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轮考点解析复习题10_第1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考点解析复习题10_第2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考点解析复习题10_第3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考点解析复习题10_第4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考点解析复习题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造天体的运动(内容分析)

基础知识

一、卫星的绕行角速度、周期与高度的关系

(1)岛得”.,.当ht,v

(2)由G-"也亏=m3-(r+h),得3=,.,.当ht,3|

(3)由7g(r+力),得1=但三£.•.当ht,Tt

(r+〃)~T-VGM

二、三种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i=7.9km/s,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

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

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

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三、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

方法一: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就是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GmM=m/J,v=卢。当hf,vl,所以在地球表面附近卫星

(r+h)2(r+h)\r+h

的速度是它运行的最大速度。其大小为r>>h(地面附近)时,

匕=/半=7.9X103mzs

方法二:在地面附近物体的重力近似地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重力就是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mgtn—一-.当r>>h时.gh^g所以VI=7F=7.9X103m/s

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hVVr,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

大速度.

四、两种最常见的卫星

⑴近地卫星。

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r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由式②

可得其线速度大小为力=7.9X103m/s;由式③可得其周期为T=5.06X

3

10s=84mino由②、③式可知,它们分别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人造卫星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

神舟号飞船的运行轨退离地面的高度为340km,线速度约

7.6km/s,周期约90min。

⑵同步卫星。

“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其周期等于地球

自转周期,即T=24h。由式(r+h)可得,同

(r+/i)2[r+h)T2

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H"—r=3・58Xl()7m即其轨道半径是

V4乃

唯一确定的离地面的高度/7=3.6X104km,而且该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

的正上方,运转方向必须跟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即由西向东。如果仅与

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而不定点于赤道上空,该卫星就不能与地面保持相

对静止。因为卫星轨道所在平面必然和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重合,

同步卫星的线速度v=、叵=3.07X103mzs

通讯卫星可以实现全球的电视转播,从图可知,如果能发射三颗

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即同步卫星)并相互联网,即可覆盖全球的每

个角落。由于通讯卫星都必须位于赤道上空3.6X107m处,各卫星之

间又不能相距太近,所以,通讯卫星的总数是有限的。设想在赤道所

在平面内,以地球中心为圆心隔5°放置一颗通讯卫星,全球通讯卫

星的总数应为72个。

五.了解不同高度的卫星飞行速度及周期的数据

卫星飞行速度及周期仅由距地高度决定与质量无关。

设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卫星飞行速

度为v,则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可得v=[GM/(R+h)知道了卫

星距离地面的高度,就可确定卫星飞行时的速度大小。

不同高度处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及周期见下表:

高度(km)0351353590038000

0000000000000(同步轨(月球轨

道)道)

环绕速7777652.770.97

度(km/s).91.73.62.36.53.29

周期89911223小时28天

(分)4.40.54.505501056分

六、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1)卫星进入轨道前加速过程,卫星上物体超重.

(2)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物体完全失重.

七、人造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当人造天体具有较大的动能时、它将上升到较高的轨道运动,而在较

高轨道上运动的人造天体却具有较小的动能。反之,如果人造天体在

运动中动能减小,它的轨道半径将减小,在这一过程中,因引力对其

做正功,故导致其动能将增大。

同样质量的卫星在不同高度轨道上的机械能不同。其中卫星的动能为

E”陋,由于重力加速度g随高度增大而减小,所以重力势能不能

2r

再用瓦=mg〃计算,而要用到公式(以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

r

零,M为地球质量,加为卫星质量,r为卫星轨道半径。由于从无穷

远向地球移动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所以系统势能减小,为负。)

因此机械能为E=-缙。同样质量的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即离地面

越高,卫星具有的机械能越大,发射越困难。

八、相关材料

I.人造卫星做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讨论

当火箭与卫星分离时一,设卫星的速度为V(此即为发射速度),

卫星距离地心为r,并设此时速度与万有引力垂直,一

(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实现)如图所示,则尸,,=G等,fF

若卫星以V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所需要的向心力:、O

2';

为:Fi^=m—、、〜J——」

①当F片F向时,卫星将做圆周运动.若此时刚好是离地面最近的轨

道,则可求出此时的发射速度v=7.9km/s.

②当F万VF同时,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做椭圆运动,远离地球时引

力做负功,卫星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神州五号即属于此种情况)

③当F万〉F向时,卫星在引力作用下,向地心做椭圆运动,若此时

发生在最近轨道,则v〈7.9km/s,卫星将坠人大气层烧毁。

因此:星箭分离时的速度是决定卫星运行轨道的主要条件.

2.人造卫星如何变轨

卫星从椭圆轨道变到圆轨道或从圆轨道变到椭圆轨道是卫星技术

的一个重要方面,卫星定轨和返回都要用到这个技术.

