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上第四单元_第1页
浙教版五上第四单元_第2页
浙教版五上第四单元_第3页
浙教版五上第四单元_第4页
浙教版五上第四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猫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是重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是难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②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猫的性格古怪。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是什么意思?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读出句子语气。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

交流出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猫胆小勇猛满月的小猫更可爱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

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②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比较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它尽职在——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理解“蹭”: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小结这-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①词语: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院子里——花草遭殃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造句。

四、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

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如老舍原名什么?为什么取名叫“老舍”?写过哪些作品。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猫胆小勇猛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院子里——花草遭殃11万里长城教学目标1、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新词语。

3.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穿插于说明间抒发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长城伟大中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

2、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吗?板书:万里长城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观看课文配套录像,说说对长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哪几个方面?

3、按预习要求自学,进一步锻炼自学能力。--

三.交流。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业本》第1题。)

2、形近字选字填空。

御卸峦恋防()山()四.指导分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按照“长城伟大、长城的特点、我们民族的骄傲”给课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五.作业:1、《作业本》第1-3题。

2、思考课后第一题。巩固字词,鼓励探究。

第二课时一、引入1、快速读课文,找出重点段。2、交流。二、研读重点段1、回顾读懂重点段的方法,复习第三单元训练重点。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气魄雄伟建筑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3、课文是怎样分别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讨论理解并板书:

像一条巨龙:崇山峻岭、起始点(鸭绿江、嘉峪关)蜿蜒曲折高而宽:宽5-8米,顶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马,高8-10米

“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计策的形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和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2)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哪三个时期的长城?试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长城。(自己试说,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历史时期--为长城做了什么--长城在当时的作用

战国时期--修筑长城--防御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

秦朝--连接长城

明朝--整修与扩建

(3)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质疑问难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怎样用摘录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3)集体交流。

(4)小结方法,进一步掌握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录几句话才能概括全段内容,要把这几句话整理成通顺连贯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1、录音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在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

五.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第5题(2)。

2、阅读与长城有关的书。第三课时一、复习回顾1、听记:气魄雄伟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结晶骄傲2、自查、订正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二、研读第一、三段1、读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读,结合课后第四题,划出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集体交流。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去运长城,当你登上长城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和背诵。

三、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感受等)

2、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四、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气魄雄伟长城伟大建筑年代久远结晶骄傲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教学后记在学习体会长城的施工艰难时通过想象训练进行较好,它能让学生在深思和惊叹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先人非凡智慧的崇敬。12伟大的友谊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返”、“购”等12个生字,理解“各抒已见”、“无微不至”的词语。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

(1)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中头,各抒已见,滔滔不绝,不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3)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课文结构,懂得过渡段在课文中的作用。

2、从课文所叙述的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各抒已见”、“无微不至”造句。

(三)德育参透点:激发学生对革命导师的崇拜和爱戴,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榜样中,懂得真正的友谊要建立在共同事业的基础上。二、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的具体事例。

2、练习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并在作文中练习运用。

(二)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进行感情朗读来解决。三、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四、学生活动设计1、根据不同要求,用相应的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

2、自学、质疑,分小组讨论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

2、学习第一段,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想一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看图揭题,释题。

①出示电脑屏幕,让生看图思考,图上画了谁和谁在干什么?(马和恩在共同地研究学问。马和恩在激烈争论问题。)

②简介马、恩的和生平:马和恩都是法国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们共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世界革命人民行动指南,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光辉典范,是伟大的友谊。板书课题)

③齐读课题,说说从课上你了解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明白“友谊”前“伟大”,说明这种友谊非同一般)

2、检查预习情况。

①相互读给同桌听,并适当评议。

②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特别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挣、忱、抒、述(翘舌音)。③马和恩的友谊表现在哪些地方?

3、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找一找,哪个自然段概括地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所表现的地方?②具体写生活上,恩热忱帮助马的哪几个自然段?③具体写在共产主义事业下,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是哪几个自然段?(第5、6、7自然段)

④那么,第4自然段和前后几段有什么关系?(承上启下)

⑤概括叙述的层次,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小结。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讲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恩格斯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亲密合作。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马和恩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4、导学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一段②思考、讨论A、用波浪线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第一句)

B、第一句和第2、3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C、体会一下,这段话是用了五个“共同”,说明了什么?(志同道合,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之上)问:这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起段)

③有感情读这一段。(四)作业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二、三、四段课文,理解文中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的具体事例。

2、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

(二)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检查

马克思与思格斯的关系怎么样?(是好朋友)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共同的事业之上的)、(齐读这一段)2、学习第二段

①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A、马克思和活穷苦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波浪线划出)

问:“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马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B、马克思生活穷苦到什么程度?(请用横线划出)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后让生读读议议,了解马克思生活穷苦的程度;培养学生归纳:当衣服买两包,付不出欠款,借钱买邮票。C、马克思生活穷苦,但他的态度怎样?(用“△”划出主要词语),这表现了马克思怎样的精神?(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忘我的献身精神)

