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湖南衡阳一中月考)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推卸战败责任 B.谋求制敌之道C.缺乏理性反思 D.改进外交策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失败的根源在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不明白近代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缺乏理性反思,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2.(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1861年1月,奕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折称:“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外国公使)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这表明()A.清政府适应了西方侵略的需要B.中国近代外交转型基本完成C.中国外交正逐渐融入世界潮流D.中国半殖民地地位最终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外交事务,旧有的办理朝员之事的理藩院、礼部等已被潮流淘汰,统治者要了解世界,就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外交机构,体现了对世界的融入,C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置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清政府应对时局的举措,而不是为了西方侵略的需要设置的,A项错误;材料中外交机构的设立都只是外交转型的初始阶段,B项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最终确定,D项错误。3.(2019·四川德阳一诊)表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表林则徐“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观点李鸿章“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为由,主张放弃新疆,专重“海防”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A.西方海权观传入 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C.近代化运动起步 D.边疆危机日益凸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防夷吃紧”,西部边疆领土丧失,东部海患危及肢体,边疆危机日益凸显,故选D项。西方的海权观在鸦片战争前已传入,且材料侧重点为防夷力不从心,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近代化运动的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而林则徐属于近代化之前的人物,且材料未提及近代化,排除C项。4.(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这幅版画()A.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朝统治B.表明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C.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D.全景再现了甲午战争的情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画是要显示清军的强大,安抚民心,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选A项。“坚决抗日”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作战模式显然不符合“战术思想先进”,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局部战场的情景,故“全景再现”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5.(2019·黑龙江牡一中期末)容闳(1828-1912),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他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答案B解析容闳肯定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但认为光有爱国热情还不够,必须正确引导,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所用,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民众爱国热情的引导,并非民众缺乏爱国热情,排除A项;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6.(2019·山东德州期末)太平天国明令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并颁刻了《真天命诏书》《旧遗诏圣书》等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这一举措()A.体现了其自身阶级局限性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实现了内部思想统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尽行焚除”“不准买卖藏读”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书籍,同时又假借基督教教义宣扬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体现了农民阶级的狭隘和局限性,故A项正确。B项与史料不符,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宣扬基督教只是统治手段,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7.(2019·江苏如皋调研)《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使得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A.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B.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C.改善太平天国的财政困难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在以往农民运动中是没有的,这体现出了近代化的时代特征,故A项正确。《资政新篇》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实践的社会基础,并且没有得到真正实施,故排除B、C、D三项。8.(2020·江西新余四中检测)1910年,我国的股票风潮引发一次金融危机,之后稍有缓和。1911年10月之后,传统金融机构票号和钱庄再次大规模倒闭;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如上海的信成、四明,浙江的三大商办银行,因在挤兑风潮中难以支撑而宣告停兑。这表明()A.暴力革命带来了金融动荡B.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产的发展C.传统票号已经不适应时代D.民国政府面临稳定财经的重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时期金融秩序混乱,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动荡,说明即将建立的民国政府面临着稳定财政秩序的重任,故D项正确。暴力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而在1910年辛亥革命还没有出现,而且这时的动荡并非全由辛亥革命引发,故A项错误;官僚资本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仅传统票号,新式金融机构也出现了停兑,故C项错误。9.(2019·湖南联考)1912年2月17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剪辫通告中规定:“如有逾期不剪者,即将其公民权剥夺,并严加惩治。”这说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A.致力提高国民民权觉悟B.重视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C.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D.强化了政府法令的权威性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时期把剪辫子作为是否革命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剪辫子,显然是要求国民与清王朝彻底决裂,从而树立民国的主流文化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不是从提高国民觉悟角度出发,故A项错误;材料目的是和清王朝的文化意识决裂,不是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政府通过法令的手段来树立政府主流意识,故D项错误。10.(2019·江西吉安质检)《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说:“吾国之财(资)产阶级大都不解立宪共和为何物,提倡之者,为过剩的智(知)识阶级中之一部分,加入者为过剩的劳动阶级中之兵,……其模拟欧洲之政治革命者不过是中华民国之名称。”杜亚泉认为辛亥革命()A.仍然是一场旧式革命B.否定了王朝更替传统C.建立了真正中华民国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杜亚泉认为辛亥革命仍然是旧式革命,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换汤不换药,没有建立起新型的民主政治和秩序,故选A项,排除B、C两项。根据材料“提倡之者,为过剩的智(知)识阶级中之一部分,加入者为过剩的劳动阶级中之兵”可知,杜亚泉认为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故排除D项。11.(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达说:“资本家是虎,我们不能说,本国的虎比外国的虎不会食人;我们也不能说,只可抵抗外国的虎,不必扑杀本国的虎。”由此可知,他当时()A.认为反帝反封是终极目标B.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足C.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性质D.对资本的属性认识深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内人士认为当前要反对本国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而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为反帝反封建,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正确,C项错误。A、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2.(2019·广东省模拟)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当时有评论称:“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据此可知,当时()A.北伐战争已具备一定民意条件B.学生辩论扩大了革命群众基础C.军阀割据仍是民族革命的障碍D.