁华景象。因此洛阳走向繁荣的原因是因孝文帝改革中迁都洛阳,使其成为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B项正确;当时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A项;洛阳在北方,而不是南方,排除C项;隋朝在北魏之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5.唐人有诗作“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描写的是()A.社会生活的闲适 B.三省六部制的规范C.科举及第的喜悦 D.九品中正制的公平〖答案〗C〖解析〗根据“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可得出材料中的”金榜“”十年辛苦“反映的是科举制之下,学子苦读,最后金榜题目的场景,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而不是社会生活,排除A项;材料与科举有关,没有涉及到唐朝的中央官制,也不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BD项。非得说选C项。6.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南宋与金对抗中,众多将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岳家军”“张家军”“韩家军”,秦桧向宋高宗上奏称,诸军只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不可不虑。宋高宗本就厌倦兵事,遂决意与金议和。这表明南宋()A.延续崇文抑武政策 B.轻视军事力量建设C.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D.外交思想以和为贵〖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因此“岳家军”“张家军”“韩家军”等受到压制,说明的是南宋延续崇文抑武政策,A项正确;材料与轻视军事力量建设无关,排除B项;南宋时期并未出现地方割据势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治国政策,非外交思想以和为贵,排除D项。故选A项。7.余靖《武溪集》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据此可知,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A仿效汉制 B.重胡轻汉 C.因俗而治 D.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材料“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体现的是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突出的是藩汉分治的特征,C项正确;效仿汉制说法不符合题意,强调的是因俗而治,排除A项;重胡轻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8.文献记载:南宋开禧年间,常到福建市舶有三十一个国家;元代,仅与泉州保持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九十个。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全球贸易的拓展 B.商品经济的进步C.京杭运河的贯通 D.民族交融的深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南宋到元朝时期,对外贸易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加,这说明海外贸易繁荣,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B项正确;全球贸易的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京杭运河主要沟通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外贸易,非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9.清朝时期,现代中国疆域版图逐渐定型。要研究清朝管理西藏的历史。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是()A.史著《简明清史》 B.小说《鹿鼎记》C.文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D.影视《康熙大帝》〖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由那个历史的创造者、在场者、当事人他们书写或者他们留下的那个遗迹,据此可以判断出文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使一手史料,C项正确;A项是二手史料,排除;小说和影视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但是具有虚构性,不能作为一手史料使用,排除BD项。故选C项。10.柏杨认为,“中国文化发展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灿烂而平静;宋理学兴起,开始沉淀;到明代,河流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最庞大最可悲的时代”。导致明代“河流淤塞”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强化 B.商业落后 C.心学崛起 D.西学东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者利用儒学来遏制人性,形成思想文化专制,因此出现“河流淤塞成一个酱缸”的现象,A项正确;明清商业发展表现之一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落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心学也为专制服务,排除C项;西学东渐有利于社会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是某同学针对近代中国历史搭建的知识框架体系,空白框内应填()A.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B.晚清时期国家鼎盛和社会危机C.晚清时期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D.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也反映出农民起义所体现的内部危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斗争,因此主题是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侵略与反侵略,并没有涉及到政治文化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危机,而不是康乾的鼎盛时期,排除B项;中华民族的觉醒只是材料中的一方面的内容,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总督、巡抚比例表。满汉官员比例的变化缘于()年代满汉总督比例满汉巡抚比例18605:56:918615:54:1118624:62:1318633:71:1418642:80:1518651:90:15A.鸦片战争冲击 B.太平天国运动C.满汉矛盾消融 D.边疆危机严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成为晚清督抚权力变动的转折点,它打破了旧有的督抚体制使督抚的权势逐步增重,尤其是汉族总督的数量显著增加。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及信息可知满汉官员比例的变化缘于太平天国运动,B项正确;鸦片战争爆发于19世纪40年代,排除A项;当时民族矛盾仍然存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边疆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13.哲学家贺麟提出“要了解一物,须设身处地,用同情的态度去了解之”。下列史论体现该观点的是()A.洋务新政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尝试 B.托古改制体现资产阶级软弱性C.义和团运动只是农民的暴力运动 D.没有辛亥革命清末新政会成功〖答案〗A〖解析〗根据“要了解一物,须设身处地,用同情的态度去了解之”可得出材料主旨强调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经及阶级的角度考虑。洋务和新政都是当时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开展的改革运动,虽然收效甚微,但都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尝试,这符合材料的主旨,A项正确;强调托古改制体现资产阶级软弱性,则没有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不必于”同情“,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并不只是农民运动,更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因此也没有用同情的态度去了解,排除C项;没有辛亥革命,清末新政也不会成功,排除D项。排除A项。1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同学想对该段历史进行探究,其应该查阅的资料是()A. B.C. D.〖答案〗D〖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A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排除A项;B项是维新变法的内容,排除B项;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邹容的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15.时间轴能帮助我们厘清历史发展脉络。下列时间轴梳理的主题最可能是()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的诞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及著作发表来看,反映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范围过大,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诞生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左图右史”是古人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地图描述的是()A.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B.北洋时期军阀割据C.国民革命蓬勃发展 D.工农武装道路开辟〖答案〗D〖解析〗从图中的“中央”“瑞金”“闽浙赣“可得出反映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属于工农武装道路开辟的内容,D项正确;清政府于1912年已经灭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北洋军阀已经在北伐战争中基本被推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时期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

汉朝多使之入居塞内,唐朝则仍留之于塞

外,而设立都护府或都督府去管理他。所

以唐朝所征服的异族虽多,未曾引起像五

胡内迁一般的杂居内地的异族之患。然环

伺塞外的异族既多,当其种类昌炽,而中

国政治力量减退时,就不免有被其侵入的

危险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前期处理边疆各族关系的措施。简要评价唐代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华民族形成虽然很早,但自我意识十分淡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逐渐形成的。1902年,梁启超率先提出“中华民族”概念。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五族共和”“五族平等”得到广泛传播。到五四运动前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自决”思潮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和使用“中华民族”概念。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观念得到全国各民族的人民普遍认同,并成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之共同称谓。——摘编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自我意识基本内涵。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措施: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评价:唐朝的民族政策呈现出政策开明、因地制宜、措施灵活的特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内涵:民族独立;中华民族认同;民族平等;背景: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西方民族自决思潮的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析〗【小问1详析】措施:根据所学,唐初,突厥控制漠北和西域,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可得出是军事征服(或:战争);根据“设立都护府”得出设立军政机构;根据所学可得出,唐太宗时期,册封东北渤海国(粟末靺鞨族)首领渤海郡王,西北回纥首领怀仁可汗,西南南诏首领云南王。因此是册封;根据所学,唐太宗在位时期,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因此可得出是和亲会盟;根据所可得出还有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评价:唐朝的民族政策呈现出政策开明、因地制宜、措施灵活的特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小问2详析】内涵:根据“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逐渐形成的”得出民族独立;根据“中华民族”得出中华民族认同;根据“五族共和”“五族平等”可得出民族平等;背景: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西方民族自决思潮的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