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外交专题综合检测(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外交专题综合检测(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外交专题综合检测(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外交专题综合检测(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外交专题综合检测(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江西吉安质检)1948年苏联《哲学问题》杂志大力批判文艺界、学术界出现的“世界主义”“资产阶级主观主义”“无党性”“蜕化”。这一批判主要源于()A.意识形态的对抗加剧 B.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C.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 D.苏联内部严重右倾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世界主义”“资产阶级主观主义”“无党性”“蜕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故选A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排除B项;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C项;苏联内部是左倾化,而不是右倾化,排除D项。2.(2020·湖南衡阳一中月考)下图是西方媒体有关“冷战”的漫画,分别描绘了“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这两幅漫画表明()A.战略猜忌加剧国际局势动荡B.美苏争夺的焦点在西欧和中国C.媒体舆论体现双方国家利益D.妖魔化对手是冷战主体方式答案A解析根据漫画信息可知,苏联认为美国正在极力拉拢其他国家、地区,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美国认为苏联正在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基于这样的战略猜忌,双方开始争夺势力范围,从而加剧国际局势动荡,A项正确。材料并未单独指出美苏争夺的焦点在西欧和中国,排除B项;媒体舆论以相对客观中允的视角,分析了两国的心态,排除C项;材料客观地体现了美苏对双方的猜忌,不是妖魔化对手,排除D项。3.(2019·陕西汉中三模)1947年,美国政府报告指出,“只有集权政权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略强加于一个自由民族,都将削弱美国安全……如果美国忽视对这样一个民族的支持,那么,其他民族可能会因极度失望而对美国的领导失去信心。”这表明美国援助西欧的根本意图在于()A.实施意识形态冷战B.变西欧国家为其附庸C.遏制苏联势力扩张D.维系美国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美国援助西欧的根本意图在于维系美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中体现的根本意图不符,排除。4.(2019·山东济宁一模)下面是创作于1949年的一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该漫画较为正确地预见了()A.美国冷战政策对法德关系的影响B.冷战背景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方向C.朝鲜半岛由统一趋向朝韩的对立D.两极格局下两德关系的发展轨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示下面的标注字是德语,1955年右边人物头戴苏联标志的帽子,对应着东德加入华约,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下,德国从二战后的分区占领到东、西德建立,柏林墙的修建,使两国民众关系逐渐疏远,故D项正确,C项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这两国民众在1945年之前是一国之民,关系密切,1945年之后才逐渐分离,这与法德关系和美苏关系不符,A、B两项错误。5.(2020·湖北部分重中起点考)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A.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B.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C.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D.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可知,好莱坞影视宣传美国的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未涉及,排除。6.(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期末)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B.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C.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的民族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故B项正确。二战后,许多殖民地掀起独立浪潮,因此西方的对外殖民不可能加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不结盟运动,无法说明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排除C项;材料没有出现国际力量的对比和变化,无法看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排除D项。7.(2019·安徽合肥一检)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结盟运动关注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经济形势,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选A项。不结盟运动国家通力合作,独立地位得到确保,经济形势改善,排除B项;两极格局解体后,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反对霸权主义任务并未完成,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不结盟运动的经济作用,不是政治影响,排除D项。8.(201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1992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等人编写的《冷战以后》一书,明确提出,“一国和平主义已经没有市场了,欲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只有将经济和军事密切结合起来”“一国和平主义是独善其身的不负责任的和平主义。这种和平主义是缺乏领导意识的表现,而要使日本具备领导意识的第一步就是要反省和平主义的态度”。这从本质上表明日本要()A.实行侵略扩张政策 B.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树立军事强国形象 D.捍卫国际和平安全答案B解析“一国和平主义”认为日本应当严格遵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各类国际条约、文件关于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规定。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批判冷战时期的“一国和平主义”,认为“这种和平主义是缺乏领导意识的表现”,体现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B项正确。批评“一国和平主义”并不意味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反映出日本要树立军事强国形象,排除C项;日本的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而非捍卫国际和平,排除D项。9.(2019·福建开学考试)冷战结束后,国际事务从西方国家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围绕责任、权益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新兴大国力图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这说明()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西方已经无力主导国际事务C.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完全崩溃D.国际力量对比已经完全改变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世界格局中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以及新兴大国的崛起,说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故A项正确。当今西方大国仍然主导国际事务,故B项错误;C项中“完全崩溃”说法绝对;D项“完全改变”说法绝对,排除。10.(2019·吉林长春质量监测)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其意在说明()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答案A解析材料“对美国而言……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说明其本意是为美国的外交决策出主意,说明美国要树立全新的外交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多极化和全球化的关系问题,故B、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信息,故D项错误。11.(2019·江西南昌一模)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十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自亚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材料反映了()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B.冷战思维不复存在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D.世界多极格局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加强国际合作、进行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故A项正确。广义的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在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材料信息与冷战思维无关,排除B项。国际经济旧秩序至今仍然存在,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努力方向,C项错误。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D项错误。12.(2019·牡丹江一中期末)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道:“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该论述基调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符合毛泽东这段话的含义,故选B项。13.(2020·河北衡水摸底)“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局限,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4.(2019·湖北重点中学二联)某次国际会议一开始,朝鲜外务相南日就提出了关于恢复朝鲜统一和组织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周恩来外长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务相提出的方案。会议还讨论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问题。该国际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会议主要是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半岛的和平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此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故C项正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都是1945年美苏英三国参与的国际会议,中国并未参加,故A、B两项错误;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5.