以卫星从椭圆远点变到圆轨道为例加以分析:如图所示,在轨道

A点,万有引力FA>,』,要使卫星改做圆周运动,必须满足FA=J

7,r

和FA,V,在远点已满足了FA_LV的条件,所以只需增大速度,让速

度增大到,〃E=FA,这个任务由卫星自带的推进器完成.

r

这说明人造卫星要从椭圆轨道变到大

圆轨道,只要在椭圆轨道的远点由推进器加

速,当速度达到沿圆轨道所需的速度,人造

卫星就不再沿椭圆轨道运动而转到大圆轨道.“神州五号”就是通过

这种技术变轨的,地球同步卫星也是通过这种技术定点于同步轨道上

的.

规律方法

1、处理人造天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由于运行中的人造天体,万有引力全部提供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所有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圆心都在地

心.解关于人造卫星问题的基本思路:①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处理;②

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③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便于

计算;④利用代换式gR2=GM推导化简运算过程。

注意:①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它的高度不同.②离地面不同高度,

重力加速度不同,

【例1]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离地面越高,

则卫星的()

A.速度越大B.角速度越大C.向心加速度越大;D.周期

越长

解析:(1)v与r的关系:G*…悟即”J(r越

大v越小).所以答案A错误.(2)3与r的关系:G警力④7,“=亨,

即。(r越大,3越小).所以答案B错误.(3)a与r的关系:

G绊=ma,a=GM/r2,即a0cl/r:卫星绕轨道半径r运转时的向心加

r2

速度与该处的重力加速度g相等,所以g=a,g&1/1,(r越大.加

速度越小).所以答案C错误.(4)T与r的关系:G畔=m/r,T=2

7TH即Toe必(r越大,T越大).所以答案D正确.

VGM

2

因GM=g()Ro,所以T=2IT,当r=Ro时,T=Tmin=2n

J%/go答案:D

说明:可以看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八

线速度大小v和周期T是---对应的,其中一个量确定后,另外两个

量也就唯一确定了。离地面越高的人造卫星,线速度越小而周期越大。

【例2】设地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的卫星在距地面Ro高处做匀

速圆周运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卫星的线速度为妈互;B.卫星的角速度为।叵;

2V8岛

C.卫星的加速度为争D.卫星的周期可鲁;

解析:在地面:G^=wg。;在高空:6々=感;

反(2%)2

g=%g»;此重力加速度即为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故C选项错误.

卫星的线速度=6时=后%故A选项正确.

周期7=必也=2〃故D选项正确

V

角速度0=1=J泰।箫故B选项正确

2、人造天体的发射与变轨

[例3]一组太空人乘坐大空穿梭机,

表面6.0Xl()5m的圆形轨道上的哈勃太空望远镜H.机组人员使穿

梭机S进入与H相同的轨道并关闭推动火箭,而望远镜则在穿梭机

前方数公里处,如图所示,设G为引力常数,而ME为地球质量.(已

知:地球半径为6.4X106m)

(1)在穿梭机内,一质量为70kg的太空人的视重是多少?

(2)①计算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②计算穿梭机在轨道上的速率和周期.

(3)①证明穿梭机的总机械能跟成正比,r为它的轨道半径.

r

[注:若力F与位移r之间有如下的关系:F=K/»(其中K为常数),

则当r由8处变为0,F做功的大小可用以下规律进行计算:W=K

/r(设8处的势能为0)].

②穿梭机须首先螺旋进入半径较小的轨道,才有较大的角速度以

超前望远镜.用上题的结果判所穿梭机要进入较低轨道时应增加还是

减少其原有速率,解释你的答案.

【解析】:(1)在穿梭机内,一质量为70kg的太空人的视重为0.

z2z2

(2)①因为mg=G[Mm/(R+h)],所以g=GME/(R+h),

其中R=6.4x106m,h=6.0xlO'm.g/=8.2m/s2

②地球对穿梭机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有:GMi;m/(R+h)2=mv2/(R+h)=m(2n/T)2(Rh),

所以Y=JGME/(R+/?)=7.6X10m/s

x

T=J出+4/GME=5.810's.

(3)①因为万有引力F=GMjn/r2满足F=k(l/F)(其中k

=GMEH1为常数),由“注”可知,当穿梭机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由8处

变到r时,万有引力对其所做的功w=k/r=GMEin/r,又因为:万有引

力对穿梭机做多少功,其重力势能就减小多少,若设8处的势能为零,

则穿梭机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时。其重力势能为E=-GMEm/r,则穿

梭机此时的总机械能E,『EP十Ek=­GMdn/r十mv).代入(2)中的v

值,得:

E总=一GMEIH/r十m(GME/r)=--(GMEm/2)(1/r)

故穿梭机的总机械能跟一1/r成正比,得证.

因为E总跟一1/r成正比,故进入低轨道时总机械能要减小,故

必须减速,使总机械能减小,当速度减小后,在引力场的作用下进行

低轨道运行,因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加,低轨道环绕速度V,大于原

轨道环绕速度Vr,又因为v=cor,v/>vr,r<r,则3,>8”从而

获得较大的角速度,则可能赶上哈勃太空望远镜.

