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商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农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工交通与社会变迁行医疗与公共卫生医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叁肆伍陆贰壹采集、渔猎种植、畜牧腌制、风干等温室种植、生物新型制冷设备冷链物流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食物生产经济生活社会生活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经济活动,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除了经济活动外、还有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文明社会农业第一单元学习线索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程标准】1.了解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农业的出现与影响——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思考1:结合教材P2-3的史实和所学,概述图片所反映的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1.农业的出现食物结构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社会关系采集渔猎农耕畜牧采集植物果实、茎叶、鱼虾、动物木、骨、石迁徙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负责养育后代、采集食物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磨制石器、陶器定居生活男性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从属地位思考2:请从地图中提炼有关原始农耕起源的信息,并梳理各农耕文明区不同表现。地区原始农耕原始畜牧西亚东亚美洲表现:世界范围来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中美洲。小亚细亚半岛是小麦、大麦原产地距今9000年前,饲养绵羊、山羊黄河中上游: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距今8500年前,贾湖居民饲养猪。后来,河姆渡居民饲养猪、狗中美洲:玉米、甘薯的原产地距今6000年前,南美洲印第安人驯化骆马思考3:根据材料及教材,“农业革命”具有何种历史意义?①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2.农业出现的影响在3000或4000年这段短短的时间内人类的生活比以前整整25万年的变化还大。在农业革命之前,大多数人都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寻觅下一顿的食物,除非他们在狩猎成功后能饱餐一顿。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贮藏在粮仓和牲圈了,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因而,像诸如基本机械原理的发现,纺织、犁耕、轮作制陶以及冶金术的许多发明的迅速出现,就绝非偶然。——罗伯特·J·布雷伍德《农业革命》,陈星灿译《农业考古》,1993年第1期思考3:根据材料及教材,“农业革命”具有何种历史意义?2.农业出现的影响在3000或4000年这段短短的时间内人类的生活比以前整整25万年的变化还大。在农业革命之前,大多数人都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寻觅下一顿的食物,除非他们在狩猎成功后能饱餐一顿。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贮藏在粮仓和牲圈了,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因而,像诸如基本机械原理的发现,纺织、犁耕、轮作制陶以及冶金术的许多发明的迅速出现,就绝非偶然。——罗伯特·J·布雷伍德《农业革命》,陈星灿译《农业考古》,1993年第1期②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形成聚落;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的需要而产生。思考3:根据材料及教材,“农业革命”具有何种历史意义?2.农业出现的影响在3000或4000年这段短短的时间内人类的生活比以前整整25万年的变化还大。在农业革命之前,大多数人都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寻觅下一顿的食物,除非他们在狩猎成功后能饱餐一顿。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贮藏在粮仓和牲圈了,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因而,像诸如基本机械原理的发现,纺织、犁耕、轮作制陶以及冶金术的许多发明的迅速出现,就绝非偶然。——罗伯特·J·布雷伍德《农业革命》,陈星灿译《农业考古》,1993年第1期③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获得较快的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古埃及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二、农业发展的概况与特色——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思考1:请指出四大古代农耕文明的诞生地及其名称,并分析兴起的条件?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古印度1、古代农业文明的兴起条件【历史纵横】变水害为水利的古埃及人

为控制尼罗河河水泛滥,古埃及人修堤筑坝、挖沟开渠。他们利用河谷的自然坡度修建一系列渠道,引水灌溉。这套体系既可控制洪水,又可灌溉耕地,保障农业生产。大河流域充足水源,气候温和。

灌溉农业发达。修建水利工程。分类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农耕畜牧土地占有/租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王室和神庙拥有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拥有土地、经营出租土地思考1:请结合教材和图片史料,梳理两大农耕文明区域的相关信息。2、古代农业文明的特色《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果园等都可以作为租赁对象王室和神庙占有土地形成了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向你致敬,尼罗河,你来自大地,孕育了埃及!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使得追随者歌唱!——古埃及诗歌(1)古西亚、古埃及北方:粟麦农业区南方:稻作农业区(2)古中国2、四大古代农业文明的特色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每家每户在耕作之余,还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秦以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往往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2)古中国思考2:阅读教材,请指出从商周到隋唐,农业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家庭生产,男耕女织集体耕作重农抑商,维护统治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铁犁牛耕的应用国家重视水利工程土地制度生产形态生产工具和技术国家政策与建设2、古代农业文明的特色(3)古希腊、古罗马分类古希腊古罗马农作物农业概况土地占有生产形态思考3:请结合教材梳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相关信息,并归纳古希腊的农业特色?大麦、小麦从西亚传入谷物生产为主谷物与蔬菜轮作(肥沃);建果园种植葡萄橄榄并加工业(地力差)同时种植橄榄、葡萄公民拥有土地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奴隶劳动现象普遍(斯巴达)家庭为单位生产;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土地,小农逐渐破产特点:①引进作物,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和工商业。②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2、古代农业文明的特色(4)美洲文明(阿兹特克)土地归公社所有,分给各个家族共同耕种。此外,还有专门供养祭司和军事首领的土地以及供军需用的军用地。这些土地用公社成员和奴隶来耕作。奴隶主要由战俘和债务奴隶构成,贵族和祭司一般都占有奴隶,用以从事耕作和建筑等劳动。奴隶也是买卖的对象。——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思考4:请结合教材和材料梳理美洲阿兹特克文明的相关信息。分类美洲——阿兹特克农作物土地占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贵族私有土地;村社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终身使用的份地2、四大古代农业文明的特色1.《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填)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铁犁牛耕

D.土地私有A2.据研究在古希腊的经济结构中以葡萄、橄榄的种植、加工和海外贸易为代表的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的社会人口从事的都是与工商业有关的生产;农业在狭隘的公民集团内部尚不能普及,完全以农业为生的人口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知,古希腊(

)A.注重物质生活

B.产业结构单一

C.海外贸易发达

D.商业特征突出

D3.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C4.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这说明当时()A.世界市场已经开辟B.已有跨洲物种交流C.东西方开始了贸易往来D.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B农业产生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氏族首领战俘自由民奴隶奴隶主国家产生富人穷人调节冲突农业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据教材第3目内容,请用流程图来说明农业引起的变化。直接原因:农业的发展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1.所有制性质;2.人与人关系;3.产品分配。三、农业出现的意义——生产关系的变化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退居从属地位。生产力发展,人类产品有剩余,首领利用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