(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会见缅甸总理时说“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表明,新中国遵循互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主要阐述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与跟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无关,故C项错误;万隆精神是万隆会议的产物,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故D项错误。16.(2019·湖北重点中学二联)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二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C解析根据图表可知,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1969年,主要是亚非欧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主要原因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亚非发展中国家崛起,欧洲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故C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7.(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A.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B.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C.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答案C解析美苏冷战的重点一直在欧洲,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战略调整,损害了中国和美国的利益,为中美关系转折提供了契机,没有体现中国崛起影响美国外交战略,故排除B项,选C项。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世界格局即已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18.(2020·湖南衡阳一中月考)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A.政府主导注重实效B.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安哥拉以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体现出中国援助非洲与投资有机结合,D项正确。政府主导注重实效是中国援非的总体特征,排除A项;1967年坦赞铁路的援建也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排除B项;中国与非洲并非处于同一区域,中国援非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排除C项。19.(2019·黑龙江哈六中期末)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A.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B.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C.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D.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即由反面到正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中美关系息息相关,故C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电影和美国政府的关系,排除D项。20.(2019·山东临沂期末)2000年11月,中国首次提出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得到东盟与会领导人的积极回应。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这表明中国()A.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B.主要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外交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的经济合作D.与世界经济正式实现了国际接轨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合作,没有体现出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中国主要是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外交,排除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积极开展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现了多边外交下的经济合作,故选C项;材料看不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接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8分,第23题14分,共60分。21.(2019·南京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全面遏制苏联,美国确定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缔结北大西洋公约,以此控制西欧并将其纳入美国对苏战略体系。……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正式诞生。……北约奉行“集体防御”原则。……尽管北约声称其为防御性组织,但它实际上是美国遏制苏联和控制西欧、谋求全球霸权的工具。北约的成立使得美欧国家在军事、政治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政体,美欧的冷战合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吴鑫、杨涓《北约的历史演变及主要特点》材料二欧盟的一体化实践为全球建立一种多元、复杂但最终归于和谐的新型结构提供了经验。人们可以认为,世界秩序的转变始于20世纪50年代欧共体的创建。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有着类似战争创伤经历的国家可以使这场革命不断传播。尽管欧盟模式不可能被完全照搬,但它提供了可行的榜样和启示。欧盟成功地以和平及促进共同繁荣与安全的方式组织并影响了其相邻地区。对亚洲国家来说,欧盟模式很可能比美国所代表的帝国性大国战略更具吸引力,更何况欧盟模式与亚洲自身的历史传统相适应。——白小川《欧盟的功能多边主义与中国崛起》材料三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美国的遏制,苏联在经济和军事领域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两大联盟对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280字左右)(14分)答案(1)变化:从盟友到对手。(2分)措施:经济:经互会;军事:华约。(2分)(2)论点(3分)分论点(3分)论据(11分)两大联盟对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在两极格局形成发展过程中,北约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北约作为政治军事集团,其成立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奉行“集体防御”原则,使美欧国家在军事、政治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美欧的冷战合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北约在资本主义阵营内发挥着主导作用,是美国遏制苏联和控制西欧、谋求全球霸权的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欧盟的一体化实践为全球建立和谐的新型结构提供了经验,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欧盟为有着类似战争创伤经历的国家合作和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榜样和启示。欧盟作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对制约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着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为全面遏制苏联”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后初期美苏关系由盟友转变成了对手。面对美国的遏制,苏联在经济上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以对抗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则成立了华约以对抗北约。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论述的欧洲两大联盟指的是侧重政治军事的北约和侧重经济的欧盟。北约和欧盟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北约作为政治军事集团,其成立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美国遏制苏联的重要工具;欧盟作为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表现,为全球建立和谐的新型结构提供了经验,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作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对制约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着积极作用。22.(2019·河北张家口八校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材料二中国日报网2016年1月26日电: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展开今年首场外交活动。习主席5天之内到访4个城市,同3国领导人和3个区域组织负责人深入会谈交流,共签署52项合作文件。世界媒体纷纷对习主席的中东之行“点赞”。彭博社报道称,“在世界最动荡地区之一的中东,习近平完成了一次旨在提振中国在该地区外交影响力的行程。”美国基督教箴言报报道称,“习近平中东之行对成就中国的全球经济、政治目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概括说明这两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当前,我国外交的基本政治目标是什么?(10分)(3)习近平出访时与毛泽东出访时相比,国际国内局势的显著变化是什么?(4分)答案(1)国内外环境:第一次,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上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国内新政权还不够巩固,经济恢复和发展任务繁重,百废待兴。第二次,国际上仍然遭到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逐渐扩大;国内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左”倾思想抬头。(8分)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苏关系,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促使我国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6分,任答两点)(2)原因: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突出;一些大国的插手。(6分,任答三点)基本政治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分)(3)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呈现出繁荣稳定的局面,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4分,若对比答也可,总分不得超过4分;若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有据,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可知,毛泽东出访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苏关系,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材料一信息“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混乱”表明,这有利于促使我国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2)问,第一小问,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矛盾尖锐、大国干预等角度入手,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从国家主权和国家发展角度入手,概括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