D、恩格斯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这说明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各自然)

3、导学第三段

①轻声读第三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业上亲密合作的?(A、同住伦敦时B、分开后C、工作上互相关怀)

②电脑出示马与恩讨论问题的照片,指名读第5自然段,学习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

A、小组讨论

B、全班交流

电脑出示: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思想感情。1、他们讨论问题的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从“每天下午”——体会到他们讨论的次数多。从“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可体会到他们讨论的范围广。从“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可体会到他们讨论的时间长。从“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可体会到他们讨论的内容很深入。提问:“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是什么意思?2、有感情地齐读第5段

3、导学第三段

A、指名读第6自然段,思考:

(1)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开了,在事业上是怎样合作的?

(2)几乎每天通信说明了什么?

B、默读第7自然段思考:

(1)找出中心句并划出来,(第1句)

提问:“无微不至”是什么意思?“互相关怀”体现在哪里?(几件事?)A、恩格斯帮助马克思翻译、代写。

B、马克思帮助恩格斯完成一部分著作。

C、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整理出版《资本论》后两卷。

(3)电脑屏幕出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感到骄傲。A、齐读、说说、体会思想感情(像兄弟一样)

4、学习第四段(最后一段)

(1)齐读

(2)电脑出示在“40年里头……伟大的友谊”。

(3)思考:A、“40年”说明了什么?他们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果:

“共同目标”指的是什么?(共同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共同献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B、这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5、小结:

问:A、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还有什么不懂?

6、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的家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那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2、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要认真听别人的介绍(包括录音介绍)在介绍自己时着重介绍自己家的可爱之处。教学难点:选择哪些具体事例说明我们家的可爱之处,如何突出“家可爱在哪里”这个重点。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第七册学过的“自我介绍”及第八册学习的“介绍我们的学校”。

2、出示题目。这次听说训练是学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

二、明确训练要求和内容1、自学课文第一、二部分。思考:这次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2、讨论归纳。要求:

(1)在介绍自己家时,要体现“听说内容”中提出的3个要点;

(2)在语言表达上,要把事情说清楚,语句要完整,前后意思要连贯,家庭地址说明确。

三、听录音学方法1、听录音,听清这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2、讨论:那些地方介绍得好?

3、学习介绍方法。指导学习“听说提示”。明确“你的家可爱在哪里”是介绍的重点。

四、指导训练1、准备介绍提纲。

(1)家庭住址;(2)家庭成员及工作单位;(3)家庭的可爱之处(举几个例子,其中一个重点介绍)。

2、根据提纲,自由练说。

3、指名介绍,讨论评议。

评议标准:(1)三方面内容是否介绍完整;

(2)家的可爱是否作为重点介绍;

(3)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完整通顺,前后句的意思是否连贯。

4、四人小组介绍,互相评议。

5、各组代表上讲台介绍,集体评议。

五、总结再次明确要求,提示方法。六、课外作业:1、回家把听到的同学介绍选几件介绍给家长听。

2、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把介绍的一段话写下来。□爱惜粮食教学目标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能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仔细观察插图,比较具体地把事情经地写清楚。教学难点:依据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示习作题目,明确写作内容。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1、指名读“习作要求”。

2、回忆本学期哪次作文要求也是“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这件事》)

3、这次习作有什么新要求?(一是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二是展开想象,化静态画面为动态的语言、动作。)

三、指导观察,口述图意。1、请同学们看图,图上画着什么时间?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2、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想象:小朋友为什么要去倒饭?

3、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可联系的内容:(1)门外插秧的农民伯伯。粮食来得不容易:耘田--除草--施肥--收割--打谷--轧米;(2)学过的古诗《锄禾》、儿歌《白米饭和花衣裳》;(3)计算:以一人一天浪费一粒米计算,全国就要浪费十二亿粒米,约有五万六千多斤。)

4、小朋友会怎么说,怎么做?(合理想象)

5、这篇文章应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具体?

参考提纲:起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略)事情发生的原因:倒饭--菜不好(或已吃饱等)经过:爸爸、妈妈:劝阻(做)教育(说)(可设置情节,如爸爸发(详)小朋友:明白道理(说)火,妈妈耐心教育。)结果:吃掉剩饭或放着一一餐热热再吃等。(略)四、指导口述图意。1、依据参考提纲及习作提示,自己口述。

2、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说互评。

4、指名优等生口述,集体再评。

第2课时一、复习:这篇文章写时要注意什么?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2、经过部分分几步写具体。

3、看图作文要展开合理想象。

二、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指导。三、指名读草稿,集体修改。(经过是否具体?想象是否合理?四、同桌互改,再自己修改草稿。五、誊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