专制和大一统观念仍占据主导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并结合所学可知,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决心以武力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具备了一定的民意基础,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学生与民众对武力统一的态度,排除B、C两项;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D项。13.(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英国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承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12月”正是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的时候,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英国对华政策的变更,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排除C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不可能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排除D项。14.(2020·河北衡水摸底)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A.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B.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C.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D.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答案A解析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说明依然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15.(2019·河北唐山一模)20世纪30年代,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这主要说明了()A.苏维埃不适合中国国情B.中国农村的闭塞和落后C.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D.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成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政府”,即属于农民自己、维护农民利益的政府,这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包围中,苏维埃红色政权依然能够立得住的重要原因,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6.(2019·福建福州质量抽测)下图为一枚铜币的正反面。据此可知()A.中央苏区实现财政统一B.根据地的经济相对独立C.红军顺利完成战略转移D.西北红色政权普遍建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川陕省苏维埃政权自己铸币,这表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相对独立,故B项正确。各省可以自己铸币,不能说明中央苏区实现财政统一,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红军长征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西北红色政权的普遍建立,排除D项。17.(2019·山东日照期末)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的主张;12月瓦窑堡会议上宣布把苏维埃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9月决定用中华民主共和国代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共政权主张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A.土地革命路线发生重大转变B.致力于抗日和民主双重推进C.努力适应全民族抗战的潮流D.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代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抗日和民主双重推进,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路线体现了阶级矛盾,与抗日无关,故A项错误;1936年中国尚未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18.(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而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该变化体现出()A.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B.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C.国民党利用英美抵制日本D.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统治时期不重视治外法权到国民政府重视治外法权并予以收回,这体现出当时国人主权观念意识增强和中国国家地位提升,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应该是总理衙门的设置,故A项错误;材料中阐释的是英美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故C项错误;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可知,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9.(2019·广西柳州模拟)学者郭松民认为: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新的危机,1945年8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长城以北可能沦为苏联的势力范围,1946年11月中国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雅尔塔协定中美国在中国特权的内容予以确认。解放战争恰恰解决了这一危机,拯救了中国。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尝试摆脱近代外交的顽疾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D.解放战争促进世界民主力量壮大答案A解析郭松民认为,抗战虽打败了日本殖民侵略者,但抗战后中国有可能出现新的危机,长城以北沦为苏联势力范围、美国在中国享有特权等,解放战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共摆脱列强操控中国的殖民属性的努力,故选A项。国民政府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换取了美国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故B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20.(2019·广西桂林十八中月考)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右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民主革命,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特征,故D项正确。国民革命没有建立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无法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1题24分,第22题24分,第23题12分,共60分。21.(2019·广东东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材料一“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材料二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6分)答案(1)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4分)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4分)(2)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10分)(3)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6分)解析第(1)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一“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相同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学东渐、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等角度分析。第(3)问,“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等角度分析。22.(2019·陕西西安质检)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6分)(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6分)答案(1)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分)因素: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分)(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2分)中心内容:土地革命。(2分)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4分)(3)创新: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2分)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4)认识: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可知,当时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第二小问,注意时间是1929-1932年,联系1929年之前发生的相关历史事件可知,北伐战争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可知,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可知,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范围过于庞大,而支持力量只有农民。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调动各阶层参与有利于巩固合作,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4)问,材料反映了中共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材料三中“三三制”的实践,说明中共注重民主政治建设。23.(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冰心创作的小说《斯人独憔悴》发表于1919年10月,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南京学堂学生代表颖铭、颖石兄弟俩参加请愿斗争,身为军阀政府官僚的父亲收到了校长的来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做什么代表和干事,恐怕他们是年幼无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