【例4】如图所示,某次发射同步卫星时,先进入一

个近地的圆轨道,然后在尸点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

转移轨道(该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近地圆轨道上的P,

远地点为同步轨道上的Q),到达远地点时再次自动

点火加速,进入同步轨道。设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上

在尸点短时间加速后的速率为v2,沿转移轨道刚到达远地点Q时的

速率为v3,在Q点短时间加速后进入同步轨道后的速率为V4o试比

较力、也、也、口4的大小,并用小于号将它们排列起来°

解析:根据题意有V2>V]>丫4>外,而巧、丫4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人造卫星的线速度,由式②知力>丫4,故结论为V2>V]>V4>V3o卫星沿椭

圆轨道由P-Q运行时,由机械能守恒可知,其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动能逐渐减小,因此有也>也。]

卫星的回收实际上是卫星发射过程的逆过程。

【例5】在空中飞行了十多年的“和平号”航天站已失去动力,由于

受大气阻力作用其绕地球转动半径将逐渐减小,最后在大气层中坠

毁,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站的速度将加大B.航天站绕地球旋转的周期

加大

C.航天站的向心加速度加大D.航天站的角速度将增大

【解析】由GMm/r2=mv2/r=mr32=mr(2n/T)2=ma

得V=y/GM/r,3=《GM/『.T=2冗y/r3/GM

可知r减小,v增大,3增大,T减小,a增大.A、C、D正确.

【例6】“神舟三号”顺利发射升空后,在离地面340km的圆轨道上

运行了108圈。运行中需要进行多次“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

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方向,使飞船能

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

上稀薄空气的摩擦阻力,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

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变化情况将会是

A.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减小

B.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由于阻力很小,轨道高度的变化很慢,卫星运行的每一圈仍可认为

是匀速圆周运动。由于摩擦阻力做负功所以卫星的机械熊减小;由于

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减小;由式②可知卫星动熊将增大(这也说

明重力做的功大于克服阻力做的功,外力做的总功为正)。答案选D。]

【例7】飞船发射过程是一个加速过程,在加速过程中,宇航员处于

超重状态状态。人们把这种状态下的重力与静止在地球表面时

的重力的比值称为耐受力值,用K表示,则K=K=l+a/g(设

宇航员的质量为m,加速上升加速度为a),选择宇般员时,要求他

在此状态的耐受值为4WKW12,说明飞船发射时的加速度值的变化

范围3eWaWllR.

【例8】飞船在发射升空时、如果宇航员是站立的,则他的心血管系

统受到何种影响?你认为宇航员采取什么资势为好?

答:由于在发射升空过程中,人处于超衙状态下,头部血压降低,足

部血压升高,使大量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中,严重影响静脉血的回流,

使心脏输出血量不足,造成头部供血不足,轻则引起视觉障碍,重则

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所以宇航员采用平躺姿势为好。

【例9)航天飞船进入距地表3R地的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质量

为64kg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他的视重为0N。实

际所受力40N。

【例10]若飞船要与轨道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

(A)

A可以从较低的轨道上加速B可以从较高的轨道上

加速

C可以从与空间站同一轨道上加速D无论在什么轨道上,

只要加速都行

【例11]我国的国土辽阔,在东西方向上分布在东经70°到东经

135°的广大范围内,所以我国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一般定点在赤道

上空3.6万公里,东经100°附近。假设某颗通信卫星计划定点在赤

道上空东经104°的位置。经测量刚进入轨道时它位于赤道上空3.6

万公里,东经103°处。为了把它调整到104°处,可以短时间启动

星上的小型发动机,通过适当调整卫星的轨道高度,改变其周期,从

而使其自动“漂移”到预定经度。然后再短时间启动星上的小型发动

机调整卫星的高度,实现最终定点。这两次调整高度的方向应该依次

A.向下、向上B.向上、向下C.向上、向上D.向下、

向下

[东经103。在东经104。西边,为使卫星向东漂移,应使它的周期变

小,为此应降低其高度,所以先向下;到达东经104。后,再向上。]

【例12】设想宇航员完成了对火星表面的科学考察任务,乘坐返回

舱返回围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舱,如图所示.为了安全,返回舱

与轨道舱对接时,必须具有相同的速度.求该宇航员乘坐的返回舱至

少需要获得多少能量,才能返回轨道舱?

已知:返回过程中需克服火星引力做功W=mgR(1—R/r),返

回舱与人的总质量为m,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火星半径为R,

轨道舱到火星中心的距离为r;不计火星表面大气对返回舱的阻力和

火星自转的影响.

解析:物体口在火星M表面附近时,有G"^=mg解

R2

得GM=gR2

设轨道舱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则G警=叱

rlr

返回舱与轨道舱对接时,应具有的动能为Ek=niv2

联立解得马=嘤

2r

依题意知返回舱返回过程需克服引力做功W=mgR(1-R/r)

返回舱返回时至少需要能量为W,『Ek+W=mg«l一日)

说明:这是一道关于天体运动的信息题.题中有多个对象,解题时要

分清研究对象,选好规律.

【例13】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

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也是全世界第三个具有发射载人航天器能力的国家.“神舟五号”飞

船长8.86m;质量为7990kg.飞船在达到预定的椭圆轨道后运行的轨

道倾角为4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